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新)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西师大版(新)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西师大版(新)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西师大版(新)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西师大版(新)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新)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开学了第一单元0~9的认识第二单元0~9的加减法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第四单元10~20的认识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减总复习上学了第1课时看一看,数一数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2~4,“看一看,数一数”了解小学生活,学习数数。教学提示课文中提供的“上学了”的一副主题图。这幅图包含内容很丰富,既有学校里学生活动又隐藏着丰富的数字信息。在主题图后面还安排了一个“数一数”的课堂活动,结合数数将主题图中的相关图示切换出来,辅以手势(也可以用小棒等教具)这种最方便的计数方式,加强数数活动。教师注意的是1~10这些数字不教读写。教学目标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了解学校生活,培养初步观察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3.在数数的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以感受老师、同学之间的亲切友好,建立亲密、信任的同学关系。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分类过程,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难点:同一物体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或者有关的挂图)。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使用下面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法:儿歌导入法和现场观察法。课件展示法:师介绍:欢迎你们到我们学校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丽。从现在起,你们就不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而是一名可爱的、光荣的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师问:“‘小学生们’,这所学校漂亮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校园。”课件先演示校园全景,再演示校园的每一部分,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做简单介绍,到‘关键’地方,让学生说一说他看到了什么?师让学生看图时应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往近处看有……往中间看有……往远处看有……会有学生回答看到了小树、有学生浇花、有学生打球……,这些教师应给与肯定,然后引导“可以聪明的小佳佳同学不但看到了这些,他还知道教室是用来做什么的,操场是用来做什么的……你们知道么?谁说一说?”学生讨论后回答:我知道教室是学习的地方,足球场、乒乓球台都是活动的地方,墙报报道学校的一些新闻,小树用来美化学校的环境。【设计意图】课件演示校园景色的方式导入的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自己的学校,引起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兴趣,又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学生自然的进入学习角色后,更好地体会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课件演示的最好是本校的校景,这样我们的教学更能和现实联系紧密。现场观察法:师致简单欢迎辞后,领着学生走出教室“游览”学校。老师像“导游”一样组织好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游览校园。在游览时介绍学校的各个部分情况,同时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注意到校园里的数字。游览的方式来学习,方式新颖有趣,也能将教学内容贯穿在‘游览’,学生能更好的感受到数学来自于身边。儿歌导入法:师致欢迎辞后,问:“你们会唱上学歌吗?”“谁唱一个?”如果没有学生会唱的话,教师示范唱一次,并且解释歌词的意思,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同时勉励孩子好好学习,长大为人民立功劳。【设计意图】用歌曲导入新课,生动活泼有趣,同时又能对孩子们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并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志向——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探求新知,掌握分类标准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2页、第3页图中数学:有这样美丽的校园,你说小佳佳能不喜欢吗?小佳佳还有一个本事,就是能用一些数来介绍他看到的事物,比如说刚才同学们看到有小学生在浇花,但小佳佳介绍的是有2个小学生在浇花,你能学着小佳佳这样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这幅图中有些什么吗?学生相互介绍后,抽几个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学生曱:我向大家介绍图中有1面国旗,还有1个小朋友正背着书包跑进校门,学校门口有1个宣传栏。学生乙:我向大家介绍图中有2个学生提着2把水壶在浇花,4个同学在打乒乓球。……教师肯定:说得不错。看来不只是小佳佳善于观察,我们每个同学都很善于观察。【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这样一开始就把培养学生初步的多向思维能力的任务落到实处。2、认读1-10各数。(课件演示,抽象出数字)10个数都数完后,驾驶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3、数身边的实物。师播放视频。(视频里是校园中一些角落中某些事物。)教师:教室里有几扇门?几盏灯?几个黑板?几座钟?每扇窗子上有几块玻璃?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联系生活巩固新知1、自由数物体的个数。师出示挂图或者放映ppt。(观察郊游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想哪些物体的个数?和同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2、游戏:找数字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播放课件。(注意课件的交互形式。)【设计意图】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数了美丽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设计意图】学生不但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通过老师的提示——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给爸爸或妈妈当导游,介绍我们学校的数字。【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充分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同时让学生有机会练习有顺序的观察事物。板书设计数一数123456789上学了第2课时比一比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页,第6页,分辨物体的“长短、轻重、大小、多少”教学目标1.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难点: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准备2个长短差不多的铅笔,2个大小不一的篮球、2个乒乓球、1袋苹果、1袋梨、两根长短不一的跳绳、天平。学具准备:学生准备3个圆片、3个小三角形或3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谈话法、情境导入法、游戏法等。谈话法:小学生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分辨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多少,会有很多好玩的小活动,喜欢吗?游戏法:游戏:对口令。师说上句,生对下句。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情境导入法: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并板书:长短大小多少轻重。二、探求新知,掌握分类标准1、教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比较出这两位同学谁高谁矮?与同桌说说你的方法。同桌交流后,指名汇报。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是:让讲台下的同学站到讲台上,两人背靠背站直;或让讲台上的同学站到讲台下,两人背靠背站直。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让两位同学站在同一地方,同一高度上,两人站直后再比。小结:这就是比较高矮的方法。小活动:比一比谁高?谁矮?请那两名身高一样的学生站到一起。教师:请同学们帮他们看看谁高谁矮?两名学生自己背靠背站好,比一比。全班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指名说一说。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口语,引导学生说出两人同样高。请两名身高不同的学生上台。教师:仔细观察他们的身高,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指名回答。学生根据学到的比高矮的方法和自己的观察说出结果,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请三名身高不同的学生上台。教师:谁能按一定的顺序帮他们排排队?指名上台完成。学生可以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也可以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2.比长短。出示主题图,出示两支长度相差不多的铅笔,教师一只手拿一支。教师:看看这两支铅笔,你知道哪支长?哪支短吗?学生自由说。教师: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这两支铅笔哪支长?哪支短?说说你的方法。同桌讨论交流,指名上台边演示边说。引导学生说出,把两支铅笔平放在桌子上,一端对齐,看看另一端,就知道哪支长哪支短;把两支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下端挨着桌子,看看上端,就知道哪支长哪支短。教师:在比较长短时,不管是平着放还是竖着放,都要使铅笔的一端对整齐,再看另一端,就能知道谁长谁短。同桌的两人用铅笔比一比,然后说一说。教师板书并教读“长短”完成课本第6页的第2题。观察: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指导: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3.比多少。出示主题图。师:左边这幅图里画了一些苹果。大家看看,哪边多?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左边的多。师:对,这边多。(板书:多),教读:多。师:那么,这边呢?学生回答:少。(板书:多),教读:少。教师继续引导:小鹏家在植树,你们看这是树苗,这是挖的坑。大家一起数一数有多少棵树苗,多少个坑?学生数,并汇报。教师:谁比谁多?学生:树苗比坑多。教师: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说出:一棵树对着一个坑,还多出一颗树苗没有坑,所以树苗多,坑少。师:你们说的很准确。谁再说一遍?教师小结:比较多少,我们把它们一对一的比,谁有剩余的,谁就多。教师:如果没有这颗多余的树苗,那么树苗和坑是——学生回答:同样多。课件演示:同样多。“一棵树苗和一个坑划一根线。”教师:大家看,所有的树苗都有坑,所有的坑都有树苗,这是树苗和坑同样多。摆学具。先摆3个圆片,再摆出与圆片同样多的小三角形或小棒。4、比轻重。(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教师指出:重的那一边低,轻的那一边高。(3)看主题图,说明苹果和西瓜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板书并教读“轻重”。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完成课本第6页第3题、第4题。第4题学生得出结论后要安排交流的环节,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比的。学生可能会用数数比较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的会很少。特别是农村孩子读了幼儿园以后。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促进知识的内化。给学生自由交流的空间,就是给学生成长的空间。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板书设计比一比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第一单元0~9的认识1~5的认识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7~P9,认识1~5这5个数。教学目标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能认、读、写1〜5的数,会用1〜5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个数,并能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重点、难点重点:能认、读、写1〜5的数,会用1〜5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个数,并能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难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5个小圆片。学生每人准备5根小棒、5个小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谈话法、主题画导入、奖品激励法、等。谈话法:教师:上节课我们在丁丁上学的图中找到那么多的数,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些数。在上课之前,我们请同学们准备了多少根小棒和多少个小圆片呢?学生:根小棒和5个小圆片。教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到5的数。板书课题:1〜5的认识。主题画导入:课件出示第7页主题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奖品激励法: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看!(出示5面小红旗)我的这些礼物,要送给坐得最端正、听课最专心、发言最积极、表达最完整的、书写最漂亮的同学。大家数一数,老师准备了几面红旗?(学生自由数)也就是有几名同学会得到奖励?二、探求新知1.教学活动1多媒体课件演示奏国歌、升国旗的情境,最后定格为例1的情境图。教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吗?学生:在升国旗。教师:大家能从这幅图中找到哪些数?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图中有3个小朋友在升国旗,国旗上有5颗五角星。教师:只能在图中找到数字3和5吗?能不能找到别的数?比如国旗上的大五角星有几颗?小五角星又有几颗?启发学生更深人、细致地找图中的数,如:学生曱:我明白了。国旗上有1颗大五角星,周围有4颗小五角星,一共有5颗五角星。学生乙:有1个同学站在升旗台上,2个同学在敬礼。学生丙:5棵小树,旗台左边2棵,右边3棵,共5棵。教师: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就从图中找出了1,2,3,4,5这5个数,真了不起。师引导:“你怎样看,数数的时候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生1:“我们数的时候要注意顺序”生2:“我们多数一遍”师适时评价。教师:“大家看看身边,你能找到哪些数字?”指名学生回答。2.教学例2教师:同学们能从图中找出1〜5的数,你们会用小圆片摆一摆,并数出1〜5的数吗?学生:会!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小圆片来摆一摆、数一数。先抽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教师说一个数学生摆一个数,再由同桌的两个学生一个说数一个摆小圆片,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摆小圆片学生说出相应的数。也可以让学生用5个小圆片摆一个美丽的图案,最好能在图案中找到1〜5这5个数。学生曱:我摆的小熊图。第1排有1个小圆片,第2排有2个小圆片,有3个蓝色的小圆片,第2,排一共有4个小圆片,一共是5个小圆片。学生乙:我摆的梅花图。中间有1个小圆片,再用2个小圆片对着中间的小圆片摆,3个小圆片是红色的,四周有4个小圆片,一共是5个小圆片。最后教师说数,学生摆学具,如教师说3,学生可以摆3个小圆片,可以摆3根小棒,可以伸出3个手指头,也可以拿出3本书。在整个拼摆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正确操作。3.教学例3教师:通过刚才的拼摆,同学们知道2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以表示2个小圆片、2根小棒、2颗糖、2本书、2个学生……教师:可以表示这么多的东西,那么1,3,4,5又可以表示些什么呢?学生回答。(略)教师:生活中的1,2,3,4,5又可以表示些什么呢?比如说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哪些用1,2,3,4,5表示的数。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再把自己想到的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抽几个学生回答。学生曱:教室里有1块黑板,1个学习园地。学生乙:张桌子坐2个同学,4张桌子排成1排。教师:1,2,3,4,5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些什么?学生相互讨论后,教师抽几个学生说给全班学生听。[点评: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既使学生感受到数的普遍适用性,又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4.教学例4教师:下面我们来写一写这5个数。教师边教读儿歌:“1像小棒斜着放,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扬,5像弯弯衣帽钩。”边在“田”字格里示范写1,2,3,4,5,写完一个引导学生书写一遍,并讲明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同学们会写这5个数了吗?学生:会写了。教师:请大家翻开书,看一看例4,谁来说一说题中要求我们怎样做?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我们先用手比一比,再画一画小圆,然后读一读这个数,最后写出这个数。教师:同学们会做吗?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抽一个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示范写数“1”。教师:同学们会写吗?学生:会。教师:好。大家先给自己的小手和小嘴分一分工,然后再按书上的要求写一写。学生书写时,教师做必要的指导。(眼睛和书保持一个半个手臂以上,坐姿要端正)写完后,抽几个同学的课本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然后请全班同学评一评哪个同学写得最好,请写得好的学生介绍经验。教师: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添上1是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演示来说明这几句话的意思吗?学生演示。(略)教师:你从中发现什么?指导学生说出:我发现我们学的这几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三、巩固新知填数游戏师在黑板上摆一卡片,找学生来摆卡片上的数的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字。然后教师举一个卡片,让学生拿卡片按照顺序站在教师身边。教学例5教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会儿就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再看老师手上的小棒。出示小棒。教师: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学生:1,2,3,4,5,一共5根。教师:同学们再数数你们手上的小棒,看是不是也是5根啊?学生:是。教师:很好,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把这5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棒分一分,能有几种分法?学生独立分小棒。教师: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学生小组交流后,教师指名学生介绍一下分小棒的方法,并展示。教师:小朋友们的分法可真多,现在大家能结合刚才分小棒的过程把书上的表补充完整吗?学生:能。学生完成后抽一名学生的表来展示。教师:大家从这个表中可以发现些什么?小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5根小棒可以分成2根与3根,1根与4根,3根与2根,4根与1根。教师:根据刚才分小棒以及填表我们知道了5是可以分成1与4,与3,与2,与1,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四、达标反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并分组讨论。指导学生按课堂活动第2题做游戏。答案:第二题:一支笔,一本书,一元钱,一个硬币,一辆车,一块黑板,一个故事……五、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学生回答。六、布置作业课本第9页,3~5题。教学反思刚入学的孩子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孩子投入到数学活动的关键是调动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本节课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到动物园,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动物园示意图开始,分别让学生指出分别有哪些动物,有几个。再结合数字动手操作摆一摆再写一写这些数字。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0的认识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11页,认识数字“0”。教学目标1.知道1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能认、读、写0,知道0能表示起点。2.让学生经历认识0的过程,从中获得成功体验。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知道1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能认、读、写0,知道0能表示起点。难点:在学生经历认识0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及课件、断头直尺学具准备:每组学生准备一把有0刻度的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教具引入法、动画引入等。动画引入法:播放动画请学生观看,提问:盘子里各有几个杯子?第三个盘子没有杯子,用什么表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0”。板书:0的认识。教具引入法:(教师准备4个完全一样的信封,一个信封里放3枚硬币,另一个信封里放2枚,第3个信封里放1枚,第4个信封里1枚也不放。)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生:1,2,3,4,5。教师拿出4个信封放在讲台上。教师:这是几个信封?学生:4个。教师:这4个信封装的什么东西呢?我们请4个同学打开看一看。抽4个同学打开信封。教师:装的什么?学生曱:硬币。教师:有多少枚?学生曱:枚。学生乙:我这个信封里是2枚。学生丙:我这个信封里是1枚。教师:不管是3枚、2枚还是1枚,你们的信封里都有硬币。(问学生丁)你的信封里呢?学生丁:我的信封里一枚也没有。教师:一枚也没有,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0”。板书:0的认识。二、探求新知1.教学例1师播放例1的动画。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略)师:这个小朋友手中拿着2个气球时,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全部放飞以后呢?师:这和我们前面的硬币一样,1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0”,并告诉学生0的读法,引导学生读两遍。师:下面请同学观看动画(小鸟),提问:鸟窝里有几只小鸟?用数字几表示?小鸟全部飞走了,用什么表示?学生:1个也没有了,就用0表示。师:请同学们观看计数器上珠子个数的变化。师:能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0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师:同学们真聪明,说了这么多用0表示的例子,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第10,11页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抽两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2.教学例2播放例2直尺的动画。师:这里有一把尺子,你能在这把尺子中找到你学过的数吗?指导学生找出尺子上的0,1,2,3,4,5。师:直尺上的0排在哪里?学生:排在1的前面。师:这把尺子是从0开始排的,所以0在尺子上也表示起点。它是我们学过的最小的数,比1还要小。你能说出直尺上的哪个数最大吗?5后面还有数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因为这是一把断头的尺子,后面的数被折断了。教师:能想到这一点,真不错。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1页,先独立完成第5题的填空。学生完成后,教师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教师:从上往下看,你发现了什么?从左往右看或从右往左看呢?学生讨论后回答:从上往下看,小方格一个一个地在增加;从左往右看,小方格一个比一个多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真不错。【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直尺上0在什么地方,思考直尺为什么要断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加深学生对“可以表示起点”和“是我们学过的最小的数’’的理解。教学例3教师:同学们巳经认识了0,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数。要把0写好,首先我们看一看0像什么呀?学生:像一个鸡蛋。教师:所以我们在写0的时候,要像画鸡蛋一样,两头小,中间大。教师边说边在“田”字格里书写示范,然后请学生在书上书写,边写边读。写完以后,抽两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大家评议。三、巩固新知课本11页第3题。先独立完成第3、5题的填空。学生完成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四、达标反馈课本11页第5题先独立完成第5题的填空。学生完成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师引导:从上往下看,你发现了什么?从左往右看或从右往左看呢?教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真不错。五、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呀?0表示什么呢?写0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回答。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表达的是思考的结果,所以应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布置作业课本第11页,第4题。板书设计0的认识0---一个也没有0---起点教学反思就是在教学0的第二个含义是表示开始时,当让学生拿出尺子时,学生们中有的拿的是钢尺,上面没有0,这对孩子们来说,并不能理解0作为开始的含义。这是我教学的失利,是我想的不够周全,所以才在这个地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3、比较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2~13页,认识“>”“<”和“=”,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理解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语言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2.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形成比较能力。3.经历比较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经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语言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难点: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形成比较能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和小棒。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小圆片和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游戏法导入、主题图导入法等。游戏法导入: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认识了6个数字宝宝,下面我们来做个数字宝宝抢读游戏,第一个举起小手的机会就是你的。准备好了吗?师出示数字卡片,生抢读。师评价学生:数字宝宝说,“小朋友们真能干!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为了奖励你们,我请你们去看蜻蜓和漂亮的花朵,在那里,我们还学会很多数学知识呢!”【设计意图】游戏的方式复习旧知,学生的参与度高,复习效果好。主题画导入:教师: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小蜻蜓和小蜜蜂都来到了花园里,花园里好热闹呀,同学们想去看一看吗?学生:想!多媒体课件演示:小蜻蜓和小蜜蜂在花园里飞舞,最后定格为教科书第12页例1的情境图。教师:从图中同学们知道些什么?学生:图中有3只蜜蜂、只蜻蜓和3朵花。教师:你知道这些花儿和小动物在花园里议论什么吗?学生:不知道。教师:我们听听。多媒体课件演示:花儿说:“花比蜜蜂多。”蜜蜂说:“蜜蜂比蜻蜓多。”蜻蜓说:“错了,应该是蜻蜓比蜜蜂多。”教师:知道它们在做什么了吗?学生:它们在比多少。教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助它们比较。板书课题:比较。二、探求新知1.教学例1。学习“同样多”。教师:怎样比较呢?我们先来看蜜蜂和花儿是怎样比较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是1只蜜蜂停在1朵花4上,然后蜜蜂飞走,像右图一样定格。教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对了。一个对着一个,刚好对完,我们就说两种东西同样多。教师板书:同样多。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摆圆片,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来摆。先请一个同学把4个小圆片摆成一排,另一个同学在他摆的小圆片下面再摆小圆片,要求摆的小圆片与前面那个同学摆的小圆片同样多。学生摆小圆片后,集体订正。然后照这样多摆几次,加深对同样多的理解。教师:你是怎样摆出同样多的小圆片的呢?指名回答。教师:下面我拿小棒,要求同学们拿出的小棒与我拿的小棒同样多。教师拿出5根小棒,学生也拿出5根小棒;教师拿出2根小棒,学生也拿出2根小棒,如此反复几次。教师:两边的东西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这个符号叫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板书:3=3。教师:请同学们用等号表示4和4同样多,5和5同样多。学生写出4=4,5=5后,引导学生读两遍。【设计意图】用演示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同样多”。其中演示应用了蜜蜂采蜜这个情境,生动地展现“一一对应”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同样多”,然后再通过学具操作进行强化,加深学生对“同样多”的理解。学习“多些”、“少些”。教师:刚才我们说1只蜜蜂对着1朵花,蜜蜂和花就同样多。如果飞走1只蜜蜂或是飞来2只蜜蜂后,花和蜜蜂还是同样多吗?(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师的语言出示“飞走”和“飞来”蜜蜂的图像。)指名学生回答,师生评议。引导学生说出:如果花的朵数没有变,飞走1只蜜蜂,蜜蜂就比花要少些;如果飞来2只蜜蜂,蜜蜂就比花要多些。教师:好!我们下面就来研究多些、少些。师进行多媒体演示:有3只蜜蜂和3只蜻蜓,1只蜜蜂对着1只蜻蜓。教师:这时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同样多后。师继续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又飞来1只蜻蜓,排在原来的3只蜻蜓的后面,让学生观察。教师问:现在还是同样多吗?学生:现在的蜻蜓比蜜蜂多1只。教师:如果用蜜蜂的只数与蜻蜓比呢?引导学生回答:蜜蜂比蜻蜓少1只。师介绍:也就是用4与3比,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4比3大,3比4小。教师介绍大于号:我们用4>3表示4比3大,“〉”是大于号,读作4大于3;用3<4表示3比4小,“<”是小于号,读作3小于4”。引导学生读两遍。2.教学例2师引导回忆刚才学了哪些符号。(“>”“<”“=”)师先示范这些符号的写法,然后指导学生书写这些符号.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13页,在例2的“田”字格中写一写这些符号。学生写符号,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完成后抽两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评议。3.教学例3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个小圆片摆成一排,再在这3个小圆片下摆小圆片,使下排的小圆片比上排多2个。学生摆小圆片,教师做必要的指导。教师:你们在下排摆了多少个小圆片?学生:5个。教师:你能用大于、小于说一说你摆的小圆片吗?学生讨论后回答:5大于3,小于5。师:请同学们在3和5之间填大于号或小于号。学生写后,教师抽两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3<5,5〉3,并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三、巩固新知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完成后集体订正。2.指导学生按课堂活动第1题做游戏。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识了哪些新的符号?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你掌握了哪些比较方法?你还有哪些收获?说出来大家分享。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分享自己的收获。在分享中让孩子反思、提升,得到发展。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4页,第3题;15页6、7题。板书设计比较同样多:3=34=45=5多些:4>35>3少些:3<43<5教学反思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比较两种事物的多少时,我不是直接提出具体要求,而是问:你想拿哪两种比较?这样给学生留出的是一个非常开阔的思维空间,真正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选择、自主探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并理解大于、小于、等于号的含义。认识了这三种符号后,我让学生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三个符号?怎么来区别“<”、“>”?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有的说:“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有的说“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学生将符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内容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7~18页,认识且会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的含义,体会数的组成与加法的联系,认识加号、加法算式,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会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从不同的角度列算式,初步体会交换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的规律。2.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探索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几张花的卡片、5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谈话激趣法、复习导入法等。师:小朋友们去过停车场吗?(大部分没有去过)那儿有许多漂亮的汽车。现在老师帮你们去看一看停车场里有多少辆汽车好吗?教师出示教学课件(例题1主题图的停车场里停有2辆小汽车。)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发言汇报自己看到的事物。(停车场有2辆小汽车)“嘟嘟嘟”,师播放小汽车的鸣笛声。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提问:又有汽车来停车场了,那停车场将会有几辆汽车呢?复习导入法教师:同学们,我们巳经认识了哪几个数?抽学生回答出=0,1,2,3,4,5。教师:说一说,这些数可以表示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从0到5,谁能用手指来演示数数?在演示时,嘴和手要配合好,边说边做。引导学生回答出左手拿着的铅笔和右手拿着的铅笔合起来就是教师:对,这里的“合起来”用得非常好。板书:合起来。教师:你能用一个动作来演示“合起来”吗?指名演示,然后引导台上的学生与其余学生一起用手演示“合起来”。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合起来”用数学的方法怎样表示。【设计意图】在复习数的概念时强调“添上”“合起来”等动作,为加法的学习建立鲜明的表象,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二、探求新知1.教学例1,体会合起来用加法计算(1)请5个学生上台,发给每个学生一只笔,问:现在是几个?又发给一个,问;现在合起来是几个?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2)出示动态汽车图(3)看图说图的意义。师指名回答,师生评议。学生认真观察后,说说图意:2辆车和1辆车合起来是3辆车。【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和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4)在2和3之间用什么符号能清楚的表示2与1合起来3呢?小组交流(5)明确方法,认识“+”,介绍算式,读法。学生读(6)结合生活,说说2+1=3的意义(7)课堂活动1。老师读题后,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2.教学例2,探索2+3=(1)老师摆3朵花,问:这是几朵花?再摆2朵,问:又是几朵?画圈后问:这幅图是什么意义?学生观察图,并回答。师问:“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小组交流,并回答:3+2=5(2)请同学摆,画,比,想,看谁最先找到答案。(学生动手画图,说一说图的意思3朵花和2朵花合起来是5朵花。)学生用算式表示:3+2=5(3)学生汇报。画圈、画×、画笑脸、画小棒等都可以的。引导学生说出:从3后接着数,用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来思考都可以得到正确得数5。小结: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性。3.教学例3(1)摆一摆:学生前后两人一组合作摆小棒(2)想一想:要求合起来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写算式。(3)活动汇报:前后学生得出不同的算式。4+1=51+4=5(4)出示挂图激疑:同一个数学问题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呢?学生回答:看的方向不同。(5)看着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汇报,师小结板书:4+1=1+42.你能看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吗?()+()=()()+()=()师:孩子们真聪明,能看着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教学中设计了多种摆棒的方式,这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摆小棒的方式,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不断加深对加法意义的认识。三、巩固新知1、课堂活动3(1)老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4)在书上写算式(5)师生评议2、完成课堂活动2.3.写算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列出两个式子,比较它们的结果有什么联系。学生小组内讨论,写出式子,班内展示交流。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算式?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学生回答。五、练习反馈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的含义。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填一填。3.照样子画一画,再写出得数。六、布置作业练习册教材P18相关题目。板书设计1——5的加法加法----合起来2+1=3加号3+2=5教学反思课前了解,班级的大部分同学已经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了,也有个别的能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法,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为什么2+3=5”之类的问题不明白道理,也就是理解加法的意义。所以通过适当的学生熟悉的情境、适当的小棒动手操作、加上合起来的动作,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加法意义。5、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内容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9~20页,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目标1. 理解减法的含义,体会数的分解与减法的联系,认识减号、减法算式,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会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2. 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5根小棒(或者5个小瓶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谈话激趣导入法、复习旧知导入法、演示导入法、物质奖励法等。谈话激趣导入法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荡秋千吗?(玩过)师:老师小时候也非常喜欢荡秋千。【设计意图】“老师也喜欢”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复习旧知导入法同学们,有几道题目需要你们解决一下,有信心完成吗?1、按顺序填数()3()5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2+31+31+42+24+13+1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指名说,师生评议演示导入法:1、演示:老师左手拿3朵花,右手拿1朵花。现在,老师把它们怎么样了?(做一个合起来的动作)2、合起来一共有几朵花呢?该怎样计算?3、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刚才的××同学回答得真好,老师奖给他2朵花。(请这个学生上来拿这2朵花)5、这个2朵是从几朵里拿掉的?6、从4朵里面拿掉2朵,还剩几朵花?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减法)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5的减法”并板书。二、探求新知1.教学例4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荡秋千吗?有几个孩子和你们一样也喜欢荡秋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例4图。教师:观察这两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后来走了1个,还剩下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教师:像原来有3个小朋友,后来走了1个,还剩下2个小朋友这样的题,我们要用减法来计算。板书:减法。教师:你知道减法的运算符号是什么吗?减法算式又该怎样写呢?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8页,自己看一看、学一学。学生翻书自学,集体交流。通过交流,要求学生明白减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减号;算式是3—1=2,读作:3减1等于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3-1=2读作:3减1等于2。学生齐读两遍。教师:谁能说说算式里数字3表示的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2呢?要求学生说出: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表示走了的1个小朋友;表示剩下的2个荡秋千的小朋友。教师:这里为什么要用减法?同桌讨论,集体交流。要求学生明白因为这幅图里原来有3个小朋友,这3个小朋友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走了的1个小朋友,另一部分是剩下的2个小朋友。从3个小朋友中减去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所以用减法。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像这样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了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的这种问题,我们要用减法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5以内数的减法。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5以内数的减法。教师:3—1=2除了可以表示这两幅图的意思,还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汇报。学生曱:可以表示原来有3本书,拿走1本,还剩下2本书。学生乙:可以表示原来有3根小棒,拿走1根,还剩下2根小棒。学生丙:还可以表示原来有3只蝴蝶,飞走1只,还剩下2只蝴蝶。2.教学例5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5根小棒。从5根小棒中拿走2根,还剩下几根?学生动手操作,指名说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5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下3根小棒。教师:这个操作过程我们可以这样表示。(教师一边画一边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明白实线框里的5根小棒是原来的,虚线框里的2根小棒是拿走的,在实线框里虚线框外的3根小棒就是剩下的。教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抽学生回答:算式是5—2=3。教师:你是怎样计算5—2的?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学生甲: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5根小棒,拿走2根,数一数剩下的小棒只有3根。所以,5—2=3。学生乙:5减少1个是4,再减少1个是3。所以,5—2=3。学生丙: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学生丁:因为2+3=5,所以5—2=3。教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呀!在计算时,如果你觉得别的同学的计算方法更简单,你也可以用一用。3.教学例6翻开课本第19页例6:说一说,算一算。教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学生:我看到一共有5只兔,其中1只是白兔,4只是灰兔。学生:我看到一共有5只兔,其中4只是灰兔,1只是白兔。教师:求灰兔多少只怎样算呢?求白兔多少只又该怎样算呢?请大家用你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来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算法。教师:请大家将书上空白的地方补充完整。看谁写得又好又快。【设计意图】三个例题的教学有各自的重点,例4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例5探讨减法的计算方法,例6是看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这样突出各自的重点,使难点得以分散。在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抓住“走了”的表象,让学生充分理解减法是把一个数去掉一部分,求剩下部分,再通过“3—1=2还能表示什么”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减法的普遍适应性。在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讨中,既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鼓励学生用“更简单”的计算方法,为计算方法的优化奠定基础。三、巩固新知1、课堂活动第1题:算一算,写一写。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强调书写工整,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2、课堂活动第2题:划一划,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要划一划,再让学生表达每个算式的意思,要用上“原来”、“划去”、“还剩”等词语。3、猜小棒游戏师:老师有5根小棒,谁想得到我的小棒?请你任意抽学生抽后,老师用手遮住剩下的小棒。师:猜一猜,我的手里还有几根小棒?你能列出算式吗?两人一组玩“猜小棒”游戏四、练习反馈1、课堂活动第3题:圈一圈,填一填先让学生观察第1幅图,填出算式的结果。再让学生结合算式用虚线圈一圈,完成3—2=(),4一3=()。2、小老鼠背着5个土豆,高高兴兴地往家跑。在路上,口袋被弄破了,回到家后,口袋里还剩几个土豆?教师:要想知道小老鼠的口袋里还剩几个土豆,我们先要知道什么?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要让学生明白要求还剩几个土豆,先要知道路上掉了几个土豆。教师:你觉得小老鼠掉了几个土豆?学生自由回答。如:我觉得小老鼠只掉了1个土豆。教师:如果小老鼠只掉了1个土豆,口袋里还剩几个呢?算式又该怎样写呢?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小老鼠只掉了1个土豆,口袋里还剩4个。算式是5一1=4。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根据自己的说法列出算式。注意写出的算式与说出的想法要相对应,相一致。3、教学例题7.学生观察例题7,师问:“这只小猫为什么不好意思的地摸着耳朵?”“没有钓到鱼用什么数字表示?”指名回答。师:“那么怎么计算两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指名说。五、课堂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减法运算的符号是什么?减法算式怎样读?你会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了吗?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六、布置作业独立完成课本第20页第4题。要求计算准确、书写工整。板书设计5以内数的减法3-1=2读作:3减1等于25-2=34-1=34-3=14+0=43-3=0教学反思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用加法算式描述合在一起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活动激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6、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第24页,整理和复习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5以内数的大小、顺序、分成,区别基数和序数;会使用“>”“<”“=”;知道加法、减法的含义,并能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数感。重点、难点重点:复习5以内数的大小、顺序,区别数的基数和序数属性,会使用“>”“<”“=”,会计算5以内的数的加减法。难点: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并初步学习、体会整理和复习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磁性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学生每人准备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谈话法、唱歌导入法等。谈话法: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字?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出数字卡片。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设计意图】用学生容易理解的平实的语言来导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唱歌导入法:师:小朋友们,喜欢唱歌吗?师: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好吗?(师播放儿歌《五指歌》,让学生学唱,或教师教学生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一二三四五。)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2345和5以内的加减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引出课题并板书:5以内数的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用好听好玩的儿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唱儿歌的过程中又复习了旧知。二、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回顾整理,建构网络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看书第三单元,并想想:在学过的第三单元中,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同桌先说说,再指名汇报,师出示写有相应知识点的卡片后,师生一起进行梳理回顾。并边讲边出示知识网络图。师:刚才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听,真聪明。那同学们想一想,在歌曲中我们能找到那几个熟悉的数字小朋友?生:……师:真厉害,都被你们给找到了啊。小朋友再想一想,除了1、2、3、4、5,我们还学习了那个数字?生:我们还学过0这个数字。师:对,我们还学习过0这个数字。还记得0表示什么意思吗?师:小朋友们记的可真好,那同学们,你们会写这几个数字吗?生:会师:接下来,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小卡片,准备好了吗?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好老师的要求,把0、1、2、3、4、5这几个数字小朋友,写在老师发给你们的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能写一个数字而且不能重复,听明白了吗?师:开始吧,看谁写的又标准又漂亮。(师巡视,并对学生书写出错和不规范的同学进行指导)师:同桌之间看一看,并对他写的好的数字进行表扬。师:完成的小朋友要按标准姿势坐好,同学们写的可都真好,真厉害。完成课本第23页整理与复习的第1题。师:同学们把卡片交给小组长管理,待会儿还有好玩的游戏要用到。课件出示第23页整理与复习的第1题。师:同学们,下面是几,就涂几片树叶。看哪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观察,寻找典型作业。生完成后,师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观察、评议。完成第23页整理与复习的第2题.课件出示第23页整理与复习的第2题。师:同学们,上面有三组同学在比身高,哪种方法是正确的?请在□里大“√”。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观察、辅导。生完成后,师问:哪种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高矮的方法,比较时要注意都站在平坦的地面上。完成第23页整理与复习的第3题.师用课件出示。先自己填一填,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师组织小游戏:对口令师出示一个数字卡片,学生要拿出两个卡片组成教师出的数字。完成第23页整理与复习的第4题.师:“刚才的游戏,第xxx小组的同学反应准确而且迅速,真不错。”课件出示: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生做完后,师生交流算法。师引导问:这道算式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指名回答。(只要算法合理,应鼓励)师生评议算法。三、开放延伸师:智慧爷爷也来参加我们的做题比赛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两道题。课件演示:谁能解答出这两道题,谁就能得到智慧爷爷的礼物。你想得到这些礼物吗?课件出示()+()=4()—()=0()中能填几?【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复习1-5的加减法,所以设计了抢座位的小游戏,提高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玩的时候,不知不觉得复习了加减法,同时加深了在生活中的应用】四、联系生活巩固提高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第1题,提示学生用“……”表示一对一的比较方法。事实上,很多学生是数一数有多少个,再根据数的大小来画一画的。第2题,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白题意,再找到最高的树,在树下的○里写1,依次填写。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这里学生不理解题意的话,容易从左往右依次填写1、2、3、4.完成第三题前,教师要写一道题5-1○2+3,讲解这道题的意思是比较两边算式的得数,学生弄懂后再独立完成,完成后师生订正。五、达标反馈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5页的4、5、6题。教师巡视辅导明了学情。做完后师生评议。教师根据情况在展示台上展示典型错误答案,师生评议。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是怎么整理与复习的?谁用“先……然后……最后”来说一句话?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我们班,谁的表现最好,好在哪里?【设计意图】反思自己的表现,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反思谁的表现最好,是弘扬“正能量”的一个好机会。七、布置作业和家长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然后编写30道算式题并算出答案。【设计意图】自己编写算式题,是对自己学习的知识一次反思和巩固。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12345接着数想组成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维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二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身的教学设计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学生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无效的!第二单元1、6~10的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25~P27页,认识6~10这5个数的基数属性。教学目标1.能认、读、写6〜10的数,会用6〜10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个数。2.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能规范地书写6〜10的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6-10各数的数、认、写。难点:1、8的书写。2、抽象出数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学生每人准备学具盒和10根小棒类的物品(比如10支铅笔,10粒花生米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谈话法、主题画导入、奖品激励法等。主题画导入:1、师:“同学们,老师课前留给你们的一个问题:3月12日是什么节日?你们现在知道了吗?你是怎样知道的??”指名回答。生甲:植树节,我是妈妈告诉我的。生乙:我是在网上查到的。师鼓励表扬学生的学习方法。2师引导:“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去植树了。”师出示25页主题图。【设计意图】学习知识不只是在课堂上——还可以在家里、在操场上、在网络上。这里有意识的指导孩子们学习的方法。视频导入法:将上面的师出示25页主题图改为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同学在山坡上植树,最后图画变为例1的情境图时,画面定格。其余一样。二、探求新知1.教学例题1。师出示25页主题图后问:“你发现了什么?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说说吗?”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图上的小朋友们总共拿了1、2、3、4、5、6个水桶。我们就可以说小朋友们拿了6个水桶。找一找,看看还能找到什么?想一想,谁能将图上的内容连起来说一遍?就像语文上的看图说话一样。指名学生回答。(10个小朋友、9棵树、8只小鸟……)揭示课题:根据学生的发言,抽象出6~10这5个数字,并把6~10的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或者身边的事物表示出来么?”(老师说一个数字,学生相应用学具盒里的物品摆出来,同桌可以互相检查对错。)小组之间说一说,摆一摆。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去。小结:6可以表示6个小棒、6支铅笔、6张纸等等,那么7、8、9、10呢?课堂巩固:完成课本27页课堂活动第一题。(对数字6、7、8、9、10的认识,似乎有拖沓之嫌。对于基础好的班级,这个部分可以简略一些,就是说老师说一个数字,学生摆对了就可以了。)【设计意图】1、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完整的、数学性的句子,既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是这个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2、“就像语文上的看图说话一样”这句话将语文学习和数学学习联通起来,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各科的学习是相互交叉的、互相促进的。2、教学例题2.比画写。孩子们真聪明,现在我们玩个手指表示数的游戏。比:老师说数,学生用手指表示。鼓励反应快的学生。画:老师说数,学生画图表示。鼓励用不同图形表示的学生。写:师指导学生书写这些数字。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这些数,写完后问学生:“老师是怎样写的,你觉得写这些数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后,请学生翻开教科书第25页,看例2的要求,先用手指比一比,再画一画,然后边读边写6〜10的数。教师:大家写完了吗?你认为你写得好吗?教师选择写得好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作业。(特别注意寻找“8”写得有问题的作业,让学生们评议。)教师:同学们写得这样好,你们写数时有些什么经验吗?下面可以给全班同学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经验。【设计意图】一是发挥了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是怎样写的;二是让学生亲身实践;三是发挥写得好的学生的带动作用,让这部分学生介绍经验,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使学生能把这些数写好。3、教学例题3.(1)刚才我们在用小棒摆的时候,6是怎样变成7的呢???7有事怎么变成8的呢?……谁愿意用磁块在黑板上给大家展示呢?师生评议。(2)那么10又是怎么变成了9呢?9有怎样变成了8呢?谁愿意到黑板上展示?师生评议。(3)刚才说的那些数,怎么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呢?谁来拨一下?谁来说说刚才这个学生是怎样做的?(对于基础好的班级或者时间不足的课堂,建议直接跳到第三步。)三、巩固新知课本29页练习四第1、2、3题。师读题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学生完成后,师生订正、小结。师:“我们数数的时候,要手指指着一个一个的数,千万不要漏数。”【设计意图】小学生在数数时容易漏数,教师注意指导他们数数的方法。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你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的发现与小伙伴交流。学生回答。五、布置作业写数1~10,每个字写10个。要求:“美观,端正。”板书设计6~10的认识6(卡片)(画○)7(卡片)(画○)8(卡片)(画○)9(卡片)(画○)10(卡片)(画○)1、6~10的认识第2课时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26~P29,第29页第4题,6~10五个数的分成。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对6~10这5个数进行分解和组合。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分成和组成的相反的意思。。重点、难点重点:能熟练的对6~10这5个数进行分解和组合。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分成和组成的相反的意思。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复习旧知导入、谈话刺激法等。复习旧知导入法:1、小游戏。老师说数,学生打手势表示。老师说5,学生用手指表示出5。先一起练习,然后老师指名比赛。游戏完毕后师生评议。2、写数比赛。老师出示有物体图片的卡片(卡片上可以是6个桃子,7个梨子,10枝铅笔……),学生看卡片写数字。写完后,师选择典型作业上展示台展示,师生评议。(师可以选择数字写的端正、漂亮的来评议,也可以选择写的有问题的字来展示,提醒学生正确的写法)【设计意图】在老师和学生互动游戏作用下,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得到大量提升,为下面教学打好基础。谈话刺激法:师:“小糊涂同学碰到一个难题了,他不知道怎么解决,你们能帮助他么?”然后师出示课本第26页例题4后说,“就是这个题。”师介绍题意。二、探求新知1.教学例题4.教师让学生拿出他们的6根小棒,按照书上的分法把他们的小棒分好,边分边说。学生按照书上的分法把6根小棒分成了如图所示的两堆。教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你们每一种分法左边的小棒和右边的小棒。学生数出了每一种分法的小棒数。教师:把你们分好的数填入方格中。随后老师板书。教师: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怎样把6根小棒分成两堆了吗?从中你们发现什么没有?(6可以分成5和1,5和1组成6)这些我们都要记住吗?我们只要记住哪几组就可以了?指名回答。让学生注意到知道6分成5和1就想到6也能分成1和5.学生两人一组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6的组成。(学生可以对口令、对手指、做扑克游戏……)师:“上面的格式怎么读呢?”师示范朗读后,指名读,师生评议。【设计意图】数的组成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后面的计算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学中采用了小棒操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并通过对规律的探索,帮助学生熟练地记忆,提高学生对数的组成的掌握水平。三、达标反馈完成课本第26页试一试。教师: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试一试。学生独自完成,教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学生分小棒后汇报。然后师生评议。四、课堂小结记住一个想起另外一个,这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叫联想。你们喜欢这种学习方法吗?五、巩固新知完成课本27页第2题第3题,第29页练习四第4题。课本27页第2题:师先读题,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同桌之间说一说。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课本第27页第3题。老师出示卡片,全体学生抢答。然后指名比赛抢答。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送给答得好的学生。练习四第4题。师先读题,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师生评议。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发现典型情况,当堂解决。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些方面做得好呢?指名回答,师适时评议、鼓励、表扬。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自评也是新型评价的一种,越来越受到老教师的重视。自评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自信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七、布置作业回家里找到8个或者9个的物体(比如筷子),把他们分成两个部分,看看有哪些分法,并记录下来。1、6~10的认识第3课时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28例题5、例题6,第30页第5、7、9题,教学“6~10五个数”的序数属性。教学目标1.能分清几个和第几个,知道数字不仅可以表示有几个,还可以表示顺序和位置。2.体会序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用所学的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会比较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继续建立数感。重点、难点重点: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难点:用所学的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活泼的语言来感染、用丰富的数字生活场景来激发)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学具盒(内有圆片、小棒、计数器、花生米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童话故事导入法、谈话刺激法等。童话故事导入法:师:“春天来了,动物们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呢。大家想看看吗?”生:“想。”师用课件出示:几个动物站在起跑线上。师:“你们猜一猜,谁会跑在最前面呢?”学生发言。师:“到底谁说得对呢?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师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小动物在向前跑去,并最后定格在例题5的主题图上。、师:我们来看看谁是第1名?谁是第2名?谁是第三名?一共有几个运动员参加比赛呢?【设计意图】童话故事是1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可以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意识。谈话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6、和7怎样分成两个数和哪两个数组成6、7,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这些数。二、探求新知1.教学例题5.接上面“通话故事导入法”。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小鹿跑第1,小兔第2小猫第3……教师:请同学们在书上第28页例5的方框里填小动物的名次。学生填好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答案。教师:山羊的前面有多少个运动员,后面呢?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呢?学生回答。教师:一共有6个运动员,熊猫跑第6,这两个6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吗?学生讨论后回答:不一样,前一个6表示有6个运动员,后一个6表示第6。教师:“6个”和“第6个”有哪些不一样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拿出6个小圆片摆一排,。学生拿出6个小圆片摆一排。教师:请你们从左起拿走第6个小圆片。学生从左起拿走第6个小圆片。教师:你们发现拿6个小圆片和拿第6个小圆片有哪些不一样?引导学生回答:拿6个小圆片时,可以不管小圆片的位置,只要数量是6个就行了。拿第6个小圆片时,不仅要注意小圆片排列的位置,而且只拿走了1个小圆片,这个小圆片的位置排在第6。教师:生活中表示第几的数多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尽量引导学生回答身边的序数。预设:学生曱:我坐在第2组第7号。学生乙:我每天乘第9路车上学。学生丙:我家的衣柜从上往下数,第6格装着我的衣服。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说了生活中这么多表示第几的数。【设计意图】教学中采用了对比的教法,通过“6个”和“第6个”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教学中还安排了学生说生活中的序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师讲述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观察。把典型答案(做得非常好的,做的有问题的等,格式特别的……)放在展示台上评议。教学例6多媒体课件上出示例6的直尺图。教师:从这幅直尺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直尺图后回答。学生曱:我发现这儿的直尺图和我们前面认识的直尺图一样,也是用0作起点,并且也是断头尺,说明后面还有数。学生乙:这幅直尺图只填了前面6个数,后面的数没有填。教师:同学们会填吗?学生:会!教师:按数的顺序在书上填一填。学生填好直尺图后,请两个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教师:看看你填的直尺图,你发现哪边的数大,哪边的数小?学生:我发现右边的数大,左边的数小。教师:那么你能看着直尺图比较数的大小吗?学生:能!教师:5和6比,谁大谁小?学生:5和6比,5比6小。因为5排在6的左面。教师:和2比呢?这个式子怎么写出?师要求学生在算式本上写出来。(7>6,6>53<8,5<8)小游戏:数字快站队。(完成课堂活动第二题)。教师可以拿磁性数字卡片,打乱顺序吸在黑板上,指名学生放到黑板上按照顺序摆,比比谁摆的准又快。师生评议。三、达标反馈第30页第5、7、9题。第30页第5题。师讲述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观察。把典型答案(做得非常好的,做的有问题的等,格式特别的……)放在展示台上评议。第30页第7题。师讲述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观察。把典型答案(做得非常好的,做的有问题的等,格式特别的……)放在展示台上评议。第30页第9题。师讲述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观察。把典型答案(做得非常好的,做的有问题的等,格式特别的……)放在展示台上评议。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些方面做得好呢?指名回答,师适时评议、鼓励、表扬。【设计意图】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五、布置作业回家里找到8个或者9个的物体(比如筷子),把他们分成两个部分,看看有哪些分法,并记录下来。2、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五第1、3题。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初步培养学生口算能力。2.学生从小朋友参加“老鹰捉小鸡”游戏这样具体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能力,尽可能培养学生归纳和有序整理算式的能力。3.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难点:探究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可以吸在黑板上上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游戏导入法、主题画导入、奖品激励法等。游戏导入法:师:老师和同学们做个游戏好吗?大家听清游戏的要求:老师说一个数,同桌的一个同学说一个数,然后另一个同学也说一个数,使你们出的数合起来就是我说的这个数。师:现在我来示范一下。(指名两位学生配合。)师:“我出5”(配手势)学生说2的,同桌说3。(配手势)师:我出6(配手势).由学生配合完成(配手势)。其余学生观看,了解游戏规则后,参与游戏。教师带领学生继续做这个游戏。故事激趣导入:师:大家都说小猴子很聪明,今天老师就讲一个有关小猴的故事。从前有个老人养了许多猴子,每天他都给猴子喂板栗。平时他总是早晨喂1个,晚上喂2个板栗。(板书:21)可是有一天小猴子们吵闹着要老人多喂些板栗。老人想了想就说:“好吧!以后早晨喂2个,晚上喂1个,这样你们就满意了吧!”“小猴子们听到了,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