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精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阅读与鉴赏(6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9分)在上一篇《论文字下乡》里,我说起了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可是我在那一篇里只就空间阻隔的一点说了些话。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这一层意思容易明白,但是关于时间阻隔上怎样说法呢?在本文中,我想申引这一层意思了。所谓时间上的阻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让我先从前一方面说起。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在动物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在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他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时间,像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但是在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说是阻隔了。人之所以要有记忆,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的脑子是个自动的摄影箱。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需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我曾说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仅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和人的传情达意不仅受到空间阻隔,还受到时间阻隔,时间阻隔分为个人的今昔之隔与社会的世代之隔两个方面。B.人类的学习和动物是有区别的,他们依靠“词”的帮助,通过时间的选择累积,可以在个别的、片刻的情境中获得普遍的、对于未来的认知。C.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凭借记忆打破今昔之隔,从而学得一套新的生理反应,找到新捷径,养成新习惯。D.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还包括代表社会共同经验的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才能对得起我们身为人,而动物往往具有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学”其实带有一种社会规范性在其中,是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学”的方法是“习”,所以“学习”实际上是两个动作行为。B.正是记忆,才让人拥有了独特的学习能力。我们必须不断发展记忆力,累积个人和群体的经验,形成文化,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促进社会的发展,享受当前的生活。C.动物的学习简单地依靠本能,在具体情境里不断“试错”,得到的仅是片刻的、个别的经验,不能实现累积,不能相互传递。D.人类依靠独特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发展了学习的能力,保留且互相传递了过去的累积,形成共同经验,构成人类文化赖以维持的基础。3.结合原文内容,下列行为不属于“习”的一项是()A.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B.端午节吃粽子C.定时定点投放垃圾D.新团员学团章【答案】1.C2.A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错误。根据原文“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可知,人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忙,所以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不是一样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才能对得起我们身为人,而动物往往具有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错误。根据原文“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可知,原文并没有表明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才能对得起我们身为人,文中说人的行为方式不固执地受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支配,并非动物具有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A.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是一种重复性的行为模式,属于“习”的范畴。B.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一种文化传统上的重复行为,符合“习”的定义。C.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作为城市居民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是通过反复实践形成的习惯,属于“习”的一部分。D.新团员学团章,更偏向于一次性或者较少重复的学习活动,没有体现“习”作为一种反复实践和习惯化的特点。故选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6分)百合花茹志鹃①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通讯员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先前那些做点缀的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②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在新媳妇家借棉被时不小心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③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把唯一的嫁妆——百合花棉被借给我们的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④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⑤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⑥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通讯员,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他现在大概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⑦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⑧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⑨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⑩“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⑪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⑫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⑬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⑭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⑮“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干部又来了”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展现了抗战时期军民一家、干群团结的氛围。B.新媳妇第一声“啊”是吃惊地发现了伤员是通讯员,第二声“啊”反映了她内心的震动、痛惜、歉疚和崇敬等复杂情感。C.“猛然醒悟地跳起身”表明“我”乍一见到负重伤的通讯员极为震惊,“磕磕绊绊地跑”表明我此时异常慌乱。D.本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巧妙结合,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5.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女性视角,观察细致,更多地展现细节,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鲜明生动,也使作品充满抒情色彩。B.小说第⑥段对故乡中秋节的回忆,既助推了情节发展,又有利于深化主题。C.茹志鹃的小说很有特点,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关于战争的故事,写得充满诗意。D.《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6.文中划线部分三次提到小通讯员衣服的破洞,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从表现人物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7.有评论说“茹志鹃的短篇小说避重就轻地跳过革命的宏大叙事,婉转着墨于时代大背景的间隙,于杯水微澜之处反映出时代特点”。请结合本文分析其创作的这一特点。【答案】4.C5.D6.①第一次提到小通讯员衣服的破洞,是在他回团部时,表现出小通讯员的质朴、可爱,以及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②第二次提到破洞是在小通讯员牺牲之后,这个破洞让新媳妇和其他人看到了小通讯员为保护担架队员而受伤的英勇行为。③第三次提到破洞,是新媳妇一针一针地缝补破洞,这个细节表现了新媳妇内心深处的悲痛以及对小通讯员的敬仰之情,体现了她善良、质朴、纯真的品质。7.①茹志鹃在这篇小说中跳过了“革命的宏大叙事”,没有正面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选择描写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故事。②在抗战的大背景下,小通讯员、新媳妇的个人经历只是“杯水微澜”,但小通讯员的勇敢善良、新媳妇的纯朴深情是那个时代时代背景下人性的美好。③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小通讯员枪筒里的野菊花、衣服上的破洞、新媳妇的百合花被子等细节,以小见大,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磕磕绊绊地跑’表明我此时异常慌乱”错误,“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确实表现了“我”看到小通讯员严重受伤后的震惊;但是“磕磕绊绊地跑”主要是表现“我”内心的急切,而不是异常慌乱。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错误,小说中的“我”作为叙述者,的确起到了串联情节的作用,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但故事并非作者真实经历,不能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第一次提到小通讯员衣服破洞:小通讯员在回团部时,枪筒里多了野菊花,耳边野菊花和树枝一起颤动,展现出他活泼可爱的一面。此时提到衣服上不小心撕挂下来的布片,布片所在位置是新媳妇家借棉被时不小心撕挂下来的,说明小通讯员在忙碌的战争生活中不拘小节,同时也反映出战争时期物资的匮乏和条件的艰苦。但他依然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表现出质朴、可爱的性格特点。②第二次提到破洞:小通讯员牺牲后,大家看到他军装上的破洞,结合担架员的讲述,让读者了解到小通讯员是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而扑在手榴弹上,从而展现出他的英勇无畏。这个破洞成为了他英雄行为的见证,让新媳妇和其他人直观地感受到小通讯员的伟大牺牲,也为后文新媳妇和其他人的反应做了铺垫。③第三次提到破洞:新媳妇一针一针地缝补破洞,这个细节极具感染力。新媳妇之前面对小通讯员时还有忸怩羞涩,此刻却完全消失,只剩下庄严而虔诚。通过缝补破洞这一行为,表现出新媳妇内心深处对小通讯员的敬仰和悲痛。敬仰源于小通讯员的勇敢和无私奉献,悲痛则是因为这样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同时也体现了新媳妇善良、质朴、纯真的品质,她用最朴实的行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①小说中确实没有对战争的激烈场面进行大规模的描写,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普通人物身上。例如,对于总攻的描写只是简单地提到炮响、天空划过红色信号弹,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并没有过多的直接描述。②在抗日战争这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故事看似微不足道。小通讯员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新媳妇也只是一个农村妇女。然而,小通讯员的勇敢善良体现在他为了保护担架队员不惜牺牲自己,新媳妇的纯朴深情则表现在她把自己唯一的嫁妆百合花被子借给部队,以及后来对小通讯员的敬仰和缝补破洞、为他盖上被子等行为。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展现出了那个时代人性的美好,反映出在战争的苦难中,人们依然保持着善良、勇敢、深情等美好的品质。③小通讯员枪筒里的野菊花,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精神;衣服上的破洞,如前文分析,既体现了战争的艰苦,又见证了小通讯员的英勇行为;新媳妇的百合花被子,象征着纯洁与感情,新媳妇把它借给部队,后来又盖在小通讯员身上,体现了她对革命的支持和对小通讯员的敬重。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以小见大,从侧面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让读者感受到在战争的阴霾下,人们心中依然有着温暖和美好。(三)课内选择题(6分)8.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哦,香雪》中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也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铅笔盒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运用反复、排比等手法,借“白云”“北冰洋”“太平洋”等意象,赞美了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雄强之力。C.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中,作者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强调“要坚持工匠精神”。如“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的假设论证,“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的比喻论证等。D.人物通讯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传记式、特写式与群像式三类,《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等文章都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也是现代文明的象征”错误。小说中的铅笔盒,是文化与知识的象征,是香雪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但代表“现代文明”的说法不准确。C.“‘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的比喻论证等”错误。不属于比喻论证,而是对比论证。D.“都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错误。《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文章侧重写袁隆平的某一时刻、某一事件或某一侧面,因此属于特写式人物通讯;《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也是特写式人物通讯。故选B。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B.李煜《虞美人》将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的无奈、愁怀难解的悲凉,以及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编织在一起,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C.《鹊桥仙》借鹊桥相会的传说,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词人认为织女和牛郎聚少离多不值得哀怨,因为他们短暂的相会远胜世人无数次的相聚,时空阻隔反而酿就了相会时的甜蜜。D.《插秧歌》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D.“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错误,诗歌描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表达的是对劳动及劳动者者的赞美,没有同情。故选D。(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20分)宣子索环韩宣子①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②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③。晋国、韩子,不可偷④也。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贰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⑤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厌⑥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且吾以玉贾罪,不亦锐乎?”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曰:“昔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⑦,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弊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⑧私布之。”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节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注】①韩宣子:即韩起,晋国大夫,充赴郑国的使臣。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上卿。③贰:怀有二心。④偷:薄待。⑤字:大国对小国的安抚救助。⑥厌:通“餍”,满足。⑦贿:财务。⑧敢:谦辞,表行为冒昧。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出一玉A以起B二罪C吾D又E失位F韩子G成贪H将焉I用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谒,意为“拜见”,与“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谒”意义相同。B.爱,意为“吝啬”,与“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中的“爱”意义不同。C.令,意为“美好”,与成语“巧言令色”中的“令”用法相同。D.鄙,意为“边邑”,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中的“鄙”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大叔、子羽认为韩宣子所求的不多,并且他又是如此重要的人物,应该巴结好他才对,要是惹恼了他,将后悔不及。B.晋国是大国,如果小国事事对其有求必应,那将使得大国贪得无厌,一定会逐渐超出郑国的供给能力。针对“韩宣子索环”,如果处理不好,郑国就很容易失去国家地位。C.面对晋国国君的贪婪,子产始终站在国家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他不会让国家的尊严受到伤害,用优美的外交辞令与之周旋,如果示人以弱,则后患无穷。D.子产之谋可谓深谋远虑,事实证明子产据理力争是对的,最终劝得韩宣子放弃玉环,使得郑国在这件事上能有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2)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14.面对韩宣子不满商人卖玉环时要求上报,子产是如何让韩宣子放弃索玉的请求的?【答案】10.CFH11.D12.C13.(1)我要一直侍奉它,因此不给他(玉环),是对晋国忠实诚信的缘故。(2)你不背叛我,我不强行买你的东西,没有人乞求强取。14.①子产先指出按照先君订立的盟誓,郑国尊重商人买卖的自主权。②然后子产说如果韩宣子买了玉环,就会让郑国背弃盟誓,也让他自己失信诸侯,名声蒙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拿出一只玉环而构成两种罪过,使我们国家失去诸侯国的地位,使韩宣子成为贪婪的人,怎么能采取这种做法呢?”“起二罪”是“出一玉”的后果,故中间不停顿,应在C处断开;“吾”作主语,“失位”作谓语,故应在F处断开;“韩子”作主语,“成贪”作谓语,故应在H处断开。故应在CFH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韩宣子拜见郑定公。/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B.正确。吝啬/爱护。句意:您为什么吝惜一只玉环。/吴广一向爱护士兵们,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C.正确。句意:而是担心身居官位却没有好的名声。/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D.“意义相同”错误。边邑/目光短浅。句意:我们将要成为(晋国的)偏远城邑。/那些拿着俸禄的官员们,目光短浅,没有长远的谋略。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用优美的外交辞令与之周旋”错,子产并不是用“优美的外交辞令”来周旋,而是用坚定的态度和合理的逻辑来拒绝韩宣子的索求。子产明确表示,他不是出于对晋国的不忠或有二心,而是因为忠信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缘故才拒绝交出玉环。他强调了大国对小国的无理要求的后果,并用郑国与商人之间的盟誓来说明郑国不会无故剥夺商人的财产。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事”,侍奉;“与”,给;“故”,缘故。(2)“尔无我叛”,宾语前置,即“尔无叛我”;“贾”,买;“丐夺”,乞求强取。【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概括:子产指出按照先君订立的盟誓,郑国尊重商人买卖的自主权。(2)根据“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弊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分析,子产说如果韩宣子买了玉环,就会让郑国背弃盟誓,也让他自己失信诸侯,名声受损。总之,子产巧妙地让韩宣子意识到他的要求不合理,而且可能会损害郑国和他自己的声誉,这使得韩宣子放弃了索求玉环的请求。【参考译文】材料一:韩宣子有一只玉环,其中另一只在郑国商人手里。韩宣子拜见郑定公(请求得到那只玉环),子产不同意给,说:“(这)不是官府库存的器物,我们国君不知道。”子大叔、子羽对子产说:“韩宣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我们)对晋国也不能怀有贰心。(我们对)晋国、韩宣子都是不能薄待的。如果恰好有说坏话的人在两国之间挑拨离间,鬼神再帮助他,从而激起晋国、韩宣子发怒,我们后悔还来得及吗?您为什么吝惜一只玉环,因它招来大国的憎恨呢?为什么不找来给他呢?”子产说:“我并不是薄待晋国而对它怀有二心,而是要始终侍奉晋国,因此不给他(玉环),是对晋国忠实诚信的缘故。我听说君王并不担心没有人给自己送财物,而是担心身居官位却没有好的名声。我又听说君王治理国家,不是忧虑能否侍奉大国安抚救助小国的,而是忧虑没有礼仪来维护它的地位。那些(掌管)大国的人,(如果随意)对小国下达命令,(如果他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那(小国)将拿什么来供给他们?有时供给了,有时又拒绝供给,所得的罪过更大。对大国的(无理)要求,如果(我们)不依礼来驳斥他们,他们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我们将要成为(晋国的)偏远城邑,那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如果韩宣子奉命出使(郑国)来求取玉环,他的贪婪就太过分了,这难道不是罪过吗?拿出一只玉环而构成两种罪过,使我们失去诸侯国的地位,韩宣子成为贪婪的人,哪能采取这种做法呢?”况且我们因为玉环招致罪过,不是太细小不值了吗?”韩宣子向商人购买玉环,已经做成了交易。商人说:“一定要告诉君大夫。”韩宣子向子产请求,说:“不久前我请求得到那只玉环,执政认为不符合道义,我就没有敢再请求了。现在(我)从商人那里买到了,商人说‘一定要让你知道这件事’,谨以此作为请求。”子产回答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从周地迁移出来的,共同协作来耕作这块土地,清除荒木砍去草莽,一道居住在这里。世世代代都有盟誓,凭借着互相信赖。(盟誓)说:‘你不背叛我,我不强行买你的东西,没有人乞求强取。你有赚钱的买卖和珍贵的宝物,我不会干预过问。’依靠这个有信用的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直到今天。现在您为着两国的友好关系来到我们国家,却告诉我们强夺商人的东西,这是教我们背弃盟誓,恐怕不可以吧!您得到玉环却失信诸侯,是一定不会这样做的。如果大国(晋国)命令要我国供给没有限度,我们郑国虽是边远小国,也是不会做的。如果我把玉环献给您,不知道有什么好处,所以冒昧地私下把这些苦衷告诉您(谨敢私下告诉您)。”韩宣子退回玉环,说:“我韩起虽然不聪明,岂敢为得到一枚玉环而招致两项罪过?谨请退还它。”(五)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各题。(15分)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15.下列对《定风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从正面写雨,一个“打”字,证明雨下得很大,首句就给读者营造了一个突然而至的不利环境。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豪迈之情。C.“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D.“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置词人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16.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通之处?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说理由。【答案】15.A16.①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一种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乐观;两首诗词都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②示例一:更喜欢《定风波》。理由: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情感表达细腻;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示例二:更喜欢《礁石》。理由:形象鲜明;象征意义深刻;诗歌语言简洁有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作者从正面写雨”错误,“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不是从正面写雨,而是从听觉角度侧面写雨,通过写雨打树叶的声音来表现雨势。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相通之处:《定风波》中,苏轼在雨中“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展现出他在困境中不畏风雨、洒脱自在的人生态度。《礁石》中,礁石尽管被海浪“无休止地扑过来”,被打得“像刀砍过的一样”,但依然“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表现出顽强不屈、乐观豁达的精神。苏轼在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和操守,“竹杖芒鞋轻胜马”,以坚韧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礁石在海浪的冲击下,依然坚定地站在那里,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意志。示例一:更喜欢《定风波》。理由如下: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用词精准,画面感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词中不仅有对风雨的坦然,还有“微冷”“斜照却相迎”等细腻的情感变化,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等词句,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让人在阅读中得到启示。示例二:更喜欢《礁石》。理由如下:礁石在海浪的冲击下依然屹立不倒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礁石可以象征着那些在生活中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人,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诗歌语言简洁,通过反复的手法,如“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强化了礁石的坚韧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六)理解性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不写此处写彼处的“悬想”方法,写远方的丈夫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绵延无尽的路途。(2)《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角度多样,远看“__________________,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__________________”。(3)秦观的《鹊桥仙》中,词人一反以往哀怨的主旋律,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经·邶风·静女》中有两处写了女子赠送男子礼物,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男子对其爱不释手,是因为他喜欢女子,爱屋及乌。【答案】(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2)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4)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二、表达与交流(54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14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发生了严重饥荒。此前,国外有一些科学家已经在研究杂交水稻,但是由于种种问题,(A)。国内也有多人在苦苦研究杂交水稻,但实际效果不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国内外研究杂交稻处于迷茫之际,袁隆平来了!1960年,袁隆平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为杂交水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此后,袁隆平十年如一日地“钻”进去进行田间实验和科学研究。(B)。“三系”配套的努力,前八年都失败了。一直到1972年,也就是被视为研究突破口的“野败”发现两年后,还有人质疑甚至反对他的杂交水稻培育方案。1973年10月,①袁隆平发表《利用“野败”选育“三系”进展》论文标志着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②因此,③中国成为第一个世界上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④“一粒种子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⑤少时经历过战争与饥荒的袁隆平郑重地告诫人们。⑥然而,偏见与讥讽却依旧存在。⑦1994年9月,美国人莱斯特·布朗写了一本书——《谁来养活中国人》。⑧在书本封面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显得格外刺眼。袁隆平清楚,行动是最好的反击。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攻克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单产纪录。中国杂交水稻的突破,让世界惊叹并开始奋力追赶。然而,在袁隆平的领军研发下,这样的奇迹只出现在中国。2021年1月29日,在病床上的袁隆平念念不忘他定下来的产量攻关目标。身体短暂好转时的袁隆平挥笔写下了牛年心愿:牛气冲天,亩产三千。不料,4个月之后,袁隆平却永远地离开了。“巨星已经陨落,但种子却已经在大地上发芽。”18.下列句子加点字“钻”与文中加点字“袁隆平十年如一日地‘钻’进去进行田间实验和科学研究”,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的是()A.不法分子将三聚氰胺添加到原料奶中,钻的是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蛋白质含量的漏洞。B.这款表有着白色的圆形表盘,镶着晶钻的银色外圈。C.学习不能光钻书本,还必须结合实践。D.对定向井压差的分析有利于更好的进行定向钻井的施工。19.下列句子使用的手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巨星已经陨落”相同的一项是()A.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B.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哦,香雪》)C.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立在地球上放号》)D.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插秧歌》)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划横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答案】18.C19.D20.A.国外杂交水稻始终无法取得成果B.但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21.①句,应改为:袁隆平发表《利用“野败”选育“三系”进展》的论文标志着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袁隆平发表《利用“野败”选育“三系”进展》论文,这标志着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③句,应改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语境义的能力。文中“钻”字的意思是专心研究、深入研究。A.“钻”指的是利用漏洞;B.“钻”指的是宝石;C.“钻书本”指深入、专心研究书本知识,“钻”与文中用法和意思相同。D.“钻”是指钻进某种材料中。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巨星已经陨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袁隆平比作巨星,陨落比作逝世。A.使用设问手法。B.使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小溪以人的特性。C.使用排比的手法,连续运用三个“不断”构成排比。D.使用比喻手法,把农民戴的斗笠比作士兵的头盔,穿的蓑衣比作铠甲。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根据空前句“此前,国外有一些科学家已经在研究杂交水稻,但是由于种种问题”可知,此空是对前文国外研究杂交水稻情况的总结,前文说明的是国外研究杂交水稻但“由于种种问题”,本空应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故可填“国外杂交水稻始终无法全面推广”。B处,前文“袁隆平十年如一日地‘钻’进去进行田间实验和科学研究”说明袁隆平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后文“‘三系’配套的努力,前八年都失败了”说明的是研究的失败,此空在两句中间,应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指是研究过程一波三折,困难重重,故可填“但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划横线的语句中两处表述不当的两句是①句和③句。①句搭配不当。“袁隆平发表《利用“野败”选育“三系”进展》论文”的主语是“袁隆平”,和后文谓语“标志”搭配不当,改为袁隆平发表《利用“野败”选育“三系”进展》的论文标志着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袁隆平发表《利用“野败”选育“三系”进展》论文,这标志着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③句语序不当,“第一个世界上”定语顺序不当,应将领属性的“世界上”放在前面,修改为“世界上第一个”。(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22.部编高中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7首(篇)作品,创作于不同的年代,却都是对青春的吟唱:青春是毛泽东的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青春是郭沫若毁坏创造无问西东的情感强力,青春是闻一多“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青春是“雪峰”攀登者和蜘蛛的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青春是天堂里不假雕琢的云雀的欢乐强音,青春是枪管里摇曳着的野菊花,青春是香雪渴望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的美好愿望……青春是花样年华,新时代的青年,正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展现青春的风采:1999年出生的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24岁的东京奥运冠军李雯雯,尽管遭遇伤病,但仍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重返赛场,再夺巴黎奥运金牌;20岁的游泳健将潘展乐以破纪录为目标,每天刻苦训练,巴黎奥运会上多次夺冠,并破了纪录,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以上材料,让正值青春年华的你,引发了怎样的触动和思考?请结合你的触动和思考,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题旨在引导考生对“青春”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了部编高中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关于青春的不同诠释,第二部分则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在不同领域展现的青春风采。首先,考生需要准确理解材料中的“青春”内涵。从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学作品中的青春是多样化的,它可以是毛泽东的凌云壮志,郭沫若的毁坏创造,闻一多的奉献精神,也可以是自然生物中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以及云雀的欢乐强音等。这些描述共同构成了青春的多维度特征,即青春不仅仅是年轻、活力,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和生命力量的体现。其次,考生要关注到第二部分材料中新时代青年的青春风采。这些青年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刻苦训练、坚韧不拔、追求卓越,他们的青春是奋斗的青春、拼搏的青春、奉献的青春。这些实例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青春年华里,像这些优秀青年一样,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本文围绕“青春”这一主题,可以多角度角度立意。可论述青春时期的梦想如何激发个人的动力和创造力,推动自己不断前进。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的梦想和为此付出的努力。也可探讨青春时期的奋斗精神,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超越自我。分析奋斗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如何克服这些挫折,最终实现目标。讨论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如何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结合身边的人物或事例,说明青年一代在不同领域的担当和作为。结合自身经历,描述青春时期的个人成长过程,包括心理、情感和认知上的变化。反思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对自己的影响。在具体行文中,考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可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身边的真实事例,使文章更有说服力,避免空洞的说教。文章可综合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始终围绕“青春”这一主题展开论述,避免离题,结构清晰,语言流畅,避免套作和抄袭。立意:(1)心怀凌云志,逐梦勇向前。(2)砥砺奋进志,披荆斩棘行。(3)肩扛千钧重,心系万家安。(4)磨砺始成器,风雨见彩虹。(5)敢为人先勇,创新开新篇。浙江省精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阅读与鉴赏(6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9分)在上一篇《论文字下乡》里,我说起了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可是我在那一篇里只就空间阻隔的一点说了些话。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这一层意思容易明白,但是关于时间阻隔上怎样说法呢?在本文中,我想申引这一层意思了。所谓时间上的阻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让我先从前一方面说起。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在动物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在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他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时间,像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但是在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说是阻隔了。人之所以要有记忆,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的脑子是个自动的摄影箱。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需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我曾说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仅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和人的传情达意不仅受到空间阻隔,还受到时间阻隔,时间阻隔分为个人的今昔之隔与社会的世代之隔两个方面。B.人类的学习和动物是有区别的,他们依靠“词”的帮助,通过时间的选择累积,可以在个别的、片刻的情境中获得普遍的、对于未来的认知。C.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凭借记忆打破今昔之隔,从而学得一套新的生理反应,找到新捷径,养成新习惯。D.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还包括代表社会共同经验的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才能对得起我们身为人,而动物往往具有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学”其实带有一种社会规范性在其中,是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学”的方法是“习”,所以“学习”实际上是两个动作行为。B.正是记忆,才让人拥有了独特的学习能力。我们必须不断发展记忆力,累积个人和群体的经验,形成文化,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促进社会的发展,享受当前的生活。C.动物的学习简单地依靠本能,在具体情境里不断“试错”,得到的仅是片刻的、个别的经验,不能实现累积,不能相互传递。D.人类依靠独特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发展了学习的能力,保留且互相传递了过去的累积,形成共同经验,构成人类文化赖以维持的基础。3.结合原文内容,下列行为不属于“习”的一项是()A.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B.端午节吃粽子C.定时定点投放垃圾D.新团员学团章【答案】1.C2.A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错误。根据原文“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可知,人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忙,所以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不是一样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才能对得起我们身为人,而动物往往具有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错误。根据原文“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可知,原文并没有表明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才能对得起我们身为人,文中说人的行为方式不固执地受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支配,并非动物具有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A.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是一种重复性的行为模式,属于“习”的范畴。B.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一种文化传统上的重复行为,符合“习”的定义。C.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作为城市居民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是通过反复实践形成的习惯,属于“习”的一部分。D.新团员学团章,更偏向于一次性或者较少重复的学习活动,没有体现“习”作为一种反复实践和习惯化的特点。故选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6分)百合花茹志鹃①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通讯员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先前那些做点缀的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②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在新媳妇家借棉被时不小心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③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把唯一的嫁妆——百合花棉被借给我们的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④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⑤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⑥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通讯员,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他现在大概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⑦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⑧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⑨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⑩“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⑪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⑫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⑬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⑭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⑮“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干部又来了”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展现了抗战时期军民一家、干群团结的氛围。B.新媳妇第一声“啊”是吃惊地发现了伤员是通讯员,第二声“啊”反映了她内心的震动、痛惜、歉疚和崇敬等复杂情感。C.“猛然醒悟地跳起身”表明“我”乍一见到负重伤的通讯员极为震惊,“磕磕绊绊地跑”表明我此时异常慌乱。D.本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巧妙结合,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5.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女性视角,观察细致,更多地展现细节,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鲜明生动,也使作品充满抒情色彩。B.小说第⑥段对故乡中秋节的回忆,既助推了情节发展,又有利于深化主题。C.茹志鹃的小说很有特点,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关于战争的故事,写得充满诗意。D.《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6.文中划线部分三次提到小通讯员衣服的破洞,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从表现人物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7.有评论说“茹志鹃的短篇小说避重就轻地跳过革命的宏大叙事,婉转着墨于时代大背景的间隙,于杯水微澜之处反映出时代特点”。请结合本文分析其创作的这一特点。【答案】4.C5.D6.①第一次提到小通讯员衣服的破洞,是在他回团部时,表现出小通讯员的质朴、可爱,以及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②第二次提到破洞是在小通讯员牺牲之后,这个破洞让新媳妇和其他人看到了小通讯员为保护担架队员而受伤的英勇行为。③第三次提到破洞,是新媳妇一针一针地缝补破洞,这个细节表现了新媳妇内心深处的悲痛以及对小通讯员的敬仰之情,体现了她善良、质朴、纯真的品质。7.①茹志鹃在这篇小说中跳过了“革命的宏大叙事”,没有正面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选择描写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故事。②在抗战的大背景下,小通讯员、新媳妇的个人经历只是“杯水微澜”,但小通讯员的勇敢善良、新媳妇的纯朴深情是那个时代时代背景下人性的美好。③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小通讯员枪筒里的野菊花、衣服上的破洞、新媳妇的百合花被子等细节,以小见大,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磕磕绊绊地跑’表明我此时异常慌乱”错误,“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确实表现了“我”看到小通讯员严重受伤后的震惊;但是“磕磕绊绊地跑”主要是表现“我”内心的急切,而不是异常慌乱。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错误,小说中的“我”作为叙述者,的确起到了串联情节的作用,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但故事并非作者真实经历,不能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第一次提到小通讯员衣服破洞:小通讯员在回团部时,枪筒里多了野菊花,耳边野菊花和树枝一起颤动,展现出他活泼可爱的一面。此时提到衣服上不小心撕挂下来的布片,布片所在位置是新媳妇家借棉被时不小心撕挂下来的,说明小通讯员在忙碌的战争生活中不拘小节,同时也反映出战争时期物资的匮乏和条件的艰苦。但他依然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表现出质朴、可爱的性格特点。②第二次提到破洞:小通讯员牺牲后,大家看到他军装上的破洞,结合担架员的讲述,让读者了解到小通讯员是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而扑在手榴弹上,从而展现出他的英勇无畏。这个破洞成为了他英雄行为的见证,让新媳妇和其他人直观地感受到小通讯员的伟大牺牲,也为后文新媳妇和其他人的反应做了铺垫。③第三次提到破洞:新媳妇一针一针地缝补破洞,这个细节极具感染力。新媳妇之前面对小通讯员时还有忸怩羞涩,此刻却完全消失,只剩下庄严而虔诚。通过缝补破洞这一行为,表现出新媳妇内心深处对小通讯员的敬仰和悲痛。敬仰源于小通讯员的勇敢和无私奉献,悲痛则是因为这样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同时也体现了新媳妇善良、质朴、纯真的品质,她用最朴实的行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①小说中确实没有对战争的激烈场面进行大规模的描写,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普通人物身上。例如,对于总攻的描写只是简单地提到炮响、天空划过红色信号弹,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并没有过多的直接描述。②在抗日战争这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故事看似微不足道。小通讯员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新媳妇也只是一个农村妇女。然而,小通讯员的勇敢善良体现在他为了保护担架队员不惜牺牲自己,新媳妇的纯朴深情则表现在她把自己唯一的嫁妆百合花被子借给部队,以及后来对小通讯员的敬仰和缝补破洞、为他盖上被子等行为。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展现出了那个时代人性的美好,反映出在战争的苦难中,人们依然保持着善良、勇敢、深情等美好的品质。③小通讯员枪筒里的野菊花,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精神;衣服上的破洞,如前文分析,既体现了战争的艰苦,又见证了小通讯员的英勇行为;新媳妇的百合花被子,象征着纯洁与感情,新媳妇把它借给部队,后来又盖在小通讯员身上,体现了她对革命的支持和对小通讯员的敬重。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以小见大,从侧面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让读者感受到在战争的阴霾下,人们心中依然有着温暖和美好。(三)课内选择题(6分)8.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哦,香雪》中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也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铅笔盒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运用反复、排比等手法,借“白云”“北冰洋”“太平洋”等意象,赞美了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雄强之力。C.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中,作者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强调“要坚持工匠精神”。如“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的假设论证,“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的比喻论证等。D.人物通讯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传记式、特写式与群像式三类,《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等文章都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也是现代文明的象征”错误。小说中的铅笔盒,是文化与知识的象征,是香雪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但代表“现代文明”的说法不准确。C.“‘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的比喻论证等”错误。不属于比喻论证,而是对比论证。D.“都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错误。《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文章侧重写袁隆平的某一时刻、某一事件或某一侧面,因此属于特写式人物通讯;《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也是特写式人物通讯。故选B。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B.李煜《虞美人》将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的无奈、愁怀难解的悲凉,以及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编织在一起,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C.《鹊桥仙》借鹊桥相会的传说,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词人认为织女和牛郎聚少离多不值得哀怨,因为他们短暂的相会远胜世人无数次的相聚,时空阻隔反而酿就了相会时的甜蜜。D.《插秧歌》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D.“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错误,诗歌描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表达的是对劳动及劳动者者的赞美,没有同情。故选D。(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20分)宣子索环韩宣子①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②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③。晋国、韩子,不可偷④也。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贰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⑤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厌⑥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且吾以玉贾罪,不亦锐乎?”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曰:“昔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⑦,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弊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⑧私布之。”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节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注】①韩宣子:即韩起,晋国大夫,充赴郑国的使臣。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上卿。③贰:怀有二心。④偷:薄待。⑤字:大国对小国的安抚救助。⑥厌:通“餍”,满足。⑦贿:财务。⑧敢:谦辞,表行为冒昧。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出一玉A以起B二罪C吾D又E失位F韩子G成贪H将焉I用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谒,意为“拜见”,与“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谒”意义相同。B.爱,意为“吝啬”,与“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中的“爱”意义不同。C.令,意为“美好”,与成语“巧言令色”中的“令”用法相同。D.鄙,意为“边邑”,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中的“鄙”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大叔、子羽认为韩宣子所求的不多,并且他又是如此重要的人物,应该巴结好他才对,要是惹恼了他,将后悔不及。B.晋国是大国,如果小国事事对其有求必应,那将使得大国贪得无厌,一定会逐渐超出郑国的供给能力。针对“韩宣子索环”,如果处理不好,郑国就很容易失去国家地位。C.面对晋国国君的贪婪,子产始终站在国家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他不会让国家的尊严受到伤害,用优美的外交辞令与之周旋,如果示人以弱,则后患无穷。D.子产之谋可谓深谋远虑,事实证明子产据理力争是对的,最终劝得韩宣子放弃玉环,使得郑国在这件事上能有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2)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14.面对韩宣子不满商人卖玉环时要求上报,子产是如何让韩宣子放弃索玉的请求的?【答案】10.CFH11.D12.C13.(1)我要一直侍奉它,因此不给他(玉环),是对晋国忠实诚信的缘故。(2)你不背叛我,我不强行买你的东西,没有人乞求强取。14.①子产先指出按照先君订立的盟誓,郑国尊重商人买卖的自主权。②然后子产说如果韩宣子买了玉环,就会让郑国背弃盟誓,也让他自己失信诸侯,名声蒙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拿出一只玉环而构成两种罪过,使我们国家失去诸侯国的地位,使韩宣子成为贪婪的人,怎么能采取这种做法呢?”“起二罪”是“出一玉”的后果,故中间不停顿,应在C处断开;“吾”作主语,“失位”作谓语,故应在F处断开;“韩子”作主语,“成贪”作谓语,故应在H处断开。故应在CFH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韩宣子拜见郑定公。/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B.正确。吝啬/爱护。句意:您为什么吝惜一只玉环。/吴广一向爱护士兵们,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C.正确。句意:而是担心身居官位却没有好的名声。/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D.“意义相同”错误。边邑/目光短浅。句意:我们将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行车行李架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金刚砂纸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婴儿心理治疗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焊丝焊接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电火花加工机EM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房屋租赁合同(含家具电器)
- 2024年度特许经营权转让合同:涉及某大型能源项目
- 2024年度全国高校教材出版合同
- 2024年度物业服务合同:购物中心管理与维护全面合作协议
- 2024年度房产租赁合同提前终止协议
- 【9语期中】合肥市包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 2024年度LED显示屏广告发布权转让合同
- 网络设备安装调试作业指导书
- 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无答案)
- 基于单片机的粮仓多点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 先兆流产课件-课件
- 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委托协议范例
-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中层管理人员财务知识培训
- 大型养路机械司机(打磨车)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北京大学心理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