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20篇《登泰山记》一、默写闯关 (一)挖空练习《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申(),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驳色,而皆若()。亭西有()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少杂树,多松,生石(),皆平顶。冰雪,无()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磴徂徕戊晦蒱樗皓偻岱当圜罅瀑(二)情境默写1.【2024·河南郑州·三模】在姚鼐《登泰山记》中,“(),()”用拟人和比喻写作者刚登上泰山山顶时看到的景观。2.【2024·广西·二模】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描摹色彩,用语简洁,寥寥几字,就将红日初升、霞光四射的情景展现在读者眼前。3.【2023·福建宁德·一模】《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4.【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在《登泰山记》中,“(),()”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5.【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姚鼐的《登泰山记》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西边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雄峻的句子是:“(),()。”6.【2023·海南·模拟预测】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写出了因天气恶劣造成攀爬的艰辛。7.【2024·湖南长沙·三模】姚鼐的《登泰山记》开篇“(),()”两句中都使用“皆”字,叙述南面、北面山谷中的水分别流入泰山南、北两条河流的地理状况。8.【2024·贵州黔东南·三模】古诗文中常蕴含传统文化常识,比如《登泰山记》中的“()”就使用了年号纪年法,“()”则体现了古人姓、名及字的习惯性顺序。9.【2024·云南大理·二模】姚鼐在《登泰山记》中记录了登泰山的经过,他起初顺着中谷进去,“()”,翻过中岭,“()”,就到了泰山的巅顶。10.【2024·河北唐山·二模】《登泰山记》中,姚鼐与泰安知府坐日观亭待日出时,遭遇“()”,在太阳升起前,他们看到“()”,不一会就变成五光十色的彩霞。11.【2023·江苏盐城·模拟预测】姚鼐在《登泰山记》中,“(),()”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日出前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参考答案】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3.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4.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5.绛皓驳色,而皆若偻。6.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7.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8.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9.道少半;复循西谷。10.大风扬积雪击面;极天云一线异色。11.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辽东朱孝纯子颖知泰安府之二年,境内既治无事,作楼于居室之东,曰晴雪之楼。又一年,馀①自京师来游泰山,偕子颍登其上。思昔子颍西在巴、蜀,以军兴②使云南永昌,后又逾美诺之岩,入小金川③之阻,冰雪所冱④,师旅所屯,往来常数千里。今年贼起泰安邻郡,子颖最先造大府⑤幕,为出方略,亲战临清城下,巨炮越头上,手射毙贼首一人,率士入城,遂定馀孽。馀诚伟其气,然方其出入险难之地,履锋镝之所交,忠谋勇气,谊不顾己,固不知复有燕游之乐。及事定时夷,口不言功伐,萧条登眺,澹若无为。此所挟持,盖过人益远矣。馀驽怯无状,又方以疾退,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与子颖仰瞻巨岳,指古明堂之墟,秦、汉以来登封之故迹;东望汶源西流,放乎河济之间、苍莽之野;南对徂徕、新甫,思有隐君子处其中者之或来出。慨然者久之,又相视而笑。馀之来也,大风雪数日。崖谷积满,霁日照临,光晖腾映。是楼之名若独为馀今日道也然则楼之记非馀而孰宜为?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作楼始成。三十九年十二月,桐城姚鼐记。(选自姚鼐《惜抱轩集·晴雪楼记》)材料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注】①馀,同“余”。②军兴,战争爆发。③小金川,河名,在四川省西部。④迈,冻结。⑤大府,指总督或巡抚。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楼之名A若独B为馀C今日道也D然则楼E之记F非G馀H而孰宜为?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指前往、造访,与《赤壁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造”词义不同。B.烛,指照亮、照耀,与《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烛”用法不相同。C.居,指停留,与《富贵不能淫》中的“居天下之广居”中的第一个“居”的词义相同。D.须臾,指极短时间、片刻,与《劝学》“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须臾”词义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子颖掌管泰安时,兴建晴雪楼,后姚鼎同朱子颖登上泰山,恰逢大风雪后放晴,姚鼐觉得晴雪之名十分应景。B.姚鼐记叙朱子颖先不畏艰险出入险地,后又出方略,毙贼首,定馀孽,凸显了朱子颖勇猛、智慧、淡泊的品质。C.姚鼐与朱子颖攀登泰山非常艰难,云雾障目,冰雪溜滑,等登上泰山之巅,又领略到了秀丽、肃穆的泰山夕照图。D.姚鼐与朱子颖坐在日观亭看日出时,欣赏到了一幅由积雪、云、日、山峰等意象组成的雄奇壮丽的泰山日出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2)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5.结合材料二分析,姚鼐与古人登泰山的路径是否一致?【参考答案】1.ADF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晴雪楼的名字,好像只是为我今日的到来诉说。既然这样,那么关于晴雪楼这篇文章,除了我还有谁适合写呢?“是楼之名”偏正短语做主语,表强调,其后A处可断开;“也”句尾助词,“然则”是句首连接词,应在之前D处断开;“非……为”意思是“不是……呢”,单独成句,在“非”前F处断开。故选ADF。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说法错误。两个“造”都是创建、建造的意思。句意:子颍最先建造大府幕。/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B.说法正确。前一个“烛”是名词作动词,后一个“烛”是名词。句意:雪光照亮了南面天空。/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C.说法正确。句意: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就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D.说法正确。句意: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也不如学习一会儿的收获大。故选A。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泰山夕照图”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可知,应是泰山日出图。故选C。4.(1)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2)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乘”,冒着;“历”,经过;“限”,城墙;“至于”,到了。(2)“稍”,逐渐;“……者……也”,表判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定语后置句,“数十立白若樗蒱者”。5.不一致。古人是从东谷出发,沿天门上山,而姚鼐却是从西北面,登南麓、西谷上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根据原文“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中,“循东谷入,道有天门”可以看出,古人登山一般是从东谷出发,途径天门登山。而姚鼐却说“余所不至也”,可见他并未经过古人登山常经过的地方。而他的登山路径,根据原文“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可以看出,他先是从西北面到达泰安,然后先从南面的中谷上山,半路上又沿着西谷登到山顶。这与古人沿着东谷上山并不一致。【参考译文】材料一:辽东朱孝纯任泰安市知府的第二年,其填内已治理得井井有条,便在居室的东侧建造楼阁,命名为晴雪楼。又过了一年,我从京城来游历泰山,与子颍一起登泰山。回想从前子颍在巴蜀之时,因为征集财物以供军用去往云南永昌,后来又越过美诺(今指四川小金县)之山,进入小金川的险要地带,那里冰雪冻结,同时也是军队的驻扎之处,(从巴蜀到云南永昌)往来常常有几千里之远,今年贼寇在泰安的临近州郡兴起,子颍最先建造大府幕,(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制定方法和谋略,亲自在临清城下作战。大炮从头顶掠过,他亲手射杀一位贼人首领,率领士兵进入城中,于是平定残余的寇贼。我实在是佩服他豪气冲天,然而当他出入于凶险艰难的地方,经历着战争的洗礼,忠心多谋勇武豪气,坚守道义不顾及自己,固然不知还有闲游的快乐,等到诸事安定时局平定,却不说自身功劳,萧然洒脱登高远姚,安然自若好像无所作为,凭借着这些,他大概超过常人很远了。我愚懦笨拙,行止无状,又刚因病辞官,游览山川景物,来消解内心深深的忧虑。与子颍仰望追慕大山,奔向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荒地,秦、汉以来帝王登泰山祭祀天地的旧迹,向东望汶水西流,放眼于黄河,济水之间以及无边无际的原野,向南面对着徂徕,新甫,想象着有隐士在其中或者从那里来,感慨良久,又相视而笑。我来的时候,有大风雪多日,山崖山谷都积雪满满,晴日照耀,光芒四下跳跃辉映,这晴雪楼的名字,好像只是为我今日的到来诉说。既然这样,那么关于晴雪楼这篇文章,除了我还有谁适合写呢?乾隆三十八年十月,晴雪楼刚建成,三十九年十二月,桐城人姚鼐记述。材料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二)教考融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胸臆中流出”的性灵诗风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诗行一气直下,容易产生“滑俗”之弊;二是浅近,缺乏含蓄蕴藉的韵味。对此,姚鼐有清楚的认识。姚鼐虽未直接点名批评袁枚,实亦流露出不满。他评白诗云:“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然滑俗之病,送至滥恶,后皆以太傅为藉口矣。”袁枚在六十岁生日诗中就有“想为香山作后身”之句,所以姚鼐所指后世“滑俗”之病,无疑是针对性灵诗风的弊端。姚鼐明确指出,“欲作古贤辞,先弃凡俗语”,他批评其时两大诗派“浅易询灶妪,险怪趋虬户”,以“浅易”和“险怪”直指袁枚与厉鹗之失。性灵诗派外,王士禛及其追随者追求神韵,然格局狭小,骨力不张,滑落为诗坛边缘性存在;宗宋诗风另一趋势是朝俚俗化方向发展,又暴露出“刻露之病”,缺少含蓄之韵味。对于诗坛的流弊,如何力挽颓波?姚门弟子梅曾亮评其师之诗云:“以山谷之高奇,兼唐贤之蕴藉。”桐城后学吴汝纶亦云:“先生诗勿问何体,罔不深古雅健,耐人寻绎。”“山谷之高奇”与“深古雅健”是宋诗风格,“蕴藉”与“耐人寻绎”是唐诗含蓄蕴藉的传统,二者的结合,即“熔铸唐宋”。姚鼐对于矫正香山“流易”之病的诗人都甚为看重,如选李商隐诗一卷,就是因为其诗“近掩刘白”。尽管“矫敝流易”时“用思太过,而僻晦之敝又生”,但仍谓之为“诗中豪杰士”。苏轼之诗,“用梦得、香山格调,其妙处岂刘白所能望哉”。但因其为“天才”,常人难学,故非理想的典范。相较之下,黄庭坚诗最符合他的标准。唐诗通常押平声韵,故格调悠扬舒缓,但久之而生平熟之弊。宋人为革此弊,转而押唐人除杜甫外很少用的仄声韵,苏轼、黄庭坚尤热衷于此,特别是在唱和诗中,用窄韵、险韵争奇斗艳。姚诗亦喜用仄声韵,古体表现得最为明显。如七古《柬王禹卿病中》,韵脚分别是动、洞、纵、共、鞚、梦等。友人朱筠、王文治等阅后,次其韵作诗,姚氏又依韵奉答,此后又用此韵再答朱筠诗一首。不管是用韵的习惯,还是反复用同一韵唱和,都与苏、黄相似。因押仄声韵,形成奇峭的诗风。唐诗对仗工整,黄庭坚试图以“不工”之对化唐诗的“稳顺”为宋诗的“奇特”。如葛立方所举《寄上叔父夷仲》中的“万里书来儿女瘦,十月山行冰雪深”句,像律诗中这种“两句意甚远,而中实潜贯者,最为高作”,而“鲁直如此句甚多,不能概举”。此联上句言人事,下句言景物,事类毫不相干,意思相去甚远,从而形成远韵。姚鼐亦喜如此对仗,如“空山短日惜馀景,野老长镵甘息机”“白雾乍开人入市,丹林犹缀鹤归巢”等,均有意学之,虽奇特不如黄诗,但可以看出姚氏之兴趣所在。黄庭坚尝语王直方云:“作诗使《史》《汉》间全语,为有气骨。”他将散句化入律诗之中,如“且然聊尔耳,得也自知之”即是。姚鼐亦好在律诗中用散句,如“欲将北海同尊酒,绕尽西山到卫州”“衰年不愿海山居,愿舐淮南药鼎余”等,姚莹赞为深得“苏、黄妙谛”。宋诗之“雅健”,多得力于此种句法。杜甫长律“旁见侧出,无所不包,而首尾一线,寻其脉络,转得清明”,姚鼐对此种以文之结构为诗的做法推崇备至。苏、黄从《檀弓》的“或数句书一事,或三句书一事,至有两句而书一事者,语极简而味长,事不相涉而意脉贯穿”的文法中,体悟出诗法。方东树评黄诗云:“每每承接处,中亘万里,不相联属,非寻常意计所及。”这种精妙的文法,方氏一言以蔽之曰“语不接而意接”。姚鼐善于在这种断法中见出“首尾一贯”的联系。以“连山断岭”布局,“最为文之高致”,姚鼐之诗,曾国藩评之云:“能以古文之法,通之于诗,故劲气盘折。”即就此而言。姚氏虽推崇黄庭坚,但亦发现其诗有浅直之病。黄庭坚《送彭南阳》云:“南阳令尹振华镳,三月春风困柳条。携手河梁愁欲别,离魂芳草不胜招。壶觞谈笑平民讼,宾客风流醉舞腰。若见贤如武侯者,为言来仕圣明朝。”姚评云:“结太浅直,不为佳。”律诗尾联应宕开一笔,令人味之不尽。救宋诗刻露之弊唯有唐诗之蕴藉,为此,姚鼐推崇初盛唐诗中的神韵之作。他主张将黄庭坚为代表的高奇之宋诗与蕴藉含蓄的唐诗相融合,故而王芑孙之诗“体用宋贤,而咀诵之余,别有韵味”,深得其赞赏。秦瀛称王氏之诗“特奇肆”,铁保称之为“峥嵘傲岸,无一字寄人篱落下”,此是得“山谷之高奇”,是为“体用宋贤”;同时,王诗还具有含蓄不尽的“韵味”,是得唐诗之“蕴藉”,二者兼备,从而将唐诗与宋诗熔于一炉。姚鼐自己也是“学玉局(苏轼)而不失唐人格韵”,以此规避宋诗“刻露”之病。(摘编自潘务正《姚鼐“镕铸唐宋”新论》)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滑俗”之弊的产生和缺乏含蓄蕴藉的韵味,与性灵诗风所追求的“从胸臆中流出”的艺术旨趣相关。B.李商隐的诗歌可以矫正香山“流易”之病,尽管有时“用思太过,而僻晦之敝又生”,仍被姚鼐看重。C.姚鼐与友人朱筠、王文治等人的唱和诗作,很多地方与苏、黄的和诗相似,有与苏、黄争胜之心。D.王芑孙“体用宋贤,而咀诵之余,别有韵味”的诗歌创作,符合姚鼐“镕铸唐宋”的诗歌创作理论。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鼐批评白居易诗歌有“滑俗之病”,是为纠正性灵诗风的弊端制造声势,以便驳斥袁枚“想为香山作后身”的主张。B.姚鼐对当时诗坛“浅易”、“险怪”、骨力不张以及缺少含蓄韵味的创作流弊深存戒心,他试图通过努力改变这种状况。C.姚鼐“镕铸唐宋”的方法是以“山谷之高奇”救神韵诗风之弱,以“唐贤之蕴藉”救性灵诗风及宗宋诗风之浅俗刻露。D.姚鼐虽然推崇黄庭坚,但能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对于黄庭坚诗歌创作中的不足,姚鼐则保持着较为清醒的认识。3.下列所选黄庭坚的诗句,符合“远韵”特点的一项是()A.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B.租税及时王事了,云山横笛月轮高。C.杜陵白发垂垂老,张翰黄花句句新。D.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4.学了《登泰山记》后,树人中学高一的同学们开展了关于姚鼐诗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大家准备围绕姚鼐“镕铸唐宋”的诗歌风貌撰写文学短评,下列不属于短评要点的一项是()A.不工的对仗格式B.以散句入律诗C.语断意连的文法D.语言浅近奇肆5.下面诗歌和黄庭坚的《送彭南阳》同为招贤诗,评论一致认为姚鼐诗的尾联胜过黄诗尾联,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鱼门编修曩以一诗送仆南归今失其稿更向仆钞取因并一诗寄之姚鼐六艺高论玉麈挥,百家杨秉莫能非。欣登云阁仍簪笔,却送春艎忆钓矶。再应征书丞相老,三为祭酒大夫稀。圣朝举欲留儒者,岂得归田志不违?【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有与苏、黄争胜之心”错误。原文只是说“不管是用韵的习惯,还是反复用同一韵唱和,都与苏、黄相似。因押仄声韵,形成奇峭的诗风”,“争胜之心”的说法无中生有。故选C。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判断推理能力。A.“以便驳斥袁枚‘想为香山作后身’的主张”错误。从原文“袁枚在六十岁生日诗中就有‘想为香山作后身’之句,所以姚鼐所指后世‘滑俗’之病,无疑是针对性灵诗风的弊端”来看,姚鼐是针对性灵诗风的弊端,并非驳斥袁枚“想为香山作后身”的主张。故选A。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由“此联上句言人事,下句言景物,事类毫不相干,意思相去甚远,从而形成远韵”可知,“远韵”的特点为上下句所选的人事与景物不相干,意思相去甚远。A.上句都是景物,事类相干,意思相近,不符合“远韵”特点。B.上句说“租税”,下句说“云山”,事类毫不相干,意思相去甚远,符合“远韵”特点。C.上句都是人物,事类相干,意思相近,不符合“远韵”特点。D.上句都用典,事类相干,意思相近,不符合“远韵”特点。故选B。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由“唐诗对仗工整,黄庭坚试图以‘不工’之对化唐诗的‘稳顺’为宋诗的‘奇特’……姚鼐亦喜如此对仗……可以看出姚氏之兴趣所在”“姚鼐亦好在律诗中用散句”“姚鼐善于在这种断法中见出‘首尾一贯’的联系”等处可知,姚鼐“镕铸唐宋”的诗歌风貌主要体现在:不工的对仗格式、以散句入律诗、语断意连的文法。由“姚氏虽推崇黄庭坚,但亦发现其诗有浅直之病”可知,姚鼐对“语言浅近奇肆”是持否定态度的。故选D。5.①黄诗写遇贤者动员其出仕;姚诗则宕开一笔,反面陈说(反问、曲笔皆可):朝廷用贤,贤士怎能不违背归田之志呢?②黄诗平浅直白,言尽意尽,显现刻露之弊;姚诗言尽意不尽,较黄诗更具唐诗蕴藉之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黄诗,由“黄庭坚《送彭南阳》云:‘南阳令尹振华镳,三月春风困柳条。携手河梁愁欲别,离魂芳草不胜招。壶觞谈笑平民讼,宾客风流醉舞腰。若见贤如武侯者,为言来仕圣明朝。’姚评云:‘结太浅直,不为佳。’”结句“若见贤如武侯者,为言来仕圣明朝”,写遇贤者动员其出仕,平浅直白,言尽意尽,显现刻露之弊。姚诗,结句“圣朝举欲留儒者,岂得归田志不违”,并没有直接招贤,而是宕开一笔,反面陈说(反问、曲笔皆可):朝廷用贤,贤士怎能不违背归田之志呢?姚诗言尽意不尽,较黄诗更具唐诗蕴藉之味。(三)拓展迁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二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乙)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中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丙)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注】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写在后面括号内。()明年移驻济宁A以巡阅河B防纡道秦安C观形势遂登泰山余D与李榕申甫E皆从四月F既望乘山轿G出郡北门三里入山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B.同治,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D.文中“不可以中阻也”的“中”与《短歌行》“忧从中来”的“中”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D.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2)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5.(乙)(丙)二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参考答案】1.AC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纡道”是“泰安”的谓语,谓语和宾语之间不断开;“出”的宾语是“北门”,中间不断开。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戊申晦’干支纪年”错误,“戊申”在姚鼐《登泰山记》中是干支纪日,“晦”是每月的最后一天,因此“戊申晦”意思是戊申日月底这一天。D.正确。“中”,中途;/指心中,指胸中充满忧愁之情。句意:不能够中途停止啊。/我久蓄于怀的忧愤。故选B。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D.“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说法错误。从薛文最后“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可知,这是引用曾国藩的话,不是自语。故选D。4.(1)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2)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迁转”,升迁;“惟”,只有;“骤”,突然。(2)“夷”,平坦;“辟”,展开;“向”,先前;“遽”,立即。5.①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②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学教师招聘-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新游戏产品营销创业计划书
- 基础练习1 北京卷语文
- 2025年四季香酒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1单元第1章第2节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教案中图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2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
- 2025年中国定象轮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6万吨亚氨基二乙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 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全景评估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玩具包装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工程签证单完整版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中内容解读
-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原电池 化学电源(第一课时)课件
- 全院护理查房(食管裂孔疝)
- 川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任务驱动型教学设计
- (国赛)5G组网与运维赛项备考试题库及答案
- 代写文章合同模板
- 初中体育与健康 50米加速跑及途中跑 教案
- 自考00808商法押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国考公务员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