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蒹葭》诗经目录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文学常识目录

《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

、比、兴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宮廷宗店祭祀。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文学常识朗读诗歌1.配乐《在水一方》朗读《蒹葭》。2.学生自由朗读《蒹葭》,要求借助注释,读准字音。3.译读《蒹葭》,翻译每段内容。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

晞(xī)

湄(méi)

跻(jī)

涘(sì)

沚(zhǐ)

坻ch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宛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呀,就在河的那一边。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沙洲上。分析大意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溯洄:逆流而上。

溯游:顺流而下。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还没有干。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呀,她就站在河那边。逆流而上去寻访,道路崎岖难攀登。顺流而下去寻访,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高地上。分析大意晞:干。阻:险。跻:高。坻:水中的陆地。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芦苇茫茫连成片,清晨露水还未干。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呀,她就站在河那边。逆流而上去寻访,道路崎岖又回旋。顺流而下去寻访,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分析大意涘:水边。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右:曲

已:干根据《蒹葭》绘图?可以绘几幅图?每幅画面蕴含着怎样的情感?✭白露秋霜图——舒缓、平正✭秋水伊人图——美好、爱慕✭艰难困阻图——急切、执着✭寻而不得图——失望、惆怅整体感知《蒹葭》三章中每章之间有哪些词语有变化?这样变有什么用意吗?(1)“苍苍””“萋萋”“采采”这三个词,作者用三个不同的词语,都来表现了芦苇茂盛的样子。(2)“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在描写白露的变化。它用白露这点变化,它想表示一种时间的流逝推移。(3)“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都是在水的另一边,在岸边,水边的意思,这就意味可望而不可即。整体感知《蒹葭》三章中每章之间有哪些词语有变化?这样变有什么用意吗?(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突出道路的漫长、险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主人公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5)“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都是水中一块陆地上的意思,还是只能看见不可与之亲近的意思。整体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深入探讨品析“伊人”,体悟诗歌内涵。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深入探讨“伊人”是?◎思慕之人◎贤德之人◎美好的事物◎人生的目标。深入探讨追寻者

目标理想孔子

仁爱庄子

天道无为你们

理想高中《蒹葭》的主题:1.爱情说

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烦恼。2.理想说

人们根据对“伊人”的执著追求,以及追求道路的曲折,所以就有了“理想说”,即人们追求理想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但对理想的态度应是坚持不懈的!深入探讨《蒹葭的》主题:3.诗歌之中反复的“白露”“流水”意象,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转瞬即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4.距离说

即为“距离产生美”。两首诗歌中的伊人等意象不一定就是实指,他们也是一种托物言志的手法的运用。总结:可以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比如:爱情、友情、理想等等。深入探讨《蒹葭》的基调: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求之不得——不急不躁,不悲不怆,不嗔不怒这就是一颗平和、积极、健康、明朗,明亮的生命状态。孔子评价的那句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诗无邪!”“思无邪”就是真情流露、毫不作假!“无邪”呢!就是真性情!深入探讨画面美:①白露秋霜图②秋水伊人图③艰难困阻图④寻而不得图艺术手法音韵美:①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②作品押韵:红色是押韵的字。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长、方、央。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③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艺术手法音韵美:④运用叠章,统一内容的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如:苍苍、萋萋、采采;如:为霜、未晞、未已;如:一方、之湄、之涘;如:道阻且长、道阻且右、道阻且跻;如: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艺术手法意象美:重点意象分析(1)蒹葭: 追寻者的形象写照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苍苍、萋萋、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如此茂盛的芦苇用在诗的开头起兴,叙物以起情,和下文河流曲折、水中小洲的描写,烘托出一种苍凉和凄婉的情调。芦苇的特点纤细修长,柔而坚韧,和诗人对“伊人”的情感正相符合,柔情似水而又坚贞不渝。艺术手法意象美:重点意象分析(2)白露:追寻者执着的见证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为霜:露水像霜一样白

未晞:还没干

未已:还没干从“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亮就来到河滨,一直寻觅、寻觅,焦急地而又执着地寻觅,直到太阳东升,仍未见伊人。由此,一个痴情的、有些焦急的,然而又执着的追求者形象就跃然纸上。艺术手法意象美:重点意象分析(3)秋水:追寻者无尽的阻隔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一方:对岸

湄:岸边

涘:水边

中央:中间

坻:水中高地

沚:水中小块陆地秋水描写的方位性隐含着主观情感。秋水有“阻隔”和“无尽”的含义。水清冷而悠远,曲折的秋水阻止了诗人追寻的脚步,诗人绵绵的思念与惆怅在这秋水之中,绵延悠长,没有尽头。艺术手法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伊人,是知音?是恋人?是贤者?是理想?是功业前途?不一而足。课可见《蒹葭》不仅是一首爱情恋曲,更是一阙追求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