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与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飞跃相比,中国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而迂缓。---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新发展?转型难?纲要下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新局与困局——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

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2.认识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出卖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清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1.农业一、生机与危机---经济新现象下列材料反映了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哪些新经济现象?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多种经营农副产品商品化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历史纵横”材料,概括明清手工业发展出现的新经营方式、新生产关系。2.手工业新经营方式:新生产关系:手工工场雇佣劳动◎清《盛世滋生图》染坊

材料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361

材料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矣!——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清·徐扬《盛世滋生图》商路商人市场货币地区贸易网络发达,长途大额贸易发展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晋商和徽商)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3.商业

材料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中外历史纲要(上)p83》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

在农具、耕作技术、灌溉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不过就总体而言,这种出于市场需求、以自由雇佣关系为基础的规模化生产,在明清两朝仍然只是出现于局部范围的局部行业,尚不足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仍然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并未能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形成根本上的冲击。---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清高宗实录》卷323转引思考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明清经济实现转型了吗?原因何在?①经济: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②政治: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陆王心学

认识: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强调主观能动性,隐含一定的平等、叛逆色彩。二、僵化与分化---思想新变化

材料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致知也。---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内容:①天理在每个人心中,每个人都是有良知的个体。②通过进行自我反省,重新认识到内在的天理(良知,即对道德的认知。)“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李贽《初潭集·夫妇篇》“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日知录》“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气者,理之依也。”---《读史通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之。……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道德标准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二、僵化与分化——思想新变化思考2:概括上述思想家的主张,他们的思想主张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吗?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专制,但本质仍属于儒家思想范畴三、免俗与通俗——文艺新成就连一连,找出图文对应关系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思考3:这些文艺作品有怎样的特点?1.反映了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2.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要求个性解放明朝李时珍中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明朝徐光启农学著作《农政全书》明朝宋应星工艺学著作《天工开物》明朝徐弘祖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四、传统与传承---科技新著作

材料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转引自刘春滚《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

材料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纲要上P87

状况:传统科技的总结;以实用科技为主;西方科技传入,冲击传统华夏中心观念,传统知识分子对进步的外来科技成果持排斥态度。思考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传统科技发展状况。上图为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清朝前期)一百余年间···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与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飞跃相比,中国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而迂缓。---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思考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差异的表现。时代局限:中西方的差异

工业革命,自然科学发展创新

科技偏重总结性、实用性,但缺乏包容与创新经济政治科技思想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进步转型思想上对儒学批判、继承和发展,未上升到废除封建制度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史为鉴,盛衰启示自然经济占主导程朱理学居正统儒家教化为主宰传承总结是主旨推动反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新现象思想新变化文艺新成就科技新著作非创新本课小结变局与困局明末,松江府华亭县有6市16镇,上海县有11市11镇,苏州府吴县有1市6镇,长洲县有5市4镇,昆山县4市6镇,常熟县9市5镇,嘉定县9市6镇,太仓县10市4镇。这些市镇大都傍水而立,周围为棉花、蚕桑、粮食产地,市镇之间间距小,密度较大。明末江南市镇的兴盛()A.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B.受到经济重心南移影响C.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D.源于水运交通业的发达

王阳明的弟子王艮,进行广泛的讲学传道。他“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沿途聚讲”,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这()A.标志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社会

B.反映了当时生产关系的转型C.瓦解了程朱理学的理论体系

D.推动了儒学思想趋向平民化AD考点:明清时期的市镇——区域经济的发展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反映了()A.商品流通规模的不断扩大B.商品流通种类的逐渐增多C.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形成D.农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明清时期,广东佛山镇“俗善鼓铸”,铁器制造业规模宏大,铸器精良,远近闻名,仅炒铁作坊就有数十个,每一作坊有“数十砧,一砧有十余人”,从事炒铁的工人加在一起,“人有数千”,皆系雇佣而来。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江南市镇生产的专业化B.工商联合生产并形成制铁行业垄断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达D.民营手工业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DD考点:明清时期的雇佣关系在宋元话本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将门之后,而到了明代的小说里,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和“市井细民”了。这一变化说明明朝()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变化

B.士农工商的界限逐渐被打破C.孕育着社会转型的新因素

D.政府以农为本的思想发生动摇中国古代小说即使虚构,也要写上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地点,甚至真实的人名。故事是虚构的,故事发生的空间与时间却是真实的;人物是虚构的,人物的名字却是真实的。中国小说的书名常冠以记、传、志之类的字样,如《石头记》《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记、传、志本身就是史书体例的称谓。由此推知,古代小说()A.与历史著作具有同等史料价值

B.能够准确记述历史人物的事迹C.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运用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CC合作探究:他(利玛窦)评论中国人说:“因为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夜郎自大,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明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使他们很骄傲,但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就越自卑……中国人是那样地固执己见,以致他们不能相信会有那么一天他们要向外国人学习他们本国书本上所未曾记载的任何东西。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与知识。”---利玛窦(意)、金尼阁(比)著《利玛窦中国札记》

你是否认同利玛窦对中国人的评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提示:先表明你的态度,再运用史实说明你的观点。可以从政治、经济、中国的地位的角度分析材料中当时国人这种世界观出现的原因;也可以从对世界潮流的把握、中国的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这种世界观对后续的历史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

我认同利玛窦对中国人的评价,晚明的中国人固守“天朝上国”观念,不愿做出改变。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先进地位;中国一直都是区域内的大国,周边国家发展都不及中国;长期专制主义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长期小农经济的存在;受传统的“天下”世界观及“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明朝相对封闭,时有“海禁”,对世界其它地区相当无知,夜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