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生版)_第1页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生版)_第2页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生版)_第3页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生版)_第4页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目标导航目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认识明清封建专制的发展;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1.通过教材了解明朝政治制度变化的表现,认识到内阁制度的设立和宦官专权均是加强皇权的产物。2.依托教材明确明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采取的举措,通过史料从多个角度了解各个举措的特点和深远历史意义。知识精讲知识精讲时空观念下的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知识点0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明朝的建立1、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后来,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3、同年,明军攻占大都,推翻了元朝。(二)废除宰相制度1、目的:加强皇权。2、废除:朱元璋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3、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微点拨】明朝废丞相后的中央官制【即学即练1】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写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三)设立内阁制度1、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2、设立: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阁”。3、运行机制内阁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4、地位的提高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极大,被比喻为宰相。【拓展补充】理解明朝内阁1、宰相制与明代内阁制的异同相同点:都是皇权加强的重要表现,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同点:(1)从地位上看,宰相是法定中央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而内阁是非法定的咨询机构。(2)从职权上看,宰相拥有法定职权,即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而内阁仅充任皇帝个人的助手和顾问,无决策权。(3)在对皇帝的影响上,宰相制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2、明代内阁最大的特点:内阁自始至终都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后期虽然取得票拟的权力,但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披红。虽然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即学即练2】叶向高曾三任明朝内阁首辅,他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几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这反映出,明朝A.内阁首辅窃取君权 B.皇权受到阁臣制约C.阁臣权力源自皇权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四)宦官专权的出现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2、表现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皇帝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17世纪20年代,宦官魏忠贤一度主宰朝政,实施恐怖统治。【微点拨】明朝末年的宦官专权明太祖时,严禁宦官干政曾铸铁牌置宫门内:“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明成祖给宦官委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等军政大权。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后来例用司礼监太监提督,开宦官干政之端。明宦官专权,始于英宗时之司礼监太监王振。与汉、唐相比,明代宦官数量庞大,机构发达,权力广泛。明朝宦官机构非常庞大,重要的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即学即练3】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知识点02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一)郑和下西洋1、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评价积极: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消极: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微点拨】朝贡贸易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即学即练4】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二)倭寇之患1、原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明朝中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2、表现: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造成巨大破坏。3、戚继光抗倭(1)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2)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3)后来,朝廷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势才稳定下来。【微点拨】隆庆开关隆庆开关指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海禁的解除打开了中外贸易与交流的新局面;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的资本。【即学即练5】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三)西方的侵扰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2、表现(1)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2)稍晚的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3)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拓展补充】明朝的海禁政策直接原因:日本倭寇对东部沿海的骚扰,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民间海上走私猖獗,造成巨大破坏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安全消极作用: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注意:海禁政策并不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而是对民间对外贸易进行严格限制。【即学即练6】明初的造船业曾居世界首列,广东的广州,福建的漳州、泉州,浙江的明州(宁波),山东的登州,河北的直沽,辽宁的金州等沿海多地造船业都很发达。永乐初,命福建造海船137艘,永乐五年,又下令改造海船249艘。这一状况可以说明明初A.海外贸易不断拓展的状况B.朝廷鼓励民间海外贸易C.实行了较宽松的海禁政策D.官方远洋航海规模宏大知识点0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一)明蒙关系1、背景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蒙古人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2、朝贡关系的建立(1)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2)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拓展补充】三娘子与明蒙民族融合明代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哉”。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问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即学即练7】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刺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据此可知,明朝时期与蒙古族的关系不包括A.防御 B.战争 C.和平交往 D.共同抵抗外敌入侵(二)经略西藏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三)招抚东北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东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四)明清易代1、清朝建立(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2)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3)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2、明清易代(1)在清朝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天灾流行,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2)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3)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4)经过20多年的战斗,清军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微点拨】明清易代的根本原因明清易代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新兴清朝的强大,根本上是由于明朝统治黑暗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和民族矛盾尖锐。【即学即练8】如表为明朝末年天灾情况,对这些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1626年5月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神秘的大爆炸,数万房屋尽毁,死伤两万余人。1626年前的十多年间全国南北各地几乎年年发生大水灾、旱灾和蝗灾、瘟疫。“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1643年北京、天津地区瘟疫大爆发,“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A.土地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B.说明古代王朝的更迭有一定历史规律C.奠定“人定胜天”理论的重要历史依据D.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加速了明朝灭亡能力拓展能力拓展考法01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相同点:都具有开创精神;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不同点:性质不同:郑和下西洋的性质是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属于朝贡贸易。开辟新航路的性质是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的扬威海外,以朝贡贸易换取万国来朝的盛况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东方寻金和获得东方商品影响不同:经济上郑和下西洋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停止航海活动;远洋航海业衰落开辟新航路使西欧国家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远洋航海业蒸蒸日上政治上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东南亚的繁荣与稳定,扩大了明朝的政治影响,树立起中国和平使者的形象开辟新航路掀起殖民狂潮,造成亚、非、拉美等地区的长期贫困落后【典例1】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前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远至波斯湾、东非。郑和的远航,大大提高了中国在海外诸国的声望,各国争遣使团来华。由此可知,郑和下西洋A.实现了经济与文化交流 B.导致丝绸之路贸易衰落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统治中心的南移考法02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宰相制内阁制权力来源宰相制度皇帝的信任职责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皇帝的侍从顾问任免经过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决定权力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参与政治权;权力来自制度有票拟权,但票拟后须呈给皇帝决定;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对皇权的影响 制约皇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典例2】朱元璋"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但"朝议"仍是决策过程中一个法定的不可缺少的程序,并非皇帝一人说了算;明神宗28年不上朝,王朝依旧可以运行。这可以说明明朝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B.政务运作基本程式化C.决策机制渐趋民主化 D.宦官逐渐掌握决策权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1.明太祖废宰相,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明神宗认为首辅张居正“专权乱政,罔上负恩”,于是亲近权监而疏远朝臣,形成宦官集团。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明朝A.内阁权势逐渐强大 B.宦官专权形成的缘由C.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D.君主集权加强的趋势2.“永乐年间,明政府制定了西藏的僧官制度,分为法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级。各级僧官由朝廷授予不同的品级和职位。法王是最高的僧侣,奉朝廷敕命,行使地方职权。”这说明明朝()A.加强了与西藏的经济文化联系 B.有效地对西藏行使管辖权C.在西藏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 D.不干涉西藏的地方管理3.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当地“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促进了()A.明朝国威的树立 B.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C.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D.中国和亚非国家的政治交往4.白寿彝曾经指出:“一般来说,在皇帝勤于政事,积极有为的时候,宦官是难于插手政治的,反之,在政治腐败,皇帝不理政事或难于理政的时候宦官则往往乘隙而入,染指于政,甚至左右政局。”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主义的产物 B.中央集权的影响C.外戚干政的结果 D.朋党之争的妥协5.据统计,明代阁臣任职2~10年的有76人,占阁臣总数的47.4%;任职1~2年的有39人,占阁臣总数的24.2%,两者相加达71.6%。这说明明代A.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阁臣队伍稳定性特征明显 D.政治制度趋于成熟题组B能力提升练1.明代官吏考核制度较为成熟,官吏需要定期接受吏部考察,以惩处昏懦贪奸、才力不及者。在弘治六年的考察中,吏部尚书王恕上奏皇帝要求罢免近两千五百名官员,皇帝以“人才难得”为由不允,王恕以辞职威胁迫使皇帝同意。这一现象反映出A.明代官僚集团内部相互倾轧 B.人才储备在明代的严重不足C.明中期吏部行政地位的降低 D.君主专制对考核制度的干扰2.明代宦官组织直接归皇帝统辖,机构极为庞大,共设有二十四衙门。清初,将二十四衙门并为十三衙门。康熙时期,又将宦官划归内务府管辖,内务府的慎刑司对不法宦官有先拿后奏之权。清代这些举措A.杜绝了宦官对政治的影响 B.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C.说明传统制度已趋于僵化 D.反映了专制制度的自我完善3.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之后的欧洲航海,但却未能持续,其中断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对外贸易受官府的控制 B.陆上丝绸之路更为便捷C.朝贡贸易带来财政压力 D.国内自给自足经济抵制4.《明会要》记载,明太祖特设通政使司,直接对皇帝负责,“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均实封奏闻”,洪武、永乐年间,“实封皆自御前开拆,故奸臣有事即露,无幸免者。”由此可见当时A.通过增设中央机构约束相权 B.行政改革以澄清吏治为主旨C.建立了完备的行政监察体制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显著强化5.弘治年间,江西等地屡有民乱危及郡县,有司"备其东则发于西、剿其南则窜于北。时镇守江西太监及三司仪,以为盗之未平,以政令不一,而邻境有司不肯协力故也。宜设巡抚宪臣置司要地以节制之,而割附近郡县以隶之,则盗平也"。于是合辞以闻,被允准。这主要表明A.明朝地方阶级矛盾尖锐 B.巡抚设置适应协调地方需要C.三司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D.地方割据影响明朝中央集权6.历史人物及其时代材料一洪武二年,倭寇“数侵掠苏州、崇明,杀掠居民,劫夺货财”。明初政府加强海防,倭寇未酿成大患。明朝中期以后,国势日益弱,到了嘉靖时,浙、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倭患日益严重。嘉靖二十五年,戚继光在兵书上题下“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誓言。嘉请三十三年,倭寇在昆山“分椋村镇,杀人万计”“烧房屋二万余间”“各乡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四五”。嘉靖三十五年,戚继光出任宁绍台参将,镇守台州等地。他请求在义乌山区招募新兵,获得朝廷恩准。嘉靖三十八年,他亲自到义乌招募三千人,组编成军进行训练,又适应东南沿海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鸳鸯阵”等新战法。经过两个月训练,他招募的这支军队开赴抗倭战场。嘉靖四十年,倭寇大掠台州等地,戚继光率军作战连战皆捷,教回被掳男妇数千名,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惠。浙东倭患平定后,戚家军又赴福建、广东抗倭。所到之处,“成家军号令全石,秋毫无犯,民乃以手加额曰:“今日始见仁者之师矣!””——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9卷明时期》等材料二用兵能用浩然之气,即是义理之勇,否则血气而已矣……兵众而不知律,必为寇所乘。——戚继光《止止堂集》有精兵而无精器以助之,是谓徒强;须兵士立得脚根定,则拽柴可以败荆,况精器乎!——戚继光《练兵实纪·原火器》从“时代与个人关系”角度,解读成继光的历史功绩。题组C培优拔尖练1.据《明会要.职官》记载,明宣宗时内阁配置了诰敕房和制救房等附属办公机构,文渊阁称为内阁固定办公场所。明英宗时“国家若遇到重要事情,(内阁)大学士可会同各衙门于内阁会议,并成为成例"。这表明A.六部衙门直属内阁管辖 B.内阁首辅权力趋于失控C.内阁政治职能得到提升 D.国家决策趋向于制度化2.如表是明代史籍对甘肃镇(今河西走廊)的不同记述,据如表,明代设置“甘肃镇”是为了记述出处(甘肃镇)夹以一线之路,孤悬两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九边图考》(甘肃镇)关乎全陕之动静,系夫三晋之安危。《肃镇志》A.调整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B.管控国家安全战略重地C.维持陆上丝绸之路畅通 D.强化各民族的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