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
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题干:以下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利用酵母菌进行酿酒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氧气浓度,可以影响酒精的产量。
B、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C02的固定速率与光照强度、C02浓度有关。
C、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维持细胞内稳态。
D、人体运动时,肌肉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
2、题干:以下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转录因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关键作用。
B、基因表达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进行调控。
C、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受到表观遗传学的影响。
D、基因表达调控与生物体的发育、生长和适应环境无关。
3、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细胞分裂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优
点是:
A.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C.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D.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时,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①实验前准备充分,确保实验器材和药品齐全;
②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③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以下哪项要求不属于实验的基本要求?
A.实验前准备充分
B.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
C.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D.实验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
5、在以下哪个过程中,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A.植物细胞生长
B.植物根系吸收水分
C.植物光合作用
D.植物细胞呼吸
6、以下哪种酶在生物体内主要负责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
A.磷酸化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磷酸丙酮酸激酶
D.丙酮酸脱氢酶
7、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
时,以下哪个环节最适合进行“提出假设”的活动?
A.观察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变化
B.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C.讨论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
D.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8、教师在讲授“基因的表达”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
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
A.讲授法
B.案例分析法
C.小组合作学习法
D.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9、在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NA分子是由两条互补的RNA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平行的,并且通过氢键连接
C.DNA分子中的碱基是通过肽键连接的
D.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11、题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光合作用”这一复杂过程的
理解,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为有效?
A.传统讲授法
B.案例分析法
C.分组讨论法
D.多媒体演示法
13、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哪个阶段染色体数目加倍?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15、在以下哪个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分子被复制?
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无丝分裂
D.二倍体细胞形成
17、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发生在哪个时期?
A.G1期B.S期C.G2期D.M期
19、在下列关于DNA分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NA分子是由核糖核甘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的一条链上可以同时存在脱氧核糖和核糖
C.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需要RNA作为模板
D.DNA分子上的基因是连续的,没有非编码区
2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NA复制是一个半保留的过程,其中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组成新的DNA分子。
B.DNA复制不需要模板,因为DNA聚合酶能够独立决定新链的序列。
C.DNA复制过程中,合成的新链总是从5'端向3'端延伸,而旧链则相反方向延
伸。
D.DNA复制仅发生在细胞分裂期间,其他时间不会发生。
23、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以下哪
项不是教师应遵循的原则?
A.确保实验操作规范,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
C.忽视实验操作的细节,只关注实验结果
D.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规律
2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C.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基因数目加倍
D.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基因分布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一题
请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
能力。
第二题
题目:
解释基因突变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第一题
材料一:某高级中学生物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设计了
以下教学活动:
1.教师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态。
2.教师提出问题:“DNA分子是由哪些基本组成单位构成的?这些基本组成单位之
间是如何连接的?”
3.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DNA分子结构的模型制作。
4.每组展示模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5.教师提出问题:“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有何关系?”
6.学生分组讨论,总结DNA分子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材料二:课后,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活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在制作DNA分子模型时,对碱基配对规则理解不透彻。
2.部分学生在讨论中缺乏合作意识,导致讨论效果不佳。
3.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DNA分子结构特点时,过于关注模型制作,忽视了学生对知
识点的掌握。
请结合材料,分析该教师教学活动的得与失,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题
背景材料:
某高中生物教师在讲解“遗传与变异”这一章节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
表达调控机制,设计了一堂实验课。实验内容包括观察果蝇的不同表现型,并探讨这些
表现型背后的遗传学原理。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操作,通过显微镜观察果蝇的不同突
变体,并记录下它们的表型特征。
问题:
1.请分析该教师设计此实验的目的及其对高中生理解遗传学概念的帮助。
2.假设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意外的结果,请描述可能的
原因及其背后的科学解释。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在此实验中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设计题(30分)
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背景,设计一堂关于“人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生物学课
堂教学活动。
教学背景:
1.学生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具备初中阶段生物学基础知识。
2.教学时长为40分钟。
3.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显微镜、人体细胞结构模型、学生实验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解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等结构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
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
1.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的功能。
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的功能。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细胞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吗?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人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二、新课讲授
1.教师展示人体细胞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2.学生分组讨论,描述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3.教师总结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4.教师讲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的功能。
三、实验观察
1.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实验,观察人体细胞结构。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回家后,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细胞的其他结构及其功能。
2.明天上课前,请同学们准备一份关于人体细胞结构的PPT,与同学们分享。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
力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题干:以下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利用酵母菌进行酿酒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氧气浓度,可以影响酒精的产量。
B、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C02的固定速率与光照强度、C02浓度有关。
C、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维持细胞内稳态。
D、人体运动时,肌肉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
答案:D
解析:选项D中提到的人体运动时肌肉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
这是正确的。乳酸的产生确实会导致肌肉酸痛,但这并不是应用细胞呼吸原理的错误描
述。其他选项A、B、C都是正确的应用实例。因此,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
所以正确答案是D。
2、题干:以下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转录因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关键作用。
B、基因表达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进行调控。
C、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受到表观遗传学的影响。
D、基因表达调控与生物体的发育、生长和适应环境无关。
答案:D
解析:选项D中提到“基因表达调控与生物体的发育、生长和适应环境无关”,这
是不正确的。基因表达调控是生物体发育、生长和适应环境的基础,通过调控基因的表
达,生物体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发育阶段的需要,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从而适应环境并
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正确答案是D。
3、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细胞分裂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优
点是:
A.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C.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D.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答案:C
解析: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细胞分裂过程,可以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以动态、直观
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和过程,因此选C。
4、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时,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①实验前准备充分,确保实验器材和药品齐全;
②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③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以下哪项要求不属于实验的基本要求?
A.实验前准备充分
B.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
C.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D.实验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
答案:D
解析:实验的基本要求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以及实验
结束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小组讨论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但不
属于实验的基本要求,因此选D。
5、在以下哪个过程中,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A.植物细胞生长
B.植物根系吸收水分
C.植物光合作用
D.植物细胞呼吸
答案:B
解析:植物根系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这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水分通过根
系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然后通过细胞间隙和细胞壁到达植物体内。
6、以下哪种酶在生物体内主要负责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
A.磷酸化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磷酸丙酮酸激酶
D,丙酮酸脱氢酶
答案:D
解析:丙酮酸脱氢酶是三竣酸循环(TCA循环)中的关键酶,它将丙酮酸分解为丙
酮酸脱氢酶复合物,进一步转化为乙酰辅酶A,并释放出[H],为后续的氧化磷酸化提
供能量。磷酸化酶、磷酸果糖激酶和磷酸丙酮酸激酶在糖酵解过程中发挥作用,但不是
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的酶。
7、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
时,以下哪个环节最适合进行“提出假设”的活动?
A.观察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变化
B.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C.讨论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
D.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答案:B
解析:在实验探究法中,提出假设是学生在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基础
上,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因此,最适合进行“提出假设”的活动
是在学生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之后,即选项B。选项A、C、D分别是观察现象、实
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环节,不是提出假设的最佳时机。
8、教师在讲授“基因的表达”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
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
A.讲授法
B.案例分析法
C.小组合作学习法
D.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答案:B
解析:在讲解“基因的表达”这一较为复杂的概念时,案例分析法则能够帮助学生
通过具体的案例来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案例分析法通过提供与基因表达相关的实际
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选项A的讲授法虽
然直接,但可能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选项C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
流,但在此情境下,案例分析法的针对性更强。选项D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作为辅
助手段,但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
9、在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NA分子是由两条互补的RNA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平行的,并且通过氢键连接
C.DNA分子中的碱基是通过肽键连接的
D.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答案:D
解析: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昔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这两条链通
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碱基通过氢键配对(A-T和C-G)。选项A错误,因为DNA不是由
RNA链组成的;选项B错误,因为DNA链是反向平行的;选项C错误,因为碱基不是通
过肽键连接的,肽键是蛋白质中的连接方式。因此,正确答案是D。
10、在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因为需要光照
B.光合作用的主要目的是合成葡萄糖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叶绿体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主要目的是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这个过程不仅
发生在白天,也可以在夜间通过化学发光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包括葡萄糖和氧气,而
不是水。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但描述中提到的“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是正确的,
因为叶绿体确实位于细胞质中。因此,正确答案是B。
11、题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光合作用”这一复杂过程的
理解,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为有效?
A.传统讲授法
B.案例分析法
C.分组讨论法
D.多媒体演示法
答案:D
解析: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能够直观地展示光合作用的复
杂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生物化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相比之下,其
他选项虽然也有其适用性,但在此题情境下,多媒体演示法更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12、题干:以下哪种教学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对于“人体免疫系统”这
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A.课堂提问
B.课后作业
C.期末考试
D.小组讨论
答案:C
解析:期末考试作为一种较为正式和全面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全面考察学生对“人
体免疫系统”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而课堂
提问、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但相较于期末
考试,其评价范围和深度有限。因此,C选项是最佳答案。
13、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哪个阶段染色体数目加倍?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答案:D
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在这个阶段,姐妹染
色单体分离,每个着丝点连着两个染色体,从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间期进行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前期染色体开始缩短变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这些阶段染色体数目并未加倍。因此,正确答案是D。
14、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生物实验中的“对照实验”?
A.研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B.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研究光照时间对昆虫行为的影响
D.研究遗传规律中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答案:D
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条件相同,但只有一个变量不
同的实验组和一个或多个没有任何处理的对照组,以比较实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选项
A、B和C中都提到了设置对照组来研究单一变量的影响。而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是一个
经典的研究遗传规律的方法,它通过不同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来观察后代的遗传组合,
并不涉及设置对照组。因此,不属于对照实验的是D。
15、在以下哪个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分子被复制?
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无丝分裂
D.二倍体细胞形成
答案:A
解析:DNA复制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分裂的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在
这个过程中,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产生两个与原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分子。因此,正确答案是A。
16、以下哪种细胞器主要负责将蛋白质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
A.核糖体
B.线粒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答案:D
解析:高尔基体主要负责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和分拣。在这个过
程中,蛋白质从内质网被运输到高尔基体。因此,正确答案是D。核糖体主要负责蛋白
质的合成,线粒体主要负责能量供应,溶酶体主要负责细胞内物质的降解。
17、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发生在哪个时期?
A.G1期B.S期C.G2期D.M期
答案:B
解析:DNA复制是在细胞周期中的S期发生的,在此期间,DNA的每一条链都会合
成其互补链,从而确保子细胞能够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
18、下列哪一项不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A.纤维素B.果胶C.几丁质D.半纤维素
答案:C
解析: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此外还包含果胶、半纤维素等物质;几丁质
则是真菌和一些动物外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并非植物细胞壁的典型成分。
19、在下列关于DNA分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NA分子是由核糖核甘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的一条链上可以同时存在脱氧核糖和核糖
C.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需要RNA作为模板
D.DNA分子上的基因是连续的,没有非编码区
答案:D
解析:DNA分子是由脱氧核糖核甘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因此选项A错误。DNA分
子的一条链上只含有脱氧核糖,不含有核糖,因此选项B错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
是以DNA作为模板进行合成,而不是RNA,因此选项C错误。DNA分子上的基因并不是
连续的,基因之间有非编码区(如内含子),因此选项D正确。
2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B.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
C.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D.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和NADPH是在光反应阶段生成的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确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因此选
项A正确。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包括葡萄糖和氧气,因此选项B错误。光合作用确实分
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因此选项C正确。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TP和NADPH
确实被生成,因此选项D正确。由于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描述,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
案。
2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NA复制是一个半保留的过程,其中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组成新的DNA分子。
B.DNA复制不需要模板,因为DNA聚合酶能够独立决定新链的序列。
C.DNA复制过程中,合成的新链总是从5'端向3'端延伸,而旧链则相反方向延
伸。
D.DNA复制仅发生在细胞分裂期间,其他时间不会发生。
【答案】:A
【解析】:DNA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的原则,每条原有的DNA链作为模板指导新链
的合成,最终形成两条由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组成的DNA双螺旋结构。选项B错误,因
为DNA复制依赖于模板链;选项C描述了新链的合成方向,但未提及旧链并不重新延伸
而是作为模板;选项D错误,因为在细胞周期中,DNA复制不仅限于细胞分裂期,在适
当的条件下间期也可能发生转录等其他活动。
2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Calvin循环)不需要光照直接参与,它的主要
功能是:
A.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ATP和NADPH中。
B.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还原成糖类。
C.通过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
D.分解水分子产生氧气,并释放电子和氢离子。
【答案1B
【解析】:暗反应,也称作Calvin循环,是在光合作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
和NADPH将二氧化碳固定,并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其还原为糖类的过程。选项A描述
的是光反应的功能;选项C涉及光能的吸收,这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一部分;选项
D描述的是水的光解过程,这也是光反应的一部分。
23、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以下哪
项不是教师应遵循的原则?
A.确保实验操作规范,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
C.忽视实验操作的细节,只关注实验结果
D.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规律
答案:C
解析: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确保实验操作规范、鼓励学
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规律等。忽视实验操作的细节不仅会影响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态度。因此,C选项不符合教师应
遵循的原则。
24、教师在讲授“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课时,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学生
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A.讲授法
B.案例分析法
C.实验演示法
D.小组讨论法
答案:c
解析:实验演示法是通过教师操作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在讲授“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课时,实验演示法能够直观地展示细胞膜的功
能,有助于学生理解细胞膜在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过程中的作用。因此,C选项最有
利于学生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其他选项虽然也有助于知识的传授,但在本节课中不如实
验演示法有效。
2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C.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基因数目加倍
D.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基因分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规律。选项A描述的是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但实际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已经完
成了分离;选项B正确描述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
之分离的过程,这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的基础;选项C虽然描述了有丝分裂后期着丝
点分裂的现象,但这只是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并不能直接说明基因数目加倍;选项D
提到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确实是观察染色体的好时机,但此时
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基因分布情况。因此,正确答案为B。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一题
请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
能力。
答案: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生物现象或
科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
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交流
讨论中分享彼此的思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强化实验操作,提升实践技能: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提高
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演绎、类比
等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评价与反思,促进自我提升: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总结
经验教训,促进自我提升。
解析:
探究式学习策略是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分组合作,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强化实验操作,提升实践技能;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
能力;评价与反思,促进自我提升。这些策略有助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第二题
题目:
解释基因突变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与解析:
概念: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中发生的永久性改变,这种改变可以发生在单个碱基对层面,
也可以涉及更大范围的DNA片段。突变可以是点突变(如替换、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
核昔酸)、染色体结构变异(如倒位、易位等)或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突变可以自发
发生,也可以由物理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或是生物因素(如病毒)诱导产生。
例子及作用:
1.抗生素抗性细菌:在细菌群体中,由于基因突变的存在,可能会出现少数对抗生
素有抗性的个体。当使用抗生素后,敏感个体死亡,而抗性个体存活并繁殖,传递其抗
性基因给后代,从而在群体中逐渐增加抗性基因的比例。这就是自然选择的一个实例,
体现了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贡献。
2.囊性纤维化:这是一种由CFTR基因特定突变导致的人类遗传病。尽管该病对患
者有害,但在杂合子状态(即一个人携带一个正常基因和一个突变基因)下,个体可能
不会表现出病症,同时对某些疾病(如霍乱)有较高的抵抗力。这表明,在某些环境中,
某些突变可能提供生存优势,从而在人群中得以保留并传播。
3.非洲马铃薯甲虫的抗药性:当农药首次应用于控制害虫时,效果显著。然而,随
着时间推移,一些害虫通过基因突变获得了抵抗这些化学物质的能力,导致控制措施的
有效性降低。这说明了基因突变如何帮助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促进进化过程。
基因突变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之一,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通过这些例
子可以看出,尽管大多数突变可能是中性的或有害的,但那些提供了生存或繁殖优势的
突变,则会在种群中得到累积,推动物种的演化和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第一题
材料一:某高级中学生物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设计了
以下教学活动:
1.教师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态。
2.教师提出问题:“DNA分子是由哪些基本组成单位构成的?这些基本组成单位之
间是如何连接的?”
3.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DNA分子结构的模型制作。
4.每组展示模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5.教师提出问题:“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有何关系?”
6.学生分组讨论,总结DNA分子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材料二:课后,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活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在制作DNA分子模型时,对碱基配对规则理解不透彻。
2.部分学生在讨论中缺乏合作意识,导致讨论效果不佳。
3.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DNA分子结构特点时,过于关注模型制作,忽视了学生对知
识点的掌握。
请结合材料,分析该教师教学活动的得与失,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
该教师教学活动的得与失如下:
得:
1.教师通过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直观地展示了DNA分子的形态,有助于学
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失:
1.教师在引导学生制作DNA分子模型时,未能充分讲解碱基配对规则,导致学生理
解不透彻。
2.部分学生在讨论中缺乏合作意识,导致讨论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DNA分子结构特点时,过于关注模型制作,忽视了学生对知
识点的掌握,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改进建议:
1.教师在讲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时,应详细讲解碱基配对规则,确保学生理解透
彻。
2.教师在分组讨论环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
高讨论效果。
3.教师在总结DNA分子结构特点时,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将模型制作与知
识点讲解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4.教师在课后可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题
背景材料:
某高中生物教师在讲解“遗传与变异”这一章节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
表达调控机制,设计了一堂实验课。实验内容包括观察果蝇的不同表现型,并探讨这些
表现型背后的遗传学原理。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操作,通过显微镜观察果蝇的不同突
变体,并记录下它们的表型特征。
问题:
1.请分析该教师设计此实验的目的及其对高中生理解遗传学概念的帮助。
2.假设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意外的结果,请描述可能的
原因及其背后的科学解释。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在此实验中的学习效果?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实验目的及其对学生理解遗传学概念的帮助: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来了解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体的形态和
生理特征的。通过观察果蝇的不同突变体,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基因突变对生物
个体的影响,从而加深对遗传学原理的理解。
•止匕外,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
力,同时也能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假设出现意外结果及其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12T 607-2015 智能邮件快件箱
- DB12∕T 989-2020 人参中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培训2024
- 慢性病鉴定标准
- 高等数学教程 试卷2-答案
- 影响基坑稳定的因素
- 油画棒课件教学课件
- 经营租赁民用房协议书(2篇)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设计立项调研》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分式方程的说课稿
- 古诗中的节日(上)课件
- 睡眠障碍的康复治疗
- 2020年浙江省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中职语文教学实施报告现场展示PPT
- 《逍遥游》-完整版课件
- 股权转让价值评估方法与案例讨论(39张)课件
- 给地球爷爷的一封信的阅读答案
- 部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解读课件
-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医院参观引导词
- 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教学案
- 体操技巧组合动作改编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