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章末综合测验合集含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B/24/wKhkGWc3M4iASHGCAAHaAlTBzUM878.jpg)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章末综合测验合集含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B/24/wKhkGWc3M4iASHGCAAHaAlTBzUM8782.jpg)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章末综合测验合集含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B/24/wKhkGWc3M4iASHGCAAHaAlTBzUM8783.jpg)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章末综合测验合集含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B/24/wKhkGWc3M4iASHGCAAHaAlTBzUM8784.jpg)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章末综合测验合集含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B/24/wKhkGWc3M4iASHGCAAHaAlTBzUM87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练习题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一一钠和氯.........................................11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23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34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ClB.MgO
C.H2SO4D.NaOH
解析:选BNaCl属于盐,MgO属于氧化物,H2s04属于酸,NaOH属于碱。
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D氧化物包括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如AI2O3)、
不成盐氧化物(如CO)等,A错误;少数非金属氧化物(如CO、NO等)不属于酸
性氧化物,B错误;有些离子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如Zn+2H+=Zi?++H2t),
所以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交集,C错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物质
就是混合物,胶体中有分散质和分散剂,胶体一定是混合物,D正确。
3.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的记载,如《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
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矶,熬胆研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
上述描述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复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
C.离子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ACuSO4+5H2O=CuSO4-5H2O为化合反应,CuSO4-5H2O=^=
CUSO4+5H2O为分解反应,Fe+CuSO4=Cu+FeSO4为置换反应,且Fe、Cu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A。
4.下列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占燃
A.S+O2=^=SO2
B.Fe(OH)3+3HCl=FeCl3+3H2O
占燃
C.2Mg+CO2^^2MgO+C
,光昭
D.4HNO3(浓)=^=4NO2t+02f+2H2O
解析:选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A
项,S和0两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都发生变化,故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该反
应是酸碱中和反应,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故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
项,该反应中Mg元素化合价升高,C元素化合价降低,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项,该反应是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N和0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散系的分类:
B.用平行光照射FeCb溶液和Fe(0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两种液体
C.把FeCb饱和溶液滴入蒸储水中,以制取Fe(0H)3胶体
D.如图所示的是树林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解析:选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b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
红褐色,制得Fe(0H)3胶体,C项错误。
6.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Na+、Cu2+>NO晨CE
B.在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Na\K\OH,Cl
C.在含有大量Ba?卡的溶液中:H\Na+、CF>SOF
D.与Fe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Na\K*、C「、SOF
解析:选D无色溶液中不能含有有色离子,铜离子显蓝色,故A不符合题
意;酸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Ba?+与SO厂反
应生成硫酸领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与Fe反应产生气体的溶
液显酸性,Na\K+、CF>SO/在酸性溶液中相互间不会反应,能大量共存,
故D符合题意。
7.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C.纯碱与盐酸
D.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锌
解析:选C纯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纯碱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NaCl、H2O和CO2,C正确。
8.纳米材料指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催化剂
及军事技术中,如果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
A.①④⑤B.②③④
C.②③⑤D.①③④
解析:选B由题给条件可知,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粒子
的直径为1〜lOOnm,则该混合物属于胶体,不属于溶液,故①错误,②正确;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③正确;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很小,能透过滤纸,故④正确,
⑤错误。
9.已知某饮用水中含有离子:K'、C「、Mg2\SOF,则该饮用水中还可
能大量存在()
A.OHB.Ag1
C.Na+D.Ca2+
解析:选CC「与Ag+、Mg2+与OH,SO+''与Ca2+均能发生反应,不能大
量共存,故C正确。
10.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把铁片插入CuSO4溶液,验证古代湿法冶铜:Fe+Cu2+=Fe2++Cu
B.某无色无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验证该气体是CO2:
2+2+
Ca+2OH+CO2=CaCO3I+H2O>CaCO3+CO2+H2O=Ca+HCO3
C.在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验证醋酸比碳酸的酸性强:HCCH+H'
=CO2t+H2O
D.若要求用两种单质和一种溶液来测定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
序,可用Zn、Cu和AgNCh溶液:Zn+2Ag'=2Ag4-Zn2+
解析:选AFe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Cu,离子反应为
Fe+Cu2+=Fe2++Cu,A正确:无色无味气体使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可知
先生成难溶性碳酸钙沉淀,后生成可溶性碳酸氢钙,离子反应为Ca2++2OIT+
2+
CO2=CaCO3I+H2O、CaCO3+CO2+H2O=Ca+2HCO?,B错误;小苏打
溶液中加入醋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复分解反应,但醋酸是弱酸,不能写成离
子形式,离子方程式为HCO5+CH3coOH=CH3COCT+CO2t+H2O,C错误;
Zn、Cu均与AgNCh发生置换反应生成Ag,因此不能比较Zn、Cu的金属性,D
错误。
11.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CO1+2H+=CO2t+H20来表示的是
()
A.稀硝酸和碳酸钢的反应
B.稀硝酸和碳酸钾溶液的反应
C.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
D.盐酸和NaHCCh溶液的反应
解析:选BA项中的碳酸领和C项中的石灰石都为难溶物质,不能写成离
+
子形式;D项中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4-H=H2O4-CO2to
12.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3CaCO3+2Fe3++3H2O=
2Fe(OH)3(胶体)+3CO2T+3Ca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I/泡1I
放入石灰石——-Gt置一昼夜」____J
----------傍泰----------至三汨
与基―石灰石
棕黄色氯化铁溶液红褐色透明液体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儿Z烧杯,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BX为FeCb溶液,Z为Fe(0H)3胶体,二者属于不同的分散系,
分散质不同,B错误:胶体可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A正确:Fe(0H)3
胶体加热时会聚沉转变为Fe(0H)3沉淀,C正确: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
确。
13.CuSCU溶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产生白色Cui沉淀,溶液变成棕色(产
生12)o向反应后溶液中通入过量S02,溶液变成无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加KI溶液时,KI被氧化,Cui是还原产物
B.通入S02后,溶液变成无色,体现S02的还原性
C.整个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I2>SO2
解析:选C根据题给信息知CuS04溶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产生白色
Cui沉淀,溶液变成棕色,发生反应:2CuSO4+4KI=2K2so4+2CuII+L;向
反应后溶液中通入过量S02,溶液变成无色,发生反应:SO2+2H2O+I2一H2s04
+2HL滴加KI溶液时,I元素的化合价由一1价升高到0价,KI被氧化,Cu
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1价,CuSCU被还原,生成Cui,则Cui是还原
产物,A正确;通入S0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发生反应:S02+2H2O+h=H2SO4
+2HI,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S02做还原剂,体现其还原性,B正确;整个过程
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2CuSO4+4KI=2K2so4+2CuII+12
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L是氧化产物,物质的氧化性:Cu2+>k,
SO2+2H2O+I2=H2SO4+2H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由。价降低到一1价,12是氧
2+
化剂,S02被氧化,所以物质氧化性:b>S02,所以氧化性:CU>I2>SO2,D正
确。
14.下列反应中,画线物质是还原剂的是()
A.Zn+H2SO4=ZnSO4+H2t
B.Cl2+2NaBr=2NaC1+Br2
C.C+CCh^^2C0
D.Fe2O3+2Ai^^2Fe+AI2O3
解析:选D还原剂是在反应时,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A、B项
中画线物质为生成物,C项中画线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O2为氧化剂。
15.废水脱氮工艺中有一种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过量NaClO使NH:中的氮
-+
元素完全转化为N2,该反应可表示为2NH:+3C1O=N2t+3Cr+2H+
3H20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氯元素被还原
B.还原性:NH4<Cr
C.反应中每生成1分子N2,转移6个电子
D.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不可以直接排放
解析:选B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NH:是还原剂;
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因此C1CT是氧化剂,C厂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
NH4>CF,A项正确,B项错误;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一3价变化至。价,
故每生成1分子N2,转移6个电子,C项正确;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中含大量H
十,废水呈酸性,不可以直接排放,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2分)(1)请把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的字母填在下列横线处:
①既属于分解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②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③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④属于分解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⑤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0
A.2NaHCO3=^=Na2cO3+H2O+CO2t
占燃
B.2Na+C12^^2NaCl
C.Zn+CuSC)4=ZnSC)4+Cu
D.2KMnO4=^=K2MnO4+MnO2+02t
E.CaO+CO2=CaCO3
F.4FeS2+1102^^2Fe2O3+8SO2
(2)对于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t+2H2。,还原齐I」是
,还原产物是o
解析:(2)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为
失去1X2「
Cu+4H\():;(浓)^Cu(NOs)2+2N()2t+2H2O
I________________t
得到2XL
还原剂是Cu,氧化剂是HNO3,还原产物为N02,氧化产物为CU(NO3)2。
答案:(1)①D②E③B④A⑤F
(2)CuNO2
17.(11分)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FeCb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FeCb饱和溶液。
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
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o
⑵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所利用的胶体性质是o
(3)利用Fe(OH)3胶体进行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做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
的电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填“正”
或“负”)电荷。
②若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0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0
③若向其中加入盐酸,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1)制备Fe(0H)3胶体是把FeCb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
体呈红褐色,不能用NaOH溶液,否则产生的是Fe(OH)3沉淀,丙同学操作正确。
(2)检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3)胶体具有电泳现象,Fe(OH)3
胶体粒子是红褐色的,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区附近颜色加深,说明Fe(OH)3
胶体粒子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区移动,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Fe(OH)3
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形成Fe(OH)3沉淀,Fe(OH)3沉淀能溶于盐酸。
答案:(1)丙(2)丁达尔效应(3)①正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③开始有红
褐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盐酸,沉淀会溶解
(4)FeCb+3H2O=^^Fe(OH)3(胶体)+3HCl
18.(8分)A、B、C、D为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是Ba?卡、Ag\
Na+、CM+中的一种,阴离子分别是NO]、SOF.C「、CO歹中的一种(离子在物
质中不能重复出现)。现做如下实验:
①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储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的溶液呈蓝色;
②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的溶液中有沉淀生成,D的溶液中有
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根据①②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的化学式:A,Co
(2)写出盐酸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写出C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Ag+与SCT、C「、COM不能大量共存,故其中的一种盐为AgNCh,
Ba2+与SO/、CO歹不能大量共存,故第二种盐为BaCb,Ci?+与CO歹不能大量
共存,故第三种盐为CuSO4,则最后一种盐为Na2co3。由①知,C中含有Ci?*,
故C是C11SO4;由②知,B为AgNCh,D是Na2co3,故A是BaCL。
答案:(l)BaCLCuSO4
(2)C0^"+2H"=H2O+CO2t
2+2+
(3)Cu+SOF+Ba+20H=BaSO4I+Cu(OH)2I
19.(10分)如图为“一些物质与水”的分类图,利用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推测
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己知:3NO2+H2O=2HNO3+NO
(1)从化学反应类型的角度可以将物质分类。将上述物质分为A、B两组的依
据是,C组物质与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则
D组物质为o
(2)从化合价的角度可以预测Na2O2的性质。
①Na2O2的性质(填字母,下同)。
a.只有氧化性
b.只有还原性
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②Na2O2以氧化性为主,NazCh加入含有SOI的溶液中反应结束后,硫元素
存在形式合理的是0
a.S2-b.Sc.SOtd.SOt
(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
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填化学式)。
解析:(1)A各元素组物质:氨气、氧化钠、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
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B组物质:氯气、过氧化钠、二氧化氮、钠与水反
应时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从化学反应类型的角度可以将上述物质分为A、
B两组,其依据是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已知C组物质与水反应时水既不是
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氯气、过氧化钠、二氧化氮符合C组情况,则D组物质
为Na。(2)①NazCh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可降低可升高,故过氧化钠既有
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为c;(2)Na2O2以氧化性为主,则NazCh做氧化剂,NazCh
加入含有SO歹的溶液中反应,则SO歹做还原剂,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为+6价,
故硫元素存在形式合理的是SOT,答案为do(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可以推测物
质的性质。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
“两碱”指烧碱和纯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不恰当的一种物质
是Na2co3。
答案:(1)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Na(2)①c②d
(3)Na2cO3
20.(14分)已知下列信息:
I.部分物质的溶解性:
sol-OFTcrNO;
Mn2+溶不溶溶
Ba2"不溶溶溶
Ag-微——不溶
Ca2+微微溶溶
H+溶——溶溶
H.高锯酸钾是常见的氧化剂,酸性环境下,高镒酸钾被还原为Mi/1
结合上面的信息和相关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银单质不溶于水,实验室经常用稀硝酸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银单质。涉及
的化学反应为3Ag+4HNO3=3AgNO3+2H2O+NOf。
①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填化学式,下同)。
②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o
③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
(2)某同学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锦酸钾溶液对银单质进行清洗。实验现象如下:
在试管中加入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振荡,银溶解,溶液紫色褪去,转为无色,但
略显浑浊。
上述实验过程中,银被氧化为(填离子符号),略显浑浊是因为生成
了(填化学式)。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解析:(1^1)3人8+411?403=3人8?403+2氏0+?40:反应中,银元素化合价
从。价升高到+1价,故还原剂为银;②该反应中,硝酸中的N元素从+5价降
低到+2价,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则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HNO3到NO;
③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Ag+
++
4H+NO;=3Ag+2H2O+NOf□(2)试管中高镒酸钾溶液会将银单质氧化为
Ag+,使银单质溶解;Ag+与SO/结合生成Ag2sCU使溶液显浑浊;而高镒酸钾
转化为硫酸镒,溶液紫色褪去转为无色,反应的实质是酸性高镒酸钾与银单质发
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依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该反应可得化学方程式为10Ag+
2KMnO4+8H2so4=5Ag2sO4+2MnSO4+K2so4+8H2Oo
++
答案:(1)①Ag②HNO3NO(3)3Ag+4H4-NOJ=3Ag4-2H2O+NOf
+
(2)AgAg2sO410Ag+2KMnO4+8H2SO4=5Ag2SO4+2MnSO4+K2SO4
+8H2O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一一钠和氯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某些化学物质在灼烧时,火焰呈特殊颜色,其中呈黄色的是()
A.KC1B.NaCl
C.CaChD.C11CI2
解析:选BKC1含有钾元素,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NaCl
含钠元素,火焰呈黄色;CaCb含有钙元素,火焰呈砖红色;CuCb含有铜元素,
火焰呈绿色。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B.H2O+C送返H2+CO既属于置换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D.做焰色试验前,伯丝用稀盐酸清洗后,在外焰上灼烧至与原火焰颜色相
解析:选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所以1mol任何
气体的体积都大于22.4L,A不正确;对于反应H2O+C直返H2+CO,从基本
反应类型分析,属于置换反应,从元素的价态变化分析,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正确;燃烧是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但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C正确;
做焰色试验前,常用稀盐酸清洗铀丝,将杂质转化为易挥发的金属氯化物,然后
在外焰上灼烧至与原火焰颜色相同,表明金属氯化物已完全挥发,D正确。
3.下列有关焰色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金属化合物才表现的性质
B.焰色试验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产生的现象
C.若样品灼烧呈黄色,判断一定有钠元素,但不能排除含其他金属元素
D.利用焰色试验能检测所有金属元素的存在
解析:选C不论该金属元素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在火焰上灼烧时都会呈
现特征颜色,A错误;焰色试验是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是核外电子吸收能量后
跃迁产生不同颜色导致的,B错误;若样品灼烧呈黄色,判断一定有钠元素,也
有可能含有钾元素,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这种紫色会被黄色所掩蔽,需透过蓝
色钻玻璃观察,因此不能排除含有其他金属元素,C正确;焰色试验不是所有金
属元素都有的性质,故利用焰色试验不能检测所有金属元素的存在,D错误。
4.如图表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其中有
错误的是()
解析:选C定容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氯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制取漂白粉
B.氯气能与铁反应,所以液氯不宜储存在钢瓶中
C.漂白粉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质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用氯气漂白干燥的有色布条
解析:选C工业上用氟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不是用澄清石灰水,
A项错误;常温下氯气和铁不反应,所以液氯能储存在钢瓶中,B项错误;漂白
粉露置于空气中可以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在光照条
件下分解,漂白粉会变质,C项正确;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D项错误。
6.等体积的两容器内,一个盛CH4,另一个盛NH3,若两容器内温度、压
强相同,则两容器内所盛气体比较,下列结论一定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个数比为1:1B.原子个数比为5:4
C.质量比为17:16D.氢原子个数比为4:3
解析:选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CH4与
NH3的物质的量相同。A项,根据N="NA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则CH4与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1,A项正确;B项,一个CH4分子中含有5
个原子,一个NH3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则CH4与NH3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
之比为5:4,B项正确;C项,CH4与NH3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机可知,
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CH4与N%的质量之比为16g/mol:17g/mol
=16:17,C项错误;D项,一个CH4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一个NH3分子
中含有3个氢原子,CH4与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1,则CH4与NH3分子中含
有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4:3,D项正确。
7.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钠露置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过氧化钠,因此应保存在煤油
中
B.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水来灭火
C.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
D.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为白色固体
解析:选C常温下,钠露置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钠,因此应保存
在煤油中,A错误;金属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氧气,
且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用水灭火只能使火势加重,甚至引起爆炸,因此金属
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B错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使糕点
疏松多孔,因此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C正确;氧化钠为白色固体,过氧化
钠为淡黄色固体,D错误。
8.84消毒液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消杀作用。如图所示为某品牌84消毒液使
用说明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主要成分)
本品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仃效成分的
消毒液。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川消毒剂•不可内服
2.本品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对棉
纺织品有漂白脱色作用.
3.密闭、避光、避热、置于阴凉处保存。
4.保质期为一年。
A.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
B.84消毒液受热易变质
C.84消毒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84消毒液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解析:选D次氯酸钠中的氯原子显+1价,则化学式为NaClO,A说法正
确;84消毒液避光保存,次氯酸钠水解产生的次氯酸见光受热易分解易导致消
毒液变质,B说法正确;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对棉纺织品有漂白脱色作用,
则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说法正确;84消毒液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不能用
铁制容器盛放,D说法错误。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gH20中含有的质子数为IONA
B.46gNO2和46gN2CU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C.1LImol/L的盐酸中,所含HC1分子数为NA
D.1mol单质所含原子总数不一定为2NA
182.
解析:选C1个H2O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18gH2。的物质的量为18g/'。]
=1mol,含有的质子数为IONA,故A正确;46gNCh的物质的量为范瑞符=1
mol,1个NO2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则含有的原子数为3NA,46gN2O4的物质的
量为QO“点,、1=0-5mol,l个N2O4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则含有的原子数也为
vzg/inoi
3NA,故B正确;盐酸是强酸,HC1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形成氢离子和氯离子,即
在水溶液中不存在HC1分子,故C错误;1mol单质中含有多少个原子,取决于
该单质的组成,如1molNe中含有NA个原子,1mol。2中含有2NA个原子,故
D正确。
10.将标准状况下密度为的aLHCl气体溶于1000g水中,得到盐酸的密
度为bg/cn?,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pab
mol/L®,22400mol/L
____ah_____1000〃一
,
C-22400+36.5«m0/LD-22400+36.5amol/L
-n
解析:选D根据。=歹=
念mol
36.5+1000)
--------7-----------XIO、L
1000"
mol/Lo
36.5«+22400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水中含有的分子数是0.5NA
B.常温常压下,17g氨气中所含原子数为NA
C.1mol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VA
D.Imol/LBaCb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2NA
解析:选C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A错误;
常温常压下,17g氨气是1mol,其中所含原子数为4NA,B错误;1mol/LBaCb
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其中含有的氯离子数,D错误。
12.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对应的相关实验探究,其中装置或结论不正确
的是()
AB
NaOHn的棉花球
禺Na
气球IM
D
A.样品分别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只有碳酸氢钠加热时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证明纯碱的热稳定性弱于小苏打的热稳定性
B.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证明NazCh与水反应放热
C.观察到气球膨胀,证明Cb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D.探究钠与Cb的反应,右侧的棉花球可以吸收过量的氯气
解析:选A加热固体,为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且得出
的结论应为纯碱的热稳定性强于小苏打的热稳定性,选项A不正确;过氧化钠
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棉花着火,说明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所以证明反
应放出大量的热,选项B正确;氯气与NaOH反应,锥形瓶中压强小于外界压
强,则气球变大,可验证氯气与NaOH的反应,选项C正确;钠与氯气加热生
成氯化钠,碱液可吸收过量的氯气,图中装置可验证钠与氯气的反应,选项D
正确。
13.在容积相同的三个容器里分别充入三种气体: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
氧气,并保持三个容器内气体的温度和密度均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目:①二②二③
B.质量关系:①<③<②
C.压强关系:①,②〉③
D.原子数目:①,②〉③
解析:选D三种气体的体积、密度相同,则其质量相等,根据"=令可知,
质量相同时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三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不相等,
所以其物质的量不相等,则分子个数不相等,A、B错误;密度相等、温度相同
时,气体压强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即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压强越大,
则压强大小顺序是①>③>②,C错误;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
反比,即H2、82、。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g:表:表=176:8:11,结合分子构
成计算其原子个数之比为(176X2):(8X3):(11X2)=176:12:11,D正确。
14.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1LH2s04溶液中含98gH2SO4
B.0.5L含49gH2sO4的溶液
C.98gH2sO4溶于水配成2L溶液
D.0.1L含24.5gH2SO4的溶液
解析:选DA、B项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C项中H2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D项中H2s0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mol/Lo
15.利用碳酸钠晶体(化学式为Na2cCMOEhO)来配制0.5mol/L的Na2c。3
溶液1000mL,假如其他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所配制溶液的
浓度偏高的是()
A.称取碳酸钠晶体100.0g
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
D.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
少量水至刻度线
解析:选BA项,需要称取碳酸钠晶体(Na2cO3/0H2。)的质量为286
g/molx0.5mol/LX1L=143.0g,故称取100.0g碳酸钠晶体配制溶液浓度会偏低;
B项,平视时,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刚好相平,俯视时液面的最低点低于刻
度线,即实际加水量少于应加水量,因此可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高;C项,对用
于稀释或溶解的烧杯和玻璃棒,如果不数次加水冲洗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会
使溶质损失,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D项,定容后,当振荡、静置后发现液
面低于刻度线,这是由于液体沾在瓶壁和磨口等处所致,不会造成偏差,若加水
则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8分)工业上用Cb和碱制漂白粉、漂粉精及漂白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将氯气制成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制
漂白粉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
(2)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在变质过程中既有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又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填字母)。
A.生石灰B.漂白粉
C.NaOHD.NazSCh
(3)有效氯是漂白粉中有效成分Ca(C10)2含量大小的标志。
已知:①Ca(C10)2+4HCl(浓)=CaCb+2C12t+2H2O;
②有效氯=漂粉精加嚅方就然气的质量xloo%。若某漂粉精的有效氯
为65%,该漂粉精中Ca(C10)2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l)Cb不便于运输,HC1O不稳定,漂白粉稳定且易运输。(2)A、C项
只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反应①中生成2moicL
需要1molCa(C10)2,质量为143g,而漂粉精的质量=—七弦-----218.5g,
1432
所以Ca(C10)的质量分数=不言~义100%^65.4%
2Z10.3go
答案:(1)漂白粉比HClO(Cb)稳定,且便于贮存和运输2Ca(0H”十
2Cl2=Ca(C10)2+CaCl2+2H2。
(2)B(3)65.4%
17.(12分)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g/cnP)配制】mol/L
的稀盐酸。现实验室需要这种稀盐酸220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容积为mL的容量瓶。
(2)经计算需要mL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量筒的规格为
(填字母)。
A.5mLB.10mL
C.25mLD.50mL
(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待稀释后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将其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储水至液面离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1〜2cm时,改用
胶头滴管滴加蒸储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③在盛浓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储水,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储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中。
上述操作的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4)在上述配制过程中,若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则配制的稀
盐酸浓度(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未用蒸储水洗
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
解析:(1)需要220mL稀盐酸,则配制溶液时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
(2)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g/cnP)中HC1的物质的量浓
〜,1000X1.16X36.5%=“,人,L.
度为-------a----------mol/L=11.6mol/L,设需栗浓盐酸的体积为V,依据溶
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Vx11.6mol/L=250mLx1mol/L,解得丫心21.6
mL,故应选择25mL的量筒。
(3)用浓盐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①④②。
(4)在配制过程中,若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会导致所量取的
浓盐酸的体积偏小,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若未用蒸偷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
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答案:(1)250(2)21.6C
(3)③①④②(4)偏低偏低
18.(9分)TiCL是制备钛及其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
置在实验室制备TiCL,设计实验如下(夹持装置略去):
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密度/
化合物熔点/℃沸点/℃水溶性
(g/cn?)
易与水反应,且生成难溶于水
的物质,易升华,能溶于有机
TiCl4-251361.5
溶剂
难溶于水
CC14-2576.8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
a—_-*ffg-*_jo(填仪器接口字
母)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
试剂,(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操作的序号)。
①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③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④加热装置D中陶瓷管
(3)装置A中导管m的作用是-
(4)装置D中除生成TiCL外,还生成一种气态不成盐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二手房公积金贷款买卖合同
- 建筑工程维修合同模板范本
- 委托付款的协议书
- 房屋转租合同协议书
- 签订合同规范建议和意见模板
- 装修合同补充协议书范本
- 销售合同模板
- 购买公司股份协议书
- 整栋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 运营合同运营管理合同
- 老年人预防及控制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基本知识
- SWITCH暗黑破坏神3超级金手指修改 版本号:2.7.6.90885
- 2023高考语文全国甲卷诗歌阅读题晁补之《临江仙 身外闲愁空满眼》讲评课件
- 数字营销广告技术行业rta巨量引擎实时接口
- 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
- 线性系统理论郑大钟第二版
-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
- 项目负责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勇者斗恶龙9(DQ9)全任务攻略
-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参考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