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历史的要素_第1页
构成历史的要素_第2页
构成历史的要素_第3页
构成历史的要素_第4页
构成历史的要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历史审题关键词讲解一、背景、原因、条件、前提1、背景(原因+条件):一般是指历史事物发生之前的重大历史客观存在,它与历史事物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实际上主要包含了原因、条件两方面内容。2、原因:一般是回答“为什么”,也就是必要性;条件,一般是回答“有什么”,也就是回答可能性。历史事件的发生、历史人物的活动大都有因果关系。历史事件发展变化的原因有: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内因、外因等。(1)根本原因(或根源、本质原因):是引起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客观存在),是指促使历史事物产生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性因素。根本原因是相对于一般性原因而言的,应从生产力水平、经济基础等引发历史事件的重大方面去分析,根本原因应该从事件的主体来思考,根本原因一般为内因。例: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解析】A、B是人的主观认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缺乏与“公社”相适应的客观条件,故不是根本原因。D似乎是经济基础问题,实际上是人的主观性问题。即使有大量的后续资金,这种按需分配的“公社”也难以为续,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因为1824年尚处于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其生产方式还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这种按需分配的“公社”,显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答案是C。(2)主要原因:指各种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客观存在)。在命题中,有“最主要”和“主要”两种限定语,前者与“根本原因”意思相同,后者要注意分析属于“主要”的所有因素。主要原因一般为内因,也主要从事物的主体角度来思考。例: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最主要的是由于它们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B、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而兴起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解析】考查近代企业的主要特征。近代企业产生的时间(A)、条件(B)、投资方式(D)都是次要内容,近代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机器生产,这是它与手工工场的最大区别。如果不是采用机器生产,尽管产生在近代,也不能算近代企业。答案是C。(3)直接原因:指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直接”的含义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要注意分析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直接原因是主因在某一方面的特殊表现。例: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国民的目的亦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解析】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结论的能力。孙中山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目的就是“建立民国、推翻帝制”。1912年元旦民国建立,2月清帝退位,帝制被推翻。这在孙中山看来,“民权主义”已完全达到。答案是C。(4)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一般说来,即①“前者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属哲学中的意识层面;后者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题目中把属于事物主体方面的因素也归为“主观”,把事物主体以外的因素归为“客观”,即②“前者属于事物主体方面的原因,后者属于事物主体以外的原因”。做题时一定弄清题中所强调的历史事件的主体。例: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原因是A、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B、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C、中苏关系的恶化D、中国周边环境紧张【解析】毛泽东是文革的发动者,他对当时形势的错误估计,属人为因素。而ACD则属于文革之时的客观存在,属于客观原因。故选B。此题符合①中所述。(5)内因、外因: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指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因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对事物的运动变化也有重要影响(但往往不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往往共同起作用。例: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外部因素是A、《联合国宪章》的约束B、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C、称霸世界的需要D、苏联军事、政治实力强大【解析】此题中B项是内部条件,C项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内部原因,都属于主体(美国)方面的,不是客体方面,而A项本身不符合史实。当时由于苏联军事、政治实力强大,美国既要制约苏联,又不愿意同苏联进行战争,所以推行了冷战政策。“苏联的强大”只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外部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答案是D。3、条件和历史事件之间不具备因果关系,比如“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是“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非原因。4、前提是指最根本的条件,如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因为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才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二、目的“目的”是指当时人们在进行某一历史活动时想要达到的境地或希图得到的结果。目的或目标可能是多样性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主要目的”。目的还有近期和长远之分,一般将近期而明显的目的称为“直接目的”,将终极的、实质性的目的称为“根本目的”。注意:“根本目的、主要目的、直接目的”又往往和“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以及“根本影响、主要影响、直接影响”是相对应的。例如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其直接目的是分割王国的封地,而根本目的则是解决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问题,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分析根本目的要求作深入的理性思考,因为它往往反映了我们的历史认识,提示的是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三、现象与本质1、现象:是历史事件在发展变化中的外部表现和联系;2、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属性。分析历史事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有时甚至是假象表现出来,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要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做此类题目可不直接进入答案,而是先进入这一历史事物的表象,再从表象进入本质。例: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社会A、宗教迷信盛行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C、阶级矛盾尖锐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解析】拜上帝教宣扬“上帝”是惟一“真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它的势力发展迅速,是人民渴望平等的表现。但这种表现反映的实质是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A、D是此题干所反映的现象,而之所以会出现A、D,是因为C,即之所以会出现宗教盛行,是因为受压迫剥削,寻求寄托,之所以人们渴望平等平均,是因为有剥削压迫现象存在,人们才不平等、不平均。所以本质答案为阶级矛盾尖锐。固选C。四、性质、实质、本质性质,是事物所具有的特质,即此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属性。实质是事物、问题的实在(实际)内容。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属性。性质,着重于区别,定性于是什么;实质着重于去虚,定位于实际如何。本质着重于寻根,着眼于固有。有时本质和实质是可以等同的。如: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主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这是指其性质;1861年改革,表面看是对农奴的解放,实际上是指农奴主对农奴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这是指其实质。又如:“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政权,其性质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前者就是问本质属性是什么,后者就是问实际怎么样。五、继承与发展1、继承:是指后一历史时期对前一历史时期积极的、进步的事物的肯定、采纳和推行;2、发展:是指后一历史时期在前一历史时期的基础上的提高与创新,只有经过否定和创新,才会有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例:国民大革命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指导思想方面②、领导力量方面③、革命任务方面④、革命结局方面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国民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任务都是反帝反封,但国民大革命比辛亥革命有的新发展:革命纲领,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的主张;革命领导,由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发展到国共合作形式。故选C。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例:下列各项中,违反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的是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反右倾”斗争D、“文化大革命”运动【解析】各项都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但违反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这一具体理论的只有B。因为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所有制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以所有制变化为主要内容的。答案是B。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并按这些思想观点建立起来的政治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政治关系主要体现在政治、法律制度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权机关、党派团体等组织和设施上,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例:下列关于德意志统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俾斯麦是统一运动的主要领导人B、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是实现统一的主因C、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帝国D、统一过程中的关键性战役是萨多瓦战役【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才是德意志统一得以实现的主因。答案是B。八、意义、影响意义,就是价值、作用,而作用是指对人对事所生产的影响、效果。影响是指对人对事所起的作用。如此看来,三者的意思大致差不多。而从适用范围看,意义较之影响要大。大凡涉及意义,一般都包括性质、作用、影响、结果、评价、经验教训等。九、经验、教训、启示、认识经验,是实践成功后得到的认识。教训,是实践失败后得到的认识。启示,是人们受某种历史事物的启发指示而有所领悟,其特点是由此及彼。认识,本来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历史试题的“认识”往往是以“谈谈你对……认识”的形式表现的。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谈对事件的“评价”和“看法”,至少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才行。十、试述、简述、简要述评、概述、简要说明、简要评述、概括说明、概括指出。此类常用词语一般用于问答题之中。……“述”,就是叙述,即摆事实;“评”,就是评论、评价,即讲道理,谈观点。“述评”或“评述”,就意味着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说明”,“指出”,实际就是评述,解答的问题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简”、“简要”、“概”、“概括”,说到底意思也差不多,都包含两层要求:一是综合,愈是要求“简”,就愈是要求全面综合,高度概括;二是简要,。抓主干去枝节,点到即止。十一、说明、表明、体现、反映、表现、意味“说明”,一般来说是从事实(材料)得出结论的意思,……“中山舰和整理党务案表明什么?”。这里的表明就是说明,说明也就是表明。而表明什么,说明什么,就是结论是什么。此外,还含有阐述、分析的含义。……。体现、反映和说明、表明都有由甲而得乙的意思,……。体现是某种性质或某种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反映是反照,即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因此,它是间接说明、深层说明、本质说明、而不是直接、表面、现象的说明。换句话说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透过此现象看到彼现象。表面的能能直接看到的现象的东西决不是体现、反映的东西。……表现,则指历史情况、历史史实而言,是历史事物本身具体情况外在地表示出来。与“反映”、“体现”不同,不是由现象而本质,而是由本质而现象。……。“表现”部是多方面的,若干点的。……。十二、联系、结合、据、依据、根据联系,是联络,结合相关的人或事。结合在这里与“联系”意思差不多。一般设问形式是“联系(结合)……,分析(说明)……”。……结合(联系)的对象,实际是作为分析(说明)问题的背景、依据而存在的。因而,重点在分析说明的事物而不是结合(联系)的对象。这类设问中,“联系”、“结合”也可以换成“依据”、“根据”、“据”,题意并未发生变化。十三、效果、结果、后果、成果、成绩、结局这类用词,其实都是指某种事物、某种力量、某种做法、某种态势、某种因素产生或发展的阶段或是最后状态。但在使用的范围,表达的感情色彩以及价值取向上有一定的区虽。结果、效果,使用最广泛,是中性词,可指好的结果(效果),也可指坏的结果(效果)。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以及结果如何?……”(1995年)……后果,多指坏的结果,但在高考命题中也不完全如此。……结局也可以说是中性词,可以是好的结局,也可以是坏的结局,在这点上与结果相似。但是,结局大多数情况下是指最后的政治(或军事、或经济)态势。……历史要素分解①背景(原因、历史条件、目的、动机)、②内容(过程、经过、活动、情况)、③意义(性质、影响、评价、教训)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历史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探求出历史学习方法与规律,以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等方面例1: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③闭关自守(也属于对外关系)。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西方):1、经济:工业革命(也属于文化背景)→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3、军事:坚船利炮。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例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①阶级条件:无产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干部组织条件: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建立纷纷共产主义小组;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3、原因广度:可分为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与事件发起者或参与者的主观意志有关的、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如例2中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就是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与事件发起者或参与者的主观意志无关的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如例2中的无产阶级的壮大、共产国际的帮助就是客观原因。4、原因深度:可分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指在历史事件发生的若干原因中最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全局并带有必然性的原因主要原因:指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直接原因:指引起历史事件发生的最近的、最直接的因素(如导火线、借口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例3:“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新文化运动及人们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与无产阶级壮大。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例4:戊戌变法的原因,教材讲了两点,一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一是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第一点就包含了这些矛盾:①近代企业(属生产力)与自然经济(封建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②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第二点主要是指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民族矛盾)。6、目的、动机:可以分为:直接的、主要的、根本的根本目的:指当事方要达到的归根结底的、本质的结果或结局主要目的(指当事方要达到的目的中起主导作用的目的)等等。直接目的:指当事方要达到的最近的结果或结局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例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是维护鸦片贸易,主要目的是打败清政府,维护英国的在华利益,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历史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人物包括重要个人、群体、组织、政党、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的情况、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等方面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等方面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等方面例6: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①引进外国的设备和技术(与西方列强相比技术落后),②由地主、商人、官僚投资(与西方列强相比资金少),③国内市场几乎没有国外市场(与西方列强争夺中国市场),④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劳动力丰富,⑤与自然经济、外国经济相比,民族资本主义不占主导地位,⑥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基本上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压制打击的政策,⑦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从以上各方面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等方面例7: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例8: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与美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甲午中日战争时西方列强和日本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们实力大增。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等方面例9: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等方面例10:辛亥革命时,国际政治局势是: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正在扩军备战,西方列强矛盾重重,世界大战一触即发。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等方面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等方面)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等方面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鸦片战争、武昌起义、西安事变等。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辛亥革命、洋务运动、土地革命战争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三、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等方面例11: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可以得出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当时的)+深远影响(以后的)等方面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例12:洋务运动,使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批近代企业(生产力),又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生产关系),促使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经济结构变化)。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等方面例1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