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珠区宝玉直街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街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1.(2024五上·海珠月考)校园护绿制公约
专项评价:一花一鸟总关情。小组合作制定一份爱护绿化的校园公约。
【答案】1.迈步留意地下小草,不践踏草坪。2.不攀爬树枝,不摘一朵花;3.在校园内,我们应积极参与植树活动,为校园增添一抹绿色。4.相互监督提醒,积极引导身边同学,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共同维护校园卫生环境,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校园公约的拟写。结合主题“校园绿化"进行拟写,注意公约要简洁、凝练,分点叙述。1.迈步留意地下小草,不践踏草坪。2.不攀爬树枝,不摘一朵花;3.在校园内,我们应积极参与植树活动,为校园增添一抹绿色。4.相互监督提醒,积极引导身边同学,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共同维护校园卫生环境,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
故答案为:1.迈步留意地下小草,不践踏草坪。2.不攀爬树枝,不摘一朵花;3.在校园内,我们应积极参与植树活动,为校园增添一抹绿色。4.相互监督提醒,积极引导身边同学,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共同维护校园卫生环境,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
【点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024五上·海珠月考)万物有灵赏丹桂
我喜欢抄小路回家。小路边有两株桂花树。它们似乎懂得jiélìng____,一近中秋,便悄然开放,清香四溢。这沁人心脾的香气在大马路上可是闻不到的。桂花树虽然外表xúncháng_____________,花朵细如米粒,色彩不如风铃木绚丽,姿态也不如夹竹桃优雅,却因默默飘香使人生出àimù之心。有时,我会在树下待一会儿。我格外zhēnxī____这份来自大自然的ēnhuì____。
2.读拼音写词语,将文段补充完整。
3.“待一会儿”的“待"字正确读音是哪一项?()
A.dāiB.dáiC.dǎiD.dài
4.“我喜欢抄小路回家。”中“抄"字正确的解释是哪一项?()
A.誊写;照录原文。B.掠夺。
C.搜查;没收。D.从侧面近路过去。
5.关于画横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是哪一项?()
A.句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B.句子写出桂花默默飘香的特点。
C.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D.句子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6.“姿态”在词典中的解释如下:①姿势、样子;②态度、气度。
①文中的“姿态"应选择第_________个解释。(填序号)
②请用表示第②个意思的“姿态”写一个句子。
7.选择一个成语。把成语的意思用“我在树下赏桂花"的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悠然自得兴致勃勃如痴如醉
【答案】2.节令;寻常;爱慕;珍惜;恩惠。
3.A
4.D
5.D
6.①;你说话姿态放低点,好吗?
7.如痴如醉——我在树下赏桂花,那桂花似金秋的雨,飘飘洒洒落下来,我好像走进了仙境一般,如痴如醉。
【知识点】字义;字音;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含义的理解;成语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对学习过的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4)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即可。
(5)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6)平时要多读书,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节令”的“令"不要写成形近字“今”,“珍惜"的“惜”不要写成形近字“借"。
故答案为:节令;寻常;爱慕;珍惜;恩惠。
3.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就不同。“待”在“待一会儿"中意思是停留;逗留。所以读“dāi”;
故答案为:A
4.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我喜欢抄小路回家"句子意思是走近路回家。“抄”意思是从侧面近路过去。
故答案为:D
5.考查句子的理解。这句话把桂花树与风铃木、夹竹桃进行对比,突出了桂花的默默飘香,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这句话没有提到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所以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6.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①结合句子“姿态也不如夹竹桃优雅"意思是桂花树的样子不如夹竹桃优雅,所以,文中的“姿态”意思是姿势、样子。②结合生活实际可造句。如:你说话姿态放低点,好吗?
故答案为:①;你说话姿态放低点,好吗?
7.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运用。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兴致勃勃:形容兴趣浓厚,情绪高昂。如痴如醉:形容对人或事物过于沉迷或陶醉而不能自制。也形容神志失常,精神恍惚。选择其中一个说话即可。如:如痴如醉——我在树下赏桂花,那桂花似金秋的雨,飘飘洒洒落下来,我好像走进了仙境一般,如痴如醉。
故答案为:如痴如醉——我在树下赏桂花,那桂花似金秋的雨,飘飘洒洒落下来,我好像走进了仙境一般,如痴如醉。
(2024五上·海珠月考)诗文赏读识白鹭
【材料一】
白鹭(节选)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那____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____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____,减之一分则嫌____,素之一忽则嫌____,黛之一忽则嫌____。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xiá。
【材料二】
鹭鸶(唐·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注释:①鹭鹭:此指白鹭。___④溪影:水中的影子,形容溪水清澈
②青玉:蓝绿色的玉。⑤落晚风:在晚风中飘落,随晚风飞舞。
③群捕:许多只鹭鸷在一起捕食。
8.将【材料一】中的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9.画波浪线句子中“嵌"字的读音与“xiá”的书写都正确的是哪一项?()
A.qiān峡B.qiàn匣C.qān侠D.qàn甲
10.双选题:以下关于白鹭的描写,哪些内容是两则材料中都有的?()
A.色素的配合B.身段的大小C.捕鱼的样子D.飞行的姿态
11.“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诗句描写了一幅优美的图画,以下哪一个名字最适合这幅画面?()
A.溪边独钓图B.清溪碧山图C.群鹭争食图D.白鹭群捕图
12.结合两则材料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3.《鹭鹭》表达了诗人对白鹭的赞美之情,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则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行和志趣的赞赏。请默写《蝉》,注意工整书写。
,。
,。
【答案】8.雪白;铁色;长;短;白;黑。
9.B
10.A;C
11.D
12.“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雪衣雪发青玉嘴”,都体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知识点】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叙述的信息,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抓住文中负载信息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词句,从文本中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核心信息。
译文:白鹭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突然,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8.考查原文填空。原句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注意别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雪白;铁色;长;短;白;黑。
9.本题考查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平时要多读、多练。
“嵌”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面的凹处。读“qiàn";“镜匣”的“匣"意思是匣子。所以选“匣”。
故答案为:B
10.考查内容的理解。材料一主要写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捕鱼的样子。材料二意思是: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主要写了白鹭的色素的配合、捕鱼的样子、飞行的姿态。
故答案为:AC
11.考查诗句的理解。“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意思是白鹭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描写了白鹭群捕鱼儿的场景。所以,“白鹭群捕图”这个名字最适合这幅画面。
故答案为:D
12.考查内容的理解。材料一描写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是: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材料二描写了白鹭色素的配合是“雪衣雪发青玉嘴"。它们都体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故答案为:“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雪衣雪发青玉嘴”,都体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3.考查古诗的积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行和志趣的赞赏。
故答案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24五上·海珠月考)邻里有爱走搭石
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①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逐水而居。五六个小村庄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一代又一代人,出山串亲、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除此,别无选择。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三十米,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一米。
②年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蹬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石,这就“搭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二百多天走搭石。人们祖祖辈辈走搭石,司空见惯,十里路要走多少搭石,没人数过。有一次,我出于好奇,一道道数了数,十里路竟走了三十二道搭石。十三年间,我每天要走六十四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
③1977年末,我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工作。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脱()()裤走搭石的情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有序,足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
④两个人对面来到溪边,微笑止步,示意让对方先行。还有,年轻人背老人,大人抱娃娃,在记忆里,如他们留在水中的倒影。当我见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我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想到有人发现搭石不稳,退回岸上,找块好石头搭上的情景……噢,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的勤劳、热心公益和互助礼让与尊重的美德。这样,我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现在,我的家乡十里山村已经贴着山根儿修了公路,人们进进出出,骑自行车、摩托车,坐汽车,再也不用走搭石了。可是,搭石是不会消失的,永远会摆在村庄通向田地或山野的溪流里,那种美永远存在。
作者;刘章选文有改动
14.在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习以为常世世代代
15.将第③自然段中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16.多选题:作者看到哪些景象会想起家乡的“搭石”?()
A.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
B.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
C.人们宁可绕路也不捡砖头、树枝。
D.人们骑着自行车、摩托车。
17.第②自然段的主要讲了什么?()
A.什么是搭石及走搭石的原因。
B.什么是搭石及常走搭石印象深刻。
C.“我"对搭石印象深刻。
D.搭石历史悠久,所以印象深刻。
18.读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主要意思:
19.文中写到作者的家乡已经修了公路,再也不用走搭石了,可是作者却说“搭石是不会消失的”,这是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4.司空见惯;祖祖辈辈
15.脱鞋挽裤;井然有序;人影绰绰
16.A;B;C
17.B
18.把街道上的人们无序横穿马路与家乡的人们井然有序进行对比,突出家乡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品质。
19.“搭石是不会消失的"是说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是不会消失的。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14.本题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确定一个词的近义词首先要弄清楚原词的意思,然后找近义词。
“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文中“司空见惯"的意思和它相近,所以它的近义词是“司空见惯”。“世世代代"意思是形容很多年代,时间无穷尽。泛指延续的各代。文中“祖祖辈辈”的意思和它相近,所以它的近义词是“祖祖辈辈"。
故答案为:司空见惯;祖祖辈辈
15.考查补全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脱鞋挽裤:意思是把鞋子脱了,卷起裤脚,有利于搭石。井然有序:指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故答案为:脱鞋挽裤;井然有序;人影绰绰
16.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文中句子“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当我见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可知,作者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人们宁可绕路也不捡砖头、树枝。会想起家乡的“搭石”
故答案为:ABC
17.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是搭石及走搭石印象深刻。
故答案为:B
18.考查句子的理解。“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主要写了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无序地横穿马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有序,足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主要写了家乡人们走搭石井然有序。把街道上的人们无序横穿马路与家乡的人们井然有序进行对比,突出家乡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品质。
故答案为:把街道上的人们无序横穿马路与家乡的人们井然有序进行对比,突出家乡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品质。
19.考查问题探究。根据短文内容可知,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搭石是不会消失的"即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不会消失。
故答案为:“搭石是不会消失的”是说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是不会消失的。
(2024五上·海珠月考)自然馈赠话石油
石油妙用无穷
①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石油,是重要的燃料来源与工业原料。它有多少用途呢?
②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叫作原油。原油一般不能直接使用。人们掌握加工原油的办法,认识石油的秘密,经历了三个阶段。
③最初,人们只是用来点灯。在公元三、四世纪,我国玉门一带的人民就已用石油来点灯。直到1745年,人们才懂得用加热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制取煤油。由于人们开采石油仅仅局限于提炼煤油供照明用,因此那时石油产量很有限。在提炼煤油时,首先得到的是汽油。但汽油不能点灯,见火就猛烈燃烧,人们还不知道它的用途,把它当作一种“危险的废物”成桶成桶地倒进海里。
④直到1885年汽车出现,汽油才一下子由废变宝,成为宝贵的液体燃料。随着汽车、螺旋桨飞机、坦克、汽艇、摩托车的大量出现,汽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大量开采石油,从中提取汽油,作为液体燃料。同时,人们还从石油中提取柴油,作为柴油机的燃料,用来开动轮船、拖拉机、内燃机等。后来,人们发明了喷气式飞机,它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使煤油也从灯油“改行"成为液体燃料。这样,人们对石油的利用进入了第二阶段——作液体燃料。开采与提炼石油成了重要而又庞大的新兴工业。此外,人们还从石油中提取各种润滑油;石油经过脱蜡制得的石蜡,可用来制造蜡烛、蜡笔、蜡纸等蜡制品;至于炼油后剩下来的固体残渣——沥青,则大量用来铺筑油马路和制造油毛毡。石油的用途越来越多了。
⑤在化学工业取得迅速发展以后,人们发现石油中大约含有五百多种化合物。于是,人们用化学方法对石油进行综合利用,进一步变无用为有用,变少用为多用,石油的利用也进入了第三阶段———作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这种化学工业,称为“石油化学工业”。
⑥石油经过化学加工,可以提炼乙烯、丙烯、丁烯等各种化工原料,以及农药、洗衣粉、炸药、糖精、染料、香料等许多重要产品。有人认为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化工产品约有3000种,也有人说5000种,还有人说10000种。究竟是多少,现在无法精确统计,而且这数字每天都在增加之中。如果说世界上真的有聚宝盆的话,那么石油就是聚宝盆!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对石油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入,石油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作者:叶永烈选文有改动
20.看到课题,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___?我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文章,边读边思考。
21.小语同学在读到第②自然段时提出一个问题:人们认识石油的秘密,分为哪三个阶段?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文章,完成下列图表。
22.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从地下开采的石油叫煤油,一般不能直接使用。
②小语阅读第④自然段时,不理解“油毛毡"的意思,她认为这个词语不影响阅读,跳开了继续往下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③煤油、汽油、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④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说明它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具有像人的血液那样至关重要的地位。
23.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石油就是聚宝盆!"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20.石油有哪些妙用呢?
21.公元三、四世纪;用石油来点灯;1885年;作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22.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
23.石油能提炼出煤油、汽油、柴油,可以提取各种润滑油,可以提炼各种化工原料,所以说,石油就是聚宝盆!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20.考查题目的理解。“石油妙用无穷”意思是石油有无穷无尽的作用。看到课题可以提问:石油有哪些妙用呢?
故答案为:石油有哪些妙用呢?
21.考查文章的结构梳理。仔细阅读第③自然段,主要讲了石油的第一个阶段,时间是公元三、四世纪,人们用石油来点灯;仔细阅读第④自然段,主要讲了石油的第二个阶段,时间是1885年,人们从中提取汽油,作为液体燃料;仔细阅读第⑤⑥自然段,主要讲了石油的第三个阶段,在化学工业取得迅速发展以后,石油作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故答案为:公元三、四世纪;用石油来点灯;1885年;作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2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方法的运用。①结合第一自然段句子“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叫作原油。原油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可知,这句话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
23.考查句子的理解。仔细阅读文章,石油能提炼出煤油、汽油、柴油,人们还从石油中提取各种润滑油;石油经过脱蜡制得的石蜡,可用来制造蜡烛、蜡笔、蜡纸等蜡制品;至于炼油后剩下来的固体残渣——沥青,则大量用来铺筑油马路和制造油毛毡。石油的用途越来越多了。石油经过化学加工,可以提炼乙烯、丙烯、丁烯等各种化工原料,以及农药、洗衣粉、炸药、糖精、染料、香料等许多重要产品。“如果说世界上真的有聚宝盆的话,那么石油就是聚宝盆!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对石油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入,石油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由此可知,“石油就是聚宝盆!"
故答案为:石油能提炼出煤油、汽油、柴油,可以提取各种润滑油,可以提炼各种化工原料,所以说,石油就是聚宝盆!
24.(2024五上·海珠月考)如果要给一位同学画漫画,你会选择谁?是妙语连珠的“开心果”?还是号称“飞毛腿"的短跑小子?让我们把可爱的同学用文字“画”出来吧!先想想这位同学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特点的事情来写。题目自拟。
【答案】范文:
“漫画"同学
我要给能吃的,会社交的小明同学画一副漫画。
小明同学长的胖胖的。只要一说到小玉,我的脑海里就想到一个词“胖墩”。他的头发一点也不飘逸,即使跳起来或被风吹,头发也像被胶水黏住了一样,和他的脑袋紧紧贴在一起。我发现有句诗很适合他的头发-“咬定青山不放松"。他的耳朵神奇得可以做到一些人做不到的动作--可以轻微的晃一晃。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他也教不会我。
小明同学是名副其实的吃货,又能吃又吃的快。一次我俩在一家面馆吃面,我先分了他七八口才能吃完的量。他拿个勺子拨着面就往嘴里倒,他的嘴就像个无底洞,那么多面竟然全倒进去了,而且还没噎着。我吃惊的两个眼睛瞪得溜圆,一动不动地看着他。我曾跟小明炫耀自己吃得多,结果小明说他有一次吃了三个汉堡,七八个鸡腿。这次我直接吓成了金鱼眼,呆呆地看着他。关于吃饭,我真的是佩服他的“不怕辣神功”。他在那家面馆要了一份特辣的豆腐皮,我也能吃辣,却吃不了这特辣的豆腐皮。第一次吃它的时候,感觉有一群白蚁在用吃奶的劲儿咬我的嘴,我觉的嘴都快肿了,想往外喷火。但是小明吃的津津有味,三五串的一起吃也没事,最后还把辣椒水给喝了,我心想他是不是四儿人
小明很有社交能力,他向陌生人问话时,都会用上礼貌用语,如:您好、请问、请帮我、谢谢…….他一用这些礼貌用语,别人就无法拒绝他了。有一个星期天,我和他去找小刚玩,听声音不是小刚,便说:“叔叔您好,请问小刚在吗我是他同学。"他去打羽毛球去了”。小明又礼貌的问:“请问可不可以让他打完羽毛球到洛浦公园门口找我们呢"叔叔答应了。我对小明佩服的五体投地,虽然我也会用这些礼貌用语,可就是没他用地那么顺口。以后得多向他学习。
这就是我的“海口”同学,擅社交的胖墩小明。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写人作文,要求用漫画的手法写一位你印象深刻的同学。首先确定写作内容,然后写作。写时要注意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其特点,并表达你的感情。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注意运用漫画"的手法刻画人物,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点评】本文小作者以“漫画”的手法介绍了自己的一位同学,能抓住人物特点进行细致而生动的描写。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1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街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1.(2024五上·海珠月考)校园护绿制公约
专项评价:一花一鸟总关情。小组合作制定一份爱护绿化的校园公约。
(2024五上·海珠月考)万物有灵赏丹桂
我喜欢抄小路回家。小路边有两株桂花树。它们似乎懂得jiélìng____,一近中秋,便悄然开放,清香四溢。这沁人心脾的香气在大马路上可是闻不到的。桂花树虽然外表xúncháng_____________,花朵细如米粒,色彩不如风铃木绚丽,姿态也不如夹竹桃优雅,却因默默飘香使人生出àimù之心。有时,我会在树下待一会儿。我格外zhēnxī____这份来自大自然的ēnhuì____。
2.读拼音写词语,将文段补充完整。
3.“待一会儿"的“待”字正确读音是哪一项?()
A.dāiB.dáiC.dǎiD.dài
4.“我喜欢抄小路回家。"中“抄”字正确的解释是哪一项?()
A.誊写;照录原文。B.掠夺。
C.搜查;没收。D.从侧面近路过去。
5.关于画横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是哪一项?()
A.句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B.句子写出桂花默默飘香的特点。
C.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D.句子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6.“姿态"在词典中的解释如下:①姿势、样子;②态度、气度。
①文中的“姿态”应选择第_________个解释。(填序号)
②请用表示第②个意思的“姿态"写一个句子。
7.选择一个成语。把成语的意思用“我在树下赏桂花”的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悠然自得兴致勃勃如痴如醉
(2024五上·海珠月考)诗文赏读识白鹭
【材料一】
白鹭(节选)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那____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____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____,减之一分则嫌____,素之一忽则嫌____,黛之一忽则嫌____。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xiá。
【材料二】
鹭鸶(唐·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注释:①鹭鹭:此指白鹭。___④溪影:水中的影子,形容溪水清澈
②青玉:蓝绿色的玉。⑤落晚风:在晚风中飘落,随晚风飞舞。
③群捕:许多只鹭鸷在一起捕食。
8.将【材料一】中的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9.画波浪线句子中“嵌"字的读音与“xiá”的书写都正确的是哪一项?()
A.qiān峡B.qiàn匣C.qān侠D.qàn甲
10.双选题:以下关于白鹭的描写,哪些内容是两则材料中都有的?()
A.色素的配合B.身段的大小C.捕鱼的样子D.飞行的姿态
11.“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诗句描写了一幅优美的图画,以下哪一个名字最适合这幅画面?()
A.溪边独钓图B.清溪碧山图C.群鹭争食图D.白鹭群捕图
12.结合两则材料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3.《鹭鹭》表达了诗人对白鹭的赞美之情,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则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行和志趣的赞赏。请默写《蝉》,注意工整书写。
,。
,。
(2024五上·海珠月考)邻里有爱走搭石
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①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逐水而居。五六个小村庄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一代又一代人,出山串亲、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除此,别无选择。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三十米,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一米。
②年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蹬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石,这就“搭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二百多天走搭石。人们祖祖辈辈走搭石,司空见惯,十里路要走多少搭石,没人数过。有一次,我出于好奇,一道道数了数,十里路竟走了三十二道搭石。十三年间,我每天要走六十四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
③1977年末,我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工作。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脱()()裤走搭石的情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有序,足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
④两个人对面来到溪边,微笑止步,示意让对方先行。还有,年轻人背老人,大人抱娃娃,在记忆里,如他们留在水中的倒影。当我见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我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想到有人发现搭石不稳,退回岸上,找块好石头搭上的情景……噢,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的勤劳、热心公益和互助礼让与尊重的美德。这样,我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现在,我的家乡十里山村已经贴着山根儿修了公路,人们进进出出,骑自行车、摩托车,坐汽车,再也不用走搭石了。可是,搭石是不会消失的,永远会摆在村庄通向田地或山野的溪流里,那种美永远存在。
作者;刘章选文有改动
14.在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习以为常世世代代
15.将第③自然段中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16.多选题:作者看到哪些景象会想起家乡的“搭石”?()
A.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
B.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
C.人们宁可绕路也不捡砖头、树枝。
D.人们骑着自行车、摩托车。
17.第②自然段的主要讲了什么?()
A.什么是搭石及走搭石的原因。
B.什么是搭石及常走搭石印象深刻。
C.“我"对搭石印象深刻。
D.搭石历史悠久,所以印象深刻。
18.读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主要意思:
19.文中写到作者的家乡已经修了公路,再也不用走搭石了,可是作者却说“搭石是不会消失的”,这是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解。
(2024五上·海珠月考)自然馈赠话石油
石油妙用无穷
①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石油,是重要的燃料来源与工业原料。它有多少用途呢?
②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叫作原油。原油一般不能直接使用。人们掌握加工原油的办法,认识石油的秘密,经历了三个阶段。
③最初,人们只是用来点灯。在公元三、四世纪,我国玉门一带的人民就已用石油来点灯。直到1745年,人们才懂得用加热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制取煤油。由于人们开采石油仅仅局限于提炼煤油供照明用,因此那时石油产量很有限。在提炼煤油时,首先得到的是汽油。但汽油不能点灯,见火就猛烈燃烧,人们还不知道它的用途,把它当作一种“危险的废物”成桶成桶地倒进海里。
④直到1885年汽车出现,汽油才一下子由废变宝,成为宝贵的液体燃料。随着汽车、螺旋桨飞机、坦克、汽艇、摩托车的大量出现,汽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大量开采石油,从中提取汽油,作为液体燃料。同时,人们还从石油中提取柴油,作为柴油机的燃料,用来开动轮船、拖拉机、内燃机等。后来,人们发明了喷气式飞机,它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使煤油也从灯油“改行"成为液体燃料。这样,人们对石油的利用进入了第二阶段——作液体燃料。开采与提炼石油成了重要而又庞大的新兴工业。此外,人们还从石油中提取各种润滑油;石油经过脱蜡制得的石蜡,可用来制造蜡烛、蜡笔、蜡纸等蜡制品;至于炼油后剩下来的固体残渣——沥青,则大量用来铺筑油马路和制造油毛毡。石油的用途越来越多了。
⑤在化学工业取得迅速发展以后,人们发现石油中大约含有五百多种化合物。于是,人们用化学方法对石油进行综合利用,进一步变无用为有用,变少用为多用,石油的利用也进入了第三阶段———作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这种化学工业,称为“石油化学工业”。
⑥石油经过化学加工,可以提炼乙烯、丙烯、丁烯等各种化工原料,以及农药、洗衣粉、炸药、糖精、染料、香料等许多重要产品。有人认为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化工产品约有3000种,也有人说5000种,还有人说10000种。究竟是多少,现在无法精确统计,而且这数字每天都在增加之中。如果说世界上真的有聚宝盆的话,那么石油就是聚宝盆!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对石油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入,石油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作者:叶永烈选文有改动
20.看到课题,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___?我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文章,边读边思考。
21.小语同学在读到第②自然段时提出一个问题:人们认识石油的秘密,分为哪三个阶段?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文章,完成下列图表。
22.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从地下开采的石油叫煤油,一般不能直接使用。
②小语阅读第④自然段时,不理解“油毛毡"的意思,她认为这个词语不影响阅读,跳开了继续往下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③煤油、汽油、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④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说明它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具有像人的血液那样至关重要的地位。
23.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石油就是聚宝盆!"这句话的理解。
24.(2024五上·海珠月考)如果要给一位同学画漫画,你会选择谁?是妙语连珠的“开心果”?还是号称“飞毛腿"的短跑小子?让我们把可爱的同学用文字“画”出来吧!先想想这位同学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特点的事情来写。题目自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迈步留意地下小草,不践踏草坪。2.不攀爬树枝,不摘一朵花;3.在校园内,我们应积极参与植树活动,为校园增添一抹绿色。4.相互监督提醒,积极引导身边同学,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共同维护校园卫生环境,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校园公约的拟写。结合主题“校园绿化"进行拟写,注意公约要简洁、凝练,分点叙述。1.迈步留意地下小草,不践踏草坪。2.不攀爬树枝,不摘一朵花;3.在校园内,我们应积极参与植树活动,为校园增添一抹绿色。4.相互监督提醒,积极引导身边同学,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共同维护校园卫生环境,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
故答案为:1.迈步留意地下小草,不践踏草坪。2.不攀爬树枝,不摘一朵花;3.在校园内,我们应积极参与植树活动,为校园增添一抹绿色。4.相互监督提醒,积极引导身边同学,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共同维护校园卫生环境,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
【点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答案】2.节令;寻常;爱慕;珍惜;恩惠。
3.A
4.D
5.D
6.①;你说话姿态放低点,好吗?
7.如痴如醉——我在树下赏桂花,那桂花似金秋的雨,飘飘洒洒落下来,我好像走进了仙境一般,如痴如醉。
【知识点】字义;字音;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含义的理解;成语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对学习过的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4)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即可。
(5)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6)平时要多读书,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节令”的“令"不要写成形近字“今”,“珍惜"的“惜”不要写成形近字“借"。
故答案为:节令;寻常;爱慕;珍惜;恩惠。
3.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就不同。“待”在“待一会儿"中意思是停留;逗留。所以读“dāi”;
故答案为:A
4.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我喜欢抄小路回家"句子意思是走近路回家。“抄”意思是从侧面近路过去。
故答案为:D
5.考查句子的理解。这句话把桂花树与风铃木、夹竹桃进行对比,突出了桂花的默默飘香,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这句话没有提到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所以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6.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①结合句子“姿态也不如夹竹桃优雅"意思是桂花树的样子不如夹竹桃优雅,所以,文中的“姿态”意思是姿势、样子。②结合生活实际可造句。如:你说话姿态放低点,好吗?
故答案为:①;你说话姿态放低点,好吗?
7.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运用。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兴致勃勃:形容兴趣浓厚,情绪高昂。如痴如醉:形容对人或事物过于沉迷或陶醉而不能自制。也形容神志失常,精神恍惚。选择其中一个说话即可。如:如痴如醉——我在树下赏桂花,那桂花似金秋的雨,飘飘洒洒落下来,我好像走进了仙境一般,如痴如醉。
故答案为:如痴如醉——我在树下赏桂花,那桂花似金秋的雨,飘飘洒洒落下来,我好像走进了仙境一般,如痴如醉。
【答案】8.雪白;铁色;长;短;白;黑。
9.B
10.A;C
11.D
12.“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雪衣雪发青玉嘴”,都体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知识点】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叙述的信息,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抓住文中负载信息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词句,从文本中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核心信息。
译文:白鹭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突然,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8.考查原文填空。原句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注意别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雪白;铁色;长;短;白;黑。
9.本题考查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平时要多读、多练。
“嵌”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面的凹处。读“qiàn";“镜匣”的“匣"意思是匣子。所以选“匣”。
故答案为:B
10.考查内容的理解。材料一主要写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捕鱼的样子。材料二意思是: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主要写了白鹭的色素的配合、捕鱼的样子、飞行的姿态。
故答案为:AC
11.考查诗句的理解。“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意思是白鹭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描写了白鹭群捕鱼儿的场景。所以,“白鹭群捕图”这个名字最适合这幅画面。
故答案为:D
12.考查内容的理解。材料一描写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是: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材料二描写了白鹭色素的配合是“雪衣雪发青玉嘴"。它们都体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故答案为:“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雪衣雪发青玉嘴”,都体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3.考查古诗的积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行和志趣的赞赏。
故答案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答案】14.司空见惯;祖祖辈辈
15.脱鞋挽裤;井然有序;人影绰绰
16.A;B;C
17.B
18.把街道上的人们无序横穿马路与家乡的人们井然有序进行对比,突出家乡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品质。
19.“搭石是不会消失的"是说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是不会消失的。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14.本题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确定一个词的近义词首先要弄清楚原词的意思,然后找近义词。
“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文中“司空见惯"的意思和它相近,所以它的近义词是“司空见惯”。“世世代代"意思是形容很多年代,时间无穷尽。泛指延续的各代。文中“祖祖辈辈”的意思和它相近,所以它的近义词是“祖祖辈辈"。
故答案为:司空见惯;祖祖辈辈
15.考查补全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脱鞋挽裤:意思是把鞋子脱了,卷起裤脚,有利于搭石。井然有序:指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故答案为:脱鞋挽裤;井然有序;人影绰绰
16.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文中句子“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当我见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可知,作者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人们宁可绕路也不捡砖头、树枝。会想起家乡的“搭石”
故答案为:ABC
17.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是搭石及走搭石印象深刻。
故答案为:B
18.考查句子的理解。“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主要写了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无序地横穿马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有序,足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主要写了家乡人们走搭石井然有序。把街道上的人们无序横穿马路与家乡的人们井然有序进行对比,突出家乡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品质。
故答案为:把街道上的人们无序横穿马路与家乡的人们井然有序进行对比,突出家乡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品质。
19.考查问题探究。根据短文内容可知,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搭石是不会消失的"即无私奉献、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北省职教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山东省济南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专题07 名篇名句默写(讲练)
- 2025年工业研发设计软件市场前景与趋势预测
- 企业劳务外包简单合同范本
- 贷款买房购房合同范本
- 2025年上半年长沙市公安局招考警务辅助人员(500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河北邯郸世纪建设投资集团招聘专业技术人才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慈溪高一期末数学试卷
-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医院廉洁自律承诺书
- 企业招聘技巧培训
- 学校校本课程《英文电影鉴赏》文本
- 华为HCSA-Presales-IT售前认证备考试题及答案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与相关事故案例培训课件
- 2024年度节后复工建筑施工安全培训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