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1.视察等高线地形图与对应的景观图,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驾驭其判读方法。(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2.视察分层设色图,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依据等高线的形态特点来推断山谷、山脊、鞍部、悬崖?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沙丘、冲积扇、峡谷、峰丛、峰林、孤峰的等高线各有何特征?3.岭谷相间的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何特点?4.黄土高原上“塬”“墚”“峁”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各有何特征?5.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有何作用?一、相识等高线地形图1.地形图(1)概念:依据肯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将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2)表达方式: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凹凸起伏。(3)作用: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肯定的立体感。2.等高线的判读符号部位等高线分布特征A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B山谷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C山脊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D悬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E缓坡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F陡坡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名师点拨]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高度值有时可能为相对高度。 ()2.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3.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距离。 ()4.山脊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 ()提示:1.×等高线是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表示高度的数字均为海拔(肯定高度),不行能是相对高度。2.√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3.×等高距是一个高度数(即相对高度),不是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距离。4.×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为山谷。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类型地形特征等高线特征沙丘有凸出的小圆弧,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有缓坡和陡坡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迎风坡等高线稀疏;背风坡等高线密集冲积扇从扇顶端到扇缘,地势渐渐降低,厚度渐渐减小,积累物颗粒由粗变细等高线呈圆弧形,上密下疏;等高线数值从扇顶端到扇缘渐渐减小峡谷狭长深窄的山谷,两侧地形坡度非常陡峭,呈V形等高线密集,中间数值小,两侧数值大[图表点拨]1.教材第84页图3­5­7,该等高线地形图展示出了沙丘的地貌特征,由图中可以看出沙丘总体海拔高,但相对高度小,一般只有几米的高差;起伏的小丘形态大体呈月牙形;小丘总体向西北凸出,且西北坡较缓,东南坡较陡。2.教材第84页图3­5­8,该图展示出了天山南麓某冲积扇的地貌特征:(1)该地海拔高,相对高度较大,为山区;(2)图中北部起伏大,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南部相对平缓;中部轮廓呈扇形,向南部降低,高差较小。3.教材第85页图3­5­9,该图展示出了科罗拉多大峡谷某段的地貌特征:(1)海拔高,谷地边缘相对高度大,图的中部相对平缓;(2)谷地底部宽敞平坦,峡谷两侧陡峭,峡谷顶部平缓。将山谷和峡谷与对应的特征连线。三、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1.分层设色地形图(1)绘制方法:在等高线之间依据不同高程填充不同的颜色。(2)作用:应用分层设色图可以一目了然地感知地表的起伏状况。2.应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地貌地貌类型等高线特征地面喀斯特地貌孤峰等高线环环相套,中间数值大峰丛若干组环环相套的等高线,山间凹地为圆弧形等高线峰林山岭与谷地山顶等高线闭合,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黄土高原地貌“塬”顶部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墚”等高线狭长,中间数值大“峁”等高线似圆形或椭圆形[图表点拨]1.教材第86页图3­5­10,该图为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图中等高线的形态和不同颜色,可以看出绿色为山间平原,地势低平;孤峰、峰丛、峰林海拔较高,其中孤峰等高线环环相套,中间数值大;峰丛和峰林有若干组环环相套的等高线;山间凹地为圆弧形等高线。2.教材第86页图3­5­11,本图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不同颜色展示出了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形分布状态。山脊主要是看山岭中间最高点的连线,而谷底线则是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2024年暑假期间,北京某校师生到郊区进行了户外拓展活动。下图为拓展活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问题1(地理实践力)师生拓展活动路途由H地到甲地,估算拓展活动路途途经地区的高差范围;并依次说出拓展路途经过①②③④地的地形部位名称。提示:高差范围约400m<ΔH<600m。①山谷,②山峰,③鞍部,④山脊。问题2(综合思维)分析参与拓展活动的师生夜晚在甲地露营的理由。提示:处于山脊,避开洪水和泥石流风险地带;等高线较稀疏,地势较平坦开阔。问题3(综合思维)图示区域建有不同等级的马路。说出与国道相比,乡道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缘由。提示:乡道的分布特点:与国道相比,乡道数量更多(或密度更大);线路更弯曲(或多与等高线平行)。缘由:依地形建设道路,降低建设成本(难度);连接更多的居民点,便利居民出行。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并以海平面作为0m。(2)一般来说,等高距全图一样。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相邻的等高线的海拔分别为500m、600m、700m,则等高距为100m。(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它最终是闭合的,但由于受到图幅限制,在一幅图上等高线不肯定全部闭合。(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一般状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能重合。(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间隔相近的地方表示匀称坡。(6)两对等高线凸侧相互对称处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7)示坡线表示降坡的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称为降坡线。2.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征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地形特征说明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盆地、凹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部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山脊、山脊线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山谷线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或悬崖)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方法(1)两点或悬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①悬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悬崖处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②两点的相对高度:A.确定两点的海拔范围B.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若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则可用公式:(n-1)d<h<(n+1)d其中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2)两地坡度=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两地间的水平距离,如下图A、B两地的坡度可表示为P=h/s。(3)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处在数值不同的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其内部高度推断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下图A点的海拔低于10m,B点的海拔高于20m。1.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相识地形地貌。读图,回答(1)~(3)题。(1)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A.③④ B.②③C.①② D.①④(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3)图中悬崖的相对高度不行能是()A.350 B.296C.400 D.450(1)C(2)D(3)B[第(1)题,图示中部地区等高线大于200m,地形起伏不大,推断为丘陵,而等高线低于200m的东北和西南地区为平原。第(2)题,依据图示,甲、乙两地等高线都向高处凸出,可推断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都是山谷。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悬崖处有4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100米,依据悬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可知图中悬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应当在300米到500米之间,所以不行能的高度是296米。]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特别地貌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1图2问题1(综合思维)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是哪种类型?提示:隔坡梯田。问题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什么?试说明理由。提示:反坡梯田中的“反坡”坡向与整个斜坡的坡向相反,不利于水流顺坡向下,更有利于水土的保持。1.火山火山是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锥状形态山体。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常积水而形成火山湖,如我国长白山天池就是闻名的火山口湖,火山口湖一般面积小、深度大。景观图等高线图剖面图图中等高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由示坡线可知,海拔由四周向中心上升,但中心处海拔又降低,故可示意为锥状火山,中心为火山口。2.梯田等高线稀疏、密集相间分布,稀疏处为梯田面,海拔相同,密集处为相邻两级梯田的高差。3.岱崮地貌岱崮地貌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也称之为“方山”。外形呈圆形,山顶平展,四周山壁如削、峭壁下陡坡渐渐由陡到缓的地貌形态。远处观望,像是戴着礼帽的山头。其景观如下图。等高线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先密集后稀疏,中心旁边有悬崖,中心处平坦。4.地上河地上河也称悬河,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变缓,加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以及中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大等缘由,泥沙在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人们为了防洪而加固加高河堤,从而形成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地面的“地上河”,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等。地上河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而低于两侧大堤,剖面示意图如图a,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如图b,地上河的等高线也可以如图c所示。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流恒久补给地下潜水,其等潜水位线向下游弯曲。图a图b图c5.凹坡和凸坡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下疏上密;凸坡是下部坡度陡,上部坡度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下密上疏。驾驭凹坡和凸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有助于突破两点间的“通视”问题。6.黄土高原地貌类型等高线图的中西部等高线密集处,为黄土墚和黄土沟谷,东南部为黄土塬地貌;在黄土墚的基础上,西南部出现黄土峁。2.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东部的地貌是()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C.峡谷 D.峡湾(2)形成东部地貌的过程中,最明显的时间是()A.1月 B.2月C.6月 D.10月(1)B(2)C[第(1)题,图中东部地貌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积累体,即冲积扇,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第(2)题,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某地区,河流的汛期在夏季,因此6月时河流积累作用最明显。]课堂小结课堂速记1.山谷部位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多发育河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中部海拔较两侧高;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悬崖部位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2.沙丘地貌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缓坡为迎风坡;冲积扇等高线呈圆弧形,数值从扇顶端到扇缘渐渐减小;峡谷等高线密集,中间数值小,两侧大;峰丛→峰林→孤峰,等高线环环相套,中间数值大。3.岭谷相间地貌等高线数值较大,曲折较大,凸凹相间分布。4.黄土“塬”顶部平坦,呈台状;“墚”呈长条状的黄土山岗;“峁”呈馒头状的黄土丘陵。5.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方法是在等高线之间依据不同高程填充不同的颜色,应用分层设色图可以一目了然地感知地表凹凸起伏的状况。题组1相识等高线地形图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1~2题。1.图中的数码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叙述正确的是()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2.上面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C2.C[第1题,①海拔中间低,四周高,地形为盆地;②处等高线凸向低值方向,地形为山脊;③处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地形为鞍部;④的海拔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为山峰,故选C。第2题,河流发育于山谷中,读图可知,①图和③图虚线处等高线凸向高值,地形为山谷;②图和④图虚线处等高线凸向低值,地形为山脊,故选C。]题组2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下图表示一种由风力积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完成3~4题。3.图示地貌类型是()A.冲积扇 B.沙丘C.喀斯特地貌 D.峡谷4.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3.B4.B[第3题,由题干中信息可知,图中地貌为风积地貌,结合图中等高线形态,可知该地貌类型为新月形沙丘。第4题,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等高线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