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得感悟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q导感悟通用1
教师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所以,课堂40分钟时间是我们整
个生活时间的经典。这一个个40分钟的生活质量决定我们整个的生活质量,也代表着学生在儿
童时代的生活质量。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好,提高40分钟的效率是在新课程时代下为学生减
负,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一条捷径,是我们教师的永不放弃的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有的教师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所讲解的一切
东西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得学生往往用不着在进行思考了。还有一个例子:有T立小
学教师被认为是讲解算术应用题的高手。为了使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的条件,她事先准备了
许多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看起来,她的学生解应用题很顺
利。但是,当这些学生升入五年级以后,却使教师们深为吃惊:原来那位女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根
本不会解算术应用题。
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那位女教师在整整4年里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
所以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地思考。可以想像得出,这位女教师在前4年里,许多教师会
交口称赞她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愉快随得了知识。甚至她自己在反思时也会以
此自豪,认为自己的教学能注重实物演示,真正体现了一切知识都源于感官的知觉!然而,在第
五年时,我们才发现这位女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催眠
状态。
不难看出像这样的女老师的确是在“认真备课",然而这样的认真似乎走错了方向,给学生
的发展带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大师举的这个案例是想告诉我们,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
动,即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课堂40分钟里,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知
识,更应当使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包含学生从事的积极的独立劳动在内。学
生不应当单纯地听讲和思考,还应当动手做有些事。
思考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才课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听讲、
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才会消失。大师的这番理论,是我们现在小学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的思想的根源,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更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发
展学生各种能力和思维素养。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脑力劳动在不断有效地进行
着。
学生的脑力劳动的进行,伴随着的不是教师简单说教和学生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
的的探究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营造探究的环境,要让学生的课堂行为赋予有解决任
务的性质,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
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加明显,从而是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
具体到教师操作方式,我们看到大师有这样一段描述: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
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
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践中去证明一种解释和推翻另一
种解释。我们能感受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某个知识有所了解,更是对这个知识所关联
的其他知识有深刻、全面的、客观的理解。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显得稳稳当当、扎扎实实。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得感悟通用2
1、科学化语言:主要体现在语言准确与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精练,言简意赅,不拖
泥带水,不重复罗嗦,说话要合乎事理,教学语言要符合思维规律,并能够体现出学科自身的内
在联系。
2、情感化语言:主要体现为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既令人发笑,又促人深思,可以
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艺术化语言:主要体现在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深刻,富有哲理,讲解叙述要形象,尽量
使用各种方法让语言形象化,描物状人有声有色。
4、平民化语言:主要体现在用平易中和、亲切直白的语言,将同学们认为的政治课的"大
道理”与中学生联系起来,使"大道理"贴近学生,使学生易接受和理解。
总之,读了《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这本书,我觉得条条有感想和深思,处处受教育和启
迪,使我懂得了更多的教育艺术,以后还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更好地为教育教学
服务。为实现做一名有魅力的思想品德教师而努力学习!
扪心想想,自己已经有多长时间不再研读教育类书籍了,已经有多长时间不再写随笔、写心
得了,任由时间湮没了自己的教育梦想,一任碌碌无为、饱食终日。
今天再次品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深深地感到: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
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
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素养。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
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
渊之别。
还记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善意地提醒青年人:“趁年轻力壮去探索
知识吧,你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读书带来的知识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年轻时应该努
力,这样老时才不至于空虚。"不由自主地开始叹老,不由自主地开始回忆,今天的自己,面对
这样的名言,真的是面红耳赤,羞愧无语.
有道是"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食以养其生,充之使长;学以养其良,
充之至于圣人圣贤。”只有善于学习、只有善于反思、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使自己用一颗明净、
清晰的心来面世,用一份巨信、不卑不亢的心态来走人生、走好人生,使自己的教育人生更有价
值。
还记得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徒弟去问他师傅:"一碗米值多少钱?"师傅说:"一
碗米,这太难说了,看在谁的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米里加点水,蒸一蒸,半个
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有点脑子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
发一发,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
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
米到底值多少钱,因人而异。“师傅的话不无禅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又何尝不是那碗米?
谁能说清一碗米值多少钱呢?付出多少与人生价值的大小是成正比例的。我们加工的时间越
短,费的心思越少,越接近原来的形态,它的价值就越低。那作为一名教师,是仅把自己做成一
碗"米饭",还是耐着性子把自己酿成一B"酒"呢?"酒"离"米"的形态是最远的,酿造的
时间是最长的,中间失败的元素是最多的.,但一旦酿成了"酒",其价值肯定比一碗"米饭"
的价值高出许多。
学习的过程就是酿酒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提高和提升
的过程。
谢谢这次大规模的读书活动,想要成为一名"诲人不倦”的反思型教师,要想学术有专攻,
那就要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只有充分掌握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
掌握了崭新的教育技巧,才能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书山有路勤为尽,学海无涯苦作舟,今天
的我们也许应该思考和选择怎样“求创新"、"巧作舟"。教育是不断革新和进步的,孩子的命
运就掌握着我们的手里.今天的教师也许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该是
引导学生主动发挥质疑求异精神的组织者;不应该再充当教学大纲”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要不
断推陈出新,运用新知识,不断思考总结,创造性地开展二作。
创新的时代赋予了创新的机遇,创新的事业提供了创新的舞台。理想中的新教育,究竟可以
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理论无法言说,至少是不能精准言说。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啊,一旦潜能被激
发,谁能料想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这需要我们,需要一批批优秀的老师抱定决心,踏实走着,
穿过岁月,期待花开。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力导感悟通用3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
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
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
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
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
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
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
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
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
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
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K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
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
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
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
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
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
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
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
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
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三、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
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
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
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
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
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
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
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1可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
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
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
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
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
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
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
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得感悟通用4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觉得每条建议都勘瞭富有哲理。
如他提到的"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一条建议,我觉得获益匪浅。苏霍姆林斯讲
到:"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
容易受伤的,他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顽强地克服困难。因此,不管是面对犯错的学生,还是面
对某方面发展有障碍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用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爱护他们、尊重他们,耐心地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招有热情,才能无悔的付出,才能孜孜不倦的'钻研,合理地运用空闲
及有效时间来工作,学习。
叶澜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
能成为。"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和叶澜教授所说的这句话我们更应该重视写教学反思、并且坚
持写,以此促进我们的成长,以此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同时,我觉得做为老师应该要多读书。
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
思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月熟能
详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刻都告戒我们要努力读书,读好书。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
自己就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教师不仅
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长流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有源源不断的活
水来,我想,最要是读书。所以,让我们做一个乐学的教师,因为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
者乐教,学者乐学,才t旨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q导感悟通用5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一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
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
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
这种爰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
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
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
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
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
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
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
教学。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一我的学生
能有最大的收获一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
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一"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
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
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
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
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得感悟通用6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深受启发。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T立具有三十
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生动
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
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后进生的几条建议。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
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
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
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
固性的练习。
对这些儿童来说,我们首先是要改变我们的看法了,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
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
材是特别有害的,一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们应该知道,
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那么该如何做呢?
对于学生我们应更多的是要发现他们的的优点哪怕是肯定平常学习生活中f小小的闪光
点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教师的肯定是对他们一种莫大的鼓舞。小学生年龄小,易
受暗示,喜欢被肯定。例如,在一次的数学课堂中,我发现一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勇敢地
举起了手,并在大家的鼓励下正确地回答了问题。当场我就让全班同学表扬了他,课后,我又单
独以进步奖奖励了他。从此,他上课的积极性高涨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其次,精心地为所谓的“后进生"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耐心地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手段
就是对症下药,各个击破。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弱势也是不同的。对于这些后进生
们,应当经常注意平时作业错误的地方,总结归纳弱势所在。然后进行有针对的练习,加强巩固。
再次,借助集体的力感染后进生,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操作起来也是有很多
难度的。首先要把学生按照成绩分成小组,要以好带差;让学生养成互助互学的良好风气,让好
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内涵。自然他们就愿意交了。要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大家庭中,
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整个班级的学期氛围也会越来越高涨,后进生也能得到充分的帮助。
当然,最重要的还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不要妄想速成,短时间见成效,教师要用发展
的眼光,持久的耐心,平和的心态面对他们,教育他们,只有这样,转变后进生的工作才能行之
有效。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得感悟通用7
我是一位语文老师,总是感到知识含量不够,文化底蕴不深。在实践中反思,在领导的教育
下,在同事及朋友的影响下,明白读书是丰富,提升自己的唯一出路,但由于平时身体较累,所
以一直没能静下心来好好去读书。最近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一书很有感触。
我们的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孩子成才
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我们的孩子却还处在无知的状态中,一切都是T寸无所谓的样子。作为一
名教师,我们该怎样根据社会和家长的需求,根据孩子现阶段的身心特点,使我们的教育走在社
会、家庭、未来的前面呢?一直以来相陋思考这个问题,结合近来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的教育理论专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给了我作好老师的信心,现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做善于反思总结的教师。
学校领导一直强调:做研究型教师,走反思教学之路。要求教师要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
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我们反思学生的心理需求,反思学生的成长进步,反思我们的教育
教学,反思我们的为人处世。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地学习志愿;须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
学中的得失并身体力行。教师离不开学习,一旦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没有活
力。教师必须在主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
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应用理论与实践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自身能力的
发展。
二、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教师应该彻底地深入到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研究中,深刻地把握前辈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处
理日常教学中的普遍情况,还要善于把握对个别事件的处理和时间。一颗慈爱包容的心,一双善
于发现的眼睛,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样才会使学生认识到我是一位可信赖的,可
依靠的亲人。对于学生的教育,除了平时的教育教学外,主要还是照顾后进生的成长,安慰、扶
正他们幼小的心灵,不至于幼小的心灵变得枯萎和凋谢。他们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了一个警戒的
哨兵,不把自己的真实的内心世界流露出来。这时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细心、爱心、耐心感化他们,
突破这一岗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三、做一个真实的人。
记得一位教育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小时候有一次去厕所,遇到了自己敬畏的数学老师,才
知道原来老师也是要上厕所的。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示,一位严厉的‘教师,学生可能敬畏你,
却很难亲近你、爱戴你。我们和几十个学生相比,不知道的地方很多。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假装
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降低学生对你的信任和敬重。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没有一成不变的人。我们有自己的缺点、优点,优势、劣势,
这是十分正常的,我们没必要遮遮掩掩。我们可能五音不全,我们可能画画的不好,我们可能舞
跳的不好,我们可能没有运动天赋……没关系,我们依然秀给孩子们,让他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你,
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或是那样不足的你,这样孩子们和你的
心理距离一下就拉近了许多。
四、做有情趣的人。
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我有切身的体会,面对学生、家长,学校、还有社会的压力,真的很
辛苦。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只有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找生活的乐趣。教师的生活圈
子本身就小,为自己的生命质量考虑,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换一步说,教师如果没有兴
趣爱好,自己的生活单调乏味,怎么会教育出有情趣、有理想、有活力的学生?一个人要有一两
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用艺术熏陶自己的思想情操,
用运动培养自己的生命活力。”只有关注自己的心灵世界,才能真正地关注自己的生命质量。”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是高的,才会得到学生的亲近和喜爱。
教师职业之所以神圣,就是因为他放飞着每个孩子的梦想,成就着每个孩子的梦想,创新着
每个孩子的梦想。我今后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探索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失;
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生命质量,做一名有情趣、有思想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得感悟通用8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51条:要使知识“活起来”。文中说到:儿童在学习中
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
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当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们的
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就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学习成了一件乏味的事
情。
在音乐课教学中,我也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们对于学歌很感兴趣,但是如果乐理知
识占据时间多了,孩子们就有点心不在焉了,一下子兴致低了下去。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学歌那
么的吸引孩子而一到乐理知识就无兴趣了呢?在课堂上我们没有抓住乐理知识的"交集点',去
引领孩不门,而是把知识变成了教授的“死东西"。因此他们就失去了兴趣。
那么在音乐课上,我们要怎么让学生学习乐理知识也“活起来”呢?我想,教学活动的设计
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一堂课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
所以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在音乐的‘轻松环境中让孩子们轻松的掌握乐理知识。可以插入
一些有关乐理知识的活动,让他们在参加活动、学歌的同时自己体会到一种无形却又必须存在的
东西——乐理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我们教师要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乐水平多学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让学生的激情飞扬,让知识"活起来",让快乐的课堂中加入"死知
识”后同样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q导感悟通用9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
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但是,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
备,或者四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
友谊。”我认为:读书不能只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甚至不能只读与教学教育有关的书,教育者
就应把视野放得异常开阔,有必要把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文学、最新科技理论著作纳入
自我的必读书目中“
在学校工作的这段时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一也能够说是一条特殊的教
育学规律: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
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持续在记忆里,到达终生牢记的程
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但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
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一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但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
许多四至九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下之中:他们在盖楼房,但是墙基在
裂缝。许多落后的学生并不是弱智,而是基础没有打好。只要认真的辅导,他们是完全能够赶上
去的。我们必须要做到: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持续在记忆里,到达牢
记终生的程度。
学生是人,不是工厂里的'产品。教者尊重学生不妨从尊重他们的现状做起,为每一位学生
确定适合他自我的"临近发展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发挥出他的力量和潜力,享受到脑
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唯如此,方能不误人子弟,方不致成为教育的罪人。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得感悟通用10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
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
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在第一节,苏氏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
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
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另衿年代存在,就是在今,丝毫未见减
少。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
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一脑力劳动
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
"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
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在书中也提到了教师的语言问题。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
明、简练;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教师
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还是有它的道理的,不仅要多看书,还要把书中获得的启示用
到实践中,那才是真正的看书了。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M导感悟通用11
几乎所有一线教师都在感叹,现在的书越来越难教了,我想这也的确是实情。教学中一些孩
子的行为和表现确实常常令人困惑为什么对我们精心背出来的课无动于衷?为什么不能专心致
志地学习40分钟?为什么老是的苦口婆心转眼就忘的一干二净?为什么连起码的认真规范书写
都做不到?细细翻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来感受书中的确涉及了教育学与心
理学的许多道理,使我有看到了教育的曙光。虽然事例大部分是建立在教授〃浮生之上的,但其
中蕴涵的道理是处处可见的。如在开篇第一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他谈
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
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其实就是提醒我们老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要尽其所能挖掘学生的潜
能,并变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快乐的过程。再如书中还谈到了思考的重要性:能够在阅读
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P11)。同样,在第
48条建议’要思考,不要死记!’中也提级了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性。是的,教师的任务是要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启己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啊这一点是我平日里试图努力尝试的,
可操作起来需要花费心思,由于受一定惰性思想的影响,自己在平日里所下的工夫还是不够的。
书中像这样的教学故事及案例所蕴涵的教育思想比比皆是。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彳艮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
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
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
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T悟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
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这个人类灵魂
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
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
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
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
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自从大学毕业后,
似乎就懒得拿起一本书细细品味,有的只是看看小说杂志等闲散作品,大多数时候还是忙着批改
作业、上课、备课,有多少时间经常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呢?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是
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我想今后我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这样,
才能有更大的进步。只有当老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
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P412)他还说道;真正的教学能手知道的.东西,要比
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多得多以致于有经验的教师注意的中心、是教育过程而不是教材内容。的确,
要达到这种地步,是要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
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
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
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
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
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还谈到: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教育素
养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有关教师素养的论述,让我深刻理会一名好老师的
身后所凝聚的自身人格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归纳的有关教师的教育素养方面的看法字里行间体现了对教师素养的深刻理
解。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拳拳之爱,殷殷之情,告诫我们的是更贴近
实际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他是一生都在做教育啊!教育的学问与艺术永无止境,教师的
魅力在于不断的孜孜以求。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的彩,足以长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启迪着我重拾书本,
重温那股墨香!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得感悟通用12
暑假放假之际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的《给教师的建议》。
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针对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写成的作品《给教师的建议》
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喜爱。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有
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读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
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
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
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
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
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
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
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
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
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
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称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
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T立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
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
三种类型L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
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
绝对行不通的。要通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
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
的“差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差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差生"
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差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费佳是他教过五
年的T立“差生"。他健忘,对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迟钝。在同一班级里,类似于费佳的学生还
有不少。苏霍姆林斯基特地为这些学生编了有200道应用题的习题集。其中不少题是从民间搜
集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差生”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脑筋。
他们从这本妙趣横生的习题中找到了兴趣和自尊。"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
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为费佳他们搜集大约100本
书和小册子,他说:"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直
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习成绩终于赶上一般学
生。在六年级,老师终于发现了费佳的."闪光点对物理的极大兴趣。费佳很快成了“少年
设计家小组”优秀的成员。让差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发现自己"智慧闪光点"
的基础,也是教师转变差生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启发“差生"寻找"成功感",找回"自
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规律。
为什么许多教师终其一生,只是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能成为著名的
教育家?仅从下面几个从该书中列出来的目录来看,就很能给人以启示: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
一昼夜只有24小时、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学生、
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原来,苏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简单地重复
"教书匠”的工作,而是在创造性地工作,他对工作有满腔的热情,求真务实,有不断努力进取
的精神,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自觉地将教研科研一体化等等,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由此
可见一斑。而我们很多做教师的,往往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可以了,至于教
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门专家的事,与己无关,以至于越干思想越落后,越干越没有工作热情,越
干职业倦怠感越强烈……一个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探索教育
规律的教师,怎么会是一个好教师呢?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
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
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
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
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
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也知道
碰到相应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
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得感悟通用13
近期,我认真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苏
霍姆林斯基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它犹如一面镜子,给人以启迪;它犹如一本教科书,给人以
借鉴。在书中他用生动的教育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为教师们开拓了眼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而他所提的教育建议也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使我受益无穷。接下来,我将联系自己的实际工
作来具体谈一谈我的读书体会。
第一,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现在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在一年
级就开始落伍、不及格,至J了二、三年级更甚,一直到最后可能都无可救药,直至老师都放弃。
那么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是老师没有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对待。众所周知,每个
孩子的脑力劳动都是不相同的,我们既不能拿好学生的标准去要求差学生,也不能让好学生去迁
就差学生,那么这就要求老师学会培养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他们的自尊心从何而来呢?
最主要的是他们自己的学习和老师对他们个人成绩的看法。
我今年带的是一年级,我们班一共45名同学,每个孩子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城市项目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
- 工程资料整合外包
- 专业宣传册印刷服务合同
- 工程进度承诺函模板
- 招标方案编写要领
- 我国建筑劳务分包的现状与发展
- 粉墙抹面工程劳务外包协议
- 工业用管道材料供应
- 装修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范本图片
- 岗位责任我来肩负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安徽合肥国有企业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军队文职公共科目(国防与军队)模拟试卷1(共248题)
- 大国外交演讲与辩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技术规范》
- GB/T 19633.1-202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第1部分: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的要求
- DZ∕T 0342-2020 矿坑涌水量预测计算规程(正式版)
- 《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和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铁道职业学院
- 心理成长与发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