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自查自改报告汇报材料_第1页
煤矿自查自改报告汇报材料_第2页
煤矿自查自改报告汇报材料_第3页
煤矿自查自改报告汇报材料_第4页
煤矿自查自改报告汇报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报告I目录23967前言 -1-15763一、矿井基本情况 -2-17579(一)矿井概述 -2-24061(二)近三年的安全生产状况 -8-23528二、隐患排查的主要内容 -9-17263(一)安全管理 -9-27701(二)防治水 -14-2627(三)机电 -15-939(四)提升运输 -15-1709(五)建设项目 -17-12837(六)一通三防 -18-19374(七)领导带班、矿井“三超”、应急救援 -19-16112(八)监测监控系统 -20-10886(九)人员定位系统 -21-18661(十)紧急避险系统 -22-30422(十一)压风自救系统 -22-3206(十二)供水施救系统 -22-31965(十三)通信联络系统 -23-10196(十四)防突 -23-16999(十五)采掘工程顶板管理 -24-12789(十六)职业病危害 -24-12394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措施及计划完成时间 -25-278731、安全管理 -25-292902、机电 -26-188683、运输 -26-5354、一通三防 -26-318325、安全监控 -26-186306、压风自救系统 -27-4127、供水施救系统 -27-198828、通讯联络系统 -27-212439、采掘 -27-2432610、职业健康 -28-7581四、附件 -28-219251、2016年4月2日自查安全隐患“五定”整改表 -28-159572、矿长谈心对话活动现场照片 -28-198043、警示教育现场照片 -28-一、矿井基本情况xxxxxx矿业有限公司,行政区划隶属xx地区xx县xx镇管辖,成立于xxx年x月x日,是xx地区重点扶优扶强企业,xx维吾尔xxAA级诚信企业。法定代表人殷勤,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煤炭生产、销售、矿山设备的销售及维修、煤炭综合利用、煤炭洗选等。xxxx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是xx“十一五”规划矿井,设计规模0.45Mt/a,于2009年10月开工建设,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24.59Mt,服务年限42.04a。(一)矿井概述1、交通与位置xx煤矿位于xx县城西北部山区,xx矿区中段,距离xx县城直线距离约50km,井田西与xx一成投资有限公司所属xx县铁热克镇二工区煤矿相邻,东与xxxx煤炭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第一煤矿相邻。区内与区外的交通运输均为公路运输,煤矿位于S307省道(xx县)以北50km处,从xx县到xx镇约60km为柏油路面公路,矿区内有15km碎石路面公路,距xx市163km,距库车县城116km,距南疆铁路库车站120km,交通方便。地理坐标:东经81°42′00″-81°44′45″,北纬42°06′45″-42°08′00″。矿区中心点坐标为东经81°43′15″,北纬42°07′00″。井田共有四个拐点,各拐点坐标见下表。井田拐点坐标一览表拐点编号地理坐标直角坐标东经北纬XYS181°42′00″42°08′00″466676627557875S281°44′45″42°08′00″466679827561665S381°44′45″42°06′45″466448427561685S481°42′00″42°06′45″4664452275578942、矿井资源/储量井田东西走向长约4km,南北宽约2.2km左右,面积8.76km2。根据xx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提交的《xxxx县xx井田xx煤矿勘探报告》,经xx维吾尔xx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新国土资储评[2008]12号),评审中心同意井田范围内以下资源储量通过评审,在井田范围内+1500m水平以上批准查明的煤炭资源总量(331+332+333)36.1Mt,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7.08M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6.03M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2.99Mt。另外,9勘探线和4勘探线之间,+1850m以上的先期开采地段内煤炭资源储量总量10.01Mt,其中(331)4.92Mt、(332)1.72Mt、(333)3.37Mt。井田内有可采、局部可采煤层共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Ⅳ1、Ⅳ7、Ⅳ11、Ⅳ13、Ⅳ14煤层。平均可采纯煤总厚10.72m,煤层平均可采单层厚0.75-3.56m,可采含煤系数为7.72%。煤层为急倾斜煤层,倾角55~68°,平均61°,煤类主要为焦煤(24、25JM)。3、地质条件井田位于天山南麓低山带,地形走向北东—南西,呈向南东倾斜的单面山,总体北高南低,沟谷密布,海拔高程+2000~+2660m,最大比高近600m,一般比高300m,基岩大面积裸露,属强烈切割的中高山区。井田构造总体为一向南南西陡倾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南东东100-120°之间,倾向平均202°,变化不大;岩层倾角在55~68°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变陡,规律明显。井田内仅有一条断层(F1),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构造类型(Ⅱ类)。4、开采技术条件(1)水文地质条件xx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2010年提交的《xx县xx煤矿补充勘探报告》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类型,井田地形属中高山地形,基岩裸露,第四系覆盖较少,四周被环切为中山地形,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型。地下水的排泄条件良好,井田南部和北部地层厚度大,泥质成份高,阻断了北部中、高山区基岩裂隙水和南部低山丘陵地下水与井田地下水的水力联系,井田北部的地表迳流均汇入台勒曲克河沟,台勒曲克河为常年性河流,从井田内穿过,井田内大部分煤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与井田没有沟通条件。因此,井田是独立的水文地质体。井田含(隔)水层有全新统冲—洪积物(Q4pal)透水不含水层(Ⅰ含水层)、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J2k2、J2k1、)含水层(Ⅱ含水层)、下侏罗统阳霞组(J1y1、J2y2、)含水层(Ⅲ含水层)、下侏罗统阿合组(J1a)含水层(Ⅳ含水层)、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二段、一段(T3t2、T3t1)含水层(Ⅴ含水层)。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煤层顶底板基岩裂隙水、采空区积水、老窑积水;充水通道分为断裂构造带,煤层顶板裂隙带,底板采动裂隙带三种。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m3/h,最大涌水量为12m3/h。(2)瓦斯情况根据新煤行管发[2014]73号《关于xxxx大宛其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等四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0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4.55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2.93m3/min。采煤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17m3/min;掘进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11m3/min,矿井为瓦斯矿井。(3)煤尘及自燃倾向性情况2012年4月xx煤炭科学研究所对Ⅳ1煤层、Ⅳ7煤层、Ⅳ11煤层、Ⅳ13煤层、Ⅳ14煤层煤层进行了自然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均为Ⅱ类属自燃煤层。5、煤层及煤质井田内共控制了编号煤层7层,即Ⅳ1、Ⅳ5、Ⅳ7、Ⅳ11、Ⅳ13、Ⅳ14-1、Ⅳ14-2煤层。除Ⅳ5、Ⅳ14-2煤层为大部分可采煤层外,其它煤层全区可采。各煤层的直接顶(底)板多为炭质粉砂岩、粉砂岩,部分为细砂岩、含砾粗砂岩。直接顶(底)板之上(下),岩性多为中砂岩、细砂岩的老顶(老底)。直接顶(底)板厚度大都在0.50~3.00m之间。部分煤层有炭质泥岩的伪顶。各煤层累计平均厚度为23.43m,含煤系数为13.95%。现就各可采煤层分述如下:(1)Ⅳ1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自西向东,地表上出露的最小厚度为1.38m,最大厚度为2.67m,平均煤厚为1.98m,煤层厚度变化系数为8%;深部出露的最小厚度为1.75m,最大厚度为2.85m,平均煤厚为2.34m,煤层厚度变化系数为7%。沿走向上(自西向东)Ⅳ1煤层厚度总体上有变厚的趋势。沿倾向上厚度也在增厚。结构较为简单,一般无夹矸,局部夹有1~2层夹矸,夹矸厚0.23~0.36m。(2)Ⅳ7煤层厚度变化不大,自西向东,地表上出露的最小厚度为0.71m,最大厚度为1.05m,平均煤厚为0.91m,煤层厚度变化系数为6%;深部出露的最小厚度为0.77m,最大厚度为1.66m,平均煤厚为1.10m,煤层厚度变化系数为9%。沿走向上(自西向东)Ⅳ7煤层厚度总体上有变厚的趋势,沿倾向上厚度也在增厚。结构简单,基本无夹矸,局部可见一层夹矸,厚约0.27m,但深部灰份含量增高,相变为炭质泥岩。(3)Ⅳ11煤层厚度变化不大,自西向东,地表上出露的最小厚度为0.84m,最大厚度为2.31m,平均煤厚为1.58m,煤层厚度变化系数为11%;深部出露的最小厚度为0.74m,最大厚度为2.91m,平均煤厚为1.72m,煤层厚度变化系数为13%,Ⅳ11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论是沿走向上(自西向东)还是沿倾向上,厚度都在发生变化,规律不明显。该煤层结构较简单,无夹矸,但深部灰份含量增高,相变为炭质泥岩。(4)Ⅳ13煤层Ⅳ13煤层厚度变化不大,自西向东,地表上出露的最小厚度为1.46m,最大厚度为3.76m,平均煤厚为2.64m,煤层厚度变化系数为7%;深部出露的最小厚度为0.71m,最大厚度为6.24m,平均煤厚为2.80m,煤层厚度变异系数为16%,沿走向上(自西向东)Ⅳ13煤层厚度总体上有变厚的趋势,沿倾向上厚度也在增厚。该煤层结构较简单,无夹矸。(5)Ⅳ14煤层厚度变化不大,自西向东,地表上出露的最小厚度为1.23m,最大厚度为2.77m,平均煤厚为2.12m,煤层厚度变化系数为4%;深部出露的最小厚度为1.28m,最大厚度为4.89m,平均煤厚为2.55m,煤层厚度变异系数为6%。沿走向上(自西向东)Ⅳ14煤层厚度总体上有变厚的趋势。沿倾向上厚度也在增厚。该煤层结构较简单,无夹矸。详见可采煤层特征表。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统计点数煤层厚度夹矸层数煤层厚度变异系数可采性指数煤层结构类型煤层可采性及稳定性最小-最大Ⅳ1181.38~2.671.981~28%1简单全区可采稳定煤层Ⅳ7180.71~1.050.910~15%1简单局部可采较稳定煤层Ⅳ11180.84~2.311.58011%1较简单全区大部可采较稳定煤层Ⅳ13181.46~3.762.6407%1简单全区可采稳定煤层Ⅳ14181.23~2.772.1204%1简单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井田内煤层基本以24、25号焦煤(JM)为主,具有低-中灰、特低硫、特低磷、高-特高热值、富油-高油的特点,可作为良好的炼焦基础煤、炼油用煤,还可作为生产新型材料PVC的主要原料之一。6、管理机构及职工队伍情况(1)矿井证照办理情况:xx煤炭工业管理局以《新煤规发[2007]第470》号文件对xx煤矿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意见进行了立项批复。xx煤田地质八大队编制的《xxxx县铁热克矿区xx煤矿勘探报告》,有xx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新国土资储评[2008]012号”评审意见书和评审备案证明。xx维吾尔xx煤炭工业管理局以《新煤规发【2009】151号》文件对《xxxx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0.45Mt/a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批复。xx煤炭工业管理局以《新煤规发【2010】234号》文件对xxxx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xx煤矿安全监察局以《新煤安监发【2010】93号》文件对《xxxx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进行了批复。xx维吾尔xx环境保护局以《新环监函【2009】194号》文件对《关于xx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2012年6月xx发改委以《新发改能源[2012]1523号》文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建设规模0.45Mt/a。(二)近三年的安全生产状况矿井自建设至今,安全生产较平稳,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二、隐患排查的主要内容(一)安全管理1、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情况:(1)矿级领导9名,分别为:矿长、总工、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通风副总、采掘副总、机电副总、工会主席,人员配备齐全。(2)职能科室:“五科”、“四室”。“五科”为:安全科、通风科、生产技术科、机运科、保卫科。“四室”为:调度室、监控室、化验室、综合办公室。(3)生产区队为:采煤队、掘进队、安装队、水采队。2、矿井管理人员学历及特殊工种持证情况:管理人员相关学历:本科8名、大专16名,中专37名,中专大多是公司近几年从甘肃兰州煤校直接招聘和xx县内招聘并送乌市煤校委托培养,目前已从事相关管理或技术工作。采掘技术人员8名,一通三防技术人员2名,安全监控技术员1名,机电技术人员2名。科室以上管理人员80%为大专学历,均取得安全资格证。矿井特殊工种持证情况,截止目前累计培训专职安全员5名、安全检查工10名,专职瓦检员14名,爆破员18名,监测监控工6名,电气作业人员7名,绞车工4名、探放水工5名。3、安全费用、维简费用提取、使用及报备情况制定了2015年安全费用、维简费用提取、使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规定明确了使用范围。安全费提取标准为15元/t,维简费提取标准为8.5元/t,2015年2~12月实际掘进工程原煤7.6万吨,提取安全费114万元,提取总额114万元,使用总额为96.6万元。各方面使用费用占使用总额的比例如下:安全救护及安全培训13%,矿井运输(提升)系统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投入17%,矿井综合防尘系统建设投入12.5%,矿井通风系统建设投入22.5%,采煤方法改革投入30.5%,其他4.5%。4、煤矿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相关管理制度”等145个制度;制定的《岗位责任制汇编》包括“矿长岗位责任制”、“掘进队长岗位责任制”等41个制度;制定的《操作规程》涉及6大类58个工种,其中采煤操作6个工种、掘进操作9个工种、“一通三防”作业9个工种,测量操作7个工种、采掘工程质检员操作2个工种、机电操作13个工种。5、煤矿建立健全以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实际控制人)为首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矿井建立了以矿长为首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矿长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以分管副矿长为首的现场业务保安体系和以调度为龙头的安全生产指挥体系,五大体系建设完整,各体系划分明确,有安全办公会议记录、作业规程等技术资料的会审记录、调度会记录、安全生产调度记录、“一通三防”专题会议记录。6、煤矿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建立情况;煤矿根据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每周(周一综合安全检查、周三“一通三防”专项检查、周五复查和机电运输专项检查)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将查出的安全隐患严格按照“五定”的原则由安全科制定整改方案,下发到各单位/责任人进行整改(并上报公司安监部),每周五进行复查,将复查结果在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上通报,并进行考核,做到了隐患整改的闭环管理。7、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1)按要求配备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完善了井下现场安全生产8小时跟班管理制度,每班有1名矿级领导和2名安全管理人员带班下井,并与工人同上同下。(2)坚持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班前会每班由值班矿级领导、值班区队长、安全员召集当班人员,将本班生产任务、注意的安全事项、防范措施贯彻到每个职工。(3)坚持安全培训教育,落实企业负责人,保证企业全员参加安全培训教育。严把新员工入矿安全培训教育关,考试合格后在指定的师傅带领下再学习3个月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认真开展上岗前安全培训教育及转岗培训;每周三的常规培训将《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xx全员培训题库》、《新安全生产法》作为培训教育的重点进行学习并开展每日一题每月一考活动。8、开展“警示教育片”,全矿受教育”活动(1)煤矿管理层观看了两声巨响带来的警示——2005年“2.14”矿难事故十年祭全矿干部职工、家属观看了吉煤通化八宝煤矿3.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xx昌吉州呼图壁白杨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12.13”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片。xx米泉沙沟煤矿“10.24”重大顶板事故纪实。xx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5.11”事故警示教育片。xx鑫盛工贸公司米泉沙沟煤矿运输事故案例片。刘桥一矿“12.15”较大运输事故警示教育片。丁集煤矿“1.4”运输事故教育片。刘庄煤矿“3.31”机电事故教育片。9、开展矿长、职工谈心对话活动3月26日上午在办公楼三楼会议室开展了矿长、职工谈心对话活动,矿长和矿级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班组长和普通职工等多层次的谈心对话活动,并在现场层层签订了2016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谈心对话活动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及李克强总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xx副主席穆铁礼甫·哈斯木,xx煤炭工业管理局、xx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吴甲春,1月27日在煤炭工业及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国家对煤矿安全技术改造、灾害治理、整顿关闭的政策措施;煤炭市场宏观形势对煤矿生存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影响;本矿矿目前安全生产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及解决的途径、办法;《安全生产法》、《强化煤矿瓦斯防治十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2号)、《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指南(试行)》和《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煤行〔2015〕116号)。(二)防治水1、水文地质类型、机构设立、人员、专用设备情况、防治水管理制度: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简单,设立了防治水机构;配备了1名水文地质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3名,探放水工5人;配备有1台TXU-150型煤矿用坑道钻机、1台ZDY1200S型煤矿用全液压坑道钻机;矿井建立健全了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基础资料、基础工作情况:2014年委托xx煤炭科学研究所编制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掘进巷道、回采工作面都编制了说明书,编制了采煤工作面结束后地质总结报告;矿井2015年编制了专门的防水隔离煤柱设计,有审批表;采掘工作面作业前编制了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有《+2153-+2200m水平Ⅳ1煤回采顺槽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矿井有《xx煤矿地质报告》、《xx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xx煤矿建井地质报告》、《xx县xx煤矿补充勘探报告》,各报告中都对井田范围内的台勒曲克河进行危险性分析,认为距离目前开采区较远,影响较小;矿井有防治水必备的五种基础图件;矿井编制了十五种基础台账;矿井编制了《水文地质补充调查报告》、《+2153-+2200m水平Ⅳ1煤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都有审批表;工作面采煤前,进行过钻机探放水工作,矿井编制了《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有审批;矿井编制了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编制了《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矿井有18名辅助救护队员,与xx县救护中队签有应急协议,编制了《xx煤矿防治水保障体系》;矿井对台勒曲克河每个月都进行流量观测。3、矿井排水能力情况及水泵检测情况:矿井采用平硐上山开采,井下涌水自流出矿井,不需要建立中央泵房。(三)机电煤矿10KV电源来自音西35KV变电所,可供容量能够满足矿井供电负荷的需要,另一回路取自xx煤矿自建35KV变电所,于2015年6月14日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煤矿现实现双回路电源供电。保证了矿井安全通风及主要场所的供电需要。煤矿供电线路上不存在“T”接,矿井实现分级供电,地面变电所向井下中央变电所实现了双回路供电,煤矿井下中央变电所实现了独立通风,采区实现分区域供电,采掘工作面分开供电,未发现供电开关作为设备的启动开关情况。预防电气引火:能够正常使用电气设备的漏电继等综合保护,确保电源短路、过流、过负荷、接地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该矿为瓦斯矿井,能够按照高瓦斯矿井要求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掘进工作面风机实现“三专两闭锁”,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机电设备实现甲烷超限闭锁,现水掘工作面回风流中无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现场检查未发现电缆接头有“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电缆无破皮、漏电现象;矿井电气设备具有漏电保护,井下检修电气设备时能够停电作业。(四)提升运输(1)轨道运输系统煤矿物料运输系统从+2043m水平运输平硐口装矿车,用防爆电瓶车牵引矿车运输到一采区一号轨道上山(井下轨道型号为22Kg/m,轨距600mm)。然后经倾角28°的轨道上山+2250m水平的提升机(型号为JTPB1.6*1.5/24)运输到各水平车场,由人工推至工作面。提升机主要部件按规定进行探伤,提升机装设防止过卷、防止过速、过负荷和欠电压保护、限速保护、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闸间隙保护、松绳保护、减速功能保护等安全保护装置,现场检查各项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可靠,提升钢丝绳符合规定要求,轨道上山上口布置有阻车器和挡车栏,巷道内布置四套跑车防护装置,每个水平甩车场均有挡车栏,斜巷下口有挡车栏。轨道上山人员运输使用XRB-15*6人车,额定运送人员每次12人,人车自重2.2t,单钩提升1车。轨道上山各水平车场发出的信号有区别,非简易信号。轨道上山上车场信号工能及时把各水平车场的信号转发给提升机司机。使用人车运送人员时,人车跟车工配有无线对讲信号机,发现问题能及时停车。井巷中的跑车防护装置处于常开状态并闭锁,升降人员遵守“行车不行人”的规定,各水平车场设置声光报警信号,信号硐室和候车硐室设置符合要求,人车运送人员有紧急停车信号,人员上、下地点悬挂信号牌,各水平车场有信号显示。人车的安全防护装置动作灵敏可靠,检查试验符合要求,每天能正常进行落闸试验并做好记录。(2)煤炭运输系统水力采煤工作面的煤炭经溜煤斜石门通过溜煤上山脱水后直接用SGB420-40刮板输送机运输至采区集中原煤仓,然后经K-3往复式给煤机至DTL80/30/45型胶带输送机运至原煤仓上山YK1200*3000振动筛,原煤振动筛筛选后原煤经DTL80/30/55型胶带输送机运至地面原煤仓。筛选后矸石经DTL80/7/30型胶带输送机运出平硐。刮板输送机液力耦合器使用水介质,使用合格的易熔塞和防爆片,机身无严重变形、开焊,运转平稳,各部连接件齐全、牢固。胶带输送机使用阻燃胶带,有防滑、堆煤、防跑偏、温度、烟雾保护,机头有防护栏,行人跨越胶带处设有过桥,输送机机头机尾固定牢靠,人员易接触的转动部位设置防护栏,每天进行运输设备的检修保养,记录齐全。(五)建设项目xx煤矿是xx“十一五”规划矿井,设计能力0.45Mt/a,于2009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煤矿建设工程已完成,等待“双验收”。xx煤矿现采用走向长壁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该采煤方法劳动强度大、单耗高、产量低、作业环境条件差、支架适应煤层厚度变化能力差等诸多缺点,为寻求出路,探索适合这种煤层条件的新采煤工艺,xxxx矿业有限公司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水采研究所沟通交流,邀请国内知名水采专家实地调研,并于2012年9月10日在xx县召开了中国煤炭学会水力采煤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会议暨xx矿业水力采煤工艺研讨会,与会专家通过充分论证,认为xx煤矿的煤层赋存条件完全适合水力采煤。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后,公司与煤科总院唐山分院合作,在xx煤矿开展“急倾斜薄煤层、不规则煤层开采技术研究”,并于2012年12月申报了科技攻关项目,获得xx煤炭工业管理局、xx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科技厅的大力支持。xx矿业公司委托了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和煤科总院唐山分院联合编制水采采区设计,并进行了开工建设,截至2014年12月份主要井巷工程已经完工,机电设备安装、各型号管路安装、采区煤水硐室、地面高压硐室、主要通风机等安装工程已经完成;采区通风系统已经形成,通风系统稳定、可靠。现已进行水力采煤工作面的巷道准备工作。(六)一通三防1、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采用分区式,矿井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矿井布置两个采区:一采区、水采区,一采区及水采区通风系统分别为独立的通风系统。一采区进风井二条:皮带运输斜巷、+2043m水平运输平硐。回风井一条:1号回风平硐。水采区进风平硐为+2050m水平三号平硐。回风井一条:+2101m水平Ⅳ7煤回风上山。一采区主要通风机为FBCDZ~NO19/2*110kW型轴流式通风机2台;水采区主要通风机为FBCDZ~NO19/2*110kW型轴流式通风机2台,均为一用一备,额定供风量为(1860-6060)m³/min,完全满足现场供风的需要;各用风地点均采用独立通风,风流稳定、可靠。2、瓦斯防治矿井建立了以总矿长为瓦斯防治领导组长,机构配置、人员配备符合要求,每天三班安排专职人员对各采掘作业点进行瓦斯专职检查并记录,对主要硐室等进行瓦斯巡回检查并记录,瓦斯管理制度齐全。矿井一采区开采+2043m水平以上煤层;矿井水采区开采+2050m水平以上煤层,开拓方式为平硐。根据新煤行管发[2014]73号《关于xxxx大宛其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等四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0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4.55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2.93m3/min。采煤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17m3/min;掘进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11m3/min,矿井为瓦斯矿井。3、防尘系统防尘用水取自地面联合泵房水池,水池容积318m³,防尘水管沿一采区+2043m水平运输平硐及水采区+2050m水平三号平硐铺设至井下各防尘地点,主管路采用Φ108钢管、顺槽管路支管采用Φ50的钢管。防尘管路每隔50m设一个三通及阀门。主要大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均安装喷雾装置、隔爆水棚,主要巷道进行定期除尘工作、粉尘测定工作,各测尘点的设置符合规定。4、防灭火系统2012年4月xx煤炭科学研究所对Ⅳ1煤层、Ⅳ7煤层、Ⅳ11煤层、Ⅳ13煤层、Ⅳ14煤层煤层进行了自然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均为Ⅱ类属自燃煤层,煤尘均具有爆炸性,矿井建有TLN500—97型制氮机组,对一采区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实行预防性注氮,制氮量在800m3/h,压力0.6Mpa,注氮干管、支管均选用Φ50无缝钢管,采用法兰连接,沿一采区水平运输平硐布置进入采煤工作面下顺槽至采空区进行埋管注氮,水采区尚未布置注氮系统。矿井使用JSG—9型束管检测系统,实施检测井下空区的CH4、CO、CO2、O2等相关参数,目前系统运行正常、检测数据证实。(七)领导带班、矿井“三超”、应急救援为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58号令,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保护煤矿职工生命安全,督促煤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现场了解安全生产情况,自建矿起矿井建立了《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领导带班井下交接班制度》和《领导带班下井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每月初制定煤矿领导带班下井计划表,报公司及管局备案,月底对各个领导带班下井结果进行统计、公布,对违纪行为及时考核。矿井不存在“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的情形;主要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严格按照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保养、检修,使各种设备经常保持完好状态。矿井2016年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制定、修编工作已经完成。2015年该项工作严格按照制定、评审、修改、备案、演练与落实等程序执行。(八)监测监控系统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由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研发的KJ90NB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通过地面主机与井上下各分站进行通信联络和数据交换,来实现实时监测监控,及时了解井下各巷道、工作面及重要场所的实时情况。调度机房地面中心站安装了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实现对煤矿井下温度、风速、负压、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及风门的开闭、主要设备的开停、风筒状态、馈电状态等开关量的24小时不间断实施监控,所有设备均取得了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实现了安全监控系统与xx县煤炭工业管理局监控联网运行。目前井下共安装KJ90-F16型分站13台;KG9701A型甲烷传感器22台;GTH500B型一氧化碳传感器21台;GFY15型风速传感器13台;GW50A型温度传感器13台;CFK40T型风门开停传感器2台;GF5F(A)负压传感器3台;馈电传感器15台,GT-L(A)型设备开停传感器28台,红外线二氧化碳传感器2台,风筒传感器1台,氧气传感器2台,温湿度传感器2台,断电器2台。系统主要监测内容为瓦斯、风速、一氧化碳、负压、温度、风门开关等,连续监测井下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主要风道的环境参数等主要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工况信息。系统具有实时数据通讯、统计存储、屏幕显示、查询打印、网络通讯、声光报警等功能。井下分站、分站电源、各类传感器均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地面中心站实行三八制值班,配备有值班、网管及维护人员,由系统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对该系统的运行和维护;配备管理人员1名,技术员1名,每班均有1名监测监控人员地面值班,实行三班轮流,确保24小时不间断值班;系统运行日志、安全监测日报表等均有报矿主要负责人和该系统技术负责人审阅、签字。各种制度建立齐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基本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要求。(九)人员定位系统煤矿安装了由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研发的KJ251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安装了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不间断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定位读卡器、基站等相关设备均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系统通过固定在井下作业人员矿灯灯线上定位识别卡,能识别井下作业人员的分布情况。矿井每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巷道分支处等地点均设置了读卡器,完全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出入方向的要求。同时,系统还留有备用人员定位监控分站和读卡分站,井下使用识别卡324个,备用98个,备用充足,并按规定每3个月对数据备份。(十)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在+2150m区段石门和+2200m区段石门处,按要求设置了临时避难硐室。(十一)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在地面设置3台GA132-8.5型螺杆式空压机,主平硐、1号轨道上山采用直径为Φ159的管路,各分层石门巷道、其它联络上山、回风平硐采用直径为Φ108管路,采掘工作面顺槽采用直径为Φ50管路,井下所有的压风管路每隔100m设置一个出风口,出风口设有闸阀。井下各工作面及避灾路线、人员集中的地点均敷设了压风管路,并安设了压风自救阀门,工作面安装了压风自救装置。(十二)供水施救系统矿井2011年委托xx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提交了《xxxx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六大系统”设计方案》,在工业广场设置了318m3的水池,取自台勒曲克河水,采取全封闭,符合防冻防护要求;井下主要供水管路采用Φ108无缝钢管,沿主要运输巷道布置,各辅助运输、回风、掘进顺槽采用Φ50无缝钢管,每隔50m安装一个三通阀门;矿井总共安装了18套ZSJ供水施救装置;阀门采用国标的Φ16球型截止阀、Φ16环形球阀及Φ100、Φ50闸阀;供水施救装置有台账;管路吊挂平直,没有拐死弯,在+2200m水平和+2150m水平两个避难硐室前20m供水管路埋地下;矿井明确通风科负责日常检修。有供水施救装置故障处理记录、供水施救装置实验记录、供水管路巡检记录、供水施救系统维修记录、供水施救装置巡检记录,有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供水施救系统管理制度、系统设备检查制度、系统设备定期检修制度;+2200m水平避难硐室安装有6组供水施救装置,+2150m水平避难硐室安装有4组供水施救装置,+2150m水平Ⅳ11回采工作面安装有1组供水施救装置;总体上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十三)通信联络系统煤矿委托江苏三恒科技有限公司安装SOC8000型程控数字交换机管理系统和KTT103型矿井语音播报系统。SOC8000型程控数字交换机管理系统,包括有线固定电话系统及触控平台,安装在监控室的监控平台上统一管理,系统安装了2套主机,1套运行、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能够不间断与井下作业人员及地面各主要岗位进行通话。井下共安装本质安全型电话23门,主要分布在井底车场、井下机电峒室、各采掘工作面及运输转载点等。地面主要车间、厂房、各矿领导、职能科室安装普通电话30门,满足矿井通讯联络的要求。KTT103型矿井语音播报系统,现已在井下各主要大巷、采掘工作面等安装语言箱11台,备用10台。主要安装于调度室、平硐口、井底车场、各石门、采掘工作面等处,目前运行状态正常。井下通信系统的配套设备全部选用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产品,井下通信电缆为阻燃本质安全型,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十四)防突根据新煤行管发[2014]73号《关于xxxx大宛其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等四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矿井为瓦斯矿井。(十五)采掘工程顶板管理矿井开拓方式采用平硐~主、副暗斜井开拓,矿井开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无超层越界,保安煤柱留设符合要求。井田可采煤层5层,在+2043m水平以上一采区由于受煤质的影响,现无采掘工作面。水采区布置二个掘进工作面,分别为:+2153m水平IV1煤溜煤上山水掘工作面、+2153—+2200m水平IV1煤采煤工作面回采顺槽水掘工作面。矿井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结构稳定,走向及倾向稳定,在采掘过程中各煤层未发生冲击地压的现象,属地压正常矿井。(十六)职业病危害矿井成立了职业卫生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员,制定了职业病防治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职业病防治应急预案,完善了符合矿井实际情况的职业病危害14项管理制度;每位职工按照规定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并建立档案;严格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发放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及宣传手册,每月10日、20日、30日组织职工做专项的职业危害防治培训工作,在受职业危害场所醒目的位置设置公示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职业危害检测结果,每年年初按照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职业危害因素;矿井配备了符合规定的测尘、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噪声检测等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仪器仪表,各产尘地点采用了密封、湿式作业、洒水降尘等综合防尘措施,各转载点喷雾灵敏可靠、雾化效果好。今年以来,我矿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和管局要求,在公司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矿级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和“七条禁令”的规定,认真落实矿井水害治理、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积极开展职工全员培训、配足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加大“三违”打击力度,夯实安全基础。全力打造安全、和谐、高效的现代化矿井。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措施及计划完成时间2015年度最后一次上级主管部门来矿检查的时间为9月14日,共查出各类隐患18条,整改完成18条。2015年5月20日在第二轮隐患排查当中共查出安全隐患20条,整改完成16条,未整改问题见(xx煤矿第二轮隐患复查未整改完成安全隐患延期整改的申请报告)。2016年4月2日,我矿隐患排查小组根据上级管理部门要求进行了隐患自查,共检查出隐患21条,经过整改21条隐患已经整改全部完毕。1、安全管理(1)未制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整改实施方案:安全科负责制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整改责任人:张亮红;计划整改时间:2016年4月4日完成。(2)安全费用提取使用计划内容不完善,缺少对职业危害的投入。整改实施方案:安全科负责补充缺少的内容。整改负责人:张亮红;计划整改时间:2016年4月4日完成。(3)安全管理人员任命未进行变更。整改实施方案:变更人员任命。整改责任人:窦艳英;计划整改时间:2016年4月4日完成。(4)三号平硐+2050m水平煤水硐室缺少一个灭火器。整改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