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七年级上册新教材教案全册_第1页
音乐七年级上册新教材教案全册_第2页
音乐七年级上册新教材教案全册_第3页
音乐七年级上册新教材教案全册_第4页
音乐七年级上册新教材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特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

演唱歌曲。

2、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连音,用适当的力度处理歌曲。

3、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

到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准确而巧妙的唱好休止符

四、使用教具:

钢琴、液晶投影、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

为大家演唱《爱我中华》。

2、师:

《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生:

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3、师:

接下来我们来学唱一首表达了祖国辽阔的平原、广袤的沙漠、万里长江、

滚滚黄河的歌曲一一《彩色的中国》。

二、新授部分:

1>聆听音乐:

提问:1)歌曲的节拍?强弱规律?

2)情绪?歌曲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生:

节拍为三拍子,强弱弱;歌曲欢快、优美,好似孩子们在边歌边舞,亲切

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幸福情感。

2、学唱歌曲:

1)学唱高声部歌谱

a)歌唱的基本要求:

自信、富有感情地歌唱。注意协调身体运动,学习歌唱基本技能,使歌声

更加悦耳动听。

b)歌唱的基本姿势:

头正眼睛平视

挺胸收腹

腰、颈、臂、自然放松,双手放在双腿上

双脚平放,与肩同宽

c)跟琴学唱歌谱

2)解决难点:

a)休止符:

先在休止符上加,N,,然后在休止符上心里唱

b)高潮句(B段第一乐句)高音区用美的歌声歌唱。(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

范)

3)学唱歌词:

先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然后跟琴填唱歌词。

3、处理歌曲:

a)聆听音乐

b)提问:1)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

2)每个乐段应用怎样的声音、情感来演唱?)

小结:

(歌曲由

A、B两段构成的二部曲式:

A段应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来表达少年儿童的好动、好奇,善于遐想的特

点。B段将节奏放缓,同时调性也有了小调的色彩,歌曲在这里形成了高潮。)

3、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拓展与延伸:

1、常见的演唱形式

独唱:

由一个人独立演唱。

齐唱:

由两人或两个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

由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统一旋律。

合唱:

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或更多的人演唱。

领唱:

由一个人或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合唱的部分

2、分析讲解演唱形式:

刚才老师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

生:

(分别交流自己的想法)

2、师:

那么怎样就能使你们喜欢的颜色更多呢?

生:

(再次交流)

3、师:

(进行小结)大家说的真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从

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相信大家喜欢的颜色会越来越多,彩色的

中国会越来越美。

五、学生听着合唱《走向复兴》走出教室。

2.《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标:

聆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学习三连音、附

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作用,通过歌曲学习各种演唱形式,了解指挥中的拍子划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通过学到的乐理知识,来分析歌曲中的特点

班级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

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

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XX问好!

复习歌曲《彩色的XX》并导入新课

复习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

复习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

聆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

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

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运用学过的指挥方法对以上歌曲进行练习。

齐唱《爱我中华》《走向复兴》这两首歌曲。

分组练习。

六、复习指挥图示并练习《走向复兴》的开始部分。

七、听本单元的歌曲标出它们的演唱形式。

八、拓展活动

九、课堂小结

3.《青年xx圆舞曲》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了解音乐知识一一圆舞曲。

2.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教育学生珍惜xx。

二、过程与方法

1.先欣赏,学生感受音乐流畅优美、热情,对音乐旋律有所感知。

2.然后学唱歌曲,学会之后尝试加进身体律动和打击乐。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三拍子的击拍图式。

2.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为《青年友谊圆舞曲》伴奏,提高学

生学习音乐并参与音乐表现的能力2.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及加入打击乐器

进行伴奏。

教具准备:

1.多媒体音乐室

2.VCD《圆舞曲》舞蹈片段

3.打击乐器:

三解铁、木鱼、XX、铃鼓、响指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学生排队入室就坐(播放音乐),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断音和连音练习)

1=D

321|321H

mimimima

三、听音练习:

(老师在琴上弹出不同高度的音,学生用la模唱。)

1=C

611|36(I151|411|531|

四、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学习音乐知识一一圆舞曲。

1、学生听《青年友谊圆舞曲》,听辩出是几拍子,有何特点?

2、圆舞曲知识简介:

又称"华尔兹〃,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额一种三拍子的舞蹈。分快步与

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其特点为:

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3、复习三拍子击拍图式,学习新图式,用右手为《青年友谊圆舞曲》击

拍,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五、学唱歌曲《青年xx圆舞曲》。

1、学唱谱:

(1)学生击拍子视唱二次,教师辅以琴声。

(2)结构:

共六个乐句,前四句节奏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

(3)提出要求进行随琴视唱:

注意断和连。

2、学唱词:

(1)朗读理解词义,教育学生珍惜XX。

(2)学生进行填词演唱。教师辅以琴声伴奏。

3、表演唱:

(1)加身体动作表现三拍子强弱弱规律进行延长。

(2)加打击乐进行演唱。

六、小结:

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4.《溜冰圆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L体验作曲家如何描绘冬季,以及冬季给人带来的欢乐。

2.能够背唱第一圆舞曲的

A、B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并充分发挥想像力,

体会该圆舞曲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

教具准备:

多媒体、碰铃、红纸、黄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

同学们请坐端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吕薇表演唱《溜冰圆舞

曲》)

教师:

这是青年歌唱家吕薇一边唱歌一边在一一(生答溜冰),很特别的表演。

刚才我们看到这首歌曲叫一一(生答溜冰圆舞曲)。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圆舞曲

吗?我们看屏幕。(师读,圆舞曲又叫"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

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

奏明显,舞蹈时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这种华尔兹的圆舞曲一般

是几拍子的?(生答,三拍子)。重音在哪一拍上?(生答,第一拍)我们知

道在溜冰时脚一蹬就能向前滑行,再一蹬又能向前滑行。(教师做动作,数

1、2、

3、1、

2、3)在1882年,

教师:

像溜冰刚拉开序幕,也可以把它想像成溜冰者轻松的姿态。

教师:

这是这段旋律的的简谱,我把它弹奏一下,同学们看谱(出示简谱)(加

两小节前奏)教师:

我们跟着钢琴唱一唱,前面有两小节前奏(教师说

1、2、

3、1、

2、齐,齐字后开始唱、稍慢)(教师指出每四小节换气、3音归到后面乐

句)(指出后稍加速再唱)

教师:

唱得不错!下面我跟着旋律画圈,请同学们观察在每小节的哪拍上我开始

画圈?(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师画圈)

教师:

哪一拍上?(生答,第一拍)

教师:

真不错!第一拍,每一小节画一个圈。拿出右手,一起来画一画。手拿高

一点、握球状、逆时针画。第一句预备起(师唱一起画)

教师:

跟着音乐来画(播放主题A)

教师:

同学们听一听这段旋律可以怎样画?(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B)

教师:

(根据学生的手势教师概括,为什么可以这样画?(生答,速度上快了)

教师:

刚才那段是长音(教师画圈唱)而这段看它的简谱,用了短促的八分音

符。它的音写得也很有规律,第一行5161的反复,第二行5262的反复,第一

小节只有两拍,其它是三拍,这个小节叫不完全小节。跟着钢琴来唱一唱。

齐字以后开始(教师数123齐)提速也唱一遍。

教师:

同学们看看这段旋律我画三角形行不行?(播放主题B师画)

教师:

行不行?(生答,行)而且第一拍要画重一点。(师演示

123、123)圆舞曲的特点是不是重音落在第一拍上。一起来画一画(播放

主题B)

教师:

刚才的两段旋律是第一小圆舞曲的两个主题,我们完整地把第一小圆舞曲

来听一遍。(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一起做动作)

教师:

(听后问)旋律有反复吗?(生答,有)如果两个主题分别用AB表示,那

这部分的结构是?(生答ABA)教师:

请同学们听第二小圆舞曲,思考:

第二小圆舞曲和第一小圆舞曲相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生答,更欢快、活

泼)傲师:

力度上更强了)我都用了这个动作,来看它的谱,音从中音区到高音区到两

个点的高音区又到低音区,跨度很大,表现的是溜冰者什么动作?(旋转、腾

空、跳跃)

教师:

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播放音乐)

教师:

第二小圆舞曲的第二主题是描绘溜冰者身上挂着的铃铛发出的声音(师

唱,哒……,一起来做)教师:

两小节后开始,总共六小节)再来一次

教师:

再完整的来听第二小圆舞曲

教师:

它的结构是怎样的?(生答,ABA)

教师:

也是ABA的结构。那第三和第四小圆舞曲也会不会是这样的结构呢?(听

了以后才能下结论)请同学们轻轻地拿出你凳子下的卡纸。当音乐出现时用右

手举起红纸,第二个主题出现时仍然用右手举起黄纸,如果有反复再举起第二

张红纸,你的右手上应该是三张纸,没有反复就是红黄两张。先听第三小圆舞

曲(播放第三小圆舞曲)教师:

(师做动作)手上都拿了两张,它的结构是一一(AB)

教师:

好,继续听第四小圆舞曲(播放第四小圆舞曲)

教师:

它的结构是(ABA)太简单了!请同学们把卡纸放回凳子下。

教师:

我们来回顾一下,四个小圆舞曲哪个结构是AB?(生答,第三)其它都是ABA

的结构。(点击图标)其实在四个小圆舞曲前还有一段由圆号演奏、节奏自

由、描绘美丽冬景的序奏。来听序奏,请同学们分辩,序奏的旋律跟哪个主题

很像?(播放序奏)

教师:

(生答,第一小圆舞曲第一主题)完整的来欣赏这首乐曲。如果你能听出

第一小圆舞曲,举起一个手指,第二小圆舞曲两个,第三三个、第四四个。举

起后可以把手放下,专注地听音乐。(再现一小、三小、结尾时提醒)教师:

我发觉同学们在第一小圆舞曲出现时都能准确判断了,它是怎样唱的?

(师生同唱)三、拓展

教师:

不错!请同学们看屏幕,括号里的字应该填什么?找找规律(多媒体出

示:

()游芳草地,()咏荷花池,()饮菊花茶,()吟白雪诗)

教师:

(春夏秋冬)今天我们欣赏的溜冰圆舞曲是冬天的圆舞曲,有兴趣的同学

可以去听听春夏秋的圆舞曲分别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

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歌声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它辽阔富饶的土地

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

由此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民歌,(看书:

学习什么是“中国民歌"?并能理解。)今天老师将同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

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三、新课内容:

1、师:

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绘了什么?你有

什么样的感受?生:

回答。

2、师:

(小结)歌曲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蒙古人民过着自由,舒

畅,美好的生活,那么对于这样美丽的蒙古族你有哪些了解呢?

生:

小组讨论,(教师用课件提示)同学回答。(课件从蒙古族的居住,运动,

饮食,音乐,舞蹈,语言,服装,礼节,等方面收集的图片。)

3、师:

(小结,)给予评价。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歌曲一定很有特点,今天我

们共同学唱一首蒙古民歌《银杯》,听一听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聆听(播放歌曲视频)

生:

回答

4、师:

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

回答,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聆听(教学光盘)

5、视唱旋律。

6、随琴单旋律演唱。讲解:

(1)"X.X"、"XXX"节奏。

(2)倚音:

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闰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

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7、自由读词。师问:

"赛勒日外咚赛〃是什么意思?

8、填词,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找学生表演。

9、学习长调、短调。(播放课件)

师:

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生:

回答。

10、师:

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

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让我们再用优美、抒情的歌声体验民族风情吧!学生齐

唱。

四、小结

师:

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一首《银

杯》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蒙古包,一同体会蒙古人们的快乐。希望我们能记住和

更加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一一蒙古族。

6.《xx琪亚》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民歌,而桑塔露琪亚也是意大利

一片美丽海滩的名字。本课以情景导入法带同学来到这片美丽的海滩之上,鼓

励同学用美妙的声音表达心中的舒畅,为歌曲演唱打下声音的基础。而后运用

聆听、哼唱、律动、画旋律线等手法,让同学充沛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

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特有的热情

与豪放之美。

教材分析: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船歌,拍子,二部曲式,第一乐段音域集中

在中音区,旋律平稳,出现4个山形

1、通过《桑塔露琪亚》的欣赏和演唱,让同学充沛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

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和意大利

人特有的热情与豪放,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发生兴趣。

2、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

7J\o

3、体味男高音的音色和表示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声中欣赏美丽的海滩图。师讲解:

世界上有许多因美丽浪漫而著名的海滩,而这个海滩的闻名于世是因为一

首歌曲。这个海滩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有两个充溢诗情画意的

海滩。其中一个是以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称为

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桑塔露琪亚。

2、复听,边欣赏边想象假如此时你在桑塔露琪亚海滩上漫步。你的心情如

何?

3、出示旋律,用以下旋律哼唱出自身的感受。

师弹琴,生哼唱。

第1遍师示范,同学找气流从鼻孔中出来的感觉。

第2遍口中象含口水,鼻子闻到了海水的腥味,脸上吹拂着海风。

第3遍闭眼想象声音从头顶出来一直传到海面上。

第4遍随海水边摇晃边唱。

第5遍坚持状态改用lu母音唱。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中“美〃是老师突出传送给同学的,画面的美、音乐的美、语言

的美,在"美”的氛围中引导同学发出美的声音,为演唱歌曲、感悟音乐打下基

础。

二、初步感受,学唱新歌。

1、聆听歌曲。

随着大家美妙的歌声,我们来到海边,不只看到浩瀚的大海、白色的沙

滩、自由的海鸥,还听到船夫们的歌唱呢!你们能听到几位船夫在歌唱呢?他

们演唱时声音有什么变化?(男生三重唱,前面抒情、后面激情。)用线条表

示音乐的发展变化,

为什么第一条旋律线比较平缓,第二条起伏很大?(第一局部音低、较平

稳、弱,第二局部音高、起伏偏大、强)。

因此歌曲为二段曲式。

2、学唱第一乐段。

⑴随琴哼唱第一乐段,体味乐段中有几个起伏?(4个)找出4个顶点的位

置,想想有什么微妙?(2小节一个起伏,顶点出现很有规律,都出现在2小节

中间。)

⑵用手边划旋律线边哼唱体会旋律起伏所形成的荡漾感。

(3)听辨两种旋律有什么不同?

a.有和点节奏b.没有和点节奏(和点节奏推出了音乐的起伏。)

a.有十六分节奏b.没有十六分节奏(十六分节奏加强了音乐的荡漾感。)

⑷视唱乐谱,找出自身感觉唱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

⑸想象美景,演唱歌词。

3、学唱第二乐段。

⑴随琴声视唱乐谱,注意抓住第二乐段的特点:

高,强。

⑵边哼唱边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起伏,想一想与第一乐段起伏的方向有什么

不同?(第一乐段是从低到高再到低,象山形,而第二乐段是从高到低再到

高,是山谷形。)在音乐中,山形的旋律线与山谷形的旋律线会给人什么不同

的感觉呢?做一个游戏,把这个旋律线倒过来。变成123|276|612门54]

355113|244|67.2|21|想象一下,船夫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喜欢哪位

船夫?为什么?(一位热情而有力,另一位无精打采。)原来旋律线起伏的方

向也有这么深的微妙啊!

⑶来当一回热情而有力的意大利船夫,唱出自身的心声吧!齐唱歌词。

4、同学归纳船夫的特点,师补充。

这种三拍子的,给人摇晃荡漾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

的音乐体裁就是意大利船歌。这种体裁

从而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

三、拓展赏析

1、视频欣赏《我的XX》

意大利是歌剧之邦,到处都充溢着音乐,意大利人用音乐表达着对生活的

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在众多意大利民歌中最著名的就是《我的太阳》了,它

的演唱者是中国人很熟悉的意大利歌唱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边听

边考虑:

他是谁?他的声音是怎样的?演唱时表情怎样?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帕瓦罗蒂,高亢、噫亮,有穿透力,激情)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演唱的两首歌曲都是来自于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

美丽国家一一意大利。其实在欧洲蕴藏着很深的民间音乐文化,他们等待着我

们去了解,我们一起努力吧!

设计意图:

在同学对《桑塔露琪亚》的音乐要素、创作手法有所了解后拓展欣赏《我

的太阳》,让同学进一步深入感悟意大利歌曲的华丽和意大利人的热情,激发

同学对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

7.《xx地久天长》

教学目标:

1.歌唱《友谊地久天长》,激发学生珍爱友谊的情感。

2.引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自信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表达优美、怀

念的感情。

3.认识弱起小节。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苏格兰民歌。歌曲曾作为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歌,歌

词优美,深情,怀念着旧日的友人,回想着与朋友共同走过的路,一起同甘共

苦,相互团结友爱,心里充满着激情。歌曲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每一小节强

拍上的附点节奏为全曲特征,结构简洁,素材精炼,特点鲜明。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掌握了不少的乐理知识,加上本学期的试唱和模唱训

练同学们也能试唱出简单的旋律,这些均可作为本课的重要经验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唱好歌曲《XX地久天长》

难点:

"弱起小节〃的理解及演唱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小品《不差钱》片段

2、提问:

3、教师介绍歌曲背景

4、"弱起小节"的讲解:

1)、请问《友谊地久天长》是几拍子的歌曲?

2)、复习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的强弱关系。

3)、讲解"弱起小节"。

4)、请同学们念打《友谊地久天长》节奏发现规律。

5、旋律试唱:

1)、音阶复习演唱。

2)、旋律试唱。

3)、教师纠正点评。

4)、教师弹奏《XX地久天长》。

6、欣赏录音《XX地久天长》

1)、播放录音《XX地久天长》。

2)、注意情绪的处理激发学生珍爱友谊的情感。

7.演唱《xx地久天长》

8、欣赏由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演唱形式相结合的《友谊地久天长》的视

2、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教材分析: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

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推炒面》是广泛流行于甘肃

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

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

边区曾广泛流传。歌词中还以"嘀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

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

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了解劳动号子。

教学课时:

本部分拟用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播放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选曲《军民大生产》。

2、师:

这首热烈欢快的歌曲取材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推炒面》。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歌曲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

设问:

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记号?

2、指导学生认识重音记号及上滑音记号,并带领学生演唱带有该记号的旋

律。

3、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词。

4、师讲解衬词的唱法:

衬词应唱得轻快些,突出歌曲的气氛。

5、请学生随伴奏带演唱歌词,学唱中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表

现歌曲的情感。

6、讲解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是民间歌曲的一种类别,由伴随着需要互相协作的集

体性劳动而产生。基本特征是紧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件劳动方式及其具体

过程。号子的音乐常常是极精致地适应着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韵

律,同时具有粗犷奔放,热情豪迈,坚毅质朴,节奏鲜明,动力感强,音乐材

料多重复使用,富有号召力和鼓动性等特征。其演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亦

有独唱、对唱等形式。

(设计意图:

将劳动号子渗透到歌曲教学中拓宽了孩子的音乐视野。)

7、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或参与表演。如:

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军民大生产》。

三、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用《军民大生产》的曲调,创造性地即兴编配歌词和动作,并进

行演唱。这种创作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然后向全班汇报。

如:

(设计意图:

通过进行创编活动,进一步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四、小结全课

9.《杵歌》

教材分析:

《杵歌》是一首台湾日月潭附近高山族妇女在春米劳动是所唱的一首民

歌。其音乐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起伏较大,既有劳动节奏,有优美动人。

《快乐的啰嗦》是一首反应少数民族的紧张的劳动之后,纵情歌舞的场面的乐

曲。是一首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赞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杵歌》,认识高山族。

2.通过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3.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杵歌》,认识高山族。

2.通过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难点:

xx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高山族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感受认识高山族。导入本课主题:

高山族族民歌《杵歌》

出示课题:

《杵歌》

三、讲授新课

1.完整地聆听歌曲《杵歌》,使学生整体感受歌曲。

2.介绍《杵歌》,杵歌一一民间劳动歌的一种,也称舂米歌,流行于黎

族、高山族、景颇族等地区,(舂米就是把谷粒放在石臼里捣去皮壳或者捣

碎)且歌且舞的舞蹈形式,有"杵音〃"杵乐〃"杵舞"等称,以居住在台湾日月潭边

邵人的杵歌最为著名。曲调结构短小,节奏规整,音域不宽。杵歌中,大多数

是辅音(即哎、呀、鲁、耶等等此类字符),伴唱歌曲多是古调民歌和传统的

词曲,也有新作,但都充满田园风味。

3.高山族(宝岛原住民),居住在台湾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台湾省台

湾本岛的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上。台湾当局称之“山地同胞〃,简

称“山胞〃;又称"原住民"、"山地人"。

4.初步欣赏《快乐的啰嗦》,感受音乐的情绪。鼓励学生欣赏乐曲后,根据

感受发表自己见解:

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

5.复听乐曲《快乐的啰嗦》,加上动作表演,感受音乐快乐的情绪。

6.段听:

a、教师出示主旋律,学生学唱,并请学生分辨其在第一乐段中出现了几

次?学生将手放在头、胸、腹等高度来表示不同的音区。b、感受下一乐段,

通过不同方式感受变化。c、感受三乐段在力度,速度上的变化。d、用a.b的

形式表现音乐。

7.集体听音乐表演动作。

六、小结:

今天欣赏了歌曲《杵歌》,让我们走近了鄂伦族,更走近了鄂伦族和高山

族的音乐文化,相信那炙热豪放的音乐语言深深地打动了你我,今后我们还要

利用各种机会,更多的探究民族音乐文化的渊源,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10.《船工号子》

教学内容:

1、欣赏男声独唱《船工号子》

2、综合活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男声独唱《船工号子》,进一步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

点与风格。

2、通过聆听歌曲,能听懂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教材分析:

《船工号子》是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

《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

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

这首歌曲由多段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号子实际演唱是"一领众和",而在这

首独唱曲里,与独唱相呼应的是伴奏,它不仅渲染了气氛,而且起到"众和"的作

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感受船工号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教学课时:

本部分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播放影片《漩涡里的歌》插曲《船工号子》,设问:

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

2、生听后回答:

男声独唱。

3、师:

今天我们将欣赏《船工号子》。

二、新课讲授

1、师播放《船工号子》,设问:

4、生回答:

衬托歌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

带领学生分析歌曲,逐步掌握劳动号子的特点。)

5、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注意情绪的变化。

6、指导学生跟随音乐演唱歌词。

7、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如:

划船等动作。

(设计意图:

让学生随着音乐表演,形象地感受船工号子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

1、师简介船工号子:

《川江船夫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由8

首不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协调大家的动

作。领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节奏富于变

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

唱,也可以联唱。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

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

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

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船工号子的特点。)

2、可让学生们收集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尤其是本地区的号子,并在音乐

课上向同学们演唱或介绍。学生收集号子的范围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直接接触到

的号子,扩大到影视作品等传播媒介里间接见到的劳动号子。

(设计意图:

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

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四、小结全课

11.《XX出来XX》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对比,让学生总结出山歌的特点,形成初步的印象。

2、通过对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演唱,让学生明白歌曲演唱是一

种创作活动,通过自身的创作参与,使音乐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创

新意识。

3、通过师生合作演绎歌曲,体验合作的乐趣。

4、通过聆听、感受、品味不同版本的歌曲,使学生开阔视野,体验音乐的

奇妙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

5、了解、认识、掌握上波音记号和跨小节切分节奏。

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2、歌曲中的衬词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韵味。

3、上波音记号,跨小节切分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今天的音乐首先请同学们听两个音乐片段,说一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

[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山歌好比春江水》《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指名回

答]

生:

(音很高……)

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刚才我们听到的第一首叫《山歌好比春江水》,第

二首叫《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两首歌曲都是民歌中的山歌,正如同学们所说

的一样,山歌的特点是:

高亢噫亮,长音很长,在户外演唱,节奏自由,悠长。

[多媒体课件:

山歌的特点]

2、师:

今天张老师也想为大家演唱一段山歌,请你猜一猜,它是哪个地方的呢?

[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注意肢体动作]

生:

?(可能不知道)

师:

xx用一句当地的方言提示你一下!

[四川话:

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哦?]

生:

XX

1、过渡:

今天让我们对着大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山那边的人吧,请同学们何老师做

一次回声练习。

[多媒体课件:

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欧郎罗,上山岗欧罗罗。教师示范,提示强弱的变

化f—P。师生练习]

2、师:

山里的人们听到了太阳出来的好消息、,拿起了工具,大家一起去劳动了。

(1)你能按照节奏读读这句话吗?

XXXxIXxxOI

大家一起去劳动!

[多媒体课件出示此句节奏]

(2)读得很好,老师稍作变化,你会读吗?…xxxx|xxxO|

大家一起劳动!

[多媒体课件出示“劳〃时间变长了,学生尝试读一读,教师及时纠正]

(3)在这一句节奏中,暗藏着一个切分节奏,与平时看到的样子有所不

同,中间的切分音由于跨小节了,所以分成了两个音符用连线连接,形成了一

个跨小节切分节奏,但演奏效果还是一样的,重音在中间的切分音上。

[多媒体课件:

切分节奏与跨小节切分节奏]

(4)请再次将这句话读一遍,注意重音。

[多媒体课件]

三、歌曲教学

1、师:

同学们读得很好,下面张老师想考考大家,在我演唱的歌曲中找一找,哪

里有跨小节切分节奏?

[多媒体课件出示大歌谱并播放伴奏,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