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印象中,毛主席是诗人,是领袖,是政治家,实际上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哲学家。邓小平同志在谈“实事求是”这一问题时,具体提到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本篇是毛泽东同志一篇很重要的哲学论文,是一篇文字兼美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家、军事家、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作者简介毛泽东的文章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有气势,即有革命家的气势——“理直气壮,舍我其谁”;二是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从事出,片言成典”;三是知识渊博,即有学者式的积累——用典丰富,文库史海,随手拈来;四是个性化的语言,即政治家加文学家的语言——典雅、通俗、幽默。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形式多样,范围广阔,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凡是对时政问题进行议论说理的文章,都可以属于政论文的范畴,主要涉及:革命领袖有关政治的文章、报告、演说;党政机关、政治团体的宣言、声明;报刊杂志的政治性社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以及编辑部文章等。具有针对性、理论性和时效性的特点。讲求确切,严谨,鲜明,富有鼓动性;句式结构变化多样,重整体布局,重修辞。文体知识1963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1963年5月,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发布前,毛泽东在这个文件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创作背景“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年至1966年5月在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工矿企业、学校等单位开展的一次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运动。四清,在农村中最初是“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在城市中最初是“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后统一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这一运动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把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都当成阶级斗争或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使不少干部和群众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创作背景写作时间:1963年文章出处:为《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写的前言,后来独立成篇写作目的:给农村工作干部看,旨在提高认识论文性质:哲学论文写作的针对性第一章节整体感知理解题目含义、了解重要概念,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题目解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来的标题用语通俗易懂,有两层意思: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一次飞跃的论述;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二次飞跃的论述。①“人的正确思想”指的是正确的,符合现实的科学认知;②“从哪里来的”,是探究认识的来源,探究的是科学依据。③通过设问来引起思考,有突出强调的作用。资料链接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核心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其具体内涵主要包括: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们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在基本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和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凡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思想、观点,即使是毛泽东提出的,也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③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毛泽东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凝聚着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形成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开始萌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21年至1927年)。“萌芽”的标志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初步形成大体上是自1927年至1935年。“初步形成”的标志是“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和“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形成。走向成熟大体上是自1935年至1945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的提出和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继续发展大体上是自1945年至1956年,“继续发展”的标志是——一方面,新民主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曲折发展大体上是自1957年至1976年,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资料链接——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资料链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的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具体内容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整体感知本文是毛泽东的重要哲学论文,在文章中批驳了认识论根源上的唯心主义观点,阐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意义。本文虽然只有一段,但结构非常完整,逻辑也十分严密,作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文章。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行文思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中心论点:人们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二)分析问题:人的思想形成的过程(1)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2)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3)总结并深化: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三)联系实际,点明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育的意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2436提出问题,明确论点(开头六句,三问三答)存在和思想的关系(紧接二句,对应说明)物质到精神,存在到思想(以下五句,第一个飞跃)精神到物质,思想到存在(以下六句,第二个飞跃)正确认识的全过程(以下二句,两个飞跃多次反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最后四句,为文缘由和目的)5细品深研任务一:本文的题目是一个问句,文章的开头部分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鲜明地提出了论点。请用图示表示作者的观点。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的正确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破立结合,鲜明有力细品深研任务二:人的正确思想的产生要经历两个阶段,分别是哪两个阶段?请找到相关的段落,理清内在逻辑关系,概括要点。第一阶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社会存在现象反映感性认识积累量变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思想)物质——精神存在——思想细品深研任务三:人的正确思想的产生要经历两个阶段,分别是哪两个阶段?请找到相关的段落,理清内在逻辑关系,概括要点。第二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社会存在正确与否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思想)精神——物质思想——存在检验细品深研思考:“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自然界的斗争”?因为在社会斗争的某个阶段会有例外,有时候虽然思想正确,但由于力量对比的悬殊,会导致暂时的失败。所以,这样特别强调“自然界的斗争”,会使表达更加准确、论证更加严谨。【任务四】

分析文本内容,赏析语言特色1.文章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是什么关系?参考答案: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摄全篇,同时包含后两个问句的内容。2.作者为什么否定“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这两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因为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两问两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得很通俗,口语化,略含讽刺意味,否定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可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3.为什么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为什么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参考答案:从实践中得来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必须再把它“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达到预想的目的,于是就产生了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特别重要是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4.本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用明白无误的词语表达深奥难懂的理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呢?参考答案:①从标题上看,用了一个问句,从读者认识上的疑难的症结提出问题,引人深思。难懂的哲学命题被通俗地揭示出来了。②从开头看,提出三个问题并简单给出答案,用的是群众最为熟悉的语言,表达的却是极其严密的哲学观点。第一问是总领、应题,答案在最后,正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后面两问,是对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否定,不搬用名词术语,深入浅出。③从行文用语看,文中使用了三组相应的概念:“存在——思想”“实践——认识”“物质——精神”。这三组概念在表达哲学观点时,有时是相通的,有时使用范围和特定内涵又有一定的差别。课堂活动作者为什么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作为文章标题,而不用“认识论”或者“认识与实践”等作为标题?提示: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及特色的赏析。观点一首先文章标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一次飞跃的论述;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二次飞跃的论述。其次,标题用语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用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观点二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通俗易懂,比“认识论”之类的题目更易理解。文章行文也通俗易懂,文与题风格一致,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素材挖掘】

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科学地论述了人的认识的辩证过程和发展规律,以及正确思想对于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重大意义。文章主旨毛泽东语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拓展延伸拓展阅读

“知”就是识别人才。这个问题包括什么是人才和如何识别人才两个方面。我国古代谓德、量、才、志、绩者为人才。所谓德,主要指政治操守好。现在对德的要求,可以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来概括:“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

——习近平《摆脱贫困》拓展阅读

过去有在下面蹲点一周半月的做法,“解剖麻雀”等典型调查的方法曾被广泛运用,这种精神要学习、要弘扬,但现在工作节奏这么快,信息渠道那么宽,通讯工具那么发达,又要照顾面上的情况,改进方法和手段也是应该的,不宜妄自菲薄。我们既要抓点、搞好典型调查,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不能以点盖面,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毛泽东同志很重视典型调查,是进行典型调查的行家里手,但是他也审慎地看到典型调查成果适用范围有限,告诫我们“不要陷于狭隘的经验论”。

——习近平在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时的讲话拓展阅读

毛泽东同志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领导干部追求和创造政绩的实践,应该是符合实际、遵循规律的实践。——习近平在省委党校200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当堂检测1.判断下列加色成语使用的对错。①一位“专家”在电视节目中推荐的药品、保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