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_第1页
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_第2页
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_第3页
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_第4页
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幼儿游戏的类型,特点,主要功能★★★

依据教育作用分类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依据教师指导分类幼儿自发游戏

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表演游戏

有规则游戏智力游戏依据儿童社会性发展分类无所用心的行为

音乐游戏袖手旁观的行为

体育游戏单独的游戏

平行的游戏

依据儿童认知发展分类机能游戏联合游戏

象征游戏合作游戏

规则游戏

二,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各类游戏指导★

各年龄游戏特点小班目的性不强游戏指导角色游戏主体性原则

兴趣不稳定个性化原则

兴趣持续时间短结构游戏认识结构材料,丰富相关经验

重内容,轻规则结构的基本技能,独立结构能力

中班游戏水平提高丰富的结构材料和游戏的场所

自主性与主动性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发展表演游戏幼儿选择主题

想象的有意性水平提高适合的游戏环境,物质条件

具体形象思维表现突出幼儿分配角色

大班游戏的自我评价能力提升指导表演技能

合作意识增强累积社会经验,提高表演水平

规则意识形成智力游戏选择和编制合适的游戏

动作灵活控制能力增强构建规则意识

游戏策略意识

音乐游戏〃漫不经心的娱乐"

”幼儿主体,教师引导’

体育游戏经常化原则

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多样化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反映了现代教育观念

(二)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原因

(三)教育过程中幼儿主动活动的具体表现

幼儿主动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参与意识

2.操作意识

3.交往意识

4.表现意识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一)按一日活动的环节、内容划分

1.生活活动:来园、入厕、饮水、进餐、点心、睡眠、劳动、离园。

2.游戏活动

3.狭义的教育活动

语言、数学、常识、音乐、美术、体育教育活动

4.其他:节日娱乐活动、劳动等。

(二)按幼儿活动人数的组织形式划分

1.集体教育活动

2.分组教育活动

3.个别活动

(三)按活动场地范围划分

1.活动区活动

2.活动角活动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个需要注重的教育过程

第一,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怎样教,还要研究幼儿怎样学。

第二,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安排在教育过程上,不要急于追求使幼儿学会

知识技能技巧的结果,重视教育过程正是为了获得"促进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

的好的结果。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要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六、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有:以教育目标为中心(出发点和归宿);以促

进幼儿身心发展为前提,也就是说,设计出来的活动方案,一定要有促进幼儿身心

发展的价值;以实现幼儿园教育计划任务为宗旨。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个需要注重的教育过程

幼儿园教育活动要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有:以教育目标为中心(出发点和归宿);以促

进幼儿身心发展为前提,也就是说,设计出来的活动方案,一定要有促进幼儿身心

发展的价值;以实现幼儿园教育计划任务为宗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由下列四个部分组成:

1.教育目标

2.教育活动内容

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通过内容实现教育活动目标。

3.教育活动形式与方法

教育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根据教育的不同目标任务、教育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

等来定。

活动的形式按组织教育形式可分为:个别教育活动、分组教育活动、集体教育活

动。

活动形式按课程教育形式可分为:主题课教育活动形式、综合课教育形式、游戏

课教育形式、单科式教育活动形式。

常用的教育方法有:

组织法(把活动有机地组织到一起,使活动井井有序)

引导法(发现幼儿不会或不入门时采用引导法,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引导幼儿

自觉地参加活动)

参与法(老师参与到幼儿活动之中,通过参与对幼儿起带动作用)

观察法(认真观察每个幼儿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教育、

纠正幼儿出现的问题)

讲解法(对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讲解,让幼儿认知得到发展)

操作法(通过操作法使幼儿学会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给幼儿做样子,让幼儿模仿,学会操作)

4.教育环境

环境也是一种教育因素,我们要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并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因素来

教育幼儿,发展幼儿。

【典型例题】

1.【2014年下半年真题】老师在户夕褥育活动中如何保障幼儿安全?

【答案要点】

(1)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2)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3)在户外活动开展前,创设安全的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4)注意强化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常规意识,在活动前,教师向幼儿说明需注

意的事项,让幼儿知道遵守常规的重要性。

第二节幼儿园健康教育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概述

(一)健康的内涵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它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

(二)衡量人体健康的重要内容

1.身体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状况等体质要素。

2.运动动作技能的发展水平

3.肌体的环境适应力、疾病的抵抗力及康复能力

4.心理的发展状况

(三)内涵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是指以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为主要目标,以身体锻炼和

身体保健的有关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涵盖身体发育、生活习惯、动作能力、品质态度等方面。

1.增强健康体质,形成坚强、勇敢、开朗等健康的心理品质

2.形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懂得自我保护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保健活动的主要内容

1.生活习惯和能力。

2.饮食和营养。

3.人体认识与保护。

4.保护自身安全。

(二)身体锻炼活动的主要内容

1.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

2.身体素质练习。

3.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练习。

四、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途径和组织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途径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组织

日常生活活动

五、身体保健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一)动作与行为练习法

让幼儿进行动作的反复练习,可以是游戏的形式,也可以是实际操作的方式。

(二)讲解演示法

边讲解,边结合动作或实物、模型等演示。

(三)情境表演法

现场通过录像向幼儿展示生活情境,让幼儿观察分析和学习。

(四)讨论评议法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发表意期口看法,得出结论,形成共识

(五)感知体验法

指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和判别事物的特性。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

与活动和在活动中探究的兴趣,加强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印象。

六、身体锻炼活动常用的方法

(一)讲解示范法

讲解和示范合理结合,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对身体练习内容熟悉的程度

确定讲解和示范的多寡。示范能弥补讲解的不足,而讲解又能补充示范不易表达

的内容。

(二)练习法

1.重复练习法。

2.条件练习法。

3.完整练习法和分解练习法。

4循环练习法。

(三)语言提示和具体帮助法

前者是指在幼儿进行身体练习时,教师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提示和指导幼儿正确

完成动作或进行活动的方法;后者是指教师直接而具体地帮助幼儿改正错误,掌

握正确的练习要求和方法。

(四)游戏法

指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锻炼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将幼儿难以理解或枯燥的

动作和身体素质等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具体的游戏情节才是高他们练习的

兴趣。

七、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原则

(一)经常化原则

经常化原则是指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应融于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持之以恒。

(二)多样化原则

多样化原则是指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应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多种组织形式W方法

来进行。

(三)全面发展的原则

全面发展的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健康教育应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指

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四)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指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活动时,教师应合理安排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

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量。

第三节幼儿园语言教育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

《纲要》: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

清楚滴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分为四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

(一)倾听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二)表述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

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欣赏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

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四)早期阅读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一)婴儿期言语的发生(0-1岁)

1.言语获得理论

(1)斯金纳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强化说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模仿说

(3)乔姆斯基的"LAD",即语言获得装置说

2.语音的发生

第一阶段:1~3个月。简单发音阶段。

第二阶段:4~8个月。连续音节阶段。

第三阶段:9~12个月。模仿发音-学话萌芽。

3.语音理解的准备

(1)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

出生10天的幼儿就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

(2)语词理解的准备

8-9个月,婴儿已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语言,表现为能对语言做出反应。

(二)幼儿早期言语的发生(1・3岁)

1.不完整句阶段

(1)单词句阶段(1-1.5岁)

理解词的特点:由近及远;固定化;词义笼统

说出词的特点:单音重叠;一词多义;以词代句

(2)双词句阶段(1.5・2岁)

说句子的特点:句子简单;句子不完整;词序颠倒。

2.出现完整句阶段(2-3岁)

(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

(2)词汇量迅速增加

(三)幼儿期言语的发展(3-6岁)

1.语音的发展

(1)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2)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

2.词汇的发展

(1)词汇数量迅速增加

(2)词类范围日益扩大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虚词

(3)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

具体的词-抽象概括的词

词的具体意义-词义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一)语句的发展

1.句型从简单到复杂。

单词句(1-1.5岁)-双词句(2岁左右)-简单完整句(2岁开始)-复合句

(2.5岁以后)

2.句子结构和词性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

〃我家有两只黑的小白兔〃。

3.句子结构从松散到严谨。

把〃我用小勺吃〃说成〃我吃勺子"。

4.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二)句子的理解

1岁前,能听懂,不能说;

1岁后,能按成人指令行动;

2-3岁开始与成人交谈;

4-5岁已经能和成人自由交谈。

理解句子的策略有三种:

1.事件可能性策略

儿童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语法规则。"小明把王医生送到医

院",认为小王生病了。

2.词序策略

出现在动词前面的名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后面的名词则是动作的承受者。如将

〃小王被小张碰了一下“,理解成小王碰了小张。

3.非语言策略

儿童根据经验而不是语言信息来理解句子。如不顾指令,把东西放在盒子里,而

不是放旁边。

四、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两大功能:交往功能和调节功能。

(一)言语交往功能的发展

1.从对话言语到独白言语

3岁以前在成人帮助下活动,语言只是对成人的回应,幼儿期独白言语开始发展

起来,但不成熟。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情境性言语:只有结合具体情境,才能使听者明白,往往需要手势和表情做辅助。

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主要表现为讲述的主题逐渐明确、突出、层次逐渐清

晰。

4.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二)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

1.内部言语的产生

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的产生。

2.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

五、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一)谈话活动目标

1.帮助幼1导会倾听他人的谈话,逐步掌握几种倾听技能。

2.帮助幼儿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交流的基本规则,提高幼儿语言交往水平。

(二)讲述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

2.培养幼儿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表述的能力;

3.帮助幼儿掌握语言交流情绪度和调节技能。

(三)听说游戏目标

1.帮助幼儿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提高幼J屏只极倾听的水平;

3.培养幼JL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

(四)早期阅读活动目标

L提高幼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

2.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

3.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

(五)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1.要求幼J闱极参加文学活动。

2.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3.学习用语言或非语言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个文学作品的理解;

4.根据文学作品进行创造性想象。

第二节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

一、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一)谈话

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学习的语言教育。

谈话内容包括:

1.围绕主题交谈;

2.交流信息谈话;

3.分享经验谈话。

(二)讲述

运用完整的句子、连贯的语言,围绕一个主题描述事物,表达思想。

1.实物讲述和图片讲述;

2.排图讲述和情境讲述;

3.经验讲述。

(三)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1.聆听和感受文学作品;

2.朗诵和表现文学作品;

3.仿编与创作文学作品。

(四)早期阅读

儿童对简单的文字、图画、标记等的阅读活动

1.前图书阅读经验;

2.前识字经验;

3.前书写经验。

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

主要是利用各种生活和学习经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为儿童提供充分而又广

泛的、多种多样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机会。

第三节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

一、示范模仿法

指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

二、游戏法

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

三、视听讲做结合法

〃视〃,教师提供具体形象为讲述对象;

"讲〃,感知理解基础上充分表述个人认识;

"听",教师通过语言描述让幼儿感知和领会;

“做:提供想象空间并操作、构思和表述;

"视""听〃"做"为"讲〃服务。

四、表演法

在教师指导下,幼儿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通过动作、对话等方式再现作品,

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式。

五、练习法

指多次有意识的运用某一个言语因素,或训练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幼儿园文学作品教育活动

(一)基本特征

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一系列活动。

2.整合相关学科的科学内容。

3才是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

4.扩大幼儿自主活动的范围。

(二)主要类型

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

(三)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学习文学作品内容

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

3.迁移作品经验

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二、幼儿谈话活动

(一)基本特征

1.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2.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

3.注重谈话的多方交流。

4.谈话的语境宽松自由。

5.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间接引导的作用。

(二)主要类型

1.日常生活中的谈话。

2.有计划的谈话活动。

3.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三)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2.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

3.围绕中心话题拓展交谈内容。

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三、幼儿讲述活动

(一)基本特征

1.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

2.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语言。

3.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

4.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二)主要类型

1.从讲述内容来分

(1)叙事性讲述

即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

(2)描述性讲述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物体以及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描述

出来。

(3)说明性讲述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特征、用途等解说清楚的讲述形式。

(4)议论性讲述

通过说明自己的观点和了解的事实来说明自己赞成什么。

2.从凭借物的特点来分类

(1)看图讲述

(2)实物讲述

(3)情景表演讲述

(三)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2.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3.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4.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四、幼儿听说游戏活动

(一)基本特征

1.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

2.游戏规则即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

3.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二)主要类型

1.语音练习的游戏

2.词汇练习的游戏

3.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

4.描述练习的游戏

(三)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儿童兴趣。

2.交代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

3.教师指导儿童游戏。

4.儿童自主游戏。

五、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活动

(-)基本特征

1.需要丰富的阅读环境。

2.早期阅读活动与讲述活动紧密相连。

3.早期阅读活动应具有整合性的特点。

(二)主要类型

1.阅读区活动

功能: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可供选择合适的图书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做准备;

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

注意:应建立必要的规则;要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培养儿童良好的阅

读习惯。

2.有计划的早期阅读活动

一般以分组形势进行,一组儿童与教师参加本次活动,另一组儿童进行与本次阅

读活动相关的活动。

(三)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阅读前准备性活动

注意:阅读前的准备活动只是为正式的阅读活动做铺垫;准备活动可让儿童从头

到尾翻看图书,或边看书边洪述;对儿童理解不正确的地方,教阿给予提示。

2.儿童自由阅读

适合个别化教学,每次人数不宜过多。

(1)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儿童思路,边思考边阅读。

(2)巡回指导,注意每个儿童的表现。

3.师生共同阅读

(1)师生一起阅读,了解大致内容;

(2)围绕运动重点开展活动;

(3)归纳图书内容

4.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通过小组内讲述、集体中讲述或同伴间合作讲述等方式,让幼儿用口头语言将所

理解的图书内容表达出来。

【典型例题】

1.语言能力是在(B)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

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A.一日生活

B.交往

D.运用

第四节幼儿园社会教育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概念

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而言,

社会性教育旨在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积极的社会情

感,掌握与同伴、成人、周围环境的交往和互动技能,以便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二、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基础

儿童情感、情绪、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构成了开展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础和

前提。具体包括以下方面:情绪、情感的发展,亲子交往,同伴交往,社会性能

力。

三、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的发生和初步的发展

1.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是分化的。包含五种基本的情绪:吃惊、痛苦、厌恶和最

初步的微笑、兴趣。

2.婴儿情绪发生的特点

(1)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直接满足相关

(2)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

(二)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体现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1)情感中社会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在幼儿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如微笑分为自己玩得高

兴时的微笑,儿童对教师的微笑,儿童对同伴的微笑。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4岁幼儿的情绪动因,处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

渡阶段。

(3)表情日渐社会化

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表情日渐社会化。

2.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1)情绪的丰富性

首先,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出现很多高级情绪,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开始出

现并获得初步发展;其次,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2)情感的深刻化

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分为若干种水平:

一,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二,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三,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四,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五,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

一,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二,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三,情绪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四、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

(一)哭

饥饿的哭;发怒的哭;疼痛的哭;恐惧或惊吓的哭;不称心的哭;招引别人的啼

哭。

(二)笑

1.自发性的笑,是一种生理表现,而不是交往的表情。

2.诱发的笑,包括反射性的诱发笑和社会的诱发笑两类。一般3、4个月的幼儿

开始出现社会性诱发笑。

(三)恐惧

1.本能的恐惧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4个月左右出现。

3.怕生

怕生与依恋情绪同时产生,一般在6个月左右。

4.预测性恐惧

2岁左右儿童,随着想象能力的发展,出现了预测性恐惧。

(四)依恋

指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感。

特点:最愿意与依恋对象在一起,会很愉快;依恋对象最能安抚儿童;依恋对象

使儿童具有安全感。

1.依恋发展的四个阶段

(1)对人反应无差别的阶段(出生-3个月)

(2)对人反应有差别的阶段(3-6个月)

(3)特殊情感联接阶段(6个月-2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2-3岁后)

根据教养者的需要和兴趣调整自己的行为。

2.依恋的三种类型:

(1)安全性依恋(占65-70%)

(2)回避性依恋(约20%)

(3)反抗性依恋(10・15%)

五、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亲子交往是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

(一)亲子交往的作用机制

婴幼儿与父母的交往使其身心各个方面都受到重要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的示

范、行为强化和直接教导等途径实现的。行为强化分为:权利控制、撤除关爱和

引导。

(二)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权威型。高控制、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

2.专断型。高控制,但倾向于拒绝和漠视孩子

3.放纵型。充满积极肯定的情感,但缺乏控制

4.忽视型。缺乏关爱、积极反应和相应的控制

(三)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1.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

响。

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通

过父母一方间接地影响着亲子交往的状况。

3.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

4.家庭以外的其他因素,如社会的风气、舆论、传统文化、风俗等。

六、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

(一)同伴交往的发生

1.单方面的社交阶段(6个月左右)

简单的接触和微笑。

2.应答式的交往(8个月左右)

一个婴儿的行为能引起另外一个婴儿的反应。

3.互补性的交往(1.5岁以后)

4.游戏交往(2岁以后)

获取玩具或寻求帮助,引起同伴的注意等。

(二)同伴交往的类型

1.受欢迎型

2.被拒绝型

3.被忽视型

4.一股性

(三)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2.儿童自身的特点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七、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社会性行为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

应等。根据动机和目的,可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反

社会行为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

(一)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1岁左右,已能够对别人微笑或发声,对于困境中的人会做出抚慰动作;

2岁幼儿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同情、分享和助人等利他行为。

(二)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可分为敌意攻击性行为和工具性攻击性行为,儿童多属于后者,即为了实现某种

目标而以攻击性行为作为手段。

4岁以前攻击性行为逐渐增多,其后逐渐减少。

1.从具体表现看,儿童常用身体动作的方式。

2.从性质来看,以工具性攻击性行为为主,但出现了敌意的攻击性行为。

(三)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1.移情训练。指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识别和接受。具体方法包括听故事、引导

理解、续编故事和角色扮演等。

2.交往技能和行为训练。

3.善用精神奖励。

例题:(D)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

构成儿童发展的三大方面。

A.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兴趣的发展

D.社会性发展

八、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总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爰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主要涉及三方面: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和社会行为规范。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分目标

1.人际关系

2.社会环境和文化

3.社会行为规范

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纲要》中对社会领域的内容要求

(一)人际关系

1.自己

2.同伴及同伴交往

3.集体

(二)社会环境

家庭、幼儿园、社区、行政区划、祖国、世界知识、重大节日和重大社会事件。

(三)社会行为规范

1.公共规则

2.集体规则

3.交往规则

4.基本道德准则

(四)社会文化

1.社区人文景观

2.民间节日

3.民间艺术

4.文化精品

5.世界文化

二、选帝口组织社会教育内容的基本原则

(一)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由近及远

(二)由易至难,逐步深入

(三)渗透性

第三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

(一)语言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1.讲解法

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明辨是非,懂得应如何做和

为什么这样做。

2.谈话法

教师与幼儿相互提问,对答。

3.讨论法

有利于儿童自由发表意财口感受,帮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懂得不

同的人对待问题的看法不同,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

(二)直观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参观法

1.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或情境表演,引导幼儿对其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明

白社会规范。

2.参观法

根据社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

察、思考,获得新的社会知识和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

(三)行为练习法

即组织幼儿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去进行实践的一种方法。

注意:明确练习的内容和要求;内容易接受,循序渐进;练习要求先后一致;提

供给每个幼儿练习的机会,时间不宜仓促。

(四)行为评价法

指对幼J曲合社会言行的表现给予褒贬判断,从而使幼儿受到教育。包括否定判

断和肯定判断。

注意: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理解幼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五)陶冶法

主要利用人际关系、行为环境、社会风气、情感气氛等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

儿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行为和亲社会情感,包括环境陶冶和艺术感染。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

(一)移情训练法

指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蹄口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在日后

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的教育方法。

(二)角色扮演法

即教师创设现实社会中的特定情境,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

与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知角色间的

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体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

社会行为规凝口道德要求。

(三)观察学习法

指幼儿通过模仿或观察学习,直接学会新的行为模式,获得相应的社会行为的方

法。

第四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专门的社会教育

(一)集体教育活动

围绕某一社会教育的内容,从目标的制定、活动的准备、教学的过程整体进行设

计和组织实施。

注意: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难点;考虑活动环节,确定内容呈现顺序;考虑教

育方法、手段和组织性的选择和运用;提问。

(二)参观和实践活动

参观重要历史建筑、文化名胜和社会设施,加深幼儿的认识。

二、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社会教育

(一)日常生活活动

(二)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

(三)角色游戏

(四)环境

第五节幼儿园科学教育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概念

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

神和探究问题解决策略的过程,是使幼儿获得周围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

和经验的过程。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基于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包括:思维的

发展、概念的发展、判断和推理的发展以及理解的发展。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发生的时间与标志

儿童的思维在2岁左右发生,发生的标志是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儿童的概括能

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直观的概括、动作概括阶段、语词的概括。

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

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的概括。

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

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

第三阶段:语词的概括。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

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得次要的特征。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1.直观形动思维: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思维在直接

感知和实际行动中进行,离开行动,关于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这在2・3

岁儿童身上表现最突出。

2.具体形象思维: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联想进

行的思维。它是中班幼儿思维的主要方式。

3.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

断和推理进行的,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严格的说学前期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

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2.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

三、幼概念的发展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方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一)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2.通过语言获得概念。

(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1.以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2.概念的内涵不精确,外延不恰当。

3.数概念的掌握

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

4.时间概念的掌握

对时间JI质序的概念明显的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学前儿童以自身生活经验

作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

四、幼儿判断能力的发展

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他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

映。幼儿判断的趋势:

(一)判断形式间接化

幼儿的判断以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

(二)判断内容深入化

幼儿的判断首先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然后向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发展。

(三)判断根据客观化

幼儿的判断从以生活为依据,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

(四)判断论据明确化

初期的幼儿虽然能做出判断,但他们没有或者不能够说出根据,或者以别人的论

据作为论据。

五、幼儿推理能力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推理的一般特点

1.抽象概括性差。

2.逻辑性差。

3.自觉性差。

(二)学前儿童归纳推理的基本特点

学前儿童的概括处于具体形象水平,只能对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进行归

纳,出现从一些特殊事例到某个特殊事例的推理,称为〃转导推理"。如"种瓜

得瓜,种糖得糖〃。

(三)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

1.自由联想型(答非所问)

2.重复前提型(重复提问)

3.实际理由型(以自身经验为依据)

(四)学前儿童的类别推理

3~6岁幼儿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一种逻辑推理,在某种程度上

属于归纳推理。如从"耳朵是用来听的"至!J〃眼睛是用来看的"。

六、幼儿理解能力的发展

(一)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

(二)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

(三)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

(四)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五)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七、幼儿园科学教育总目标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科学领域的教育总目标:

1.对周围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器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W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

(一)科学性和启蒙性

内容科学,又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广泛性和代表性

内容应丰富多彩,同时又是有选择的,能代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的知识结构。

(三)地方性和季节性

因地、因时制宜。

(四)时代性和民族性

应适应时代的变化,又体现传统文化特色。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

(一)了解自然环境及野口人们生活的关系

1.自然界常见的动植物和人们的关系

2.自然界中非生命物质及其与人及动植物的关系

3.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探究身边事物的自然科学现象

1.认识气候与季节变化。

2.认识各种物理现象。

3.认识各种安全、有趣、简单的化学现象。

4.认识宇宙中的日月星辰。

(三)感受科学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初步了解各种通信工具、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在人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科技的作

用。

第三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

一、观察法

指幼儿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

提高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培养儿童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

二、实验法

指利用一些材料,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

活动。

三、劳动与实践法

主要有种植、饲养、科学小制作和协助成人的辅助劳动活动。

四、测量法

指通过观察或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初级的测定。

(一)观察测量

(二)非正式量具测量

如绳子、手指等。

(三)正式量具测量

五、分类法

也叫归类法,是指幼儿把具有某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

六、信息交流法

运用语言或非语言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发现与收获,交流自己所使用的方

法、探索过程以及人事和情感体验。

七、游戏法

指运用自然物质(如树叶、贝壳)和有关图片、玩具等,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

作活动。

八、其他

如利用电话教育手段(如广播、电视、录像等)进行教育。

第四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指导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

(一)定义

在教师指导下,幼儿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实物,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和物体之间的

区别,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观察技能。

(二)类型

1.对个别物体的观察

2.比较性观察

指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并进行比较,以找出物体间的异同点。这利于

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和概念的形成。

3.长期系统观察

指在同一时间内,持续不断地观察某种物体或现象,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变化和

发展,并形成完整认识,主要用于观察动物或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三)组织与指导要点

1.活动前明确任务目的和要求。

2.教给儿童适应的观察方法。

3.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4.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5.教会幼儿做观察记录。

二、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

(一)定义

指幼儿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仪器和材料,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

其关系的科学活动。

(二)分类

1.演示探究类

教师演示,儿童对应操作,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发现。目的性强,但对幼儿自

主学习有一定限制。

2.引导探究类

由教师通过材料引导幼儿,让其先行自由探究,然后组织幼儿交流,引起幼儿进

行有兴趣、有目的的进一步探究。能有效将教师引导和幼儿的自主探究结合起来,

取得好的效果。

3.验证探究类

针对某一问题,教师启发幼儿先猜想可能发生的问题,然后让幼儿进行实际探索

活动来验证先前的猜想是否正确。适合于幼儿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否则幼儿不熟

悉、难理解,活动无意义。

(二)组织与指导要点

1.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

2.为活动提供充足、多样的材料。

3.引导每一个幼儿积极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主动建构认识。

三、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

(一)含义

让学前儿童获得对科学技术的基础认识,了解技术的转简口中介作用,从而为所

有的孩子提供理解和掌握这个现代化世界的窗口。

(二)类型

1.感受-操作,是让幼儿充分接触和感受运用技术产品。

2.运用-操作,即是让幼儿学习使用工具。

3.学习-制作,即是通过开展小制作活动让幼儿按固定步骤学习制作。

4.设计-制作,通过开展小制作活动让幼儿按固定步骤学习制作。

(三)组织与指导要点

1.使幼儿明确科学制作的目标

2.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探索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3.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制作材料,提供半成品,有选择性地提供材料。

四、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

(一)定义

指幼儿在亲自探究与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交流讨论获取科

学知识的一种科学教育活动。

(二)类型

1.根据直接经验来源的途径: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式;观察参观-汇报交流式。

2.根据间接经验来源的途径: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设疑提问-集中讨论式;

科学文艺-交流讨论式。

(三)组织与指导要点

1.手段适当多样,避免灌输。

2.耐心倾听并及时作出反应。

3.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交流氛围。

4.运用幼儿熟悉、善于交流的各种表达方式。

第六节幼儿园艺术教育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概念

通过音乐这一媒介来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整体

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总目标

(一)《纲要》中的相关规定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群口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音乐教育的总目标

1.感受周围环境和音乐作品中的美

2.初步学会操作一些简单的材料和道具,通过歌唱、韵律活印,欣赏音乐和乐器

演奏等音乐活动,培养幼儿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在集体音乐活动中进行自我表达和人际沟通、协调,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发

展健全和谐的人格。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

歌唱活动

(一)歌曲

(二)歌唱的表演形式

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歌表演。

(三)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1.正确的歌唱姿态

2.正确的发音方法

3.正确的呼吸方法

4.咬字吐字清楚

5.音准

6.正确、默契的合作

7.保护噪音的知识技能

韵律活动

(一)韵律动作及其组合

1.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拍手。

2.模仿动作,儿童模仿特定事物的外在形态和运动状况。

3.舞蹈动作,儿童要学习和掌握的舞蹈动作。

(二)韵律活动的表演形式

包括独舞、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

(三)韵律活动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1.掌握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2.变化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3.组织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动作可以按情节内容、身体部位的秩序、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规律、对称的原则

和主题动作组织。

4.使用道具的知识和技能。

(四)韵律活动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时的常规。

2.活动进行时的常规。

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一)打击乐曲

幼儿园的打击乐曲指特定的歌曲或器乐曲。

(二)打击乐器

常用的有铃鼓、串铃、碰铃、三角铁等等。

(三)指挥

(四)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2.活动进行的常规。

音乐欣赏活动

(-)倾听周围环境中的音响

如倾听活动场所中的声音,倾听厨房中的声音,倾听马路上的声音等等。

(二)欣赏音乐作品

1.优秀的中外少年儿童歌曲。

2.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

3.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器乐曲。

4.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音乐童话的片段。

5.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其中的片段。

(三)音乐欣赏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1.了解音乐作品名称、主要内容和常见表演形式

2.了解常见乐器的名称;

3.能初步听出并理解作品的主要情绪、内容、形象及结构;

4.能分辨常见的人声和乐器的音色;

5.能根据音乐作品的音响展开想象、联想;

6.能运用一定的媒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方法

示范法

(一)教师的示范应正确、熟练、自然并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二)示范应配合一定的语言讲解和提示

(三)示范应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

(四)注意示范时教师的位置

语言法

(一)讲解

(二)提问

(三)描述

(四)反馈

(五)激励

角色变化法

(一)参与

指参与幼儿的音乐探索和表现活动,提供间接的指导。

(二)退出

包括退出参与,以教师的身份指导活动;心理上退出,不表现出权威、中心地位;

空间上退出,做旁观者和观察者。

整体教学法:让幼儿完整的体验音乐的全部内容,进入有完整意义的学习。

多通道参与法:教师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协同参与,丰富和强化儿童对音

乐的理螭口感受。

四、音乐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指导

1、幼儿园音乐教育设计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指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好儿童原有的基础和能力水平,并以此为

依据着眼于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音乐活动的设计中必须合理而恰当地处理师幼关系,既要引发儿童主体积

极地感受体验音乐,又要在适时地有效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三)整合性原则

指在音乐教育的活动设计中自然地将音乐领域的内容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内容相

互交融和渗透,同时也是将各种不同领域的音乐内容,不同的音乐学习方法等作

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来看待。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活动目标设计要注意的几点:

1.要体现发展性。

2.要系统化。综合系统的体现认知,情感态度和操作技能。

3.要明确具体。

(二)活动结构的设计

1."三段式"结构:即把音乐活动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段。

2."单段式〃结构:围绕一个活动内容和材料而层层递进的活动过程

(三)活动方法的设计

(1)从活动的目标出发来考虑和设计方法

如在"发展儿童对音乐的主动探索和创造”为主的活动目标的引导下,活动方法

的设计应尽量运用教师鼓励、退出,让儿童探索、合作,促进其自我学习和相互

学习等方法。

(2)从活动的具体内容出发来确定方法。

(3)从儿童的实际情况着手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年龄小的幼儿,应多采用直观形象的示范和游戏等方法;对于年龄稍大的幼儿,

则可选择间接指导,儿童主动探索和创造等方法。

3.歌唱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指导

(一)导入教学

常用的导入方法:动作导入、游戏导入、歌词创编导入、情境表演导入、歌词朗

诵导入、直观形象导入等。

(二)教师范唱

清楚、准确、有感情、精神饱满,重复范唱。

(三)幼儿熟悉和记忆歌词

L填充提问法。

2.逻辑提问法。

3.直观教具提示法。

4.节奏朗诵法。

(四)教唱新歌

1.两种唱法:整体教唱法和分句教唱法。

2.教给幼儿初步的唱歌技能,如表现手法等。

(五)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可以从创编歌词和创编动作两方面展开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五、韵律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指导

(-)常用的两种模式

1.示范一模仿一练习模式

导入,反复示范新动作,分析讲解动作要领,边唱边带领幼儿做动作,带领幼儿

做连贯动作,熟练掌握。

2.引导一探索一创编模式

引出,教幼儿自己用动作表现,组织儿童倾听、分析、体验,随音乐做动作,提

炼动作要领,巩固。

六、打击乐演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指导

(一)幼儿打击乐的配器设计

1.选择音乐作品

2.了解和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特点及其应用

3.分析音乐作品,进行配器

(二)打击乐器的空间安排

1.单马蹄形

2.双马蹄形

3.品字形

4.满天星形

(三)打击乐活动过程设计和指导

1.幼儿倾听音乐。

2.学习身体谱。

3.把身体谱转化为乐器演奏。

4.试奏和调整

七、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指导

(一)初步欣赏作品,完整地听一两遍

(二)根据音乐特点,选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幼儿多维感知音乐

(三)再次完整地欣赏音乐

八、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概念

指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借助美术手段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活动,使幼儿在愉悦的

氛围中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

九、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形式

(一)命题美术活动

指教师设计和提出美术活动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设计要求完成美术活

动。

(二)意愿美术活动

是指幼m艮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由自己独立确定美术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运用所

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自由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和愿望的美术活动。

十、儿童美术教育的基础

儿童美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欣赏、绘画教育、手工教育三大块,这方面教育必须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这包括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绘画能

力的发展以及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

(一)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1.本能直觉期(0-2岁)

在2岁以内的儿童,他们的一般感知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这一时期

的欣赏主要表现为对形式审美要素的直觉敏感性和注意的选择性,是纯知觉的和

表面的。

2.艺术符号感知占优势阶段(2-7岁)

2-3岁的幼儿,其美术欣赏的发展不仅与生理机能有关,而且受其社会认知的制

约。

(1)在自发情况下,儿童对作品的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

(2)在教育的干预下,幼儿能够关注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

(3)幼儿更喜欢感知和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

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

(二)儿童绘画的发展

1.涂鸦期

(1)未分化的涂鸦(L5~2岁)

儿童画在纸上的是一些随机的点和杂乱的、不规则的线条,长短不一,也既不流

畅,互相参杂在一起。

(2)控制涂鸦(2~2.5岁)

绘画动作开始受到视觉的控制。

(3)圆形涂鸦(2.5~3岁)

由于肩、肘、手腕关节等的发育,这时儿童能注视涂鸦时笔的运动方向,可在纸

上反复地画圆。

(4)命名涂鸦(3~3.5岁)

虽未能画出具体的形象,但已经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同自己的涂鸦动作练习在一

起,并为自己画出来的线、圈等加以意义或命名。

2.象征期(3.5〜4岁)

儿童开始对自己画出的图画赋予事物的名称,进入「命名的涂鸦期i士。通常,

儿童并不是先有主题再作画,而是画完后再赋予意义的,并且主题含义随时会变。

3.定型期

4岁后的儿童能用线条描绘事物轮廓,并用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对颜色

的认识日趋完善和精细,能够按照物体固有色涂色;儿童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

意物体的大小比例;出现了基底线的画法。

(三)儿童手工的发展

1.无目的活动期(2-4岁)

初期,幼儿手工活动并无明确的目的或意识,只是纯粹的玩耍活动。此阶段后期

的儿童从拍打粘土、撕纸的阶段进入了用手掌把粘土压平、伸展,用指尖挖;用

手指把纸撕成碎片,或是用剪刀随意剪出纸条或纸片,并给偶然形成的造型命名。

2.直觉表现阶段(4-5岁)

这一时期的幼儿表现欲强,已有一定的制作意图,能利用粘土的可塑性去展开各

种尝试,能用纸折出简单的物体,也能运用手、剪刀等工具撕、剪出简单的图形,

全神贯注地实现自己的意愿。

3.灵活表现阶段(5・7岁)

随着幼儿的手腕动作的逐渐灵活,手眼协调能力不断发展,此阶段幼儿已不满足

于仅用一两种技能制作简单的物体形象,希望能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出他

们喜欢的较复杂的物体形象。

十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

(-)《纲要》中的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窗口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年龄目标

基于不同年龄幼儿注意力、观察力的差异,幼儿园美术教育具有不同的年龄目标,

但都包括三方面的目标:

1.欣赏教育目标

第一,引导幼儿形成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兴趣和注意习惯;

第二,提供有选择的艺术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理解其中的主题和特点。

第三,引导幼儿学会欣赏、评价和展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2.绘画教育目标

第一,引导幼儿乐意参加绘画活动;

第二,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绘画工具材料;

第三,引导幼儿学习大胆表现,并掌握相应的绘画技巧。

3.手工教育目标

第一,引导幼儿乐意参加手工活动;

第二,引导幼儿认识和使用手工材料与工具;

第三,引导幼儿运用材料进行手工活动,并掌握一定的手工创作技巧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活动目标

1.审美情感目标

能喜爱并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美,会利用相关材料表达,并融入个人的理解和体验。

2.审美认知目标

发现美的形态,体验美的韵味,感知美的因果关系及表达方式,获得对多种美术

形象的认知能力

3.审美技能目标

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审美创造目标

为幼儿提供大量感性材料,激活幼儿已有的经验,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美的创作

活动。

十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内容

各年龄班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

(-)日常生活中美的欣赏

(二)周围环境中美的欣赏

(三)绘画、手工活动中美的欣赏

(四)美术作品欣赏

与幼儿注意力和观察力发展的规律一致,欣赏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单调到丰富。

各年龄班绘画教育活动的内容

(一)线条

(二)造型

(三)色彩

(四)构图

(五)想象画

各年龄班手工教育活动的内容

(一)泥工教育活动

(二)粘贴教育活动

(三)折纸教育活动

(四)剪纸教育活动

(五)制作教育活动

各年龄班美术综合教育活动的内容

主要指综合利用手工制作、绘画、粘贴等美术创作技能,参与幼儿园环境布置和

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

十三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方法

观察欣赏法: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感知、欣赏美的人、物、事,并

进行思考和比较的方法。

图示预知法: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帮助幼J闱累创作的原材料,并发展相应的

创作、组合能力。

讲解示范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语言解释,把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展示给儿童,引导

儿童掌握相关的欣赏和创作技巧。

范例教学法:指运用范例进行美术教学,使幼儿依据范例掌握一般的美术技能和

方法。

游戏练习法:指在娱乐和玩耍中进行美术活动,并形成相应的创作能力。

启发探索法:基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他们探索并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操作

经验。

丰富联想法:教师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基于以往经验,通过联想的方

式丰富自身操作的构思以及内容的想象。

十四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组织实施

1、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途经

(一)集体美术教学活动

(二)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