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主备人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材解析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古诗文描绘的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感受深刻,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那不同寻常的美。课程标准中相应的要求课标(2022版)【阅读与鉴赏】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点拨法、朗读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等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二次备课)三次备课一、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一)本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生灵”。(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1.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2.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3.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三)大自然中的景色是美丽的,当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到来时,大自然更是生机勃勃。而初夏时的景色也是十分诱人,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去欣赏春天和初夏时节的美景吧。二、学习任务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朗读古诗。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2.教师范读,指名读,正音。3.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二)解读诗题。“绝句”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五个字的简称为“五言绝句”,七个字的简称为“七言绝句”。(三)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四)梳理字词。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融、燕、鸳、鸯。2.自主识字:读一读这些生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准地识记生字?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3.重点指导“融”“燕”字,注意生字的结构、偏旁、笔顺及书写注意事项。4.“鸳鸯”是一种鸟,鸳指雄鸟,鸯指雌鸟,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鸳”“鸯”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下面都有鸟字旁。(五)整体感知。1.读古诗,结合课本插图,说说诗中画了什么?2.结合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明确:杜甫的《绝句》,如一幅明丽的图画,诗中画了“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等景物。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明丽的春色图。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三、学习任务三:聚焦诗句,想象画面(一)赏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1.古诗前两句描写了“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景物,结合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迟日”指春日。春天来了,春光和煦,江山秀丽,春风温暖,花草芳香,粗线条地勾勒出明丽的春日景色。诗句结尾的“丽”“香”更是突出了诗人强烈的感受。3.读了这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春天的太阳升起来了,多么美丽,多么暖和。太阳照耀下的山川也是那样美丽。温暖的春风轻轻唤醒了花草,花儿在碧绿的草地上争奇斗艳,散发着芳香。(二)赏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古诗后两句工笔细描,描写了美丽春天里动物的生活:燕子筑巢忙,鸳鸯安睡。“飞”“睡”,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2.读了这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燕子正飞来飞去为筑巢而奔忙,它们这儿衔点泥,那儿叼根草,放上柔软的羽毛筑成温暖的窝;鸳鸯趁着大好时光,成双成对地到沙滩上去晒太阳,多么惬意,多么舒适。(三)这首五言绝句写于成都草堂,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四、学习任务四:归纳主题,拓展延伸(一)归纳主题思想。《绝句》这首诗描写了在初春阳光的照耀下绚丽的春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二)拓展延伸。1.短短20个字,说尽春天的万种风情,使人陆龟蒙也写了一首关于燕子的古诗,我们来欣赏。《春晓》唐陆龟蒙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大意:春天的庭院黎明过后,晶莹的露水趴在花上,花丛曲折连环。黄蜂一飞过花朵就变得慵懒困倦,每夜都停留在芬芳的花蕊上。2.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五、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绝句》。第一课时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惠、崇”等生字,会写“惠、崇”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的诗意,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的诗意,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二次备课)三次备课春天是美好的,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诗人走进春天,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一、学习任务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朗读古诗。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2.教师范读,指名读,正音。3.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二)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画等都有杰出成就,是古代的一个艺术全才。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三)解读诗题。《惠崇春江晚景》,惠崇,北宋名僧,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春江晚景》是惠崇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本诗是苏轼为好友惠崇的这幅《鸭戏图》所作的一首题画诗。(四)梳理字词。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惠、崇、芦、芽。2.自主识字:读一读这些生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准地识记生字?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3.重点指导“惠”“崇”字,注意生字的结构、偏旁、笔顺及书写注意事项。4.“芦芽”即芦苇的幼芽,可食用。“芦”“芽”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得宽扁,横要长。5.“蒌蒿”,注意读音。蒌蒿是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六)整体感知。1.读古诗,结合课本插图,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结合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明确:诗中描写了竹子及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刚发嫩芽的芦苇,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早春图。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大意:竹林外两三支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长出了短短的嫩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到江河里来了。二、学习任务二:聚焦诗句,想象画面(一)“竹外桃花三两枝”,作者先从岸边写起。稀疏的竹林外几支桃花已经盛开,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三两枝”突出了早春特点。“春江水暖鸭先知”,作者从江边写到江中,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的鸭子,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鸭先知”说明春天江水刚刚回暖,抓住鸭子对江水冷暖感受的典型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二)“蒌蒿满地芦芽短”,作者的视线又转移到岸边,更细致地观察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因为得到了春水的滋润,所以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芦芽吐尖。蒌蒿“满地”,芦芽“短”,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色。(三)读了这三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芦芽儿吐尖,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四)“正是河豚欲上时”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这是诗人由桃花初开、春江水暖、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芦芽儿吐尖联想到,这正是河豚逆江而上产卵繁殖的季节。(五)知识链接: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六)写作特点: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向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三、学习任务三:归纳主题,拓展延伸(一)归纳主题思想。《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作者以极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春天,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一派勃勃生机。那初夏的景色又有何迷人之处呢?今天我们跟随诗人曾几的脚步,领略初夏时景色的魅力。四、学习任务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朗读古诗。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2.教师范读,指名读,正音。3.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二)走近作者。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三)解读诗题。《三衢道中》,三衢,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一带。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三衢道中》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发了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四)梳理字词。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梅、溪、泛、减。2.自主识字:读一读这些生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准地识记生字?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3.重点指导“溪”“减”字,注意生字的结构、偏旁、笔顺及书写注意事项。4.“梅”,左右结构,木+每=梅(梅子梅花望梅止渴),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右部中横长。(五)整体感知。1.读古诗,结合课本插图,说说诗人在去“三衢”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结合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明确:作者看到梅子黄了,天气晴朗,绿荫浓密,听到了黄鹂婉转的歌唱。这是初夏时的宜人风光。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难得有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五、学习任务二:聚焦诗句,想象画面(一)赏析“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梅子黄时”指五月,这里点明了时间。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是“日日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愉悦的心情。“小溪泛尽却山行”写出了出行路线,“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改换山路——三衢道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奇趣无穷。一个“却”字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二)赏析“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后两句写诗人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三)知识链接:黄鹂是食虫益鸟,羽色艳丽,鸣声悦耳动听。黄鹂胆小,不易见于树顶,但能听到其响亮刺耳的鸣声而判知其所在。(四)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梅子成熟的五月,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沿着清亮的小溪坐船至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绿荫掩映,连空气也格外清爽,在幽静的林中,偶尔传来了黄鹂的啼鸣,声色相和,好美!(五)写作特点:诗歌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诗人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跃然纸上。六、学习任务三:归纳主题,拓展延伸(一)归纳主题思想。《三衢道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初夏时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悦的心情。七、学习任务四:课文引领,方法总结(一)本课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领略了姹紫嫣红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和生机盎然的初夏景色,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好方法。(二)首先,提取景物词,将景物画出来。比如《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这两句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这些景物具有早春的气息。(三)然后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景物特点。此时正值早春,稀疏的竹林已被竹叶染成了绿色,三两枝桃花色彩艳丽,江水碧绿清澈,荡起层层涟漪,鸭子在水中快乐嬉戏。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四)第三,加强联想,丰富画面细节。脑海中有了画面的主体,再来丰富画面的细节,画面便更清晰感人了。比如,那绽开的三两枝桃花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如何向人们传递着春的信息?——两三枝粉红色的桃花在探头探脑,有的已经绽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