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
《孟子》三章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目标1.多种形式朗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词语,感知文章内容,掌握古今异义词。2.合作探究,把握孟子的观点,掌握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的写法。3.正确认识并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过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而在孔子之后,继续将儒家学派发扬光大的是孟子。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孟子的学说中的一篇文章,了解孟子及其主要思想。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至圣:孔子。知识积累出处背景主张本章及后面的两章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分别出自《公孙丑下》《滕文公下》和《告子下》。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庖(páo)有肥肉,厩(jiù)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xù)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施行“仁政”“王道”。知识链接《孟子》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孟子及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知识链接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苏秦、张仪等。“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合为横”(《淮南子·览冥》高诱注)。他们分别代表合纵(六国联合拒秦)、连横(六国分别事秦)两派,故有纵横家之称。《战国策》所述皆纵横家的活动和合纵连横之术。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与该书内容相似。文题解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即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fúsùpàn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
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有利于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作战时人心一致、内部团结外城围连词,表转折,却这这样却方圆三里的内城。之,助词,的。城,内城连词,表顺承句首发语词,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的原因城墙护城河坚固锋利放弃离开泛指武器装备粮食充足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借,靠巩固武器的锐利震摄限制在疆域内,居住归顺,顺从所以不战则已极点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介词,凭借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通“叛”,背叛四、重点掌握,积累字词1.掌握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2.辨析一词多义利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也城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名词,有利形势)(形容词,锐利、锋利)(名词,内城)(名词,城墙)(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之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代词,它,指“三里之城”)(助词,的)寡助之至攻亲戚之所畔(动词,到)(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3.掌握古今异义(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委而去之委而去之七里之郭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亲戚畔之(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古义:兵器
今义:军人)4.理解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在疆域内、居住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5.分析文言句式判断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者,……也”表判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非……也”表判断)五、深入分析,合作探究1.本文提出了什么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哪个?天时地利人和3.“三里之城,……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句话的论据是什么?有何作用?论据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利”,强调了“地利”重要性。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不胜胜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攻城守方4.“城非不高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句话的论据是什么?有何作用?论据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弃城而逃。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内容:“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败胜人和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5.阅读“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战必胜矣。”回答下列问题。域民、固国、威天下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这段是从什么角度来论述的?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怎样论述?战争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张(结论)施行“仁政”(反面论证)(对比论证)排比论点范围找出本句的排比句,并说明其有什么作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从反面推论,指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小组合作探究1.从文章来看,“人和”对战争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人和”在日常生活中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谈谈。
示例:在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渡难关;一家人齐心协力,勤劳致富,终于盖起新楼房;拔河时大家劲儿往一处使,目标明确,终于赢得了对手……2.“人和”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同样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那么,作为个体的我们,能怎样获得“人和”呢?
一个人拥有“人和”无疑会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利益,但并非每个人都拥有“人和”。只要你有一颗宽容、仁爱、善良的心,就能获得“人和”,就可以获得无穷的正能量,成为一个强大的人。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理解:施行仁政的君主会得到广泛的拥护,不行仁政的君主则会失去民心。
事例:周文王和商纣王的故事能证明这一观点。文王姬昌为西伯时,“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善养老者,所以人民拥护,贤士归心,为后来周代商而立奠定了基础。商纣王虽然天资敏捷,“材力过人”,却不行仁政,“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以酷刑残害臣民,最终“民罔不欲丧”,众叛亲离,葬送了商朝。课堂小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引申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本篇文言文。2.预习第二篇文言文《富贵不能淫》。板书设计提出观点举例说明再次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得道多助,类推失道寡助第二课时
富贵不能淫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2.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厘清作者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3.了解孟子的主张,掌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理。一、解读文题,导入新课教学过程富贵不能淫yín惑乱,迷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首先把握节奏,准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句子做好句内的停顿,只有把握好句内的停顿,才能把握文章整体的节奏。其次要注意那些语气词。疑问语气声音要上扬,感叹语气声音要下沉。读好语气词就能把握文章的语气。
注意读音的轻重。像“富贵不能淫”,重读不同的词语表达的效果不同,要整体把握,确定好重音。诵读指导三、重点掌握,积累字词1.掌握通假字2.辨析一词多义往之女家同“汝”,你道妾妇之道也独行其道戒戒之曰必敬必戒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得道多助道妾妇之道也独行其道(名词,规则)(名词,道路)戒戒之曰必敬必戒(动词,告诫)(形容词,谨慎)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助动词,能够、可以)(动词,实现)得道多助(名词,道义)居安居而天下熄居天下之广居(动词,居住)(名词,住宅)淫富贵不能淫淫慢则不能励精(动词,惑乱、迷惑)(动词,放纵)之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代词,指“丈夫”)往送之门居天下之广居(动词,往、到)(助词,的)(《诫子书》)3.掌握古今异义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与民由之安居而天下熄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古义:对人的尊称,你
今义:儿子)(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生命)[古义:遵从
今义:由于,缘由,归(某人去做)](古义:安静,平静
今义:定居)(古义:平息,消亡
今义:熄灭)(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古义:常法
今义: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偏”相对)](古义:惑乱,迷惑
今义:放纵)4.理解词类活用5.分析文言句式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富贵不能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此之谓大丈夫(“谓”表判断)(“……者,……也”表判断)居天下之广居[省略主语“大丈夫”,即“(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省略句:四、精读细研,合作探究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什么样子的?2.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3.“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什么样子的?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2.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敬仰、崇拜、羡慕的语气,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3.“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反问】以反问句提出观点,又用加重肯定语气的“诚”字强调观点,透露出景春对公孙衍、张仪的歆羡(xīnxiàn)甚至崇拜。4.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焉得为大丈夫”至“妾妇之道也”。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小组合作探究1.孟子反驳景春的部分,“子未学礼乎”和“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分别起什么作用?2.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不同?3.孟子认为成为大丈夫的条件是什么?它们的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4.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具体分析。1.孟子反驳景春的部分,“子未学礼乎”和“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分别起什么作用?前者是导入,后者是总结,与中间的长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类比论证。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类比】以“妾妇之道”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顺从君意,没有独立人格,称不上大丈夫。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不同?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同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一样。坚守仁义礼;穷达有道;不淫不移不屈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公孙衍、张仪之流,只是顺从君王的意思。顺从权力3.孟子认为成为大丈夫的条件是什么?它们的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孟子认为大丈夫有三个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是“大丈夫”?举例说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4.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具体分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运用排比句式阐述,加强语势。以“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意在说明真正的大丈夫应“仁”“礼”“义”兼备。课堂小结《富贵不能淫》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写作特色:有破有立,论述严密类比说理,善用排比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本篇文言文。2.预习第三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板书设计富贵不能淫立破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大丈夫景春之言妾妇之道
第三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来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3.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蕴含的道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过程有一个经典故事道理十分深刻,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洗得好呀!结果呢?——青蛙熟了!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在温水中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的经典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诵读指导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组成排比句,陈述语气,读时语气要平缓,不可疾行。然后文章进入议论部分,议论排比,读时声音要开始提高,语速稍快一些,“曾益其所不能”语气要坚定一些。接着文章排比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议论,读时语气要激昂,重音要放在后面,国恒亡,要着重强调。最后一句要读得平缓而悲凉。三、重点掌握,积累字词1.掌握通假字2.辨析一词多义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增”,增加同“横”,梗塞、不顺同“弼”,辅佐国国恒亡国人道之(名词,国家)(名词,国都)而而后作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动词,兴起,指被任用)(动词,显露、流露)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动词,同“弼”,辅佐)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从)(介词,给)生于忧患(介词,在)有时朝发白帝(动词,出发)发拂于(动词,违背)3.掌握古今异义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兴起,指被任用
今义:送出;发表;揭露)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选拔,任用
今义:往上托,往上伸;选举)④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
今义:对人的美称)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代词,这
今义:动词,表判断词)⑥而后喻(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方)⑦征于色(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征集、征用)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建)⑧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通过这些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⑩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内,文中指在国内
今义:进来或进去)(古义:在外,对外,指在国外
今义:从里面到外面)⑨入则无法家拂士4.理解词类活用①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②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③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④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财资缺乏)⑤所以动心忍性(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
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忍)⑥人恒过,然后能改(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⑦入则无法家拂士(动词作状语,在国内)⑧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词作状语,在国外)5.分析文言句式被动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倒装句: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发”“举”在这里都有被动的意思,被任用、被选拔。状语后置,“于……之间”,即“傅说于版筑之间举”四、精读细研,合作探究1.文章第1段列举的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这些事例的目的是什么?2.诵读下面的这段话,说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需要经受怎样的磨炼。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除了艰苦的环境造就人才,还有哪些因素造就人才?5.结合全文内容,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1.文章第1段列举的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这些事例的目的是什么?目的:第1段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这段话旨在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的道理。人物出身成就共同点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畎亩(农)天子①_____(泥水匠)版筑相鱼盐(小贩)辅佐武王士(监狱)海(隐居)市(集市)②___相大夫历经磨炼③_________相终成大器铺排就是把一系列相关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和相同的结构进行排列,从而强调语意,突出感情,增强语势。状元贴士农夫→天子泥水匠→相小贩→辅佐武王监狱→相隐居→相集市→大夫出身贫贱历经磨难终成大器2.诵读下面的这段话,说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需要经受怎样的磨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思想斗争的折磨造就人才艰苦环境的磨炼苦其心志①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②_____________主观因素客观因素③______,④______,而后作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困于心衡于虑4.除了艰苦的环境造就人才,还有哪些因素造就人才?个人主观因素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对一个国家来说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正面反面5.结合全文内容,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列举六位名人事例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炼身处逆境需努力奋发(个人)国无忧患必灭亡(国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组合作探究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列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2.《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具体分析。3.本文与《富贵不能淫》一文在证明观点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4.“忧患”如何使人成才?“安乐”如何使国家灭亡?5.《〈孟子〉三章》中的三篇文章在写作思路上有何异同?试简要说明。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列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理解: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举例: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奋图强。他卧薪尝胆,还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恢复了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2.《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具体分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排比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3.本文与《富贵不能淫》一文在证明观点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不同点
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富贵不能淫》以“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对比,本文则从个人成才、国家兴亡的角度,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得出生与死的结论,构成对比《富贵不能淫》采用问答的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服务捐赠应用指导
- 院落租赁合同:户外活动中心
- 户外探险皮卡车租赁协议
- 金融服务招投标部工作流程研究
- 免税店出口商品检验标准
- 桥梁桩基检测合同范例
- 欠款租金收入挂账合同模板
- 舞蹈房音响设备使用规则
- 无纺布智能工厂合同范例
- 家具品牌合作合同范例
- 2024江苏省铁路集团限公司春季招聘24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家长会课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家长会课件
- 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哈尔滨师范大学
- Q GDW 10115-2022 110kV~100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作业多元化设计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国开经济学(本)1-14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 土壤中除草剂残留对烟叶生产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 消控室值班记录表
- AQL2.5抽检标准
- 变频电机参数规格-YP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