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庆市(重庆南开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_第1页
历史-重庆市(重庆南开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_第2页
历史-重庆市(重庆南开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_第3页
历史-重庆市(重庆南开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_第4页
历史-重庆市(重庆南开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象征神权。其器表都雕成四个凹面和四个凸面,凹凸相间对称,纹饰以高度相似的神人兽面纹为主,其中鸟纹形象更是在良渚玉器中反复出现,在墓葬中玉琮摆放的位置也比较固定。这反映出良渚文化A.贫富分化已经出现B.宗法制度初步形成C.精神信仰相对一致D.国家形态基本成熟2.中山国是由白狄族鲜虞部落建立的国家。下图摹本所示的《兆域图》是出土于战国时期中山国王陵的平面设计图,图中主建筑是王堂,左右为后堂,两侧为夫人堂和各式祠堂,其方形平面布局与河南辉县的魏国贵族大墓基本相似。该图可用于佐证战国时期A.同源共祖观念的发展B.区域文化的交流C.天下一统局势的加强D.礼乐制度的普及3.汉武帝扩建皇家园林上林苑,需要征收长安附近鄠县和杜县的土地,于是“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荒地以偿鄠、杜之民。”于是“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虽然有大臣劝谏,“然遂起上林苑”。这一结果A.破坏了小农经济B.巩固了中央集权C.打击了地方豪强D.凸显了君主专制4.北周武帝宇文邕敕纂的道教类书《无上秘要》载:“天道广大,贤愚混同。强者在西,弱者在东。九天定横,九地合纵。下成君臣,以立国邦。顺天者吉,不顺者凶。”这反映出A.道教成为政治工具B.佛教传播受到遏制C.儒家思想遭到挑战D.民族融合逐步加强5.中唐时期各藩镇多在京设进奏院,掌报递章奏,承转诏令,藩镇提供经费并任免办事人员。北宋太宗时期以“事多泄露”为由置都进奏院,“监管以京朝官及三班使臣充,掌受诏敕及诸司符牒,辨其州、府、军、监以颁下之。并受天下章奏、案牍、状牒以奏御,分授诸司。”该变化表明宋初A.崇文抑武倾向加强B.因循保守风气形成C.地方权力遭到削弱D.行政效率显著提升6.1358年,元朝色目进士余阙在与农民起义军作战时战死。朱元璋为其立庙于忠节坊,明代有诗人称赞“圣朝立庙显忠烈,千古流芳载青史”。“余阙守城”甚至一度与“岳飞恢复”“文天祥就义”等典故并列。这反映了当时A.科举制度日益僵化B.民族隔阂基本消除C.基层教化形式革新D.伦理纲常影响深刻7.明末清初,研究伊斯兰教的学者王岱舆提出:“人生在世,有三大正事,乃顺主也,顺君也,顺亲也。凡违兹三者,则为不忠、不义、不孝也。”这表明当时A.士大夫认同伊斯兰教文化B.思想进步推动文化繁荣C.外来宗教与传统文化融合D.社会动荡出现信仰危机8.宋代农学家陈旉指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应当“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元代农学家王祯认为:“粪田之法,得其中则可。”清代理学家杨双山提出施粪肥需“时宜”“土宜”“物宜”“贵在因物试验,各适其性”。这些认识A.蕴含了注重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B.反映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C.表明了古代实验科学的发展进步D.关注了人地矛盾尖锐的社会问题9.1895年7月,光绪帝提出“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祸患”。随即,清廷下令要求各省办理制造船械,强调“铁路为通商惠工要务,朝廷定议必欲举行”,决定“凡各省产矿之处,准由本地人民自行呈请开采”。这些举措表明A.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B.社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C.百日维新推动经济发展D.民族工业处境有所改善v10.右图是民国初年《新闻报》刊登的一幅名为“再造民国之最要着”的漫画。画面中是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鼎足分别写有“立法”“行政”“司法”字样,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修补“立法”一足。该漫画反映出A.民主共和得到一定维护B.北洋军阀统治基础薄弱C.护法运动取得最终成功D.政党政治尝试遭到失败11.下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前后中国文学领域的代表性主张。代表性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我们文学运动的目标在于要求新兴阶级的解放,反对一切对我们运动的压迫。”——鲁迅周扬、郭沫若提出“国防文学”口号,胡风、冯雪峰进一步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文学流变A.促进了民族革命的发展B.适应了社会性质的变化C.受到了时代环境的影响D.推动了大众文化的普及12.自1948年初起,中共中央制订了关于城市工作的一系列政策,要求在新占城市采取“宁缓勿急,宁慢勿乱,……逐步的、有轻重的处理问题的稳重方针与工作态度”;“在缺乏准备,缺乏把握的情况下,宁可暂时维持原状,决不轻易进行改革,以便争得时间,具体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周密部署”。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工作重心的顺利转移B.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C.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D.城市斗争的经验丰富13.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建设方针。其中,“劳资两利”就是要在私营企业中建立起“民主的、平等的、两利的、契约的、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劳资关系。这种新型劳资关系A.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B.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C.保障了经济均衡发展D.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14.1946年,毛泽东提出了泛指美国与苏联之间广大国家的“中间地带”主张。60年代初,毛泽东又提出了涵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中间地带”,以区别于亚非拉落后国家的“第一中间地带”。“第二中间地带”主张的提出A.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刺激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打破了美国对华的全面遏制D.推动了中法两国正式建交15.下表为1978~1990年中国乡镇企业发展情况简表。据此可知年份各年实际价格指数总产值(亿职工人数(万全国农村劳动力(万人)1.000493.07282728455.61.2812728.39697937065.12.0774612.95926242009.5A.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B.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就业成效显著C.农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D.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较高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周易》载“天垂象,见吉凶”“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所以“自古有国家者,未有不致谨于斯也”。“观象授时”成为帝王统治的象征,这就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保证。历代官修史书中,对于天文现象的记录不但齐备,而且详尽、精细,大量有关日食、黑子、彗星、流星雨、新星、超新星和极光的观测都十分准确,世所罕见。然而这些天象记录大多“纪事而不创”,只是用来探寻社会治乱和人世浮沉的资料。当西方天文学探讨天空结构理论和宇宙体系时,中国天文学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历法,从黄帝历起至太平天国的天历为止,中国古代共有102种历法,数量占世界第一。——整理自邓可卉《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天文学史》等材料二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即位时,正是安史叛军肆虐之际,作为皇权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天文制度的重建和恢复成为当务之急。肃宗将官方天文机构太史局彻底从秘书省中独立出来,改名为司天台,扩大官员编制,提高其品级和俸禄,还从全国各地征辟熟谙天文的技术人员供职其中,打破了天文官员以家传和世袭为主的垄断局面。肃宗在司天台内设置司天五官,按照时间和空间方位,对天文官员的职责有进一步的明确与区分,这一做法深深影响了唐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摘编自赵贞《乾元元年(758)肃宗的天文机构改革》材料三《谈天》原名《天文学纲要》,为英国著名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所著,由传教士伟烈亚力与中国近代早期知识分子李善兰合译为中文。《谈天》介绍了地动日心说、椭圆学说、牛顿万有引力、开普勒三大定律,有力抨击了阻碍哥白尼等学说传播的各种封建谬论。1859年初版发行后,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又出版了《谈天》的增订本,多家书局对其反复刊刻,在晚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王韬专门撰文介绍该书作者赫歇尔,希望借此将科学实证精神引入“实学”不振的中国。康有为将此书列入“最初应读西书”之列。谭嗣同以《谈天》为背景,说明地球只是一个普通天体,驳斥了夜郎自大的观念,还发表自己的大学观,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思想。—摘编自愈星月《晚清译著〈谈天〉之译介影响再认识》材料四1951年,出席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中国代表团参观了民主德国的耶拿天文馆,回国后即提出建立北京天文馆的建议。1954年,中央文委批准了筹建报告。1955年,北京天文馆正式动工,历时3年,总费用达350万元,终于在1957年9月29日日落成开幕,成为当时亚洲第一座大型天文馆。1957年国庆节,北京天文馆面向广大群众正式开放,对普及天文知识和宣传中国天文学上的成就,发挥了巨大作用。——摘编自陈曦《北京天文馆创建始末》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肃宗时期天文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谈天》“在晚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天文馆建立的意义。(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春秋之商业,可分为两期:第一期为黄河流域之商业,第二期为扬子江(长江)流域之商业,故其时强国之势,亦由北而趋南。春秋开始,郑国最占势力,其次则为齐,宋襄继之而伯,然为楚所厄,楚遂大强。盖扬子江流域之国,商业兴盛,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方城为城,汉水为池,其交通广便,固非黄河流域诸国所能及也。而北方适有晋文公抑制楚心,故楚不得逞志于中国,而南下并吞小蛮国。春秋季世,晋渐不竞,而楚遂益张,所谓春秋之趋势,岂非随商业之趋向而进行乎?——摘编自王孝通《中国商业史》材料二两宋时期,巴渝地区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渝州(城)从属于夔州路的一般州郡到升为重庆府再到四川制置副司的驻地,成为“四川的大都会和川东地区的军政经济中心”。重庆城市的发展也由只有行政、军事功能的城市成为一座“多功能的城市”。宋代渝州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在浅丘小盆地众多的地理条件下,区域城镇有很大发展,成为场镇密集区域。而且,重庆地区是长江、嘉陵江两江水路运输的汇集地。在四川地区对外交通以水路为主的古代,川峡四路运往京师(开封、临安)的官商客货大都运到渝州再转运而下,由长江中下游入川的客货物资,也大都溯江而上经渝州集散各地。——摘编自胡昭曦《巴蜀历史考察研究》等材料三近代上海崛起的同时,长江流域的南京、武汉和重庆也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同上海一起带动整个长江流域近代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它们依靠长江干流同国内外市场保持紧密联系,城市建设和城市近代化都有突出的进步,在长江流域和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宁、汉、渝这3个中心城市在接受上海的市场辐射和经济扩散的同时,又在商品、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诸多方面进行区域性的市场辐射和经济扩散,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以宁、汉、渝为区域性中心的长江流域近代市场体系。——整理自张学恕《中国长江流域近代经济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楚国强盛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渝州地区发展的表现。(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江流域近代市场体系形成的认识。(6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美国学者保罗·柯文认为,美国汉学家对西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错误的概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他批判了“西方中心论”下的“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