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01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02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01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02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01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02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01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02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01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02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01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2文学类文本

阅读之小说含解析

一、【18届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白痴的生活

【爱沙尼亚】梅希斯•海因萨尔

⑴维洛•林德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白痴,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周围人并没

有觉察到这一点,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丝毫没有想到他有这种可怕的症候。

⑵“这一切简直太离谱了!”维洛暗想。

⑶维洛开始频繁地照镜子端详自己的脸,可是除了忧虑的表情之外,并没有什么令人担

心的样子。而忧虑的表情对于一家之长、真正的父亲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家里人都认为这

再正常不过。事实上,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不管他所做的事多么引人入胜,不管工作

中取得了怎样辉煌的成就,都不能给他带来像白痴那样生活所享受到的快乐。可他却不得不

掩饰这见不得人的秘密。

⑷有时候,劳碌地工作了一天之后,维洛发现自己在公园里张大嘴巴看着麻雀,有时更

傻里傻气地纵声大笑。他惶恐地看看四周,扮出一副正经八百的神情,然后匆忙离开。

⑸与这种神魂颠倒完全不同的是,维洛做出了不少杰出的发明。他受过两种高等教育:

一种是人文科学,另一种是实用艺术,现在他在塔尔图家具公司担任厨房装饰工艺艺术设计

师,在这一领域他颇受尊重,是当之无愧的知名专家。此外,他还熟练掌握了五种外语,娶

了哲学教授的女儿为妻,和她一起养育了三个孩子,他还善于结交朋友,其中不乏绝顶聪明

和智慧超群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一切都起不到他所期望的那种

作用。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意思,使他开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

生活中原本质朴而纯真的快乐。

⑹三十五岁时,维洛终于明白:如果揭开那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保护色,那么可以

看出,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白痴。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很悲伤,却又感到某

种解脱。从那时起,他开始享有静谧而怡然自得的独处时刻。他有时提前下班,或者星期日

一大早就悄悄溜出家门。

⑺在这样的日子,维洛的眼睛格外闪闪发光,他几乎一路小跑着来到长途汽车站,随便

登上某辆城郊汽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基亚尔尔肯纳或艾克。不过,他最常去的地方是设在

达比韦雷的垃圾场•在那里他能摆脱掉一切束缚,自由自在。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快乐,高兴

地看看被扔掉的暖气片、熨斗还有旧杂志,随心所欲地挺直身子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

放心地扯着嗓子大声喊叫,以迎合乌鸦的哇哇叫声。

⑻当妻子偶尔问他经常外出到哪里去时,维洛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因为家具市场竞争激

烈,他不得不经常到图书馆去,以便提高专业水平。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话,会从公文包里取

出各种专业书籍和图纸,再加上专业术语来解释分析。妻子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也就相信

了他。这样维洛便可以继续过着自己原本状态下的隐秘生活了。

⑼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了更加喜欢的地方。那是一个被废弃的古老的庄园。维洛一到

庄园就钻到畜牲棚里,仰面躺在鸡群和羊群之间,静静地待在饲料和干粪堆上。他欣赏着吃

力咀嚼饲料的羊,觉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样,体验着最幸福美妙的瞬间。鸡在他瘦削的身体上

悠闲地散步,用呆傻的目光看他,有时啄他外衣上的纽扣。羊呢,不停地闻着维洛那沾满谷

壳饲料的头发,用粗糙地舌头舔维洛那抹了盐的脖子。他眨巴着眼睛,嘴角上流出黄色的口

水。有趣的是某一只母鸡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

毛向他求偶,面对这种情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他与这间破旧不堪的小房、鸡、羊,还有

弥漫在阳光中的尘埃融合在一起,他每分每秒都在享受着极乐世界般的幸福。

(10)外面天开始变黑了,维洛跑进庄园里的厨房,默默的坐在板凳上,凝视着日光渐渐把

自己的阴影从污水桶向右边移动,直到破旧餐桌上仅仅留下一个小小的亮点。这时小老鼠爬

到餐桌上寻找面包残渣吃,它根本不在意这里坐着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在看着它。小老鼠对

于他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毫不在乎,如此不加掩饰地无视他是一个生命体,使他顿时产生许多

感悟。

(11)每次维洛这样外出归来,情绪都格外高昂,眼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他热烈地亲吻妻

子,和孩子们玩耍嬉戏。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设计用于遥远未来的另类

家具。在这些迅速绘制出的桌、椅、柜橱的草图中,可以捕捉到某种非同寻常的、完全新颖

的、宏伟壮观的风格,维洛会立刻把这些图纸藏到办公桌的最里面,仿佛担心被不吉祥的毒

眼看见似的。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紧紧围绕“白痴”展开情节,先点病症,后叙原因,再写“白痴的生活”种种

表现及其意义,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B.维洛“不得不掩饰这见不得人的秘密”,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已成了一个症状十分严

重的白痴,害怕别人知道后会厌弃他,远离他。

C.作者以动人的细节描写、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维洛与鸡、羊相处时的那种自然和

谐、物我相融的状态,表现维洛在自然生物面前内心无比的惬意与幸福。

D.小说以离奇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当今社会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一方面为生存

生活而迎合世俗,在生活中追求金钱、名利、地位等,一方面又极力追求着自我内心的快乐

与自由。

2.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

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3.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变成一个白痴?请阐述理由并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他的“白痴行

为”的看法。

【答案】

1.B

2.安排的作用:①就情节角度来说,一方面补充情节,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

家庭情况。另一方面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作铺垫。②就

人物塑造来说,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通过对维洛工作上的卓越及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

写,让我们看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面形象。③就主题角度,凸显了小说主旨。在这

样的生活状态下维洛却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从而表现了维洛对自我现有生活的否定,交

代了追求“白痴生活”的缘由,突出了对质朴纯真的生活追求这一主题。④就艺术表现手法

来说,“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突出的维洛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及对自

由本真生活的追求;

3.㈠不是。理由:①生活中他是一个正常人,心智正常,有学历,是专家,有体面的

工作,有家庭孩子;②他能把自己当作白痴恰说明他不是白痴,他只偶尔以白痴的行为去感

受自由纯真的生活。㈡①他的“白痴行为”是一种在现实生活的极度压抑之下的发泄和放松,

是一种在世俗生活的名利、地位等牵累下的主动寻求解脱的方式,更是渴求回归自然本真(或

追求自由质朴纯真)的一种表现。②这种行为对他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解除了

他的压抑烦躁,激发了他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项,一他不是

真正的白痴,二是他怕自己的“白痴行为”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视其为异类,所以只能偷

偷地享受“白痴的生活”。

点睛:选择题在现代类文本阅读中算是比较难的一道题,常常会从多个角度来设置一些

令考生迷惑性的或隐性的陷阱,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

选项的设置,从内容、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结构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

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内容进

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

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结构的理解能力。分析小说结构安排的作用,一般可以

从小说的情节、

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表达、艺术手法的表现等角度去考虑。小说主要是写主人公维洛•林德的“白痴的

生活”的,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目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这是小说补充介绍了

维洛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况,我们可以思考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很明显,作者是想告诉读者,维洛•林德

并不是真的白痴。那么,从情节的发展角度考虑,是为下文维洛•林德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

纯真的快乐作铺垫。从人物形象的刻画角度考虑,作者想通过对维洛工作上的卓越表现及家庭的幸福状态

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形象,这样就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另外,这样安排,让

维洛•林德"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有利于表现他内心矛盾的复杂及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

这也很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旨。可以说,小说第五自然段写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目非常正常的现实生

活”,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探究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就题目的第一小

问,明确自己的观点,即'‘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变成一个白痴?”根据小说内容看,答案只

有一个,那就是“不是”。然后我们再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比如小说第五自然段对主人

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的描写,小说最后一段对主人公维洛的生活热

情和创作灵感的描写等。题目第二个问题“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他的“白痴行为”的看法”,

作答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1)主人公维洛的这种“白痴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

的;(2)主人公维洛为什么喜欢或是放纵自己的这种“白痴行为”呢;(3)这种“白痴行为”

对主人公维洛有何好处或帮助。等等。

二、【18届湖北省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噎噎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

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

一个挪秤犯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

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

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

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

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

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

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

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

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

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

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

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

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

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

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滕,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濠濠,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根。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

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

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

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

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

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

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

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

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

“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

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

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

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

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

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

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

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

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XX年第6期)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

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

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

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

4.B

5.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

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③华昌明明

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④

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解析】

4.试题分析:B项,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

憎恶和鄙视。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受到石

钵头奚落,后来却毫不犹豫的给他端砚做药引子”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

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

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

从“斯文谦和,穷困落魄”“身怀绝技,隐忍退让”“正宜善良,宽容大度”的角度概括性格

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结尾的题目,注意首先指出结尾的特征,然后分析

效果,再分析骑

在人物的塑造、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此题小说的结尾“手段端砚''出乎意料,却在清理之中,前面有很

多伏笔,效果是“使小说情节趺宕起伏,引人深思“;从人物的性格上看,华昌结尾“段砚”,显示出其身

怀绝技,但深藏不漏,丰富了其性格特征;从主旨的角度揭示“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的主题。

三、【18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高三上学期语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题。

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

不禁面面相觑: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

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于是有人

问她:“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

八宫女之一。”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糊涂:这什么意思啊?

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

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

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我呢,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戏剧界就

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市"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

起,叫北京京剧院了。”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多一事”称呼她。

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

箱,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

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

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

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

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钻辘,

推他媳妇来看病。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给媳妇治这个病,

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

他家一一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

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

“锅”,能看电视。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别挪弟弟那儿了。嫂子却不

干,认为该轮还要轮。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他那媳妇衰弱得说

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

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

“让你媳妇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见那汉子犹豫,就说,“我

是真心要帮。你接受了是给我快乐。”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

了超市。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

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皮……汉子直说:“谢谢,够了够了。"她

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我每月五号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

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是给你买这些最

必需的日常用品。”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大妈贵姓?”她笑:“莫问我的名和姓,

就记住仁字儿吧: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

纸。她先没去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

上去问:“又把厕纸整卷儿全搂走啦?”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

撑着:“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

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管理人员刚续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

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道理你们也懂,不说

了。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保障其他

游客的权益。”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你多什么事!我们这算什么问题?

你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宛大妈说:“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

要做。当年我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

能做点小的好事。我真是想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

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

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

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宛大妈有时吝啬,社区给灾区募捐,她拒绝捐款;有时古道热肠,正气凛然。

B.“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可能与她喜欢“多管闲

事”有关。如在有人占便宜搂偷公园公厕厕纸时,挺身而出,''多事"。但文中“多事”似贬

实褒。

C.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

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

D.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做人的原则,刻

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

8.人们觉得“多一事”古怪,结合具体情节或细节,说说她的“怪”表现在哪里?你

怎么理解?

9.小说结尾写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耐人寻味,请说说其意蕴与作用。

【答案】

7.A

8.①拒绝去向不明不白的捐款,体现了她做事讲原则,助人讲实效的个性;②帮助病

困人家而不留姓名,体现她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品格;③自己出钱买纸送给爱占便宜的搂

(偷)厕纸的人,体现她关心公益,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精神。

9.①以唱京剧开头又以唱京剧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体现出宛大妈的独特风采:

②以《穆桂英挂帅》的唱词做结尾,以歌明志,寓意为宛大妈虽年老但仍要“多事”,敢于

与不良现象作斗争。体现了她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③通过唱词侧面赞扬宛大妈的担

当精神和责任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④小说以高亢的唱腔戛然而止,余韵耐人寻味,增强

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7.试题分析:A项,拒绝捐款之事不能说明宛大妈吝啬。

8.试题分析:题目要求说说宛大妈的“怪”表现在哪里?你怎么理解?,可见这是一

道文中的细节描

写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找到文中反应宛大妈“怪”的具体事件,谈自己的理解实际就是分析这些描写反

应宛大妈额性格特征。如通过文中的语言描写“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

究竟落在了谁头上”写出她“做事讲原则,助人讲实效的个性”的性格特征。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结尾的作用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答出说些的内容和结尾方式,然

后从文章的结构、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作用。此题首先答出戛然而止的结尾方式,余韵耐

人寻味,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然后分析作用,如,文章以唱京剧开头又以唱京剧结尾,首尾呼应,结

构完整。以“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霹,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唱词结尾反应宛大妈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同时深化主题。

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

“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

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此

题是戛然而止式结尾。

四、【18届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校内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下面小题。

没文化

【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著李冬梅译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

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

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

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

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台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

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

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0”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

《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

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什么时候有呢。他

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回忆了半天,也就

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

一瞬》和《我们将从这里开始打败瑞典人》,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

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

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乔迁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

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

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

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

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

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整个这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

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里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

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

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

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科利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

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

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

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

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

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

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两项是()

A.小说的矛盾起于一套突如其来的房子,这套房子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科利亚家

的平静的生活,也由此激化了科利亚与妻子的矛盾。

B.科利亚儿子追求时尚,不喜欢用落后的纸质阅读方式,而喜欢用便利快捷的新式阅

读方式来获取知识。

C.小说用繁笔,铺叙了姑妈留下的一些书的遭遇,有力地突出了书籍在科利亚家中人

眼中的地位,揭示了他们只看重物质享受,轻视文化追求的本质。

D.文中多次写到科利亚较重视姑妈留下的一些书籍,说明他是个很有文化追求的人,

可又拗不过妻儿,只好随波逐流了。

E.小说结尾说“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

什么文化。”意味深长,说明科利亚也难经受住环境的影响和物质的诱惑,并不是真正地懂

得文化的重要性。

11.小说为了凸显主题,运用了多种手法,最突出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2.请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并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体会或启示。

【答案】

10.CE

11.①运用对比的手法。一、用姑妈生活节俭而多购置书籍和科里亚家大量购置家具而

变卖书籍对比;二、用科利亚和妻子对比,要留下书一要扔掉书;三、用妻子卖书和买主

快速买走了书对比;四、科利亚在对书的处理上前后态度的不同形成对比;五、科利亚表面

爱书与内心“没文化”形成对比。这些对比使小说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

12.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叙述科利亚全家只求物质享受,没人珍视书籍和真正追求文化

享受,表达了人们没文化不求文化只求物欲的主题。启示:围绕自己生活中少些物质追求,

多买书和静心读书,多些精神追求,做个有文化的人来谈即可。

【解析】

10.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

题,既考查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激化了科利亚与妻子的矛盾”

错,从文中来看,夫妻二人并没有矛盾激化,一开始的时候,,面对妻子的不甘示弱,科利亚“没有再争箝,

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后来妻子把书卖掉,科利亚“科利亚难过了一段

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B项,“不喜欢用落后的纸质阅读方式,而喜

欢用便利快捷的新式阅读方式来获取知识”错,从文中来看,文中的儿子的表现是“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

朵里里出来……我整个这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又

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D

项,“很有文化追求的人“不妥,从文中来看,科利亚是为了使自己家有文化气息,像“书香门第

点睛:此类题目是小说阅读的常见题型,考生应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最

准确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分析各个选项考查的方向,如C项是针对小说主题设题,E

项考查结尾的含义,这两项都是正确的。如D项,选项中说科利亚是很有文化追求的人,回

归文本,从妻子调侃他“没有带图的”,说明他平时可能只看一些图画书或书中的插图;科

利亚拿着诗集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以前上学时学过的一些零碎的片段,他家中添了很多家

具,却没有地方放一个书柜,从这些内容可以知道,科利亚之所以要把这些书籍留下来,只

是“装样子”,让人家觉得有“文化”。

1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为了凸显主题,运用了多种手法,最突出的是什么”,

这是考查文章的技巧。文中主要写了姑妈、科利亚、妻子、儿子四个人物,中心事件就是对

待书籍的态度,找出这些人物对待书籍的态度,由此可以发现,本文主要使用对比的手法,

如“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

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台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而

科利亚一家不断添置的是各种家具,最后竟然把书籍卖掉;如一开始的时候,''妻子想把这

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如“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

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如

一开始科利亚不愿意卖掉书籍,卖掉之后,“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

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这些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人与人之间的对比,有人

自身前后行为的对比。

1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请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并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体会或启示”,

本题包含两

个问题,一是“概括小说主题”,二是“结合现实谈体会和启示”。对于第一问,考生要先明确概括小说主

题的方式,考生应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情分析,文中,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

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可见在他们的心中,书是没有价值的东西,这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不爱读书、

排斥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对于第二问,那就要找出文章中那个与现实社会相契合的点,文章主人公科

里亚对待书籍的态度(自己没文化,只是想要用书来装饰自己的家,变得“有文化”些;书被妻子卖掉不

久,他就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和生活中很多人对待书籍与读书的态度是一样的,然后结合

自己的经历谈自己的观点,这样轻视书籍,不愿阅读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应当加以改正。

五、【18届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陵中学高三(重点班)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乡音

万芋

那年,银泾村的阿秀,在陈墩镇上读完初中后,靠在城里做科长的姨夫的帮助,进了国

营棉纺一厂做了农民长期临时工。阿秀,名为秀,人也长得秀,瓜子脸蛋,眼大大的,嘴小

小的,稍一打扮,比那明星还明星,可一开口就露了馅:她把''这里”说成了“该月”,把

“那里”说成了“给力”,把“糖”说成了“同二跟她一起上班的女工,都是爱笑的,一听

她说“该月”就止不住笑,后来不知是谁,干脆不叫她阿秀叫“该月有一次,厂长听人

唤她“该月”她应着,很奇怪,问身边的人:“好像厂里的工人名册上,没这人么。”众人听

了都大笑起来,有的女工止不住笑,还直唤妈。因此,在厂里阿秀是从不轻易开口的,一门

心思学技术干活。阿秀手脚挺麻利,又吃得起苦,干起活来,常常一个顶两个,进厂没两年,

车间主任就让她当了能管十来个人的工班长。手下的人常常不服气,跟她较劲,可技术上谁

也较不过她,只能取笑她的乡音,一时间,车间里到处是“该月”、“给月”的声音。可阿秀

一点也不往心里去,该做的照做,该管的照管,只是仍然从不轻易开口。

不料,阿秀的好景不长,厂里因销售不善,入不敷出,工资常一拖再拖,实在是难以维

持,厂工会一班人,开始按厂长办公会的意见,做那些农民长期临时工离岗的思想工作,阿

秀也在其中。可阿秀死也不答应,哭着跟工会主席扳理「'厂里好的时候,还不是靠倪'该'

些农民工撑着,干的活最多,拿的钱最少,可促哪一天说过一句怨言?为啥?还不是因为促

把厂当成了自己的家

正在这时,厂长派人来找阿秀,说是有一桩极其重要的外商接待任务让她去作陪,并派

专人来指导阿秀化妆打扮。可阿秀说啥也不肯打扮,说是随她意她就去,不随她意,她就不

去。厂长没法,只得随她的意,她去了,厂长的小轿车接去的。厂里人见了,就开始说风凉

话:“'该月’长着这么漂亮的脸蛋,干啥都赚钱,干么非要赖在厂里呢,真是死脑筋

三天以后,厂里开全厂大会,大家都没搞懂,阿秀竟陪着个老华侨坐在了主席台上。会

上,厂长让大家用最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华侨童先生讲话。白发苍苍的童先生站进来,对着

麦克风一开口,全场都笑了:老华侨竟是一口拗舌的乡音,把“我”说成“促”,把“这里”

说成“该月”,把“吃糖一样甜”说成“吃同一样甜”。坐在前边的人这才发现老华侨说着说

着已是热泪盈眶。

后来,厂里人才知道,老华侨童先生跟阿秀是同乡,也是银泾村人,五十年前在海外白

手起家,成就了一番事业。这次来,他确实非常有诚意地想与国棉一厂合作。半个月的实地

考察、谈判,基本上都谈妥了一应事宜,只待签字前的最后一轮谈判,只是半途中回了一次

牵缠了他半个世纪的家乡时,他却伤心了:故居依稀还在,可家里什么人也没有找到,原来

跟厂里谈妥的投资事宜再也没心思谈了。厂方没法,只得礼节性地设宴送别,可就在那晚宴

上,老华侨竟与身边的小同乡阿秀“该月”、“给月”谈得少有的投机,阿秀那说话的神态,

他越看越像记忆里的小阿姐,而阿秀的敬业精神,使童老隐约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再加上阿

秀说起生产技术上的事竟一套一套的,满心欢喜,当场拍板,由他提供一应的资金、设备、

技术、高级管理人员及百分之七十的外销业务,并让阿秀当他的全权代理。

谁也没有想到阿秀一顿晚饭救活了一个大厂,众人都挺感激她的,再也没有人称她“该

月”了。只是有人间起阿秀跟童老先生是不是亲眷时,阿秀说:“只是老乡。他家以前住村

里的‘该月月',促家住村里的‘给月月众人都会意地笑了,自然都是善意的笑。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阿秀开口说话呈现的浓重乡音而招来工友的取笑,营造了严肃而紧张的

工作氛围,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B.小说善于在描写人物关系之中刻画阿秀的形象,如众人对她的取笑与感激、老华侨

对她的赏识等,具体地表现她的个性。

C.小说运用补叙笔法交代了老华侨最终决定投资国棉一厂的原委,这部分内容是小说

的有机组成部分,去掉它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D.小说叙事善于蓄势,情节有波澜,阿秀一顿饭救活了一个大厂,这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14.小说在刻画阿秀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15.这篇小说以“乡音”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请从情节线索、主题两个方面,结合

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案】

13.A

14.①自知自重。她因乡音浓重,在厂里从不轻易开口。②豁达善良。别人取笑她,她

不往心里去。③吃苦耐劳。她吃得起苦,干活一个人顶两个人。④爱岗敬业。身为农民工的

她把厂子当成自己的家,任劳任怨。

15.①标明线索、推动故事情节。“乡音”是全文的脉络,贯穿全文始终,是小说的线索;

小说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与“乡音”密切相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启发读

者理解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叙述阿秀以浓浓乡音及其优秀人品、踏实作风赢得老华侨赏识、

器重,从而拯救了濒临倒闭的大厂的故事,揭示了本色是真、本色可爱的哲理。

【解析】

13.试题分析:“营造了严肃而紧张的工作氛围''错,小说开头所写的工作氛围整体上是轻松愉快的。

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

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她因乡音浓重,在厂里从不轻易开

口”等情节中概括出其“自知自重”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

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

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

征。此题从“自知自重”“吃苦耐劳”“豁达善良”“爱岗敬业”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

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15.试题分析:注意按着题干的提示从“标明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启发读者理解小

说的主题”的角度进行分析。

六、【18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漠里的陪伴

余显斌

沙漠里,不只有浩浩黄沙,有硕大的夕阳,有如血的晚霞。这儿还有干旱,有酷寒,有

寸步不离的死亡,步步紧通。

他,此时就被死亡纠缠者。

陪伴着他的,只有一匹识途的老马。

夕阳将落,浮荡在地平线上,如一轮浑圈的车盖。他和那匹老马,踢鹉而行,,陇如两

只小小的蚂蚁,拈在天边,在夕阳的昏黄中,愈行愈远.

本来,还有一匹小马的,是老马才生不久的小马驹子。

这个小家伙,不知道沙澳的凶险,艰难,它跳致着,奔跑着,伸长脖子对着落日恢儿恢

儿地鸣叫着,声音稚嫩如草。然后,又跑到老马跟前撒娇,用脑袋抵着自己妈妈的身子,在

老马停下时,它会贪婆地吸着奶水,吃饱了,会狠狠打几个喷嚏。

小家伙篮蓝的眼睛如两汪水,干净得能照见人的影于。

可是,一夜醒来,小马却死了,倒在那儿,鲜血淋漓的,显然是被旅咬死的。沙澳上,

有一种狠,凶狠无比,常常深夜袭击行人,以及骆驼和马匹。

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老马围着小马,轻轻地嗅卷,不停地喷着鼻子.

当它明白,小马再也难以站起来时,它的眼睛里,涌出大滴大滴的眼泪,浑浊的眼泪。

这是他第一次看见马儿流泪,他的心沉沉的,如同压寿一块石头。他轻轻拍拍老马,叹了一

口气。老马仰起脖子,对看长空,吸儿吸儿叫着,声音苍凉,忧伤,犹如那轮落日一样悲壮。

然后,它低着头,伴着他上路了它不再叫,沉默地走着,沉敲得如一块白色的石头。

夜晚,面对那轮如水的月亮,它会仰起头,久久地望着,眼眶里竟然滴出泪,湿湿地打

湿了睫毛。

他望着,再次叹口气。

没水了,他拿着水壶,靠近老马,去挤出马奶来。

老马回过头,望望他,没有动静。

沙澳的夜晚,冷得直渗骨头。

他喝罢马扔,卧在那儿,蜷着身子。

月亮越升越高,将沙涣照射成一片月光的湖,照成一片琉璃的世界。

突然,他感觉到有什么动静,忙抬起头,发现老马站起来,向他慢慢走近。他吓了一跳,

不知道它想干什么。老马的眼睛里,一片清光,慢慢卧下来,卧在他的身边,就如过去卧在

小马身边一样。他的身子,渐渐暖和起来。

他轻轻摸摸老马的头,长叹一声。

当又一个黄昏来临时,在老马的带领下,他找到了水一在一个沙丘的后面,有一片胡杨

林,

那里有一条水,沿着草地的中间缓缓流过,白亮得如银子一般。他流着泪惊叫着,扑了

过去,俯下身子“咕咚咕咚”地喝起来。水进入喉咙,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中,此时都仿佛有

一种水意在清凉地弥漫着。他幸福地连打几个偏,抬起头,却不见了那匹老马.

他急了,跑上沙丘,看见老马跑了,一直向来路跑去,在夕阳下越地越远,最终跑成一

个小小的点,消失在暮色里。

他喊了几声,声音在墓色里扩散-,空空的。

在林子里,有一个小村子,住着十几户人家。

他找到几个人,拘了钱,组织一支队伍,重新进入沙澳。当时,为了逃出沙澳,他将所

有的货物都藏在沙澳中,现在。必须找回来。

几天后,队伍经过小马死去的地方,他惊呆了。

小马的尸体旁,卧着一头老马,头垂着,长长的常毛纷披着,正是那匹老马。他大叫着,

跑过去抚摸老马,老马却一动不动,依偎在小马的身边一已经死了。

他这才明白,在小马死后,老马是带着怎样的痛苦和悲伤,一步步将他带出绝境,找到

水源的。

但是,强烈的思念,让它无心喝水,它带着一颗绝望的心,再次回到小马死去的地方。

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现在,它可以永远地守在自己孩子的身边了。

这叫什么?这是人类常说的忠诚和爱吗?

他垂着头,突然跪下。这一刻,他感觉到自己的良心受到沉重一击。

原来,小马不是狼咬死的,是他杀死的。当时没水,他想,只有杀死小马,自己才能喝

到属于小马的那份马奶,才能走出草原。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细节描写,如小马的活泼可爱,老马对月的眼泪,''他"喝水时的幸福,都

刻画得细致生动,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B.小马“蓝蓝的眼睛如两汪水,干净得能照见人的影子”,“老马的眼睛里,一片清光”,

小说用动物清亮的眼睛反衬出人的自私与蚀恶。

C.小说的结尾虽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如小马说是被狼咬

死,人与老马却没被惊动;夜晚,老马走近,人却“吓了一跳”的心虚等等。

D.小说的段落大多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这种写法,便于加快叙事

节奏,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

17.小说开篇卜-4段的场景描写非常精彩。请分析其作用。

18.面对失子的老马,主人公“他”多次长叹,面对永远守在自己孩子身边的老马,“他”

“突然跪下”。请结合作品赏析作者写“他”这从“叹”到“跪”的艺术效果。

【答案】

16.D

17.(1)前4段写出了人和老马在沙漠中的渺小,表现了他们生存的艰难,为人因为需

要奶水活命而杀死小马的情节提供了可能。(2)极写沙漠的壮丽与残酷,为下文老马的悲壮

故事设置了典型的背景空间,奠定了文章凝重的叙述基调。

18.(1)多次“叹气”,细腻地表现了“他”杀死小马后面对老马时的沉重,愧疚和感动

的心理。“突然跪下”,表现了“他”良心受到打击后的强烈自责。(2)从“叹”到“跪”的

过程,是人对老马的高贵品质不断认识的过程,也是人不断自责反思的过程。这样构思,使

行文内敛而又清晰。(3)“跪”是“叹”的升级,突显了人的自私与悔悟,突显了老马的忠

诚与爱,强化了主题,引人深思。

【解析】

1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选项错误。“便

于加快叙事节奏”错误。此小说段落短小,便于抒情,使文章节奏缓慢,拥有一种凝重的氛

围;且文章的叙事内容并不复杂。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开头场景描写的作用,苜先必须把握场景描写的内容侧重

点,然后从情节、叙述基调等方面去思考。前4段写出了人和老马在沙漠中的渺小,写生存

的艰难,为人因为需要奶水活命而杀死小马的情节提供了可能。极写沙漠的壮丽与残酷,为

下文老马的悲壮故事设置了典型的背景空间。

点睛:场景描写的作用: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

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营造意境与演染气氛,

以感染读者或人物。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

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展开情节或转换情节或推动情节发展。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

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

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本题写沙漠的壮丽与残酷,为下文老马的悲壮故事设置/典型的背

景空间。

18.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细节的表现力又考查情节安排的技巧。从细节看,和人物心

理有关,从整

体情节安排看,从构思线索和主旨方面去思考答案。赏析作者写“他”这从“双”到“跪”的艺术效果,

从"映''到"跪”的过程,是人对老马的高贵品质不断认识的过程,也是人不断自责反思的过程。“跪”是

"叹'’的升级,突显人物和老马的形象,引人深思。多次“叹气”,表现杀死小马后的愧疚。“突然跪下”,

表现了“他“良心受到打击后的强烈自责。

七、【18届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高三11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

题。

新年枫树①

费•亚•阿勃拉莫夫

为什么我的心情这么坏?为什么我全身无力,疲惫不堪?昨天喝过了头?还是由于昨天的

废话连篇,心绪仍然不安?

我的老天爷呀,老天爷!大家聚在一起迎接新年,就该开心作乐,撒疯发狂,就该像香

槟酒那样狂涌!正常的人都是这样迎接这个一年一度的最美好的节日的。可是我们却对我们

俄罗斯的乱七八糟不成体统的现象发了一夜的高深莫测的牢骚。假使发发牢骚能有点什么好

处,那也算好;假使能使人们自己的公民责任感再一次得到磨砺,能在来年里增添勇气豪情

那也罢了。

然而实际上又是怎么样呢?大家谈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一件比一件更令人厌恶一一我们

谈到了官僚主义独断专横,谈到了贪污行贿营私舞弊,但是却没有丝毫的反对和抗议声,没

有听到一句愤慨的呐喊声。大家都习以为常了,都容忍妥协了。可怕就可怕在当时聚在桌旁

的人并非等闲之辈。是些什么人呢?有著名的导演,大名鼎鼎的演员、画家,还有作家。总

之,都是些通常被誉为导师、精神牧师的人。

我浑身无力,疲惫不堪地在床上躺了很久很久。昨天聚会的情景在脑子里一次叉一次地

在翻腾着,我那忧郁的目光环视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光滑的餐具橱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

晶玻璃器皿,还有我出国时带回来的一些穿着民族服装、衣着讲究的淑女雕像……

咦,新年枫树在哪儿呢?妻子和侄女通常都是在元旦除夕夜里给我送到房间里来的,鲜

灵灵的,还冒着寒气,几乎是不加任何的修饰,完全是一副天然的姿容,到了次日清晨,满

房间都是它散发出来的林间的馥郁清香。

原来是因为这个缘故,今天我才没有过节的心情啊。我对自己心绪不佳的原因作了新的

解释:家里没有新年枫树。昨天,妻子和侄女在城里奔波了两个小时也没弄到。没有根树还

算什么新年呢?

前室里响起了门铃声,想必是邮件来了。

果然不错。从那“斯”和“师”不分的发音和气喘吁吁的话声,我听出来是邮递员奥丽

娅。奥丽娅向我妻子祝贺新年,我妻子也向她表示了祝贺。后来,听她们继续谈话我才明白

了,妻子想送她十个卢布,算是对她辛辛苦苦的工作略表谢意,因为我家的信件特别多,有

时候奥丽娅一天要来五、六次。“不,不•”我又听见那急促的“斯”“师”不分的话音,“这

是我的工作,干工作是有薪金的。您这是在羞辱我……”

羞辱?这是在羞辱她?上帝呀,干这种苦役般的工作,一个月挣那么八十来个卢布,整天

价背着特别重的邮包,出东家进西家,上楼下楼,可还说“您这是在羞辱我”……

我连忙跑过去给妻子帮腔。只见,那位我早已很熟悉、不很年轻的姑娘围着一块厚厚的

头巾,兔毛皮领已经磨损,脚上一双旧的“罗马尼亚姑娘”式的呢面鞋,鞋面上没有那种齿

状的饰物。为什么没有,不用猜就知道:用她那几块钱是讲不了什么排场的。

我就和妻子两个人一起劝说奥丽娅接受我们送的礼。可她还是说:“不,不。”

我又加上了五个卢布,这回或许容易说通了?

“您这是在羞辱我!”奥丽娅又这样说。口气十分坚定,毫无商量的余地,但是从声音

里可以听得出她在强忍着眼泪。

我望着她那双安详的灰蓝色的大眼睛,忽然一下子明白了:我确实是在羞辱她。我企图

夺走她那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劳动者的正直和廉洁。

我感到羞愧,羞愧得落下了眼泪。

但是就在这时,一缕光明涌进了我的心房。

我家的节日开始了。

(选自《中外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注:①新年枫树:相当于西方的圣诞树。

19.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随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回答主要以“我”的回

忆来实现。暗藏了“我”对新年的新的向往,即让自己精神状态趋向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