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的田园美学及价值探究》4500字(论文)_第1页
《陶渊明诗歌的田园美学及价值探究》4500字(论文)_第2页
《陶渊明诗歌的田园美学及价值探究》4500字(论文)_第3页
《陶渊明诗歌的田园美学及价值探究》4500字(论文)_第4页
《陶渊明诗歌的田园美学及价值探究》45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渊明诗歌的田园美学及价值研究目录TOC\o"1-2"\h\u27062陶渊明诗歌的田园美学及价值研究 122356第1章引言 121148第2章陶渊明诗歌田园美学意蕴 2252962.1田园诗歌的生态美 21872.2田园诗歌的和谐美 3320822.3田园诗歌的自然美 332435第3章陶渊明诗歌田园美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4262563.1回归自然,发现美 4139963.2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丰富精神世界 53121总结 525415参考文献: 6摘要:我国文学史上著名诗人,散文家不乏其人,包括陶渊明。其作品,特别是其田园诗,影响极其深远,开拓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领域。诗中描写的是农村风光,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浅显易懂,所叙之事,新鲜而精致,它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对于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学术界已经从文学的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他的生平与作品产生时间,其田园诗艺术风貌与成就。文章从美学角度研究和阐发田园诗,概括田园美学意蕴及其生成的价值与意义。关键词:陶渊明诗歌;田园美学;价值研究第1章引言今天所处的这个世界,是现代高度机械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让悠闲的日子变成了历史。每一个人,都不过是社会中随波逐流的浮萍。当下都市文明生活中,让人们离开美丽的大自然,田园生活那美丽又有情调的生活方式已经遭到了破坏,官僚化教条抑制了民众奋励之情,精神世界的空虚与困惑。一方面,物质越来越丰富,一方面,人类精神世界发生了分裂,人的本质遭到了蹂躏,人成了工具中的一分子,丧失精神家园,丧失赖以生活的自然家园。概括地说,现代人所面对的是两个悲剧,一,心里不平衡,二,人与自然不平衡。人和自然田园共容身,和谐共处,陶渊明田园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优美的生态田园风光,在其诗中勾画,令人心旷神怡心往一处想。正因为现实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精神家园失落等社会背景下,我们开始对陶渊明田园诗进行价值考察。陶渊明是针对田园生活而写的,他将理想、心情、态度融入自然,抒发对大自然的真实友谊,透过生态审美。陶渊明田园诗中蕴涵的生态智慧,是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为面对破解当代环自然危机局面时,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重新确立我们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有一个精神家园。陶渊明田园诗,它在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扩宽了审美的界域,大量田园诗给我们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图景,有生态意味。其田园诗,是个充满生态韵味的诗性世界。第2章陶渊明诗歌田园美学意蕴2.1田园诗歌的生态美就陶渊明田园诗而言,他对田园生活的描绘,无处不体现着生态美。原汁原味的原野,民风纯朴,村舍炊烟缭绕,邻里关系和谐的村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也充分体现出了美感。生态美是个全新的理念,它是与美学相伴相生,在人类情感生活中,将人类生态意识根植于其中,并将人类生态环境审美经验提升为美学理论,这无论对于美学研究,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意义。基于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来保持这种生命关联。由此也使人感受到这种生命的和谐共生的必然性,并唤起人与自然的生命之间的共鸣。对生态美的认同存在争议不代表否认它是一种共生的美,它存在于人类与自然构成的整个生命共同体中。从美学来观照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以体会到新的理解源泉,由文本源源不断地生成出人意料的意义关系,使得生态智慧所彰显的本身力量,经由暗含在其内部的敞开形态而得以彰显。《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南山下面的草生长旺盛豆苗稀疏,路旁小草上有盈盈的露水,蓝黑的夜空中出现一轮明月,人们背着锄头晨出晚归的情形,都从诗人荷锄带月归村的描写和不惜露沾衣的微妙心理洞察出来,构成完美的田间画,田园山村静谧的夜景被生动的展现,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诗中人与景合一,景色由诗人勾勒出忽隐忽现跃然纸上,引起诗人观赏自然的美感。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明两萃时物,北林荣且丰。五月旦作和戴主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五首》之一在这些诗中,诗人勾勒出一幅自然清新的图画、简单而又美丽的乡村生活画卷。这些平凡乡村景象,在陶渊明的笔下,它显得恬静而美丽、和谐乡村田园风景画。诗中无状物绘声之形容词,亦无典故的堆砌。诗中一景一物,都闪烁着诗人的感慨,洋溢着田园般的生活气息。阅读这些诗歌,就好像看到了一幅栩栩如生、立体感很强的田园风光图,听着一首首悠闲质朴,诗情画意般的乡村牧歌,给人以特别协调的自然美享受。2.2田园诗歌的和谐美陶渊明用诗来描写和谐田园环境。在自然和社会中。这个环境带给人们的感觉是其“和”。“和”的意思是指处于某种情境之中,相互作用的各组分在关系上达到最佳状态。陶渊明说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种对自然的崇拜、喜欢田园生活秉性,使诗人一生和田园生活息息相通。自然不但是他躯体的栖身之地,而且还是他精神的寄托之地和心灵之家。“自然”在此并不单纯是指实自然界,且也包含了诗人的顺其自然、没有什么世俗拘束的生活方式。《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田园劳作,劳苦不堪,不过,这首诗给人以闲雅的感觉,此闲雅以“愿无违”为前提,但“愿无违”靠的却是扎实的生产劳动,劳动确立人与自然亲和关系。田园生活下,诗人自由心得到了伸张,自然和心境是相合的,由此,他还发现了人生的快乐以及人生的终极意义,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归园田居五首》之一新葵郁北墉,嘉褪养南畴。--《酬刘柴桑》读着这些简单,优美,通顺的诗句,让人极易感受陶渊明心灵的平和,感受到自己心灵的律动与自然的协调,这些诗句所展示的闲适宁静的内心世界,向大自然宁静而又畅达、生机盎然的喜好,具有鲜明陶氏审美风格。2.3田园诗歌的自然美日常生活的审美观照,陶渊明最为善于,平淡自然之美,就在其中找到了答案。有史以来最混乱、最不安定的年代,是陶渊明所处的年代,但是,其作品却鲜少直接涉及社会政治大主题,他重视日常生活,将他们对田园生活的所见所闻,用诗歌来表现,伴随着诗人平平常常的两句诗句,最后绘声绘色地表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风景。写园景色和农事耕作,约占陶渊明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一位诗人作品的问世,这以前并不多见,而且这样集中地、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造诣,再这样高歌猛进的田园诗在时间上都是不多见的。尽管自《诗经》时代以来,描写田园生活已见于文学作品,但是多数是不一致的。陶渊明最早真正能够将田园这一审美对象带入文学作品。对陶渊明而言,并非有意而为之的,这些不过是诗人目有所睹,心有所感罢了,自然地表达。《归园田居》云:“方宅十多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不比喻,不象征、暗示什么修辞,诗人对它们深切的依恋和由衷的喜爱都通过种种事物透露出来。方宅草屋前后绿树成荫,远看村庄疏稀幽静,近听鸡鸣狗吠,一派生机勃郁,一派田园景象,一派宁静气息。这些都是其根源,皆为诗人自幼耳熟能详的场景。所以一有感觉,就有了亲切感。乡居生活清闲,田园风光清幽秀丽,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是经由一草一木全部染出来的,此处无官场交际应酬和虚情假意,唯有诚恳淳厚地互相来往,自然不必警惕尔虞我诈,一切是如此的平淡闲美、逍遥无拘,因而才使人产生“久居樊笼,回归自然”般的惬意心境。第3章陶渊明诗歌田园美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人类物质生活伴随着工业文明而发生巨变,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文明,但其生存环境却受到极大破坏。在人与自然这一和谐关系被破坏的今天,人类必须开始重新认识人和自然之间的联系,于宁静安和之陶渊明田园诗,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1回归自然,发现美现代人批判生存环境时,还要有一种精神来引导,人们通过对庄子生存哲学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指导,这正是陈鼓应老师所期望并建议的。今天讨论陶渊明田园美学思想,还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的启发。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的形象,当代城市生活,人的生活节奏很快、追求较高物质生活的奔忙,需要较大的能量支持,几乎没有人会停下脚步,去寻找日常生活里潜藏的美好。研究陶渊明,重返诗意田园,是难以实现的,这对于广大当代人而言,的确是这样,因此,我们怎样学会实现精神上的“诗意地栖居”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样惬意、自在、完善,但因为诗人擅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的事物,并且由此悟出生命的真谛,坚守着做人的准则,没有苟合取容从而能获得内心的安顿和灵魂的满足。3.2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丰富精神世界在现代化社会过程中,物质主义大行其道,人的一生不希望以前这么痛苦,但精神世界荒芜了,形形色色的功利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洗脑,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焦虑不安、痛苦万分,与此同时,环境恶化造成了生存的自然家园慢慢丧失。现代化与技术进步、过分重视物质和资本主义消费陷阱与洗脑等等、生活节奏受到了彻底的控制与破坏,致使人们在心理上,思想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当代美学要应对这种时代要求和心灵世界、精神世界问题,需要得到多大的重视。这个阶段的人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还习惯用物质来衡量万物,并乐此不疲,功利思想与实用主义思潮的泛滥。这正好与人类生存的超越性,精神性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身体日渐疲劳,心理压力,幸福感缺乏满足感。假如我们所追寻的唯一目标就是外物的时候,浮躁与喧嚣将如影相随,如期而至,我们将面对周围美丽的景色,关心者熟视无睹。这样的状况,使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人都失去了自己,不了解自己,更不知珍惜与好好生活。在这躁动的功利世界中,要保持平常心,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会给我们很多启示。陶渊明是后世人们心中高风亮节代表人物的原因,这是与其和谐健全人格分不开的。生活态度严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际间的融洽,坚持信仰,哪怕是在困境,陶渊明的良好性格和思想态度,都应是我们研究,参考的典范。我们要想在功利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必须有陶渊明般的超逸情怀。总结关注自然世界、思考自然世界是陶渊明田园诗最核心、最具特色之处——田园风光,自然景物,在其笔下已非静止,却又鲜活生动,具有鲜明的生态韵味。透过这些自然景物,诗人们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喜爱和感受、融田园生活于真情实感之中。陶渊明田园美学思想是与其人生态度紧密联系的。其一生对“真”美学品格孜孜以求,其中,“自然”是最高的美学境界,不管是其人生美学、社会美学亦或文学作品对美学的追求,就反映出这一点,这正是陶渊明美学思想产生的根源。田园生活中,他撇开了俗世功利,以超然的姿态、纯粹的精神心理状态,挖掘日常生活之美,并且将其记录在你的工作里,从而也使其诗文具有平淡自然,别具一格等美学意蕴。文章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歌美学进行介绍,对其所包含的价值进行概括,生活中可以借鉴和寻找生活的真谛。希望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不足之处还请见谅。参考文献:[1]陈璐娜.赏析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田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