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丹江口市2023年冬季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卷共有8页,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3.答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记录每一份真诚付出,见证每一个平凡梦想,成就每一个不朽英雄。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都是人生旅途的跋涉者,用深深浅浅的脚步丈量着成长。登高迎新我们饱览秀丽景色,邂逅最美的风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一起领会于心,一起奔向诗意与远方。逐光而行·薪火相传(15分)一、基础型学习任务单(15分)为了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好地激励同学们,班级开展“学习榜样,逐光而行”的活动。小文撰写了本次展览的“前言”,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1.成长需要沐浴杰出人物的灿烂光辉。“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错的话来的藤野先生,他为帮助中国有新的医学而不倦教诲,令鲁迅触目伤怀,鼓起继续用笔战斗的勇气;读宋代①(作者)《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我感受到诗人虽被贬官,但仍坚守自我的那份旷达与倔强;读《愚公移山》中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我感受到了愚公契而不舍、坚定执着的精神;一生劳作不辍的锺太夫人宽厚仁慈、深明大义,让朱德终生怀念、崇敬;列夫·托尔斯泰用入木三分的目光看透世界的本质,展现了文学家的清醒与睿智;居里夫妇在旧棚屋里殚精竭虑地提炼镭,展现了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茅盾在为白杨树、为抗日军民高唱赞歌;孟子,名②在用雄辩的语言阐述颠扑不破的真理……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屏息聆听他们的事迹,用心感受他们的精神。通过向他们学习,使我们拥有了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能够更勇敢地探索未知世界!(1)有同学对文段中画线词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一项是()A.“抑扬顿错”应写成“抑扬顿挫”。 B.“深恶痛疾”的“恶”应读“wù”。C.“倔强”的“倔”应读“juè”。 D.“契而不舍”应写成“锲而不舍”。(2)有同学对文段两处横线处不清楚,请你帮他填上正确内容。(用正楷字书写)(3)小文撰写“前言”,其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处是()A.触目伤怀 B.劳作不辍 C.入木三分 D.殚精竭虑(4)小希同学激动地诵读这段话之后发现其中有一句话有语病,请对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修改意见。【答案】1.C2.苏轼3.A4.把“使”去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C.“倔强”的“倔”应读“jué”,此项“倔强”的“倔”应读“juè”判断有误;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该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 ,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后的一个生活片段。体现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表达了他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不符合“藤野先生为帮助中国有新的医学而不倦教诲”的语境,使用错误;B.劳作不辍:指不停止劳作。使用正确;C.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使用正确;D.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使用正确;故选A。【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横线句子缺少主语,将“使”删去,改为:通过向他们学习,我们拥有了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活动:二2.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土之上,仰望浩瀚历史的星空,赓续千年的薪火所在。请你根据语境完成下面诗文填空。泱泱古国,江山多娇:郦道元在《水经注》以“①_______________,隐天蔽日”描绘三峡群山之巍峨,直插云霄;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用“夕日欲颓,②________”描写了夕阳西下时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悠悠华夏,人才辈出;虽为女子,李清照却不甘沉默,慷慨高歌:“风休住,③_________________!”更有那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④________”抒发誓死忠心的报国之志;朱敦儒面对国难时悲慨吟咏:“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⑤_______________”。秉承天道合一思想的中国人,亦多在自然中感悟人生,晏殊面对美景有感于花鸟,发出了“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这种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慨叹。【答案】①.重岩叠嶂②.沉鳞竞跃③.蓬舟吹取三山去④.提携玉龙为君死⑤.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⑥.无可奈何花落去⑦.似曾相识燕归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词:叠嶂、鳞、蓬、提携、奈、燕。翰墨飘香·岁月沉淀(39分)二、发展型学习任务单(39分)小琪在学习过程中对这几篇文章很感兴趣,但有些疑问,请帮她解决。(14分)(一)古诗赏析(4分)【甲】长安九日诗【隋】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乙】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下列对两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的思乡之情和亡国之恨,都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之中。B.甲诗后两句言所想之境,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C.乙诗颔联描绘了四种意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D.乙诗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4.甲乙两诗均提到“故乡”,请分别说说“故乡菊”和“故乡水”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3.D4.【甲】诗:“故乡菊”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乙】诗:抒发了作者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D.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并未是“直接抒发”;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情感。【甲】诗最后两句句意为:家乡篱笆下的菊花,如今又有多少株盛开?作者并未直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是询问家里篱下的菊花,今天开了几枝?却暗含着对家乡无尽的思念。这是间接抒情的手法。“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乙】诗最后两句句意为: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二)文言文阅读(10分)鲁公治园鲁公治园①,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②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③耶?”公复止。或④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⑤下房⑥不足甚可虑⑦也。”公犹夷⑧不能决,事又寝。——选自《新百喻经》【注释】①治园:修建园子。②善:认为不错。③颠踬:跌倒、摔跤。④或:有人。⑤仆妇:仆人。⑥下房:仆人住的房子。⑦虑:考虑。⑧犹夷:犹豫。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无地置土置:(2)公从之之: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B.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C.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D.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鲁公的性格特点。9.鲁公之父、妻、家人阻止鲁公治园,《愚公移山》中的智叟阻止愚公移山,他们阻止的理由各不相同,但认识上的局限性是一致的,请说说你的理解。【答案】5.(1)放置、安放(2)代词,他的话6.D7.开辟一条小路来通行,设置栅栏来保护,又有什么担心的呢?8鲁公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9.示例:看问题片面,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不全面;出于本位主义考虑问题。【解析】【分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挖出来的土没有地方放;置:放置、安放。(2)句意:鲁公听从了他的话;之:代词,他的话。【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句意: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园成必添仆妇”中,“园”为主语,“添”为宾语,“仆妇”为宾语,此为一句话;“下房不足”主谓齐全,为一句话;“甚可虑也”为一句话;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筑径,修条小路;通,通向,通往;设栏,设个栅栏;忧,担心。【8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公遂止”、“公善之,欲行”、“公复止”、“公从之,又欲行”、“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可知,鲁公在“凿池”这个事情上反反复复,犹豫不决,可见他是一个缺乏主见的人。“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和“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的意见让他更是举棋不定,最终遇难而退。【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愚公移山》中智叟认为愚公已年老,无法将泥土石头搬完,于是嘲笑愚公;本文中,由“无地置土”可知,鲁公之父阻止治园的原因理由是士没有地方搁置;由“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可知,妻子阻止治园的理由是担心小孩子被绊倒;由“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可知,家人阻止治园的理由是有了园子,就得雇佣仆人,房舍不够住。由此可见,他们看问题都是片面的,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忽略了另一个方面。所以他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就在于看待事物不全面,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即出于本文主义考虑问题。【点睛】译文: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挖出来的土没有地方放。”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开辟一条小路来通行,设置栅栏来保护,又有什么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搁置了下来。(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拓古如新赵建国①传播文字,记忆历史,除了书本,还有拓片。②古人学书法,最好的范本是名家真迹,但真迹价格高昂、极其罕见,能替代真迹的,首选拓片。③将刻在石头上的原迹,用纸墨拓印出来的文本,是为拓片。精致的书法拓片,墨色匀净发亮,白处沉着灵动,其中笔画起收行走、圆转方折,甚至笔画连带的牵丝,枯笔横扫的痕迹,无不纤毫毕现。拓印因此也被称为古人的复印法。④成就一张精拓,佳刻、良纸、善墨是前提。拓取对象以原版初刻为佳,线条流畅,刀口洗练;纸用薄如蝉翼的连史纸为宜,细腻光滑,韧性极好,既易受墨,又不透墨;墨以泛青紫光的油烟墨为善,黝而能润,入纸不晕。⑤拓印程序并不复杂,以碑为例,主要有洗、敷、贴、扑、揭五个步骤。先将要拓的碑刻剔除杂质,用毛刷刷净、清水洗净;再用白芨水通刷碑面,取略大于碑的薄宣润湿后轻敷其表面;用棉布吸取多余水分,软毛刷赶出气泡,贴一两层干宣纸,毛刷反复刷拭,兼以棕刷轻敲碑面,使纸面完全贴合于文字的凹陷处;揭除外层只剩里层薄宣,拓包蘸取少量浓墨,同方向轻轻而迅速有节奏地扑打宣纸两三遍,直到笔画明晰;稍稍晾干,慢慢取下,稳稳平放,一张洁白无瑕的宣纸就焕变为黑白分明的拓片。⑥说来容易做来难。将宣纸刷紧碑刻,轻了贴不实,重了纸易裂,甚至毁坏原刻;蘸墨扑打纸面,轻了字口模糊,重了墨易渗透;揭取拓片,轻了揭不动,重了易撕破。其中轻重,全凭个人经验和心性,既不能粗枝大叶,也不能性急浮躁。⑦所拓器物,无论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砖瓦画像等等,都是当时历史的印记。其形制、文字、纹饰等等,有主次有虚实,有象征有喻示,都有当时情景下的特定意义,其中既蕴含了当时的审美追求,也体现了制作者刻铸者的虔诚。拓取其形其体,形成清晰可读的图像文字,其实是对彼时彼刻的复原,在技与道的层面与古人对话,更要凝神静气,心存敬畏,屏住呼吸,唯有如此,才能完美展示器物的原状,触摸历史的余温。⑧纸墨寿于金石。石碑易裂,青铜易蚀,器物难于保存,拓本却能依旧。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书写的《孔子庙堂碑》刻成后,不久被一把大火烧毁,重刻后再被毁。幸运的是,初刻碑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到北宋,“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虽然存世极少,价格极高,世人仍可根据拓本再刻碑、再拓印。辗转流传,今天我们仍可从中领略大书法家“萧散洒落”“内含刚柔”的风神所在。⑨拓片是书法的宝库。无数爱好者由此窥得门径、登堂入室,金石生命也由此延续。光绪十年(1884),吴昌硕得到《石鼓文》拓片后,终身不离不弃。“石鼓”是秦国刻石,因外形似鼓得名,其书法兼具钟鼎文的朴茂沉雄之势和小篆的凝练肃穆之秀。吴昌硕浸润其中挥毫临池近六十年,不断从中汲取养分,激发灵感,其书法“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格调高古、苍劲雄浑,形成了新风格,开拓了新境界。⑩拓片之珍,除了可以希其原墨迹,更得留为新验证。《石鼓文》由十只石鼓所刻,每鼓各刻四言诗一首。其体裁,正如欧阳修所说,“其文与《雅》《颂》同文”;其风格,明代朱国祚提出,“其辞典奥俪二雅,仿佛吉日车攻篇”;其内容,清代全祖望比对后发现,“于水一方,本之蒹葭之章。为三十里,见之噫嘻之什。剪伐勿加,则甘棠之思也”,也就是说一些语句直接化用自《诗经》。作为当时歌颂大秦的官方器物,《石鼓文》的文字,充分证实了孔子“不学诗,无以言”并非虚言。⑪文质兼美,与时偕行。如今,拓片作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人们对其的保护意识越来越浓,石刻文物拓印的监管也日益加强。薄薄的拓片背后,是厚重的历史。轻轻触摸那一方方拓片,闻一闻那缕缕墨香,文明依旧,沉着如新。(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12.1)1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围绕说明对象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11.阅读本文后,陈华和新宇对第②段的内容展开讨论。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语境,补全对话。陈华:我觉得文章第②段应该删去,删去后上下文衔接更自然、更紧密。新宇:我觉得不能删去,因为:12.选文第⑨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3.学完文章后,有同学总结出“拓片再珍贵也不过是‘复制品’,比不上书法作品真迹的价值高”这一结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此作出反驳。【答案】10.说明对象是“拓片”,围绕拓片介绍了其来历、特点、制作、价值。11.第②段是讲拓片的来历,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对拓片的详细介绍,所以不能删除。12.举例子、列数字;举吴昌硕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拓片是书法的宝库,无数爱好者由此窥得门径、登堂入室”这个观点;“六十年”这个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石鼓文拓片对吴昌硕的影响时间之长,作用之大。13.示例:拓本虽然是复制品,但是也有很高的价值。通过拓本,我们能看到历史上某些器物的原状,能领略历史上那些大书法家的风神,从中汲取养分,还能从中验证其他文献,它虽然没有真迹价值高,但使用价值更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和内容概括。根据题目和第①段“传播文字,记忆历史,除了书本,还有拓片”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拓片”。根据第②段“古人学书法,最好的范本是名家真迹,但真迹价格高昂、极其罕见,能替代真迹的,首选拓片、”、第③段“精致的书法拓片,墨色匀净发亮,白处沉着灵动,其中笔画起收行走、圆转方折,甚至笔画连带的牵丝,枯笔横扫的痕迹,无不纤毫毕现。拓印因此也被称为古人的复印法”可以概括为:拓片的来历及其特点。根据第④段“成就一张精拓,佳刻、良纸、善墨是前提”、第⑤段“拓印程序并不复杂,以碑为例,主要有洗、敷、贴、扑、揭五个步骤”、第⑥段“说来容易做来难”可知,这三段讲的是拓片的制作过程;根据第⑦段“唯有如此,才能完美展示器物的原状,触摸历史的余温”、第⑧段“纸墨寿于金石……今天我们仍可从中领略大书法家“萧散洒落”“内含刚柔”的风神所在”、第⑨段“拓片是书法的宝库”、第⑩段“拓片之珍,除了可以希其原墨迹,更得留为新验证”、第⑪段“ 轻轻触摸那一方方拓片,闻一闻那缕缕墨香,文明依旧,沉着如新”可知,这五个段落讲的是拓片的价值。【1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第②段的主要内容是讲拓片的来历,即它存在的必要性,正是因为真迹难求,所以才会有拓片的出现,它的作用是代替真迹。去掉之后,人们就会不明白,为什么要在石头上拓印文本。所以第②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对拓片的详细介绍。所以不能删除。【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第⑨段“光绪十年(1884),吴昌硕得到《石鼓文》拓片后,终身不离不弃”可知,这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吴昌硕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拓片是书法的宝库,无数爱好者由此窥得门径、登堂入室”这个观点;“吴昌硕浸润其中挥毫临池近六十年,不断从中汲取养分,激发灵感”这里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石鼓文拓片对吴昌硕的影响时间之长,作用之大。【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⑧段“纸墨寿于金石。石碑易裂,青铜易蚀,器物难于保存,拓本却能依旧。……到北宋,“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虽然存世极少,价格极高,世人仍可根据拓本再刻碑、再拓印。辗转流传,今天我们仍可从中领略大书法家“萧散洒落”“内含刚柔”风神所在”可知,拓本虽然没有真迹价值高,但是它的生命力要大于金石,原始的拓本,由于存世极少,所以价格极高。世人可从拓本中领略书法家的风神,所以其也有巨大的价值。示例:拓本虽然是复制品,但是也有很高的价值。例如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书写的《孔子庙堂碑》,到北宋时,拓本千两黄金也不能购得。因为它存世极少,价格极高。另外,拓本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书法价值都很高,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它的价值。(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到灯塔去沈念①去永兴岛。四面环海,心情有着一种隐秘的激荡。我不知道,坐在我面前的老冯,这位在岛上生活时间最长的渔民,是否有过相似的心情,这种激荡是否像海面上波浪的涌动,风起时,会发出呼啦啦的声响。②1990年,老冯第一次上岛。那时防波堤尚未修建,东边的高地上有一座简易灯塔,船随意地停在岸边。二十年前,用于保证有足够水深和平稳水面泊船的防波堤建好了,新灯塔发出光的瞬间,老冯觉得大海和岛屿也随之变亮了。③老冯上岛时刚二十出头,他是听随母亲的安排来此安家的。母亲是鸟粪公司的职工,负责岛上的鸟粪收集,从1960年代起就往返于岛与万宁的老家。那个年代,家里孩子多,经济条件差,母亲冲着的是上岛工作补贴多,后来看到有移民优惠政策,就把儿子的户籍也迁过来了。老冯初到岛上时,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石棉瓦板屋,喝的是屋顶上接的雨水。为了蓄饮用水,他建了个小水池,但没过多久里面就有各种跳虫。补给船一个多月才跑一趟,蔬菜水果很快就吃完了,一切都很艰难。想起这段物资匮乏的岁月,老冯倒是很达观——海里岸上,那个年代哪有不难的,捱一捱,就过去了。在许多人心中,最难的是岛上的孤独,面对大海时的孤独——此时,老冯会选择到灯塔去,被光所辉映,心中的孤独便随风而散,随波流逝。④2005年,老冯拿出积攒的两万多元买了一艘玻璃钢渔船,七米多长。有了船,他可以去很远的地方。有一次出海,时间晚了,碰上天气突变,同行的几条船像一片片落叶,被风和海浪推搡着摇摆,若不是灯塔在雨幕中发出的光的指引,后果不敢想象。有过那次经历后,他与海的感情似乎更深厚了。人生潮起潮落,命途颠簸,也会有着各种遗憾与无奈,但灯塔不灭,黑夜总有被照亮的时刻。⑤老冯给我讲以前出海的故事。年轻的时候,条件简陋,遇上风雨,命就悬在船舷边。过去为了争渔业资源,没少经历争执和危险,生存的一切都得靠自己。生活的智慧也是在艰难中迸发、积累的。他根据涨潮时间,提前把一些残破的瓦罐扔到浅海,里面放些饵料,待到退潮,就去捡海获。瓦罐里会趴满肥肥的海鳝,还有永远也捡不完的螺、蚌、蛤。面对大海,只要想办法,就不会空手而归。在老冯眼里,岛上的渔人天性达观,出海但凡有点收获,便觉得上天厚待,心满意足。⑥沿环岛主路直行,能看到两排掩映在林中的水泥砖屋。这是政府投建的安置房,在岛上落户的渔民,可以享受零租金的居住权。老冯退休后在二楼的阳台上养了十多箱蜜蜂,酿出来的是“百花蜜”。蜂蜜总是很快售罄,都是老主顾,很多岛外人喜欢,每年都要和他预订。而今,生活变了,在他内心深处,岛上的日子总是阳光和煦,海风吹来,细嗅,到处都是甜蜜的气息。⑦海边礁石上的那些凹凸,是时间改变的,也是海水改变的。海浪长久的冲刷与侵蚀,在岩石底部形成海蚀凹槽,有时岩石的重力过大,断裂后会变成海蚀崖。有时,海水又像个工兵,挖出一个个海蚀洞。世上最坚硬的是什么?老冯说他觉得是海水——虽然碎成一颗颗水珠,但当它们聚合在一起时,又会变成世上最坚硬的东西。⑧千百年前,岛就在这里了,但因为有了人,有了人间烟火,岛才有了生命的气息。他回想这些年岛上生活的颠沛与艰苦,闭上眼睛,脑海中是一幅又一幅画面:风雨中大海的纷乱暴虐,阳光下大海的热情灿烂,远行时的紧张期待,归来时的欢欣鼓舞……大海带来了生命的体验,让他眼前变得更加辽阔高远。无论是水平如镜还是暴风骤雨,望向灯塔,到灯塔去,都能让人的心绪愈发安静,拥有力量。⑨永兴岛上灯塔发出的光,是地标、指引,是召唤、吸引。又或许,岛也是灯塔,岛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像老冯一样扎根的岛民都在用自己的生活智慧,照亮大海与岛屿,照亮与他们相逢的每一位登岛者。(刊载于《光明日报》2023.12.1,有删减)14.本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老冯在岛上的生活变化,结合全文将表格补充完整。时期老冯的生活内心感受初上岛时住石棉瓦板屋,喝雨水,物资匮乏①买船后②乐观、心满意足③养蜜蜂温暖、甜蜜15.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同行的几条船像一片片落叶,被风和海浪推搡着摇摆。16.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的理解。17.文中的老冯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18.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探究标题“到灯塔去”中“灯塔”的多重意蕴。【答案】14.①达观、孤独②出海打渔③退休后15.本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船比喻成落叶,又赋予风浪人的动作,写出了船在风浪中无助摇摆的场景,表现出了大海这一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不可抗拒,以及人面对这一凶险场景时的渺小和无助。16.画线句中“一颗颗水珠”象征着个体力量,“坚硬的东西”象征着集体力量,这句话借水珠与海水的关系诠释了个体力量的微小和集体力量的强大,集体力量来源于勇气与信念,来源于面对艰难不退缩、不放弃的执着,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当团结起来,一起克服,才能取得成功。17.示例:①初上岛时,生活环境恶劣,物资匮乏,老冯对此并不在意,可看出他是个吃苦耐劳的人;②出海打渔时,面对凶险的海浪,老冯没有退缩,可看出他是个勇敢坚强的人;③出海时只要有收获,他便觉得心满意足,被上天厚待,可看出他是个乐观豁达的人。18.示例:“灯塔”既指海岸边的灯塔,它是地标,是指引,无论多晚它都站在最高处为船只和岛民们照亮回家的路;也指如老冯一般无私奉献、默默坚守的人们,面对岛上孤独、寂寞的生活,他们克服困难、不离不弃,像灯塔一样守护着大海与岛屿,为航海者提供帮助和支持,带来希望与光明。【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一空:结合③段的“想起这段物资匮乏的岁月,老冯倒是很达观——海里岸上,那个年代哪有不难的,握一握,就过去了。在许多人心中,最难的是岛上的孤独,面对大海时的孤独——此时,老冯会选择到灯塔去,被光所辉映,心中的孤独便随风而散,随波流逝”可概括出,老冯的内心感受是达观、孤独;二空:结合④段的“有一次出海,时间晚了,碰上天气突变”和⑤段的“过去为了争渔业资源,没少经历争执和危险,生存的一切都得靠自己”可概括出,出海打渔;三空:结合⑥段的“老冯退休后在二楼的阳台上养了十多箱蜜蜂,酿出来的是‘百花蜜’……在他内心深处,岛上的日子总是阳光和煦,海风吹来,细唤,到处都是甜蜜的气息”可概括出,老冯退休后,感受到的是温暖、甜蜜。【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船像一片片落叶”,把船比作落叶,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推搡着”用来形容“风和海浪”对船的作用力,赋予“风和海浪”以人的动作,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④段句中的“碰上天气突变”和“若不是灯塔在雨幕中发出的光的指引,后果不敢想象”可知,这个句子形象地写出了船在风浪中,没有方向,随风浪摇摆的情景,表现了大海的强大和不可抗拒,人的渺小和无助。【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理解。画线句阐述了老冯对海水的认识,“一颗颗水珠”聚合成海水,会变成“世上最坚硬的东西”。结合⑦段的“海边礁石上的那些凹凸,是时间改变的,也是海水改变的。海浪长久的冲刷与侵蚀,在岩石底部形成海蚀凹槽,有时岩石的重力过大,断裂后会变成海蚀崖。有时,海水又像个工兵,挖出一个个海蚀洞”可以看出,海水可以改变海边礁石上的那些凹凸,可以挖出一个个海蚀洞,表明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无数细小的水珠团结起来,日复一日,也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面对看似强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团结起来,不退缩、不放弃,最终会战胜困难,取得成功。【17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③段的“老冯初到岛上时,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石棉瓦板屋,喝的是屋顶上接的雨水。为了蓄饮用水,他建了个小水池,但没过多久里面就有各种跳虫。补给船一个多月才跑一趟,蔬菜水果很快就吃完了,一切都很艰难。想起这段物资匮乏的岁月,老冯倒是很达观——海里岸上,那个年代哪有不难的,握一握,就过去了”可以看出,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老冯对此并不在意,可看出他是个达观、吃苦耐劳的人;结合④段的“有过那次经历后,他与海的感情似乎更深厚了。人生潮起潮落,命途颠簸,也会有着各种遗憾与无奈,但灯塔不灭,黑夜总有被照亮的时刻”可以看出,老冯对海上的凶险有深刻的认识,表明他是一个勇敢坚强的人;结合⑤段的“在老冯眼里,岛上的渔人天性达观,出海但凡有点收获便觉得上天厚待,心满意足”和⑥段的“生活变了,在他内心深处,岛上的日子总是阳光和煦,海风吹来,细唤,到处都是甜蜜的气息”可以看出,老冯自己也是一个容易满足、乐观豁达的人。【18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理解。结合④段的“若不是灯塔在雨幕中发出的光的指引,后果不敢想象”和⑨段的“永兴岛上灯塔发出的光,是地标、指引,是召唤、吸引”可以看出,“灯塔”是指海岸边的灯塔,它是地标,是指引,是召唤,是吸引,它为船只和岛民们照亮回家的路;结合③段的“在许多人心中,最难的是岛上的孤独,面对大海时的孤独——此时,老冯会选择到灯塔去,被光所辉映,心中的孤独便随风而散,随波流逝……人生潮起潮落,命途颠簸,也会有着各种遗憾与无奈,但灯塔不灭,黑夜总有被照亮的时刻”和⑨段的“又或许,岛也是灯塔,岛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像老冯一样扎根的岛民都在用自己的生活智慧,照亮大海与岛屿,照亮与他们相逢的每一位登岛者”可以看出,灯塔又指岛,指岛上的每一个人,包括老冯。岛民们对小岛不离不弃,像灯塔一样守护着大海与岛屿,为每一位登岛者提供帮助和支持,带来希望与光明。构筑大厦·精神家园(16分)三、拓展性学习任务单(16分)【活动一】整本书阅读(8分)19.课外阅读时间,同学们纷纷来到班级“图书角”,小峰找到了他喜爱的《昆虫记》,他的同桌则翻阅起《红星照耀中国》。请回答相关问题。(1)【选择昆虫】《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在法布尔的笔下,小小的昆虫们无一不是身怀技艺的行家里手。小刚对小峰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从备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昆虫,补全“虫虫行业榜”。虫虫行业榜歌唱家:①______

税务官:②____麻醉师:泥蜂舞蹈家:欧洲粉蝶泥瓦工:长腹蜂裁剪工:切叶蜂备选:A.豌豆象B.螳螂C.蟋蟀

D.狼蛛(2)【探究伟人】小峰也考起小刚来。古语云:“英雄不问出处”,《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革命人物有着不同的出身,但最终他们都成为了一代伟人。请将表格信息补充完整。人物出身依据周恩来①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贺龙土匪头子②(3)【铭记历史】中国红军长征,就是革命年代的红色马拉松。重走长征路,能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这是同学们绘制的“红军长征路线图”,请你补全A、B、C、D四处地点。(4)【传承红色】红色基因历久弥新。班级将举办“红星闪耀”主题演讲赛,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内容,从下面两个词语任选一个关键词写一段演讲词。(60个字左右)勇者

信仰我选择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C②.A(2)①大官僚家庭②对富人怀恨在心。被国民党报刊称作“劣迹昭著”,带领着村中的一些人去攻击收税者,用一把砍刀将他们砍死,使其缴械。(3)A.瑞金B.遵义C.泸定桥(4)示例1:勇者。红军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勇敢无畏。如在“飞夺泸定桥”中,桥上面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红军战士不畏炮火,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示例2:信仰。红军面对艰苦的环境,用心中的信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信仰的力量成就了红军不可战胜的磅礴气势。【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在《昆虫记》中,蟋蟀被描绘成了一个热爱音乐的歌唱家。它有着独特的音乐天赋,能够通过自己独特的琴声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蟋蟀的琴声清脆悦耳,仿佛天籁之音,在整个昆虫国度中都备受赞美和喜爱。法布尔把豌豆象叫做税务官,是因为豌豆象数量惊人,个头儿又小,且极其狡猾,很难被发现和消灭。因此,法布尔形象地将其称为税务官,来形容它那种收取“税款”的行为。【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①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甚至真的喜爱现代文学),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但是,像他同辈的许多其他人一样,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移到别的方面去了。第一次革命(1911年)以后,中国的单纯的新文化运动开始有了比较严重的产物萌芽,这时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这个运动将使中国受到触及灵魂深处的震动。②贺龙高大、健硕、健硕如虎。他五十多岁了,身体还很好,一点也不觉得累。他对富人怀恨在心。被国民党报刊称作“劣迹昭著”,带领着村中的一些人去攻击收税者,用一把砍刀将他们砍死,使其缴械。贺龙在整个中国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能说会道,有一种强烈的人格魅力,他的很多手下都宁愿和他同归于尽。【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对名著内容的识记。1933年9月,国民党军调集各路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五次“围剿”,以消灭中央红军,最终摧毁新生苏维埃政权。面对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苏区军民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但因政治策略及军事战略错误,导致中央苏区形势日益严峻。1934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在瑞金召开,作出撤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1934年9月,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苏区的腹地,呈现合围红都瑞金的态势,中国工农红军与苏区民众也展开了红都保卫战。10月5日至8日,中革军委派员与国民党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谈判,并达成让路协议。10月1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群中央机关编成红军野战军从瑞金出发,开始战略大转移。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在此红军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夺取了泸定桥。【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主题的探究。选择其中一个关键词,结合内容阐述理由即可。示例:信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一方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长征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他们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们有着坚定革命信念,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理想。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活动二】跨学科学习(8分)20.为了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激发同学们参加劳动的热情,向阳中学开展以“用劳动扮靓我们的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1)【任务一:探究发现】根据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的发现。材料一:某初中对400名学生会做家务情况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材料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初中生根据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特点等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注意三餐营养的合理搭配。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了解科学膳食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增进对中华饮食文化的了解,尊重从事餐饮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初中生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保养方法。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对家用电器进行简单的拆卸、清理、维修等,如空调滤网的清洗,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家用电器小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等。(2)【任务二:讴歌劳动】在“劳动扮靓我们的校园”活动中,班级准备刊登一组请为“风采·奉献”的作品。请参考甲图文示例,依据乙图配上文字描绘平凡的劳动者。(3)【任务三:应对解释】一名外卖员在送餐途中与一面包车相撞,小腿受伤,外卖员担心无法送达外卖被顾客投诉,出警民警得知情况后主动拨打顾客电话。如果你是这位民警,你会怎么说?(4)【任务四:畅谈收获】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各自区域参加劳动,下面是二位同学的劳动心得,请概括劳动实践课中同学们的收获小语:以前每次打扫卫生都要花很长时间,还做得非常不干净。而今天整理书屋时,我们小组的四个同学在组长的分配指挥下,很快将书屋整理得井井有条。小天:我们小组负责捡拾校园里的饮料瓶,组长组织我们比赛,看谁拾到的瓶子最多,大家热情高涨。原来劳动也如此有乐趣,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收获:【答案】(1)初中生家务劳动能力差,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2)上午,在教室里,屏幕前、讲台上老师利用网络用心传授知识,用爱塑造心灵。(3)顾客(女士、先生),你好!我是交警大队的民警,刚刚外卖员的车被撞了一下,你的外卖送过来会有点晚,我替他说声抱歉,希望你这边谅解一下,谢谢。(4)分工协作,提高凝聚力;体验到劳动的意义和快乐。【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材料概括。根据对400名学生会做家务情况调查柱状图中“煮饭”“蛋炒饭”“西红柿炒鸡蛋”“换灯泡”“种菜”分别约为“78”“58”“41”“122”“4”人,可知:初中生家务劳动能力差;根据材料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初中生根据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特点等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注意三餐营养的合理搭配。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初中生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保养方法。……”可知,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为图片配上文字描绘平凡的劳动者即可。示例:上午,空旷的教室,老师孤独一人面对屏幕进行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情景对话。以民警向顾客解释清楚外卖员不能及时送达的原因即可。口语交际题,注意称呼和用语得体。示例:先生(或女士),您好!我是交警大队的民警。给您送外卖的外卖员,刚才被车撞了一下,小腿受了点轻伤,我们正在处理。您的外卖不能按时送达了,外卖员也很着急,我替他表示抱歉,请您谅解。谢谢!【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材料概括。根据小语“我们小组的四个同学在组长的分配指挥下,很快将书屋整理得井井有条”可知,劳动时分工协作,团结一致,提高凝聚力,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小天“原来劳动也如此有乐趣,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可知,劳动很有乐趣,很有成就感。据此进行概括提炼,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感受到清洁工的辛苦,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并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体会到了劳动的成就感。回望登临·崭新春天(50分)四、创新型写作任务单(50分)21.阅读下面材料,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随着2024年钟声的敲响,2024年已经来临。回望2023年,无数默默的努力,汇成无尽的暖意。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这一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中国奇迹,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干出来的。中国人的每一分努力都没有被辜负。在生命的长河中,2023年总有一些美好伴随着我们成长接踵而来。也许是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芬芳美好、坚韧与顽强;也许是亲人的关爱叮咛,朋友的鼓励安慰,也许是陌生路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是书中的一个人物,也许是自己的奋斗历程……种种美好点缀我们的生活。任务一:请以“2023,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任务二:请为给你带来“美丽风景”的人写一篇小传,题目自拟。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内容健康,书写工整;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字数为600~700字;③文章符合生活常理,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答案】作文一:2023,最美的风景记起那辆破卡车,我脑海中又浮现出那道最美的风景。2023年,是值得记忆的一年,这一年的时间是快乐而美好的,而我记忆中唯一深刻的记忆,是那辆老打不着火的大卡车。每当叔叔开着它带我去装木料,我都觉得无比兴奋。然而,那卡车着实有点旧了。那是一个雨后的早晨,淤泥满地,泥泞不堪,当时只有土路,我们都穿拖鞋。泥要是粘在脚底下,能比鞋底还厚哩!要是穿运动鞋,那鞋就废了。叔叔就像往常一样去拉货,于是就拍拍我的小脑袋,我立刻明白了,跟着屁颠屁颠着上了卡车。叔叔掏出钥匙,插进钥匙孔里,转了一下,“嗡……”,卡出一阵短促的闷响,然后就不动了。“咦?这破车!”叔叔皱了皱眉头,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他又试了好多次,就是发动不起来。叔叔索性把烟扔了,一拍方向盘说“火花塞又坏了!”于是跳下车。我看叔叔一脸失望,就知道去不了了,心中不免有些扫兴。谁知叔叔进了村子,过了半晌,带来了十几个耕地汉出来,他们有几个我在村里见过,都是叔叔的朋友。我正诧异着呢,叔叔让我下车等着。只见那几个耕地壮汉有的裸着上身,有的还卷起裤腿,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