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3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3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3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3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人选唐诗中有的选录杜诗,有的并不选录杜诗,这种情况是杜甫研究的重要命题,以杜甫同时代作

家作品为收录范围的三种诗选,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

的诗坛风气和主沏,《箧中集》也代表君一种新的⑼想动向,这些是当时比较重要的诗歌选本。杜诗亦在

这三部诗选入选范围之内,却都先后意外落选。原因何在?

《河岳英灵集》(殷瑞)是被认为最能代表盛唐诗歌理想的诗选,盛唐诗坛重要人物基本入选其中。杜

甫当时诗歌创作数量也不少,却没有引起诗坛和殷皤的注意,除了进入长安较迟、年资不深这一客观因素

之外,主要原因应是杜诗本身的问题,即其内容、艺术风格和当时主流风尚并不一致。如深受今人赞美的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借写景而愉时事,乃至“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

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梁谋”的商自标竟,反而不如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灵等人的即景写实、决定

优雅,杜诗“沉郁顿挫”风格不太符合殷瑶气象高华、“风骨”与“声律”兼备的要求。

从安史之乱爆发到终老于江湘,正是杜甫创作高峰,在杜诗佳作不断涌现之时诞生的两部诗选《箧中

集》和《中兴间气集》中却仍难觅杜诗踪影,原因何在?元结于《箧中集》序虽称“尽篌中所有,总编次

之”,其实并非没有严格的入选标准。元结主张''雅正",肯定入选作者“皆以正直而无禄位,皆以忠信

而久贫贱,皆以仁让而至丧亡”,元结文学思想明显是盛唐“别调”,并非主流,正好和杜甫比较接近,

然细审之,杜甫其人其诗并不完全吻合其选人、选诗之标准。杜甫曾为左拾遗,并非“正直无禄位”“忠

信而久贫贱”者,且杜诗主题与单纯歌咏个人苦难也不一致,他们关注个人疾苦,而杜甫则忧国忧民,杜

诗虽歌咏个人苦难,但往往推己及人,这种精神正是杜甫超越《箧中集》诸子之处。据卢燕新考察,高仲

武《中兴间气集》选诗标准为“体壮风雅,理致清新”“朝野通取,格律兼收”。杜诗却没能入选《中兴

间气集》,这显示出“沉郁顿挫”的杜诗受京城与江南两地崇拜盛唐气象高华诗人群的一致冷落。杜诗被

《中兴间气集》与江南诗人群冷落,当然主要还是因为诗歌理念、诗歌内容与风格的巨大差异一卧病江

湖感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吟咏“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杜甫哪能看到“中兴”气象?

此外,人际交往的限制也不可忽视。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漂泊蜀中,远离政治、文化中心长安,也与活

跃的江南诗人群体存在巨大时空阻隔和社会身份的高低落差。

早期唐人选唐诗中杜诗的落选也是时代的问题,《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代表当时诗坛主潮,杜

诗的落选表明其与时代主潮相对隔膜的关系。杜甫从生前到身殁短期内未被主流诗坛理解、认可,根本上

是因为其思想高度超过其同代人,其诗歌创新超越其时代。

(节选自吴怀东《杜甫的诗为什么会落选一唐人选唐诗与杜诗早期传播、影响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与《箧中集》代表了当时诗坛风气和主流思想动向,是当时比较重要的

诗歌选本。

B.与高适、储光羲相比,杜甫的诗歌创作在即景写实、淡定优辞方面存在不足,这是殷璘没将杜诗选录

集中的唯一原因。

C.杜诗主题已摆脱了对个人苦难书写,其忧国忧民的精神高度成为其超越同时代诗人的重要特征,也

是其不被选录的原因之一。

D.当时诗坛,京城与江南两地崇拜盛唐气象,而杜甫却以“沉施顿挫”的笔调书写人间疾苦,备受当时

文坛的冷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杜甫的诗句,旨在论证杜甫的诗歌风格有别于同时期的诗坛风格。

B.文章运用因果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针对杜甫诗歌落选于同时代诗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C.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别从选录标准、诗风与时代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进行总

结。

D.文章既肯定杜甫诗歌的思想高度,乂指出其与诗坛现实和时代的关系,论证严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魂的一项是()

A.唐人选唐诗中杜诗的落选,不仅有杜甫及其作品风格的原因,也与殷燔、元结和高仲武个人思想以及

当时诗坛主流评价有关。

B.元结的《箧中集》中体现的文学思想与杜诗比较接近,但杜诗之所以落选,是因为杜甫曾“有禄位”

及其诗歌内容等不合要求。

C.诗人的出身、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客观因素,不仅影响诗人的文学创作,更影响到其诗文的传播与

社会影响。

D.符合时代发展主流文学创作往往能够被时人接受而广为流,‘专,这是评价文学创作水平的最基础标

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15日,一场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北方大地——北京、河北、内蒙古、陕西、山西等12省(区、

市)被沙尘覆盖,多地PM10浓度达到上千微克每立方米。极至15日,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已影响我国西

北及华北地区,达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级别,是近10年来我国遭遇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

在沙尘天气下,污染物可通过眼、鼻、喉等黏膜组织及皮肤,直接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或

过敏反应。沙尘颗粒还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低能见度会影响交通的正常运

行,在强沙尘暴天气来袭的时候,建议大家尽量避免室外活动,如须外出,一定要做好健康防护措施。

(摘编王绍绍方经纶《北方地区遭遇近十年最强沙尘暴?》,《人民网》2021年3月16日)

材料二:

中国天气网分析师石妍指出,每年进入3月后,我国北方沙尘天气进入高发期。春季气温回升迅速,

北方沙源地开始解冻,加之降水较少,难以抑制沙尘,便为沙尘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这个时节,

北方冷空气活动仍然频繁,大风天气多发,就容易把地表的土或沙吹起来,从而形成沙尘天气。

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分析,这次沙尘天气成因包括两方面。一是受下垫面条件影响,

热力条件好。前期蒙古国以及我国西北部气温明显偏高,降水较少,地表逐渐解冻,沙尘粒子容易起沙。

二是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动力条件充足。新建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甚至华北北部都先后出现

了9-11级的阵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张碧辉说,近年来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绮,得益于我国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

作的整体推进,沙尘天气已经得到了明显有效的改善。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根系的固沙、蓄水功能,可抑

制、改善起沙条件,也可减小局地风场的扬沙。

(摘编邱晨辉《“最强”沙尘天气为何卷土重来》,《中国青年报》2021年3月16日)

材料三:

经过持续的治理,近几年京注冀地区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了,雾密似乎正在远去。但实际上,京

津冀地区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产业姑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员彭应登表示,从3月14日晚开始,蒙古国南部的沙尘南下,与中国内蒙古西部、宁夏中北部等地

区的沙尘费加,再向东南输送至京津冀地区,同华北地区近日的雾霾天气益加,最终形成了此次复合型污

染。

可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蓝天保卫战”虽卓有成效,但还需久

久为功。雾寝治理、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治理依然有很多难啃的“硬骨

火”,生志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不能松弦。

另外,此次沙尘暴天气是跨国界的重污染天气现象,蒙古国亦受灾严重,3月13日晚至15日上午9

时,蒙古国的暴风雪和强沙尘已致9人死亡、12人失踪。这也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生

态治理是全人类的事,世界所有国家只有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共享治理经脸,才能换来持久的蓝天白

云、绿水青山。

(莫鑫《沙尘暴再敲警钟,生态治理仍不能放松》,《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3月16日)

4.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次沙尘暴在我国是从北京首发,进而影响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是近10年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

沙尘天气,各地PM10浓度超高。

B.有过敏性反应或哮喘的人要特别注意,在沙尘天气时做到应有的防护措施;市民朋友应对沙尘天气最

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不外出。

C.此次沙尘暴跨国界性明显,不但对我国北方大地的环境、交通等带来危害,也对邻近的蒙古国带来了

很大的损害。

D.此次沙尘暴的突发性,既检验了我国近几年在防沙治沙的成效,也给我国今后的生态治理以警示,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气象专家的角度看,诱发此次沙尘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北方春季气温升高、降水量少、大风天气

等气候因素不容忽视。

B.材料二与材料三都从多方面分析了此次沙尘暴突发的原因,但材料三侧重从客观原因方面分析,分析

显得更全面、更透彻。

C.气象专家对此次沙尘暴成因的分析,既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也对人们应对恶劣气象灾害

有指导意义。

I).此次沙尘暴的成因、危害、影响,提醒人们“绿水青山”关乎生产、生活等方面,环境保护是一项漫

长而艰巨的工作。

6.为了尽量避免类似强沙尘暴天气的出现,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衣

阎秀丽

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香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嘴角不由得翘起一弯笑,她把腮红又用指肚小心地往下拉了拉,让她的圆脸

显得修长了些。着装完毕,香玲静静地坐在木髡上,不敢去看金凤。她知道金凤的眼睛里正在喷火,她能

感觉到周身被灼伤时的隐痛。

金凤是村里红透半边天的台柱子。

香玲是小剧团里名不见经传的配角。

金凤脸上的喜、笑、怒、伤感、娇羞,诠释着凡尘女子的烟火风情。男人们从她的身上看到了风月,

女人们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

所以,金凤有了架子,是角儿的架子。每次上台,都需要剧团里的几个头面人物去请。要一请、二

请,直到三请,金凤才笑着说:“哟,干吗还来好几个人啊?让谁知会一声就行了。乡里乡亲的,哪来的

那些说道儿!”

“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咱们的小剧团能少得了您吗?全指着您给撑场呢。”

金凤嘴角便嗡着淡淡的笑,摇摆着腰身出了门。

这是这些年唱戏时的规矩,人家金凤要的就是这个面儿!话让村里人好这口呢。正月没事,唱唱大

戏,扭扭秧歌,人们便有滋有味地过完了年。

杏玲喜欢青衣。青衣在舞台上水袖飞扬时的飘忽和眼眸流转时的风情让香玲着迷。杳玲看青衣,就像

看自己。

而今天,她只是被临时抓来救场的。

老规知,请了金凤三次。金凤托着腮,只是说嗓子疼了,开不得口,今儿是唱不了。

头面人物中的九叔便急得跳了脚。唱戏有唱戏的规矩,锣鼓声已经在村里密集地响起,这戏不能歇。

但是,没有主角儿的戏是没人看的,何况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正月十五!

年轻力壮的人过完年就都外出打工了.但村里该热闹还得热闹。正月十五唱大戏.却不想金风会摆挑

子,难怪九叔跳脚了。跳脚归跳脚,这戏还得唱,别的角儿都收拾妥当了,斯不能临场改戏。九叔思忖良

久,心里便有了谱儿。

杳玲!

金凤和香玲一个村东一个村西,一个主角一个配角。

金凤在县剧团学过一段时间,无论是扮相、身段,还是唱腔,都是专业水准,能自然地演绎出青衣的

一腔心事。杏拎是山野里长出来的花JL,没有在县剧团里柬陶过,却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唱起来低回

婉转,别有一番风韵。但是亏就可在了脸蛋和做派上,香玲自是多了一份山野间的气息。所以无论是大家

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自然而然地成了金凤的专属角色。

九叔找到了杳玲,香玲点头。香玲不想让九叔为难,九叔眉头紧锁着的疙瘩让香玲的心也报在了一

起。

揪在一起的心会疼。看着九掖的背影,香玲轻轻地叹了口气。

九叔的眼睛里只有金凤,这是村里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儿,酉玲也知道,但是杳玲的心还是会疼。

香玲出门的时候,外面下起了雪,雪花很大,给夜晚的村庄罩上了一层白色的纱衣。

谁也没有想到,金凤会突然闯进来。

金凤面无表情,只是在门口侪烂地站着。外面的雪花依然在飘,两扇门在她身后尴尬地一张一合,挑

衅似的吞吐着寒气。

香玲赶紧从坐着的椅子上挪到一个小木髡上,灯光明明暗暗地在她的脸上滑过。

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旋即,另一个青衣装扮的人稳坐在灯光下,如冰如雪,;祟然不可侵犯。

九叔挠了挠头,看了看金凤,张了张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又看了看香玲,还是挠了挠头,什么话

也没说出来。

外面的雪下得越发大了起来,孩子不扛冻,老人们便带着孩子一个个离开戏场。可九叔依然亮着嗓子

吼:“开场!”

锣鼓声响,响彻了整个村子。

村子瞬间变得热闹起来,锣鼓声和丝弦声挤满了空荡荡的村庄。

雪花飞舞着,和台上红红绿绿的戏服相衬,竟然有着说不清的魅惑。

两个“青衣”从左右幕侧飘然而出,青衫鼓荡,水袖飘忽,一个云手,一个盘腕,随着丝弦声起,咿

咿呀呀地唱起来。

九叔把胡弦的调门儿调得高,金凤使足了劲头儿,香玲也毫不示弱。两个青衣的唱音势如裂帛,穿透

飘舞着的雪花,穿透莽莽的群山,绵延不绝。

不知在什么时候.金凤从香玲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另一个自己。娇俏的兰花指.妩丽的面庞.水袖

轻颈,眼波流转,亦其亦幻,是她的形,也是她的魂,如人间尤物,风情万种。金凤的心颤了一下。

金凤的声音愈发清脆高亢,杳玲的声音低回婉转,掺杂在一起,竟然有着意想不到的和谐。那和谐让

金凤的心又颤了一下,仿佛自己和自己的戏都与以往有了不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九叔眼里飙进了雪。

他转头望了望台下,低下头,雪花从眼里流出来,变成点点晶莹,落在他的弦弓上。

台下早已空无一人,那些零星的脚印已经被大雪掩盖。

台上依然是水袖飞扬,在漫天飞雪中如三月杨花袭人面。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四个连贯的动作描写,一气呵成,既符合传统戏剧“青衣”的装扮特点,也为人物出场、情节展

开做了铺垫。

B.文中插叙金凤和香玲的学艺情况,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既表现金凤专业水平高,也体现香玲唱腔

的独特韵味。

c.”金凤的心颤了一下”是因为香玲出演青衣,自己的地位将受到威胁,;“又颤了一下”是发现两人配

合默契。

D.小说以“青衣”为题,既点明主要人物身份,给人飘逸、梦幻、唯美的感觉,又暗示小说主旨与戏剧

传承有关。

8.成功的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至关重要。“雪”在文中出现多次,请分析其作用。

9.对于这篇小说的主角,有人认为是金凤,有人认为是香玲,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牛年初,契丹陷甘陵,国魏郡。少帝驻军漉渊,契丹阵于

城北,元福以左干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遭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日:“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

信之,尽锐来战。元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

日:“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

改泰州。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

晋人乏水土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

矣。”守贞与元福谋日:“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

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考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干层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谋为乱,三族酋长长拓跋彦超、石存、乜厮褒率众攻

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元福与晖出威

州上桥西,遇彦超兵七千余,邀晖行李。元福转战五十里,杀千级,禽三十余人。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

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根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晖军,军中大惧。元福日:

“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日:“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

绝少,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

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

不继,诏令毋乎。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日:“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

南,元福以屋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节选自《宋史・药元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B.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上/辄坏塞

C.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D.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环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运”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刘彻开创了

年号纪年的先例。

B.“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也可以借指部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此处的“麾下”与下文

“以麾下骑”均指部下。

C.“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始设的官名,它的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初仅设于京畿附近,

后边境也相继增设。

D.“班师”即“还师”,指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文中的后周世宗并未打胜仗,

只是把军队调回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元福作战英勇,奋不顾身。他在澧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所向无敌,得到后晋少

帝的高度评价。

B.药元福敢用奇兵,出其不意。他与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坚持己见,迎风出击,打败了敌

军。

C.药元福处险不惊,沉着应战。敌军人数众多,占据地利,他毫不慌乱请求率领蔚兵先行攻击,敌军果

然溃败。

D.药元福知己知彼,分析精准。后周世宗因为粮草运送跟不上,打算退兵,药元福了解敌我形势,并做

出了准确判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2)世宗日:“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摩下为后殿。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花联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灿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白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亘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注,(16ngs6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浅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I).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5.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

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3)《诗经-氓》中以万物的有限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和生活的统一,有赖于我们的艺术想象和审美经脸。一艺术的真实根据孤立的感觉状况出发去捉

摸是不行的,舞台上的玩意不管在外貌上多么逼真,我们感受时却是带有想象的。不能说只有实物形象的

舞台才是真实的,虚拟的彬象就一定是不其实的。舞台的真实,如果不是产生于感觉的联系,那是

的。人们有了联想和推理的能力,就可以不必在画纸上洒香水而得芝兰之香,不必在舞台上灌冷气而得

风雪之寒。

人对艺术的感受,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有形象的联想,有逻辑的判断。因此,艺术反映现实,就

可以不必。可以我:一斑而知全豹;可以写意,可以传神,可以变形,可以变色。于是齐白石画虾子

游泳,可以画水,也可以不画水。如果只从物理的眼睛出发,不从想象的眼睛出发,故宫收藏的长卷画

《清明上河图》和《万里江山图》就不可能产生。当然,这种艺术特征不定是中国传统艺术所

的,但是中国传统艺术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脸。那种只能将生活临基的艺术也只能低于生活,只能是

霜洪无光的生活摄影。在戏曲艺术里,一条木桨,可以表演惊涛骇浪;几根鞭子,可以表演万马奔腾。这

些表演,固然要高度的技巧,但又是为了炫檐技巧,而是利用有限的舞台空间,表现无限的生活图景。古

人《题襄阳图》诗云:图书空咫尺,千里意悠悠。中国的戏曲舞台,就有之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捉摸直言不讳独具匠心尺幅千里

B.不堪设想和盘托出独具匠心面面俱到

C.不可捉摸和盘托出独树一帜尺幅千里

D.不堪设想直言不讳独树一帜面面俱到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艺术的真实,用孤立的感觉去捉摸是不行的,不管舞台上的玩意在外貌上多么逼真,我们感受时总

是带有想象的。

B.对艺术的真实,用孤立的感觉去捉摸是不行的,舞台上的玩意不管在外貌上多么逼真,我们感受时总

是带有想象的。

C.根据孤立的感觉状况出发去捉摸艺术的真实是不行的,尽管舞台上的玩意在外貌上很逼真,但我们感

受时总是带有想象的。

I).根据孤立的感觉状况出发去捉摸艺术的真实是不行的,舞台上的玩意尽管在外貌上很逼真,我们感受

时都是带有想象的。

19.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古人《题襄阳图》诗云:图书空咫尺,千里意悠悠”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B.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也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C.今有恳者:书籍二包散稿一束由邮寄上,祈代保存,是所至涛。

I).范长江:报道红军长征的第一人(《新华文摘》1997/2)

(二)语言文字运用H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兔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这里所说的气溶胶是指人在H常说话、

大笑、唱歌等过程中①,其粒径一般不超过0.1毫米,这些液滴在呼出人体后很快蒸发,形成飞

沫核。飞沫是人在打喷嚏或者咳嗽等活动时排出的,其粒径一般为1至5毫米,只能在传染源1至2米范

围内的空间传播,②;飞沫核却可以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

米,属于远距离传播。到目前为止,关于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研究较多,③。

2022年4月11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了一项调查,公布了一起可能经气溶胶传格的新冠肺炎

疫情。北京市一病例在被判定为次级密切接触者后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隔离,隔离期间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

性。返回家中后,该病例及其妻子等都确诊新冠。研究表明,该病例可能在隔离酒店被楼下一确诊病例通

过卫生间的通风管道传播的气溶胶感染。研究发现该隔离酒店通风管道上下相通,在该病例离开5天后,

仍能在管道内壁深部检出2件环检阳性标本。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

21.根据以上内容,请给疾控部门选择隔离酒店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原因,不超过60字。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

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

迁,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我们还需要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2届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3题答案】

【答案】l.D2.C3.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6题答案】

【答案】4.A5.B

6.(1)植树造林防沙治沙:(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常抓不懈;(3)世界各国应当携手合作,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进行生态治理。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0~9题答案】

【答案】7.C&①渲染氛围:”外面下起了雪,雪花很大,给夜晚的村庄罩上了一层白色的纱衣”,渲

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为香玲和金凤在舞台上的较量提供背景。②烘托人物形象:”外面的雪花依然在飘,

两扇门在她身后尴尬地•张・合,挑衅似的吞吐着寒气”,雪花飘飞,风吹门板送来寒气,烘托出金凤心里

的愤怒,也暗含了她的挑衅之意。③推动情节发展:雪下得越发大了起来,老人孩子纷纷离场,可九叔依然

亮着嗓子吼“开场”,引出两个青衣的同台竞技。④深化作品主题:文末“在漫天飞雪中如三月杨花袭人

面”,运用比喻,表达对两人共舞齐唱的和谐景象的赞美,也写出作者对传统戏剧得以传承的欣慰。

9.(示例1)我认为小说的主角是香玲。故事开篇即写香玲的青衣装扮,后文交代了她扮演青衣的缘由,介

绍了她的从艺经历,细致描绘了她在舞台上的演出场景,也写出她的演出对九叔和金风的感染力。在金凤摆

架子拿捏剧团和乡亲,使演出无法进行的时候,香玲勇挑重担,出演青衣角色,衣现出她心地善良、宽容大

度;香玲喜欢青衣,着迷于青衣的一颦一笑,也不断改进自己的演技,这次演出充分展现了她的精湛演艺,

表现出她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小说通过香玲的故事,赞扬了她心地善良、宽容大度的品格和敢于

担当、执着追求的精神,也有对中国传统戏剧传承发扬的期待与欣慰。

(示例2)我认为小说的主角是金凤。小说围绕村里正月十五的戏剧演出展开故事情节,其中既有金凤的

学艺经历,也有她因技艺精湛而摆架子,甚至故意拿捏、找借口拒演,还有她与香玲的同台竞技。金凤始

终是故事的主要人物。小说中的金风经过县剧团的专业训练,演技十分精湛,也滋生了骄傲自大、目中无

人的心理,但是香玲的表演让她震撼,二人的和谐也让她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小说通过金凤的故事,揭

示做人应该谦虚低调、知错能改,演员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