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❶教学分析➷【2022版课标】内容要点: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认知提示:
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解读:清朝初期,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伴随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和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教材分析】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分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清初的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清朝前期农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其他的农副产品,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中国传统手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清朝前期的商业发展,表现为从农村集市到小型工商业城镇和大城市的发展都超过了前代;地域性的商业群体如晋商、徽商也得到了发展。清朝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清朝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安定,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兴盛局面。为便于教学,我将本课整合为二部分:01、晚霞般的灿烂:——清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02、背后的隐忧:——人口的增长。【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明朝末年农民遭受灾荒,社会动荡不安,爆发了农民起义,明朝的经济遭受重创,对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均取得长足进步,呈现出繁盛景象,加之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浅对于距自己经验较远的文字材料难以理解,因此本学时试图利用实物,通过重现《盛世滋生图》的活动形式进行深入探究。【教学目标】1.研读教材,梳理出清朝前期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分析清朝前期兴盛的原因。2.合理选用史料及资源,重现《盛世滋生图》,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3.结合清朝前期的繁盛,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的启示。【核心素养】1.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国家发展依靠群众。(唯物史观)2.梳理清朝前期的经济方面的成就。(时空观念)3.通过研究史料来研究清朝资本主义的萌芽,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古代人民的辛勤劳作使清朝成为世界上强盛的大国;通过反思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知道这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世界情怀、价值观等。(家国情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板书课题】第19课《清朝前期安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图片,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自然引出清朝的农业的发展。)二、新课讲授目录:(知识整合)01、晚霞般的灿烂:——清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02、背后的隐忧:——人口的增长目标导学一:晚霞般的灿烂:——清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PPT展示材料:根据材料,分析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背景?材料一: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荒而无力可耕。——《明清史料》材料二:乾隆“帝王之政,莫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此千古不易之常经也。”——《乾隆帝及其时代》材料三: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疆域开拓并巩固。——《中外历史纲要》提示:a.明末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b.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前期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c.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是农业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强化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巩固本课重点,即清初农业生产恢复的原因。)2.(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答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课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答案提示: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4.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概括农业发展的原因。材料一清军入关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为了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驻藏大臣和伊犁将等设军;平定了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材料三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之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材料四清代的经济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材料五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提示:(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2)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3)新的作物品种的引进和农业、手工业技术的进步。(4)前代的基础。(5)人民的辛勤劳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课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落实课标要求,明确全球性经济互动,并回顾旧知)5.【材料研读】到“湖广熟,天下足”透露出什么信息?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6.【播放视频】清朝的农业。思考:清朝农业发展有何影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二)手工业的发展1.提问: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些主要行业呢?(纺织业、制瓷业、造纸业、印刷业等)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讲述:清朝前期,传统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其中,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2.【学习探究】:阅读教材,结合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提示:淮安、扬州、江宁、苏州等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3.PPT展示图片:《清代纺织图》提问:(1)、这种手工生产和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有何不同(人数、规模、分工)?(2)、当时成熟的手工工场有多大规模?(学生思考12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清代前期手工业工场的特点(人数多;规模大;分工合作),(成熟的有五六百张织机)并让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教师讲述:在清代制瓷业方面,以粉瓷和珐琅彩为代表。(简要介绍粉瓷和珐琅彩)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制作珐琅彩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运送到北京宫廷后,在皇帝授意下,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宫廷写字人题写诗句、署款,最后入炭炉经600℃左右焙烧而成。4.阅读材料,思考:机户与机工是何关系?材料:清初(政府)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提示: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5.延伸思考:刚刚同学提到了资本主义萌芽,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提示:资本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资本主义萌芽是个阶段。资本主义萌芽的两个表现就是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雇佣关系,其实明朝就有了资本主义萌芽,那经过两个朝代一直处于萌芽阶段,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这么缓慢呢?PPT给出资料,再进行探究。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长期以来的封建土地制度;3.重农抑商的政策。还有其他的因素吗?大家想一想。生: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的限制;要求交重税;行业之间也相互排挤,不让同行开分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解决本课难点)【教学过渡】: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商品,推动了商品的发展。(三)商业的发展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3.学生抢答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答案提示:(1)形成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3)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4)形成大商帮(如:晋商、徽商)。4.教师介绍徽商、晋商: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徽商、晋商”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经营范围。应特别注意他们还有人投资于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目标导学二、背后的隐忧——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多媒体展示材料1)史料解读材料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教材,讨论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提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原因分析(1)政治条件。清朝前期,特别是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动乱,有利于人口增长。(2)经济发展。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保障。(3)农业保障。政府鼓励发展农业,高产作物得到推广、粮食产量增加,为人口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4)人口基数增加。清朝是一个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大一统国家,因此团结了很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国的范畴,使得人口第数增加,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条件。(设计意图:利用材料并结合课本上数据,让学生对当时人口发展情况有更直观了解,并通过回顾刚才学过的内容,学生不难得出人口增长的原因。)2.PPT展示材料2:材料2:康熙帝宣布以后每年的丁银都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全国人丁总数为标准(人丁2462万、丁银335万余两)征收,此外多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废除了人头税。——《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提问:清政府的赋税改革政策产生什么影响?提示:人口大量增长。3.PPT展示材料3:(多媒体出示问题:人口增长的影响)结合材料13,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答案提示: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设计意图:补充相关材料,适当让学生了解清朝经济改革,落实课标要求。)4.【拓展延伸】:清朝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给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启示?例如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问题变得尤为突出,还带来诸如交通、教育、卫生、就业“未富先老”等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在历史学习的同时注意关注、分析现实问题,能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三、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并让学生结合明清时期所学知识,4人小组讨论探究: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时间为3分钟。(给予一定提示)学生代表回答完毕后,教师给予肯定性鼓励,并总结学生回答,得出:(1)内因: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相对安定;
②统治者的推动,如推行垦荒政策、兴修水利等;
③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深入发展;
④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经济活跃;
⑤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手工业工场)。
(2)外因:全球性经济互动,如高产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输入中国并得到推广。教师小结: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农业解决了温饱、提供了手工业生产所需原料,进而推动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商品,推动了商品的发展,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封建社会的顶点……1757年,乾隆皇帝关闭其余港口,宣布广州一口通商,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各国命运紧密相关,目前的疫情防控对各国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各国人民都身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清朝初期经济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但由于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以史为鉴,我们今天在看待问题时,应具备世界眼光,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计意图:小结,升华本课主题,发挥史学的育人作用,构建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和培养学生世界眼光。)❸板书设计➷❹教学反思➷学习本课,让学生感受到清朝的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商业的兴盛,并引导学生意识到农产品的剩余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促进了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人口的增长,而人口的增长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课堂教学,主要是要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本节课中利用课件教学,课件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片素材,从直观上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教学中,在处理人口增长的问题上处理的略显简单。且在课堂训练中缺少了材料题。在教学中适当的插入了徽商,培养了学生的家乡情怀。并对比同一时期的英国,得出清朝近代落伍的结论。从总体上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四、课堂检测1.下图是清朝耕地面积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B.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C.提高了农业种植技术 D.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2.清初,顺治帝颁布了一道法令:“督、抚、按一年内垦至二千顷以上者记录,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卫所官员垦至五十顷以上者记录,一百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这项法令,体现了清初统治者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合理的官吏升迁制度C.大规模兴修水利 D.对边远地区的开发3.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的情况。材料反映了当时A.手工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 B.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C.商业很发达,商品贸易兴盛 D.人口不断增加4.晋商崛起于明代,雄踞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上述材料说明,晋商崛起是因为①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民族交融的前沿地带,有利于经济交流②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讲求诚信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业发展④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A.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D.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6.请为以下知识结构图添加标题A.清朝社会危机 B.江南地区开发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发展参考答案1.【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中清朝耕地面积变化示意图可知,从顺治年间到乾隆年间,耕地面积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大量耕地的开垦有利于直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虽然农业生产发展,但是人口也急剧膨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并不见得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耕地面积的变化,并没有直接反映农业种植技术提高或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D项。故选A项。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督、抚、按一年内垦至二千顷以上者记录,六千顷以上者加升级”,结合所学,明末清初,社会经济严重破坏。顺治入关后最迫切的就是要尽快恢复农业生产,鼓励官员垦荒,故A项正确;根据开垦的荒地数量决定升迁,只是为了恢复农业生产的一种特殊政策,并不能体现出清初合理的升迁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大规模兴修水利,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对边远地区的开发,故D项错误。故选A。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繁荣,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现象,湖北的城市汉口,到清朝以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江宁、苏州等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钦北区2023-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 第三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 结构加固合同范本(2篇)
- 《数学物理方法》第5章测试题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单片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分式的约分说课稿
- 吨的认识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管理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
- 心理健康拥抱幸福人生
- 煤矿行业安全用电培训课件
- 游泳馆安全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结构化面试问题
-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与指导课件(第一课时)
- 《小学教育概统》课件
- 市场工作研讨会接待方案
- 2024版职业发展规划医疗人员的成长路径和晋升机会培训课件
- GH/T 1420-2023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规程松茸
- 工程造价审计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