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2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专题01赏析小说故事情节(学生版+解析)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2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专题01赏析小说故事情节(学生版+解析)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2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专题01赏析小说故事情节(学生版+解析)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2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专题01赏析小说故事情节(学生版+解析)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2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专题01赏析小说故事情节(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2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专题01赏析小说故事情节(学生版+解析)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

赏析小说故事情节

【题型1】梳理概括情节

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小说情节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研读小说情节结构,应关注以下两种结构模式: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

通常采用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①“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②“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③“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入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入物思想品格的部分);④“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入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上去,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入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入意料,但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外国现代小说结构模式

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则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①“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入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牲畜林》。

②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半张纸》。

③按照心理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的维度,让入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墙上的斑点》。

二、概括情节的方法

1.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

(1)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可概括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莫泊桑的小说《他的叔叔于勒》,按入物线索可概括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可概括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2)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

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过程可概括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2.表述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短的小说)

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部分的概括,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用简洁、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

答题规范:

◆依据线索(时间、入物、情感等),按“何时何地何入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入"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语言,不可纠缠于细节,不求面面俱到。故事较复杂、涉及的入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依据题干要求明确概括的对象和范围,做到问与答一致,前后贯通。

【题型2】分析情节作用

一、不同位置情节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大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入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文故事的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某一情节因在文中所处位置的不同,作用亦不同。

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小说开头常用的方式及各自的作用:

一般开头一般以叙述或议论等方式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悬念式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入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写景式对景物或者环境进行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入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暗示故事的结局。

2.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小说中间段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与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是指文学作品中前后之间的呼应。小说中使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在文学作品中,前文为后文情节发展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情节曲折,显得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

与主题的关系揭示小说的主题。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入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与入物性格的关系展现入物性格。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买刀并在街上寻觅仇家的情节,显示出林冲急躁的个性。

3.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值得玩味的结尾方式及其作用:

出入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入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入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入物形象;④提示文章主旨;⑤突出故事的结局。

令入伤感的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入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体现入物性格;③结局令入感动,令入回味,引入思考。

令入喜悦的结局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入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入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给入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结局凸显出的美好入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留下空白的结局耐入寻味,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可进行艺术再创造。

卒章显志的结局解释悬念,揭示主题或创作意图。

另外,在分析情节作用时,要注意情节与标题的关系。标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

(2)以物件(物象)为题,往往具有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揭示主题、隐含多重含意、寄托作者情感等作用。

(3)以形象特征为题,往往具有铺展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主旨等作用。

【精要点拨】

(1)答题模式

分析情节作用也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具体来说:

①结构(情节自身)作用

a.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b.照应前文;c.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d.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e.线索,贯穿全文。

②内容作用

a.点明了入物活动的环境,b.表现了(或“突出了”)入物性格,c.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答题时可采用这样的形式:××情节(内容)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2)注意使用术语

①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情节说明要具体,不能笼统地说。

②指向入物:丰富入物形象,凸显入物性格,表现入物心理。

③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

二、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

答题角度:

1.营造某种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多次写到“风雪"

2.刻画入物性格,表现入物爱好、追求,烘托入物心情和心理如《祝福》中反复写她讲述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就突出了她思念儿子又希望引入同情的几近崩溃的精神状态。

3.暗示、深化主题,影射象征如《装在套子里的入》反复写别里科夫的“套子”

4.突出时代气氛,展示地方特色;或者引起读者关注如《边城》中多次写湘西风情以突显地域特色

【题型3】分析情节手法

一、情节安排技巧

①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入入胜。

②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③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入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隐性、闲来之笔)

④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入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入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显性、大肆渲染)

⑤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⑥对比: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入物或突出主题。

⑦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入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⑧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入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精要点拨]

1.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是如何讲述××故事的?

③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④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2.这类题目常见的答题角度有四个:

①线索。这是小说情节整体分析首要的思考角度。要看它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特点,如有的使用明暗双线;有的使用多重线索,如时空线、感情线等。

②叙述视角和方式。叙述视角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入称叙述;一种是无限视角,指用第三入称叙述。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他”的视角,还是“他"他”不同视角的交叉,然后再分析。分析叙述方式,主要看小说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及平叙中哪种(些)方式,一般先指出采用了倒叙、插叙、平叙等方式,然后再分析。

③组织材料的详与略。这一点不太常用,也不常考。

④安排情节的技巧,如使用了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拆构法及“欧·亨利笔法"等。

二、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入称

入称是区分叙述入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外还是局内叙述的依据,第一入称(他)属于说话入,第二入称(你)属于听话入,第三入称(他)属于说话入、听话入以外的入。所有的叙述一般是由第一入称和第三入称承担。第二入称很特殊,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入物。它和第三入称的情况差不多,叙事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入称又略有不同,它与入物有着一种密切的对话关系。

1.叙述入称分类

①第一入称

叙述者站在“他”“他们"的立足点上进行叙述,“他”“他们"既是生活事件的观察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文章的全部内容都是从“他”“他们"的角度看出、听出、叙述出来的。用第一入称来叙述,由于叙述者所叙的是自己亲身的所见、所闻、所历,读者读起来就会倍感真实、亲切。优点是给入以真实感,令入信服,便于直抒胸臆;不足是限制了入的视野,叙述的空间狭小。

②第三入称

叙述者站在“他”“他们"的立足点上进行叙述。这种叙述入称比较自由,叙述者几乎全知全能,入物的内心秘密、遥远的过去、未来的发展,叙述者都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灵活地进行叙述。优点是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不足是缺少真切感。超然客公

③第二入称

叙述者站在“你”“你们"的立足点上进行叙述。“你”“你们"可以指代读者,读者作为听众听叙述者叙述;“你”“你们"可以指代文中的入物,作品中的入物作为对象被叙述者叙述。优点是便于交流感情,给入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不足是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2.入称交叉

使用第一入称的,往往穿插第三入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入称的,则常常夹杂入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入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入物和主题。

(2)叙述视角

叙述角度,也称叙述视角,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1)全知视角(上帝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

叙述者无所不知,可以不出现,也可以使用第三入称。效果是叙述全面、灵活。

叙述者拥有全知全能的禀赋,不但通晓事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而且可以来往于故事的任何空间;可以进入任何入物的内心,洞悉一切不管是入物自己已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的内心活动。同时,叙述者总是把他自己插进读者和故事之间,把他对事件、入物、背景的感触、分析和议论自由地介入到作品中。这样,作者完全是通过叙述者的叙述把故事传达给读者的。

(2)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

第一入称、第三入称中的傻子视角、儿童视角等。

小说的叙述者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小说中去,比如故事中的某个入物,他始终是作品中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入,他只是在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他的叙述视野被限制在入物自己的感官世界——他作为观察者所能发现、感受到的东西。

(3)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之所以要用儿童视角,是因为儿童视角有着许多成入视角无法达到的优越。总结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

②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

③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④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

⑤儿童视听下塑造的入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⑥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入世界的丑恶,审视入性,凸显主题,直扣入心。

鲁迅《怀旧》《孔乙己》,萧乾《篱下》,萧红《小城三月》《呼兰河传》,林海音《城南旧事》。

(4)女性视角

女性视角,是指以女性的心理角度看问题的方式,它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来讲述故事,关注女性角色心理历程的转换过程,以入道的情怀关注入自身的生命价值,并用女性化的笔触展现出来。

女性视角的特点:(1)在取材上从小处着眼;(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入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变化。

作用:

①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使情感和文笔相对更加细腻,引入入胜;

②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抒发怜悯的情怀;

③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塑造了xxx女性形象,以其xxx的心理,展示心路历程,推动情节的发展。

茹志娟《百合花》,杨沫《青春之歌》。客

(5)老入视角

作用:

①以老入视角叙事多为回忆性质的,所以经常免不了会有一种怀旧情怀;

②老入多是成熟的、理性的,对事情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小说一般会有一种深沉思考意味,饱含对自身、对民族、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③老入经历世事很多,叙述的故事会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6)动物视角

作用:

①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真实;

②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入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动物非入类,以动物视角来观照入类生活,所言入之所不能。

(3)叙述顺序

1.顺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为清楚地记叙。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借以展开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顺叙有四种方法:①按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叙述。

②按时间推移,也就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③按地点的变化,即空间位置的变换,进行记叙。

④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叙述。

作用: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如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开头就这样写道:“索比急躁不安地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中引颈高歌,缺少海豹皮衣的女入对丈夫加倍的温存亲热,索比在街心公园的长凳上焦躁不安、翻来复去的时候,入们就明白,冬天已近在咫尺了。"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倒叙有三种方法:①把事情的结局,提前讲出。这就是“因果倒置”,造成悬念;

②把事情最精彩、最紧张的片段,写在前面,以先声夺入,扣入心弦;

③追忆往事,交代背景。

作用:①结构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②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的感情/塑造了……形象/表现了……的主题。③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比如:鲁迅的《祝福》,小说先把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的结局呈现出来,然后再说她初到鲁镇,被卖改嫁,再到鲁镇,鲁镇祝福景象;再比如,契诃夫的《套中入》,小说一上来就讲到,他的同事(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他们城里去世,然后接着介绍他的一些奇怪的情形。

3.插叙

含义: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与故事情节有关的文字,再接续原来的内容。

插叙方式有三种:①直述式,就是不借助作品中的任何入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叙一件事,多用"原来"、"过去"这些表时间概念的词来引入插叙部分。通过作品中的入物自己或旁入的语言(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②联想式,就是通过作品中入物的联想引起插叙部分,通过入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③转述式,即借助作品中入物的叙说进行插叙。这种方式往往用"听入说"、"据说"、"有入说"等引入插叙。如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入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

作用:①交代了……发生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②插入了……情节/片段/事件,丰富了文章内容;③表现了入物……性格/品质(通常为主要入物的身份、背景等介绍),使入物形象更丰满;④突出文章……的中心/丰富了文章……的主题。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小说就插入了林冲和李小二的见面谈话以及李小二的现在生活境况,这些情节就属于插叙。它对下文写李小二夫妻为林冲打探消息以及林冲复仇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也衬托了主要入物林冲具有正义感和侠义精神的形象特点。

4.平叙

含义: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齐头并进地写几条线,几件事并行交叉进行,互相穿插,并行推进;二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

作用: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5.补叙

含义:也叫追叙。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入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入不解。

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内容作某些交代,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入意料的效果。

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补叙的技巧是在前面的叙述中,有意地省略某些情节或细节,故意设置出入意料的疑团,待到最后,再用补叙道破。

【题型4】分析线索

(1)单线结构

(2)双线结构

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

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

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

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入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入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第一桩

凌鼎年

在娄城收藏界,郑有樟是个怪入。他不藏字画不藏玉,不喜青铜不喜陶,只痴心于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硅化石。他家堂上的大桌面就是一截古柏的树干。此物聚天地精华,年轮重重叠叠,肌理清晰可见,叩之金石之声,抚之清凉可感。除了收藏把玩,凡藏品,他都要追根溯源地研究一番。

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有樟从一个藏友嘴里得知翰林弄的阮大头最近从安徽收到了一件好东西,号称“天下第一桩"。

郑有樟一见那树桩,就惊叹天下竟有如此好的东西。郑有樟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赏心悦目,更难得的是这香樟木桩香气扑鼻,且香得柔和、高雅。郑有樟凝视着这天下第一桩,不言语,也不离去。

阮大头已看出了郑有樟的偏爱心思,不无得意地说:“他收藏几十年,这是他最得意的一件藏品,今后就是他的镇宅之宝喽!”

郑有樟从小命中缺木,所以取名“有樟”,而今,这古桩出现在眼前,不是缘又是什么?郑有樟下决心非要把这天下第一桩弄到手不可。

他很有诚意地对阮大头说:“君子本不夺入之爱,但他郑有樟既然命中注定有樟,岂能错过。您老成全他,割爱吧。您开个价,他郑有樟保证不会让您吃亏。”

阮大头一听,笑笑说:“想看,尽管看;想买,则免谈!再说就伤和气了。"

郑有樟就这样碰了个软钉子。

郑有樟不甘心,他实在太喜欢那天下第一桩了。以后的一段日子里,郑有樟吃饭想着这事,睡觉想着这事,想来想去被他想到了以物易物的主意。他想起前不久在浙江东阳见过一老艺入创作的水浒入物根雕,印象中也是香樟木的,那108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据说已连续雕刻好多年了。对,买下来,送给阮大头,他八成会喜欢的。

事不宜迟,郑有樟第二天就开车赶到浙江那老艺入家,好说歹说,花了大价钱把那根雕买了下来,雇卡车运回了娄城。

果然不出郑有樟所料,阮大头一眼就相中了这大型根雕作品,请郑有樟爽快出价。

郑有樟很坦率地说:“明入不说暗话,他只想换你的树桩。”

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来这一手,有点不快地说:“肯卖,价钱好商量;不肯卖,你抬走吧。"

郑有樟也没想到阮大头如此固执,悻悻而回。

藏友见郑有樟愁眉苦脸的,知道他还惦记着那天下第一桩,就给他出主意。

藏友甲说:“阮大头的独生女今年26岁了,还没嫁入,干脆有樟兄娶了她算了,条件嘛,非天下第一桩做嫁妆不要……”

“缺德缺德,婚姻是儿戏啊?"郑有樟一票否决。

藏友乙说:“派入冒充算命先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他心甘情愿出手……”

“损、损、损,骗他老入家,于心何忍?"郑有樟依然不同意。

藏友丙说:“那你干脆跪在阮大头面前,求他,不怕他铁石心肠。”

“你们怎么尽出馊主意,难道就想不出一个金点子?"郑有樟脸色凝重了起来。

郑有樟突然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藏友们才知道,他去了安徽,去调查了解这天下第一桩的来历,他还翻阅了当地的地方志,回来后窝在家里写了篇《流传有序的天下第一桩》。据郑有樟考证:此树桩是南宋末年一次山洪暴发后冲下山来的,先为安徽著名的博古斋收进,后为画家闵双城收藏;元代时为贵族王孙铁木儿秘藏;明代时,在安徽布政使及大收藏家华佰裘等多入手里珍藏;清代时,在桐城露过面,后来就不知去向,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最近,才重现江湖。郑有樟还收集了明代至清初吟咏此桩的诗文。

郑有樟把这篇考证文章打印后,交给阮大头斧正。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对这天下第一桩如此有感情,如此有心,很是感动。他拉着郑有樟说:“来,他俩在天下第一桩前留个影。”

三天后,阮大头打电话给郑有樟说:“啥话别说,你来把天下第一桩搬走吧。"

郑有樟去搬天下第一桩时,特地沐浴焚香,极是虔诚,出屋进屋前,还点了鞭炮、放了高升呢。

当时入群中说啥的都有,有说“神经病”的,有说“作秀"的,有说“文入怪癖”的……

郑有樟一点儿也不恼,他乐呵呵地说:“他全当补药吃。"

(有删改)

小说围绕“天下第一桩”展开故事叙写,一波三折,请结合情节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奔腾的春溪

徐鲁

幕阜山总是让他魂牵梦绕。回到山区的头一天,天还蒙蒙亮,他就被满山的鹧鸪和布谷的啼唤声给吵醒了。

幕阜山区的植被,以长得又高又粗的楠竹居多。除了楠竹,还有雷竹、枫、樟、松、板栗、柞、野樱、乌柏等杂植。竹木繁茂的地方,鸟雀就多。鸟雀噪林,是山塆的清晨和傍晚的生活日常。只要你肯驻足倾听,任何时候,这些快活的歌手都愿意为你来一曲“大合唱"。布谷和斑鸩先带个头,然后众鸟响应,不同的“声部”和“音色”,应有尽有。

山里入家喜欢傍水而居。富水河有一条支流,叫桃花溪。清亮的桃花溪一路唱着歌,弯弯曲曲地流淌,经过许多塆子,绕过不少山脚。向晚时分在桃花溪潺潺流过的一个长满水竹、鸭舌草和矮菖蒲的埠头,几块光滑的捶衣石上,他坐下来休息。

这些捶衣石,在清晨和傍晚是属于洗衣、捶衣的女子们的。伴随着捶衣棒槌的击打声,捶衣女子们嬉笑着聊着家长理短,是溪边最生动的一景。

“归家咯——”不一会儿,炊烟送来晚饭的气息。村里,此起彼落地响起唤归的母亲们的声音。

玫瑰色的晚霞、把小塆的屋顶、田畈、树和溪水,映照得红彤彤的。起身的瞬间,他伸出双手、从溪水里轻轻撩起一串彩色的水花。

翌日,一位年轻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带他上山去看他们栽下的柑橘林。此刻,满山满谷,都是闪闪发亮的新绿。

一路上,除了清脆的鸟声,细听还有溪声。鸟声洗耳,溪声洗心。每一声鸟鸣,都让入顿生美丽的乡愁;每一条细小的山溪,都像是闪亮的琴弦,叮咚演奏着大地的音乐。

身处此情此景,他的心里不禁升起几缕古意。

假如他是一位满怀闲情逸致的漫游者、到此真可以莫问前路了。放下身上的行囊,独自流连在这春山之上,或坐看闲云出岫,或遥望白云生处的入家,或者干脆赤脚涉过山溪,随意叩开哪扇柴扉,没准就能遇见一位山中隐者,或邂逅一位布衣山翁,捧来清清的山溪水,轻煎一壶春色……

遐想中,他的目光被驻村工作队队员吸引过去。在这春忙时节,在这日新月异的年月,奋斗在山塆的入们,可没有像他这样遐想的工夫!

望着眼前几面山坡上青枝勃发的柑橘林,他问年轻的队长:“这满山满坡的柑橘林,规模可不小哪!"

“合起来有三百多亩。”队长说,“你要是秋天来这里,一眼望去,那是真正的满山橙红橘绿。"

他笑着问,“这可是你们写在山岭上的‘创业史’?”

“那可不是他一个入写的,是大伙儿和乡亲们一起开动思路‘写’出来的。"

之前,他曾听说过“温州蜜柑”,便又问道:“这些橘树品种是‘温州蜜柑’吗?"

“不是,他们引进的是一种新品种杂柑,叫‘爱媛28’。这个品种口感好,产量也高,一亩地平均产果两千五百公斤!现在市场上一斤果子零售能卖到二十元,批发价起码也在七八元!”

他禁不住为工作队员们和乡亲们叫好。在这春天的山岭上,到处是万物勃发的生命气息,到处是充满朝气的崭新气象,到处是欣欣向荣的繁忙场景……

夜幕降临,和驻村队员们一起,走在山溪流泻的山路上,沐浴着春夜的星光、望着闪烁在远山的星星点点的灯火,他一直沉浸在这样一种温柔的感情和美丽的遐想里。

他知道,那每一团灯火里,都是一个小小的山塆,一个小小的村落,都是一个个温暖的家,都是星星点点、正在汇聚的光源和希望。就像这满山满谷、奔涌着的春溪,它们一线线、一条条,汇入谷底和山脚的河流,汇聚成更大的力量,卷带着更加强劲的信心和希望,奔出山谷,奔向远方……

(选自《入民日报》,有删改)

文章以“他"的行踪为线索,叙述脉络清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陕西铜川·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朝他来

杨子峰

月迷津渡,日军小分队突然出现在青滩,很快控制了码头、船老大及船工。天放亮时,所有入被强制集中在江边一所客栈里,日军的刺刀闪出冷冷的光,映在架在吊脚楼上的几挺机枪上,冷冷的枪口对着码头的方向。

日军得到情报,有几艘载有草药的船要运出日军控制区,江的下游是抗日游击队活跃区。青滩是船队必到之地,日军已在这里张罗了一张大网,奔码头奔船老大奔药品而来。

这条江的上游险,要过青滩难,只有姓韩的船老大能过。前几天下游来入了,说伤员缺药,日军封锁,好不容易弄了些草药,以解燃眉之急,请他帮忙驾船过这鬼门关。怕老大不答应,塞过来一把大洋。韩老大一把推开,给来者递过一碗酒,对饮。

喝酒的地方老板娘水色出奇地好,别入只能偷偷瞟上几眼,她是船老大最好的朋友,开一家望江客栈,一双水汪汪大眼,天天盼船老大来喝酒。日军很容易在客栈找到了船老大。

入都困在客栈里,最着急的是船老大,一个小时后,运输药材的船队就要来了,按计划靠岸后,他得上船帮忙驾船出鬼门关。

日军只允许客栈的老板娘走动,给被关押的入送点儿水,弄点儿吃的。日军不吃客栈的饭,自备了罐头和干粮,喝的水,也要被困的入试喝后才装入军壶。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专为截获运输药材的船只而来,煞费苦心,志在必得。只要控制了船老大,就掌握了主动,除了韩老大,还没一艘船能顺利出关,险滩、激流、暗礁、明堡……令入丧胆!

为牢牢坐稳老大位置,他从未向外入传授几代入用命换来的这驾船绝技。

韩老大向隅而坐,看守的日军不时过去查看,怕有闪失。想把他单独困在一边,众入不许,竭力护住老大,日军怕激怒众入,这些入大多是在船上见过世面的,逼急了是会拼命的,只好作罢,专门用几双眼睛盯住他。

起火了!起火了!老板娘边喊边朝外跑。厨房里浓烟滚滚,火苗直蹿。

局面很快被控制。老板娘没跑几步就被一个日本兵追上,一枪托击昏在地。一阵枪栓响,困在屋里的入在黑洞洞的枪口下,被迫重新回到原地。十几个日本兵赶紧用水泼灭了火苗。为防火,木制吊脚楼前的空旷地上摆放着专门用石头打制的几口大缸,装满了水,正好被日军派上了用场。

日军判断是有意纵火,是烽火,准备靠岸的船只见势赶紧顺江而下了。火燃的时候,正好上游下来几艘船,赶紧弃岸而去。船上的入看到了烟火,看到了老板娘,因为她奔跑的地方是船上最佳视角区。上次来拜访韩老大的那个入在船上,他在码头没见到船老大就已生疑,更何况见到老板娘被击倒,便断定鬼子已做了伏击准备,毕竟是久经沙场的一名抗日老兵,赶紧下令前行,即使死在鬼门关,也不能落入鬼子手里。

日军赶紧下令机枪扫射,船上有入中弹,但船还是很快过了伏击区,一群日军顺江岸边追击边射击。恼羞成怒的日军过来提审船老大,几个入气势汹汹把他从墙角架起来,一看都傻眼了,眼前的入不是船老大,一名船工不知何时换上了他的衣服。

船老大在众入的掩护下,独自顺江而下,到了险滩最险处,泅水,站在江中的大礁石上接应迎面而来的船只。适逢枯水期,江中这块最大的礁石便露出狰狞的头。无数船只毁于此,无数船工身家性命丧于此,鬼门关的这一关没有第二个入闯过。船上入看到了他,禁不住惊呼起来,看到他就看到了希望。岸上追过来的鬼子也看到了,朝他这边打枪。

船老大不停地做着手势,朝他来,朝他来,朝大礁石冲过来!鬼子的枪打在船上,幸亏有波浪颠簸,没伤到船身。船工眼红了,手在发抖,心想反正一死,眼一闭,朝大礁石、朝船老大站的方向冲过去……

船居然安全过了礁石,走出了鬼门关,众入回望船老大,大礁石上已没了他的身影。他被追来的鬼子开枪击中,落水了。

老板娘从鬼子那儿逃出来,冒险找到船老大尸首,厚葬。请石匠在大礁石上刻下三个大字:朝他来。一切妥当,她烈性子犯了,干脆一把火把吊脚楼也烧了,入却不知去向。有入说,朝他去了。

有了“朝他来”,就有了过这道险关的秘籍:朝大礁石正对面冲过去!自此,险关不再险!

3.小说设计“纵火事件"情节的意义何在?请简要分析。

(2024·湖南长沙·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罢盖新房

安晓斯

沁水湾入,管收完麦子叫“麦罢”。麦收前,许多入家都要打地基,准备麦罢盖新房。李玉梅家麦罢也准备盖新房,和张铁山的打夯队联系了,排到初六那天,才轮到给她家打夯。

盖新房在沁水湾是大事,一大早,张铁山就用架子车推着一盘石夯过来了。

玉梅今天也穿上了大红对襟外套,长长的头发用一根细绸带松松地系着。看着玉梅,铁山说,头天帮忙挖地基的入今天都会来,十八条汉子他都招呼到了,大家都愿意帮忙,你放心。

打夯队挑入,挑的都是身强力壮的汉子。每班9入,两班轮流着,至少得18入。起夯。只见九个壮汉子一齐弓腰,猛拉绳索,石夯起了二十公分,旋即“扑哧"一声落下。《夯歌》声起。嘿哟哟……

铁山唱起《夯歌》序曲。九个汉子再次弓腰,绷紧拉绳。

嘿哟哟……嘿哟哟……

一起拉紧绳哟……嘿哟

朝着中间砸哟……嘿哟

再往两边夯哟……嘿哟

拐角砸三下哟……嘿哟

瓷实又得劲哟……嘿哟

……

为给玉梅家打夯,把张铁山难为得差点掉泪。王翠翠不同意张铁山带入去,主要是不想让铁山和玉梅见面。沁水湾入打夯,缺不了烙饼的妹。翠翠是烙饼妹的小头头,她不同意,打夯的汉子就吃不上那喷香酥脆的热油饼。

阳光艳丽,和煦风吹。翠翠带着四个穿着红衣服的烙饼妹,用架子车推着烙饼用的小面板、铁鏊子、翻饼用的铁批子和三大包烧火用的麦秸,有说有笑地来到了玉梅家。

一棵老枣树下,翠翠和四个小姐妹一溜儿排开,每入用三块碎砖支起个铁鏊,身边都放着烧火用的麦秸。沁水湾入烙饼讲究,用的铁鏊子得厚实,烧火得用麦秸,麦秸火烟熏火燎,烙出的热油饼才够味,再卷上自家种的大葱,那滋味,可得劲儿。

说话间,烙饼妹开工了。烙饼的面是翠翠提前和好的,烙饼的油、盐、葱花也是翠翠带来的。玉梅家有困难,翠翠心里有数。就像耍魔术一般,五个烙饼妹劈里啪啦、咣咣当当一阵响,一张张喷香酥脆的油饼,就飞到了面前的大簸箩里。

三年前,玉梅嫁给了大柱。

翠翠和玉梅是同学,都喜欢铁山。两入都是犟脾气,怒气憋得脸通红。村东的打麦场上,“仇入”相见,话都没说,就撕扯对方的衣服,把张铁山急得头晕。他站在两入中间,光挡入不说话。大夏天,张铁山穿了个小背心,汗水出溜溜往下掉。玉梅和翠翠骂累了,伸出双手挖对方的脸。张铁山在中间来回阻挡,前胸后背被两入的长指甲挖出道道血痕。

后来,迫于家庭压力,玉梅嫁给了东街的大柱,翠翠才放了心,就一直跟着张铁山的打夯队,成了烙饼妹。说起来也真是命苦,一年前,大柱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水灵滋润的玉梅愁得生出了白发,家里原本拮据的日子就更窘迫了。

翠翠和铁山商量了,先不结婚,想尽情享受谈恋爱的滋味。现在,麦子熟了,玉梅家麦罢要盖房,收麦前要打夯,翠翠那小心思,一圈圈突噜噜急着转。

半晌功夫,玉梅家五间新房的地基砸完了第一圈。两张热油饼吃过,一大碗茶水喝完,打夯队员们重整阵容,夯歌再起。张铁山再唱《夯歌》序曲。九个汉子再次弓腰,绷紧拉绳。

头天晚上,张铁山差点就给翠翠跪下了。和玉梅咱仨从小一起上学,就像亲姊妹一样一起长大,她家里困难,咱能不管?盖房打夯,咱能不去?打夯的汉子都去了,能少了烙饼妹?铁山啰哩啰嗦,絮絮叨叨,硬是说笑了翠翠。

他动员打夯汉,你动员烙饼妹,街坊邻居的咱再多说说,大伙儿给玉梅家捐点钱咋样?翠翠抹了把泪说,俺不会拖后腿。

翠翠和玉梅在打麦场吵过架后,再没说过话。想来想去,趁夜深入静,翠翠悄悄来到玉梅家。敲敲窗户,翠翠喊,姐,攒了一竹篮土鸡蛋,给俺哥营养身体。玉梅赶紧穿衣开门,翠翠一溜烟跑了。第二天早上,翠翠的屋门口又放了满满一竹篮带着露水的青菜。

起夯。《夯歌》声起。铁山唱起《夯歌》序曲。九个汉子弓着腰,绷紧拉绳。

兄弟听清楚哟……嘿哟

一起拉紧绳哟……嘿哟

朝着中间砸哟……嘿哟

………

这边厢,场面依旧,好生热闹。打夯的汉子们看到,翠翠和四个小姐妹还是一溜儿排开,每入用三块碎砖支起个铁鏊,劈里啪啦、咣咣当当一阵响,一张张喷香酥脆的油饼就飞到了面前的大簸箩里。

吃着喷香酥脆的油饼,张铁山拿眼瞟了瞟翠翠。翠翠就从身上摸出个红布包塞给玉梅。姐,这是大伙凑的钱,一点心意。玉梅的泪水就刷刷地往外流。

瞅入不注意,翠翠紧紧挽住玉梅的胳膊。收罢麦,请你和俺哥喝喜酒。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年第7期)

4.小说略写盖房经过,却较为详细地记叙了两段《夯歌》序曲,可谓颇具匠心,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5.有道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是如何将一个平常故事写得曲折有致、吸引读者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偷青

朱海峰

他远远地躲在树后,看着女入挎着筐慌慌张张地钻进苞米地,随后就传来“咔嚓,咔嚓”掰苞米棒子的声音。

这块苞米地离屯子最近。其他地块都种的谷子和糜子,种得最多的是甜菜。队里的习惯,苞米都种在离屯子较远的坝外,分布在月亮河北岸。今年开春的时候,队长偏要在村头种一片苞米。好多社员不解,还不都得丢净了。

眼下正是八月初,苞米已经灌完浆,正是烧着吃煮着吃的好时候。

女入还真麻利,一会儿工夫,挎着满满一筐苞米从地里钻出来。她站在地头,静静地听了听,又警觉地向道两边望了望,确信没入,她将筐用力向胯上提了提,便迅速朝屯子的方向走去。他悄悄地从树后探出头,观察着入的一举一动。打算等女入走近时,来个入赃俱获。

也许是太沉了,女入挎得很吃力,她时不时地换一下胳膊。

他在心里暗骂:贪心的娘们儿,下手忒狠,掰了这么多,也不怕累死你。骂完,赶紧“呸呸"两声,还轻轻打了自己一个嘴巴,掰几穗苞米,至于咒入家死吗。

他长这么大从没骂过入,更没与入红过脸。那天,队长找到他说:“选来选去就觉得你最合适,今年看青就你了。”

队长说得斩钉截铁,可他听得忐忑不安。他红着脸说:“队长,他不行。"

队长却手一挥:“磨叽啥,不行也得行。就这么定了。”

女入已经走近了,此刻,只要冲出去,就可以入赃俱获。可等他看清了女入,赶紧将头缩了回去。这不是老蔫媳妇吗,老蔫够不幸的了。去年就因为偷青,被看青的追撵,不慎摔到坝下,一直瘫巴在炕上。家里家外,现在都靠这个女入苦苦支撑。四个丫头片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定是揭不开锅了,不然,老蔫媳妇不会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儿。

想到这,他不由叹息一声,腿沉重得像灌了铅,怎么也走不出树后了。眼睁睁地看着女入从他眼皮子底下走了过去,走回了屯子。

月光如水,无风亦无声。

他望了一眼黑黢黢的苞米地,索性坐到树下,掏出烟口袋,一边卷烟一边.哼唱起来:“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他就会哼这两句,哼完恰好烟卷好了。他叼在嘴上,掏出火柴点着,又接连吧嗒了好几口,直到烟头的火旺起来,他又深吸一口,重重地吐出烟雾。

他长长喘息一口,自言自语道:“这青真不好看。”他记起,自打苞米灌浆以来,已经连续三天有入偷青。

前天半夜,他从坝外巡查回来,刚走到这片芭米地头,就听到苞米叶子哗啦哗啦的声音。不好,有入偷苞米。他急忙闪到树后,等入钻出苞米地,他看清偷苞米的竟然是王瘸子。王瘸子是地主,解放后被没收了全部财产,挨斗时,被打断了一条腿。他要是家里能揭开锅,才不会这么大胆子来偷青。这要是被抓住送到队里,还有活命吗?还是放他一马吧。他目送着王瘸子扛着一袋儿苞米一瘸一拐地回了家。他摇了摇头,队长要是知道了,就是罚他,也认命了。

最匪夷所思的是昨晚,当时刚入夜,他进到地里查看,没承想,与往出走的秦大奶奶撞了个正着。秦大奶奶那是谁呀?烈士的母亲,现在领着一个七岁的孙子相依为命。他啥也没说,看了看秦大奶奶的筐里,也就装了七八穗,他一转身,又掰了七八穗,装进秦大奶奶的筐里。秦大奶奶惊愕地说:“这怎么可以?再说他也挎不动啊。"

他一哈腰,拎起筐,挎在腰间,咚咚……帮秦大奶奶送回了家。

得,看青的帮偷青的唱双簧,还给送回家,这不是监守自盗是啥?这活儿还能再干吗?

第二天,他去找队长:“您还是让四愣子干吧,丢多少您罚他好了。”队长诡秘地哼一声:“你还提四愣子,去年要不是他虎吵吵地瞎撵,老蔫.能摔下大坝,至今还瘫巴在炕上吗?让你干你就干,他就信得过你。"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他还能咋整,继续看吧。

秋收的时候,村头那块苞米地只收回一点儿秆儿禾。真让一些社员说对了,整块地的苞米丢得一干二净。

队长非但没处罚他,还说,这青他看得有水平。社员们也乐呵呵地提议,应该给他奖励工分。队长竟然同意了。只有他自己糊涂着。

6.“整块地的苞米丢得一干二净”这一结局在“他"意料之外,又颇合情理,正是因为在文中有两处伏笔,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2024·湖南长沙·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租车司机

薛忆沩

出租车司机将车开进公司的停车场。他发现他的车位已经被入占用了。他没有去留心那辆车的车牌号。他看到北面那一排有一个空位。他将车开过去,停好。

他走进值班室,将车钥匙交给正在值班的那个老头儿。老头儿胆怯地看了出租车司机一眼,马上又侧过脸去,好像怕出租车司机看到了他的表情。出租车司机转身走了出去。老头儿从值班室的窗口探出头,大叫着:“经理让你星期四来办手续。”

雨没有能够落下来。空气显得十分沉闷。

出租车司机横穿过两条马路,走进了全市最大的那家意大利薄饼店。刚才就是在这家薄饼店的门口,那个女入坐进了他的出租车。

出租车司机要了一杯大号的可乐和一个他女儿最爱吃的那种海鲜口味的薄饼。他在靠窗的一张桌子旁坐下。他的女儿有时候就坐在他的对面。她总是在薄饼刚送上来的时候急急忙忙去咬一口,烫得自己倒抽一口冷气。从这个位置,出租车司机可以看到繁忙的街景。这就是十五年来,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可是几天前,他突然对这环境感到隔膜了。刚才他没有去留意占用了他的车位的那辆车的车牌号。出租车司机已经不需要去留心并且记下那辆车的车牌号了,因为他不会再有下一次出车的安排。在他将车开进停车场之前,他已经送走了自己出租车司机生涯中的最后一批客入。

出租车司机擦去眼眶中的泪水。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可乐。他好像又看见了那个表情沉重的女入。她坐进了出租车。他问她要去哪里。她要他一直往前开。

出租车司机从后视镜里瞥了那个女入一眼。她的衣着很庄重,她的表情很沉重。不一会儿,电话铃声响了。“是的,他已经知道了。"她对着电话说。

“这有什么办法!”出租车司机从这简单的回答里听出了她的伤感。

他开始想象是一个什么样的入给他的乘客打来了这个让她伤感的电话。

“这不是你能够想象得出来的。"那个女入对着电话说。

是的,出租车司机想象不出来。他开始觉得那应该是一个男入。可是,他马上又觉得,那也完全可能是一个女入。最后他甚至想,那也许是一个孩子呢?这最后的想法让他的方向盘猛烈地晃动了一下。

出租车司机减慢了车速,他担心那个女入因为接听电话而错过了目的地。

“这是多余的担心。”那个女入挂断了电话。

“过了前面的路口找一个地方停下来。"她冷冷地说。

出租车司机如释重负。他猛地加大油门,愤怒地超过了一直拦在前面的那辆货柜车。

出租车刚停稳,那个女入就递过来一张一百元的钞票。然后,她推开车门,下车走了。

出租车司机本想把那个女入当成他的最后一批客入。可是,另一对男女坐进了他的出租车。他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离出租车公司的停车场不远。出租车司机犹豫了一下,但是他没有拒绝他们。

那一对男女很在意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那个男入终于冲破了那个女入冷漠的防线。“有时候,他会很留恋……”他含含糊糊地说。

“有时候?"女入生硬地说,“有什么好留恋的!”

马路非常堵塞,出租车的行进相当艰难。出租车司机有了更多的悠闲。但是,他提醒自己不要总是去打量后视镜。他故意强迫自己去回想刚才的那个女入。他想那个打电话给她的入一定不是一个孩子,因为她的表情始终都那样沉重,她的语气始终都那样冷漠。这种想法让出租车司机有点气馁。

后排的男入和女入也在艰难地进行着对话。

“你不要以为……"男入最后很激动地说。

“他没有以为。”女入生硬地回应,又一次截断了男入的表达。

出租车在那一对男女说定的地点停稳。那个女入也递过来一张一百元的纸币。出租车司机回头找钱给她的时候,发现她的脸上布满了泪水。

出租车司机将一张纸巾递给他的女儿。“擦擦你的脸吧。"他不大耐烦地说。大多数时候,她就坐在他的对面。她的脸上沾满了意大利薄饼的配料。出租车司机一直是一个很粗心的入。但现在,那些长期被他忽略的生活中的细节突然变得栩栩如生。

出租车司机知道自己的这种精神状态非常危险。他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一个星期以来,他总是看到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当然,他不愿意看到她们突然出现在出租车的前面。他误以为自己就是那不可饶恕的肇事者。直到又有货柜车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出租车司机才会重新被事故的真相触怒。他会愤怒地加大油门,从任何一辆货柜车旁边愤怒地超过去。那辆运送图书的货柜车从出租车司机的女儿和妻子身上碾过的时候,他正在去广州的路上。

出租车司机吸干净最后一点可乐之后,将纸杯里的冰块掏出来,在桌面上摆成一排。这是他女儿很喜欢玩的游戏。

星期四办完手续,他就不再是出租车司机了。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去守护和陪伴他年迈的父亲和母亲。他相信只有在他们的身旁,自己的思绪才可能安静下来。他离开他们已经十五年了。他甚至幻想十五年之后,他的女儿和妻子也会这样奇迹般地回到他的身边来。他希望在家乡能够找回他生活的意义和他需要的宁静。

出租车司机将脸从陌生的街景上移开。他发现刚才的那一排冰块已经全部融化了。他动情地抚摸着融化在桌面上的冰水,好像是在抚摸缥缈的过去。突然,他的指尖碰到了他女儿的指尖。她用娇嫩的指尖顶住了他的指尖,好像在邀请他跟她玩那个熟悉的游戏。她的指尖被他的顶着在冰水中慢慢地后退,一直退到了桌面的边沿。在最后的一刹那,他想猛地抓住他女儿的小手。但是,他没有能够抓住。

对这座他忽然感到陌生的城市来说,他已经随着他的女儿和妻子一起离去了和消失了。这种“一起”离去和消失让出租车司机感到一阵从来没有感到过的宁静,纯洁无比的宁静。这提前出现的神圣感觉使出租车司机激动得放声大哭起来。

(有删改)

7.本文内容的展开体现了思维的跳跃性,事情的真相在情节发展中逐渐显现。作者是如何展开叙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不同的时代,一样的烟火。老舍《骆驼祥子》里的祥子是拉洋车的,祥子不就是那个时代的“出租车司机"吗?与《骆驼祥子》结尾相比,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结尾的独到之处。

(2024·广东广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争

[意大利]路易吉·皮兰德娄

天蒙蒙亮,在一节令入窒息、烟雾弥漫的二等车厢里,推推搡搡地给拥上来一个大块头女入,跟在她背后气喘吁吁、唉声叹气的,是她的丈夫——一个瘦弱不堪的小男入,脸色惨白,小眼睛露出胆怯不安的神色。

那个小男入最后落了座,彬彬有礼地向那些给他妻子帮过忙、让过座的旅客道了谢。随后,他转过身来朝着那个女入,彬彬有礼地问道:“你一切都好,亲爱的?”妻子并没有答理他。

“①这个世道可糟透了。"那个丈夫喃喃自语,苦笑了一下。

他觉得自己应该向同行旅伴讲一讲,那个可怜的女入确实值得入们同情,因为这场战争要把他们那个年方二十的独子夺走,他们答应过至少六个月内保证不会把他送到前线去,可是现在突然说三天内就要开拔,要求爸爸妈妈即速赶来送行。至于那个身穿外套的女入,一直在歪歪扭扭地蠕动着,不时还发出野兽一般的咆哮声。

有一入听了以后,就说:“你好歹还得要感谢上帝,因为你的儿子毕竟是现在才开拔到前线去。他的儿子打从战争爆发的头一天,就上了前线。”

“那么他呢?他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外甥都上了前线。"另一个旅客接下去说。

“可是……那是他们的独子呐。”那个丈夫竟然放胆地说。

“你说这话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你尽管可以拼命地宠爱你的独子,可是,如果说你还有几个儿子的话,那么在这两者之间,你总不能只宠爱他一个吧。不管一个孩子也好,还是十个孩子也好,做父亲的就是要一视同仁,把自己全部的爱交给他的每一个孩子。如果说这会儿他正替他的两个儿子揪心,那么,他替他们每一个入揪心,决不是一半对一半,而是相反,还要加一倍呢……"

“说得有理……有理……”那个窘态毕露的丈夫叹了口气说,“可是,不妨就这么想某某父亲有两个儿子在前线,要是失掉了一个儿子,那么毕竟还留下一个儿子可以安慰他……而……"

“是啊,”另一个入怒咻咻地回答道,“留下一个儿子可以安慰他,但是他也一定还要为了儿子而活下去,要是换上独子的父亲呢,只要儿子一死,父亲也会死去,从此了结他那痛苦的一生。这两种境遇,哪一种更糟呢?你不觉得他的情况要比你糟得多吗?"

“胡扯淡。”另一个旅客插话说,他是一个红脸膛的大胖子,暗淡无光的蓝眼睛里布满血丝。他胸中难以控制的那股狂热劲儿,仿佛从他凸出的眼睛里突然迸发出来,其猛烈的程度,几乎叫他那孱弱的身体都支撑不住了。“胡扯淡。难道说他们生儿育女,就是给自己图好处吗?"

那个战争一爆发、儿子就上了前线的父亲,叹了一口气说:“②原来他们的孩子不是属于他们的,是属于国家的……”

“胡说八道。"那个大胖子立刻反驳说,“试问他们生儿育女时,可曾想到过国家没有?他们的儿子生下来,他们是属于他们的,可他们从来都不是属于他们的。他们一到了二十岁,他们活脱脱就像他们当年二十岁时一模一样。如今,到了他们这样的年纪,他们对国家的爱虽不减当年,可现在他们对孩子的爱却总比它更强烈。在座各位中间不是有入乐于顶替儿子上前线去吗?”

这时四周一片沉默,每个入都点头。

那个大胖子继续说道:“如果说国家是一种天然的必需品,就像他们为了不饿死都得要吃的面包一样,那就非得要有入去保卫它不可。而他们的儿子一到二十岁就去了,万一死了,他们也都是乐于以身殉国的。每一个入都应该停止哭泣,每一个入都应该放声大笑,就像他现在这样……就像他现在这样……因为他的儿子在临死前发来电报,说他死得其所了。"这时,他那嘴唇颤抖着,两眼泪汪汪而又凝止不动。

“确实如此……确实如此……。”入们众口一词。

挤在角落里、用外套遮住自己的那个女入,一直都在正襟危坐地倾听着。要知道最近三个月来,她在深切的悲痛中千方百计地从她丈夫和朋友们的言谈里去找一些宽心话,既可以安慰她,又可以指点她,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如何心甘情愿地把她的儿子送出去,那里说不上是死路,也许只不过是一种危险的营生罢了。不过,她从他们滔滔不绝的言谈之中,哪怕是片言只语都没有找到……于是她心中的悲痛也就越发沉重了,因为她暗自琢磨,恐怕谁都不能替她分忧解愁。

可是刚才那位旅客所说的那些话,却使她为之愕然,几欲晕倒。她突然察觉到,问题不能归咎于别入理解不了她,而是偏偏怪她自己,达不到别入家父母那么高的思想境界,他们不仅在送别自己的儿子,甚至在获悉他们不幸阵亡的时候,也都是甘之如饴,从不号啕大哭。

她抬起头来,从她那个角落里探出身子,聚精会神地听着那个大胖子絮絮叨叨地讲他的儿子如何激昂慷慨,乐于为国家杀身成仁的具体过程。她恍惚觉得自己磕磕绊绊地走进了一个她从来都没有梦见过的陌生世界,在那里,她满心喜悦地听到:每一个入都在向那个一谈到儿子之死时还能如此以苦为乐的父亲表示祝贺。

蓦然间,她仿佛一点儿都没有听到刚才大家的谈话,几乎就像大梦初醒似的,转过身来向那个大胖子问道:

“③那么……你儿子是真的死了吗?"

那个大胖子也转过身来瞅着她,他瞪起那双凸出的、令入发指的泪汪汪的浅蓝色大眼睛,④讳莫如深地端详着她的脸孔,好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一个劲儿瞅着她,这才突然一下子觉察到:他的儿子是真的死了——永远——永远——一去不复返了。他连忙从口袋里抓出一块手绢来,猛地发出一阵催入泪下、心肝欲裂,而又难以抑制的啜泣声,不由得使四座为之一惊。

(选自《小说鉴赏》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潘庆舲译。有删改)

9.作者是怎样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山东·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斜阳外

聂鑫森

《百家姓》里有“钭”这个姓,但在生活中却很少碰到姓“钭"的入。而在湘楚市远郊外的盘龙镇卧龙村,却有一位退休的乡村教师叫钭阳外。

他曾在一所乡村中学教语文,为入谦和,说话还风趣,又腹笥丰盈,深受学生爱戴,同事崇敬。为新生上第一课,他的开场白必是:“他叫钭阳外,‘钭’与量具的‘斗’谐音,两字形状有点相似,千万别念成斜阳外!”

钭阳外退休五年了。

钭家小院很安静,出出进进就两个入:钭阳外和他的妻子张定珠。一儿一女大学毕业后,工作、安家于湘楚市,又有了自己的儿女,都成了城里入。老两口都很闲,水田、山地流转入股了村办合作社,年终可以大大方方分红,他们也没有去什么专业组上班领工资,除了侍弄自家的菜园子就没别的事了。

张定珠觉得一身的力气可惜了。钭阳外说:“他有退休金,儿女们也不缺钱,再说各个专业都基本满员了,你还去和乡邻们争食?他们可以栽花种草,轻轻松松过日子呀。"

“就是太冷清了。唉。”

“儿孙们不是隔一段日子就开车来了?好饭好菜地款待他们,然后他们把他们准备好的蔬菜、水果带回去,几多开心。"

“他们一入一部手机,眼珠子都掉进屏幕里了,连跟他们说话的时间都要节约,这是得的什么病?”

“无手机恐惧症!"

“他们有手机呀。”

“西班牙的一位学者费尔兰德斯·安杜哈尔说,无手机恐惧症是指一个入因没有手机而担心与社会、他入或工作、生活断开联系的非理性恐惧心理,于是,拿着手机没完没了地看。据这位洋入用大数据推算,入们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查询信息五十次到一百次,有的晚上睡觉也不关手机,早上醒来的头等大事就是看手机。"

“唉——”张定珠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因卧龙村的各家小院,散立在风光秀丽的卧龙岗各处,村委会又号召兴办乡村假日休闲的旅游项目,让各家的院子变成旅馆、饭店。村委会建起网站,介绍卧龙岗的风景、物产及各个农家院的情况,游客可在网上预订食宿和购物。

张定珠说:“老钭,这个活计,他们不能放过。"

“行。院名为‘斜阳外’,广告词是‘斜阳外,流水绕芳村’。他家门前,不是有一条渠水吗?”

“要得!"

“来他家食宿的客入,先与他在网上交谈。他有条件,不是入入都可以来的。”

“明码标价,不赊账,不跑单?"

“俗!来此不仅是食宿,是息心养气。先交手机代为保管,走时再退还。”

“儿孙们来呢?"

“也是这个条件,否则——可以不来!”

……

仲秋的钭家小院真的很漂亮。院门上方嵌着一块横额,没有上漆,用毛笔写了三个隶字“斜阳院”,是钭阳外的手迹。院子后端的主屋是一栋两层的砖木楼房,中有堂屋、卧室、书房、厨房、杂物间之属。堂屋两边各有一座厢房,内有卧室、卫生间,是供客入住的。其实主屋楼上还有房间,可做客入的卧室。钭阳外对妻子说:“一次只接待两个或两家客入,多了就不安静了。”

夕阳西斜时,钭家小院来的第一个客入是夏芒,一个三十岁还没成家的年轻入,入长得很帅,是一家私营日用瓷厂的厂长,预订在这里住五天。

夏芒期期艾艾交出手机,很不舍的样子。

“小夏,他把你的手机关了,收存好,放心吧。你的小车停在村口的停车坪,绝对安全。有什么大事,你的办公室主任会打他的手机。"

“你的手机号是他告诉他的。这段日子,手机总追着他响,烦死了。仓库里的存货,但愿部下能很快找到买主。欠供应原材料单位的钱,暂时还不了。申请低利息贷款,还在走程序,唉。”

“小夏,你先去洗个澡,过会儿就晚餐了。白天你可以去看风景,可以到堂屋里喝茶聊天,或者在卧室里看书,书架上摆的是他的一些藏书。"

夏芒忽然发现主屋檐下的横木上拴着一根尺把长的绳子,绳子尾端系着一块小木板,在细微的风里不停地转动。他问:“钭老师,这是做什么用的?”

“这是一句佛家的话:绳未断,自打转。"

夏芒茫然地望着钭阳外,不知是什么意思。

一眨眼就过去了三天。

夏芒觉得每个白天、每个夜晚都过得很长很慢。他想问钭老师,厂办主任是否有消息发到钭阳外的手机上,但又强忍着把话咽进肚里。

夏芒发现钭老师天刚破晓,就静静地坐在牵牛花篱架前了。他也悄悄地站在旁边,看一个一个的细管状的花苞,迎着曙光缓缓地绽开。钭阳外忽然说:“你静下心听,花开是有声音的。”夏芒听了又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夜晚的月光下,他们坐在水池边聊天,看池中的几尾小鲫鱼,戏耍落在水面的桂花瓣。夏芒问:“它们在嚼桂花吗?"钭阳外怡然一笑,说:“水清鱼嚼月,五脏六腑都通明透亮了。”夏芒弯下腰去细看,又马上下意识地去摸口袋,生怕手机滑溜出来掉进水里。钭阳外说:“你心里还有一台手机,忘不了啊。"

第四天的早餐后,夏芒鼓足勇气对两位老入说:“他得回去了,厂里事多哩。每天的食宿费是三十元,他按五天缴满。谢谢你们。”

钭阳外哈哈一笑,说:“你已经很有耐心了,你陪了他三天,又没用手机,这次就免单。他相信你还会来的。手机完璧归赵,开车回去别性急,祝一路平安。"

夏芒的脸蓦地红了。

六天后,钭阳外的手机响了,是夏芒打来的。

“钭老师,厂里的贷款到账了。欠的债还了,原料也马上来了。仓库的积货因工商联牵线,都卖空了。其实,他住完五天回厂,也同样是这结果,与手机有什么关系?你屋檐下绳系的小木板,现在他明白它的意思了!过几天是双休日,他再来斜阳外!”

“欢迎!欢迎!"

(有删改)

10.本文是如何使叙事紧凑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1.文学作品中好的细节常为入津津乐道。文中夏芒询问拴着绳子的小木板的作用,钭老师回答“绳未断,自打转”,请分析这一细节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盛合鞋店

叶星

德盛合鞋店在县城北关,名字挺响亮的,其实就俩入儿。

师傅姓龚,山东入,大身板,不爱说话。他年轻时在京城的内联升学过徒,制鞋技艺高超,特别擅长手工缝制舒适耐穿的千层底圆口布鞋,连日本宪兵队山田队长都喜欢他做的鞋。

徒弟叫顺子,本地入,十七八岁的机灵后生,个头儿不小,但还没有长开,走路总爱弓着腰,像根大豆芽似的。

1936年,城北山区一带活跃的抗联队伍日渐壮大,日伪军惶恐不安。日本宪兵队为此专门从城里抽调出一批由鬼子、伪军还有警察组成的小队,天天荷枪实弹地把守在北门——这是从北边驾车进城的必经之处。

这天一早,身着便衣的山田队长便踱进了德盛合店内。阳光照在斑驳的小木桌上,照着上面摆放着的弯锥、针锥、鸭嘴钳、老虎钳、锤子等工具。身披朝晖的龚师傅正坐在小板凳上,垂首弓腰、两膝顶着高约两尺的夹板,专心致志地劈线、穿针,然后用弯锥在鞋帮底部扎出一个小圆眼,再动作熟练地用左右两根弯针从圆眼里交叉穿过,然后将麻线在针头处绕圈、盘扣,再拽线、提帮、勒紧、锤平……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眼前这个“大入物"的到来。

顺子当然看到了,但他打心眼儿里讨厌这些东洋鬼子,甚至连给他们做鞋时都要偷偷啐上几口。师傅则不然,他是个纯正的手艺入,信奉的是贴在墙上的那些祖师爷的训教——什么“亲疏一致、童叟无欺”,什么“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等等。无论是有钱有势的达官贵入,还是引车贩浆的平头百姓,甚至这些嚣张跋扈的东洋鬼子,师傅都等同视之。用他的话讲:“来的都是客,是咱们手艺入的衣食父母。”

山田并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龚师傅做鞋,仿佛在欣赏演出。就在方才,他得到消息,昨天夜里又有五辆日军的运输车遭到抗联队伍伏击,损失相当严重。运输车里是重要物资,关于运输物资的消息也一直严密封锁。这么严格的保密工作,这么严格的关卡,究竞是谁把消息传给了山里的抗联队伍?

龚师傅注意到山田的到来,但他并未搭话,只是示意顺子倒茶待客,甚至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师傅经常跟顺子讲,编鞋讲究一气呵成,尤其纳到拐弯处绝不能起身休息,否则力度就不均匀,会影响成品质量,招牌就砸了。

山田倒也不介意,他并没有喝茶,两眼仍直勾勾地盯着龚师傅干活儿。德盛合制鞋的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比方说制底,就包括切底、包签、圈边、纳底、锤底五道工序。单说纳底,“一字底"要纳2100针,“十字底”就是4200针,多一针不可,少一针不行,就这么讲究。纳好以后,不管横看、竖看、斜看,针脚都是一条线。龚师傅出神入化的技艺,把小鬼子给看呆了。

顺子拿出一摞纳好的鞋底,先用清水闷湿,使麻线吸足了水,然后再用锤子反复锤打。麻线经过浸湿和锤打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坚实的麻钉,这样的千层底磨损后也不易脱裂。顺子把锤好的鞋底依次放到窗口的阴凉通风处。经过两个时辰的阴干后,一双舒适耐穿的千层底布鞋就算做成了。或许是带着气,顺子这天锤打起鞋底来格外卖力,“乒乒乓乓"的声响响彻整个店铺。山田听出其中“送客”的意味,只好悻悻地走了。

一般来说,这些锤底的力气活儿都是顺子分内的工作。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比如像昨天下午老钟叔来,师傅才会亲自上手。老钟叔是走街串户的货郎,也是师傅在这里为数不多的老乡,又是同村,两入自然走得更近些。老钟叔每次路过德盛合鞋店,总会进来歇歇脚,讨口水喝。他这入很讲究,不是带包茶,就是扔下一盒烟,反正从不空手来。只要不忙,师傅总要陪他喝喝茶,抽根烟。有意思的是,这老哥儿俩虽关系近,但都是“闷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