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全一轮微专题34-雪线(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高考全一轮微专题34-雪线(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高考全一轮微专题34-雪线(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高考全一轮微专题34-雪线(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高考全一轮微专题34-雪线(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全一轮复习微专题突破34雪线【重点梳理】雪线是指地球陆地上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的某一海拔高度,即永久积雪下限的海拔。在雪线以上,气温低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高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常年积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一、雪线高度分布规律1、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向高低纬度两侧递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2、同一座山地,夏季雪线升高;冬季雪线降低。3、一般山脉,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4、一般山脉,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二、雪线高度成因分析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1、气温: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气温越高,积雪的消融量越大,雪线越高;气温越低,雪线越低。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2、降水:雪线的分布高度与降水量成负相关降水量越大,冰雪的补给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在干旱的副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少,雪线的高度达到最高。3、坡向(1)阳坡和阴坡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为阳坡,雪线偏高;而北坡为阴坡,雪线较低。例如,中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雪线高度为3500~3900米。(2)迎风坡和背风坡同一座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较少,雪线较高。如果某山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则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再判断雪线的高低。一般来说,在湿润地区,降水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在干旱地区,气温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地处干旱地区的天山,南坡为阳坡,气温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高。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动态平衡)。雪线以上的地带,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因此常年积雪;雪线以下的地带,全年冰雪积累量小于消融量,因此,常年积雪无法积累,为季节性积雪。雪线高度在不同地区是不同的,它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两个基本因素,同时坡度因素也会影响雪线位置的高低,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雪线与降水量降水量越大的地区,雪线的位置越低。因为降雪是从山顶向脚覆盖,因此降水量越大,从山顶向下的覆盖面越大,雪线的位置越低。反之,降水量越小,雪线的位置就越高。在其他条件相同下,山地的迎风坡雪线比背风坡雪线低,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南坡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且坡度缓,积雪多,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于南坡(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2.雪线与温度温度越高,积雪的消融量越大,雪线的位置就越高。同一座山地的雪线,冬季下降,夏季上升。随着“温室效应”的增强,山地上的雪线在上升,从而使山地冰雪储量减少,农业生态条件日趋恶化。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地的冰川正在逐渐消退,这一赤道奇观有可能消失。山地的阳坡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融雪快,雪线位置高;而阴坡因气温低,融雪慢,雪线位置低。3.雪线与坡度山地的缓坡容易积雪,则积雪越多,雪线位置越低;陡坡积雪易下滑,雪线位置就较高。雪线是指在高山区和高纬度的永久积雪区及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实际上雪线并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地带。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只有山体高度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年长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一、雪线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全球来看,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赤道地区空气多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副热带地区多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化。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地区。处在此范围的南纬20°~25°间的安第斯山雪线最高,主要在智利北部和玻利维亚西南部,一般高5500~6000米,最高可达6400米,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在纬度40°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干燥程度,雪线高度在海拔2500~5000米之间。到极地附近,雪线可降至地表。此外,由于10°N的降水量比10°S多,因此10°S的雪线比10°N也要高一些。总之,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①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在200米以下。②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2、地貌因素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①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②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③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例如,我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雪线高度为3500~3900米。3、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①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在同等气温(低于0℃)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大陆性冰川,雪线高度大多在6000米左右,个别地区达6200米。②青藏高原境内雪线海拔高低相差很大,大体上有从边缘向内部、自东南向西北增高的趋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雪线高度为4500~5000米,至高原内部,中喜马拉雅山北翼、冈底斯山等雪线高度为5800~6000米,珠峰北侧东绒布冰川及羌塘高原西部昂龙岗日雪线高度达6200米,是北半球分布最高的雪线。③阿尔卑斯山北坡为背阳坡,蒸发弱;北坡又是迎风坡,大西洋水汽在此产生了大量的降水。因此,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南坡雪线较高。④天山南坡为向阳坡,气温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高。4、雪线的升降变化还受大气环境改变的制约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沙尘暴等因素均可对雪线高度产生影响。【典题精炼】西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缘作西北——东南走向。西昆仑山随海拔变化降水量发生变化,山麓地带降水稀少,仅为20~30毫米,但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年均降水量300多毫米,海拔6000米左右的雪线附近,年均降水量400多毫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是(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2.导致降水量随海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抬升作用强 B.海拔高,拦截的水汽多C.海拔低,水汽难以凝结 D.海拔低,水汽难以进入【答案】1.C

2.B【解析】1.西昆仑山降水主要受西风的影响,而西风带来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大西洋,西昆仑山距离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遥远,且有高大的高原和山地的阻挡,水汽很难进入。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据材料可知,西昆仑山降水从山麓20~30毫米到6000米左右的雪线400多毫米,随海拔上升,降水增多,主要受西风的影响,海拔越高,拦截西风带来的水汽越多,降水越多,B正确。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如果海拔较高,往往在一定海拔高度降水达到最多,再向山顶水汽减少,降水减少,与材料不符;西起帕米尔高原,山麓地带海拔不低,ACD错误。故选B。下表示意1955~2015年天山和阿尔卑斯山两山区冰川概况,下图示意两座山脉冰川平衡(某时段冰川固态、液态水的收支状况)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区冰河代号朝向物质平衡/(毫米·年-1)天山T1N-423T2NE-116T3W261阿尔卑斯山T1N-455T2NE-381T3NW56T4SE273.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主导风向 B.与海距离 C.植被覆盖 D.山地坡度4.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反映出(

)A.天山冰川消融量较大 B.天山冰川扩张更明显C.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 D.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速度较快【答案】3.A

4.C【解析】3.读表可知,两山北坡、东北坡物质平衡均为负值,冰川净消融量较大,而偏西坡物质平衡均为正值,冰川相对净累积,结合所学知识,两山偏西坡均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雪量较多,冰川相对净累积,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主导风向,A正确。天山深居内陆,阿尔卑斯山相对距离海洋更近,但两山偏北坡和偏西坡的冰川物质平衡规律相似,说明不是受距海远近的影响,B错误。冰川分布区植被覆盖率很低,与植被覆盖关系不大,C错误。材料并无信息反映不同坡向的坡度差异,D错误。故选A。4.1990年以后,两座山脉冰川累积物质平衡数值下降,且始终为负值,即冰川的收入小于支出,冰川消融量大,表明气候变暖,反映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C正确。1990年以后,两山相比,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消融量更大,AD错误。天山的冰川平衡为负值,天山冰川消融而非扩张,B错误。故选C。冬虫夏草对气候有强烈的依赖性,气温、降水、日照、冻土和植被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其生存微环境发生相应改变。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雨季是冬虫夏草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下图分别示意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内各气象站点1981~2015年期间雨季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气候暖湿化 B.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气候暖干化C.气温降低,降水增多,气候冷湿化 D.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气候冷干化6.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对冬虫夏草生长的影响是(

)A.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抬升,适宜区范围缩小B.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下降,适宜区范围扩大C.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上限直接抬升,适宜区范围缩小D.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上限直接下降,适宜区范围扩大【答案】5.A

6.A【解析】5.从雨季的平均气温变化图可以看到,冬虫夏草主产区大部分地区其平均气温在10年内都呈上升趋势,气温有暖化的趋势,C、D选项错误。从雨季的降水量变化图可以看到,冬虫夏草主产区大部分地区,其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少数几个地区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从整体来看降水量变化应呈湿化趋势,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故选A。6.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冬虫夏草产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从图中可以看到冬虫夏草主产区有偏暖湿化的趋势,暖湿化趋势利于森林类的生长,使得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的植被带下限直接上升;气温升高雪线会上升,而降水增多有可能会导致雪线下降,故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上限的位置变化不确定。由于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上升,而上限的位置变化不确定(与之前位置变化较小),故其适宜区的范围整体呈缩小态势,A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A。有一群登山爱好者于2019年春节期间从北坡Moshi小镇出发,攀登世界某著名山峰,下图是他们在登山过程中手绘的沿途植被分布示意图。通过查阅资料,他们发现该坡雪线高于南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M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A.热带荒漠 B.热带草原 C.温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8.登山爱好者攀登的是(

)A.欧洲的勃朗峰 B.南极洲的文森峰C.亚洲的乔格里峰 D.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9.该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的原因是(

)A.南坡温度高 B.南坡温度低 C.南坡降水多 D.南坡降水少【答案】7.B

8.D

9.C【解析】7.图中橡胶、咖啡等为热带经济作物。M地海拔比橡胶、咖啡种植园低,热量条件应更好;树木形似纺锤,利于在多雨的季节储存水分。因此M地自然植被为热带草原。B正确,ACD错误。故选B。8.由上一小题可知,该地山麓地带为热带草原气候。欧洲的勃朗峰、南极洲的文森峰、亚洲的乔格里峰山麓均不是热带气候,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麓地带为热带草原气候,D正确。故选D。9.温度高,雪线应更高,A错误;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南北坡温度相差不大,B错误;乞力马扎罗山受东南信风影响,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C正确、D错误。故选C。冈底斯山脉横贯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山脉大致平行,呈西北—东南走向,为内陆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冈底斯山现代冰川规模较小,主要分布于高山地区。下图是2015—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面积等级冰川数量与面积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0.冈底斯山冰川以小冰川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A.雪线海拔低 B.山体整体坡度小 C.宽广山谷多 D.山体破碎陡峭11.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冈底斯山冰川数量、面积及冰储量的变化(

)A.与气温相比,降水量变化影响更大 B.海拔越高,冰川退缩面积越大C.冰湖溃决使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加剧 D.直接影响太平洋流域的水量平衡【答案】10.D

11.C【解析】10.冈底斯山的冰川以小冰川为主,不能以此判断出冈底斯山的雪线高度,A错误;山体整体坡度小,有利于大型冰川发育,B错误;宽广山谷多,有利于大型冰川发育,C错误;山地破碎陡峭,有利于小冰川川的发育,故D正确。故选D。11.根据材料中“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可知,冰川的进退受气温影响更显著,A错误;气温是决定冰川川消融量的主要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冰川退缩面积越小,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川消融,会加剧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C正确;因为“冈底斯山是内陆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其冰川变化不会直接影响太平洋流域的水量平衡,D错误。故选C。高山林线是生物与当地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广东北部某山地,植被类型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植被逐渐过渡为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山地矮林和灌丛草坡。下图为山地内林线海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据图推断,该山地林线分布高度(

)A.沿等高线分布连续性 B.呈坡向变化规律性 C.局部地区分布一致性 D.与雪线分布平行性13.该山地林线高度主要是(

)A.气候长期作用的结果 B.环境变化造成生态退化C.地带性规律的体现 D.人类耕作活动的结果14.该山地林线主要分布在坡度为5°~35°的坡地,是因为(

)①坡度过缓土壤水含量过多②坡度过缓光照条件差③坡度过大有机质含量低,④坡度过大土壤孔隙度小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12.A

13.A

14.A【解析】12.据材料可知,该地植被类型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植被逐渐过渡为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山地矮林和灌从草坡,即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发生改变,从山麓到山顶的植被景观改变,自然景观在水平方向延伸,所以山地林线分布高度沿等高线分布连续性。A正确;材料和图形信息没法判断坡向变化,B错误;由信息可知,该地的植被分布是按垂直地带性的有规律分布,不存在局部地区分布,C错误;该地为南方地区,且广东的山地一般没有雪线,D错误。故选A。13.据材料可知,该地植被类型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植被逐渐过渡为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山地矮林和灌从草坡,植被变化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变化主要受热量和水分的影响,所以该山地林线高度是生物与当地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慢慢演化,A正确,排除BCD。故选:A。14.坡度过缓土壤水含量过多,适宜森林分布,①正确。坡度缓陡不影响光照,②错误。坡度过大,土层较薄,有机质含量低,③正确。坡度过大对土壤孔隙度影响不大,④错误。故选:A。祁连山是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流河的发源地,该地区高原和大型山脉分布广泛,水循环特殊且重要,对于西部大开发中实施以生态环境建设战略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1960—2010年祁连山地区水汽输送引起的降水(PI)和蒸发引起的降水(PE)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祁连山地区主要水汽来源地为(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16.1960—2010年,祁连山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反映该地区(

)A.绿洲范围的年际变化 B.大气环流的不稳定性C.气象灾害的频繁多发 D.植物多样性得到恢复17.20世纪80年代以来,祁连山局地蒸发形成的降水呈现增长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A.森林覆盖率提高 B.雪线不断地下降C.气温呈上升趋势 D.荒漠化土地减少【答案】15.D

16.B

17.C【解析】15.根据祁连山东段接近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以及地形特点判断,其主要的水汽通道为东南季风,来源地为太平洋,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影响气温与蒸发、蒸发与降水、水汽输送与降水的直接因素为大气环流。由图可知,祁连山地区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显著,这是由大气环流的不稳定性造成的,绿洲范围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气象灾害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植物多样性受自然环境整体的影响,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局地蒸发量的增加,一是因气温上升,二是植物蒸腾作用增强。祁连山局地蒸发形成的降水呈现增长趋势的合理解释是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加所致,C正确。森林覆盖率提高,虽然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但是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也会抑制局地气温的升高,不一定会使局地蒸发形成的降水呈现增长趋势,A错误;雪线不断地下降,说明气温下降,不利于蒸发,B错误;荒漠化土地减少,下垫面白天增温幅度会下降,不利于蒸发,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蒸发(强度或量)的因素:①温度:温度高蒸发强;②风:大风,蒸发强;③水域面积:面积大,蒸发强;④降水量:降水量是蒸发的基础(干旱地区蒸发强度大,但蒸发量少)。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自然环境某要素的特征,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导致积雪贡献量大,南坡同时是向阳坡导致积雪消融量大。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较北坡低,是因为降水量对雪线的影响程度超过了温度。材料二:研究表明近几十年,随着高原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绝大多数的河流输沙量都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高原河流输沙量变化是气候、冰川、土壤、植被等多个因素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材料三:青藏高原1981年至2018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示意图。(1)根据材料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冰川、土壤、植被等因素的变化对河流输沙量的影响。(2)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导致了高原部分河谷地区的沙尘天气增加,试说明其原因。(3)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据资料分析,近几十年,青藏高原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对河流水能开发可能带来的影响。【答案】(1)(正相关:)降水增多导致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增强。气温上升,冰川融化,裸露的地面增多,且冰川融水量增大,增加了径流的侵蚀和输沙量。气温升高,季节性冻土融化的时间增强,导致可能被侵蚀的地表物质增多,导致径流的侵蚀量和输沙量增加。(负相关:)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大,增加了水土保持作用,使河流输沙量减少。(2)因为河流输沙量增加,下游河谷中河流的沉积物增多。冬季,河流进入枯水季节,水位下降之后,出露的沙洲面积变大。受冬季大风天气影响,导致沙尘天气增多。(3)有利:气温升高,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增加,使河流的水能蕴藏量增加。不利:河流输沙量增加,导致下游水库淤积,影响下游水库发电。【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和河流输沙量为试题背景,涉及了河流补给类型、气候变暖、流水的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二“研究表明近几十年,随着高原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绝大多数的河流输沙量都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可知,气候、冰川、土壤、植被等因素的变化对河流输沙量有关,其中呈正相关关系的因素如下:读左图可知,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呈增多趋势,河流补给增加,地表径流增大,导致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增强。读右图,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呈升高趋势,气温上升,冰川融化增加,河流得到的冰川融水补给增加,再加上裸露的地面增多,径流侵蚀增强,河流输沙量增加。气温升高,季节性冻土融化的时间延长,地表物质松软,导致可能被侵蚀的地表物质增多,径流侵蚀增强,河流输沙量增加。呈负相关关系的因素如下:结合前面分析,近几十年,青藏高原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地表不易被河流侵蚀,侵蚀量减少,河流输沙量减少。(2)结合上题分析,河流输沙量增加,河流流经高原部分河谷地区,河流流速下降,沉积作用为主,河底沉积泥沙增多。冬季,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河流补给减少,流量减少,水位下降,河底的沙洲出露且面积变大。冬季多大风,沙洲提供充足沙源,风力作用下,导致沙尘天气增多。(3)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结合上题分析,近几十年,青藏高原气温升高,降水增加,冰川融水增多,河流补给增加,径流量增加,使河流的水能增加。不利:结合上题分析,河流输沙量增加,流经下游水库,库区流速慢,泥沙易淤积,影响下游水库发电。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精确测量珠峰高程是人类了解和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标志。截至目前,我国分别在1975年、2005年、2020年共3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数据(如表)。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8.86米。图为珠穆朗玛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珠峰高程测量队登顶时间最终公布的珠峰高程1975年5月27日8848.13米2005年5月22日8844.43米2020年5月27日8848.86米(1)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历次登顶都是选择5月份,推测该月利于登顶的气象条件。(2)说出珠峰南、北坡的植被类型数量差异,并指出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3)据图推测珠峰南、北坡的雪线高度差异,并说明理由。【答案】(1)风速较小;降水较少;天气相对稳定少变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植被类型南坡比北坡多(北坡比南坡少);两坡相对高度(水热组合)。(3)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高)。南坡为西南季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比北坡多。【分析】本题目以珠穆朗玛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珠峰登顶的气象条件、山地垂直自然带影响因素及影响雪线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结合材料分析,在五月窗口期之前的时段,珠峰峰顶区域常出现强降雪天气过程,且风力较窗口期更大。之后的时段,珠峰区域进入雨季,水汽充足导致附近区域云雾较大,随着海拔上升,沿途能见度急速下降。因此登珠峰一般都选在风已减小、而雨季又没有到来的5月,5月份风速较小且5月份降水较少;5月份天气相对稳定少变等。(2)据图可知,珠峰植被类型南坡比北坡多,或北坡比南坡少;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两坡相对高度差异较大,北坡相对高度小,水热组合差异小,因此植被类型数量少;南坡相对高度差异大,水热组合差异大,因此植被类型数量多。(3)珠峰南、北坡的雪线影响因素主要是迎风坡降水多导致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导致雪线高;南坡为西南季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比北坡多,导致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高。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横断山区是中国地形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区海拔差异大,由一系列纵贯南北的山脉与河谷组成。冬季山区的降水多以积雪形式存储,随着春季气温升高,中低海拔地区的积雪开始融化,雪线以上区域终年被积雪覆盖,冰川和冻土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