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学年语文高二上册期末训练复习2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虚与实,既是一个哲学宇宙观问题,又是一种艺术实践的尺度。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以虚为虚,就会陷入纯粹的虚无主义;以实为实,就会机械僵化,全无生气;唯有化实为虚,才能产生无穷的意味。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首要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通常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事件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自己去填充。化实为虚,由虚入实。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任氏之美,并无具体的描摹刻画,但其美貌却如在目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全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已,“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更为精彩的是,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任氏的绝美之姿已经跃然纸上。接着又不厌其烦地拿出其他佳丽进行对比,特别是吴王之第六女,“秾艳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但即便如此美貌,与任氏比起来,仍“非其伦也”。所有这些铺叙,没有一处正面描摹,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再比如裴鉶的《昆仑奴》,虽然磨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读者读完全篇,对其所知仍然甚少,他究竟从哪里来,如何具有这样超常的本领,最后又怎样生活等等,这些问题小说中都没有交代,但人物的形象却因此而具有了巨大的张力,那些空白点召唤着读者的参与,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而正是阅读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象的再生成,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像《柳毅传》《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运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材料二:不仅唐传奇的“诗笔”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文体特色,而且其中优秀作品还构成了现代“诗化小说”的前驱,换言之,唐传奇除了具备小说的基本特点之外,还表现出特定的艺术品质。唐传奇小说突破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拘囿,尽情显示了唐人的个性风度,表现了他们浪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调。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品味和超越,生活浪漫性的直接表现就是对艺术的爱好。唐传奇所写各类人物,大都爱好诗歌,他们或者评论诗歌,或者创作诗歌,不仅如此,他们不少人还擅长书法,熟谙绘画,甚至能歌善舞。崔莺莺之于张生(元稹《莺莺传》),霍小玉之于李益(《霍小玉传》),所爱者均为对方的诗才。《三水小牍》所写的步飞烟,读了赵象的诗“长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远如近也。’”又为书曰:“发华缄而思飞,讽丽句而目断……犹望天从素恳,神假微机,一拜清光,就殒无恨。兼题短什,用寄幽怀。伏惟特赐吟讽也。”诗能使青年男女心契魂交,思飞目断,既是其浪漫情怀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推动其浪漫生活情调上升的催化剂。不仅人如此,《东阳夜怪录》《玄怪录•元无有》《灵怪集•姚康成》等篇,还写了骆驼、驴、牛、鸡、犬等动物,以及故杵、灯台、水桶、破铛、铁跳、破笛、秃帚等精怪,它们以自我为吟咏对象,赋诗品评,可谓更具浪漫气息。诗、赋之外,唐人对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的喜爱乃至痴迷,也反映了生活中的浪漫精神。《太平广记》收汉至宋初笔记小说,其中收录有关音乐类故事三卷、书类故事四卷、画类故事五卷,多数作品出自唐人之手,唐人浸沉于艺术的浪漫情调表现得极为充分。李肇《国史补》载录的《李舟著笛记》《李牟夜吹笛》就很好地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如“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寥亮逸发,上彻云表。俄有客独立于岸,呼船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壮,山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类似这样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唐传奇还有多篇,如《甘泽谣•许云封》《逸史•李謩》《博异志•吕乡筠》等,多生动地反映了唐人对艺术的善感之心。(摘编自《唐传奇与诗化小说》)(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虚实相生的“诗笔”到唐传奇才开始运用到人物塑造中,并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B.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一般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运用留白的手法,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C.唐传奇中的空白点能召唤读者参与,或许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D.《柳毅传》《莺莺传》等作品的“诗笔”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昆仑奴》的“诗笔”则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六朝志人、志怪小说中拘囿较多,未能尽情显示六朝人的个性风度。B.受时代影响,唐传奇中塑造的人物多怀诗才,诗既是其浪漫情怀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推动其浪漫生活情调上升的催化剂。C.唐传奇所塑造的各种动物、精怪也常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浪漫气息。D.唐传奇中关于李舟、李牟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有多篇,多生动地反映了唐人对艺术的善感之心。(3)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用《对床夜语》之语,旨在引出唐传奇具有运用虚实相生的“诗笔”手段塑造人物的特点。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大量的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诗笔”对唐代传奇小说的贡献。C.材料二整体呈现“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则以并列式结构加以论述。D.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举例论证时,大多为边举例,边进行评述,使唐传奇的诗意笔法得到不同阐释。(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请结合材料一的观点,对《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效果加以分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闻的睡眠。“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方先生要见女士。”“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老师方先生。”“他又怎样了?”“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博爱,开饭!”她赌气似地大喊。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五个会呢!”“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像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去一会儿,正赶上照相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要不我先好歹的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关于穆女士上下汽车的细节描写,寥寥数语却极富画面感,一位丰腴的太太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为救世而不辞辛苦的形象跃然纸上。B.穆女士虽然很关心二少爷的学业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废几天,却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资助他钱,给他送鸡蛋,并在向冯女士谈起他的不幸时湿了眼圈。C.小说以穆女士的日常活动为主线,以平实的叙述推进故事的发展,把重点聚焦于人物本身,不太注重故事情节的曲折性。D.小说为展示穆女士的个性特点,主要采用了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写法,通过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给“善人”这一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2)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3)请结合文本概括“穆女士”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穆女士这一人物形象的。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3.阅读,回答问题。答谢景山①书[宋]蔡襄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款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调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在数项田,必归耕海上。”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妾与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②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木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惯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已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选自《全宋文》)【注】①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官许州法曹,有《谢景山诗集》。②佛肸(xǐ);人名,与孔子同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B.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C.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D.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固守而不移者”与“始皇之心日益骄固”(《过秦论》)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B.“虽前世重人”与“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两句中的“虽”字含义相同。C.“如景山且不能见信”与“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相同。D.“而恨其所不至”与“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恨”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辩驳的手法,表达作者淡泊名利,乐学自信,温厚雅正的处事态度,行文真诚坦荡,理直气刚。措辞精确凝练。B.作者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体现,对谢景山沉溺文辞,倒置文道的写作倾向,抱有质疑、商榷的态度。C.谢景山年过四十,仕途不顺,感叹世间少有知己伯乐,怨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急于以文求进,却又轻言放弃,常常急躁不安。D.作者既肯定前人效仿先贤孔孟自荐为官,又希望谢景山效仿孔孟自荐为官的方法,步入仕途,为国效力,实现价值。(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②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摸鱼儿(并序)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④,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释】①湖北漕:荆湖北路掌管钱粮的转运副使。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调任湖南转运副使,甚失其愿。②长门事: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后幽居之所。她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借此望汉武帝回心转意。③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被废黜而自尽。④危栏:高处的栏杆。(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暮春时节作者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既有时光之惜,又有身世之叹。B.“算只有殷勤”三句,写飞舞的柳絮让词人不胜烦扰,更增添了内心的惆怅与无奈。C.词人以陈皇后遭妒失宠自比,暗示自己遭受排挤、不被重用,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D.本词以景结情,“斜阳”“烟柳”营造的暮色苍茫之景,寄寓深沉的意味,含蓄隽永。(2)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词人“休去倚危栏”的原因。四.默写(共1小题)5.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载《剑阁铭》中有“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之说。李白化用其意而翻新,唱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千古名句。(李白《蜀道难》)(2)放任我们的一苇轻舟自在而行,越过茫茫无边的万顷烟波。作者夜游时,用下面句子来表达上述意思:“,”。(苏轼《赤壁赋》)(3)琵琶女终于出场了,却是“”。将此句和前面“琵琶声停欲语迟”相结合,就会明白不是琵琶女在自抬身价,实是有难言之隐,不便也不愿倾诉于人。(白居易《琵琶行》)五.作文(共1小题)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测量光速差值的实验)是相对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有一次,爱因斯坦访问美国,在跟迈克尔逊聊天时问道:“你为什么对测光速这个实验做了那么多工作?”迈克尔逊回答道:“因为我觉得它很好玩。”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先生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他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许多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他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是因为“好玩儿”。世界上很多大科学家、大学者进行探索研究时,常常是为了“好玩儿”。在今天看来,淡淡一句“好玩儿”的背后,其实藏着颇多深意。对材料中的“好玩”,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六.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现阶段,②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依然居高不下,③眼健康不容乐观。④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⑤目前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50%以上,⑥且年龄随着增长,⑦近视率也在增高。⑧儿童青少年近视任务还很艰巨,⑨需要持续做好相关工作,⑩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一些中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A_____。我们应落实“双减”等政策要求,让中小学生有更多时间亲近自然,在全社会营造爱眼护眼的良好环境。短视频、电子游戏等具有一定的成瘾性,自控力差的孩子容易沉迷其中。家长是孩子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为孩子普及科学用眼知识,严格控制B_____。眼健康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保护孩子眼健康,C_____。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眼科发展迅速,不少县级医院设置了眼科,具备了一定的眼科手术能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眼科医师数量较少,还难以完全满足儿童青少年就诊需求。儿童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保护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我们应凝聚合力、共同努力。(1)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其中之一是“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①。学习逻辑,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准确,思维更缜密,论证更严谨,为语文核心素养“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夯牢基础。我们学习逻辑,既是呼应课程标准的要求,②。从现实角度看,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特别是在信息社会,运用逻辑理性地甄别和筛选信息、审慎地接受和表达观点的能力极为重要。当下的互联网已经成为逻辑混乱的重灾区。网络生活和表达的个性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甚至整个心智的发展。不少人面对未经证实甚至违背常识的谣言,不仅盲目地相信,③,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若要拨正网络乱象,清除网络“毒瘤”,不可没有逻辑。我们要更清晰地认识语言、思维与逻辑的关系,准确表达语言,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努力成为一个真正“智者”。(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项中引号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我们通过改革啃下“硬骨头”。A.其中之一是“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B.为语文核心素养“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夯牢基础。C.清除网络“毒瘤”。D.努力成为一个真正“智者”。
2024学年语文高二上册期末训练复习2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虚与实,既是一个哲学宇宙观问题,又是一种艺术实践的尺度。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以虚为虚,就会陷入纯粹的虚无主义;以实为实,就会机械僵化,全无生气;唯有化实为虚,才能产生无穷的意味。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首要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通常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事件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自己去填充。化实为虚,由虚入实。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任氏之美,并无具体的描摹刻画,但其美貌却如在目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全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已,“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更为精彩的是,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任氏的绝美之姿已经跃然纸上。接着又不厌其烦地拿出其他佳丽进行对比,特别是吴王之第六女,“秾艳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但即便如此美貌,与任氏比起来,仍“非其伦也”。所有这些铺叙,没有一处正面描摹,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再比如裴鉶的《昆仑奴》,虽然磨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读者读完全篇,对其所知仍然甚少,他究竟从哪里来,如何具有这样超常的本领,最后又怎样生活等等,这些问题小说中都没有交代,但人物的形象却因此而具有了巨大的张力,那些空白点召唤着读者的参与,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而正是阅读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象的再生成,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像《柳毅传》《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运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材料二:不仅唐传奇的“诗笔”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文体特色,而且其中优秀作品还构成了现代“诗化小说”的前驱,换言之,唐传奇除了具备小说的基本特点之外,还表现出特定的艺术品质。唐传奇小说突破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拘囿,尽情显示了唐人的个性风度,表现了他们浪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调。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品味和超越,生活浪漫性的直接表现就是对艺术的爱好。唐传奇所写各类人物,大都爱好诗歌,他们或者评论诗歌,或者创作诗歌,不仅如此,他们不少人还擅长书法,熟谙绘画,甚至能歌善舞。崔莺莺之于张生(元稹《莺莺传》),霍小玉之于李益(《霍小玉传》),所爱者均为对方的诗才。《三水小牍》所写的步飞烟,读了赵象的诗“长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远如近也。’”又为书曰:“发华缄而思飞,讽丽句而目断……犹望天从素恳,神假微机,一拜清光,就殒无恨。兼题短什,用寄幽怀。伏惟特赐吟讽也。”诗能使青年男女心契魂交,思飞目断,既是其浪漫情怀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推动其浪漫生活情调上升的催化剂。不仅人如此,《东阳夜怪录》《玄怪录•元无有》《灵怪集•姚康成》等篇,还写了骆驼、驴、牛、鸡、犬等动物,以及故杵、灯台、水桶、破铛、铁跳、破笛、秃帚等精怪,它们以自我为吟咏对象,赋诗品评,可谓更具浪漫气息。诗、赋之外,唐人对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的喜爱乃至痴迷,也反映了生活中的浪漫精神。《太平广记》收汉至宋初笔记小说,其中收录有关音乐类故事三卷、书类故事四卷、画类故事五卷,多数作品出自唐人之手,唐人浸沉于艺术的浪漫情调表现得极为充分。李肇《国史补》载录的《李舟著笛记》《李牟夜吹笛》就很好地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如“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寥亮逸发,上彻云表。俄有客独立于岸,呼船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壮,山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类似这样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唐传奇还有多篇,如《甘泽谣•许云封》《逸史•李謩》《博异志•吕乡筠》等,多生动地反映了唐人对艺术的善感之心。(摘编自《唐传奇与诗化小说》)(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虚实相生的“诗笔”到唐传奇才开始运用到人物塑造中,并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B.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一般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运用留白的手法,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C.唐传奇中的空白点能召唤读者参与,或许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D.《柳毅传》《莺莺传》等作品的“诗笔”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昆仑奴》的“诗笔”则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六朝志人、志怪小说中拘囿较多,未能尽情显示六朝人的个性风度。B.受时代影响,唐传奇中塑造的人物多怀诗才,诗既是其浪漫情怀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推动其浪漫生活情调上升的催化剂。C.唐传奇所塑造的各种动物、精怪也常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浪漫气息。D.唐传奇中关于李舟、李牟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有多篇,多生动地反映了唐人对艺术的善感之心。(3)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材料一引用《对床夜语》之语,旨在引出唐传奇具有运用虚实相生的“诗笔”手段塑造人物的特点。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大量的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诗笔”对唐代传奇小说的贡献。C.材料二整体呈现“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则以并列式结构加以论述。D.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举例论证时,大多为边举例,边进行评述,使唐传奇的诗意笔法得到不同阐释。(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请结合材料一的观点,对《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效果加以分析。【考点】非连续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答案】(1)B(2)B(3)C(4)①材料一所说的“诗笔”侧重于论述唐传奇借鉴诗歌诗意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使小说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②材料二所说的“诗笔”侧重于论述唐人特定的艺术品质,呈现出他们浪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调。(5)①作者运用“诗笔”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写不同的人见到罗敷时的反应,从侧面写出罗敷的美貌。②化实为虚,由虚入实,留下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去填充。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想象罗敷的美貌,不同的读者心目中的罗敷又各不相同。【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二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分析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明确材料的论证特点,再结合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和使用文中材料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解答】(1)A.“到唐传奇才开始运用”错,于文无据。材料一说“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首要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见,原文并没有说虚实相生的“诗笔”到唐传奇才开始运用。B.正确。C.“唐传奇中的空白点……”错,材料一是说“那些空白点召唤着读者的参与”,可见,原文是“那些空白点”,而不是唐传奇中的空白点;“或许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表述不当,原文是说“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可见,原文没有“或许”。D.“《昆仑奴》的‘诗笔’则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错。材料一是说“正是阅读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象的再生成,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可见,“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的不是“诗笔”,而是“阅读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象的再生成”。故选B。(2)A.“六朝志人、志怪小说中拘囿较多,未能尽情显示六朝人的个性风度”错,原文是说“唐传奇小说突破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拘囿,尽情显示了唐人的个性风度”,这并非说志人、志怪小说没有尽情显示六朝人的个性风度。B.正确。C.“动物、精怪也常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错,材料二是说“……犬等动物,以及……秃帚等精怪,它们以自我为吟咏对象,赋诗品评,可谓更具浪漫气息”,可见,原文是说动物、精怪也以自我为吟咏对象,具有浪漫气息。D.“唐传奇中关于李舟、李牟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有多篇”错,材料二是说“类似这样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唐传奇还有多篇……”,可见,还有多篇类似这样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故选.B。(3)C.“材料二整体呈现‘总一分—总’的论证结构”错误,整体应为“总一分”结构。故选C。(4)根据材料一“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首要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分析,材料一所说的“诗笔”侧重于论述唐传奇借鉴诗歌诗意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使小说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根据材料二中“唐传奇除了具备小说的基本特点之外,还表现出特定的艺术品质。唐传奇小说突破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拘圃,尽情显示了唐人的个性风度,表现了他们浪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调”分析,材料二所说的“诗笔”侧重于论述唐人特定的艺术品质,呈现出他们浪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调。(5)根据材料一中“没有一处正面描摹,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分析,作者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运用“诗笔”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写罗敷之美,而是《陌上桑》中“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行者、少年的忘神失态,从侧面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外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根据材料一“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通常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事件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自己去填充。化实为虚,由虚入实”分析,《陌上桑》中“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通过描写不同的人见到罗敷时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化实为虚,由虚入实,留下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去填充。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想象罗敷的美貌,不同的读者心目中的罗敷又各不相同。答案:(1)B(2)B(3)C(4)①材料一所说的“诗笔”侧重于论述唐传奇借鉴诗歌诗意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使小说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②材料二所说的“诗笔”侧重于论述唐人特定的艺术品质,呈现出他们浪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调。(5)①作者运用“诗笔”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写不同的人见到罗敷时的反应,从侧面写出罗敷的美貌。②化实为虚,由虚入实,留下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去填充。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想象罗敷的美貌,不同的读者心目中的罗敷又各不相同。【点评】整合文本重要信息l.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3.归纳整合。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闻的睡眠。“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方先生要见女士。”“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老师方先生。”“他又怎样了?”“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博爱,开饭!”她赌气似地大喊。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五个会呢!”“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像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去一会儿,正赶上照相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要不我先好歹的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中关于穆女士上下汽车的细节描写,寥寥数语却极富画面感,一位丰腴的太太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为救世而不辞辛苦的形象跃然纸上。B.穆女士虽然很关心二少爷的学业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废几天,却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资助他钱,给他送鸡蛋,并在向冯女士谈起他的不幸时湿了眼圈。C.小说以穆女士的日常活动为主线,以平实的叙述推进故事的发展,把重点聚焦于人物本身,不太注重故事情节的曲折性。D.小说为展示穆女士的个性特点,主要采用了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写法,通过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给“善人”这一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2)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3)请结合文本概括“穆女士”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穆女士这一人物形象的。【考点】小说;内容理解与概括.【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段落结构的基本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为救世而不辞辛苦”不对,穆女士并非真的“救世”,这是一种讽刺的说辞;B.“由衷同情”夸大其词,他给方先生二十块钱、十个鸡蛋等行为可能有一点儿同情的因素在;C.“平实的叙述”不准确,作者的叙述中表现出“生动、幽默”的特点。(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段落结构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侧重于从不同角度进行具体把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展现出穆女士的形象特点,这一戏剧性的处理,展现的是穆女士的自私卑劣,为下文的具体描绘埋下伏笔,增强文本的表现力,从而使得文本内容更为具体、真实。(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穆女士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第一问:从“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第二问:从穆女士与冯女士之间的对话,展现出穆女士沽名钓誉的自私嘴脸;“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这是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展现出的是穆女士的虚伪的自私特点;她给丫环起名“自由”“博爱”,而又百般刁难丫鬟,这里侧面烘托内心的冷漠、虚伪。答案:(1)D(2)①勾画出了自诩善人而令人发笑的穆女士形象。②为下文写她的自私、伪善做了铺垫,并与下文她的言行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了讽刺效果。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性格特点:①虚伪,伪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②生活忙碌而空虚;③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精于算计;④欺下媚上,巴结权势。分析:①运用大量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穆女士处处算计的伪善嘴脸。如通过冯女士与穆女士的对话,从而刻画出一个处处标榜为“救世者”的“善人”沽名钓誉、自私自利的伪善嘴脸。②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刻画出穆女士的虚伪算计。如描写穆女士拖着肥胖的双腿上下汽车的情景,寥寥数语却极富画面感,一位丰腴的太太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极具讽刺意味;③用丫环和冯女士等侧面人物烘托出穆女士的虚伪冷漠、小气算计。如她给丫环起名“自由”“博爱”,却又百般役使她们,不给她们以尊重。她的言与行、真实内心与外在言行的矛盾借助侧面人物展示出来,将其虚伪冷漠、小气算计的丑陋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点评】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3.阅读,回答问题。答谢景山①书[宋]蔡襄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款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调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在数项田,必归耕海上。”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妾与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②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木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惯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已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选自《全宋文》)【注】①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官许州法曹,有《谢景山诗集》。②佛肸(xǐ);人名,与孔子同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B.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C.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D.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若固守而不移者”与“始皇之心日益骄固”(《过秦论》)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B.“虽前世重人”与“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两句中的“虽”字含义相同。C.“如景山且不能见信”与“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相同。D.“而恨其所不至”与“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恨”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文采用辩驳的手法,表达作者淡泊名利,乐学自信,温厚雅正的处事态度,行文真诚坦荡,理直气刚。措辞精确凝练。B.作者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体现,对谢景山沉溺文辞,倒置文道的写作倾向,抱有质疑、商榷的态度。C.谢景山年过四十,仕途不顺,感叹世间少有知己伯乐,怨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急于以文求进,却又轻言放弃,常常急躁不安。D.作者既肯定前人效仿先贤孔孟自荐为官,又希望谢景山效仿孔孟自荐为官的方法,步入仕途,为国效力,实现价值。(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②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考点】散文;一词多义;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答案】(1)B(2)A(3)D(4)①通过学习文来学习道,被道困惑的人就很多了。所以说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工具。②(我)又批评你忧虑做官的处境困顿,现在说:“不是忧虑得不到好的官位,是忧愤意外遭到无辜的屈辱。”【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词语,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解答】(1)句意:夏天的时候承蒙你降低身份向我出示几十篇新作的文章,其中有你所称赞但我所不愿意做的,借由事情前来探询,幸而合乎时宜,想让你思考并遵从,(却)不敢用文词表达出来。“其间”做后文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句,所以排除A、D;“幸而”为固定结构,放在句首引出后面内容,前面断开,排除C。故选:B。(2)A.固:固执。句意:如同固执坚守不变的人一样。固:固执。句意:始皇的内心一天天地更加骄横固执。“固”字含义相同。B.虽:即使。句意:即使是前世有权势之人。虽:即使。句意:即使又晒干了。“虽”字含义相同。C.见: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句意:如果你尚且不能相信我。见:表被动。句意: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就消除了。“见”字含义不相同。D.恨:遗憾。句意:却遗憾你所不能到达的。恨:愤恨。句意: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恨”字含义不同。故选:A。(3)D.“效仿孔孟,自荐为官”错误,原文“其称仲尼……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可见,作者并不是要求朋友“效仿孔孟,自荐为官”,而是请朋友不要相信前世重人所说的孔孟也汲汲营营试图自谋仕进的说法,并为孔孟辩解他们不过“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并非自谋仕进。故选:D。(4)①“由”,通过;“困于道者多矣”,被动句式;“是故”,因此;“用”,工具,用具。译文:通过学习文来学习道,被道困惑的人就很多了。所以说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工具。②“病”,批评;“恤”,忧虑;“非恤美仕之未得”,宾语前置“横辱”,无辜的屈辱。译文:(我)又批评你忧虑做官的处境困顿,现在说:“不是忧虑得不到好的官位,是忧愤意外遭到无辜的屈辱。”答案:(1)B(2)A(3)D(4)①通过学习文来学习道,被道困惑的人就很多了。所以说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工具。②(我)又批评你忧虑做官的处境困顿,现在说:“不是忧虑得不到好的官位,是忧愤意外遭到无辜的屈辱。”参考译文:蔡襄顿首景山足下:夏季有辱您向我展示几十篇新文章,这中间景山你所称赞而我不愿意做的,通过一些事情而前往问询,幸而不时切中,想让景山你思考并听从我的想法,不敢在文辞中陈述。最近蒙受您给我写信,满满千百字,引喻称类,犹如固守信念而绝不动摇的样子。我想要始终不说出来,然而如果景山您顽固而不改变,只是你能倡导他人,这也是我的大过错。我曾经担心景山你喜欢称自己学习韩愈杜甫的笔法,对人说,如今说:“(我)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词,还担心什么呢?并且(我)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人与自己一样喜爱。”我认为由学道而学文,只要道理通达了,文章也就写得好了;由学写文章而到学道,被道理困惑的人则很多。因此,“道”是文章之本,文章是“道”的外在形式。与其用文章诱导人,不如先用道理诱导人吧?景山上一次书信中主张文辞而说,因此我才说这些话。我哪里敢轻视您的文词呢?只是事情有先有后。我写文章,没有能超过他人的,句读的高下,有时也类似于古人,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又担心景山嗟叹世上的人不理解自己,一定要凭借文词来求得自己有地位,如今说:“我凭借文章向皇帝寻求正道,对于寻求正道来说也不受屈。古代的人看重自谋仕进,我仕途将要困顿跌落,向他人寻求了解并没有什么值得愧疚的。”又说:“如果我有几顷田地,一定回到湖海之上归耕田园。”景山为什么乐于自谋仕进,而又勇于自我退隐呢?这是还没有脱离浮躁心态啊。狂妄的人容易仕进却难以退隐,狷介的人难以仕进却容易退隐,狂妄与狷介,君子都不遵从。君子对于进退,只看重道义罢了。景山又多拿前代掌权之人的自我仕进来类比,如果他们的说法跟我不同,即使是前代掌权之人,我也不会听从的。他们称孔子、佛肸被召见就想要前去映照,孟子不被鲁侯重视,那么这二者追求的是什么呢?把自己的命运委托给上天而等着发挥才能罢了。又担心景山忧虑仕途的下降,如今竟然说:“并不是忧虑没有得到好的官职,而是愤怒遭受到意外的羞辱。”这也是景山没有考虑过的事吗?圣人的话,我敬畏它;贤人的约束,我惭愧自己没做到。有人对我评价,我把他的喜怒情绪放到一边而分辨他话语中的歪曲或真实。如果他的言语符合圣人贤者的言论,我敬畏而且感到愧怍;如果他的言语和圣人贤者不同,我将会同情他,怎么有空闲接受他的言论而感到受辱呢?小人受辱,而君子不受辱,景山你听取这个劝告吧,听取这个劝告吧,悲愤抑郁的心一天比一天损害你啊!景山又说:如果让我蔡襄也年已四十而地位卑微,未必就能像现在这样恬然自得而不苟且。我又再次读信,更加感慨,难道是我立身行事的差错吗?如果景山尚且不能相信我,尚且还指望普通人中的哪一个呢?虽然这样,我不打算向他人求得信任,我相信自己,十分明确。身处窘迫或泰达的境地,我不能知道,做学问的远近,只需要尽力就罢了,我所自信的,是不倒退而行,趋利而动。如今看看从前的日子,尚且能够为自己认为正确的高兴,而遗憾自己不能到的地方;如果年龄越增加而思虑得越广泛,怎么肯舍弃自己所喜爱的而遵从自己所遗憾的呢!和景山离别太久了,想着和你相见一次,来说清自己心中所怀着的想法。如今虽然言语诚恳反复告诫,并不是想要求得胜过景山,只不过是陈述我自己所坚守的道义;又不知道景山认为不是这样的。如果你真的认为不正确,幸亏我也已经说给你听了,我不敢再多次烦扰你了。不公开说出这些。蔡襄顿首上书。【点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摸鱼儿(并序)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④,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释】①湖北漕:荆湖北路掌管钱粮的转运副使。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调任湖南转运副使,甚失其愿。②长门事: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后幽居之所。她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借此望汉武帝回心转意。③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被废黜而自尽。④危栏:高处的栏杆。(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上片写暮春时节作者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既有时光之惜,又有身世之叹。B.“算只有殷勤”三句,写飞舞的柳絮让词人不胜烦扰,更增添了内心的惆怅与无奈。C.词人以陈皇后遭妒失宠自比,暗示自己遭受排挤、不被重用,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D.本词以景结情,“斜阳”“烟柳”营造的暮色苍茫之景,寄寓深沉的意味,含蓄隽永。(2)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词人“休去倚危栏”的原因。【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鉴赏诗词意境.【答案】(1)B(2)①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暗示艰难国运,使人见景伤情,忧国伤时。②因为作者渴望收复失地,建功立业,但忠而见疑,不被重用,人生已如落日西沉,青春不再,会让人心生悲凉,有壮志难酬之感。【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结合词人经历与全词内容分析词人“休去倚危栏”的原因。【解答】(1)B.“写飞舞的柳絮让词人不胜烦扰,更增添了内心的惆怅与无奈”错误,这三句实际是作者以蜘蛛自比,希望结网留住春光。故选:B。(2)“闲愁最苦”,这里说的“闲愁”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清闲之愁,而是远大抱负无法施展之愁。这种精神上的闲愁是最令人痛苦的。在这样的痛苦中“休去倚危栏”——不要去倚靠高高的栏干遥望远方,用这样的方法来排解郁闷,只能适得其反,因为你看到的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景象。“斜阳”“烟柳”等景物,在古代诗词中常常是令人肝肠寸断的意象。词人以此作结,既抒触景伤怀,更加悲苦之情,又喻南宋日薄西山、前途渺茫之势。前人评说:宋孝宗读辛弃疾的这首词,见“斜阳”“烟柳”之句,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势、对朝廷的担忧、怨愤之情是何等强烈感人。此时辛弃疾已是不惑之年。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是辛弃疾一生都在追求的志向,但他的主张始终不被南宋朝廷采纳。他长期担任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抱负无法施展。岁月流逝,志士空老,辛弃疾为此痛心不已。答案:(1)B(2)①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暗示艰难国运,使人见景伤情,忧国伤时。②因为作者渴望收复失地,建功立业,但忠而见疑,不被重用,人生已如落日西沉,青春不再,会让人心生悲凉,有壮志难酬之感。译文: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向谁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没看见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赏析: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另有所指的。“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对它招手,对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唤它归来,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遮断了春的归路,春是回不来了。因此产生“怨春不语”的感情。就是说心里怨恨没有把春留住,有话难以说出口来。“算只有”三句,意思是: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用网儿来网住那飞去的柳絮。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蛾眉见妒”,自古就有先例。陈皇后之被打人冷宫——长门宫,是因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来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属渺茫。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无人可以诉说。“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着高兴的意思。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兵乱中,唐玄宗被迫把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黜为庶人,终于自杀。“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意思是: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反而会使人见景伤情,以至于销魂断肠的。【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义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四.默写(共1小题)5.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载《剑阁铭》中有“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之说。李白化用其意而翻新,唱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千古名句。(李白《蜀道难》)(2)放任我们的一苇轻舟自在而行,越过茫茫无边的万顷烟波。作者夜游时,用下面句子来表达上述意思:“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3)琵琶女终于出场了,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将此句和前面“琵琶声停欲语迟”相结合,就会明白不是琵琶女在自抬身价,实是有难言之隐,不便也不愿倾诉于人。(白居易《琵琶行》)【考点】名篇名句默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诗词,其次能够正确书写。【解答】(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重点字:匪)(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重点字:凌)(3)犹抱琵琶半遮面(重点字:犹)【点评】情景式默写题答题技巧: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句子意蕴。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②揣摩提示语言,准确理解情境。提示性语言对于正确解答情境式默写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示性信息主要有作者、出处及题干中的叙述性情境。③紧扣关键词语,选择恰当语句。注意题干提示和原文语句的匹配,平时复习要注意积累,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五.作文(共1小题)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测量光速差值的实验)是相对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有一次,爱因斯坦访问美国,在跟迈克尔逊聊天时问道:“你为什么对测光速这个实验做了那么多工作?”迈克尔逊回答道:“因为我觉得它很好玩。”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先生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他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许多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他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是因为“好玩儿”。世界上很多大科学家、大学者进行探索研究时,常常是为了“好玩儿”。在今天看来,淡淡一句“好玩儿”的背后,其实藏着颇多深意。对材料中的“好玩”,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考点】材料作文.【答案】见解答栏口【分析】材料中叙述了两则事例,迈克尔逊和赵元任都谈到自己的研究是出于“好玩儿”,且材料提示说:“在今天看来,淡淡一句‘好玩儿’背后藏着颇多深意。”由此可见,探寻是从兴趣出发,不要功利主义,不要沽名钓誉,更不要哗众取宠。因此,文章可以围绕人才成长和教育问题立意。文章审题难度不大,但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就不可泛泛而谈,抽象地议论兴趣的作用和意义,而必须结合当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议论,提升文章的思想高度。参考立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要多点兴趣、少点功利;“玩物”未必“丧志”。【解答】“玩物”未必“丧志”“玩物丧志”说的是,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志气。的确,自古及今,不乏玩物丧志之人。商纣周幽,沉湎声色犬马,整日肉山酒海,将国家大事置于脑后,最终国灭身死。今天的那些整日沉浸在电玩游戏中的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成年人,不也因玩物而丧志,荒废了学业、事业,有些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于是,“玩物丧志”便成了大人们剥夺少年儿童“玩”的权利最有力的根据。但我认为,“玩物”未必“丧志”,大人们的看法未免偏激。少年儿童正是打基础的时期,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的志向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丰富而有所调整与变化,能够从儿童时期立下志向又终身不变的“四海之内,有几人欤”.鲁迅先生不也多次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由实业救国而医学救国,最后转到“弄文学”,“以唤醒沉睡的国民的魂灵”从而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吗?可见,“玩物”是否“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羊肉代加工合同(2篇)
-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8篇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视觉系统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翠月嘉苑5-6#、11-12#、16-17#楼施工组织设计
- 发现与创作说课稿
- myschoolbag说课稿第课时
- 《整百整千加减法》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机械基础综合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工程合同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演讲稿
- 低空飞行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参考范文
-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表
- 成语故事课件一诺千金
- 物业公司环境因素清单
- 国内旅游出团通知书(新版)
- 赶工措施费申请报告
- 全桥逆变电路滤波电路设计步骤
- 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性能
- 4gl语言开发原则及规范--简化版
- 工程量确认单样本(管线)
- 区最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