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模式_第1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模式_第2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模式_第3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模式_第4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模式【拓展提升】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肃省现南市甘家沟小流域(左图)位于白龙江左库,地处秦岭构造带,褶皱、断层发育,抬升强烈,山高谷深,沟谷坡度大,坡面碎屑物质多;流域内降水垂直差异显著,雨季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1997年,甘家沟小流域被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通过兴修梯田、植树造林(工程主要设置在海拔1900m以上的源头区),在沟道内修建拦沙坝(右图)等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1)分析甘家沟小流域坡面碎屑物质多且沟谷坡度大的地质原因。(2)说明将植树造林工程重点设置在甘家沟源头区的原因。(3)说明建设拦沙坝在治理甘家沟水土流失中的主要作用。【答案】(1)褶皱、断层活动强烈,岩石破碎(山体破碎);风化作用强;山体隆升强烈,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2)源头区海拔高,降水量大,是甘家沟的主要(产流)汇流区;在该区域植树造林可大幅减小地表径流量(截留雨水效果显著/大幅减轻流水侵蚀作用/大幅减少产流量)。(3)拦蓄泥沙(或泥沙在坝内淤积);可减缓比降,降低流速(或展宽沟床,降低水深),减弱水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坡脚淤积,增加对滑坡体(或坡面)的支撑,稳定滑坡(或坡面)。【分析】本题以甘家沟小流域为材料,涉及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分析坡面碎屑物质多的地质原因主要分析导致岩层破碎的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地处秦岭构造带,褶皱、断层发育”可知,该流域地处秦岭构造带,褶皱、断层等地质活动较强,岩层破碎,多碎屑物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烈,岩石易被风化,多碎屑物质。分析沟谷坡度大的地质原因主要分析地势起伏大的原因。根据材料信息“抬升强烈,山高谷深,沟谷坡度大”可知,该区域地质抬升作用强烈,山体隆升,地表径流流速加快,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山高谷深。(2)根据材料信息“流域内降水垂直差异显著”可知,流域的降水垂直差异明显,甘家沟源头区降水量较大,是主要的地表径流产出区;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山高谷深,坡面碎屑物质较多,土壤侵蚀作用强烈;在甘家沟源头区植树造林,能够大幅度减小坡面径流,减轻区域的土壤侵蚀。(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设拦沙坝可以有效拦蓄泥沙,使得泥沙大量在坝内淤积;建设拦沙坝可以减缓比降,降低沟道水流的流速,减缓水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建设拦沙坝可以使得泥沙在坡脚等位置淤积,增强坡面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等灾害的发生。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省商南县,位于秦岭南麓汉江流域,低山、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77%,森林覆盖率65.5%。丹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把全县分为丹南、丹北两部分,丹北山体浑圆,主要由变质杂岩组成;丹南山势陡峭,主要由石灰岩组成,河谷深切,多溶洞山泉。商南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为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分别于1970年在山上成功引种茶叶,2013年利用丹南地下山泉水引进冷水鱼养殖业。目前,茶叶已逐渐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由此造成的水土流失也日趋严重。一般来说,冷水鱼市场价格高,养殖效益好,但对水质要求较苛刻,要求水体无污染、pH值在7左右,一般品种适应水温在0~25℃,最佳水温在12~18℃。下图示意商南县城区空间形态的演变。(1)说出商南县丹南发展冷水鱼养殖业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析商南县茶园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3)请从地形角度分析商南县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过程。【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山区面积广,且山体多为易溶石灰岩,水体下渗量大,山泉水资源丰富;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水体pH值在7左右;生态环境良好,水质好。(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多暴雨,雨水冲刷力强;山地地形,坡面坡度大;毁林种茶,破坏原有植被群落;茶树下植被缺乏,保持水土能力不足。(3)商南县城区初期兴起于河西河谷平原开阔地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受制于南北侧山体,突破河流阻隔,跨河朝河东河谷平原开阔地带发展;东西向有限的河谷开阔地开发殆尽后,受制于山体,城市向沿河南北方向的相对开阔地发展,最终形成了“T”字形空间形态。【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涉及农业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等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1)据材料可知,陕西省商南县,位于秦岭南麓汉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77%,山区面积广,且山体主要由石灰岩组成,易溶于水,水体下渗量大,河谷深切,多溶洞山泉,山泉水资源丰富;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水体pH值在7左右;森林覆盖率65.5%,生态环境良好,水质好。(2)据上题分析,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且多暴雨,雨水冲刷力强;山地地形,坡面坡度大,落差大,流水速度快;茶叶已逐渐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毁林种茶,破坏原有植被群落;茶树下植被缺乏,土壤裸露,保持水土能力差。(3)据图可知,商南县城区初期兴起于河西河谷平原开阔地带,随着人口增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受南北侧山体限制,只能越过河流向河东河谷平原开阔地带发展,但东西向开阔地也是有限的,在东西向河谷开阔地开发殆尽后,受到山体的制约,城市又向南北方向的相对开阔、低平的谷地发展,形成了现在的“T”字型的空间形态。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小河沟流域是黄土高原的典型沟壑区。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在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农、林、牧业得到全面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林草覆盖率达84%,被誉为“黄河中游的一块翡翠”。下图为南小河洶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模式图。(1)鱼鳞坑内利于植被生长,说明其原因。(2)指出建淤地坝和退耕还林(草)在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作用的差异。【答案】(1)鱼鳞坑内拦蓄雨水及地表径流,增加土层湿度,保证植被存活所需的水分;鱼鳞坑内利于泥土沉积,土层深厚肥沃,利于植被生长。(2)建淤地坝:拦截沟谷泥沙(沉积泥沙),并减少沟道侵蚀。退耕还林:提髙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主要减少坡面土壤侵蚀(固定表土)。【分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鱼鳞坑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地表径流速度,拦蓄雨水及地表径流;有星地表水下渗,增加土层湿度,保证植被存活所需的水分;鱼鳞坑降低地表径流速度,拦蓄径流,阻滞水流,同时可以利于泥土沉积,土层深厚肥沃,利于植被生长。(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可知,建淤地坝,筑坝拦泥淤地,对于抬高沟道侵蚀基准面,可以减弱地表径流,拦截沟谷泥沙(沉积泥沙),并减少沟道侵蚀。根据材料“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林草覆盖率达84%”可知,退耕还林可以提髙植被覆盖率,增大地表粗糙度,减弱地表径流流速,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可以减少坡面土壤侵蚀(固定表土)。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它以源远流长和含沙量大而闻名,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是影响产沙的关键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植被覆盖度自20世纪90年代至2020年显著增加,丘陵沟壑区增加趋势尤为显著。黄河调水调沙指利用黄河上的水库对水和沙进行调节,力求以最少的水量输送最多的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2021年是黄河连续20年实施调水调沙工作。下图示意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1)分析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变化的原因。(2)分析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提高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3)阐释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答案】(1)1950—2000年之间黄河年输沙量呈减少趋势。黄河的沙源主要来自黄土高原,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是影响产沙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不断提高,土壤侵蚀程度降低,黄河挟带泥沙含量逐渐下降。(2)植被覆盖率提高,增加地表水下渗,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增强,降水增多,改善区域小气候;流水侵蚀减弱,水土流失及土壤被侵蚀现象减轻,土壤肥力提高。(3)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冲刷,泄洪能力得到提高;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形成新淤地,湿地面积增加;黄河三角洲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分析】本题以黄河的输沙量的变化为背景,涉及输沙量变化原因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及调水调沙带来的影响。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提取能力,同时也考查对地理事物的阐释能力。(1)由图可知,黄河的年输沙量呈波状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作为黄河泥沙主要来源的黄土高原,近年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植被覆盖率大幅上升,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入河泥沙量减少,输沙量减少。(2)植被覆盖率提高,截留雨水和涵养水源增强,增加地表水下渗,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植被增多,蒸发(腾)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增多,改善区域小气候;植被增多,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肥力提高。(3)调水调沙,使下游河道的泥沙被冲刷,减少河道的泥沙淤积,利于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使河口三角洲的泥沙增多,湿地面积增大;三角洲的湿地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海固地区位于宁夏南部,包括固原、西吉、泾源、彭阳、海原、隆德、同心、盐池8县(左图),面积3.05万km2,人口242万。该地区是我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区域贫困和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治理山区水土流失,该地区在沟谷中修建了谷坊等防治工程。谷坊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建的土石建筑,高度一般为1~3米。(右图)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西海固地区在福建省的对口帮扶下,产业为先,激活内生“造血”功能,目前部分乡村已经形成了劳务输出、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红树莓种植、光伏发电为主的产业增收渠道,走出贫困。(1)分析西海固地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2)说明谷坊在沟谷水土流失治理中所起的作用。(3)请为福建省与西海固地区实现东西部扶贫协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农区向牧区的过渡地带;气候干旱,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土层裸露、疏松,易被大风侵蚀;植被类型单一,一旦破坏很难恢复。(2)减缓沟道坡度,降低径流流速,减轻流水对沟底、沟岸侵蚀;拦蓄泥沙。(3)福建为西海固地区提供资金、技术;西海固地区为福建提供劳动力;生态移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或特色农业、光伏发电)。【分析】本题以西海固为试题背景,涉及了西海固地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谷坊在沟谷水土流失治理中所起的作用及东西部扶贫协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1)读图例可知,西海固地区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农耕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地带;气候较为干旱,且降水量季节变化大;由“长期以来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区域贫困和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可知,当地土层裸露,土质疏松,易被大风、流水侵蚀;植被类型单一,环境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所以西海固地区生态脆弱。(2)由材料信息“为治理山区水土流失,该地区在沟谷中修建了谷坊等防治工程。谷坊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建的土石建筑,高度一般为1~3米”可知,谷坊使沟道坡度减小,地表径流流速下降,从而减轻流水对沟底、沟岸侵蚀作用;谷坊间地势较为平坦,可以拦蓄泥沙。(3)由所学知识可知,福建省位于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为西海固地区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而西海固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可以为福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还可能通过生态移民,改善西海固人民的生存环境;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或光伏发电等产业。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1)简析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2)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3)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夏秋季节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季节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2)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处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差;土质松(3)观点一:大力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观点二:不适宜栽培树木。该地降水少、土壤含水率低、树木成活率低;树木生长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分析】本大题以黄土高原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1)根据材料“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可知,该区域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夏秋季节为雨季,降水多,流水对地表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地表受风力蚀作用强,荒漠化严重。(2)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方面思考。气候:处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地形: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植被:植被覆盖差;土壤:黄土土质,土质松。(3)该题为开放性题型,赞同观点一,主要从当地适合植树造林及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等方面思考。赞同观点二,主要从该地降水少,会影响树木成活率及树木需水量大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等方面思考。观点一:大力植树造林。树木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生态环境的功能;同时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种植树。观点二:不适宜植树造林。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土壤含水率低,植树造林树木成活率会很低;树木生长耗水量大,会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同时会导致该区域干旱加剧,不适合植树造林。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通济堰工程是浙江南部山区一处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发挥着引河水灌溉的功能。该地区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一年种植两季水稻。该工程主要由拱形堰坝(高仅2.5米)、进水闸、排沙门、引水桥和水渠等组成。研究发现,堰坝呈拱形使得河水对坝体的冲击力被引向河岸。排沙防淤是水渠维护的首要任务。图左示意该水利工程及周边地区。图右为图左中甲地引水桥景观图。(1)说出该地引水灌溉的主要季节并说明理由。(2)与②处相比,分析人们选择在堰坝①处设置排沙门的原因。(3)为防止水渠积泥沙,人们在甲地修建了引水桥,请说明理由。(4)简述当地为防治水土流失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夏季。一是此时段为伏旱季节,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二是此时段为晚稻播种季节,需水灌溉。(2)靠近进水闸,有助于减少泥沙入水渠;靠近岸边,河水受堰坝阻滞和引流,带来泥沙汇聚,含沙量大;水流冲击力较大,流速快,有利于排沙。(3)该地降水多且集中,溪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速快,易携带泥沙;甲地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易沉积;溪流河道与水渠线路相交,避免水体接触(防止水渠淤积泥沙)。(4)山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农村土地规划,改善居住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分析】本题考查水稻种植业的生产条件和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和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结合材料,当地水稻分为早稻和晚稻,早稻为春播夏初收获,此时气温不高,有降水,灌溉的需求少;晚稻植期内有伏旱,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但此时段为晚稻播种季节,需水灌溉,农业生产需水量大。冬季当地农业生产少,需水少。因此该地引水灌溉的主要季节为夏季。(2)读图可知,与②相比,①处靠近水渠进水闸,在此处设置排沙门,可以减少入水渠的泥沙;靠近岸边,河水受堰坝阻滞和引流,带来泥沙汇聚,含沙量大。根据材料可知,拱形堰坝将部分河水的冲击力引向岸边,水流冲击力较大,流速快,便于排沙,同时泥沙也被带至岸边汇聚,需要排沙。(3)当地为浙江南部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降水多且集中,溪流在汛期径流量大,图中等高线显示溪流上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流速快,易携带泥沙,因而溪流在汛期会携带泥沙;甲地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易于沉积;图中可见,溪流河道与水渠相交,容易把泥沙带至水渠,通过建设引水桥可以避免水体交换,防止水渠淤积泥沙。(4)当地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有关,其中人类活动是主导因素。山区种植业发展、砍伐植被、获取薪柴、不合理利用土地等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应当从这些角度入手。山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薪柴的砍伐,保护森林植被;加强农村土地规划,改善居住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北黑土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但近年来黑土侵蚀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方式,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升温较快,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6~0℃,昼夜温差较大。下左图为2019年3月16日—21日东北地区某小流域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的变化过程。专家指出,采取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的农耕方式(右图),可有效减轻土地的退化。(1)分析东北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2)分析此流域该年3月16日~21日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峰值时间不一致的原因。(3)阐述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减轻坡耕地退化的作用。【答案】(1)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速度快且融雪量大,侵蚀力强;昼夜温差大,冻融交替出现,使表层土壤可蚀性增强;地表裸露,缺少植被(或农作物)保护。(2)随着气温回升,17日坡面积雪快速融化,此时表层土壤尚未解冻,下渗少,融雪径流达最大;17—19日,土壤反复冻融,可蚀性增加,加上径流减少,含沙量达到峰值。(3)增加下渗量,减小坡面径流,减少土壤冲刷;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减轻对黑土的冲刷;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春汛、冰雪侵蚀、流水侵蚀、水循环中地表径流、保护耕地的措施、农业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人地协调观。(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东北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因此冰雪较厚,来年春季回暖,气温上升较快,冰雪融化也较快,地表径流较大,侵蚀力量较强;材料中显示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6~0℃,昼夜温差大,冰冻和消融交替出现,致使土壤松散,侵蚀更加严重;冬季植被难以生长,植被覆盖率低,因此水土流失更严重。(2)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峰值时间不一致的原因是:气温不断回升的同时,冰雪16日起开始融化,17日冰雪融化最多,流量最大,但由于表层雪融化较多,冷冻的土壤层还尚未完全融化,下渗较少,因此径流量大,但含沙量较少;往后的几日内,由于温差较大的原因,反复的冰冻和融化,融水逐渐减少,同时也导致土壤更加松散,侵蚀加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20日时泥沙含量达到顶峰。(3)根据题意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的耕作方式,可以拦截一部分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减缓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力度;降低坡度,阻挡水流,可以减轻水流速度,减轻冲刷,且拦截黑土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流失;秸秆还田,通过腐殖过后,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增加土壤的肥力。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消落带是指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三峡水库以防洪为首要目的,有涨落幅度达30m的消落带。随着江水常年冲刷,消落带区域出现土地荒芜、水土流失等问题。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采取措施对三峡库区消落带进行全域复绿。图左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图右为出露的消落带景观图。(1)指出三峡库区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时期并说明理由。(2)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3)推测消落带复绿植被应具备的适应性特征。(4)说明消落带复绿对三峡水库的生态作用。【答案】(1)春末夏初。理由:夏季是长江的汛期,下游易受洪灾威胁;三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