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默写+阅读闯关练习第14篇《礼运》(解析版)_第1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默写+阅读闯关练习第14篇《礼运》(解析版)_第2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默写+阅读闯关练习第14篇《礼运》(解析版)_第3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默写+阅读闯关练习第14篇《礼运》(解析版)_第4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默写+阅读闯关练习第14篇《礼运》(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14篇《礼运》一、默写闯关 (一)挖空练习《礼运》(《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能,讲信(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

)、(

)、(

)、(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于地也,不必(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与修睦矜寡孤独废疾弃藏(二)情境默写1.《礼运》中总括全文的纲领句是“(),(),(),()”。2.《礼运》中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3.《礼运》中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4.《礼运》中能表现人人都安居乐业的语句是“(),()”。5.《礼运》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参考答案】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4.男有分女有归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参考答案】1.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2.“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二)教考融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对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礼也。”公曰:“吾子言焉!”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顺百姓。其顺之也,而后言其丧祭之纪、宗庙之序;而后宗族会燕,即安其居,以缀恩义。卑其宫室,节其服御,车不雕玑,食不二味,以与万民同利。古之明王行礼也如此。”公曰:“今之君子胡莫之行也?”孔子对曰:“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以遂其心,以怨其政,以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虐杀刑诛不以其治。夫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是即今之君子莫能为礼也。”(节选自《孔子家语·问礼》)材料二: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是以君子恭敬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节选自《礼记·曲礼》)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脱冠带而养。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我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节选自《礼记·文王世子》)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故圣人作A为B礼C以教人D使人F以有礼G知H自别于禽兽。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庙是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在中国古代一般指帝王或诸侯等祭祀祖先的处所。B.“卑其宫室”的“卑”与“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的“亡”用法相同。C.及,文中指到、等到,与“及其所之既倦”(《兰亭集序》)的“及”词义相同。D.践阼,与“莅阼”含义相同,原指帝王新即位登宗庙东阶以主祭,文中指即位。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哀公向孔子问礼,孔子认为如今的君主只顾满足自身的私欲,残暴地对待人民,招致民众怨恨,不能修明礼教。B.鹦鹉、猩猩虽然能够像人一样言语,但终究还是飞禽、走兽,一个人如果不受礼的约束,那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C.文王做太子时,对父亲极尽孝道,每天早中晚三次请安,对其身体、饮食等都关心备至,这直接对武王产生影响。D.武王梦见天帝给予九龄,便立志收复西方九国;文王认为九龄代表寿限,就将自己的三年寿命给了武王,从中可见父子之爱。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2)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5.《〈论语〉十二章》中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强调“礼”的重要性。在材料一中,孔子认为古代圣明的君王是如何实现以礼治国的?【参考答案】1.AD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圣人兴起,制定礼法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作”是“圣人”的谓语,而“为礼”也是圣人的做法,是另一句的谓语,因此A处断开;“为礼”的目的是“教人”,用“以”连接,中间不断开,D处断开;“使人以有礼”是兼语句,“人”既作“使”的宾语,又作“有礼”的主语,中间不断开,G处断开。故选ADG。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都是使动用法,使……卑下;使……灭亡。句意:住低矮简陋的宫室。/吞并二周灭亡了诸侯。C.正确。句意:等到中午,(文王)又前去。/等到对自己追求的事物感到厌倦。D.“文中指即位”说法有误。文中的“践阼”应是临时代行王政的意思,即周公代替成王处理政务,代行天子职权。故选D。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武王……便立志收复西方九国”说法错误。由材料二第3段可知,是武王对文王说“君王您大概最终将占有他们吧”。故选D。4.(1)如今的君主,贪婪爱财不感到满足,放纵自己的行为不感到厌倦,迷乱怠惰,放荡玩乐,固执的耗尽百姓的资财。(2)如果王季身体欠安,内臣就会把情况告诉文王,文王听说之后,就脸色忧愁,走路都不能正常行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厌”,满足;“淫行”,放纵行为;“固民是尽”,宾语前置句,意为“固执地耗尽百姓的资财”。(2)“不安节”,身体欠安;“正履”,正常行走5.①君王首先会认识到“礼”的重要地位,用礼教化民众;②再向百姓推行丧葬宗庙之礼,在宴饮中联络彼此的亲情;③最后在吃、穿、住、行等诸方面与民同等,和百姓同享利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顺百姓”可知,君王首先会认识到“礼”的重要地位,用礼教化民众;②由“其顺之也,而后言其丧祭之纪、宗庙之序;而后宗族会燕,即安其居,以缀恩义”可知,再向百姓推行丧葬宗庙之礼,在宴饮中联络彼此的亲情;③由“卑其宫室,节其服御,车不雕玑,食不二味,以与万民同利”可知,最后在吃、穿、住、行等诸方面与民同等,和百姓同享利益。参考译文:材料一:鲁哀公向孔子请教说:“隆重的礼仪是什么样的呢?您说到礼仪时,为什么(把它说得)那么重要呢?”孔子回答道:“我是一个见识浅薄的人,不足以了解隆重的礼仪。”鲁哀公说:“您还是说说吧!”孔子说:“我听说,人们之所以能(正常有序地)生活,礼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古代的)国君尊崇礼仪,认识到这一点以后用他所了解到的礼仪来教化、引导百姓。百姓顺应礼的教化后,再向他们讲解丧葬祭祀的规则、宗庙祭祀的礼节;祭祀以后亲属在一起宴饮,依序坐在应坐的位置上,来联结(彼此的)感情。(古代的明君)住低矮简陋的宫室,穿俭朴无华的衣服,车辆不加雕饰,饮食不讲究滋味,来和百姓同享利益。以前的贤明君主就是这样讲礼节的。”鲁哀公说:“如今的君主为什么没有人这样做了呢?”孔子回答说:“如今的君主,贪婪爱财不感到满足,放纵自己的行为不感到厌倦,迷乱怠惰放荡玩乐,固执地耗尽百姓的资财。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必然)使他的政治招致(百姓的)怨恨,违背众人的意志,去进攻政治清明的国家。只求满足个人欲望而不择手段,残暴地虐待杀戮而不依章法。以前(的君主)统治民众是用前面说的办法,现在(的君主)统治民众是用后面说的办法。这就是现在的君主没有能遵守礼的原因了。”(节选自《孔子家语·问礼》)材料二:礼是用来确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判断事情的疑似难明,辨别事物的异同,分辨道理的是非的。因此君子待人恭敬并且克制自己,以谦让的态度来表明礼节。鹦鹉能说话,(但)始终是飞鸟;猩猩会说话,(也)始终属于禽兽。人如果没有礼仪,即使能说话,不也是和禽兽有同样的心吗?所以圣人兴起,制定礼法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节选自《礼记·曲礼》)周文王做太子的时候,到(他父亲)王季那里去请安,每天三次。(第一次)鸡刚刚打鸣(文王)就穿好衣服,来到(王季的)寝门外,问侍奉的内臣说:“今天(父王身体)是否安好?”内臣回答:“一切安好。”(听到这样的回答,)文王就满脸喜色。(第二次)等到中午,(文王)又前去,(请安的礼节)也和之前一样。(第三次)等到傍晚,(文王)又前去,(请安的礼节)也和之前一样。(如果)王季身体欠安,内臣就会把情况告诉文王,文王(听说之后就)脸色忧愁,走路(都)不能正常行走。王季恢复饮食,然后文王的神态也恢复如初。饭端上来的时候,(文王)一定亲自察看饭菜的冷热;饭撤下去的时候,(文王一定)询问吃的情况,(同时)命令掌厨的官员:“吃剩的饭菜不要再端上去!”(掌厨官员)回答说:“是。”(文王)才离开。武王遵循文王的样子去做,不敢有什么增加。文王(如果)生病,武王不脱冠不解带地奉养。文王问武王:“你做过什么梦?”武王答道:“(我)梦见天帝给我九龄。”文王说:“你认为(这个梦)是什么意思呢?”武王说:“西方还有九国(尚未归顺),君王您大概最终将占有他们吧。”文王说:“不是这样的。古代把年也叫作龄,齿也是龄。我(的寿限)是一百,你(的寿限)是九十,我分给你三年的寿龄。”文王九十七岁而寿终,武王九十三岁而寿终。成王年幼,不能即位履行天子职务,周公辅助,代行天子职权治理(天下)。(周公)用教育太子的规矩对待伯禽,想(以伯禽为模范)让成王懂得父子、君臣、长幼之道。成王(如果)有了过失,(周公)就痛打伯禽,用来告诉成王做太子的道理。(节选自《礼记·文王世子》)(三)拓展迁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至道无言,非立言无以明其理;大象无形,非立形无以测其奥。道象之妙,非言不传;传言之妙,非学不精。未有不因学而鉴道,不假学以光身者也。夫茧缲以为丝,织为缣纨,绩以黼黻,则王侯服之。人学为礼仪,雕以文藻,而世人荣之。茧之不缫,则素丝蠹于筐笼;人之不学,则才智腐于心胸。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昆竹未断,则凤音不彰;情性未炼,则神明不发。譬诸金木,金性包水,木性藏火。故炼金则水出,钻木而火生。人能务学,钻炼其性,则才慧发矣。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染使然也;冰生于水而冷于水,寒使然也:镜出于金而明于金,莹使然也;戎夷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语,教使然也。远而光华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故吴竿质劲,非筈①羽而不美;越剑性利,非淬砺而不铦:人性怀慧,非积学而不成。(节选自北齐·刘昼《刘子》,有删节)文本二:发虑宪,求善良,是以謏闻②,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节选自《礼记·学记》,有删节)【注】①筈:箭尾。②謏闻:小的声名。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然A故安B其学而亲C其师D乐其友E而信其道F是以G虽离师H辅而不反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雕以文藻”,用文采来装饰自己,与《石钟山记》中“余是以记之”句式结构不同B.彰,指清楚、明显,与《劝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的“彰”意思相同。

C.铦,指锋利,与《过秦论》“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中的“铦”意思不同。D.北面,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时面向北方朝见天子,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蚕茧不拿来抽丝,素丝就会在筐笼里被蛀蚀;人如果不学习,才智就将朽烂于心中。B.“戎夷之子”虽然出生时声音相同,但长大后语言不同,是教育使他们变成这样的。C.古代学校施行每年一次的成绩考核制度,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察的内容也有所不同。D.在求学的道理中,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学业。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未有不因学而鉴道,不假学以光身者也。(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5.两篇文章都谈及了学习的问题,请比较二者内容方面的异同。

【参考答案】1.ADF

【解析】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因此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夫然”与“故”为因果关系,故应在A处断开;“安其学而亲其师”和“乐其友而信其道”是并列对举关系,结构相同,故应在D处断开;“是以”是表结果的连词,前面应断开,故应在F处断开。2.C

【解析】A.正确。“雕以文藻”,状语后置句,常规语序“以文藻雕”,句意:用文采来充实自己。/“余是以记之”,宾语前置句,常规语序“余以是记之”,句意: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B.正确。两个“彰”都是“清楚、明显”;句意:昆仑山的竹子不被砍断,那么像凤凰鸣叫的声音也就发不清楚。/声音没有更加劲疾,但听的人却很清楚。C.错误。两个“铦”都是“锋利”;句意:越地铸的剑虽然锋利,但不经过淬火磨砺也不会锋利。/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D.正确。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3.C

【解析】C.“古代学校施行每年一次的成绩考核制度”错,根据原文“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可知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也可依据“中年”(意为隔年)来判定。4.(1)没有不通过学习而能明察大道,不借助治学而能使自身得到荣光的人。(2)这样之后,才能足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周围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依附归顺。

【解析】(1)“因”,通过、经由;“假”,借助;“者”,……的人。(2)“易”,改变;“说服”,心悦诚服;“怀”,依附归顺。5.相同点:都谈及了学习的重要性。不同点:①立足点不同:文本一立足于求学者,文本二立足于执政者。②侧重点不同:文本一强调学习要累(坚持);文本二强调学习者既要兼顾正式作业和课外作业,又要有尊师重教的态度。参考译文:文本一:最终极的道是无以言说的,但不用言语来描述解释就没有办法说明仓的义理;最大的象是没有形状的,但不确立形象就没有办法看清它的奥秘。道和象的玄妙,不凭借言辞就不能传播;而传播言辞的精妙,不学习就不能精通。没有不通过学习而能明察大道、不借助治学而能使自身得到荣光的人。剥茧抽丝,织成细绢,绘以花纹,那么王侯就穿上它。人通过学习而掌握礼仪,用文采来充实自己,世人就会赞誉他。蚕茧不拿来抽丝,那么素丝就会在筐笼里被蛀蚀,人不学习,那么才智就将朽烂于心中。就像海里的蚌不被剖开,体内的珍殊就不会显露;昆仑山的竹子不被砍断,那么像凤凰鸣叫的声音也就发不清楚;人的性情不经过磨炼,聪明智慧就不会开启。就比如是金属和木头,金属的性质包含着水,木头的性质蕴藏着火。因此熔炼金属的时候水就出来了,钻木的时候火就生了。人若能从事学习,像钻木炼金一样磨砺他的性情、那么才能和智慧就发生了。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是染色使得它这样的;冰生于水而冷于水,是寒冷使得它这样的;镜子出于铜而明亮过于铜,是磨冶使它这样的;戎夷的后代,出生时声音相同,长大后语言却不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