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三(25届)二模语文科试卷命题、校对:鞍山一中高三语文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与情感、知觉、记忆与思维相关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这本是人类的骄傲。日前,清华大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作诗机器人“薇薇”创作的诗歌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有31%的作品被认为是人写的。面对人工智能(AI),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会受到挑战吗?人工智能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写作”,其对于文学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越是海量数据,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薇薇”这类写诗的人工智能程序,学习过的古诗,估计是《全唐诗》五万首的几何倍数之上,故而可以在表面上,进行一些有模有样的模仿。虽说如此,但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诗人,它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其实我们今天讨论人工智能与文艺的关系,真正要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开始文艺创作,而是我们对于文艺的理解趋向人工智能化。某种程度上,值得担心的是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今天的我们注视着人工智能,也许就是在注视着未来的自己,我们必须警惕科学对人文的步步蚕食。(选自《光明日报——当文艺创作遇上人工智能》)材料二:①人工智能(AI)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它已不再局限于一般性工作领域,那些包含绘画、作曲、写诗以及写剧本等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创作已被某些人工智能掌握。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它可以主持节目、创作诗歌、唱歌作曲、撰写新闻等。这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人类艺术创作时代是否终结?②要回答这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机制是什么?以人工智能创作绘画为例,它通过深度学习,可以轻而易举的模仿某位画家所辛苦创造出来的绘画风格,绘画风格变成了一种可以计算和叠加的网络模型。深度学习主要通过建立类似于人脑的分层模型结构,对输入数据从底层到高层的逐级提取,从而能很好地建立从底层信号到高层语义的映射关系,而且深度学习能够发现大数据中的复杂结构。对于艺术创作,人工智能要学习大量的艺术知识,让自己形成巨大的数据库,再按照相关程序从底层到高层逐级提取所需要的数据,按照建立起来的某种模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③那么,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和人类的艺术创作又有什么不同呢?虽然人类艺术创作的过程很复杂,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定的规律,比如可以用郑板桥所谓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来简要概括。而AI艺术创作过程与人类艺术创作过程中较为接近的可能就是第二个步骤“胸中之竹”了,都是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素材进行筛选、加工等。这里涉及到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的思维的模仿,“机器思维是计算机对感知到的外界信息和自身的内部信息进行加工,研究包括知识的表达、组织和推理方法,启发式搜索策略,人工神经网络等。”当然二者也不是完全相同的,AI艺术创作在调动知识储备的时候仅仅是调动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建模,这些数据与AI本身是没有什么关系的,AI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它只是按照主人的要求进行工作而已。然而,人类艺术创作过程中,“胸中之竹”不仅是对客观的知识、素材进行选择加工,还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经历、思想价值等都不无联系,这应是二者之间的重大区别。另外,AI艺术创作的“眼中之竹”仅仅是编程人员输入进去的数据,数据库越大,深度学习方式越优化,其体现出的智能就越强。人类艺术创作中的“眼中之竹”则不仅仅关系到所看或者所学的知识、素材,还与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④所以,就目前来看,我们会发现人工智能所写的诗歌或歌词更多是在掌握了写诗或写歌词的一般技巧和规律之后对词语的堆砌,也就是说AI艺术创作只能掌握艺术创作中的共性,而没有个性,因为个性是由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民族、时代、社会、文化等共同构成的。“手中之竹”对于AI艺术创作来说,可能仅仅是对某种艺术风格建立模型之后的复制,这种复制对于它来说轻而易举,而且具有某种程度地机械性。然而,“手中之竹”对于人类来说却充满了更多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因而也充满了创新性。⑤归根结底,目前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所依据的主要还是对大数据的深度学习,然后建立某种模型,而人类艺术创作更多的是源自内心情感的宣泄。所以我们在对科技抱有乐观主义的同时更应对人类保持自信。(节选自《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而机器人的诗歌写作只是一种模仿行为。B.人工智能在“阅读”上远远超出所有诗人,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创作出一首诗。C.人工智能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创作已被人工智能掌握。D.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力,能根据数据建立某种模型进行艺术创作。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这也是人工智能写作无法进行模仿的。B.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能够发现大数据中的复杂结构,可见,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机制中的重要步骤。C.人工智能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学习”,掌握创作的技巧规律后,就能依据模型对各种艺术风格进行复制和个性化创作。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只能是人类给予、输入、编程;而人类艺术创作既可以是前人总结,也可以是亲自体验所得。3.下列各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二第⑤段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如果要画苹果,就应先调动数据库中的苹果数据,然后逐级提取所需数据建立模型进行绘画创作。B.微软机器人小冰为了掌握写诗技能,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10000次。C.“文学是人学”,人性是永远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部分,只要灵魂没有枯竭,我们就不必担心文学会衰亡。D.微软机器人“画家”小冰,其“创作”开始基于情感激发,不仅具有IQ(智商),还开始具有EQ(情商)。4.两则材料在论证特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结合两个文本概括分析。(4分)5.齐小军即将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面对人工智能(AI)对绘画领域的冲击,他深感忧虑。请结合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对他进行劝导。(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山有扶苏段吉雄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和父亲第一次看到“森林”的情景。满眼的绿色像头顶的云彩,一泻而下,劈头盖脸地俯冲下来,漫山遍野紧密缠绕在一起的树木和灌木层,一浪又一浪地扑过来,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和浓烈灌进我干涩的眼睛里。从树林里呼啸而出的气息带着潮湿的猛烈,夹杂着浆果的醇厚、青草的甜香、松木的浓郁,还有动物的腥臊,把我团团裹住。远远的,我被这种从未闻到过的气味给彻底征服,像是第一次见到大海似的有些窒息。我连做梦都没有梦到过这样的场景。爹,这就是森林?听到我的问话,父亲模棱两可地说出了一句:这才是山!是的,这才是山。我们那儿只能叫做石坡,而且是一座座光秃秃的石坡。石坡上只长石头不长树。那些石头似乎是商量好的,清一色地阴沉着脸。人们依然要在这黑山上讨生活。能开荒种地的,自然不肯放过,不管是不规则的小盆地,还是脸盆大小的石窝。即使那仅能种上几窝红薯的石缝,乡亲们也会弯着身子在旮旯醇缝里探寻希望。那些实在太高的坡顶上,人们栽上了洋刺、枣刺等生命力强、繁殖快的植物,希望它们能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吸收阳光,沐浴雨露,能够感动黑山。那些植物果然没有让人们失望,蓬勃兴旺起来。它们依靠浑身尖锐的刺物尽可能减少了外界的干扰,在地面上嚣张地向着太阳奔去。只是,面对残酷的生存压力,人们这点奢望变得苍白而又十分可笑。毕竟,锅底无薪的窘迫和飘渺的理想相比,人们还是选择了向现实妥协。尽管这些植物有着尖尖的芒刺护体,但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志面前,却显得柔软、无力。不仅如此,那些好不容易在地层里扎下的树苑,也成为人们冬天深夜里打发时间的最好的伙伴。一时的温暖换来的是年复一年的荒芜。黑石山不仅没有改观,脾气还越来越坏,稍微有风的日子,村子里便漫天黄沙,风凌厉地哭着,柴扉晃动着快要散架的身躯无力地看着风来回游窜。夏天的时候,黑山坡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把炙热毫无保留地反射到村庄里,瞅着那发光的石头,心里是莫名其妙的慌乱和愤怒。《诗经》里的那首《国风·郑风·山有扶苏》,我已记不得全文,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这两句从一开始就记得清清楚楚。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在想象着那该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就像神话故事里描述的那样:绿荫成片,流水潺潺,鸟儿在树林里唱歌,鸭子在水塘里和荷花共舞。但回到现实,我知道那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实现,特别是我的家乡。直到父亲带着我走亲戚时遇到了那片“森林”,我才相信,原来“山有扶苏”是真的。那片,森林让我惊艳,让我欢喜,我真的喜欢那绿色的气息。回到家里后,冬天的时候我再也不去砸树苑了,家人以为是我变懒了。平时放羊的时候,我也不再去折断一棵树苗做一杆让别人羡慕的鞭子,小伙伴们有些纳闷,把我一个人丢在了石板上。躺在光滑的石头上,从天上变幻多端的云层里,我看到了森林,也看到了水塘,还有荷花,鸭子,以及来来往往的人群。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个春雨蒙蒙的早晨,父亲扛着镰头,招呼我跟他一起。一抹绿色滑入眼帘,我看到他手上攥着一把柏树苗,青翠欲滴还带着水珠。出了门,才发现原来不止父亲一个人,漫山遍野的黑石山上,到处人头攒动。如同冬天一样,他们也挥舞着工具,使劲地朝着地下挖去,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再是索取,而是栽下了一棵棵绿色的幼苗。天下着细雨,人们顾不上打伞,像种庄稼一样寻找着土壤,深深地挖上一个窝,再把树苗放进去,手扶着树苗,用脚把周围的土划拉到树窝里,一下一下地踩实,末了还用镊头在周围轻轻地砸几下。那还顶着雨滴的树苗便摇摇晃晃地站立起来了,有微风过来,树苗只是点了点头,身子纹丝不动。我看到父亲的脸上有水珠滑下,头顶上腾起了一层层薄雾,那一层层的薄雾汇聚到了一起,袅袅升起,在黑石坡的顶部聚到一起,罩在整个山顶上,缥缥缈缈,竟然有点仙境的感觉。树苗在一天天地长大,开始有新鲜的风从山顶上刮下来。人们不再死守着几分薄田,有人去远处打工,有人做起了生意,还有人引进生态农业,那片黑石坡似乎渐渐被人们遗忘了。从满山的黑色,到一片蓬勃,然后青绿、苍翠、密不透风,似乎就是一眨眼的时间。没有了破坏和毁损,森林仿佛从一夜之间就可以长出来。再次见到这座黑石山的时候,我确信它就跟我当年第一次见到"森林"的感觉一模一样:我被裹进了绿色的云团里面,从树林里呼啸而出的气息同样带着潮湿的猛烈,夹杂着浆果的醇厚、青草的甜香、松木的浓郁。站在这片属于自己家乡的"森林"面前,气息里除了那些味道,还有一股亲切的浓郁。(有删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描写我第一次看到“森林”的情景,为下文写“我”的家乡黑石山变成森林作了铺垫。B.作者写自己“冬天的时候再也不去砸树苑了,家人以为是变懒了”,那是因为作者对家乡的山真的不抱希望了。C.文章意蕴深刻,让人回味。篇末作者感叹自己家乡的“森林”里,“还有一股亲切的浓郁”,蕴含了作者对家乡深厚的情感。D.文章描写了家乡黑石山不同时代的景观风貌,融入了作者对新时代家乡的赞美以及对故乡深层次的思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物描写细致灵动。开篇用饱蘸情感的笔墨对“森林”景色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绿色之浓郁、气息之浓烈让人浮想联翩。B.巧妙运用对比手法。黑石山过去环境恶劣和现在环境优美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和对美丽乡村的欣赏。C.倒叙手法引人入胜。开篇描绘一幅“森林”的绝美画面,直接切进描写的核心对象,制造悬念,与黑石山形成对比,引人入胜。D.文章语言表现力强。“风凌厉地哭着,柴扉晃动着快要散架的身躯无力地看着风来回游窜”运用比拟修辞,生动形象。8.文章以“山有扶苏”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9.写作兴趣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乡村·乡情·生态”,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扶苏”。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材料二:狱中上母书(明)夏完淳①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裔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②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③: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④,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⑤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⑥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⑦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⑧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①夏完淳:14岁随父亲及师父参加抗清活动,父亲死后,他又佐吴易在太湖起义。顺治四年七月被捕,九月就义,年仅17岁。本文是他在南京狱中给嫡母的诀别信。②菽水之养:《礼记檀号下》云“啜菽饮水尽其欢,斯谓之孝”。后世以菽水之养代指贫家对父母的供养。③九京:本指晋国贵族的墓地,后来泛指墓地。④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指父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⑤西铭:张溥,明末复社的领袖。张溥死后,因无后,次年由钱谦益等代为立嗣。钱谦益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⑥若敖:春秋时楚国公族名,因为越椒背叛楚而被灭族绝后。⑦结衲(lí):古代嫁女的一种仪式,女子临嫁,母亲给她结上佩巾。后以“结衲”指结婚。⑧传说秦康公宋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舅甥间的情意。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新妇结离A二年B贤孝C素著D武功E甥好为我F善待之G亦武功H渭阳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敢:冒昧。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敢以烦执事”中的“敢”用法和意思相同。B.分:料想。与《苏武传》中“自分已死久矣”中的“分”用法和意思相同。C.相:互相。与《琵琶行》中“移船相近邀相见”的第一个“相”意思不同。D.委:交付。与《庖丁解牛》中的“如土委地”中的“委”用法和意思都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完淳牢记双慈的养育之恩,而自己抗清救国,没有一天供养双慈,还不得不把双慈托养于人,他对双慈“大恩未酬”的负疚之情溢于言表。B.夏完淳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叮嘱母亲“万勿置后”,主要是相信武功甥将来必成大器,即使自己无后,也不用担心死后无人祭祀、供养。C.夏完淳在信中恳请双慈保重,牵挂娇妻,希望武功甥替自己好好照顾妻子,并在末段抒发豪情,侠骨柔肠,尽显其中。D.本文表现了夏完淳以身赴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文中所表述的有关“忠”“孝”的词句,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和民族气节紧密相关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4分)(2)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4分)14.依据材料一中孟子对“浩然正气”内涵的阐释,梳理概括材料二中夏完淳的哪些表现具有“浩然正气”。(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煮海歌柳永(宋代)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何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①。卤浓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自从潴②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糇③粮。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注】:①始灌潮波瑠成卤:是指淋卤。把含盐的泥块“铺于席上,四周隆起。作一堤均形,中以海水淋灌渗入浅坑中(宋应星《天工开物·作盐》)”。②潴:水停聚处。③糇:(hóu)古称干粮。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五至十六句,柳永主要用铺叙手法,展现盐民从春到夏,从早到晚的煮海卤盐的过程,激起人们的同情。B.柳永在本诗中,指出盐民周而复始地采樵、煮盐、借贷、交租,虽作人形,但面俱菜色,寓情感于叙事之中。C.柳永在揭露病苦的同时也为民请命,祈求朝廷广施仁政到海边,解决盐民问题,使盐民安居乐业。D.柳永由盐民之苦而大发议论,表达政治见解,批判矛头直指宋朝统治者,结尾明确提出改善民生,富国强兵的有效建议。16.柳永除“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外,还关心民生疾苦,为民请命。本诗中,盐民的疾苦反映在哪些方面,请概括并结合诗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雏凤清于老凤声”,年长未必优于年轻,何以如此?韩愈在《师说》中告诉我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既写郁孤台下的实景,又表明辛弃疾及军民收复失地百折不挠的决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3)习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说“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古诗文中不乏借黄河或者长江抒发情感的句子,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1943年,张文裕收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在美工作期间,很多中国留学专家纷纷劝说他加入美国国籍:凭你的聪明才智,留在美国会有很好的前途。张文裕对此回答道:“要入美国籍,何须到今天!我们生为中国人,回国的信念是不会变的。”一句朴实的话语,恰似一声惊雷,炸响在这些劝说者的灵魂深处。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的建设在满目疮痍中起步,①______,急需各类科研人才,张文裕对回归祖国怀抱充满了无限的期盼。但是,国际形势②______,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中美关系陷入僵局。尽管张文裕无数次地递交回国申请,但结果都是③______。直到1956年,归心似箭的张文裕终于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酒令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酒文化中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好的酒令既能令人赏心悦目,①______。明朝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谪,饯别时与朋友行令言:“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之一。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若行令人都是高手,还要增加难度,②______,如第一人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在第一字,第二人说“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第三人说“感时花溅泪”,“花”在第三字……以此类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飞花令骤然沉寂。直到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飞花令再次回归,带给人们“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惊艳感受。为了让全民都“玩得起”,专家团队还设法降低了飞花令的难度门槛;而为了满足比赛的难度分级要求,专家团队大胆创新,③______,即单字飞花令、双字飞花令、超级飞花令。新式飞花令深受人们喜爱,已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两处,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下列选项中的“玩”和文中加点处“玩”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玩花招 B.玩忽职守 C.玩棒球 D.玩味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杨志军在获奖感言中说:“写作者的精神维度决定了其作品的优劣高低,对登高望远的热爱时刻伴随着我们对陨落与滑坡的警惕。写作者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永远的攀登者。”作为一个拼搏在高三、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答案:A解析:B项,材料一指出人工智能在“阅读”上虽远超诗人,但按诗歌规则组合出的诗不是创作,该项“创作出一首诗”错误;C项,材料二说某些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创作已被某些人工智能掌握,并非全部,该项“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创作已被人工智能掌握”表述绝对;D项,材料二提到人工智能只是按照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和建模,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具备思考力,该项“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力”错误。2.答案:C解析:材料二指出人工智能只能掌握艺术创作共性,无个性,不能进行个性化创作,该项“进行个性化创作”错误。3.答案:D解析:材料二第⑤段强调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依据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建模,人类艺术创作源自内心情感宣泄,要对人类保持自信。A项说明人工智能绘画创作机制,可作论据;B项体现人工智能学习写诗,可作论据;C项强调人性无法被替代,与论点契合,可作论据;D项微软机器人“画家”小冰有情感激发,与材料二观点相悖,不能作为论据。4.答案:①论证结构上,都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关于人工智能与文艺创作关系的问题,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总结观点,如材料一总结要警惕科学对人文的蚕食,材料二总结要对科技乐观且对人类自信。②论证方法上,都运用了对比论证。材料一对比人工智能写作与人类文艺创作的本质区别;材料二对比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艺术创作在创作过程、与自身关系等方面的差异,突出两者不同特点。③论据选择上,都有实例论据。材料一以作诗机器人“薇薇”为例;材料二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等为例,增强论证说服力。解析: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据选择三个方面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相似之处,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阐述。5.答案:齐小军,别太忧虑了。虽然人工智能在绘画领域发展迅速,但它的创作本质是“数据库写作”,只是对绘画风格等的模仿与数据组合,缺乏人类绘画中丰富的情感、独特的生活体验以及艺术创作的探索性与创新性。人类绘画源于内心对世界的感悟与表达,你的国画专业学习积累的不仅是绘画技巧,还有对传统文化、生活感悟等的理解,这些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你应发挥自身优势,将个人情感、经历融入创作,坚守艺术初心,用人类独有的创造力为绘画注入灵魂,这样就能在绘画领域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无惧人工智能的冲击。解析:先称呼并安慰,然后阐述人工智能绘画的局限性,再强调人类绘画的独特优势,最后鼓励齐小军发挥优势应对冲击,结合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劝导。(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答案:B解析:作者不再砸树苑等行为是因为看到“森林”后对自然有了敬畏之心,希望家乡的山能改变,并非对家乡山不抱希望,该项错误。7.答案:C解析:本文采用的是顺叙手法,先写看到“森林”的情景,再回忆家乡黑石山过去的情况,然后写黑石山的变化,并非倒叙,该项错误。8.答案:①引用经典,增添文化底蕴。“山有扶苏”出自《诗经》,使文章富有古典文化气息,引发读者对美好自然景象的联想。②暗示主题,象征美好变化。题目寓意着家乡黑石山从荒芜到森林茂密的转变,象征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乡村的美好发展,表达对生态变化的赞美。③贯穿全文,结构线索作用。文章围绕对“山有扶苏”景象的向往、初见及家乡山的变化展开,以之为题,使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解析:从文化内涵、主题表达、结构线索三个角度分析题目“山有扶苏”的好处,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阐述。9.答案:选择甲组:①乡村:文章描绘了家乡黑石山的过去与现在,过去是荒芜的乡村景象,人们生活困苦,生态恶劣;现在变成森林,乡村有了新发展,如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有人打工、做生意、引进生态农业等,展现乡村发展历程与变化。②乡情:作者对家乡的情感贯穿始终,从对家乡过去恶劣环境的无奈与深刻记忆,到看到“森林”后的惊喜与希望,再到最后对家乡森林的亲切之感,体现出对家乡深厚复杂的乡情。③生态:以黑石山生态变化为核心内容,先写其生态破坏,后写人们植树造林使其恢复生机,传达出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理念,体现生态与乡村发展的紧密联系。选择乙组:①“扶苏”象征意义:“扶苏”原指树木枝叶繁茂,在文中象征家乡黑石山的生态变化,从无树的荒芜到森林茂密,寓意自然生机的恢复与成长。②对家乡情感寄托:作者借“扶苏”表达对家乡的情感,从对“山有扶苏”景象的向往,到家乡实现这一景象后的欣慰与亲切,“扶苏”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生态、乡村发展的情感期许与寄托。③主题深化:“扶苏”贯穿全文,见证家乡变化,深化文章尊重自然、赞美家乡发展、重视生态保护的主题,使主题表达更具形象性与内涵深度。解析:若选甲组,分别从乡村的发展变化、乡情的体现、生态理念的表达三个方面阐述;若选乙组,从“扶苏”的象征意义、情感寄托、主题深化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展开论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答案:B、C、D解析:“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意思是新媳妇结婚两年,向来贤淑孝顺,“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意思是武功外甥要替我好好照顾她,这也是武功甥的舅甥情谊,根据文意和句子结构可判断这三处应断开。11.答案:D解析:“委”在“家事尽以委之”中是“交付”之意,“如土委地”中“委”是“散落、卸落”之意,二者意思不同,D选项解说错误。A项“敢问夫子恶乎长”和“敢以烦执事”中的“敢”都是“冒昧”之意;B项“淳已自分必死”和“自分已死久矣”中的“分”都是“料想”之意;C项“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中“相”是“互相”之意,“移船相近邀相见”中第一个“相”是指代副词,偏指一方,相当于“他”,A、B、C选项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12.答案:B解析:夏完淳叮嘱母亲“万勿置后”主要是因为他认为节义文章如他们父子者少,立不肖后会为人诟病,且相信若国家中兴,自己即使无后也会被铭记,并非只是因为武功甥将来必成大器,该项错误。13.答案:(1)自从父亲去世,已经过了两年,冤仇与惨痛日益加深,各种艰难辛苦全都尝遍。解析:“痛”,自从;“见背”,去世;“易”,经过;“冤酷”,冤仇与惨痛。(2)像西铭先生那样立一个不肖的后嗣,被人讥笑辱骂,哪比得上不立更好呢!解析:“不肖”,不贤;“为……所……”,表被动;“诟笑”,讥笑辱骂;“愈”,更好。14.答案:①坚守道义。夏完淳以抗清复明为己任,虽历经艰辛,仍矢志不渝,为正义而战,符合“配义与道”的内涵。②问心无愧。他认为自己为父尽孝,为国尽忠,坦然面对死亡,做到了心中无愧,体现“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中的心安理得。③慷慨赴死。他在狱中视死如归,笑对死亡,展现出至大至刚的气概,这种精神与“浩然之气”的至大至刚相符。解析:依据材料一中孟子对“浩然正气”内涵的阐释,从坚守道义、问心无愧、慷慨赴死三个方面梳理概括夏完淳的表现,结合材料二内容进行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答案:D解析:柳永结尾是祈求朝廷轻徭薄赋,没有提出富国强兵的有效建议,该项错误。16.答案:①生产艰辛。盐民春夏季刮泥成岛,晒泥成卤,深入深山采樵,还要船载肩擎盐卤,早出晚归,如“年年春夏潮盈浦……投入巨灶炎炎热”等句描绘了其辛苦劳作过程。②生活困苦。盐民衣食来源少,靠借贷维持生活,交租后所剩无几,面如菜色,“衣食之源何寥落……虽作人形俱菜色”体现了其生活的艰难。③租税沉重。盐民既要交官租,又要交私租,官租微薄却偿还艰难,且租税催逼无休,“秤入官中得微直……官租未了私租逼”反映了租税压力。解析:从生产、生活、租税三个方面概括盐民的疾苦,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答案:(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3)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等含有黄河或长江且能抒发情感的诗句均可)解析:根据题目提示和对课文的背诵积累,准确填写出相应的名句内容,注意易错字的书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补充合同文选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作与代驾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汽车长租租赁合同书2篇
- 白酒个人销售合同范例
- 2024年度墙体广告合同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合同2篇
- 2024旅游合同书范本(出境旅游)
- 砂石料供销居间合同模板
- 知识经济锅炉更换工程合同
- 2024设备安装施工合同范本
- 污水厂除臭合同模板
- 航站楼管理部《机场使用手册》实施细则
- 四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M3U1 In the school (Period 3 ) 上海牛津版试用版(共15张PPT)
- 幼儿园教学课件中班美术《有趣的塑料袋》课件
- 金坛区苏科版二年级上册劳动《08不倒翁》课件
-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课件(项目级)
- DB12T 662-2016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 大象版2022-2023五年级科学上册《3-4我是小小安全员》课件
- 高边坡锚索试验孔基本试验报告
- 研读新课标“数据意识”的培养策略与评价
- 装配式建筑简答题和论述题题库
- 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做好“双碳”工作心得体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