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学院专业及导师介绍传播学专业介绍该专业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和媒介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张隆栋教授就已在《国际新闻界》上撰文引介传播学。80年代初,新闻学院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正式开设传播学课程,并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教材和科研成果。1998年,新闻学院首批被批准为传播学硕士点和传播学博士点,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新闻学院设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媒介经济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广告研究中心和危机传播管理研究中心,并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学者和导师,为在读研究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与科研条件。传播学专业共设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1.传播理论研究方向,包括传播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传播效果研究、传播体制研究、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等课题领域。责任教授郭庆光是国务院新闻学科评议组成员,也是本学科第一部国家级重点教材《传播学教程》的作者;责任教授陈力丹横跨新闻学、传播学两大领域,其代表性成果《精神交往论》和《舆论学》是国内传播研究中的经典之作。2.视觉传播研究方向,包括电视传播和摄影传播。视觉传播是新闻学院的优势学科领域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我国摄影界和广电行业培养了包括“荷赛”摄影大奖获得者在内的大批杰出人才。目前,新闻学院作“211”和“985”重点建设项目的广播电视演播中心即将投入使用,为视觉传播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国内一流的设备和条件。3.新媒体研究方向。新闻学院自1997年起开设网络新闻传播课程,2000年在硕士层次设立网络传播方向。目前,新媒体研究以“大传播、全媒体”理念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使学科建设不断适应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形态的变化,本方向博士生导师彭兰教授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并获得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4.策略传播研究方向。策略传播是西方应用传播近年兴起的重要分支,也是传播学科的国际前沿地带,研究方向包括了公关、广告、营销传播、品牌构建等多个具体学科领域。该方向的博士生导师、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是国家形象传播的专家,博士生导师倪宁教授是广告传播领域的知名学者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厚实的理论功底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新闻宣传、公共关系、广告、传媒管理、教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工作。传播学专业目前有教授7人、副教授4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富于学术创新精神。目前,我院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北卡莱罗纳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东京大学信息学环等众多国际著名大学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定期聘请著名学者来院讲学,并为在校生提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主要专业课程硕士生主要课程方法课包括: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媒介市场分析和媒体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传播史研究、新闻理论研究和传播理论研究专业课包括:网络传播研究、公关理论与实务、视觉传播研究、传媒经济研究、
出版理论与实务、广告理论与实务选修课可从全校的课程中选择先修课包括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实务、传播实务、广播电视实务。跨专业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具体研究方向从中选择博士生专业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全体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博士生开设的“新闻传播前沿讲座”、“新闻传播学研究专题讲座”,要求选修一门。另一类是由导师分别开设的研究指导课,这是体现传播学方向的、带有导师个人魅力的专业课程。现在具体为以下三种内容:①传播学理论研究指导课。导师选择适合具体学生需要或特点,而分别开设的涉及信息存在、表现形态与传播的各种理论的小课程。②传播史研究指导课。导师选择适合具体学生需要或特点,而分别开设的与信息传播的历史相关的各方面的小课程。③传播实务研究指导课。导师选择适合具体学生需要或特点,而分别开设的涉及各传媒形态的工作,以及广告、公关等实务方面的小课程。博士生的选修课从全校的课程中选择。导师指导学生的选修课程的选择。博士生的先修课程从为传播学方向的硕士生开设的六门专业课中选修。导师指导学生选择先修的课程。传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传播学专业陈力丹博士生导师现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责任教授、传播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新闻史教研室主任;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学历、职称和导师资格: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硕士学位。1982年起为中级职称,1987年起为副高职称,1993年起为正高职称。1987年起为硕士生导师,1998年起为博士生导师。现在已带出硕士生30多人、博士生12人。主要研究方向:1.新闻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研究);2.新闻史(尤其是外国新闻史研究);3.舆论学;4.传播学。2003年以后的开设课程:新闻理论(本科、研究生)中外新闻史(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班)奥运人文(研究生)博士生前沿讲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论文写作等)本科新生基础课教育(怎样学习新闻传播学、读书、新闻史入门)传播学(研究生,香港树仁大学)新闻法治与道德(研究生课程班)新闻出版总署记者证班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基础知识、规范的新闻写作)主要学术成果:1979年以来发表各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800多万字,包括独著17本、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500多篇等。另外,独编著6本、合著合编的书十几种。代表作:《精神交往论》(1993年,45万字);《舆论学》(1999年,22万字);《世界新闻传播史》(2002年初版37万字,2007年第二版53万字);《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2003年,40万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2006年,69万字)。根据CSSCI(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统计,2001-2005年“十五”期间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论文发表量居第一位(63篇)(排除重复),被引证篇数居第一位(86篇),被引证次数居第二位(189次)(排除自引)。根据CNKI(中国期刊网)统计,1979-2006年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论文发表量居第一位(410篇)(排除重复),被引证篇数居第一位(146篇),被引证次数居第一位(535篇次)(排除自引)。根据徐剑2006年1月发表的论文《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核心作者群的现状与分析:基于CSSCI(1998-2003)的研究》,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综合学术评估得分520分,居第一位。荣誉奖励:1984年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一级)”称号(全国记协授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1997年和2001年分别获中国新闻奖论文奖三等奖、二等奖。2004年和2005年分别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社会兼职:在河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9所大学兼职教授。未参加任何社会学术团体。传播学专业,赵启正,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职务:现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核物理专业。曾在北京中国核工业部第二设计院、航天部上海广播器材厂工作二十年,任高级工程师、副厂长等。曾多次荣获上海市和航天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三项发明专利。1984年5月至11月任上海市工业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1984至1986年任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86年至1991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1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1992年10月兼任浦东新区(筹)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浦东新区筹委会主任,同年12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共上海市委常委。1993年1月起任中共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1993年2月至1998年2月任上海市副市长。历任上海浦东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1998年1月后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1998年4月至2005年8月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2005年2月28日,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增补赵启正为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被评为1978年上海市和航天部先进科技工作者,1978年、1979年上海市和航天部劳动模范。研究领域:跨文化传播、公共关系专著:《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向世界说明中国(续编):赵启正的沟通艺术》等传播学专业,倪宁,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职务: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任学校图书馆馆长、文化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研究领域:新闻业务和广告传播开设课程:《报纸编辑学》、《广告学概论》、《公关与广告》、《广告理论与实务研究》等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主要学术成果:《广告新天地》、《广告学教程》、《广告学教程》(第二版)、《广告传播学》(合著)、《广告精点》(合著)、《广告学》(合著)、《广告学概论》(合著)等;《广告学教程》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论文:《试析我国期刊广告经营的现状与发展》、《试论我国新闻教育的流变及其启示》、《试论电视节目赞助的决定性因素》、《报业经营应该怎样做》、《知识经济催促媒体创新》、《试论新闻媒体的信息交流》、《经济低谷中的日本报纸广告》、《语言观在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和学校项目以及主持或参加与国外合作或委托的多项研究课题。目前承担教育部重点课题:“广告传播与消费文化”、市教委项目:“图书馆共享系统与馆际借阅”、学校项目:“我国现行广告法规体系建设研究”等。荣誉奖励:《广告传播学》(合著)、《广告学教程》曾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新闻教学实践的组织与管理》、《报纸编辑学课程教学法研究》等三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成员。2004年全国十大广告学人之一。社会兼职:被教育部连续三届聘为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广告主协会咨询专家。传播学专业,盛希贵,博士生导师
职称:教授
学历:博士研究领域:新闻摄影/视觉传播研究
开设课程:新闻摄影;新闻摄影理论;视觉传播研究;摄影专题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
新闻摄影理论与实务,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影像传播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新闻摄影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荣誉奖励:1989-1990年度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99-2000年度中经报联奖教金获得者;2003年度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2006年12月,被评为建国以来为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人士之“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
传播学专业,彭兰,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职务:新闻学院副院长学历: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网络新闻传播、新媒体、媒介融合开设课程:网络传播概论网络传播研究多媒体信息传播主要学术成果: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网络多媒体新闻(著作)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6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著作)新华出版社2003.3网络传播概论(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荣誉奖励: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2004年《网络传播概论》一书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004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校十大教学标兵提名奖2002年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2年《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一书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文字教材二等奖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中经报联奖教金2000年华为奖教金1999年中国记协“新中国新闻事业五十年”百篇优秀论文奖社会兼职: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监事会成员,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传播学专业,陈绚,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学历:博士研究领域: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律规范;广告传播道德与法规开设课程: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研究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广告传播道德与法规主要学术成果:专著:《新闻传播道德与法律规范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新闻道德与法规---对媒介行为规范的思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理论与实践》新华出版社2002年3月版。《广告道德与法律规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调查:《2003年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调查》调查报告:《扼制传媒人职业道德滑坡的紧迫性——2003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及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之一》论文:《寻找知情权与信息公开的平衡点》〈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3期。《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调查报告》〈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新闻传播与“人道主义精神”》《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二期《中国媒体应避免“期待性沉默”》〈西部电视〉2003年第4期《重视新闻道德体系的建构》刊于《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6期《中国媒体应避免“期待性沉默”》刊于《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2期《信息论的“缺陷”》刊于《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1期,《“传播集团化”过程中媒介发展的机会点》刊于《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6期《网络传播的新闻价值取向》刊于《传媒观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新闻通讯》特刊)2002年第10期《亟待重塑“见证”形象------论新闻记者角色错位危机》《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4期《网络新闻自律》刊于《中华新闻报》2002年6月《传播学视野中的广告》刊于《北京日报》2002《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道德选择与评价》,提交《国际关系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4月12--14日召开,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办《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2期《网络化韩国》北京日报社《新闻与写作》2002年第2期《十五年中国新闻传媒的演变---21世纪中国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13000字,刊于《中国社会研究》韩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亚洲国家面临的数字化“鸿沟”与数字化“机遇”》刊于《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6期《互联网对亚洲影响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刊于《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4期《走向二十一世纪的韩国互联网》刊于《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2期《迅速发展的韩国互联网》刊于《现代媒介运用》2000年《中国记者》增刊《再谈网络广告的前景》刊于《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网络广告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刊于《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4期《虚拟空间的真实---网络诽谤成立》刊于《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一期《新闻媒介的竞争,行业自律的挑战》,发表于中央电视台编辑《电视廉政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2000年1月《网际网络—第五权力?》刊于《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5期《西方新闻自由宣称者的逻辑种种》刊于《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4期《新闻在竞争中失去了自我》刊于《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3期,《陈绚讲坛》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专家论坛---陈绚》中华传媒学术网提交博士后系列研究报告:《中、韩互联网发展研究及互联网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约8万字,其中由3篇分报告组成:《韩国互联网高速成长原因及初步结果》《中、韩互联网发展比较及中国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互联网对亚洲的影响及亚洲国家面对的数字化鸿沟》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课题:《二十世纪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回顾》传播学专业,匡文波,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学历: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研究、媒介融合研究主要学术成果:匡文波是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最早从事新媒体研究和教学的学者之一;亦是论文论著被引用率最高的学者之一。(详见:张国良主编《中国传播学评论》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P29-39,等。)已经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并且出版专著9种,主要是:《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国内最早的网络新闻传播专著之一);《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2004年第2版);《网民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播技术最新发展及其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网络传播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国家十五规划重点教材),《手机媒体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国内第一部研究手机媒体的专著);《网络传播理论与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电子与网络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等。主持并按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播技术最新发展及其影响研究”;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手机媒体及其管理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资助计划、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自由探索项目“新媒体中的舆论管理”等项目的研究。荣誉奖励: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网络传播学概论》获得2004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传媒经济学专业介绍该专业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专业概况:本专业作为新闻与传播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独立进行硕士、博士招生是在2004年。但此方向在传播学学科下一直存在并有较长历史,由喻国明教授等领衔开拓创新,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不少成就。教学方面已为国内该领域学、业两界培养了不少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方面,该专业人员在实证研究、市场调查、理论与实务研究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建树,若干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了相当数量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成果在学、业两界被广泛认可,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主要研究方向: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传媒经济理论与传媒经济实务。理论研究主要是解决在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理论体系的完善问题,对传媒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深入的、终极性的思考等;实务则贴近传媒经济实践展开,主要解决传媒经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可操作性建议等。研究内容:本专业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传媒业的运作进行研究,以传媒业的经济行为为核心内容,涉及到内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广告资源的生产与销售、传媒业的产品及特性、传媒业的盈利模式、传媒业的政府规制、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等等,产业发展当下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研究重点。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传媒业界、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培养高层次、与国际接轨的研究人才、教学人才和实务人才。专业师资力量:目前专业有四位教师,分别是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和周蔚华教授(兼职博导),硕士生导师张辉锋副教授、丁汉青老师,以及韩晓宁老师。对外学术交流: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除积极走出国门、参与学术交流外,还经常举办国际性、全国性论坛,其中2006年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承办了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大会;另外,经常聘请境外该领域优秀的研究者来学院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进行交流等;此外,教研室与该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皮卡德教授主持的瑞典延雪平大学媒介管理与商务运作研究所等一些科研机构建立了经常的信息交流。主要专业课程:主要专业课程有《传媒产业发展研究》、《传媒经济研究》、《广告经济学》、《传媒经济专题研究》等。毕业生主要去向:目前已毕业的学生,博士生主要是在高校教师、高等研究机构、大型传媒的研究部门等,硕士生主要在传媒单位的经营部门、市场中著名的传媒公司、以及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担任管理型职位等。传媒经济学专业传媒经济学专业,喻国明,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职务: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责任教授学历:博士业务专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理论;传媒经济与社会发展;传播学研究方法。早在八十年代中,他所提出的关于“传—受互动方格”理论、新闻体制选择的多维性理论以及他对中国新闻改革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的分析,等等,都是极富建树的理论创新成果,其中不少概念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基本“话语”而被收录到有关学术辞典和专业工具书中。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喻国明的研究进一步转入将学术前沿的理论与现实的传播实践接轨的方向上来。他一方面广泛吸取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做了大量把握中国传播实际的极有认识和操作参考价值的调查研究项目,有针对性提出了“必读(视、听)性”的概念;引进了报纸不但是“新闻纸”而且也应该成为“有用纸”的概念;提出了传播产业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经济”的概念并给予了论证;等等,这些都已经或者正在成为指导中国新闻传播实践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986年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他已主持进行了150余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广泛社会影响的舆论领域和新闻传播领域的调查研究项目,并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南方周末、中国经营报、文汇新民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等媒体有许多成功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方面的调查研究和策划合作,被誉为“媒介军师”。开设课程:《传媒产业发展研究》、《舆论学研究》、《舆论调查原理和方法》、《新闻理论》等。主要学术成果:《中国新闻业透视: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1993)、《中国民意研究》(1993)、《嬗变的轨迹: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新闻传播和新闻理论》(1996)、《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2000)、《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2001)、《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2002)、《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的本质与竞争策略》(2003年)、《喻国明自选集》(2004年)、《变革传媒》(2005年)、《传媒竞争力》(2005年)、《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2005年)。另有300余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荣誉奖励:是国务院评定的对国家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经两度获得中国新闻奖学术论文奖,两度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等奖励,是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的入选者,2000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他在2006年由中国报业协会等单位所举办的“首届中国十大传媒创新人物”的评选中,作为学界的唯一人选,入选“十大创新人物”。社会兼职: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分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或客座研究员;教育部出国留学基金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担任国内十余家重要媒介集团的战略发展顾问,为电广传媒(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传媒经济学专业,周蔚华,博士生导师(兼职)职称:编审职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学历:博士研究领域:数字媒体与出版传播、出版产业研究、编辑理论研究开设的课程:国际版权贸易、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前沿课程等主要学术成果: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包括《人民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各类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摘要转载3篇;被《中国出版年鉴》全文转载2篇,被《中国编辑研究》全文转载1篇,被《中国图书年鉴》摘要转载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20篇,另有10多篇文章被各种报刊转载或者摘要转载。主要代表作有:一、科研论文:康德先验理念学说的启蒙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5期;价值中立论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责任概念,《文史哲》1991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关于康德哲学的主体性问题,《浙江大学学报》1991年2期;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教学与研究》1991年2期;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人民日报》1991-7-26;论社会主义人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2期;知识经济与出版产业,《大学出版》1997年第1期;《出版工作》1998年第8期全文转载;环境分析法及其在出版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出版》1999年第6期,《出版工作》1999年第8期全文转载;从传统出版向现代网络出版的范式转换,《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第10期,《出版工作》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选题策划三论,《中国编辑》2002年第2期;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建立有效的出版竞争机制,《编辑学刊》2002年第4期,《出版工作》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垄断分析,《大学出版》2002年第4期;《中国出版》2002年第3期摘要转载,《出版工作》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网络出版的兴起与出版的范式转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出版工作》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学习型组织及在出版产业的运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10期摘要转载;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供求分析,《出版经济》2002年第9期;全球化的内在矛盾,《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9期;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集中度与规模效益分析,《中国出版》2002年第10期,《出版工作》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并被收录《2002年世界华文出版文选》;论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现实性及其途径,《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10期;建立具核心竞争力的编辑新体制,《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12-5,《新华文摘》2003年第3期摘要转载;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编辑之友》2003年第1期;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问题、对策和发展趋势,《中国出版》2003年第2期;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结构分析,《出版经济》2003年第2期;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回顾、经验和当前的重点,《中国出版》2003年第4期;出版的产业定位与经济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出版工作》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试论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十大趋势,《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选题策划关系论,《中国出版》2003年第8期;以科学的出版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校出版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学出版》2004年第1期;《中国编辑研究(2005年)》全文转载;事业部制打造高效的流程模式——试析出版流程再造中的事业部制,《出版广角》2004年第2期;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关联分析,《大学出版》2004年第3期,《出版工作》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中国大学出版社的战略选择,《编辑之友》2004年第3期;中美期刊用稿评审机制之比较,《编辑学刊》2004年第4期;出版转型条件下总编辑的职责,《中国编辑》2004年第6期;从出版物的双重属性看出版者的社会责任,《中国出版》2004年第9期;新规则新需求下的出版业,《中国图书商报》2005-1-7;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看出版改革的症结所在,《中国出版》2005年第4期;《出版工作》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也谈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滞胀现象,《中华读书报》2005-4-13。整合营销与选题策划,《中国出版》2006年第2期;《出版工作》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中国出版5年产业背景,《出版商务周报》2006-1-5;当代中国出版的“灵”与“肉”,《中国图书商报》2006-2-21;从出版发展历程看出版功能转换,《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第4期;中国教育出版现状、问题及对策,《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第6期;选题创新论,《中国出版》,2006年第11期;当前我国图书出版生态的十大失衡现象,《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11期;《出版工作》2007.2全文转载;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与出版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维护出版生态平衡,促进书业和谐发展,《中国编辑》2007年第3期;二、著作:1.《出版产业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2.《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报告(2003-2004)》,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该书已经被翻译成英文由汤姆逊学习集团出版。荣誉奖励:曾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论文)奖,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奖励。社会兼职:中国编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史学会理事。研究生院工作简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2009年7月18日2009年内地硕士生报名录取简报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经结束,内地共有18051人报考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依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共录取硕士生3309人(不含往年录取、今年资格返回37人)。我校招收硕士生(秋季入学)有六种形式:1.推荐免试、2.全国统考(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3.全国联考(MBA)、4.统考和联考(法律硕士)、5.增招专业学位、6.单独考试(含援藏计划)报名、录取总体情况(表1: 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录取硕士生情况统计)考试方式报名人数录取人数推荐免试30291000全国统考137231270MBA联考1606337法律硕士联考1390201增招专业学位648376单独考试(北京)21699援藏计划11226按考试方式统计报名、录取情况推免生、资返生录取情况。2009年我校接收优秀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1000人,其中接收本校推免生527人,接收外校推免生473人接收本校推免生527人中,有17人参加“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另外,2009年我校共录取资格返回生37人(不含在今年录取人数中),其中17人为200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保留入学资格一年;17人为2007年参加“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保留入学资格一年。3人为2007年“国防生”保留入学资格两年。统考生报名、录取情况。按考生学历统计(表2: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硕士生统考考生学历情况统计)考生学历报名人数录取人数硕士毕业生130本科毕业生134371269同等学力2731合计137231270“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生报名、录取情况根据教育部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的相关文件通知,我校今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生报名128人(统考113人,法硕15人),录取21人(统考17人,法硕4人),其中少数民族考生17人,汉族考生4人;非在职考生17人,在职考生4人。3、2007年教育部批准我校为全国唯一一所招收全日制MPA的招生单位。2009年MPA报名134人,录取22人。工商管理硕士报名、录取情况。我校今年工商管理硕士报名1606人,录取337人。考生学历情况如下:(表3: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硕士生MBA考生学历情况统计)考生学历报名人数录取人数硕士毕业生3515本科毕业生1371300同等学力20022合计1606337法律硕士报名、录取情况。我校今年法律硕士报名1390人,报名人数较08年大幅下降。共录取201人,其中录取全日制考生198人、非全日制考生3人。从考生来源看:(表4: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硕士生法律考生来源情况统计)考生来源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在职人员32824应届本科687131非应届非在职37546合计1390201从考生学历看:(表5: 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硕士生法律考生学历情况统计)考生学历报名人数录取人数硕士毕业生92本科毕业生1311197同等学力702合计1390201增招专业报名、录取情况。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紧缺型人才。接教育部文件后,我校积极组织,广泛宣传,从原报考我校的考生中吸引报考增招专业学位考生共648人,其中法律硕士151人,农业推广硕士149人,会计硕士90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58人。最终共录取376人,分别为法律硕士94人,农业推广硕士102人,会计硕士57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123人。“援藏计划”硕士生报名、录取情况今年共有112人报考我校“援藏计划”硕士生,29人进入复试,最终录取26人。(表6: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硕士生援藏计划报名录取人数统计)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92法学院法学理论114法学院经济法学2312新闻学院新闻学122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316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18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业经济管理8合计11226附表1: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招收内地硕士生按院系报名、录取情况表院系报名人数录取人数马克思主义学院27860经济学院1347196财政金融学院2089220劳动人事学院1078134法学院2073216法律硕士1390201法律硕士(法学)94国际关系学院522112社会与人口学院40080外国语学院44971新闻学院929124艺术学院18222环境学院19160信息学院30789会计硕士57商学院1761186工商管理硕士1606337公共管理学院1679263信息资源管理学院18964国学院2929哲学院27067文学院32087汉语国际教育硕士123历史学院29248国际学院4443统计学院37074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15570农业推广硕士102化学系3023物理系3016汉青研究院4141合计180513309附表2: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硕考生报名录取按专业统计序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报名录取1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86222010102中国哲学5083010103外国哲学3784010104逻辑学1145010105伦理学2686010106美学2157010107宗教学3298010108科学技术哲学649010120管理哲学32410020101政治经济学1602511020102经济思想史22412020103经济方经济学2993514020105世界经济1754215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843316020120网络经济学20617020121企业经济学681118020201国民经济学3404219020202区域经济学1101820020203财政学1274121020204金融学171520122020205产业经济学1001123020206国际贸易学2923624020207劳动经济学1002625020208统计学2494026020209数量经济学592427020210国防经济27628020220金融工程1081929020221税务771530020222保险学451131020223房地产经济学852932020224流通经济学26833020225风险管理与精算学521534020226城市经济学8635020228风险投资87236020229劳动关系学16537030101法学理论1132438030102法律史741639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011040030104刑法学3201941030105民商法学5184742030106诉讼法学1982143030107经济法学2712944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65545030109国际法学1831746030120知识产权法2302847030180法律硕士139020148030201政治学理论621349030202中外政治制度431650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371451030204中共党史1032152030206国际政治1452653030207国际关系109954030208外交学731455030220中国政治207560302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657030222国际政治经济学271158030301社会学2242959030302人口学24960030303人类学11461030304民俗学5162030320老年学16663030321社会工作611064030322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28665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克思主义发展史1267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外马克思主义研究1669030505思想政治教育66870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271040106高等教育学22572040111教育法艺学291374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761075050103汉语言文字学221376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2177050105中国古代文学652278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631779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38138005018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81050201英语语言文学3885182050202俄语语言文学10683050204德语语言文语语言文学34785050301新闻学4476586050302传播学3333387050320传媒经济学1492688050401艺术学35389050403美术学59790050404设计艺术学881291050405戏剧戏曲学22692050406电影学理论及史学史2294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10495060103历史地理学8296060104历史文献学11197060105专门史411298060106中国古代史941599060107中国近现代史7912100060108世界史6213101060120当代中国史232102070101基础数学44103070102计算数学42104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416105070104应用数学399106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249107070201理论物理127108070205凝聚态物理1810109070301无机化学44110070303有机化学126111070304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79112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16113071012生态学207114071101系统理论54115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83116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915117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13223118081704应用化学74119083001环境科学3814120083201食品科学346121087100管理科学与工程5219122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73123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5612124120201会计学39741125120202企业管理48042126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6018127120220人力资源管理62468128120221市场营销管理15725129120222财务管理41331130120280工商管理硕士(MBA)1606337131120301农业经济管理9828132120302林业经济管理62133120320自然资源管理64134120321农村发展3410135120401行政管理66487136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48137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225138120404社会保障39947139120405土地资源管理7411140120420公共政策9527141120421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28830142120422公共财政管理467143120423城市规划管理4711144120480公共管理硕士13523145120501图书馆学6146120502情报学7121147120503档案学11143148410200增招法律硕士(法学)94149470110增招农业推广硕士102150530100增招会计硕士57151570100增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123合计180513309新闻学院专业及导师介绍新闻学专业介绍该专业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一、专业概况人大新闻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自1955年成立至今,已走过52年的历程。这期间,安岗、罗列、余致浚、甘惜分、方汉奇、张隆栋、蓝鸿文、郑兴东、成美、何梓华、秦珪等院系领导和知名教授,为学院的发展和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人大新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新闻学硕士和博士教育的两所院系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设立硕士点,1984年设立博士点。新闻学专业是人大新闻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在1988年和2001年两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最近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重点学科的考核评估,成为全国惟一连续三次获得新闻学重点学科的新闻院系。1999年,作为全国新闻学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人大新闻学院成为其依托单位。自2001年开始实施“十五”规划以来,人大新闻学院新闻学科被连续纳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序列,学科建设的硬件基础条件极大改善,学科综合水平显著提升。“十五”规划实施之初,人大新闻学院确立了“巩固传统优势、创新学科体系、实现重点突破”的学科发展战略,经过多年努力,在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实务新闻学三个学科方向的建设上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和中国新闻史研究两大传统优势得到强化和创新,另一方面,新闻基础理论建设、融通中外的新闻史学发展和前沿新闻业务研究,也都取得长足进步。2004年,国家教育部发布全国一级学科教育水平评估结果,我院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一位,标志着我院向世界一流新闻传播学院的发展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二、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科学。新闻学专业在硕士和博士阶段设有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实务新闻学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实务新闻学包括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等多个分方向。1、理论新闻学研究方向理论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社会功能和特点,它的工作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该研究方向为本学科点的传统优势方向,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多年来,该研究方向的科研成果对我国新闻学科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榜样与示范作用。近年来处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为郑保卫责任教授,另有杨保军副教授。2、历史新闻学研究方向历史新闻学主要研究中外新闻出版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外新闻界名人、名报(刊、台)史。它探讨的是新闻传播活动产生的背景及条件;其演进与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以及名人、名报(刊、台)等在整个传媒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该研究方向在数十年的发展中一直处于国内同类学科方向的领衔地位。该研究方向曾经汇集了方汉奇、张隆栋、张之华、陈业韶、王泰玄、傅显明、郑超然等一批知名教授。近年来处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为方汉奇教授、谷长岭教授,另有赵永华和王润泽两位副教授。3、实务新闻学研究方向实务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新闻业务方面的应用知识。它探讨的是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方面的技能方法和一般规律。该研究方向也是我院的传统优势领域。在数十年的发展中曾经汇集了蓝鸿文、郑兴东、秦珪、胡文龙、刘明华、赵景云等一批知名教授。近年来处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学术带头人有蔡雯责任教授、高钢教授、涂光晋教授等。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当代新闻理念、职业素养和传播技能的高层次新闻专门人才。毕业研究生须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功底、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新闻业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在新闻媒体、新闻院校、新闻科研机构从事新闻采编、新闻教学与科研等工作;或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相关单位从事宣传、公关、文秘、管理等工作。四、师资力量我院新闻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2人,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在该专业学术梯队中,既有作为中国新闻学科主要奠基人、目前仍然活跃在学术前沿的方汉奇教授,也有郑保卫、高钢、蔡雯、涂光晋、杨保军等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新闻学者群。五、课程设计硕士生课程设计硕士生课程包括以下几类:(1)学科基础课: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传播史研究、传播理论研究。(2)专业课:新闻采访写作研究、新闻编辑研究、新闻评论研究、广播电视新闻研究、新闻摄影研究等。(3)方法课: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媒体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方法、媒介市场分析等。(4)选修课:具象传播学、畅销书运作与管理、跨文化传播、手机媒体研究、新闻伦理与法规研究、主持传播学、全球化与大众传播、媒介融合与广告活动研究、广告经济学等。硕士生的选修课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专业方向和论文写作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择。(5)先修课: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实务、广播电视新闻实务等。硕士生在征得导师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2门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本科生先修课程。博士生课程设计博士生课程包括以下几类:(1)共同课:哲学社会科学前沿课题讲座、方法论讲座、外语等。(2)专业课:新闻传播学前沿讲座、新闻传播学研究专题讲座;新闻史论研究指导课、新闻实务研究指导课等。(3)选修课:专业课以外的新闻学、传播学及其它相关学科专题研究课程、方法论课程等。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专业方向和论文写作的需要,可在本院,也可在全校范围开设的选修课范围内选课。(4)先修课: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传播史研究、传播理论研究、新闻采访写作研究、新闻编辑研究、新闻评论研究、广播电视新闻研究、新闻摄影研究等。博士生在征得导师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专业方向的需要选择2门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本科生先修课程。博士生导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并且将专业学习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尽可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六、毕业生去向我院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在新闻媒体、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较高层次的新闻业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不少毕业生成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全国新闻领域的主要奖项如“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中国新闻奖”等的评比中,都有我院毕业生获奖。有的毕业生还担负了中央新闻宣传部门和主要新闻媒体的领导职务。一些进入新闻院校的毕业生成为所在新闻院系的教学、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有不少担任了院系领导职务。新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介绍新闻学专业,方汉奇,博导士生导师职称:教授学历:大本(1950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研究领域:新闻学、新闻传播史开设课程:曾经开过的课程:《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中外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史》、《名记者研究》。目前开讲的课程:《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主要学术成果:(红色的为重点)《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下册)(198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报史与报人》(199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新闻史上的奇情壮采》(2000年华文出版社出版)《方汉奇文集》(2003年10月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主编兼撰稿人,198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主编兼撰稿人,1992年新华出版社出版)《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共三卷)(主编兼撰稿人,1992至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共三卷)(主编兼撰搞人,2000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新闻传播史》(主编兼撰稿人,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公报百年史》(主编兼撰稿人。200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新闻事业图史》(主编兼撰稿人。2006年1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上为专著及教材。另《从大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等学术论文190篇。荣誉奖励:(一)各种荣誉奖项:1980年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1984年被评为全国一级优秀新闻工作者。198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6年获韬奋园丁奖一等奖。1987年、1997年两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二)学术奖项:(A)专著和担任主编的教材获奖情况:《中国近代报刊史》一书1987年获吴玉章奖新闻学一等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一书1996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一书1996年获高校文科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教委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本)一书2002年获吴玉章奖新闻学一等奖,2003年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4年被教育部认定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其中的第一卷1994年曾获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三卷本)一书2002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中国新闻传播史》一书2005年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B)论文获奖情况:《新中国五十年来的新闻史研究》1999年获全国记协“新中国新闻事业五十年百篇优秀论文奖”。《章太炎与中国近代报业》2003年获校优秀论文一等奖。社会兼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辽宁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新疆财经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等十七所大学新闻传播院系的顾问、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课程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吴玉章奖基金会委员兼吴玉章奖新闻学评审组召集人。新闻学专业,蔡雯,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职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副院长。学历:新闻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应用新闻学、新闻媒介研究。
开设课程:新闻编辑学、新闻编辑研究等专业课程。主要学术成果:先后主持多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出版专著与教材《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新闻编辑学》、《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应用新闻学·原理与案例》等共12部。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并有20多篇论文获奖。荣誉奖励:2001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新世纪)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是新闻传播学界第一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负责并主讲的“新闻编辑学”课程被评为
“全国精品课”、“北京市精品课”。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和嘉奖。
社会兼职: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委员会新闻类委员、中国科技新闻协会理事、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新闻学专业,郑保卫,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职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学院责任教授学历:硕士研究领域:新闻学基础理论;新闻伦理;新闻法制;新闻教育;传媒改革等开设课程:*本科生课程: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舆论学*研究生课程:新闻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中外新闻思想比较研究*博士生课程:新闻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研究;新闻学研究方法主要学术成果:(1)代表性专著、教材*《新闻学导轮》,新华出版社,1990年;*《新闻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当代新闻理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新闻长思录》,人民出版社,2005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2)代表性论文(2001年起):*《呼唤新闻良知杜绝虚假新闻》,《新闻界》,2001年第2期*《牢牢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道德观》,《军事记者》,2001年第3期*《都市报的启示》,《新闻爱好者》,2001年4期*《牢牢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道德观》,《军事记者》,2001年第3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特点》,《中国记者,》2001年第5期*《不是独头蒜是并蒂莲――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关系的思考》,《新闻传播》,2001年第5期
*《内容为本时效为先主动为上效果为重――对当前我国对外传播方略的思考》,《新闻记者》,2001年第11期
*《媒介教育大众化势在必行》,《中华新闻报》,2002年1月15日
*《透明度与新闻传媒的自由报道权利》,《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4期*《建立监督仲裁机构强化行业自律机制――关于我国组建新闻评议会的建议与构想》,《新闻记者》,2002年第8期*《新闻¹传播¹媒体——对〈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的思考与回应》,《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5期*《人治—法治—长治——从长治经验看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发展之路》,《新闻记者》,2002年第10期*《试论新闻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开发》,《新闻战线》,2003年第1期(与唐远清合作)*《2002年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回顾》,《新闻界》,2003年第1期*《信息公开政务透明传媒尽责——由广东非典事件想到的》,《新闻传播》2003年第5期*《伊拉克战争中的媒体新闻战》,《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3期*《2003新闻启示录》,《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1期*《试论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新闻爱好者》,2004年第3期*《从现状调查看扼制职业传媒人职业道德滑坡的紧迫性》,《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2006年第4期*《论传播科技与世界传媒业的发展》,《中国传播科技》,2004年第7期*《关于党报工作中几个关系的思考》,《新闻与写作》,2004年第12期*《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性与生命力》,《新闻战线》,2005年第1期*《掌握驾驭和引导舆论的艺术,提高应对和化解舆论危机的水平》,《新闻记者》,2005年第1期*《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新闻传播》,2005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第1期*《试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2期*《试论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与条件》,《当代传播》,2005年第3期*《试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新闻战线》,2005年第9期*《试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新闻记者》,2005年第10期*《权力责任道德法律—兼论新闻媒体的属性、职能及行为规范》,《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4期*《权力责任道德法律—兼论新闻媒体的属性、职能及行为规范》(全文转摘),《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新闻业健康发展》,《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8期*《新闻媒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定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8期*《提倡“从我做起”治理虚假报道》,《当代传播》,2005年第6期*《让人民起来监督—重温毛泽东与黄炎培谈话》,《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11期*《十六大以来我国新闻传媒的政策调整与改革创新》,《现代传播》,2005年第6期*《从三个“意见”的出台看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深化新闻改革的思路》,《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12期*《试论传媒公信力形成的要件及判断与评估的标准》,《新闻界》,2005年6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与舆论导向----学习胡锦涛同志视察解放军报社讲话》,《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2期*《搭建同世界传媒经济学界沟通的桥梁----写在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召开之际》,《中国报业》2006年第4期*《中国传媒经济学要走向世界》,《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6期*《重温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历史传统—写在建党85周年之际》,《新闻记者》,2006年第7期*《事业性、产业性:转型期中国传媒业双重属性解读》,《今传媒》,2006年第8期(下半月)*《对当前新闻学研究中几个认识问题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9期*《当代传媒业性质辨析》,《新闻界》,2006年第5期*《党的新闻工作的历史教训》,《新闻记者》,2006年第11期*《论陆定一同志的新闻真实观》,《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11期*《理想、理念、理性—兼谈新闻工作者的荣辱观》,《当代传播》,2007年第1期*《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2期*《弱化市场调节手段加大行政扶持力度—论我国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民报出路》,《新闻记者》,2007年第3期*《从“保卫新闻学”到“发展新闻学”――论当前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创新与发展》,《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三股推力和三重阻力下的舆论监督――浅谈当前我国舆论监督的生态环境》,《新闻界》,2007年第2期*《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对新闻真实理论中两组概念的解读》,《新闻战线》2007年第6期*《浅谈当前我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6期荣誉奖励:*2004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中国新闻奖优秀论文二等奖*1998年,新华社优秀教师*1996年,全国韬奋园丁奖*1996年,新华社优秀教师*1995年,新华社优秀教师*1991年,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85年,公安部嘉奖*1973年,大连市优秀教师。社会兼职:*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教材编写专家组成员*中宣部“四个一批”新闻人才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顾问委员会顾问*中国传媒大学、兰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新闻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新闻学专业,高钢,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职务常务副院长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新闻报道技术新媒体开设课程新闻采访写作主要学术成果教材:《新闻写作精要》论文:《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捍卫新闻真实》《社会转型期呼唤解释性报道》《迎接"第四媒体"时代的曙光》《中国网络媒体的历史发展进程》《21世纪中国网络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趋势预测》《提高网络新闻传播影响力的策略探讨》《中国网络新闻传播业的缺陷分析》《中国网络新闻媒体面临的环境关系的调整》《网络新闻传播中受众习性的变化和传播策略的调整》《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学界限的突破》荣誉奖励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3年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奖1984年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奖1988年获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桑市美中友协奖2005年获“新世纪北京文学奖”社会兼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新闻学专业,周小普,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职务:教研室主任学历:研究生研究领域: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开设课程: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音响与报道、广播电视新闻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撰写、编著有《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广电传统的缔造者——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解读》;《全球化媒介的奇观——默多克新闻集团解读》等著作。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新闻战线》、《国际新闻界》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新闻联播样本分析及研究》、《网络时代的电视生存》、《中国广播的网上发展及其制约因素》、《广播如何走出困境》、《信息技术进步对传统媒介的冲击和影响》、《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天然饮用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双翼式跌落试验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酒店洗碗承包合同》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质量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河南省开封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模拟((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黑龙江鸡西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能力评测(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压疮的康复护理技术
- 初级电子商务培训
- 上海绿色植物租赁合同范例
- 提油卡购销合同范例范例
- 东华大学游泳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 近效期药品登记表
- 一个冬天的童话 遇罗锦
- YY 0569-2005生物安全柜
- juniper防火墙培训(SRX系列)
- GB/T 13610-202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 《彩虹》教案 省赛一等奖
- FLUENT6.3使用说明及例题
- 街道火灾事故检讨
- 最新班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