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廉江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1.(2024八下·廉江月考)默写古诗文。
(1)微君之躬,?
(2),悠悠我思。
(3)《子衿》中写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特别漫长,由此来表达对恋人深切思念的是:,!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就算在天涯海角也还是像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是:,。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7)欲济无舟楫,。,徒有羡鱼情。
【答案】(1)胡为乎泥中
(2)青青子佩
(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7)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佩、窈、窕、逑、洄。
故答案为:青青子佩,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溯洄从之,君子好逑,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2.(2024八下·廉江月考)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蒹葭》一诗中的作用。
【答案】点明季节和时间,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追求的艰辛和求而不得的怅惘心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蒹葭
【解析】【分析】首先,这三句诗通过“蒹葭”和“白露"两个意象,点明了诗中的季节和时间。在古代中国,蒹葭和白露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蒹葭,即芦苇,在秋天变得苍茫而茂盛;白露,则是指秋天清晨的露水,晶莹剔透,为大地披上一层霜华。这样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其次,_____________。通过对蒹葭和白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主人公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内心的怅惘。蒹葭的苍茫和茂盛,暗示了主人公在追求中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和挑战;而白露的清冷和萧瑟,则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失落。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诗歌更加深入人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最后,这三句诗还通过蒹葭和白露的意象,传达了诗歌的深层含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蒹葭和白露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蒹葭代表着坚韧和顽强,白露则象征着纯洁和无私。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主人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崇敬。
故答案为:点明季节和时间,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追求的艰辛和求而不得的怅惘心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2024八下·廉江月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wòxuán着的事情。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bàn,容不得闭塞。
(3)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dàimàn。
【答案】(1)斡旋
(2)羁绊
(3)怠慢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斡旋,woxuán,调解;扭转僵局。
(2)羁绊,jibàn,意思为被身边的物事缠住手脚,释义犹言束缚牵制。
(3)怠慢,daimàn,淡漠,不恭敬。
故答案为:斡旋、羁绊、怠慢。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4.(2024八下·廉江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行文至此,作者终于大彻大悟,“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真正进入了忘却自我、超越功利的自由自在的境界。
B.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C.他们在上海滩风云变幻的时局中,为了保护各行各业的精英,与敌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D.这起贪污案涉及地域之广、团伙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D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大彻大悟:形容对某些事情或真理有了非常透彻和深刻的理解,通常用于描述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或重大突破。使用正确;
B.夏然而止:通常用来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连续性的事物或行为突然停止。使用正确;
C.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孩紧张到极点。使用正确。
D.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无与伦比。用在此处形容贪污案,使用对象不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5.(2024八下·廉江月考)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文学作品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表现作品内容,表达作品主题。
B.文化品格是中国戏曲诸剧种在千百年的孕育、发展、变进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独特个性,是当前戏曲类非遗保护的中心内容。
C.学习《回延安》一诗,使我了解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D.安塞腰鼓是产生于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种,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成分残缺,应在“一种”的后边添加“民间艺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6.(2024八下·廉江月考)草木缘情,花果寄意,请在下面三个选项中任意选择两种古诗中的植物,模仿示例,为它写一则“植物的自语”,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
①《竹里馆》中的“竹"②《饮酒(其五)》中的“菊”③《蒹葭》中的“蒹葭"
示例一:《十五从军征》中的“旅葵”:我张开绿色的怀抱,抚慰你久别归来沧桑的心。
示例二:《黄鹤楼》中的“芳草":我“姜萋”的样子可否消解你似滔滔江水的哀愁?
(1)选择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
(2)选择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
【答案】(1)我选择①;我投下幽深的竹荫伴随你照月弹琴闲适的情(陪伴你淡泊宁静的心)
(2)我选择②;我弥散清幽的芳香浸润你悠然归隐闲适的心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此题一方面要了解该诗的内容和该种植物的特点、寓意;另一方面要注意是“植物的自语”,应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仿照示例进行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1)我选择①,我投下幽深的竹荫伴随你照月弹琴闲适的情(陪伴你淡泊宁静的心)。
(2)我选择②,我弥散清幽的芳香浸润你悠然归隐闲适的心。
【点评】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7.(2024八下·廉江月考)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各题。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
D.“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
(2)班长找来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现代汉字。
ABCD。
(3)学完《(诗经)二首》以后,我们知道《诗经》又被称为,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
【答案】(1)C
(2)日;月;山;龟
(3)诗三百;赋;比;兴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漫画释义;材料探究
【解析】【分析】(1)ABD.正确:
C.有误,“江"河”是转形声文字。
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象形字对应的现代汉字。图①画的是太阳的形状,故①为“日"字。②画的是月亮的,故②为“月”字。③画的是山的形状,故③为“山"字;④画的是乌龟的形状,故④为“龟”字。
故答案为:日、月、山、龟。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故答案为:诗三百、赋、比、兴。
【点评】(1)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
(2)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024八下·廉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蝗緒骊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缘溪行便要还家___处处志之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乙】
有法朗①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②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容色端丽。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③。筑长城,因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
【注释】①(法朗)一个和尚的名字。②(赍(ī))怀着,带着。(蒙恬)秦朝将领,北逐匈奴,监修长城、直道。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遂寻洞入/遂与外人间隔B.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C.容人出入/容色端丽D.渔人甚异之/日新月异
1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12.【甲】【乙】两文在表现主题上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两文的主题有何相同点?
【答案】8.沿着,顺着;同“邀”,邀请;做记号
9.①(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②(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0.A
11.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12.都运用了虚构和想象的写作手法。都表达了对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向往。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5)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附参考译文】
【甲】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一一地回答。他们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渔人为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乙】
有个叫法朗的和尚,来到雁门山深处。雁门山深涧当中有个石洞,能容人进出。法朗就多带干粮,想要住在这座山里,于是他就寻找洞口进去了。走了几百步之后,渐渐空阔起来,到了平地,踏过流水,渡到另一岸,那里太阳、月亮都很明亮。又走了二里路,到了一个草屋中,屋中有位妇人,容颜端庄秀丽。法朗就问她:“这里是什么世界?"妇人说:“我本来是秦时人,随着蒙恬修筑长城,因为忍受不了修长城的痛苦,就逃到了这里。当初吃草根,能够不死。(我)来到这里也不知道年岁,也没有再回到人世间。”于是把法朗留了下来。
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句意:沿着溪水划船而行。缘:沿着,顺着。②句意: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同“邀”,邀请。③句意: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做记号
故答案为:沿着,顺着;同“邀”,邀请;做记号。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字词有:①重点词:平,平坦。旷,开阔,宽阔。屋舍,房屋。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②重点词:何,什么。世,朝代。乃,竟然。无论,更不必说。
故答案为:①(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②(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0.A.相同,于是。
B.不同,鲜艳/少。
C.不同,容纳/脸色。
D.不同,对··…感到奇异/不同。
故答案为:A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本句句意:走了几百步之后,那里渐渐空阔了,到了平地,踏过流水,渡到另一岸,那里太阳、月亮都很明亮。“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是三个连续的动作,“日月甚明”是看到的景象。
故答案为: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1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主题比较。由甲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乙文“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容色端丽”可知,两文都运用虚构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个世外的理想社会。由甲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乙文“筑长城,因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通过描写秦人因躲避繁重劳役而来到雁门山,也表达了对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向往。
故答案为:都运用了虚构和想象的写作手法。都表达了对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向往。
(2024八下·廉江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们对“吃撑了”的第一反应大多是“又该长肉了"。摄入过多食物,多余的能量会转化成脂肪在体内沉积,久而久之肯定会造成肥胖。吃太饱带来的问题远不止体重的变化。肥胖已被太多的研究证实是引发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胆囊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经常吃饭过饱的人自控力会变得越来越差,人体对食欲的调控机制也会慢慢失灵,从而陷入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的恶性循环。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的话告诉我们,吃得过饱的直接危害是胃肠道。人的消化系统需要定时休养,才能保持正常工作。如果上顿的食物还未消化,下顿的食物又填充进来,就会令消化系统负荷过重。现代人常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人体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寿命很短,如果胃总是处于他肤状态,胃黏膜很难得到修复,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胃部炎症,容易引发胃糜烂、胃溃疡、胰腺炎、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增加胃癌、肠癌的患病风险。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说过“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英国伦敦大学健康与老龄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研究发现,小鼠的食量减少40%,其寿命可延长20%~30%。与此同时,在狗和与人类享有60%共同基因的果蝇等动物身上,科学家们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主导该研究的皮蓬博士表示:“按照该比例推算人类少吃40%,可延长20年的寿命。"
吃得少能延缓衰老。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血管衰老的研究,发现在食物摄入量较低时,人体可产生一种被称为B一羟丁酸的分子,是由肝脏产生的酮基分子,可以减缓血管系统的细胞老化。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胃部产生的胃饥饿激素能刺激脑细胞分裂和扩增,防止脑细胞老化。这意味着该激素或可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物。
德国研究人员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少食会使人体胰岛素水平下降、炎症减少,进而促进大脑细胞生长,改善记忆。
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实验结果大都指向一个结论:适度饥饿不仅可以延缓衰老,而且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神经元退变等疾病相当有效。
(选自顾奎琴《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有删改)
材料三:
民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现代科学也证明吃七分饱就能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并且长期坚持七分饱,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有利于身体健康。怎样做到“七分饱"呢?
按时吃饭。想要控制饭量,一定要保证按时吃饭,一般两餐间隔4~6小时。如果饿得眼冒金星才吃饭,很容按时吃饭。想要控制饭量,易就吃超量了。
细细咀嚼。一口饭最好咀嚼20次以上,老年人则应咀嚼30到50次,给饮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既可以帮助食物消化,又可以保护胃部黏膜。
先素后荤。有肉有菜的情况下,先吃蔬菜,主食尽量多选一些粗粮杂豆,在胃部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些食物的热量低但是饱腹感却很强,你吃下去就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饿了,但是又不会增加太多热量。
吃点粗粮。粗粮,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有利于感受饱腹感让人能够少吃一口。
(选自吴铭《七分饱究竟是什么感觉》,有删改)
13.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吃得过饱,多余的能量会转化成脂肪在体内沉积,这样肯定会造成肥胖。
B.适度饥饿不仅可以延缓衰老,而且对预防多种疾病相当有效。
C.现代科学证明,民间“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D.如果经常吃得过饱,身体的消化系统就不能定时休养,不能正常工作。
14.材料二第二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5.材料三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想要控制饭量,一定要保证按时吃饭,一般两餐间隔4~6小时
【答案】13.A
14.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通过列举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研究发现的事例,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控制饮食可以延缓衰老的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清晰,有说服力,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15.不能删去,“一般”强调通常情况下,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两餐间隔时间一定要在4~6小时”,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最后表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BCD正确。
A.有误,“这样肯定会造成肥胖"与材料一中的“多余的能量会转化成脂肪在体内沉积,久而久之肯定会造成肥胖”不相符。
故答案为:A
14.材料二中,“英国伦敦大学健康与老龄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研究发现"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血管衰老的研究”等内容提示这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控制饮食可以延缓衰老的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清晰,有说服力,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故答案为: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通过列举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研究发现的事例,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控制饮食可以延缓衰老的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清晰,有说服力,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15.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分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再分析删去后的变化,最后强调词语的表达作用。
故答案为:不能删去,“一般”强调通常情况下,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两餐间隔时间一定要在4~6小时”,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024八下·廉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烟火
吕峰
①自我有了记忆,母亲就与灶台、与烟火联系在了一起。灶台是乡村生活的恒久风景,它和那些粗糙干裂的手掌、那些因烟熏火燎而迎风流泪的眼睛,共同构成了农家生活最木质的背景,掩映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凡常四季。有了灶台就有了安宁和温饱,就有了繁衍和生存。
②我清楚地记得,家里有一个大大的灶台,里面镶嵌着一口大大的铁锅。母亲忙碌之时,身影总是被白炽灯映照着,在墙壁上晃来晃去。她在灶前煮东西的时候,便把我放在厨房门口的一张小小的矮凳上。我坐在那儿,托着腮,看灶下熊熊的火,把整间厨房照得通红,而母亲瘦削的脸也淡淡地染上一层美丽的红晕。此刻,母子俩都没有说话,只有食物的香味,兀自在小小的空间里静静地回旋。
③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辛,母亲总是想尽方法改善生活。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无非是在玉米饼中加点白菜或绿豆做成的馅儿,或是偶尔炒个糖豆,蒸个花卷。母亲每每为了哄我多吃一些,便带我做一些小游戏。现在回想起来,玉米饼如何下咽似乎已经记不起来了,而留在记忆深处的则是那缭绕在灶台前没法割舍的浓浓亲情。
④那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个灶间,有一个烟自通向屋顶。每当在野外割草或是放学回来,老远就会看到炊烟从村子里的一座座青灰色或红色的瓦房间袅袅升起。每当炊烟升起时,就会看见田埂上很多荷锄归来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对于孩童们来说,我们熟悉村子里的每一座房子,也熟悉每一个烟囱、每一道炊烟。透过炊烟,我们可以知道是谁家的母亲在做饭;透过炊烟,我们可以亲吻四处飘逸的饭香,咂巴着口水,生出对生活的眷恋和向往;透过炊烟,我们还可以懂得父亲的汗水怎样瘦了自己的筋骨,肥了田间的谷穗。灶台和烟火就是乡下人的日子,是乡情浓聚成的一道优美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乡亲们生活的希冀和灵魂。
⑤在我看来,烟火的味道也就是母亲的味道,它是母性的,缓缓上升,维系着整个村庄,也承载着村庄沉甸甸的希望和淌不干的汗水。所以,有村庄就有人家,有人家就有灶台,有灶台就有喜怒哀乐里的一日三餐。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烟火,就是守着一份幸福,一份满足。
⑥一天天一年年,日子就在灶台前母亲的忙碌身影中流走了,我也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背井离乡。可是,母亲却怎么也不愿意离走她居住的老屋。每次去看她,她总是蹲在厨房的灶台前,默默地给我们做饭做菜。生火以后,火势不够猛,她便用一根长长的吹管,对着灶下的柴火呼呼地吹气,火星子在灶下狂乱地飞舞。
⑦火势够猛后,母亲便在灶台上以亲情为味精,为她的儿子、儿媳与孙儿做丰盛的饭食。厨房狭小而局促,我常常被烟气呛得呼吸困难。可是在烟气缭绕中掌勺的母亲那张汗水淋漓的脸上,总是隐隐地含着笑意。8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也是独一无二的味道。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
16.“烟火”陪伴着母亲经历了两个阶段。请分阶段概括母亲为“我(我们)"所做的事。
17.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可是在烟气缭绕中掌勺的母亲那张汗水淋漓的脸上,总是隐隐地含着笑意。(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②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不会再有饥饿感”的原因是什么?)
18.朗读“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也是独一无二的味道"时,至少有两个地方要重读,你认为是哪两处?请简述理由。
1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日子就在灶台前母亲的忙碌身影中流走了,我也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背井离乡。可是,母亲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她居住的老屋。
(吕峰《烟火》)
【乙】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请根据文段归纳中华民族母亲的崇高品质,并结合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写一段感言。
【答案】16.①“我"小时候,生活艰苦,母亲在灶前变着花样儿给“我们”做吃的;②“我"成家后回去看母亲,她总是蹲在厨房的灶台前,默默地给“我们”做丰盛的饭食。
17.①这句话运用外貌和神态描写,描绘出母亲忙碌而幸福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②物质上:母亲做的可口饭菜让“我”腹中充实,不会感觉凯饿。精神上:母亲做的饭菜里充满爱意和幸福,带给“我"生活的自信与满足,让“我”在生活这条路上从容而平和地行走。
18.“不一样"独一无二”需重读。这两个词强调了母亲的烟火的与众不同,含有深刻意蕴,为下文抒情蓄势。
19.中华民族母亲的崇高品质:疼爱家人、热爱劳动、眷恋故土。感言示例:母亲,您是我前进的动力,是我成长的阶梯,更是我生活的靠山。您为我付出的爱,犹如一盏明灯,从点燃的那一刻起,就永远不会熄灭,它唤醒了我的良知,它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它在无尽地付出,也在无尽地释放光芒!
【知识点】语速与语调;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6.本题考查对文章事件的概括。通读全文可知,“烟火"陪伴母亲的两个阶段分别是“我”小时候“我"成家后。第②③段叙述“我”小时候,母亲在灶前为“我"做饭的情景,当时生活条件虽苦,但母亲总是想尽办法改善生活,“在玉米饼中加点白菜或绿豆做成的馅儿,或是偶尔炒个糖豆,蒸个花卷”。第⑥①段叙述“我"成家后回家看望母亲,“每次去看她,她总是蹲在厨房的灶台前,默默地给我们做饭做菜”。据此可概括出这两个阶段母亲为“我"(我们)所做的事。
故答案为:①“我”小时候,生活艰苦,母亲在灶前变着花样儿给“我们"做吃的;②“我”成家后回去看母亲,她总是蹲在厨房的灶台前,默默地给“我们"做丰盛的饭食。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赏析与理解。①“那张汗水淋漓的脸”是外貌描写,表现了母亲的忙碌;“隐隐地含着笑意"是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为家人做饭而感到幸福的心理,表达了母亲对家人的爱②“不会再有饥饿感"的直接原因就是母亲做的饭食使“我”充饥,即使在生活艰难的时候也想尽办法改善生活,这可以称作物质上的原因。根据句子“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概括可得答案。
故答案为:①这句话运用外貌和神态描写,描绘出母亲忙碌而幸福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②物质上:母亲做的可口饭菜让“我"腹中充实,不会感觉凯饿。精神上:母亲做的饭菜里充满爱意和幸福,带给“我”生活的自信与满足,让“我"在生活这条路上从容而平和地行走。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赏析与理解。阅读句子可知,“不一样”和“独一无二"意思相似,共同强调了母亲的烟火与其他烟火的不同,带给“我”特别的体验,为后文作铺垫,即下文的抒情中提到的“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__________________,故这两处需重读。
故答案为:“不一样"独一无二”需重读。这两个词强调了母亲的烟火的与众不同,含有深刻意蕴,为下文抒情蓄势。
19.本题考查归纳人物品质及写感言。第一问:由甲段文字中的“母亲的忙碌身影"不愿意离开她居住的老屋”,乙段文字中的“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热爱生产"等可概括出,母亲的品质是热爱劳动、春恋故土,而疼爱家人则更是母亲们的崇高品质。第二问:写感言,要注意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同时要注意感情真挚,重在写出自己对母爱的理解与感悟或母亲给自己的影响、教益等,饱含深情地对母爱予以赞美。
故答案为:中华民族母亲的崇高品质:疼爱家人、热爱劳动、眷恋故土。感言示例:母亲,您是我前进的动力,是我成长的阶梯,更是我生活的靠山。您为我付出的爱,犹如一盏明灯,从点燃的那一刻起,就永远不会熄灭,它唤醒了我的良知,它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它在无尽地付出,也在无尽地释放光芒!
20.(2024八下·廉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点点滴滴,本是平常,却于某一瞬间、某一经历,让你突然感悟到原来这些平常也可贵,值得珍惜。
请以“原来,平常也可贵"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原来,平常也可贵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于平凡之中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可贵。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渐渐被染成了橙红色,云朵也被镶上了一层金边,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然而,我的心情却并没有因为这美丽的景色而有所好转,学习的压力和生活的琐事让我感到无比烦闷。
路过一个小巷口时,我看到一位老人正坐在门口的摇椅上,微闭着双眼,似乎在享受着这傍晚的宁静。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但却梳理得整整齐齐。他的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虽然有些旧了,但却十分干净。老人的身边放着一个小桌子,上面摆着一杯茶和一本书。他就这样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与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
我不禁被老人的神态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我静静地看着他,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人们总是忙碌于功名利禄,追逐着那些看似重要的东西,却忽略了身边这些平凡而美好的事物。而这位老人,却能在这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宁静。
这时,老人似乎察觉到了我的目光,他缓缓睁开眼睛,对我微微一笑。那笑容是那么慈祥,那么温暖,仿佛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我也回以他一个微笑,然后继续踏上回家的路。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平常也可贵。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瞬间,其实都蕴含着无尽的美好和温暖。我们总是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忽略了身边的幸福。而当我们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时,才会发现那些平常的事物才是我们真正应该珍惜的。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我会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感受生命的活力,在傍晚的余晖中品味生活的宁静。我会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每一刻,会用心去欣赏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因为我知道,这些平常的事物,才是生活中最真实、最美好的存在。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关键词是“平常”和“可贵”,强调了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在特定时刻或经历中显示出其珍贵之处。
【题干分析】①材料指出生活中的点滴平常,在某个瞬间或经历中让我们感悟到其可贵。这提示我们要善于发现平常事物中的美好,珍惜身边的一切。
②写作思路可以从回忆生活中的某个平常场景或事物入手,展现其在特定情境下的珍贵意义,然后探讨为什么平常也可贵,最后表达对生活中平常之美的珍惜之情。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如亲人的关爱、朋友的陪伴、自然的美景等。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平常”和“可贵"这两个点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只谈其一。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作文开头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事例素材可以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选取;结尾可以深化主题,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立意提取】《一碗热粥的温暖》——从平常的一碗热粥中感受到亲情的可贵《那片绿叶的意义》——通过一片绿叶体会到生命的平常与可贵《雨中的一把伞》——以雨中的一把伞为例,展现平常中的温暖与珍贵《街角的老槐树》——讲述老槐树在生活中的平常存在以及带给人的美好回忆《平凡日子里的光芒》——探讨平凡日子中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和可贵之处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1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1.(2024八下·廉江月考)默写古诗文。
(1)微君之躬,?
(2),悠悠我思。
(3)《子衿》中写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特别漫长,由此来表达对恋人深切思念的是:,!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就算在天涯海角也还是像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是:,。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7)欲济无舟楫,。,徒有羡鱼情。
2.(2024八下·廉江月考)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蒹葭》一诗中的作用。
3.(2024八下·廉江月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wòxuán着的事情。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bàn,容不得闭塞。
(3)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dàimàn。
4.(2024八下·廉江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行文至此,作者终于大彻大悟,“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真正进入了忘却自我、超越功利的自由自在的境界。
B.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C.他们在上海滩风云变幻的时局中,为了保护各行各业的精英,与敌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D.这起贪污案涉及地域之广、团伙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5.(2024八下·廉江月考)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文学作品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表现作品内容,表达作品主题。
B.文化品格是中国戏曲诸剧种在千百年的孕育、发展、变进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独特个性,是当前戏曲类非遗保护的中心内容。
C.学习《回延安》一诗,使我了解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D.安塞腰鼓是产生于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种,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6.(2024八下·廉江月考)草木缘情,花果寄意,请在下面三个选项中任意选择两种古诗中的植物,模仿示例,为它写一则“植物的自语”,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
①《竹里馆》中的“竹"②《饮酒(其五)》中的“菊”③《蒹葭》中的“蒹葭"
示例一:《十五从军征》中的“旅葵”:我张开绿色的怀抱,抚慰你久别归来沧桑的心。
示例二:《黄鹤楼》中的“芳草":我“姜萋”的样子可否消解你似滔滔江水的哀愁?
(1)选择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
(2)选择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
7.(2024八下·廉江月考)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各题。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
D.“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
(2)班长找来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现代汉字。
ABCD。
(3)学完《(诗经)二首》以后,我们知道《诗经》又被称为,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
(2024八下·廉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蝗緒骊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缘溪行便要还家___处处志之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乙】
有法朗①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②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容色端丽。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③。筑长城,因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
【注释】①(法朗)一个和尚的名字。②(赍(ī))怀着,带着。(蒙恬)秦朝将领,北逐匈奴,监修长城、直道。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遂寻洞入/遂与外人间隔B.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C.容人出入/容色端丽D.渔人甚异之/日新月异
1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12.【甲】【乙】两文在表现主题上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两文的主题有何相同点?
(2024八下·廉江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们对“吃撑了”的第一反应大多是“又该长肉了"。摄入过多食物,多余的能量会转化成脂肪在体内沉积,久而久之肯定会造成肥胖。吃太饱带来的问题远不止体重的变化。肥胖已被太多的研究证实是引发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胆囊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经常吃饭过饱的人自控力会变得越来越差,人体对食欲的调控机制也会慢慢失灵,从而陷入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的恶性循环。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的话告诉我们,吃得过饱的直接危害是胃肠道。人的消化系统需要定时休养,才能保持正常工作。如果上顿的食物还未消化,下顿的食物又填充进来,就会令消化系统负荷过重。现代人常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人体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寿命很短,如果胃总是处于他肤状态,胃黏膜很难得到修复,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胃部炎症,容易引发胃糜烂、胃溃疡、胰腺炎、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增加胃癌、肠癌的患病风险。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说过“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英国伦敦大学健康与老龄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研究发现,小鼠的食量减少40%,其寿命可延长20%~30%。与此同时,在狗和与人类享有60%共同基因的果蝇等动物身上,科学家们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主导该研究的皮蓬博士表示:“按照该比例推算人类少吃40%,可延长20年的寿命。"
吃得少能延缓衰老。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血管衰老的研究,发现在食物摄入量较低时,人体可产生一种被称为B一羟丁酸的分子,是由肝脏产生的酮基分子,可以减缓血管系统的细胞老化。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胃部产生的胃饥饿激素能刺激脑细胞分裂和扩增,防止脑细胞老化。这意味着该激素或可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物。
德国研究人员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少食会使人体胰岛素水平下降、炎症减少,进而促进大脑细胞生长,改善记忆。
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实验结果大都指向一个结论:适度饥饿不仅可以延缓衰老,而且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神经元退变等疾病相当有效。
(选自顾奎琴《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有删改)
材料三:
民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现代科学也证明吃七分饱就能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并且长期坚持七分饱,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有利于身体健康。怎样做到“七分饱"呢?
按时吃饭。想要控制饭量,一定要保证按时吃饭,一般两餐间隔4~6小时。如果饿得眼冒金星才吃饭,很容按时吃饭。想要控制饭量,易就吃超量了。
细细咀嚼。一口饭最好咀嚼20次以上,老年人则应咀嚼30到50次,给饮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既可以帮助食物消化,又可以保护胃部黏膜。
先素后荤。有肉有菜的情况下,先吃蔬菜,主食尽量多选一些粗粮杂豆,在胃部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些食物的热量低但是饱腹感却很强,你吃下去就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饿了,但是又不会增加太多热量。
吃点粗粮。粗粮,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有利于感受饱腹感让人能够少吃一口。
(选自吴铭《七分饱究竟是什么感觉》,有删改)
13.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吃得过饱,多余的能量会转化成脂肪在体内沉积,这样肯定会造成肥胖。
B.适度饥饿不仅可以延缓衰老,而且对预防多种疾病相当有效。
C.现代科学证明,民间“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D.如果经常吃得过饱,身体的消化系统就不能定时休养,不能正常工作。
14.材料二第二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5.材料三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想要控制饭量,一定要保证按时吃饭,一般两餐间隔4~6小时
(2024八下·廉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烟火
吕峰
①自我有了记忆,母亲就与灶台、与烟火联系在了一起。灶台是乡村生活的恒久风景,它和那些粗糙干裂的手掌、那些因烟熏火燎而迎风流泪的眼睛,共同构成了农家生活最木质的背景,掩映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凡常四季。有了灶台就有了安宁和温饱,就有了繁衍和生存。
②我清楚地记得,家里有一个大大的灶台,里面镶嵌着一口大大的铁锅。母亲忙碌之时,身影总是被白炽灯映照着,在墙壁上晃来晃去。她在灶前煮东西的时候,便把我放在厨房门口的一张小小的矮凳上。我坐在那儿,托着腮,看灶下熊熊的火,把整间厨房照得通红,而母亲瘦削的脸也淡淡地染上一层美丽的红晕。此刻,母子俩都没有说话,只有食物的香味,兀自在小小的空间里静静地回旋。
③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辛,母亲总是想尽方法改善生活。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无非是在玉米饼中加点白菜或绿豆做成的馅儿,或是偶尔炒个糖豆,蒸个花卷。母亲每每为了哄我多吃一些,便带我做一些小游戏。现在回想起来,玉米饼如何下咽似乎已经记不起来了,而留在记忆深处的则是那缭绕在灶台前没法割舍的浓浓亲情。
④那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个灶间,有一个烟自通向屋顶。每当在野外割草或是放学回来,老远就会看到炊烟从村子里的一座座青灰色或红色的瓦房间袅袅升起。每当炊烟升起时,就会看见田埂上很多荷锄归来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对于孩童们来说,我们熟悉村子里的每一座房子,也熟悉每一个烟囱、每一道炊烟。透过炊烟,我们可以知道是谁家的母亲在做饭;透过炊烟,我们可以亲吻四处飘逸的饭香,咂巴着口水,生出对生活的眷恋和向往;透过炊烟,我们还可以懂得父亲的汗水怎样瘦了自己的筋骨,肥了田间的谷穗。灶台和烟火就是乡下人的日子,是乡情浓聚成的一道优美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乡亲们生活的希冀和灵魂。
⑤在我看来,烟火的味道也就是母亲的味道,它是母性的,缓缓上升,维系着整个村庄,也承载着村庄沉甸甸的希望和淌不干的汗水。所以,有村庄就有人家,有人家就有灶台,有灶台就有喜怒哀乐里的一日三餐。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烟火,就是守着一份幸福,一份满足。
⑥一天天一年年,日子就在灶台前母亲的忙碌身影中流走了,我也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背井离乡。可是,母亲却怎么也不愿意离走她居住的老屋。每次去看她,她总是蹲在厨房的灶台前,默默地给我们做饭做菜。生火以后,火势不够猛,她便用一根长长的吹管,对着灶下的柴火呼呼地吹气,火星子在灶下狂乱地飞舞。
⑦火势够猛后,母亲便在灶台上以亲情为味精,为她的儿子、儿媳与孙儿做丰盛的饭食。厨房狭小而局促,我常常被烟气呛得呼吸困难。可是在烟气缭绕中掌勺的母亲那张汗水淋漓的脸上,总是隐隐地含着笑意。8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也是独一无二的味道。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
16.“烟火"陪伴着母亲经历了两个阶段。请分阶段概括母亲为“我(我们)”所做的事。
17.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可是在烟气缭绕中掌勺的母亲那张汗水淋漓的脸上,总是隐隐地含着笑意。(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②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不会再有饥饿感"的原因是什么?)
18.朗读“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也是独一无二的味道”时,至少有两个地方要重读,你认为是哪两处?请简述理由。
1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日子就在灶台前母亲的忙碌身影中流走了,我也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背井离乡。可是,母亲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她居住的老屋。
(吕峰《烟火》)
【乙】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请根据文段归纳中华民族母亲的崇高品质,并结合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写一段感言。
20.(2024八下·廉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点点滴滴,本是平常,却于某一瞬间、某一经历,让你突然感悟到原来这些平常也可贵,值得珍惜。
请以“原来,平常也可贵”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胡为乎泥中
(2)青青子佩
(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7)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佩、窈、窕、逑、洄。
故答案为:青青子佩,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溯洄从之,君子好逑,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2.【答案】点明季节和时间,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追求的艰辛和求而不得的怅惘心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蒹葭
【解析】【分析】首先,这三句诗通过“蒹葭"和“白露”两个意象,点明了诗中的季节和时间。在古代中国,蒹葭和白露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蒹葭,即芦苇,在秋天变得苍茫而茂盛;白露,则是指秋天清晨的露水,晶莹剔透,为大地披上一层霜华。这样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其次,_____________。通过对蒹葭和白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主人公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内心的怅惘。蒹葭的苍茫和茂盛,暗示了主人公在追求中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和挑战;而白露的清冷和萧瑟,则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失落。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诗歌更加深入人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最后,这三句诗还通过蒹葭和白露的意象,传达了诗歌的深层含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蒹葭和白露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蒹葭代表着坚韧和顽强,白露则象征着纯洁和无私。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主人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崇敬。
故答案为:点明季节和时间,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追求的艰辛和求而不得的怅惘心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答案】(1)斡旋
(2)羁绊
(3)怠慢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斡旋,woxuán,调解;扭转僵局。
(2)羁绊,jibàn,意思为被身边的物事缠住手脚,释义犹言束缚牵制。
(3)怠慢,daimàn,淡漠,不恭敬。
故答案为:斡旋、羁绊、怠慢。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4.【答案】D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大彻大悟:形容对某些事情或真理有了非常透彻和深刻的理解,通常用于描述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或重大突破。使用正确;
B.夏然而止:通常用来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连续性的事物或行为突然停止。使用正确;
C.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孩紧张到极点。使用正确。
D.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无与伦比。用在此处形容贪污案,使用对象不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5.【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成分残缺,应在“一种"的后边添加“民间艺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6.【答案】(1)我选择①;我投下幽深的竹荫伴随你照月弹琴闲适的情(陪伴你淡泊宁静的心)
(2)我选择②;我弥散清幽的芳香浸润你悠然归隐闲适的心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此题一方面要了解该诗的内容和该种植物的特点、寓意;另一方面要注意是“植物的自语”,应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仿照示例进行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1)我选择①,我投下幽深的竹荫伴随你照月弹琴闲适的情(陪伴你淡泊宁静的心)。
(2)我选择②,我弥散清幽的芳香浸润你悠然归隐闲适的心。
【点评】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7.【答案】(1)C
(2)日;月;山;龟
(3)诗三百;赋;比;兴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漫画释义;材料探究
【解析】【分析】(1)ABD.正确:
C.有误,“江”“河"是转形声文字。
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象形字对应的现代汉字。图①画的是太阳的形状,故①为“日”字。②画的是月亮的,故②为“月"字。③画的是山的形状,故③为“山”字;④画的是乌龟的形状,故④为“龟"字。
故答案为:日、月、山、龟。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故答案为:诗三百、赋、比、兴。
【点评】(1)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
(2)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答案】8.沿着,顺着;同“邀”,邀请;做记号
9.①(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②(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0.A
11.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12.都运用了虚构和想象的写作手法。都表达了对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向往。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集装箱运输企业信用评价与风险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环保节能型监控设备采购与技术支持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房屋租赁及转让合同全方位权益创新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用权转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公路运输代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城市绿化苗木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环保设备质押贷款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级管理人员出差责任免除服务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体育行业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及运动员权益保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节水减排供水合同范本3篇
-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商业计划书(BP)产品与服务的撰写秘籍
-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年产 4万吨氯化石蜡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公司章程(二个股东模板)
- 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6年级试题
- 药用植物学-课件
-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课件(完整版)
- 国货彩瞳美妆化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 云南省就业创业失业登记申请表
- UL_标准(1026)家用电器中文版本
- 国网三个项目部标准化手册(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