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相关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教材对本单元日积月累的要求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试着读出恰当的停顿和节奏,学生提出始终不懂的字词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相机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两首古诗,熟读成诵。”

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新旧教材衔接的关系,学生此前已经学过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本节课立足现实学情并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以旧知为原点,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相关的七则诗文深入体会古诗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以文解文"的学习方法,并逐步由扶到放,指导学生结合相关的七则诗文继续学习新知,诵读感悟、合作讨论、展示交流,在实践中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情感,突破教学重点。学生在运用中掌握这一方法的过程,就是逐步感知李白送别诗特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两首武汉“抗疫”诗作的实践中体会武汉人民对医护人员感恩、惜别的情感,辨析诗歌的不同风格特点,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进而激发积累优秀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及相关的李白、袁枚、杨齐贤等14则相关古诗文、2则“抗疫"送别诗文,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探索、总结“以文解文”的古诗学习方法,并在温故知新的实践运用中掌握这一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李白送别诗歌的特点,激发学习、积累优秀诗歌的兴趣。

重难点: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及相关的李白、袁枚、杨齐贤等14则相关古诗文、2则“抗疫"送别诗文,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数字教学环境、课件。

16则相关诗、文资料卡片(学生每两人一份,便于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旨,导入新课

同学们会背这么多李白的诗,真了不起!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送别诗。什么是送别诗,送别诗有什么样的特点?

指导讨论:古代联络、交通不便,生离往往意味着死别,所以送别诗形成了“有别必怨”的特点。

(二)借助旧知,探索“以文解文"古诗学习方法

送别诗不断发展,到唐朝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作。那么写得最好的是谁呢?李白的送别诗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1.自由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预设一:

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和李白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留恋"之情。

预设二:

抓住“烟花三月下扬州”,结合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等六则诗句,品味李白对扬州的向往、对孟浩然此行的羡慕。

(用相关图片提示六则诗歌意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扬州之美。)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羡慕"之情。

2.回顾总结“以文解文”的古诗学习方法。

(三)指导运用“以文解文"的方法继续学习《赠汪伦》。

1.大家拿出老师发的资料卡片,读一读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杨齐贤注《李太白全集》两则文言短文,结合短文说说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体会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2.展示交流。预设:

抓住“忽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字句,与《随园诗话补遗》“白感其意”等语句,体会李白的感动、惊喜。

(用擦除、变化字体颜色等强调资料中“白大笑"白感其意”等字句,在同一文稿上与原诗“忽闻"不及”呼应,帮助学生在交互中习得“以文解文"学习方法)

借助两则文言短文相关语句与原诗相互印证,体会汪伦对李白的尊敬、仰慕,感受汪伦热情豪爽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两人深厚情谊。

4.小结、过渡:李白与汪伦、孟浩然的情谊,正如李白的诗句所言“人生贵相知”,这种相知、相亲的友情,使得李白的送别诗饱含真挚的情感。那么李白的送别是不是就不悲伤哀怨呢?他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怨"的呢?

(四)以文解文,整体感受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1.引导朗读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等诗句,你发现了什么?

用上行路径出示《金陵酒肆留别》等5则诗文,使学生形成清风明月、高山大川等壮阔开朗的意象,强烈感知白诗艺术特色

指导讨论:李白送别诗都有辽阔的视野、大气的格局。具有开朗、壮阔的风格。

2.小结:李白所处的那个时代是社会空前繁荣昌盛的时代,人们普遍的精神状态也是昂扬振奋、大气开朗的,这是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送别诗到了李白这样一个珍惜友情、豪放爽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人手里,一下子突破了一千多年来“怨”的传统,充分显示出李白豪放开朗的个性,演奏出了盛唐时代的最强音。

(用牡丹绽放的动图表现盛唐昂扬大气的时代精神,帮助学生理解白诗突破“有别必怨"的传统、奏响时代最强音的深层原因)

(五)学习时文,巩固新知

一千多年以后,饱经沧桑的黄鹤楼再次见证了一场伟大的离别(借助“黄鹤楼雄姿”视频过度到练习环节)。

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和武汉人民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春暖花开的时候,他们要离开这座英雄的城市了,武汉人民依依惜别,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1.读《送天使凯旋》,说出诗歌表达的感恩、惜别的思想感情(用“送天使凯旋"动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读《送别》,说出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辨析:假如你是李白,你更愿意选择哪一首诗来表达送别的情意呢?为什么(用“送天使凯旋”动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指导讨论:青山碧水,漫天樱花,写得非常开朗、开阔,也很有点李白的味道。

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六)总结、布置作业

这些都是抒发了真情实感的好作品,只不过这一首诗歌更加接近李白辽阔开朗的风格。同学们已经对李白这些送别诗的艺术风格有了初步的感受。这种对诗歌的感觉,还要靠在日积月累、点点滴滴的过程中慢慢沉淀,在熟读成诵,涵咏品味的过程中渐渐发酵。诗言志,越读就越有感觉,越能体会到不同的诗歌里面蕴含的不同的味道。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在不断的学习中去加深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今天大家就挑选资料卡片上自己喜欢的诗文抄写在积累本上,再读一读,品味品味。

板书设计:

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羡

赠汪伦___怨

别......___喜

开朗壮阔

教学小结:

作为一节融合信息技术的诗词教学课例,如何运用技术达成教学重点(体味诗歌内容和情感)、突破教学难点(感受李白送别诗歌的特点),是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本节课将技术作为教具、学具融于教与学:用擦除、变化字体颜色等强调资料中“白大笑"白感其意”等字句,在同一文稿上与原诗“忽闻"不及”呼应,帮助学生在交互中习得“以文解文"学习方法。这样的设计利于形成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