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种治疗方法中华医药科学院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王自平针刀治疗现代针刀学结合了现代科技成果、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等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掀开了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中医学)相融合的新篇章,使多种特种针具得以重新认识和挖掘。针刀一词的考证陈实功,明代医家(公元1555-1636年),字毓仁,号若虚,南通人。明朝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首先提到“针刀”一词针刀类型Ⅰ型针刀型针刀,针柄为一扁平葫芦形,针身为圆柱形,针头为楔形,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圆口,刀口线与刀柄在同一平面内。根据其刀口线及尺寸不同分为四种型号(单位:mm):0.6×50、0.8×50、0.6×80、0.8×80。型针刀适应于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以及其他杂病的治疗。改进型Ⅱ型针刀改进型Ⅱ型针刀又称破皮针,主要用于拨针刀、椎间盘针操作前的破皮,也可用于狭窄性腱鞘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的治疗。一、定点
依据治疗部位依据解剖位置依据安全部位010203二、定向
010204与小肌腱、大的神经血管移行方向一致,脊柱部位与人体纵行一致。进针时刀口线与肌纤维走行一致,一般部位垂直于皮肤快速刺入皮下;表浅部位斜刺。四、方法
切割肌纤维法01沿骨缘切割法02肋骨(双指定位)松解术03提捏松解法(术)04固定指压松解法05通透(剥离)松解术06斜刺、浅刺松解术07“一”字型切割08五、针刀治疗的适应症
215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部分骨质增生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性关节病等。直线疤痕挛缩,如针刀美容额横纹。4某些脊柱区带相关性内脏疾病。3肌肉、肌腱和韧带积累性损伤,肌紧张、损伤后遗症等。6部分关节内骨折和骨折畸型愈合。(现基本不用)六、针刀治疗的禁忌症
020304050601全身或局部有急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内脏疾病或体质不能耐受针刀治疗者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有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的恶性肿瘤凝血机制不良或其它出血倾向高血压、且情绪紧张者骨减压针治疗骨减压在《黄帝内经》中的考证“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01《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0201“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02《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第七》“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0102《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现代医学对骨高压症的认识1938年Larsen首先提出骨内高压的概念骨内血液流动对骨壁所产生的压力。这种压力持续异常增高,导致局部骨关节的顽固性静息痛。骨内微循环系统呈扩张状态,酸性代谢产物堆积,骨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充血,管壁通透性显著增高,血浆外渗,使血液浓缩,加重微循环瘀血,且使骨髓内容物增多,压力增高,形成骨内高压的恶性循环,导致酸冷疼痛等症状。骨内压升高是骨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1990’s许振华提出了骨内静脉瘀滞导致骨内高压症学说骨内高压与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关系当骨高压持续存在时,关节周围的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组织缺氧,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组织细胞水肿,相应的关节内压力升高,关节滑膜充血水肿。骨内高压对滑膜的影响骨性关节炎病理滑膜、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骨的增生硬化软骨下骨的囊性变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骨内高压与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关系滑膜、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骨的增生硬化软骨下骨的囊性变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骨性关节炎病理1骨内高压对软骨的影响在骨内高压下,关节滑液pH值下降,成分改变,干扰并破坏了软骨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细胞变性、坏死,胶原纤维解聚,蛋白多糖分解。2骨内高压与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关系骨内高压对软骨下骨的影响当骨缺乏血液的供应时会出现骨小梁坏死,坏死的骨小梁在修复改建过程中软骨下骨的硬化梯度增加,关节吸收振荡能力降低,关节软骨承受的压力增大。骨性关节炎病理滑膜、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骨的增生硬化软骨下骨的囊性变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骨内高压与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关系当骨高压持续存在时,关节周围的静脉回流受阻,骨内营养血管的血流减少,骨发生营养障碍,骨小梁坏死、塌陷出现囊性变。如果骨内压得不到改善,淤血的骨质得不到血液供应,继续发展,就会发生骨质缺血坏死。骨内高压对骨的影响骨性关节炎病理滑膜、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骨的增生硬化软骨下骨的囊性变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骨内高压X线表现:关节增生、狭窄,骨皮质变薄、囊性变,骨小梁稀疏紊乱等多种异常改变。Lemperg和Arnoldi首先提出并深入研究了骨内充血疼痛综合征,患者关节部位出现休息痛,骨内压增高,而关节解剖结构正常,X线检查无骨性关节炎征象、骨内静脉造影显示骨内引流障碍。骨内高压和骨性关节炎是同一病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往往早于结构变化。骨内压升高常常出现在放射学前期,甚至临床前期。因此,笔者认为:骨减压治疗在骨性关节炎早期就应参与。0102现代医学对骨减压的治疗方法髓芯减压术截骨术干预时机:典型的影像学改变及顽固性静息痛骨减压针术的应用滑膜软骨骨内高压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整体治疗骨性关节炎病变及治疗靶点笔者设计的骨减压针直径为1.5~2.0mm,局麻下直接经皮刺入钻骨,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骨减压术的追溯考证及现状01在《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甚至更早,祖国医学就对有关骨病部分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有直接的记载和研究,特别是针对类似今天现代医学研究的骨内高压症(后文将详述)与中医学瘀血阻滞、血行不畅而导致“骨痹”的概念相吻合。痹者,闭也,闭塞不通之义。外伤日久,再“寒温不时”,则“气血凝结,与故邪相袭”,从而出现闭而不通而为痹的病证。以下就《黄帝内经》中有关骨病及“骨痹”展开相关考证和研究。对《黄帝内经》中为什么要刺骨、治骨的考证和研究对“骨痹”概念的考证和研究1肾与骨的关系:《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第四十九》:“肾乘心……肾合骨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五主:……肾主骨。”在中医学里肾和骨的关系密切,中医学并不只是机械性的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是注重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和天地自然也是一个整体,说明肾与骨组织有直接的联系。有学者通过抗衰老的实验探讨“肾气有余”的物质基础,发现钙的吸收和代谢与肾有关,以及促进骨生长的激素与肾有关,在此不必赘述。2筋与骨的关系:《黄帝内经·灵枢·痈疽第八十一》:“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当软组织出现损伤“肌肉泵”等功能出现障碍,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与舒张,犹如对静脉内血液起着“泵”的作用,称为“肌肉泵”。肌肉泵有助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而运动突然停止相当于立即取消了肌肉泵,使静脉血液回流受到影响。此影响不单纯是影响了心脏的供血,同时也影响了骨组织的供血,我们应该知道骨组织的供血是由移行于软组织内的血管经骨的滋养孔供给骨的,而一但软组织损伤后就会影响到骨内的供血,所以,这里讨论的“肌肉泵”应该范围更大,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肌肉泵”的含义。当软组织受损时就会影响对骨的供血及骨的正常代谢,骨因得不到供血则对骨造成损伤,骨质发生一系列改变如:骨小梁稀疏紊乱、骨质疏松、骨囊性变等。反过来当骨的供血功能受损时也会影响到其周围软组织的供血,二者关系用传统中医骨科学中的一句话来解释更为明晰:“筋伤骨必动,骨动筋必伤。”而这一理念现代医学却很少关注。3中医学中对骨病的认识:《黄帝内经·素问·刺要论篇第五十》:“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黄帝内经·灵枢·五邪第二十》:“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第六十三》:“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五劳:,久立伤骨。……五走:咸走骨。……五裁:病在骨,无食咸。……五发:阴病发于骨。”《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则少髯,血气皆少则无须,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古人认为,有的病变在骨、有的病变在骨髓。如果邪气进入到肾脏,会表现为骨部疼痛的症状,这种症状属于“阴痹”。当站立行走时间过长时会对骨造成损伤,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肾和骨的关系密切,咸、苦能入肾,所以吃得过咸、过苦也会损伤到骨,得了骨病就要减少摄入过咸、过苦的食物,寒属阴,当寒凝血瘀后也会影响到骨的供血。古人还认为,气血强盛的人则胡须长得旺盛有光泽易于留长,气血弱的人则胡须长得较有光泽但不易于留长,血虚气不虚的人则胡须较少,气血双虚的人则不长胡须,如果感受寒、湿邪气则容易患痹症。骨头酸痛四肢肌肉萎缩。4中医学中骨病的发生及诊断:《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第九篇》“……冬气在筋骨。”《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第五十九》:“耳焦枯受尘垢,病在骨。”《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第五十九》:“骨有属……骨之属者,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脑者也。”《黄帝内经·灵枢·决气第三十》黄帝曰:“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古人认为,冬天寒气容易伤及筋骨易得骨病。如果病变在骨,望诊时就会发现耳轮部焦枯、阴暗不泽。骨病的所属部位一般在关节处,而骨有输注精液的作用,能够补益脑髓,如骨病,这种作用将受到影响,而且会导致体液代谢紊乱,四肢关节屈伸不利。5“骨痹”的发生及定义:《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以冬遇此者为骨痹。”《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综上所述,已经能够充分相信,古代先哲已经认识到骨部疾病,还祥细总结和划分了骨部疼痛性疾病的范围,他们认识到冬天和寒冷的地方容易使人患关节疾病,而且还认识到一但患了关节疾病,导致关节内血液不畅通骨部会感觉到寒冷,这种症状即使用热水洗泡,烤火、穿上很厚的衣服也不能使骨部寒冷得不到彻底解决,关节就出现肿胀、疼痛、痉挛等,导致功能障碍。所以骨痹不愈时,又感受了邪气时,就会内藏于肾。古人将具有这种临床表现的病症明确的提出病名,叫“骨痹”,并对“骨痹”进行了明确定义,也就是说古人认为病变部位已经深入在骨,便感觉到骨深处酸重,行动不便,并伴有功能障碍,那么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感觉到深部骨髓里酸痛得厉害,像寒风一样吹入骨,这种病症古人就叫做“骨痹”。对“骨痹”、“肾痹”病因的考证和研究01《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虚邪之中人也……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由于人体虚弱寒邪之气侵犯,逐渐深入至骨,当深入至骨时,人体正气不强寒邪之气不能排出,滞留在骨内,就会表现为骨的酸冷、疼痛症状,导致“骨痹”的发生。02《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如果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过于克盛后,影响到肾,可使患者产生全身沉重、疼痛及“骨痹”的症状,如果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过于虚弱,就会发生“肾痹”的症状。《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篇第五十八》:“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如果积累的寒邪长期留在骨内,导致营气和卫气不能正常运行,就会造成肌肉、筋膜等拘急、挛缩,四肢关节和胸肋部不能伸展运动,从而产生“骨痹”症状。对“骨痹”、“肾痹”临床表现的考证和研究《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得了“骨痹”,便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大汗如注,心中烦乱。
《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骨深处酸重,行动不便,并伴有功能障碍,感觉到深部骨髓里酸痛得厉害,像寒风一样吹入骨。《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得“肾痹”的人,容易出现关节肿胀、胃肠胀满的症状,至发展到脊柱强直、弯腰驼背,骶尾部朝下,将着接近脚跟部,头不能抬起,脊柱弯曲最高处就是正常人头部的位置。对“骨痹”临床诊断的考证和研究《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第九》:“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手指弯曲不能伸开的属于筋病;手能伸直不能弯曲的属于骨病。12《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痹在于骨则重……”骨内血液循环不好,闭而不通就会导致骨髓酸重、疼痛的感觉。民间现在流传的百姓的俗语也反应了“骨痹”——骨内高压症的种种情况;往往病人在主诉时所言:“酸疼到骨头里面了”、“冷到骨头里面了”、“骨头里面好像有风一样在吹”等等诸如此类的俗语都反应了由于骨内压增高症而导致的临床表现。
对“骨痹”治疗的考证和研究《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第九》:“在骨守骨,在筋守筋。”病在骨的就对骨进行治疗,病在筋的就对筋进行治疗。0201《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第七》“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第八种刺法叫短刺法,短刺可以治疗“骨痹”病,方法是缓慢摇动针体,进入到骨内,可反复上下提插摩骨,来进行治疗“骨痹”。《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这句话中“大分小分”,王冰注:“大分,谓大肉之分;小分,谓小肉之分。”此处引申为筋膜之意,那么这句话应理解为“骨痹”,治疗时应该深刺,以不刺伤血管和肌肉为准则。针的通道是筋膜等软组织,针要刺到骨内,骨部感觉发热,骨中的寒气已经消失,说明骨病已经痊愈。《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第七》:“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对这句话中“之”的考证:之,动词:往;至。《灵枢·大惑论》:“余每之东苑,未曾不惑。”《汉书·高帝纪》:“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在此处意思为到……去,延伸为要到达;对这句话中“至”的考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①到,到达。《左传·文公二年》:“秦师又至。”《史记·李斯列传》:“官至廷尉。”②极,最。《荀子·正论》:“罪至重而刑至轻。”③达到了顶点。《史记·春申君列传》:“物至则反。”《黄帝内经词典》中:副词,最。《素问·汤液醪醴论》:“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与上述“极、最”是一致的,同样,《黄帝内经词典》中有这种意思的如:“至阴”、“至阳”等,意为“阴达到了顶点”、“阳达到了顶点”。那么“至”在此处应为“深到骨的极致”,应理解为“骨的深面”。整句话的意思应理解为:第五种叫输刺法,这种刺法是直刺进入再直退出针,刺入后深度要到达骨的深面。这种治骨理念及方法和1938年Larsen首先提出骨内高压的概念相吻合。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许振华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骨内静脉瘀滞导致骨内高压症的概念,认为骨内微循环系统呈普遍扩张状态,酸性代谢产物堆积,骨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充血,管壁通透性显著增高,血浆外渗,使血液浓缩,加重微循环淤血,且使骨髓内容物增多,压力增高,造成骨内高压症的恶性循环。导致酸冷疼痛等症状,并提出钻孔减压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手段。我们不难看出骨内高压症和古人所提“骨痹”几乎完全一样。当然,《黄帝内经》“骨痹”中应包括现代多种关节炎。即有退变性、骨质变化特点的多种关节骨病如骨性关节炎、骨坏死疾患等。古人不但阐明了骨痹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了用刺骨的方法治疗骨痹,这比现代医学对骨高压症的认识和骨钻孔减压治疗早了2000余年。对《黄帝内经》中治骨、刺骨临床应用的考证和研究我们现在习惯用已成型的思维方式把古人“刺之骨”、“刺至骨”理解为刺到骨面后行软组织松解,但是通过临床发现只有刺到骨质行钻孔减压术才有直接、快速的疗效。所以古人所说的“刺之骨”、“刺至骨”应理解为刺到骨腔内。用特殊针具(骨针、竹针、青铜针等,)可以刺入骨内,《黄帝内经》中还多次提到“刺骨”治疗,对刺骨治疗的描述还有很多。可见,古人用针来治骨由来已久,只不过可能由于多种原因这种神奇的治疗方法渐渐在医籍中失传。本节将有考证详述。因为活体骨具有一定的柔弹性和脆性。为了证实《黄帝内经》古代先哲是否用针刺入骨质治疗骨痹等症,我们再看其他文字记载。《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从中不难看出治疗龋齿病,古人主张针刺手阳明经如商阳穴、合谷等穴位(此治疗方法已深入民间,牙齿疼痛时一般都会按压合谷穴以减轻疼痛)效果不好时,直接用针刺入牙齿中,疼痛立即就消失了,这和现代口腔科治疗“龋齿”行牙髓钻孔减压术后,立即就见到效果是同一个道理。《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这是指精于针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诊治病人时,不用很复杂的方法,只需听病人主诉,病在头部,而且头痛得很厉害,医生就用针刺到头部(颅骨)的方法治疗,治法是直刺到头颅骨骨内,头部疼痛即可消失。但针刺时选用针具和进针深浅及操作方法都要得当,不要伤及头部其它的骨、肌肉和皮肤,因为皮肤是针刺进出必经的通道,头部的皮下血液循环比较丰富,所以要避免皮肤受损伤。由此,再考证一下三国时代,曹操患“头风病”(头痛、头晕)日益严重。中医骨伤科鼻祖华佗给曹操治疗的故事:“每发,心乱目眩,头痛难忍。诸医施治,疗效甚微。”华佗应召前来诊视后,在曹操胸椎部的鬲俞穴进针,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十分高兴。但华佗却如实相告:“您的病,乃脑部痼疾,近期难于根除。”相传华佗建议曹操行“开颅术”,曹操惧怕,疑心华佗害他,结果将其杀害。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但静下心来细想,在当时的年代行开颅术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医疗技术,但是根据《黄帝内经》记载如上述用针刺的方法做颅骨减压术是可以达到治疗目的的,而且针刺到头部(颅骨减压术)的治疗方法,是一项成熟地源远流长、有文字可循的技术。所以,华佗应该给曹操要做的治疗是颅骨钻孔减压术,而不应该是劈脑开骨的外科手术。《黄帝内经•素问•刺要论第五十篇》:“刺骨无伤髓……”用治骨的针具来治疗骨时,刺到远离骨髓的骨腔内,一般在骨松质骨骨内即可,不要伤及骨髓。《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中“劫刺”笔者考证:“劫”在《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前后有三种意思:①《史记·高祖本纪》:“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中劫意为:威逼,威胁;②《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劫夺国柄,始于董卓。”中劫意为:抢夺、掠取,可引申为“用力”之意,因为抢夺、掠取必须付出代价和力气;③劫也是一个佛教用语,梵语“劫波”的简称。佛经把天地的一成一败叫一劫,表示一段很长的时间。李白《短歌行》:“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那么“劫刺”在“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中的意思应该是用力刺,这段文字应该理解为:病在骨可用火针用力的深刺至骨质中及其他软组织拘紧处。现代《中医大辞典》“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书中指出劫为快之意,指于痛处取穴,用火针速刺即出的刺法,由此可见,劫在当时没有快之意。对《中医大辞典》中对“劫”的解释看来值得商榷。《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病在骨,焠针药熨。”当病在骨部,用焠针(温针)刺至骨下,再将艾绒等药物放置于针柄处点燃,通过针体将热传导于患处进行温熨治疗,以起到活血化瘀的目的。类似于现代的银质针的治疗方法。《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篇》:“ 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监”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①照影。《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②镜子。贾谊《新书•胎教》:“明监所以照形也。”③借鉴。《荀子•解蔽》:“成汤监于夏桀。”④至上视下。《诗经•大雅•皇矣》:“监观四方。”又引申为监视,监督。⑤古代主管检察的官名。在此处应为“镜子”的意思。综上考证“监”在这句话里应理解为“镜子”的意思,以下引申为像镜面一样的光滑。整句话应理解为:当针刺到身体强壮的人的骨头,骨头坚硬,肌肉结实,关节相对要舒缓一些,骨面就像镜子一样光滑。《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指八方不正常的气候(包括大弱风、谋风、刚风、折风、大刚风、凶风、婴儿风、弱风、合称八风)伤人后,在人体内积留在四肢小关节、大关节及脊柱骨之间,这种病古人病变部位比较深,称之为深痹,所以主张用针来治疗,这种治疗深痹的针,针体要长,针尖要锐,以便刺入深部软组织及骨的病变部位,用来治疗病变部位比较深即积留在四肢小关节、大关节及脊柱骨之间及骨的病变。《黄帝内经•素问•刺要论第五十一篇》:“刺骨者无伤筋……刺骨无伤筋者。”是说刺骨治疗时,不可损伤到筋。《黄帝内经•素问•针解第五十四篇》:“……五针骨。”第五种针,可以用来针刺骨的病变的。《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第五十五篇》:“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如果是疠风病邪造成的病变,则出现骨节沉重,胡须眉毛逐渐脱落,这种病叫做“大风”病。治疗这种病,就以针刺肌肉为原则,使患者出汗,连续治疗一百天后,再针刺骨髓,仍然要让患者出汗,连续治疗一百天。这样,前后共治疗二百天,直到胡须眉毛重新生长出来才可以停针。《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第六十四篇》:“春刺筋骨……夏刺筋骨……秋刺筋骨……”是说在春、夏、秋天古人都用针刺的方法刺筋、刺骨,以治疗筋和骨的疾病。《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第十九篇》:“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干”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①盾牌。《韩非子•五蠹》:“执干戚舞。”②冒犯,冲犯。《商君书•定分》:“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③求取。《荀子•议兵》:“皆干赏蹈利之兵也。”④干预,涉及。《晋书•王衍传》:“好干预人事。”⑤水边,河岸。《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干兮。”⑥天干和地支的合称。综上考证“干”在这句话里应理解为“干预,涉及”的意思,以下引申为干预的手段方法。整句话应理解为:患各种顽固性经久不愈痹症的人,长期体内寒冷不觉温热,就在足三里穴处骨部(胫骨外侧髁),深刺到骨内,为治疗和干预的最佳方法。《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篇》:“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热性病的患者身体沉重骨头酸痛,不仅耳聋而且嗜睡,要直接针对骨进行治疗,“以第四针,五十九”(无可考证)的方法来刺骨治疗。《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篇》: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肾。”得了病的人不想进食,咬紧牙关双耳发青,这种病症要用治疗骨的方法来调理肾。虽然自《黄帝内经》后现存医学书籍没有再提及“刺骨”的治疗方法,但民间却流传了《黄帝内经》中所提及的“刺骨”治疗方法。兰州蜀草中医院院长谢运发先生,自幼随师傅赤氏学医,其师傅赤氏一直用祖上所传利用新鲜的竹子所制竹针,经火烤后,直接钉入患部关节骨内以治疗腰椎疾患。以下为其师传秘诀(四川方言原版)适应症选择歌诀腰杆痛,腿抽筋,一根麻线一根针,钉在腰杆上,扯到脚后跟,站也站不住,走也走不成,睡也睡不到,爬也爬不平,稍微一晃动,痛得钻心心。器具制作歌诀砍节活斑竹,削根竹青针,尖脑壳,脖子粗,把把一指拇,腿腿钉点细,长短一抯足,火上烤出油,擦的光秃秃,四针都齐备,做把木锤锤。定位歌诀并排三将军,对准屁眼门,慢慢往上摸,找到尾巴根,两边用力按,出现酸麻疼,留下指头印,再上一节指,同样定位置,两边要平衡,上下要对称。针尖要瞄对,插进皮肉内,找到骨缝缝,用力往进推,发现阻力大,梆的一锤锤,将针转三转,梆梆两锤锤,感觉如破竹,轻轻来几锤,发现腿抽筋,逆转两圈针,感觉不到位,一锤定乾坤。直腿要抬平,交叉往后蹬,每进一针蹬几蹬,一蹬要比一蹬狠。四针全进完,再找麻线线,酸麻胀痛全不见,慢慢退针转几转。梅花针,用力敲,敲打针眼哇哇叫,四个针眼全敲完,拔上几个火罐罐,吧唧吧唧一锅烟,起来要得给我钱。行术歌诀随着现在医学及科技的发展和无菌观念的增强,谢运发院长本人沿袭老师之法时改用粗火针治疗,用“刺骨”的方法治疗腰椎等病,并且发明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痹证四线排寒技术”(专利号为:200810000358.9)。江苏盐城医生徐占军回忆,早年当地隔壁的邻居系民间医生,曾用钉子烧红后钉入颅骨治疗头痛,效果很好,治好了不少头痛的病人。因当时年少,并没有关注和学习,从医后百思不得其解,自2009年参加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针刀培训班,听完骨减压术治疗头痛后才恍然大悟。可见,自《黄帝内经》后医学书籍中虽然没有记载刺骨治疗的方法,但是民间刺骨的临床治疗到今天并没有停止使用。也同时说明刺骨治疗(骨内减压术)能沿用至今,疗效非常肯定。这也正合了一句古语:礼失求诸野。第二节祖国医学对骨病、骨高压症治疗现状分析骨内高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研究者的思路不断开拓,中医活血化瘀指导思想被引入骨内高压的研究领域,骨内高压状态下的髓内静脉瘀滞符合中医“瘀血”的概念。我国学者在发掘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时,按照“肾主骨”“瘀去新生”等学说,尝试运用“补肾”“活血祛瘀”有关的中草药来防治骨病如骨质疏松、骨坏死、骨性关节炎等,在临床研究上已经取得不少可喜的成效。中医药各种疗法有独特优势,现截取说明。12中医药内外治研究方面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的机理,认为血瘀证是血液及其循环系统形态与功能异常的综合表现,通过对骨内高压症的深入研究,认为它属于祖国医学“血瘀证”的范畴。血瘀的理论与活血化瘀治则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闪光的明珠。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研究历史源远流长。血瘀学说始于远在两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奠基于汉代的张仲景,历经各代演进、发展于清代。《素问·调经论篇》:“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举痛论篇》:“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缪刺论篇》:“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宜决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以上均说明了有关血瘀的病因、病机与症状,强调在治疗中遵循疏通气血的原则。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立“瘀血”病名。并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叙述了瘀血的主要症状和脉象。以辨证论治的原则,总结了有关活血化瘀的理、法、方、药,创立了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丸),大黄
虫丸,下瘀血汤,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等,有些方延用至今,为后世运用活血化瘀法树立了典范。清代王清任、唐容川,对血瘀证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创见,临床上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王清任提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著《医林改错》,创立和修改古方33个,其中活血化瘀的新方就有22个,治疗各类血瘀证计50余种。如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至今在临床上仍被广泛应用,而且疗效显著。唐容川著《血证论》,对各种血证论述颇详,对血证的治疗,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个步骤。指出“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气道,沮滞生机”。还强调“瘀血不去,新血不去。”对我们运用活血化瘀法,颇有启发。总之,二人在“血瘀证”方面“伸古人所欲言,或补前贤所未备”。中医推拿、按摩、手法方面研究此外,推拿、按摩等手法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功效,其作用环节和效应靶位在于对局部超微结构和神经生理、生化发生作用,可加快并改善骨内血液循环,改善静脉瘀滞,降低骨内压,对局部血流动力学亦有改善作用。在家兔的骨内高压动物模型上还观察到手法对局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改善作用。但是也存在疗效、时间等因素,对于一些较重的疾病往往改善也不是非常理想。各种以治疗软组织为目的的针刺术研究方面1近30年来在治疗各种骨病及骨高压疾病方面,兴起了诸多中医微创的疗法,一些现代特种针法随之产生,如新九针疗法、针灸刀疗法、小宽针疗法、拨针疗法、针刀疗法、银质针疗法、长圆针疗法、松针疗法、新铍针等疗法,能达到不切开关节而诊断和治疗关节疾病的目的,主要是松解关节及周围各种软组织变性处,间接的起到对骨高压症的治疗。其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操作简便、安全,愈合快,疗效好的优点。2针刀及其他特种针疗法治疗各种骨病及骨高压疾病方面,主要是松解关节及周围各种软组织变性处,恢复关节骨和软组织的静态和动态的平衡。因此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但以上方法基本都只重视于“治筋”。朱汉章老师很早就应用针刀治疗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时用Ⅱ或Ⅲ型针刀行骨痂凿开法:当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并影响功能时,可用Ⅱ或Ⅲ型针刀治疗。刀口线和患骨纵轴垂直刺入骨痂,在骨折间隙穿凿2-3孔(较大骨痂7-8孔)后,手法折骨,复位,外固定。随着针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有针刀医生直接用针刀进行骨内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足跟骨高压症。如在《疼痛诊断治疗学》一书中,宋文阁教授在讲授操作方法时就明确提出骨髓腔减压术,并描述道“缺血性骨坏死,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可采用骨髓腔减压术治疗。2003年简文政主任在针刀医学学术交流会上,也报告《针刀钻孔减压治疗跟骨高压症25例临床总结》。王秀义院长应用针刀行钻孔减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这种探索和治疗使许多需要手术的病变被早期查出,并得到有效治疗,从而避免了关节切开术,为关节微创外科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用特种针具治疗各种骨病及骨高压症方面,从事针刀医学的医务工作者已经发现骨内高压症的临床重要性,从单纯治疗软组织到直接治疗骨内高压迈出了大大的一步,并在治疗方面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但由于针刀器具要么过细、要么过粗,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进针较容易,但对于骨质未疏松患者进针却很困难,再加上针刀刃口是扁平的,在治疗时细的针刀硬度不够,前端的扁平的刃在直接暴力刺入骨骼时容易引起骨裂隙和针断裂的危险,所以临床操作大大受到限制,推广使用也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此基础上设计、发明出适于专门治疗骨骼的针具——骨减压针专门对于骨病及骨高压症的治疗。现代医学认识021912年年Rothmann开始测量并报告于狗股骨内的压力。骨内高压:骨内血液流动对骨壁所产生的压力。这种压力持续异常增高,导致局部骨关节的顽固性静息痛,钻孔减压可以使疼痛立即缓解或消失,并长期有效。011938年Larsen首先提出骨内高压的概念1990’s许振华提出了骨内静脉瘀滞导致骨内高压症学说02骨内微循环系统呈扩张状态,酸性代谢产物堆积,骨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充血,管壁通透性显著增高,血浆外渗,使血液浓缩,加重微循环瘀血,且使骨髓内容物增多,压力增高,形成骨内高压的恶性循环,导致酸冷疼痛等症状,骨内压升高是骨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对增高的骨内压进行减压,是对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骨内高压与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关系
骨性关节炎骨内高压对关节软骨的影响骨性关节炎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滑膜、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而引起的骨的增生硬化及软骨下骨的囊性变。在骨内静脉瘀滞、骨内高压持续存在下,关节软骨发生进行性退行性变,病变程度与静脉瘀滞、骨内压升高程度呈正相关。在骨内高压下,关节滑液pH值下降,成分改变,干扰并破坏了软骨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细胞变性、坏死,胶原纤维解聚,蛋白多糖分解。软骨下骨的破坏、修复,也加重了软骨的破坏,最终产生骨性关节炎改变。骨内高压与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关系骨性关节炎当骨缺乏血液的供应时会出现骨小梁坏死,坏死的骨小梁在修复改建过程中引起骨质硬化,软骨下骨的硬化梯度增加,关节吸收振荡能力降低,关节软骨承受的压力增大;而硬化的软骨下骨还以作用于关节的构型,影响软骨和骨的顺应性及负重时的接触面积。这些都可以加重关节软骨的损害,导致退行改变及骨性关节炎的发生。骨内高压对关节软骨的影响骨性关节炎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滑膜、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而引起的骨的增生硬化及软骨下骨的囊性变。骨内高压与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关系
当骨高压持续存在时,关节周围的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组织缺氧,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组织细胞水肿,相应的关节压升高,关节滑膜充血水肿。骨性关节炎骨内高压对关节滑膜的影响骨性关节炎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膜、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而引起的骨的增生硬化及软骨下骨的囊性变。骨内高压与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关系骨内高压对骨的影响当骨高压持续存在时,关节周围的静脉回流受阻,骨内营养血管的血流减少,骨发生营养障碍,骨小梁坏死、塌陷出现囊性变。如果骨内压得不到改善,淤血的骨质得不到血液供应,继续发展,就会发生骨质缺血坏死。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膜、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而引起的骨的增生硬化及软骨下骨的囊性变。骨内高压患者的关节X线片上可出现关节增生、狭窄,骨皮质变薄、囊性变,骨小梁稀疏紊乱等多种异常改变。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往往早于结构(形态)变化。骨内压升高往往出现在某些疾病的早期,有时出现在放射学前期,甚至临床前期。Lemperg和Arnoldi首先提出并深入研究了骨内充血疼痛综合征,该病患者关节部位出现休息痛,骨内压增高,而关节解剖结构正常,X线检查无骨性关节炎征象、骨内静脉造影显示骨内引流障碍。01骨内高压和骨性关节炎是同一病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早期参与骨减压治疗02骨性关节炎病变及治疗对象滑膜软骨关节骨高压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整体治疗针对骨高压的治疗03骨减压针针具设计
操作方法及其治疗机理骨减压针发明设计专业适于治疗骨骼的针具——骨减压针,特别在治疗各种骨病及骨高压疾病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优势。但临床上医生仍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用最恰当的治疗,以切实提高临床疗效为依据,这是对患者负责的科学态度。骨减压针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只重视软组织而忽略关节周围骨高压的问题。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历代医家记述诸多,而对骨的直接治疗(除“骨痈疽”)自《黄帝内经》以后古、近代文献就没有提及了。但是中医骨伤科文献中早就提出“骨筋柔”,“筋骨并重”等概念。提出通过矫正“伤筋”来“正骨”恢复筋骨平衡,通过古籍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内服、药物敷贴、手法推拿按摩等方法并不能直接解决骨本身患病的问题,并没有体现中医学中“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骨减压针的应用既发挥中医“治筋”之长,又创新治骨疗法,调整筋骨关系,恢复关节骨和软组织的静态和动态的平衡。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骨减压针的治疗机制:①减压改善了骨的静脉引流。②减压改善了血液流变学状态。③减压孔处新生血管形成,增加了骨内外血液循环的通道。④减压打破了骨内高压参与的恶性循环,从而使骨内血液循环状态和代谢水平恢复正常。因此即使减压孔闭合或截骨处愈合后仍能有效地保持骨内压处于正常水平。骨减压针的设计根据减压部位骨的大小骨减压针(器械准字号:2010第1100466号)设计为一套六支。直径1.0~1.8mm,分粗、中、细三型。医生可根据临床来选用。比如做指骨减压,就可选用细型针、做肩关节可选用中型针、做股骨头减压用粗型针。骨减压针为“T”字型,为了便于操作,所述手柄为一字形,手柄外径为5~10mm,手柄长度为50~100mm。为了保持足够强度,选用特种金属制成,可以在一般医疗消毒情况下即可手工操作,适合各级医院和诊所使用。本发明的目的是为骨减压保守治疗设计一种专用的结构简单合理,创伤小,减压效果好,使用安全方便的骨减压针。骨减压针由针尖、自攻式螺纹及针体和手柄组成,所述手柄中部与针体后端呈“T”形连接,针体前部设有自攻式螺纹,自攻式螺纹前端设有三棱形针尖。为了便于进针,所述针体外径选为0.8~1.25mm,针体长度选为50~120mm;所述自攻式螺纹的长度选为5mm;所述三棱形针尖的长度选为1~3mm。为了便于操作,所述手柄为一字形,手柄外径为5~10mm,手柄长度为50~100mm。为了保持足够强度,选用特种钢材制成,骨减压针,由于针尖为三棱锥形,便于用力刺入骨质,针尖后面的螺纹选用自攻式螺纹,该自攻式螺纹的外径是从后向前逐渐变细的,可以在旋转中顺利的在骨骼上钻孔,顺时针旋转用于进针,逆时针旋转用于退针。使用时,可在一字形手柄的压力和缓慢旋转的状态下将内压升高处的骨骼上钻出光滑圆润的直径较小的减压小孔,钻孔深度既可用旋转圈数控制也可根据深度标记和手感控制,又由于针杆和螺杆都很细,不生锈,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减压效果好,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以在一般医疗消毒情况下即可手工操作,为针刀治疗填补了骨减压专用器具的空白,适合各级医院和诊所使用。骨减压针的具体操作方法04定点骨减压针定点不是非常要求精确,只要在一个部位的某个点刺入即可,但点的要求是“避实就虚”,也就是说在远离神经血管的情况下,选择骨皮质较薄的骨松质处且易于穿刺的部位即可进行定点。常规消毒消毒半径稍大,且要严格,避免造成感染。局麻根据患者的耐受度,在较敏感治疗点处(如膝、肘、指等)先进行局部侵润麻醉,一般注射2%的利多卡因配比生理盐水即可,利多卡因浓度可控制在0.5%左右(较安全)每点注射1.5~2ml即可,待吸收3min后再进针。刺入局麻后骨减压针穿过软组织(往往较浅)直接达骨面,在骨面稍停留。术者右手握住针柄,用瞬间暴力刺入骨质(在有些松质骨处,直接可刺入髓腔)后,继续向针柄施力并旋转,一直钻入松质骨囊变处,深度可按不同部位骨腔深度为依据,根据骨的病变情况可针一孔,也可针多孔。出针达到治疗目的后,即可出针。出针时如果针端部达骨硬质,有阻力时,可逆时针方向旋转拨出,在退至肌层时,可慢慢退出。排血出针后,由于骨内压增高,往往有骨内瘀血涌出,可用负压罐加压抽吸排血,也可用注射器抽吸,往往血色浓黑。医用术后贴骨减压治疗后可用医用术后贴(中华医药科学院、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研制,器械准字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640177)贴敷。医用术后贴作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加快水肿吸收,活血化瘀,又具有止血抗炎的作用。医用术后贴的功效:取代以往针刀术后所用的创可贴,它面积大,一贴可以贴住一个部位的几个针眼,术后贴上的膏药与活磁对术后部位起到了更可靠的抗炎灭菌、镇痛、疏通经脉的作用。医用术后贴的作用于功效关节炎病中晚期已导致骨性关节炎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各部位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无菌性缺血性骨坏死。适于治疗各种骨高压症(如足跟骨高压症等)骨性关节炎早期导致的骨充血疼痛综合症顽固性耳鸣、非器质性病变耳聋顽固性头痛、陈旧性面瘫顽固性骶骨、尾骨痛二、禁忌症01.发热,全身感染。02.施术部位和周围有感染灶。03.严重内脏疾病发作期。04.施术部位有难以避开的重要血管、神经或内脏。05.出血倾向,凝血功能不全。06.定性、定位诊断不明确。07.体质虚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慎用。
术后注意事项
01术后施术部位三天禁忌水洗02术后因局部稍有水肿,可敷医用术后贴。03术后一周内禁止剧烈运动。04按常规预防感染治疗。笔者认为:我们熟知的“筋骨并重”应包括两方面,不仅包括通过治疗软组织病变纠正骨的移位、错缝,还应考虑到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必将影响骨内微循环系统的代谢1976年第一枚现代针刀器械产生至今,朱汉章老师渐而融入了先进的针刀医学基础理论,提出了小针刀疗法,随着针刀临床的不断拓展,基础理论的不断补充,科研的不断开展,它的发展掀开了各种特种针具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新篇章,从此,人们孜孜以求用最小的创伤给患者带来最大临床效果的愿望逐步在实现中。朱汉章老师在1992年出版的《小针刀疗法》第五页第三段有此论述:“任何认识上的提高和突破,既不可能离开自己的直接实践,也不可能离开前人的实践和已知结论,小针刀疗法治疗损伤后遗症,虽然有它独特的治疗作用,但并不是说可以代替和摒弃其他的方法。恰恰相反,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还必须辅以其他的必要的方法。”《小针刀疗法》第六页第三段有此论述:“总之,某一疗法只能是治疗某一疾病的一种手段,或一种主要的强有力的手段,但却不是唯一的手段。”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就训示:“杂合以治,各取其所宜”,兼容并蓄,求各家之长,容己于一身,遇见什么病人,选用什么方法治疗,医生的思路是灵活的,决不能让思路僵化,我们热爱并推进针刀医学事业,但决不能排斥其它有效的方法。医生的责任,是以治好患者的痛苦为目的。如果判断一个针刀人或是从事其他单一方法的医务工作者是否忘本与否不是看他用单纯针刀或方法治病,而是看他是否继承和发扬了针刀的学术观念,丰富了针刀治疗的内容。骨减压针考证设计、应用意义第一、在《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甚至更早,祖国医学就对“骨痹”类似今天现代医学研究的骨内高压症用刺骨的方法治疗。这比现代医学对骨高压症的认识和骨钻孔减压治疗至少早了2000余年第二、强调了骨与软组织的密切关系,真正体现“筋骨并重”治疗思想第三、解决了从事保守治疗的医务工作者可以在一般医疗消毒情况下即可手工操作进行骨减压治疗的问题,使此疗法适合各级医院和诊所使用第四、对于一些骨及关节疾病将不可治变为可治、将慢治变为速治、将间接治疗变为直接治疗、将手术治疗变为保守治疗肩关节骨减压针治疗视频尾骨骨减压针治疗视频膝关节骨减压针治疗视频拨针刀05历史及现状
01020304王兆恩——内蒙古包头市刘勇——王兆恩大徒弟(无锡手外科医院)陈超然——江苏省江阴市秦慧——四川省峨眉山四川峨眉山秦慧祖传骨拨针王自平院长设计改进的拨针刀06《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0201《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01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其有余,乃益虚。剽其通,针其邪,肌肉亲视之,毋有反其真,刺诸阳分肉间。02凡刺小邪,日以大,补其不足,乃无害。视其所在,迎之界,远近尽至,其不得外侵而行之,乃自费,刺分肉间。03理论依据
2动态平衡理论3肌筋膜信息传导学说1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5气血学说4骨膜刺激学说操作步骤设计定点:选择最有效的、能够彻底松解病变软组织的点,安全第一。破皮针破皮出针后拔罐,取罐后指腹按压3-5分钟,敷料覆盖(拨针贴)。拨针孔的按压:指腹把刀口线紧对按压。局部麻醉,消毒(消毒面积要足够大)操作:一手持针缓慢刺入,另一手提捏需松解部位的软组织,遇硬结或粘连部位通透松解。12345操作方法21通透剥离法(肌筋膜处,沿肌束方向,可作扇形或放射状“线形”剥离)磨骨法(骨膜刺激法,乳突、髂骨、下项线)辐射通透法磨切法(肌肉、肌腱、肌纤维附着点)挑抖通透法(扁阔肌)435操作原则宜大不宜小——通透面积01宜轻不宜重——人性化,不宜连续操作02宜浅不宜深——浅中层03宜厚不宜薄——拔针部位04宜长不宜短——病程05宜筋不宜肉——治疗对象06宜面不宜点07宜紧不宜松08火针07火针疗法01历史沿革02“燔针”——燔针劫刺,以痛为腧,以知为数03“焠针”——焠针药熨04师怀堂——山西——新九针疗法05贺普仁——江苏——贺氏火针06以痛的地方为穴位,以症状消失为治疗结束《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中“劫刺”笔者考证:“劫”在《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前后有三种意思:①《史记·高祖本纪》:“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中劫意为:威逼,威胁;②《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劫夺国柄,始于董卓。”中劫意为:抢夺、掠取,可引申为“用力”之意,因为抢夺、掠取必须付出代价和力气;③劫也是一个佛教用语,梵语“劫波”的简称。佛经把天地的一成一败叫一劫,表示一段很长的时间。针具(钨合金)010203040506尖针:常用针具,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平头针:主要用于祛除表皮的问题皮肤。铲形针:主要用于切除高出皮肤的赘生物,如丝状疣、大痣、表浅且较大突出皮面的皮脂腺囊肿、凹陷性疤痕。环形针:主要用于治疗脸黄疣、凹陷性疤痕、寻常疣等。三角针:主要用于治疗小片色斑,较大的痣、疣、小块的增生性疤痕等。限位针:主要用于点除痣、汗腺瘤、白癜风、点腧穴等。火针治疗机理01碳化瘢痕组织,松解瘢痕组织,促进损伤组织吸收再生02对硬化的瘢痕组织有撬松软化作用03阻断疼痛反射机理04改变组织间的相对位置适应症滑漠性疾病虚寒性疾病顽固性痛点(中浅层密集刺)其他疾患(痛风、带状泡疹、类风关等)刺血症(老烂腿、脉管炎、静脉曲张等)0102030405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肿瘤患者、恐惧火针患者、凝血机制不良者(血友病)操作要点外焰加热准确、快进快出深度适宜(背部一定要浅刺),可用掌部控制深度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出针后拔罐,挤按渗液,以挤不出液体为度指腹按压针孔(把皮肤抹平)010302040506附:视红肿的程度积液的多少来决定针刺的密度对痛风的治疗效果好,火针刺过后一定要挤按出周围的病变液体面肌痉挛,用毫火针刺顽固性口腔溃疡,毫火针在溃疡表面点刺带状疱疹早期→火针点破;带状疱疹后遗症→火针密集刺;缓解期→7天—15天火针一次;急性期→出一个刺一个偏头痛,拨针充分松解、乳突减压后,遗留的几个点,用火针点刺治疗顽固性痛点→火针点刺一两针,也可以密集刺。埋线疗法器具:一次性埋线针、羊肠线部位:埋在浅层(皮下),小关节处不要跨关节埋线。如有过敏起皮丘者,可用火针点刺几下后拔罐;轻者也可以不处理,向患者解释清楚;提前向患者解释可能出现的情况。适应症:1.神经系统病变各内科疾病浮针疗法
适应症:急性软组织损伤、急性镇痛部位:刺入皮下(浅筋膜下)以落枕为例:落枕以斜方肌急性损伤为主,远离疼痛部位5-10cm处,针头朝向疼痛部位左右摇摆,以疼痛消失为度。硅胶管保留24小时。针对癌症疼痛的镇痛一般维持两至三天3214钩针刀适用于膝关节伸不直的患者01钩割腘斜韧带02膝关节一般都是两侧疼痛,在内侧使用钩针刀,钩割膝关节后面关节囊,半个月后可重复使用一次03人为将卵圆形椎间孔外口比作一钟表状,且固定将其上端定为12点,下端定为6点,腹侧(前)定为3点,背侧(后)定为9点,由于神经根和动脉在椎间孔内的上1/2位置,我们将针刀治疗安全范围定为6点至9点区域内”松解椎间孔外口:针体与皮肤垂直刺入,弯曲面向外侧,达关节突关节外缘,即横突根部后,掉转针体,弯曲部向里,沿骨缘6、9点钟
方向推切,以松为度。松解椎间孔内口:弯曲朝外垂直刺入,达关节突关节内侧缘,如果伴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汇编职员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人员管理篇
- 艺术节主持词
- 70MW光伏发电项目工程(EPC)总承包投标文件 承包人实施计划
- 《市场营销学导言》课件
- 《天猫规则学习》课件
- 空调维修公司保安工作总结
- 财务工作品质提升总结
- 儿童新媒体编辑工作总结
- 2003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徽交控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 精神科护理岗位竞聘
- 广西北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非急救转运合同范例
- 车辆使用安全培训
-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模板(六套)
- 民航客舱服务管理Ⅱ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儿科主任年终总结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