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了“原始社会的解题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这一内容后,同学们围绕“原始社会是理想社会吗”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中,你认为最科学的是()A.甲同学: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的社会B.乙同学:原始社会虽然生活艰险,但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的社会C.丙同学: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和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它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D.丁同学:原始社会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想象,因此它不是一个理想社会【答案】C【解析】ABC:虽然原始社会原始居民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共同分配食物,过着群居的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没有压迫。但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条件险恶,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个人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了氏族,面对的只有死亡。因此原始社会不是一个理想社会。AB错误,C正确。D: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现象的平等的社会,D错误。故本题选C。2.穿越剧以交错的时空引导观众探索审视历史,但也存在对历史演绎不够严谨等问题。下面是一部原始社会穿越剧的剧情,你认为剧情合理的是()A.他因顶撞氏族长被关进了监狱B.急促的号角声响彻在城市的上空C.衣物被撕碎了分给族人,众人共享馈赠D.他用歪七扭八的文字记录下氏族长的讲话【答案】C【解析】A: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氏族长没有强制手段,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A说法错误。B:城市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B排除。C: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符合题意。D:文字的发明和应用是在奴隶社会,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宣称:“奴隶是一种最好的财产,是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这表明在奴隶社会()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④奴隶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根据所学知识,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①②符合题意。③:在奴隶社会,奴隶生产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③错误。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4.天圣年间,宋仁宗的诏书中提到,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但地主多“不放起移”,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B.农民无任何生产资料C.农民毫无人身自由D.农民屈从于地主奴役【答案】A【解析】A: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也是佃农大多被地主扣留勒索,不放佃农迁移的根源,故A说法正确。BC: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B、C说法错误。D:农民屈从于地主奴役是材料的体现,不是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D不选。故本题选项A。5.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常常出现:牧场主将牛奶倒入大海,农场主将土豆翻入地下当作肥料;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大量工人失业,他们靠领取救济金存活下去。这种现象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是()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的无政府状态C.生产相对过剩 D.生产无限扩大趋势【答案】C【解析】AC: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A错误,C符合题意。BD: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6.某一时期,西方出现了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整个社会陷入混乱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与工人阶级因资本家剥削日益贫困化之间的矛盾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AB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故ABC不符合题意。D:某一时期,西方出现了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整个社会陷入混乱的现象,这反映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7.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流行于无产阶级和劳苦群众中的一种思潮和理论。下列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④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故①③说法正确。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故②说法错误。④:《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②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实现了空想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故①②说法正确。③: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③错误。④:“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错误。故本题选A。9.俄国十月革命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其重大影响是()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1842年2月,《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观点不符合题意。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③观点不符合题意。②④: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②④观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0.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答案】A【解析】③: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③排第一。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①排第二。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1921年成立,④排第三。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1949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排第四。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④→②。故本题选A。1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国家。社会主义相对资本主义,其优越性是()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③生产力发展水平超前提高④阶级对立在社会中彻底消失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C【解析】①②:社会主义相对资本主义,其优越性表现在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①②正确。③:生产力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可能低于资本主义社会,③错误。④: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阶级对立,并没有彻底消失,④错误。故本题选C。12.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自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出版以来,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合理的设想。但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①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④未看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材料限定“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合理的设想”,并不是指向“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①排除。②: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力量和正确途径,②错误。③④: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未看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形态在战国时代步入了封建社会。下列关于封建社会表述正确的是()①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②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③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①: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地主阶级并不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①错误。②③:根据所学知识,在封建社会里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③符合题意。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④错误。故本题选C。14.1884年恩格斯写作出版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了人类早期发展的历史,下列推导符合恩格斯研究思想的是()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C.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答案】D【解析】ABC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首先是生产力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富余,就产生了私有制产生,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就产生了阶级,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产生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即国家产生,所以正确的推导顺序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正确,ABC错误。故本题选D。15.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在经济上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有()①封建主义政权的瓦解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③少数人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货币的积累④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能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存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①②:封建主义政权的瓦解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不是经济上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故①②排除。③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6.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A.洋务运动 B.五四运动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B: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B符合题意。AC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都属于旧民主民主革命,A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17.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中指出,“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个纲领是()A.《人民宪章》 B.《独立宣言》C.《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答案】C【解析】C:《宣言》庄严的向全世界宣告,“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C正确。ABD:此三项的说法都不符合题意,ABD排除。本题选C项。18.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关于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准确表达是()A.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 B.政治腐败,社会动荡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国【答案】C【解析】C: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C符合题意。ABD: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国,这均不是对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准确表达。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19.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无必然联系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不相同,①错误。②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④正确。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③错误。故本题选C。20.2021年是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A.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B.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C.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D.成功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答案】A【解析】A: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A正确。B: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B排除。C: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C排除。D: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D排除。故本题选A。2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主要的矛盾有()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故①②正确。③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的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故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22.1956年的歌曲《小燕子》唱出“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综合下面资料信息可知()①社会主义首次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②我国逐步“一化三改”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③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④我国刚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①错误。②③:材料反映1956年上海公私合营,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这表明我国逐步“一化三改”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也说明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③正确。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刚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④错误。故本题选C。2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回顾历史,从1953年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一五”计划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B.“三大改造”已完成,我国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C.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D.其实质是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答案】C【解析】A:根据教材可知,1953年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而1956年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我国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故A不选。B:根据教材可知,到1956年三大改造才胜利完成,故B不选。C:根据教材可知,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这一阶段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C正确。D:“一五计划”实质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故D不选。故本题选C24.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成果的丧失等历史事实所证实的结论是()A.农民是小生产者,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B.中国的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而人民大众又不团结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D.中国的封建势力十分强大【答案】C【解析】ABCD:戊戌变法的失败和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丧失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C正确,排除ABD。故本题选C。2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为此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属于“三改”内容的是()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②③④:过渡时期总路线被简称为“一化三改”,“三改”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③④正确。①:“一化”指的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6.某同学绘制了一条1921年至1949年标志性事件数轴图。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①是各国工人政党中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②领导中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③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④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③④:从该同学绘制的1921年至1949年标志性事件数轴图中可以看出,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大的特点,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而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③④符合题意。①:该图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状况,体现不出世界革命的状况,①错误。②:该图反映出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而不是领导中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②错误。故本题选D。27.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始终不移地坚持和国民党的统一战线②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相互衔接③由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④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不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多次国内革命战争,并非始终不移地坚持和国民党的统一战线,故①说法错误。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不存在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相互衔接,故②说法错误。③④: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导权,由无产阶级领导;二是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三是所属世界革命的范畴,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故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28.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他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的讲话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说法正确的是()A.毛泽东思想是新时代全党在思想上工作上的理论基石B.毛泽东思想完全适应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C.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个人的理论创新D.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答案】D【解析】A: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在思想上工作上的理论基石,故A不选。B:理论应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完全适应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B不选。C: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人的理论创新,故C不选。D: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故D入选。故本题选D。29.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①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①:从历史角度看,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而不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①错误。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新时代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④正确。故本题选C。30.某班同学准备以“社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为议题,探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路。下列探究活动具有科学性且符合这一议题要求的是()①列举基本事实,反映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怆历程,分析多种尝试终归失败的原因②可以脱离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特色,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③搜集相关历史资料,证实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才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④结合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证实生产力发展是否符合生产关系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列举基本事实,反映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怆历程,分析多种尝试终归失败的原因,能够说明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①正确。②: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能脱离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特色,②错误。③:搜集相关历史资料,证实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才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说明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③正确。④: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④错误。故本题选B。3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这“曙光”指的是哪种新思想()A.富国强兵思想B.维新变法思想C.马克思主义思想D.民主共和思想【答案】C【解析】A:富国强兵思想不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A不合题意。B:维新变法思想不是“新世纪的曙光”,B不合题意。C: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这“曙光”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C符合题意。D:民主共和思想不是“新世纪的曙光”,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3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推动中国历史大转折和开启国家新命运的会议。这次会议()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答案】A【解析】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A符合题意。B: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B不符合题意。C: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不符合题意。D: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3.如果请你参与以“走向国富民强”为主题的纪录片报道,描述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你重点介绍的重大事件不包括()A.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举办北京奥运会【答案】B【解析】B:介绍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不在重点介绍的重大事件中,B符合题意。ACD:改革开放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北京奥运会等,ACD均与题意要求不符。故本题选B。34.某校高一(1)班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活动。小李同学准备讲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他重点讲的内容可能有()①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故事②长征时期“半条被子”的故事③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故事④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的故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小李同学准备讲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他重点讲的内容可能有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故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故事,因为这些都是属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决策,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长征时期“半条被子”的故事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的故事是领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而不是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21个重视农村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一系列农业政策指导和推动下,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收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为不同年份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B.城乡差距减小,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A【解析】A:这一时期,我国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使得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等非农产业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A入选。B:通过材料中的数据,我们无法看出城乡差距减小,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B不选。C: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C不选。D:材料只反映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情况,不能判断整个国家的工业结构是否合理,D不选。故本题选A。36.改革开放以来,江泽民同志围绕的_________主题,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A: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A不符合题意。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B符合题意。C: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C不符合题意。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二、材料分析题。37.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并且在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简要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答案】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38.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材料二2019年是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漳平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上海市虹口区2024-2025学年高三英语试题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 徐州工程学院《体操(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高安市第四中学2025年中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二)含解析
- 江西省高安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入学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复习质量监测(五)语文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吉林艺术学院《数据库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杉达学院《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制图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 走进歌剧世界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G520-1-2钢吊车梁(6m-9m)2020年合订本
- 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2-2017)
- 《蜘蛛开店》评课
- 城市综合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解决方案( PPT)
- (高清版)TDT 1036-2013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 智慧建筑评价标准
- 人际交往与沟通课件第六章 人际交往礼仪
- 《老年护理》-课程思政课程标准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