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PAGEPAGE1专题0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辽宋夏金元时期年份考点分布2024全国甲·隋唐城市能源问题湖南·唐末新藩镇军队辽宁·明经科考广东·两税法浙江·两税法弊端江苏·儒学复兴浙江·隋唐宋元天文学成就甘肃·唐朝对外交流安徽·唐朝文化特点湖南·唐末至后周军事体制的变化辽宁·敕令的规范浙江·宋代三司使的职能重庆·王安石唯物思想广东·宋代文人政策山东·宋代的社会变化全国新课标·南宋与金关系史料实证浙江·后金猛安谋克制广东·元朝大一统秩序浙江·元代的选官制度湖北·元朝对江南经济的重视浙江·宋代人口辽宁·元代商品经济发展重庆·元代海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浙江·元代海路促进南北交流安徽·元代南粮北运促进海运发展2023山东·隋代京畿区域的变化北京·贞观之治的特点福建·唐长安商品经济发展江苏·唐政府规范借贷行为湖北·唐政府的边疆治理天津·汉唐时期的地方治理广东·唐藩镇割据重庆·唐后期科举制的弊端天津·唐朝的赋税制度全国乙·唐中后期诗歌重庆·宋代抑武方针海南·宋代崇文风尚湖南·宋代监察制度辽宁·金与南宋的交流福建·元朝民族交融湖北·宋代的土地兼并河北·宋代的海外贸易全国甲·宋代市民的社会生活全国乙·南宋的文化生活江苏·宋代理学山东·北宋张载主张浙江·元朝郭守敬科技成就2022全国甲·唐朝的专制集权河北·唐代官营私营手工业差异辽宁·唐代水运经济北京·长安罗马的交通地位浙江·唐代草市湖南·隋唐科举制的影响广东·隋唐中枢机构三省六部浙江·君主专制加强江苏·唐代书法的形成特点全国乙·盛唐楷书海南·宋夏金的文化认同天津·辽的统治思想辽宁·金加强君主专制江苏·元代的地方监察建设浙江·元代巩固大一统的土司制度辽宁·宋诗史料实证天津·宋代宽松的社会环境河北·南宋都市的商业繁荣重庆·北宋士人阶层全国甲·宋代手工业发达山东·宋代南方纺织业重庆·元代纺织业重庆·宋代朱熹主张湖北·宋代百家姓广东·宋代理学湖南·南宋绘画浙江·宋代经济文化2021重庆·隋朝均田制湖南·唐代地方治理辽宁·唐代选官江苏·科举制天津·唐代国家治理北京·唐代中枢机构湖南·西晋至唐土地制度山东·隋唐时期的产粮区广东·史料实证杨贵妃之死湖北·唐代撰书浙江·唐代楷书海南·元代科举制河北·宋元时期的捶丸活动全国甲·宋代理学全国乙·宋代社会流动福建·宋代商品经济北京·宋初的地方治理浙江·宋代的海外贸易管理浙江·北宋集市广东·元代的赋税政策浙江·元代科技农书浙江·南宋理学2020浙江·唐政事堂山东·唐代中枢机构全国ⅡI·唐代书法全国Ⅰ卷·唐代绘画全国Ⅱ卷高考·唐代壁画北京·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海南·唐诗江苏·唐诗创作北京·王安石变法10.山东·王安石变法农田水利法11.浙江·北宋《武经总要》12.全国Ⅰ卷·北宋农业发展13.海南·北宋商品经济14.浙江·南宋市的发展15.浙江·北宋东京城发展史料实证16.浙江·两宋商业发展17.天津·北宋诗歌18.江苏·北宋儒学的发展备考建议: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繁荣发展阶段。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关键词:制度创新、科举制、均田制、两税法等依然是命题的关注点。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对外交流,边疆治理依然是长效考点。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史学入门等皆有涉及,但以考查宋代为主。宋代崇文兴教、经济重心的南移、土地政策及城市商业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印刷术的革新、社会治理、重大社会变革、文化传承等等都是关注重点。同时也要关注辽宋夏金之间的交流与民族交融,元朝大一统的治理措施和海外贸易的发展。1.(2024·全国甲卷卷)隋唐时期,常有商贩运着木材到城中指定区域进行售卖,也有人在城外种植桑树,然后砍伐送到城市作为柴薪进行售卖为生。由此可知,该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B.城市能源问题突出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D.市镇经济开始兴起【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常有商贩运着木材到城中指定区域进行售卖,也有人在城外种植桑树,然后砍伐送到城市作为柴薪进行售卖为生。”可分析得出隋唐时期,有两种人,分别是“商贩”和“有人”(非商贩)在售卖柴薪,而且达到了砍伐“桑树”(本身是用于养蚕的作物)以此为生的地步,可见该时期市场短缺,出现了能源危机,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历史主流,并未废除,排除A项;商贩和非商贩买卖柴薪,是商品经济的表现,但不能得出“不断发展”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所给时间为隋唐,市镇经济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与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湖北卷)唐朝后期,一位河朔藩镇幕僚述及本镇节度使更替时称,朝廷要么立刻任命亲王遥领节度使一职,要么搁置数月,之后才正式任命本镇推举的节度使。而具体的任命,通常由宦官传达。这说明此时()A.藩镇的独立性受限 B.官员任免程序规范C.外重内轻局面出现 D.宦官权力有所扩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时节度使的更替,朝廷要么立刻任命亲王遥领节度使一职,要么搁置数月,并且具体的任命由宦官传达,这说明此时藩镇的独立性受到朝廷的限制,A项正确;材料体现节度使任免要么立刻任命亲王遥领节度使一职,要么搁置数月,说明任免程序不规范,排除B项;外重内轻局面是在天宝年间出现,排除C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藩镇的独立性受限,无法得出宦官权力有所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3.(2024·辽宁卷)唐代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其所强调的是(
)A.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B.复兴儒学的紧迫性C.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 D.官学教育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并结合所学可知,所谓帖文,又称帖经,主要考经文的记忆,及第是指科举考试考中。明经科考试,侧重考查识记背默的内容,这不利于对学问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机械默写使得学问逐渐走向僵化,故材料所述强调的是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A项正确;明经科考试内容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并非复兴儒学,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在阐述明经科考试的弊端,并没有提到进士科考试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官学教育和民间教育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4.(2024·广东卷)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由此可见,两税法()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B.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 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改革对于杂税没有明确规定,这导致地方官无所适从,于是地方官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征税且最终被朝廷贬官,这说明两税法在征税税种方面存在问题,有一定的制度缺陷,A项正确;两税法,不以丁身为本,一定程度上放松了人身控制,排除B项;朝廷没有赋予官员加征权,排除C项;两税法虽然增加了财政收入,但是并未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排除D项。故选A项。5.(2024·浙江卷)贞元十年(794年),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陆贽向唐德宗上万字长文《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直指当时赋税改革之弊。他批评的是(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均田制 D.地丁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唐德宗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是两税法,B项正确;租庸调制是德宗之前实行的,排除A项;均田制是北魏到唐前期推行的土地制度,排除C项;地丁银是清朝时期实行的,排除D项。故选B项。6.(2024·江苏卷)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南朝会稽贺氏、北朝范阳卢氏为代表的经学世家。这一时期经学世家的形成()A.源于北方士族南迁 B.影响南北方政权频繁更替C.有利于儒学的复兴 D.导致“三教合归儒”的局面【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儒学世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核心,坚守并传承儒家文化,这有利于儒学复兴,C项正确;北方士族南迁只是南朝会稽贺氏形成的一个原因,并不是所有经学世家形成的原因,排除A项;经学世家的形成与南北政权的频繁更替无关,排除B项;“三教合归儒”的局面出现在隋唐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7.(2024·浙江卷)中国天文学起步较早,成果丰硕。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创立延续至今的干支纪日法②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③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④张衡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①③②【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干支纪日法大致出现在夏朝时期。②《授时历》成于元代。③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是在唐代。④张衡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是在东汉时期,时间顺序是①④③②,B正确,排除A、C、D。故选B项。8.(2024·甘肃卷)据碑志记载,李素,波斯人,唐天宝年间,其祖奉命出使中国,获赐李姓;其父李志,任广州别驾;李素与其子李景亮,博学攻文,恪勤奉忠,先后任翰林待诏。从李素家族的经历可以看出,唐代()A.兼容并蓄促进文化认同 B.民族迁徙改变政治格局C.使节往来增进文明互鉴 D.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李素家族原为波斯人,其祖奉命出使中国后获赐李姓,李素与其子李景亮在唐朝博学攻文、恪勤奉忠,并担任官职。这一经历体现了唐代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促进了文化认同,A项正确;材料中李素家族的经历未体现民族迁徙改变政治格局,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李素家族在唐朝的融入和发展,而非使节往来,排除C项;材料中未提及李素家族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不能体现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9.(2024·安徽卷)唐朝文学家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记植物近二百种,包括唐代传入的龙胆香、安息香、波斯枣、巴旦杏、无花果等。其子段公路《北户录》则主要记载了岭南地区的动植物,其中写道:茉莉花“本出外国,大同二年(536),始来中土,今番禺士女,多以彩缕贯花卖之”。这反映了()A.唐朝文化兼收并蓄 B.大唐风俗远播异域C.市民生活悠闲雅致 D.文学体裁多种多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反映了大量物种传入唐朝,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在唐朝的文学作品中呈现,故体现出唐朝文化兼收并蓄,A项正确;材料不涉大唐风俗外传,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判断龙胆香等是否为市民所享用,材料也无法体现生活悠闲雅致,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段成式父子文学作品是何种体裁,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4·湖南卷)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这些变化()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 B.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C.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使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到后周(中国)。据材料“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可知,新藩镇军队的特点使得其难以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而中央禁军力量的强大则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这有助于改变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的局面,为重新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创造了有利条件,A项正确;“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说法过于绝对。虽然这些变化对遏制藩镇割据有积极作用,但不能说从源头完全消除了藩镇割据,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军事力量的变化,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并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1.(2024·辽宁卷)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
)A.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 B.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C.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 D.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敕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材料提到敕书抄录多有差错,导致地方官员在落实敕书诏令时,存在失当的现象,故令刑部摹印颁行,敕书更加规范化和准确化,有利于政令的传递,上下一体,减少失误,故此举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敕令更加规划化,其推行范围并未因此扩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民众法律意识的高低,敕令的规范有利于地方官员的落实和管理,排除C项;“完善”的表述太过绝对,且材料并非强调敕书的传递程序,而是内容的规范,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4·浙江卷)《宋史·职官志》记载:“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该职官是(
)A.同平章事 B.参知政事 C.三司使 D.转运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题干“盐铁、度支、户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加强了皇权,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同平章事、参知政事行使行政权,与“盐铁、度支、户部”不符,排除AB项,宋代转运使负责将地方财赋转运至中央,属于地方官,排除D项。故选C项。13.(2024·重庆卷)王安石为,“天”是自然的、物质的,沿着自己的道路即“天道“运行和变化着,“可无作好,天作恶,无偏无觉,无反无侧”。人也同本样按照自己的道路即“人道”活动和发展着。这要反映了王安石()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传统的伦理观C.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D.传统的天命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天”沿着天道运行与变化,而不是人为干预,人与天是独立的,天即自然的运行不受人的支配与影响,这属于唯物主义,王安石引用“天“作为解释自然构成的要素,而不是以物质为第一位,这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思想,C项正确;辩证法指的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与解决问题,材料没有谈及发展,联系,全面(矛盾)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就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而材料讲的是自然物质与人类行动的关系,并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排除B项;王安石曾提出著名的“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论断,力排众议推行变法,王安石并不完全相信传统的天命观,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4·广东卷)宋代巨贾彭则爱好儒学,“为其子延接师友,不问其费”,曾捐书于州学。郡从事为之记,称其为“贩夫”,彭氏子孙皆耻之。知州认为,彭则所为是善事,遂删“贩夫”二字。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士农工商界限被打破 B.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C.地方官学教育的普及 D.文治政策提升了士人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知州认为,彭则所为是善事,遂删‘贩夫’二字。”可知,富商彭则因向州学捐书,所为是善事,得到知州赞赏而删除原先所记之“贩夫”身份,这说明国家倡导的文治政策在地方治理中得到应用,D项正确;封建社会下,士农工商界限始终存在,只是会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排除A项;富商彭则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无法体现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排除B项;地方官学教育的普及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15.(2024·山东卷)下表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王猎,字得之,长垣人。累应进士不第,乃治生积钱,既而叹曰:“此败吾志也。”悉以班(分发)诸亲族。庆历用兵,诏求遗逸,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薄。……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王猎累应进士不第后选择治生积钱,而后又感叹这会败其志,虽然小有成就,最终在庆历用兵时因范仲淹推荐而出仕,这反映出宋代士人将入仕作为价值追求,屡次不中,被迫从商,后来仍主动放弃商人身份去谋求仕途,最终成为永兴蓝田主薄,说明传统的抑商观念制约了阶层流动,B项正确;王猎一心追求仕途,价值观念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王猎主动放弃了商人去出仕,表明商人政治地位并没有得到提高,排除C项;宋代的主要选官方式是科举制,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4·全国新课标卷)下表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书名基本内容成书时间《宋史》依据宋朝国史、实录等编撰而成的纪传体史书元朝后期《三朝北盟会编》按时间汇编徽宗、钦宗、高宗时期宋金和战史料南宋中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据南宋高宗朝国史,文集等编而成的编年史南宋后期《宋史纪事本末》汇编《宋史》等书,以事件为中心明朝后期A.《宋史》 B.《三朝北盟会编》 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D.《宋史纪事本末》【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南宋初年与金朝的关系经历了战和交织的复杂过程,《三朝北盟会编》是宋代徐梦莘创作的史学著作,“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该书会集了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标出事目,加以编排,故称为“北盟会编”,作者通过大量事实和细致的叙述,以揭示自“海上之盟”到“靖康之祸”的原委终始,《三朝北盟会编》征引的文献材料达二百多种,且成书时间相对较早,更接近南宋初年的历史事件,B项正确;《宋史》篇幅浩繁,且元朝后期成书,成书时间距离南宋初年较远,可能受到元朝政治立场的影响,因此不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史料,排除A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宋代李心传撰写的记述宋高宗赵构一朝时事的编年史书,是南宋后期的作品,虽然也是根据南宋高宗朝的国史和文集编成的,但是成书时间比《三朝北盟会编》晚,可能受到后来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排除C项;《宋史纪事本末》是明朝陈邦瞻创作的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宋史纪事本末》作为《宋史》的缩写本,在写作过程中,虽然也参考了许多其他《宋史》中所没有的资料,但基本上还是以《宋史》为蓝本,许多观点明显还是沿袭《宋史》而来,且《宋史纪事本末》是明朝后期的作品,成书时间最晚,排除D项。故选B项。17.(2024·浙江卷)《金史·兵志》记载,女真初起时,“其部长曰孛茧,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这一制度(
)A.基本沿袭了唐宋的制度 B.官职设置分为南、北面官C.金国入主中原后被废除 D.担负着军事和生产等职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金朝建立了一套叫作猛安谋克的女真民族管理系统,这一制度担负着军事和生产等职能,D项正确;这一制度属于金朝的民族制度,与唐宋制度无关,排除A项;辽朝在官职设置上分为南、北面官,排除B项;金国入主中原后仍延续该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8.(2024·广东卷)《大元大一统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纂的全国地理志书,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该志书修纂时,由各行省提供所辖郡邑的图志及各路府州县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图,引进了阿拉伯地图制图法。这反映元朝(
)A.建立了中原传统影响下的统治秩序B.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C.地理志修纂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D.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可知元朝意图通过修撰全国性的地理志来树立正统地位,为全国统治秩序寻求合法性,A项正确;材料只提及了西域地区,不能代表全部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且“全面“的说法存在绝对化的错误,排除B项;材料并未具体说明修撰体例的变化,只是强调地理志的范围更广,局部采用了外来制图技术,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通过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9.(2024·浙江卷)1313年,元朝宰相向皇帝上奏说:“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选官)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据此推测,该官员建议(
)A.禁止民间诗词歌赋的教学 B.确保程朱理学正统地位C.提高经学在科考中的地位 D.科举考试经学词赋并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选官)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可知,元朝宰相认为词赋没有实际用处,而对儒家经书巩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作用比较赞赏,因此,该官员建议提高经学在科考中的地位,C项正确;该官员建议提高经学在科考中的地位,并没有禁止民间诗词歌赋的教学,排除A项;该官员建议提高经学在科考中的地位,与确保程朱理学正统地位无关,排除B项;该官员建议科举考试重经学轻词赋,排除D项。故选C项。20.(2024·湖北卷)元英宗即位初,中书省奏议:南宋故地纳入版图四十余年来,有田地的纳地税,做买卖的纳商税,此外别无征发,比北方的汉人负担要轻;田多的富户们,有的一年收二三十万石租子,纳的官粮却轻。据此可知,元朝前期()A.抑制土地兼并 B.优容江南经济 C.简化赋税名目 D.提高南人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南宋故地纳入版图四十余年来,有田地的纳地税,做买卖的纳商税,此外别无征发,比北方的汉人负担要轻;田多的富户们,有的一年收二三十万石租子,纳的官粮却轻”可知,元朝前期,南方地区纳税较北方轻,这说明元朝前期,政府优容江南经济,B项正确;元朝政府并未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项;材料没有简化赋税名目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C项;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南人地位低下,排除D项。故选B项。21.(2024·浙江卷)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中国历代政府都注重人口统计。从如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历代实际人口估计数与官方户口统计数比较A.人口数量一直处于增长态势 B.历代政府对人口数量把握精准C.宋朝中国实际人口估数破亿 D.17世纪以来统计数据基本真实【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历代实际人口估计数与官方户口统计数比较”及所学可知,公元1200年左右正处于宋朝时期,中国实际人口估计数突破1亿,C项正确;中国古代人口数量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但并不是一直递增,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历代政府对人口数量把握精准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古代封建社会时期,隐藏人口的现象比较普遍,并不能直接得出17世纪以来统计数据基本真实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2.(2024·辽宁卷)元代官员对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下列描写上都的诗句中,可与该描述互证的是(
)A.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 B.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C.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 D.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当时的市场上可以见到各种珍奇少见之物,各种工匠的活计都存在,这反映出元代商品贸易较为发达。元人“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的诗句,反映其商业区繁华热闹的景象,A项正确;“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记录的是元上都的风物人情,以及元上都这座草原生态城市的繁荣,排除B项;“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和“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描写的是自然风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23.(2024·重庆卷)1284年,元朝政府下令禁止权势之家进行海外贸易,犯者籍没一半家产,但这一禁令收效甚微。1293年不再禁止权势之家“人蕃为贾”,而是约束不法行为,“依着百姓每(们)的体例,与抽分者”。此后权势之家出海为贾现象增多,这反映出元朝()A.征税加剧社会贫富分化 B.贵族势力扩张威胁专制皇权C.法律调整缓和阶级矛盾 D.海外贸易繁荣推动政策变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统一初年,元朝政府不允许权势之家进行海外贸易一一但是由于宋朝时海上贸易已经非常繁荣,而且利润丰厚一一禁令成效甚微一一元朝政府也发现对外海外贸易有利可图,所以放宽禁令,允许权势之家进行海外贸易,同时约束不法行为,打击垄断,并要求权贵海外贸易所得应当与百姓抽成,发挥政府控制社会平衡的宏观调控作用,这说明海外贸易的繁荣与利润丰厚激励与推动元朝统治者改变原有政策,推进海外贸易合法化,D项正确;材料重点谈及元朝对于海外贸易的态度的变化,“与抽成”是元朝政府为了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的举措,与A选项说法相悖,排除A项;不能将权势之家理解为贵族,而且元朝政府改革并不是权贵要求的,而是应对开放的利润趋势与大趋势,排除B项;封建社会的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百姓”里面包含了中小地主,所以这政策缓和了贫富矛盾,而没有解决农民阶级关心的土地问题,所以并没有调整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24.(2024·浙江卷)如图是元代海运路线图。该路线(
)A.即为唐宋时期的“瓷路” B.表明元代对外贸易发达C.说明元代有过短暂的对外开放 D.反映南北方的经济互动与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朝时期的海上路线是从江苏的刘家港到天津的直沽,然后走运河到大都,说明的是当时南北方的经济互动与交流,D项正确;唐宋时期的“瓷路”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南北之间的贸易路线,不属于对外贸易路线,排除B项;材料反映南北方的经济互动与交流,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5.(2024·安徽卷)1311年,朝廷遣官至江浙议海运事。尝令海船自扬子江逆流而上,至江东宁国、池、饶、建康等处运粮,然航道险阻,“粮船俱坏,岁岁有之。又湖广、江西之粮运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一带)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于是将嘉兴、松江秋粮,及江淮、江浙财赋都总管府岁征之粮一并海运。这说明,元代()A.江南粮食商品化程度高 B.税粮北运促进海运发展C.长江流域经济趋于平衡 D.财赋重心沿江逐渐西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朝政府为了解决粮食北运的问题,开始海运的尝试,但初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遇到很多困难,如曾经尝试用海船到长江沿岸将税粮通过长江运输,但航道险阻,损失较大;湖广、江西的税粮匀速同样也遇到问题,于是最终将嘉兴、松江秋粮,及江淮、江浙财赋都总管府岁征之粮一并海运,海运虽然遇到一定困难,但为了解决北方粮食赋税运输的问题,反而促进海运发展,这体现了税粮北运促进海运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南方税粮的运输,和江南粮食商品化无关,排除A项;长江流域经济趋于平衡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财赋重心沿江逐渐西移不符合史实,这时重心还是在东南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1.(2023·山东卷)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 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隋朝(中国)。根据材料“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可知,与西汉京畿区相比较,隋朝的京畿区向以洛阳为中心的东部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人口大量增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亟需通过南粮北运等形式来缓解关中地区的经济压力,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隋京畿区的东移,与制度变革无关,排除A项;京畿区的东移,与拓宽财政收入来源无关,排除B项;隋朝京畿区的变动目的是缓解经济压力,而民族融合是东移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北京卷)“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是对唐代两个重要时期的赞誉。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点的是(
)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君臣关系融洽,虚心纳谏,①符合题意;“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是开元盛世的场景,②不符合题意;“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意思是五尺高的学童以不说诗词文赋的为耻,是唐朝中期杜佑对当时社会场景的描述,③不符合题意;“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是《贞观政要》中对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描述,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3.(2023·福建卷)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A.对外联系频繁 B.商品经济活跃C.汇兑业务发达 D.阶层分化严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唐代长安普通居民可以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借钱,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说明当时长安商品经济活跃,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没有体现对外联系,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代长安商品经济活跃,汇兑业务不是主要内容,且“发达”的表述程度过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阶层分化严重,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江苏卷)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由此可知(
)A.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 B.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C.保障借贷主体和适当权益 D.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中唐代政府对公私借贷的规定,体现了对借贷主体的保护,C项正确;材料中唐代政府对公私借贷的规定,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唐代政府并未禁止民间资本性借贷活动,排除B项;材料中唐代政府对公私借贷的规定,不属于法律手段,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湖北卷)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题干第一则材料中,唐太宗的观点“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体现了唐太宗重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第二则材料中,朝廷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不同的赋税政策,也体现了朝廷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治理,B项正确;民族交往强调双向交流,题干仅体现了朝廷对边疆地区的态度和政策,同时题干中唐太宗的态度和朝廷的做法,并非为了促进民族交往,而是为了稳定边疆和巩固统治,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没有唐朝经济政策调整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题干中唐太宗的观点没有体现“因俗而治”,也没有涉及“民族政策”,不符合题目设问“集中体现了”,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天津卷)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A.历史评判要以成败为基本依据 B.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C.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D.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材料信息看,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引发七国之乱,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专权,唐朝增设军镇导致安史之乱,但这些制度在实行之初也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只不过随着时代变化,原有制度也会产生不同的负面作用,这体现了事件因果关系的错综复杂,D项正确;历史成败决定历史解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郡国并行制、九品中正制等设立之初的情况,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士族专权不属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广东卷)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B.缓和了朋党之争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 D.加剧了阶级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唐朝中后期,文人士子争相到藩镇使府担任幕职,增强了地方藩镇的实力,不利于中央集权,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A项正确;朋党之争是指唐末时,两派士大夫结党互相争斗排挤的事件,与材料主旨关系不大,排除B项;这些士人去地方藩镇做幕僚,与科举考试无关,排除C项;这些士人去地方藩镇做幕僚,不会加剧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8.(2023·重庆卷)唐后期,科举放榜后,新科进士一般会到主考官府邸谢恩,称为“拜主司”。“主司列席缛,东面西向。主事揖状元已下,与主司对拜。”三日后,再次前往谢恩,称“曲谢”。这一现象会导致(
)A.文官之间易结朋党 B.官员施政能力下降C.官场礼仪更加繁琐 D.官吏考核制度变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新科进士向主考官谢恩,结成座主、门生关系,新科进士对于主考官执弟子礼,主考官对新科进士加以教导、提携,容易发展成朋党势力,A项正确;新科进士与主考官形成特殊的亲近关系,主要是影响官场势力和风气,对于官员施政能力、官吏考核制度直接影响不大,排除B项、D项;新科进士与主考官之间的礼仪与当时官场上门生故吏关系下的礼仪相似,或是其组成部分,其主要影响是形成一种特殊的座主、门生关系和势力结合,而非影响官场礼仪,排除C项。故选A项。9.(2023·天津卷)表格反映了(
)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租两授田数税授田数税402.0402.0302.0301.5202.0201.0102.0100.5A.减轻部分农民的负担 B.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C.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 D.增加政府的算赋收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数据可知,两税法相比于租庸调制,授田数少的农户赋税较轻,这与两税法根据土地的多少确定赋税额度有关,有利于减轻部分农民的负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不能得出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排除B项;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C项;算赋是汉代政府对成年人征收的一种人头税,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3·全国乙卷卷)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题是本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唐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歌唱和主要体现的是文人之间作诗与别人相酬和,而诗人之间这种诗歌唱和基本以江南为主题,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安定,A项正确;唐朝时期坊市制度没有崩溃,排除B项;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时期,排除C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因为安史之乱,排除D项。故选A项。11.(2023·重庆卷)武成王庙,又称太公庙,是古代国家祭祀兵家鼻祖吕尚的祠庙。唐玄宗时,曾下令在两京及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按文宣王庙的规格进行祭祀。但到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A.漠视兵家思想 B.抑制地方势力 C.打压民间信仰 D.实行抑武方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本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可知,宋代武成王庙数量减少,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说明宋代对于兵家鼻祖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儒家先圣孔子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宋代重文轻武,D项正确;材料更加强调的抑武方针,而不是漠视兵家思想,排除A项;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无法体现抑制地方势力,排除B项;材料更加强调的抑武方针,没有体现打压民间信仰,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3·海南卷)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宋代识字率较高,即便是农村地区的村落,文化风气依然浓厚,因此可以推断宋代整个社会形成崇文风气,C项正确;材料仅显示宋代形成崇文风气,材料没有讲明是因书院制度完备而形成的,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雕版印刷术相当普及,排除B项;D项表述基本符合史实,材料中虽然有“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的信息,但是材料重点不是强调宋代南方文化重心南移,材料整体上突出宋代崇文的社会风气,排除D项。故选C项。13.(2023·湖南卷)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
)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 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 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从材料信息看,宋仁宗下令废后,遭到了御史和谏官的反对,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也就是两个机构不能联合起来奏对,应该各负其责。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C项正确;古代家国一体,皇帝的家事即国事,不能说不容置疑,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看,御史和谏官的行为遭到了皇帝的强力反击,维护了皇帝的权威,排除B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不能说宰相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3·辽宁卷)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
)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 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98年宋朝、金朝(中国)。材料反映了绍兴和议后,金朝从南宋购买茶叶,但由于金朝自己制茶的成本高、品质差,导致茶叶售卖不畅,于是继续从南宋购买茶叶,这说明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出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材料未体现金朝财政负担沉重,排除B项;虽然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但是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当时经济重心南移是否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3·福建卷)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丈夫妻子蒙古人秃忽赤汉人刘氏汉人王庆端蒙古人也速真氏畏兀儿人廉希宪女真人完颜氏回回人哈只哈心汉人荀氏汉人傅昱契丹人耶律氏A.不同民族的杂居 B.华夏文化的扩散C.民族隔阂的消解 D.民族习俗的趋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材料“当时部分家庭成员中,丈夫及其妻子分别来自不同的民族”可得出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且这部分家庭夫妻的民族类别组合比较多,结合所学可得出,这说明多个少数民族处于杂居状态,相互通婚比较方便和普遍,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通婚,不体现以哪个民族的文化为主体,故材料不能体现华夏文化的扩散,排除B项;C项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通婚,不能说明民族习俗是否趋同,排除D项。故选A项。16.(2023·湖北卷)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年份数据户别政区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江南东路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宝元元年4564313546260.4373505932387090.4059022611714990.160元丰元年4756773955370.4542800003775330.5749262252010860.178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阅读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从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至元丰元年(1078年),三路(北宋的地方行政区)的客户(没有土地的农民)比率都呈现上升趋势,这个趋势表明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增多,反映了土地兼并程度的加深,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客户比率的变化,不能体现区域经济的差异,排除B项;客户比率的增加,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客户比率的增加,反映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17.(2023·河北卷)史籍记载,宋朝曾大量调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收购的香药、犀象、苏木等热带物产,赴雄州等处榷场与辽朝交易。这反映出,当时(
)A.海外商贸非常繁荣 B.区域经济差异明显C.江南集镇商贸兴盛 D.南北民间贸易活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朝”“大量调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收购的香药、犀象、苏木等热带物产”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广州、泉州、明州是宋代的主要外贸港口,香药、犀象、苏木等热带物产主要是海外贸易得来,宋代能够大量调拨,说明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非常繁荣,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宋朝海外贸易繁荣,并非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和江南集镇商贸兴盛,排除BC项;材料表明,这一商贸活动是宋朝政府行为,不属于民间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18.(2023·全国甲卷卷)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随着坊市制和宵禁制度的松弛,夜市,这一经济形态才在夹缝中逐渐萌芽。到了北宋时期,坊市制终于成为过去,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造就了夜市的产生。历史上夜市的真正开放并形成规模是在宋代。据《宋代商业史研究》载: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太祖赵匡胤下令开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所以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B项正确;玉米在1531年最早传到广西,红薯进入中国约为1593年,而北宋的存续时间是960年—1127年,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大量使用银子做货币开始于明朝中期,此时欧洲殖民者携带这海量白银从美洲来到中国沿海,这些银子的涌入才让中国市场上白银的储量达到了可以支持日常交易的地步,排除C项;宋朝仁宗之时规定不准一般人身着黄色为底色和配图花样,排除D项。故选B项。19.(2023·全国乙卷卷)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及所学知识可知,书籍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南宋时期书籍的流行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所以,士族阶层并非在南宋时期出现,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排除B项;隋朝时期确立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20.(2023·江苏卷)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思想家观点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程颐认为读史书需要看见圣贤所留下的治乱的关键,贤人君子出仕或隐退的时机,就是格物;朱熹认为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读史之前要先将四书读透彻。综上可看出,两人都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史料搜集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读历史要用儒家思想去权衡,没有体现探究万物获得历史真相,排除C项;心学理念是王阳明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21.(2023·山东卷)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可知,张载认为,若一切都由中央朝廷来管,必有许多事情管理不好,所以,要实行“封建”,扩大地方的权力,这与北宋时期地方的边防无力有一定的联系,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权力过大,而非主张恢复郡国并行制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没有体现中央机构的健全以及官员选拔制度,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22.(2023·浙江卷)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这位科学家是(
)A.郭守敬 B.裴秀 C.徐光启 D.沈括【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郭守敬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还改制、发明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A项正确;魏晋时期的裴秀著作是《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排除B项;明朝的徐光启修订了《崇祯历书》,排除C项;北宋的沈括代表作是《梦溪笔谈》,排除D项。故选A项。1.(2022·全国甲卷卷)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可得出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削弱了皇子的权力与势力,是加强专制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针对藩镇,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步瓦解,排除B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2022·河北卷)唐德宗(779—805年在位)时,“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錡(腰带上的饰物),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在宰相柳浑的坚持下,有司以“误伤乘舆器服”定罪。据此可知,唐代(
)A.三省六部制发生了变化 B.市坊制被打破C.官私手工业技术有差异 D.法律运行合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錡(腰带上的饰物),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德宗让做玉的工匠做一腰带,但是坠坏了,于是从私人手工业者手中获取,而后进贡,说明在当时官私手工业技术有差异,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手工业者,而非三省六部制的变化,排除A项;市坊制被打破是在宋朝时期,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手工业者,没有体现法律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3.(2022·辽宁卷)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瓷窑多建在运河或自然河流附近,体现了当时水运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唐朝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排除A项;直到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唐代瓷窑选址优先运河和自然河流附近,不能说明瓷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4.(2022·北京卷)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答案】D【解析】“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都体现了罗马和长安的重要性,换而言之,罗马和长安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的中心,D项正确;长安城的设计和罗马城市的布局不存在借鉴关系,排除A项;两句谚语无法看出当时两城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条条大路不等于是商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2022·浙江卷)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䝙。……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诗作反映出()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 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 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答案】A【解析】根据“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䝙。……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货,春酒断瓶酤。”可得出其反映的是民间草市的发展情况,A项正确;会馆明清才出现,排除B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内航船的规模,排除D项。故选A项。6.(2022·湖南卷)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诞生,接着又恢复,又废除。如此反复,说明这一时期门阀士族的力量仍然很强大,科举制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世家大族在走下坡路,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有弊端,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门阀观念的强化,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在唐时已被再度废除,排除D项。故选A项。7.(2022·广东卷)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 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 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机构被细化规范成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属于中央机构,而且六部分工更为明确,D项正确;六部为尚书省的下属机构,尚书省拥有行政权,而决策权归中书门下二省所有,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排除B项;图示只有尚书六部机构,无法呈现降低行政效率的高低,排除C项。故选D项。8.(2022·浙江卷)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答案】D【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并且“皇帝又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宰相数量增多,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权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属于君主专制问题,不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级别略低的官员”是否是知识分子,排除B项;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君权,C项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9.(2022·江苏卷)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 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人……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可知,唐朝在书法上受到南方书法的影响比较深,这可以反映出唐代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D项正确;虽然唐代有南方的影响,但不能说江南文化成为主流,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科举对行书的推动,排除B项;江左书法风格多是士人追求,与市民文化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2·全国乙卷卷)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楷书盛行,楷书具有字体方正、笔画工整、遒劲有力的特点,与材料形象化的描述相符,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字体,且篆书比较舒朗,具有曲线美,排除A项;行书与草书都具有灵活、流动的特点,以适意为主,不要太受法度之限制,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D项。故选B项。11.(2022·海南卷)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疆域拓展 B.民户管理 C.文化认同 D.政权认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宋、西夏和金都下令种植桑树和枣树以表现仁政,由此可知他们在政治层面都采取了类似的做法,这是文化认同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化认同,不是疆域拓展、民户管理和政权认同,排除ABD项。故选C项。12.(2022·天津卷)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采取汉人和契丹人分开治理的措施,体现因地制宜和因俗而治的特点,A项正确;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2022·辽宁卷)金朝海陵王前期,宰执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贵族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议国事、治国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官僚体系完善 B.宗室素质下降 C.吏治腐败严重 D.君主专制加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中期,金朝统治者改革中央官制,不再让女真大贵族担任宰执,削弱贵族在国事、国政中的影响,反映了君主专制加强,D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金朝官僚体系完善,排除A项;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不能说明宗室素质下降,排除B项;吏治腐败严重与宗室大贵族不再担任中枢高官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2022·江苏卷)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
)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 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 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可知,元朝建行御史台监察行省,江淮行省“欲专肆”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未能得逞,之后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说明行御史台能够更好的监察地方,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B项正确;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地方吏治问题解决程度,排除C项;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5.(2022·浙江卷)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B.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C.确定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道、州、县D.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答案】B【解析】元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故B项正确;宋朝已经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排除A项;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排除C项;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2·辽宁卷)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诗句历史现象A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土地利用率提高B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赋税征收货币化C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雇佣劳动普遍化D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人身控制的减弱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意思是桑荫底下种植了豆类,水稻田里有莲藕杂出,说明土地利用率提高,A项正确;“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意思是将更多的最好的收成用作官府的赋税,把次一点的少量的收成拿到市场上交换,材料反映了交纳的是实物税,与“赋税征收货币化”无关,排除B项;“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意思是傍晚时有人家在晒蚕子,雨后山民卖鱼苗,这无法体现“雇佣劳动普遍化”,排除C项;“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意思是道路两边的桑麻葱茏延绵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盛世,这与“人身控制的减弱”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20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课件
- 吉林省德惠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综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3.3 做个快乐鸟3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4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学设计
- 元稹-《菊花》课件
- 装修甲醛合同(2篇)
- 2020-2024年上海市春考语文真题试卷汇编含答案
- 西南林业大学《地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装在套子里的人 (公开课获奖课件)
- 抛物线中的三角形面积
- 异地就医备案的个人承诺书
-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一年级上册第5课 爱劳动 《大家来劳动》 教案
- YDT 4470-2023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 控制面技术要求
-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幼儿机器人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化粪池清理及管道疏通承包合同
- 中国员工派遣国外劳务合同
- 工厂冷库储存应急预案方案及流程
- 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荆楚初中联盟八年级中考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 合胞体病毒感染的呼吸道上皮屏障破坏
- 资源教室检查方案
- 2024年春上海开放大学《危机公共关系》计分作业1-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