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主观简答试题专训(一)-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1页
文言主观简答试题专训(一)-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2页
文言主观简答试题专训(一)-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3页
文言主观简答试题专训(一)-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4页
文言主观简答试题专训(一)-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文言主观简答试题考点专训(01)(教师版)

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得分:

(2024届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太宗射猛兽于苑内,四发殖(yi,死:“左修殖今右力伤”)四豕(猪)。有一雄豕直来冲马。吏部尚书下马

搏之。太宗拔剑断豕,婢而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画击贼耶?何惧之甚!”俭对口:“汉祖以马上

得之,不以马上理之](汉高祖刘邦依靠鞍马征战取得■天下,却不依靠鞍马征战去治理天下,告诫唐太宗不可因武力强而自满,抓错治国重点)。

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12A)太宗善之,因命罢猎。

张玄对,贞观初,太宗闻其名,召见,访?理道。玄素日:“臣观自古已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

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且万乘之主,欲使自专庶务(独断各种

政务),日断十事,而有五条不中(合乎道理)者,何况万务乎?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缪(荒谬悖理的事)既多,

不亡何待?”太宗深纳之。

太宗幸九成宫,还京,有宫人憩津川县官舍。俄而李靖、王珪至,县官移宫人于别所,而舍(名词动用,

让某某住宿)靖、珪。太宗闻之,怒日:“威福岂由靖等?何为礼(形容词作动词,礼待)靖等而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我宫人!”即令按验(查验)津川官属(12B)0^(谏曰:“靖等,陛下心膂(iu脊椎骨)大臣,又靖等出外,官

吏做阙庭法式朝觐(效法朝廷的法度拜见),陛下问人间疾苦,靖等自当与官吏相见,官吏亦不可不谒也。至于宫

人,供养之外,不合参承。若以此加罪,恐不益德音,骇天下耳目。"太宗日:“公言是。”遂舍不问。

(节选自《大唐新语•规谏第二》,有删改)

文本二:

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

人君通心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夫尧、舜之治(12C),辟(敞开四方之门)四门,明(开

阔四方眼界)四目,通(听取四方言论)四聪,是以天下辐凑(像车的轴条集凑于车轴心那样)而圣无不照。秦之二世(12C),

务隐藏已通断百僵隔遗疏贱页信赵高是以听赛方贵重之更.明蔽于骄妒之△故天下溃叛(12D),弗得闻也。

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说谎),而远人不得欺(欺骗)也;慢(息慢地位卑下之人)贱信(听信权贵)贵,则

朝廷谎言(正直之言或者慷慨之言。)无以至,而洁士奉身伏罪(奉节守身、认罪退隐)于野矣。

所以君主(如果)广泛听取采纳臣下的意见,显贵的大臣就不能说谎,远方之人也不能欺骗了;君主(如

果)怠慢地位卑下之人而听信权贵,那么朝廷上的正直之言就无法到达君主耳中,而高洁之士也就奉节守

身、认罪退隐民间。

(节选自王符《潜夫论・明暗第六》,有删改)

【注】上将:指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唐高祖曾封他为天策上将,位高于三公。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依次写出句读处的字母。(3分)

务A隐B藏C已D而E断F百G僚・隔I捐J疏K贱L而M信N赵高■是P以Q听R塞S于T贵重U

之臣V明W蔽X于Y骄妒Z之人

【答案】H0V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务隐藏己而断百僚”和“隔捐疏贱而信赵高”主语都是“秦之二世”,且结构相似,“百僚”是“断”

的宾语,动宾结构,后面断开,即H处;

“是以”意为“因此”,固定结构,一般放在句首,“听塞于贵重之臣”是“务隐藏己而断百僚”“隔捐

疏贱而信赵高”的结果,故应在“是以"前断开,即。处;

“听塞于贵重之臣”与“明蔽于骄妒之人”结构相同,都是状语后置句(于+名词),其间应断开,即V

处。

句意:致力于隐藏自己从而断绝与百官的联系,隔绝抛弃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而只相信赵高,因

此他的耳朵被位尊任重之臣堵塞,眼睛被骄横谗妒之人遮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直来冲马”中的“冲”字与《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迎而自牧”中的“冲”字意思不同。

B.“顾而笑曰”中的“顾”字与《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顾”字意思不同。

C.“访以理道”中的“以”字与《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均相同。

D.“不合参承”中的“合”字与《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中的“合”字意思相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冲”,朝着、冲向/谦和。句意:有一头公猪直向唐太宗的坐骑冲来/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

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谦”和“冲”同时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可以以“谦”释“冲”。

B.正确。“顾”,回头看/拜访。句意:回过头笑着说/(先帝,即刘备)三次到草房(谦虚的指自己家房子

简陋)来拜访臣(指诸葛亮自己)。

C.正确。“以”都是介词,意为用。句意:用理政之道询问他/用被子围盖身上。

D.错误。意思不同。“合”,应该/符合、合乎。句意:不应去参见侍侯/合乎《桑林》舞曲的节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俭怕公猪伤害唐太宗,唐太宗却以过去自己当天策工将时击贼的威风来笑问唐俭“何惧之甚”。

B.唐太宗对津川县官在处理宫女与李靖等大臣住宿问题时的做法非常不满,并欲按验津川县属官。

C.王符在论说时,援引尧舜时期和秦二世时期的例子,意在强调君主应该广泛听取采纳臣子的意见。

D.在王符看来,国君应该适当听取那些地位低贱之人的观点,这样那些权贵之臣就不容易被诬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样那些权贵之臣就不容易,诬陷”错误,强加因果,曲解文意。选项对应文本二中的“故人君兼

听纳下,则贵臣不得i|,而远人不得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如果)广泛听取采纳臣下的意见,显贵

的大臣就不能说谎远方之人也不能欺骗了。这句话强调的是“纳下”对“贵臣”“远人”的蒙蔽之举有制

约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4分)

【答案】假如(隋朝)皇帝在上能够虚心接受(劝谏),臣子在下能够纠正过失,怎么会到如此地步。

【解析】''向使",假使,如果;“虚受”,虚心接受;“弼违”,纠正过失;“虚受于上”“弼违于下”,状

语后置,应为“于上虚受”“于下弼违”。

(2)若以此加罪,恐不益德音,骇天下耳目。(4分)

【答案】如果因为这件事治罪,恐怕不会有利于陛下的好名声,使天下人感到震惊。

【解析】“若”,如果,假设连词。“以此”,因此,因为这件事;“益”,有利,有益;“德音”,好名声;

“骇”,使震惊。“耳目”借代手法,代指人。

5.文本二中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但其实臣子的劝谏也很重要,请简要概括文本一中三个劝谏

之人的劝谏技巧。(3分)

【答案】①唐俭借助历史事例,进行类比说理;②张玄素借助前朝得失,进行假设分析;③魏征就事

论事,指出问题实质,进行具体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题干要求简要概括文本一中三个劝谏之人的劝谏技巧。首先要明确三个劝谏之人指的是谁,阅读文本

一可以确定,三个劝谏之人依次为猎场劝谏的唐俭、汲取前车之鉴的张玄素、为出巡之事劝谏的魏征。

然后具体分析这三个人是如何劝谏的:唐俭引刘邦“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理之”的事例,告诫唐太

宗不可因武力强而自满,抓错治国重点;张玄素就近取材,以刚刚被灭的隋朝为例,进行假设,说明君主

不能独断专行;魏征则针对“县官移宫人于别所,而舍靖、珪”这件事,具体分析不同人的身份、地位、

职能等,以劝阻唐太宗“按验津川官属”。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要点。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唐太宗在洛阳苑内射猎猛兽,四箭射死四头猪。有一头公猪直向唐太宗的坐骑冲来。吏部尚书唐俭下

马与猪搏斗。唐太宗拔出佩剑把猪斩杀,回过头来对唐俭笑着说:“天策府长史,没见过我杀贼吗?为什

么如此害怕?”唐俭回答说:“汉高祖刘邦依靠鞍马征战取得天下,却不依靠鞍马征战去治理天下。陛下

凭着英明威武平定天下,怎么能还想在一头野兽身上显示雄心!”唐太宗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下令停

止狩猎。

张玄素,贞观初年,唐太宗听说他的名声后,召见他,用理政之道询问他。张玄素说:“我看自古以

来,没有像隋朝那样政局动乱的,这难道不是隋朝皇帝独断专行,隋朝法律日渐紊乱的缘故吗?假如(隋

朝)皇帝在上能够虚心接受(劝谏),臣子在下能够纠正过失,怎么会到如此地步。况且作为大国的君主,

假如想要独断各种政务,每天决断十件事,便有五件处理不当,何况日理万机呢?日以继月,长年积累,

荒谬悖理的事多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唐太宗诚恳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唐太宗亲临九成宫后,返回京城,有宫女在津川县官舍歇息。不久李靖、王珪到津川县,县官便把那

些宫女转移到别的地方,让李靖、王珪(在官舍)住下。唐太宗听说这件事,生气地说:“难道由着李靖

等人恃势弄权吗?为什么礼待李靖等人却轻视我的宫女?”于是下令查验津川县属官。魏征进谏说:“李

靖等人是陛下亲信得力的大臣,加上李靖等人离开朝廷外出,下面的官吏效法朝廷的法度拜见,陛下向他

们询问民间疾苦,李靖等人自然应当与县里官吏相见,县里官吏也不能不拜见他们。至于宫女,除了供奉

安置她们之外,不应去参见侍侯。如果因为这件事治罪,恐怕不会有利于陛下的好名声,使天下人感到震

惊。”唐太宗说:“您说的对。”于是放下这事不再追究。

文本二:

国家之所以安定太平,是因为君主英明;国家之所以混乱,是因为君主昏庸。君主之所以英明,是因

为能广泛听取意见;君主之所以昏庸,是因为相信一方。因此君主内心通达、广听兼纳,圣德就会日渐扩

大;偏信浅陋之言,愚昧就会与日俱增。尧、舜治理天下,敞开四方之门,开阔四方眼界,听取四方言论,

因此天下的情况像车的轴条集凑于车轴心那样集中到君主那里,君主的圣明没有照不到的。秦朝的二世皇

帝,致力.f•隐藏自一三丛面斯缠与亘官的朕系*—隔楚抛弃一关系琉运、坦便低下的人质K相信赵高,'且此他.的

耳朵被位遵任重之里靖褰,月艮睛被骄横谗妒之人遮挡;因此天下崩溃叛乱,他却没有得到消息。所以君主

(如果)广泛听取采纳臣下的意见,显贵的大臣就不能说谎,远方之人也不能欺骗了;君主(如果)怠慢地

位卑下之人而听信权贵,那么朝廷上的正直之言就无法到达君主耳中,而高洁之士也就奉节守身、认罪退

隐民间。

(合肥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一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日:“子以为何如?"对日:“宜阳必拔(被攻下)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

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12A)”对日:“甘茂,辱

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

王耻(感到耻辱)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谓景翠日(12C):'公爵为执圭,

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援助)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

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拿出所有)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献出)煮

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感激)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目:“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楚能自免也。为其必免,](12B)吾欲先据

(据守)之以加德(感激)焉。”陈轸对日:"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智慧),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

黠(狡猾)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同“网”),前而驱己也,国还走而用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

(被捕获)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假装)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

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12B)o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日:“公不论兵(用兵法指挥士兵作战),必大困。"甘茂日:

“我羁旅而得相(当上丞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引得泰王高兴)。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

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击鼓进军)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

(12D)o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6.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因©还走回而冒日人回至数同猎者同知同其[诈回伪]举回罔同而进之

【答案】DEI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因还走而冒人”,省略主语“麋”,“而”连接主语的两个动作,“人”作宾语,结构完整,其后断开;

“至数”,经过多次,表示前面主语行为的反复,应独立成句,其后断开;

“猎者”作主语,“知"作谓语,''其诈"作宾语,结构完整,其后断开;

【句意】于是它调过头跑来顶人,这样经过许多次,猎人了解了它的狡诈习性,举着网伪装前进,麋

鹿因此被捕获了。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羁,文中指寄居在外,与《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的“羁”意思不同。

B.殆,文中指大概,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殆”意思相同。

C.三鼓,文中指击三次鼓,与《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的“三鼓”意思相同。

D.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后来城郭多指城邑和城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词义与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寄居在外/拘束、束缚。译文:秦将甘茂,是寄居在秦国的人/我在少年的时候就没有卓越不

羁的才华。

B.错误。大概/近于、几乎。译文:大概能够避免宜阳的危亡/况且燕赵两国处于秦国把其它国家灭尽

的时刻。

C.正确。击三次鼓。译文:擂罢了三通鼓,而士兵仍然不肯冲锋上阵/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D.正确。北朝民歌《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

接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内有英勇的士兵、充足的粮草,外有依山扎寨相机援救的

楚军,秦国一定会无功而返。

B.秦韩宜阳之战,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轸却劝说楚王放弃这一打算,事实证明了

陈轸的先知。

C.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既令秦国害怕,又得韩国感激,

最终从两国获利。

D.甘茂作为宜阳之役的秦军主帅,面对困境,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拿出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

金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C选项“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错误,张冠李戴。原文“对日:‘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

国,……’”,由“对曰”的人是赵累可知,不是赵累直接劝说景翠,而是给周君的建议,让周君劝说。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4分)

【答案】你的爵位已经是执圭,你的官职已经是上柱国,即使打了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

【解析】“公”,对人的尊称;“爵为执圭”“官为柱国”,判断句,“为”,是;“加”,增加,提升。

(2)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4分)

【答案】现在攻打宜阳如果不能攻下它,在内有公孙衍阻挠(毁败)我,在外有韩公仲用韩国的力量

来使我窘迫。

【解析】“拔”,攻下;“挫”,阻挠;“穷”,使……窘迫。

10.如果事件还没有发展到“明日鼓之,宜阳拔”的时候,韩国有没有取胜的可能?请阐明理由或给

出合理化建议。(3分)

【答案】韩国没有取胜的可能。因为:①韩国相国韩仲侈的狡诈多智被诸侯识破。②秦国君臣同心,

求胜意志强。③其他诸侯各国如楚国持观望态度,没有向韩国及时提供援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根据“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韩侈之知,于此困

矣”可知,韩国相国韩仲侈的狡诈多智被诸侯识破,韩国不可能取胜。(韩国的原因)

根据“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

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日拔”“我羁旅而得相秦者,……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可知,

秦国君臣同心,求胜意志强,所以韩国不可能取胜。(秦君臣的原因)

根据“舍之,王勿据也”“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

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

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可知,其他诸侯各国如楚国、东周持观望

态度,没有提供韩国及时援助。(其他诸侯国的原因)

评分参考:答“没有取胜的可能”,给1分;原因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满分3分。

答“有取胜的可能”不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周赧王对大臣赵累说:“你认为这次战事会怎样?”赵累回答说:“宜阳必定

会被秦国攻破。”赧王说:“宜阳城方圆八里,十万英勇善战的士兵,粮食足以支用好几年;(在宜阳附近)

有韩相国公仲的军队二十万,还有景翠率领的楚国的军队,依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有收获。”

赵累回答说:“秦将甘茂,是寄居在秦国的人,攻打宜阳如果能建立功勋,那么他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

如果攻不下宜阳,那么他就不能在秦国站住脚。秦王(秦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建议去攻打宜阳,如果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