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洋流的影响_第1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洋流的影响_第2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洋流的影响_第3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洋流的影响_第4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洋流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一、洋流的影响洋流作为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之一,对全球的地理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总结如下:【拓展提升】2021年12月,日本科学家研究结果显示,因2011年福岛核事故而流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质铯134在约8年后抵达了北冰洋内部。迄今的分析已揭示,因事故而释放到海洋的部分铯在抵达美国西海岸后北上,沿阿拉斯加半岛抵达白令海,部分铯通过北冰洋边缘海楚科奇海抵达内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福岛核事故放射性物质抵达北冰洋内部的海水运动形式主要为(

)A.风浪 B.涌浪 C.洋流 D.潮汐2.福岛核事故放射性物质抵达北冰洋内部,沿途海洋表层海水性质的大致变化为(

)A.海水温度降低B.海水温度先降低后升高C.海水盐度升高 D.海水密度先升高后降低【答案】1.C2.A【解析】1.太平洋洋流可以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因此导致福岛核事故放射性物质抵达北冰洋内部的海水运动形式主要为洋流,洋流分布范围广,可以扩大污染范围,C正确。风浪、涌浪、潮汐影响范围小,不是主要扩散形式,ABD错误。故选C。2.福岛核事故放射性物质抵达北冰洋内部,沿途大致是从中纬度到高纬度,随纬度升高,海水温度会下降,A正确,B错误。海水温度下降,蒸发减弱,盐度不会升高,C错误。温度下降,密度会增加,D错误。故选A。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某些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科学研究发现,早在20世纪的时候,墨西哥湾暖流就基本失去稳定性,目前它的情况更加糟糕,已有足够证据表明,这支暖流正处于这一千多年来最弱的时期,且正处于发生完全崩溃的边缘。如图为墨西哥湾暖流分布图,完成问题。3.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甲、乙两处相比(

)A.甲处水温低 B.甲处盐度高 C.甲处密度低 D.甲处深度大4.墨西哥湾暖流减弱将引起(

)A.欧洲西部风力增强 B.大西洋海平面升高 C.欧洲能源消耗减少 D.欧洲农业条件改善【答案】3.C4.A【分析】3.甲处纬度低于乙处,因此甲处水温高于乙处,A错误;墨西哥湾暖流在向高纬度地区流动的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同时,由于海水不断蒸发,使高纬度地区海水盐度增大,B错误;墨西哥湾暖流在向高纬度地区流动释放热量的同时,温度降低导致高纬度地区海水密度增大,C正确;甲、乙两处深度与洋流无关,D错误。故本题选C。4.墨西哥湾暖流减弱会使欧洲西部南北温差增大,风力增强,A正确;海平面升高是全球变暖引起,墨西哥湾暖流减弱不会引起大西洋海平面升高,B错误;墨西哥湾暖流减弱,向北输送的热量减少,冬半年欧洲能源消耗增加,C错误;墨西哥湾暖流减弱会使欧洲极端天气多发,农业条件变差,D错误。故本题选A。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导致大气环流出现一系列异常的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太平洋海域洋流示意图。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与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变化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正常年份下,④处与同纬度海域相比,温度较____,等温线向____凸(

)A.高、南 B.高、北 C.低、南 D.低、北6.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④处渔场大丰收 B.A处山火风险增大C.B处大气降水减少 D.①处海水温度降低【答案】5.D6.B【分析】5.本题考查洋流及其影响。④处有一股自南向北流的洋流,一般情况下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为寒流,正常年份下寒流流经的海域温度低于同纬度海域,A、B错误;该处水温低,根据所学等温线的知识,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因此等温线向北凸,C错误,D正确。故选D。6.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由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大气环流减弱导致洋流减弱,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所引起的气候异常现象。原本温暖海水应该出现在太平洋西部,东部受寒流影响水温偏低。故正常年份,太平洋东岸冷空气下沉,气候较干旱,西岸暖空气上升,气候较湿润。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东岸比正常年份偏暖,下沉气流偏弱,西岸偏冷,上升气流偏弱甚至消失,从而使得降水减小,气候较干热,A处山火风险增大,B处大气降水增加,①处位于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升高,C、D错误,B正确;④处为秘鲁渔场,其形成原因是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补偿流,而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会使冷水性鱼类大量死亡,渔场减产,A错误。故选B。大洋表面因低温结冰而产生的种种环境效应叫做冰冻效应。完成下面小题。7.大洋表面可能出现封冻现象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中低纬度大洋西岸 B.中高纬度大陆西岸 C.中低纬度大洋东岸 D.中高纬度大陆东岸8.若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海域出现冰冻效应,则欧洲西部(

)A.海岸线变短 B.冬季的降水量增多 C.乳畜业减产 D.小麦种植范围北移【答案】7.D8.C【分析】7.大洋表面出现封冻是由于气温过低,中低纬度大洋西岸气温较高,且此处有暖流分布,不会封冻,A错误;中高纬度大陆西岸也有暖流分布,增温作用明显,不会封冻,B错误;中低纬度的大洋东岸由于纬度低,气温较高,也不会出现封冻,C错误;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纬度位置高,且有寒流分布,因此会加剧寒冷程度,引起海水封冻,D正确。故正确选项为D。8.冰冻并不会使海岸线变短,A错误;冰冻也不会使降水增多,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是大气环流,B错误;乳畜业依赖于湿冷的气候,若气候变冷,会使草类生长受影响,进而影响乳畜业的发展,C正确;气温升高小麦种植才会北移,而降低会使小麦种植南移,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一直到阿拉斯加)沿海地区沿存世界最大的温带雨林,研究表明,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链条;氮元素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该雨林区80%的氮元素来自海洋,下面为大马哈鱼淡水流域分布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主要原因是(

)A.山脉使水汽抬升增加降水,同时阻挡了北部的干冷气流B.洋流势力强盛,水汽含量丰富C.雨林内部植被蒸腾增加了水汽自循环 D.太平洋比大西洋面积更大,蒸发的水汽更为丰富10.弗雷泽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A.季节变化小,流量稳定 B.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流量最大C.季节变化大,夏季径流量最大 D.有结冰期,但因落差大不会形成凌汛11.该区域氮元素由海洋到林木迁移过程可能是(

)A.枯枝落叶分解的氮元素随河流入海——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形成降水再被植被吸收B.大马哈鱼洄游过程中的排泄物在河流中沉积——被植物吸收C.大马哈鱼洄游死亡被微生物分解——以水循环或生物循环方式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D.大马哈鱼洄游后被棕熊捕食——熊的排泄物被植物吸收【答案】9.A10.C11.C【解析】9.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主要从地形、气候等方面考虑。这里地处40°N~60°N北美洲的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暖湿的)西风受海岸山脉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冬季高大山脉阻挡了东部陆地冷气流侵入,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适合林木生长,故A项正确。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的北大西洋暖流相比,此处的阿拉斯加暖流势力较弱,水量较少,B项错误。与欧洲同纬度相比,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内部植被蒸腾较弱,且处于中纬度地区,不会形成明显的水汽自循环,C项错误。太平洋比大西洋面积更大,但就其对北半球大陆西岸的影响来讲,太平洋蒸发的水汽弱于大西洋,D项错误。故选A。10.图中弗雷泽河位于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应是高原山地气候,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季节变化大,流量不稳定,A项错误;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高山冰川融水量大,形成夏汛,径流量最大,B项错误,C项正确;冬季气温低于0℃,河流断流,没有结冰期,也不会出现凌汛,D项错误。故选C。11.由材料可知,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链条;氮元素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该雨林区80%的氮元素来自海洋。据此可推知氮元素的迁移过程是:洄游鱼类在海洋中生长,洄游至内陆,产卵、死亡分解,将氮元素释放到水中,水中的氮元素再通过水循环和陆地食物链进入土壤,被林木吸收,枯枝落叶分解的氮元素随河流入海,从而实现了氮元素由海洋到林木的迁移过程,故C项正确;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链条,且此地盛行西风,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故A项错误;大马哈鱼洄游过程中的排泄物在河流中沉积,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B项错误;大马哈鱼洄游后被棕熊捕食,熊的排泄物被植物吸收,此过程涉及的量极小,范围极小,不足以构成氮元素的迁移,D项错误。故选C。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异常的现象。下图为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影响下,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域不同年份海平面高程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示期间,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对海平面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拉尼娜现象发生总是和厄尔尼诺现象相间出现B.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年份多于厄尔尼诺出现年份C.拉尼娜现象的表现是海水温度偏低,海平面下降D.厄尔尼诺现象的表现则是寒暖流交汇,海水堆积13.统计并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海平面的影响,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BDS C.RS D.GIS【答案】12.C13.D【分析】12.读图分析,2003年前后,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连续出现,A错误;图示期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多于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年份,B错误;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拉尼娜现象年份,海平面较低,且持续时间整体短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间,C正确;厄尔尼诺现象的表现是海水温度上升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不是寒暖流交汇导致的海水堆积,D错误。故选C。13.统计、分析地理数据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GIS,D正确。GPS和BDS均为定位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A、B错误;RS为遥感技术,主要是获取地理数据,C错误。故选D。2021年9月,小笠原诸岛海底火山喷发产生大量浮石,日本冲绳岛等多处海岸出现大量浮石(图左),外界担忧浮石会影响福岛核电站正常运行,图(右)为太平洋部分海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组成小笠原诸岛的岩石矿物直接来自于(

)A.地壳 B.岩石圈上部 C.岩石圈下部 D.地幔15.以下关于浮石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浮石与石灰岩岩性相同 B.浮石表面粗糙多孔隙C.浮石有明显层理结构 D.浮石质地坚硬紧密16.浮石能到达福岛核电站附近海域的主要原因是(

)A.季风影响 B.海水水温升高 C.有洋流流经 D.海水水位南高北低【答案】14.D15.B16.C【分析】14.浮石物质主要来自海底火山喷发的玄武岩,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地幔的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浮石是岩浆岩,与石炭岩性质不同,A错误;浮石物质主要来自海底火山喷发的玄武岩,表面粗糙多孔隙,B正确;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C错误;浮石由于有气孔,质地疏松,D错误,故选B。16.浮石能到达福岛核电站附近海域的主要原因是受日本暖流的影响,洋流把浮石带到核电站附近,C正确;季风是西北风(东南)风,不可能把浮石吹到核电站,A错误;水温升高对浮石的移动没有影响,B错误;海平面高度差异小,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C。沃克环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下图),它的形成与赤道附近的洋流性质有关。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重要依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

)A.大洋的东部为暖流 B.大洋的西部为寒流C.大洋东部水温偏高 D.大洋西部水温偏高18.沃克环流减弱时,澳大利亚气候将趋于(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答案】17.D18.B【分析】17.沃克环流图中,太平洋西部盛行上升气流,东部为下沉气流,说明西部的水温较东部高,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沃克环流减弱,说明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减弱使得当地降水减少,晴天增多,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受其影响,位于太平流西岸的澳大利亚气候会变暖变干,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一直以来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与研究。下图为太平洋部分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比较图中甲海域与乙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答案】差异:甲海域输送的热量多,乙海域输送的热量少。原因:甲海域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乙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较低,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少。【分析】本题以太平洋部分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海域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多,乙海域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日本附近,有日本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海水温度高于同纬度其它海域,所以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多;乙海域位于加利福尼亚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其它海域,所以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少。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该国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薄弱,铁矿业和渔业是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该国铁矿资源丰富、品位高、埋藏浅,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扎迪特周围地区(如下图所示)。2014年与我国合作在塔扎迪特附近(即甲处)投资建设铁矿冶炼工业基地,使其成为集开采、冶炼、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国内和国际工业基地。(1)简述毛里塔尼亚沿海地区渔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原因。(2)简述塔扎迪特建设国际铁矿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该地铁矿开采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答案】(1)纬度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