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地形图的判读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新课导入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要如何表现在平面上呢?1等高线地形图2分层设色地形图3地形剖面图CONTENTS课程目录2022新课程标准1.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2.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1.学会阅读和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学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山体部位。2.在分层设色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3.通过动手绘制地形剖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了解山地不同部位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学习目标1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什么是地形图?
地形图是表示地面起伏和地理位置等事物的地图,是用测量仪器把实际高度测量出来,并用特定的方法按一定比例缩绘而成。它是地面上地形和地物位置实际情况的反映。平面地形图又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
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
“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86米。”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海中路银海大世界内,是中国唯一的水准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作为中国唯一的海拔地理性标志正式写入全国中小学地理教科书。中国高程的起点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即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甲的海拔1500米乙的海拔500米甲与乙相对高度1000米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8848.86m-430.5m珠穆朗玛峰死海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可以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观看动画,观察等高线绘制过程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单位:米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特点: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特点:2.等高距全图一致
在同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等高线特点:
受图幅面积限制,等高线中间可能出现断裂,但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4.除了陡崖,两条等高线不相交等高线特点:
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不相交。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缓,等高线越稀疏100m200m300m400m100m200m300m400m缓坡等高线稀疏的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的山坡400m想一想:爬山时,为了节省力气,我们往往选择陡坡还是缓坡?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山体部位的判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通过等高线的分布,可以判断山体的地面形态。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山峰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降低。反之,则为盆地。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鞍部鞍部:两个山峰间平缓的部位。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山脊250200200300350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山谷200250250300350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陡崖陡崖:等高线重叠处。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山峰中间高,四周低山脊凸低为脊山谷凸高为谷鞍部中间低,两边高陡崖等高线重合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看图说地形部位山脊山峰山峰山谷陡崖鞍部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路线③和④,哪条视野更开阔,理由是什么?
路线④视野更开阔。因为地处山脊,中间高,两侧低。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要举行攀岩交流,应该到达哪个地点?这个陡崖海拔范围是?
②地点处。这个陡崖海拔范围是大于200米,小于400米。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A附近有个水坝,说说这个水坝选址在这里有什么依据?
位于“口袋形”地区的“口小”处,利于建坝同时上游腹地广阔,库容大,而且有支流汇入,水源较充足。第一部分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的定义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2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地形,地表的形态。具体指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地表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上的五大地形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相对较大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归纳陆地地形海拔地形特征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较陡500米以下起伏不大,坡度和缓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较小无标准中间低,四周高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和缓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识别五种基本地形AEBDC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原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示意图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丘陵用黄色高原、山地用棕褐色积雪、冰川用浅紫、白色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图例0~200米200~500米500~2000米2000~5000米5000米以上0~200米200~2000米2000~4000米4000~6000米6000米以下陆高海深
洼地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活动:
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等地形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
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
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
巴西高原是南美洲东部位于巴西境内的广阔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高原(仅次于南极的冰雪高原)。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
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的西岸,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第二部分分层设色地形图
刚果盆地,非洲最大盆地,属于世界十大盆地(曾称为世界最大盆地),又称扎伊尔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呈方形,赤道横贯中部。3第三部分地形剖面图第三部分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中国地形图中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第三部分地形剖面图第三部分地形剖面图学以致用——绘地形剖面图
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地形剖面图的作用第三部分地形剖面图制作地理模型要求:能够体现出山体五大部位或者地表五种地形提示:可利用超轻黏土、土豆等,发挥你的想象力,翻滚吧!当堂检测1.下面四幅景观图与地形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B.山地、丘陵、盆地、平原C.山地、盆地、平原、高原
D.山地、盆地、丘陵、平原2.时下流行的蹦极是在()部位进行。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3.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家具制造与供应协议
- 企业课件教学
- 2024奶牛养殖企业环保责任合同
- 2024年建筑工程装饰分包合同文本
- 2024年工程建设项目中介服务简约合同
- 2024苏州汽车质押借款合同范本
- 公司行政部门经理工作总结
- 企业迎新晚会主持词(6篇)
- 现代商务课件教学课件
- 英语课件简约教学课件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6Reading Plus Unit 6
- 2024年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护理文献检索步骤
- 2024年有子女无财产离婚协议参考范文(四篇)
- 2024欠款还款协议书
- 阿米巴巴长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
- 2024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鸡蛋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小学三年级下一字多义(答案)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