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14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海水晒盐 C.天然气燃烧 D.干冰升华2.(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取用固体药品 D.过滤粗食盐水3.(3分)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B、化学与环境N2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O2支持燃烧﹣可做火箭燃料回收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C、日常生活经验D、元素与人体健康鉴别羊毛、棉线﹣点燃嗅闻气味炒菜油锅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缺碘﹣易引起贫血喝牛奶﹣有利于补钙A.A B.B C.C D.D4.(3分)我市的高平镇是茶叶产地,众多产品中“香叶尖”绿茶香飘四海,被誉为“巴蜀佳茗”.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O3N2)具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功效,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茶氨酸属于氧化物 B.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 C.茶氨酸中含有N2分子 D.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5.(3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甲 C.t℃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两溶液均会析出晶体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可以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NaC1、K2SO4、Ba(No3)2在水中能大量共存 C.除去稀HCl中少量的H2SO4,可以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然后过滤 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会增加,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7.(3分)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ABCDA.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B.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过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28分)8.(6分)如图甲、乙所示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1)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离子,镁离子的符号是。9.(10分)2014年遂宁市新增“中国红海”和“圣莲岛湿地公园”两处4A级景区.初三、二班的几位同学在一个周末实地感受了圣莲岛湿地公园的美.(l)刚进人公园,阵阵花香便扑鼻而来,让几位同学兴奋不已.用微粒观点解释闻到花香是因为;(2)在公园内的一个路口,同学们看见几株小树枝叶已发黄,从施肥的角度分析,这些小树主要应该补充的化肥是(填字母序号);A.NH4C1B.K2SO4C.Ca(H2P7O4)2(3)随后他们来到了天桥,发现坚固的钢材表面喷上了红色漆,在阳光下分外耀眼,同学们感叹:“这颜色真美!”,喷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4)大伙一路谈笑,口渴了,拿出随身带来的塑料瓶装的矿泉水,饮后观察了标签,上面有一项写着:含钙、镁、钠、钾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钠′“钾”指的是(填“原子′“离子”、“元素”、“物质”);(5)他们来到了河边,发现河水清澈透明,如果要测定该河水的酸碱度,应选用(填字母号)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pH试纸.10.(6分)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含有金属镍(Ni),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O分析化学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1)金属镍((Ni)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3)反应③中Ni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填“不变”、“升高′“降低”).11.(6分)A﹣Z都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一种主要原料,俗称小苏打,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和M的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下E是液体,Y、Z是黑色固体,N是红色粉末,G是一种碱,农业上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有如图反应关系: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为;(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2.(6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如图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2)若用上述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其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用接口字母顺序从左至右连接).13.(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你的猜想:溶质有.(填化学式)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丙同学的猜想正确有蓝色沉淀生成你的猜想正确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7分)新课标第一网14.(7分)取10.9g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完全溶于108.8g水中,再向其中逐滴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8%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8%的氯化钡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为g;(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14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海水晒盐 C.天然气燃烧 D.干冰升华【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取用固体药品 D.过滤粗食盐水【考点】44:加热器皿﹣酒精灯;48:固体药品的取用;49:液体药品的取用;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C、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药品由毒或有腐蚀性;且会污染药品;D、过滤实验要用玻璃棒引流.【解答】解: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故A错误;B、取用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液体流出;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瓶塞倒放,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B正确;C、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而图中操作错误,不能用手,故C错误;D、过滤实验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无玻璃棒引流,故D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3.(3分)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B、化学与环境N2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O2支持燃烧﹣可做火箭燃料回收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C、日常生活经验D、元素与人体健康鉴别羊毛、棉线﹣点燃嗅闻气味炒菜油锅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缺碘﹣易引起贫血喝牛奶﹣有利于补钙A.A B.B C.C D.D【考点】6K:常见气体的用途;6S: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I6:白色污染与防治;IB: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JE: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14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212:化学与环境保护;528: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氧气的助燃性分析;B、根据塑料能引起白色污染和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分析;C、根据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分析;D、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分析.【解答】解:A、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可做燃料,故A错误;B、过量排放CO2不能形成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与二氧化硫有关,故B错误;C、鉴别羊毛、棉线可以点燃嗅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炒菜油锅不慎着火可立即用锅盖盖灭,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C正确;D、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4.(3分)我市的高平镇是茶叶产地,众多产品中“香叶尖”绿茶香飘四海,被誉为“巴蜀佳茗”.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O3N2)具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功效,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茶氨酸属于氧化物 B.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 C.茶氨酸中含有N2分子 D.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考点】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C.构成物质的结构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根据C7H14O3N2可知,它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B.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故B错误;C.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氮分子,故C错误;D.由茶氨酸的化学式C7H14O3N2可知,它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含义及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掌握.5.(3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甲 C.t℃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两溶液均会析出晶体【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P: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B.根据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C.根据t℃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是否相等来分析;D.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来分析。【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A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30g甲物质就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5g甲物质就达到饱和,故B错误;C.在t℃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此刻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故C正确;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甲出现结晶现象,而乙物质的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了解和应用,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可以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NaC1、K2SO4、Ba(No3)2在水中能大量共存 C.除去稀HCl中少量的H2SO4,可以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然后过滤 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会增加,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9U:酸、碱、盐的鉴别;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182:物质的鉴别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533: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A、根据硝酸铵和氢氧化钠溶于水时的吸热、放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分析.C、利用混合物中主要成分与杂质的性质差异,分析除去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方法,能否把所含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的物质.D、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加水溶解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B、K2SO4与Ba(NO3)2会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说法错误;C、盐酸不能与硝酸钡反应,而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D、铜丝燃烧是铜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应该是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反应掉的铜和氧气的质量的和,所以生成固体的质量大于铜丝质量,该反应遵守适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除去杂质时,要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只与混合物中的杂质发生反应,同时反应后还不能引入新的杂质.7.(3分)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B.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过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考点】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7R:溶质的质量分数;85:金属的化学性质;95:碱的化学性质.【专题】137:实验操作型.【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转化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来分析;B.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的反应反原理及催化剂的作用来解答;C.向硝酸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待硝酸完全反应,继续与硝酸铜反应形成氢氧化铜沉淀,至硝酸铜完全反应沉淀质量不再增加;D.镁的活动性比铁强,镁与稀硫酸反应比铁剧烈;等质量两金属完全反应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铁。【解答】解:A.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在增大,故A正确;B.用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不影响生成氧气的多少,只是改变反应速率,氧气质量相等,故B正确;C.向硝酸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待硝酸完全反应,继续与硝酸铜反应形成氢氧化铜沉淀,至硝酸铜完全反应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D.图示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与反应事实不符,因为等质量的两金属完全反应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铁,故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是化学反应及化学实验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要结合反应和实验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28分)8.(6分)如图甲、乙所示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1)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2)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离子,镁离子的符号是Mg2+。【考点】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则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得失电子情况;【解答】解:(1)由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2)由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Mg2+;故答案为:(1)24.31;(2)失去;Mg2+。【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等即可解答本题,难度不大。9.(10分)2014年遂宁市新增“中国红海”和“圣莲岛湿地公园”两处4A级景区.初三、二班的几位同学在一个周末实地感受了圣莲岛湿地公园的美.(l)刚进人公园,阵阵花香便扑鼻而来,让几位同学兴奋不已.用微粒观点解释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2)在公园内的一个路口,同学们看见几株小树枝叶已发黄,从施肥的角度分析,这些小树主要应该补充的化肥是A(填字母序号);A.NH4C1B.K2SO4C.Ca(H2P7O4)2(3)随后他们来到了天桥,发现坚固的钢材表面喷上了红色漆,在阳光下分外耀眼,同学们感叹:“这颜色真美!”,喷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铁生锈;(4)大伙一路谈笑,口渴了,拿出随身带来的塑料瓶装的矿泉水,饮后观察了标签,上面有一项写着:含钙、镁、钠、钾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钠′“钾”指的是元素(填“原子′“离子”、“元素”、“物质”);(5)他们来到了河边,发现河水清澈透明,如果要测定该河水的酸碱度,应选用C(填字母号)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pH试纸.【考点】4U:溶液的酸碱度测定;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C1:元素的概念.【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524:金属与金属材料;527:常见的盐化学肥料;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性分析解答;(2)根据常见化肥的种类及作用分析回答.(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回答;(4)根据物质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分析回答;(5)pH试纸可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解答】解:(1)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刚进人公园,阵阵花香便扑鼻而来;(2)小树枝叶已发黄,从施肥的角度分析,这些小树缺乏氮肥,主要应该补充的化肥是氮肥,例如,氯化铵等;(3)铁生锈的条件下是铁与水、氧气接触,喷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铁生锈;(4)物质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矿泉水的标签中:含钙、镁、钠、钾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钠′“钾”指的是元素;(5)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只能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可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答为:(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A;(3)铁生锈;(4)元素;(5)C.【点评】本题联系生活比较紧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能利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问题.10.(6分)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含有金属镍(Ni),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O分析化学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1)金属镍((Ni)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2AgNO3═Ni(NO3)2+2Ag;(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3)反应③中Ni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降低(填“不变”、“升高′“降低”).【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524: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镍的活动性在氢前,故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2)依据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判断反应的类型;(3)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解:(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可知:活动性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镍,其化学方程式为Ni+2AgNO3═Ni(NO3)2+2Ag;(2)根据NiO+2HCl=NiCl2+H2O,可知各元素的化合价没变,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故为复分解反应.(3)反应③中,反应前镍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镍的化合价是+2.故Ni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降低.故答案为:(1)Ni+2AgNO3═Ni(NO3)2+2Ag;(2)复分解;(3)降低.【点评】此题是一道与金属相关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和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以及其它相关的知识.11.(6分)A﹣Z都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一种主要原料,俗称小苏打,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和M的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下E是液体,Y、Z是黑色固体,N是红色粉末,G是一种碱,农业上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有如图反应关系: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为NaCl;(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115: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A﹣Z都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是发酵粉的一种主要原料,俗称小苏打,所以A是碳酸氢钠,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盐酸,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常温下E是液体,所以E是水,C和M的组成元素相同,C和黑色固体Y高温会生成M,所以C是二氧化碳,Y就是木炭,M是一氧化碳,D就是氯化钠,一氧化碳和红色粉末N会生成黑色固体Z和二氧化碳,所以N是氧化铁,Z就是铁,G是一种碱,农业上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所以G是氢氧化钙,水和X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X是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H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解答】解:(1)A﹣Z都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是发酵粉的一种主要原料,俗称小苏打,所以A是碳酸氢钠,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盐酸,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常温下E是液体,所以E是水,C和M的组成元素相同,C和黑色固体Y高温会生成M,所以C是二氧化碳,Y就是木炭,M是一氧化碳,D就是氯化钠,一氧化碳和红色粉末N会生成黑色固体Z和二氧化碳,所以N是氧化铁,Z就是铁,G是一种碱,农业上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所以G是氢氧化钙,水和X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X是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H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D的化学式为:NaCl;(2)反应③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反应⑤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1)NaCl;(2)3CO+Fe2O32Fe+3CO2,CO2+Ca(OH)2=CaCO3↓+H2O.【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2.(6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如图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锥形瓶.(2)若用上述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其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用接口字母顺序从左至右连接)afec.【考点】4S:气体的干燥(除水);6L: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认识常见仪器名称;(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实验要求来分析连接方法.【解答】解:(1)①是锥形瓶;(2)实验室中,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来制取气体,选择A来制取,用浓硫酸来进行干燥,长进短出,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答案为:(1)锥形瓶;(2)CaCO3+2HCl=CaCl2+H2O+CO2↑;afec.【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气体制取、干燥和收集、验满,综合性比较强,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等.13.(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你的猜想:溶质有NaCl和NaOH.(填化学式)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丙同学的猜想正确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你的猜想正确【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95:碱的化学性质;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537:科学探究.【分析】【作出猜想】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则溶液的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可以据此解答;【实验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网络版自建房买卖合同书
- 保姆三方合同样本
- led灯珠合同样本
- 个体商合伙合同样本
- 企业电缆出售合同标准文本
- 业务员用工合同样本
- 农村水管收购合同样本
- 农民工法律援助合同样本
- 冰糖代加工合同样本
- 2025年蔬菜采购合同范本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 2025年浙江国企温州快鹿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合伙事业利润分成管理协议
-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宝葫芦的秘密》(含答案)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包裹接收和追踪软件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讲座
- 河道水毁清理维护施工合同
- DB32T 4355-2022 建筑施工附着式升降设施安全技术规程(修)
- 农村初级电工培训
- 2025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垂直管理系统事业单位招聘(869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试卷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