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319B3102课程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性质通识选修课学分2学时32先修课程适用专业生物工程课程简介(300字左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环境及环境问题,熟悉环境评价、规划、管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措施,理解人口、资源与环境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课程主要内容包含:地球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全球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战略,清洁生产,环境评价与管理等。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地球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基本战略思想,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理解生物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掌握环境评价的概念,基本内容及标准和方法;了解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的技术和标准;能针对实际生物工程项目,应用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估其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处置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判断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损害的隐患,评价其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了解地球环境的组成和结构,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掌握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基本战略思想,理解生物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了解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意义和作用。2.掌握环境评价的概念,基本内容及标准和方法;了解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的技术和标准;能针对实际生物工程项目,应用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估其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处置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判断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损害的隐患,评价其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和专业使命,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7毕业要求指标点7.1H毕业要求指标点7.2H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实现环节学时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科学概述;环境问题的产生;3)全球环境问题;4)环境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目标:了解环境科学的概述及发展历史;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环境问题及其带来的影响和对策。能力目标:了解环境问题的由来,能理解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发展观、探索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全球环境问题的介绍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视频学习加深学生对双碳目标的印象,拓宽学生的视野,认识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并付诸行动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2.大气环境1、21)大气的结构和组成;2)大气污染和污染源;3)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4)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与管理。知识目标:掌握大气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大气污染及污染物;能力目标:能理解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了解相应的污染物综合防治与管理的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4课程思政元素: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价值观、环保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讲解和视频介绍大气污染现象及整治成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科学精神;引入“碳中和”案例,自然引导学生反思,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价值取向、环保情怀”的思政育人效果和目的。3.水体环境1、21)水环境概述;2)水体污染及污染源;3)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4)水资源保护利用;5)水污染综合控制及管理。知识目标:掌握水体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能力目标:掌握水体污染及水质指标;了解水体中污染物的转化及控制和管理;掌握污水处理方法及排放标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4课程思政元素: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引入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介绍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与改进等内容,让学生感受科技事国家强盛之基,改革是民族进步之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精神。4.土壤环境1、21)土壤与土壤环境;2)土壤生态系统组成及环境生态意义;3)土壤性质;4)土壤环境污染及其特点;5)土壤环境法律法规体系;6)土壤自净与修复。知识目标:掌握土壤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土壤环境污染的特点;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农药污染状况。能力目标:掌握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4课程思政元素: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从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出发,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借鉴国外治理土壤污染的有益经验和国内一些地区的经验与教训,使同学们思考与讨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的可行路径,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意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团结意识,从而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5.物理环境1、21)物理环境的构成;2)噪音污染及其控制;3)放射性污染与防治;4)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5)热污染及其特点。知识目标:了解物理环境的构成及其污染的特点。能力目标:掌握物理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综合防治策略。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工匠精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引入“德国波恩议会大厦中央议会厅‘首秀翻车事件’”、“尹学军:至诚报国,让振动控制技术领先世界”、“朋友圈中的电磁辐射污染,你怎么看?”和“全球气候治理:从中国方案到中国行动”等案例,将思政元素精准、巧妙的“内涵式”植入,与“硬核”的专业知识浑然一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6.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1、21)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和分类;2)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控制;3)固废的处理、处置和利用;4)危险废物及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知识目标:了解固废的来源和分类;掌握固废的污染及其控制;能力目标:掌握固废的综合处理、处置和利用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基于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充分利用课堂在线管理工具进行互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结合固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难点问题启发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期实现学生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7.资源、能源、人口与环境1、21)水资源;2)土地资源;3)能源;4)人口;5)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6)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知识目标:了解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的重要作用及分布和利用状况;了解人口及人口过程的相关概念,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状况。能力目标:能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民族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人口对环境造成的压力,结合当前的“三孩”热点话题,普及人口政策,从粮食和能源角度深入分析“三孩”政策提出的大背景;通过海水稻的意外突破引入袁隆平院士在水稻研究的贡献,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良好的职业素质。8.可持续发展1、2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3)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知识目标: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了解重要的国际环境组织;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基本思想。能力目标:掌握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用于指导工程实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4课程思政元素:环保意识、自然观、发展观、民生观、系统观、法制观、全球观;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讲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通过习总书记的任职经历介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理解生态文明如何纳入治国理政中;观看线上视频如“两山论”和“塞罕坝精神”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实践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发展观”和“民生观”、“系统观”、“法制观”和“全球观”;在评价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介绍生态足迹法时,让学生登录全球生态足迹核算网计算个人的生态足迹,通过作业,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的生活消费习惯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低碳生活方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9.环境伦理1、21)环境伦理观的概念;2)环境伦理观的由来;3)环境伦理的发展;4)环境伦理的标准、原则与规范;5)环境伦理的工程实践应用。知识目标:了解环境伦理观的由来;了解国内外环境伦理的发展概况;掌握环境伦理的标准、原则与规范。能力目标:理解环境伦理学的观点,并能用于指导工程实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4课程思政元素:家国情怀、生态文明思想、专业伦理、辩证唯物主义精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介绍环境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深刻认识了到我国环保事业初创的不易和发展中的曲折,体会老一辈环保工作者面对环境问题所表现出的敏锐果敢、锲而不舍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培养密切关联,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使命,进而上升成强烈的社会使命,就能把更多专业的环保人才留在环保领域,守护祖国的青山绿水和蓝天净土,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10.清洁生产1、21)清洁生产的由来和概念;2)清洁生产的原理和评估方法;3)清洁生产的主要实施途径。知识目标:了解清洁生产的由来和概念;掌握清洁生产的原理和评估方法;能力目标:掌握清洁生产的主要实施途径并能用于指导工程实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价值观、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融入课程教育中,融入学生的潜在思想中,让学生明白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将专业学习与国家时政紧密联系,能够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服务国家”为价值追求和以“强国一代”为使命追求,更有责任感地投身到学习实践中去,为努力成为未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力量奠定坚实基础。11.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管理1、21)环境质量评价概述;2)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与方法;3)环境影响评价;4)环境管理概述;5)国家的环境管理;6)环境管理的经济型手段。知识目标: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类型、标准和方法;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程序、方法和技术及报告的编写;了解环境管理的概念、基本原理及手段。能力目标: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程序、方法和内容以及制度和标准体系,能理解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专业素养、环保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学习完水、气、固废、噪声和生态环境等专项环评以后,引入讨论主题,即“作为一名生物工程的学生,通过先期的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了成为环保工作者的知识,分组讨论如何将这些知识在环评工作中应用,以及即将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同学们相应承担的使命和担当是什么?”,把这种讨论和思考延续到课后,延展到网络,促进学生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和专业使命。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考核方式成绩评定1.环境与环境问题1本课程总评成绩由课程论文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其中课程论文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50%。总评成绩=课程论文成绩×50%+平时成绩×50%,其中:课程论文成绩满分100分,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由平时表现(占平时成绩的40%)和作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60%)组成。平时表现:支撑课程目标1的表现占比50%;支撑课程目标2的表现成绩占比50%。作业成绩:按照教学进度,教学过程中布置4次作业,其中支撑课程目标1的作业2次;支撑课程目标2的作业2次;每次作业100分,所有作业分数计算平均值。2.大气环境1、23.水体环境1、24.土壤环境1、25.物理环境1、26.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1、27.资源、能源、人口与环境1、28.可持续发展1、29.环境伦理1、210.清洁生产1、211.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管理1、2平时表现评分标准(以满分100计)评价指标(100分)优(85%-100%)良(75%-85%)中(60%-75%)差(0%-60%)积极程度(50分)积极、踊跃老师鼓励后积极、踊跃老师鼓励后积极度不高消极回答正确程度(50分)回答正确无误、分析合理,结论有效回答问题基本正确,分析比较合理,结论有效回答问题错误较多,经老师提醒后仍然分析有误,结论无效答不对题单次作业评分标准(以满分100计)评价指标(100分)优(85%-100%)良(75%-85%)中(60%-75%)差(0%-60%)作业完成进度(20分)提前完成按时完成延时完成未完成概念清晰程度(30分)85%以上概念清晰75%以上概念清晰60%以上概念清晰不清晰正确性和结论有效性(50分)分析合理、全面,计算无误,结论有效分析较合理、全面,错误少,结论较有效分析基本合理,有较大的错误,结论基本有效存在严重错误课程论文评分标准(满分100)评价指标(100分)优(90-100分)良(80-89分)中(60-79分)差(低于60分)选题(20分)论文选题合理,适合本科生阶段的难易程度,与论文内容高度一致论文选题比较合理,难以程度偏高(或低),与论文内容相关度较高论文选题比较不合理,难易程度高(或低),与论文内容相差较大论文选题不合理,与论文内容不符论文内容(50分)能跟踪最新的理论或技术,归纳总结到位,分析合理,并获得了有效的结论能较好的跟踪最新的理论或技术,归纳总结较好,分析比较合理,获得的结论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小小班假期安全教育
- 企业人身安全
- 初中生涯规划教育
- 静脉栓塞的预防及护理
- 租赁车辆托运合同
- 品质机能管理最佳实践
- 企业内部客供物料管理办法
- 英语外教聘用合同长期
- 海滨度假别墅租赁合同
- 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加油站建设合同
- 幼儿园生活观察与指导
- SB-T 11238-2023 报废电动汽车回收拆解技术要求
- 食管癌患者化疗护理查房课件
- 幼儿园风疹预防知识宣传
- 企业金融法律知识培训讲座培训课件
- 光缆、电线、监控管网及穿管敷线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高端天然矿泉水项目融资计划书
- 小学数学五年级思维奥数寒假讲义-第1讲 分数加减法(教师版)
- 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学习伴我成长)
- 河(湖)巡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