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近代中日改革成败之比较-历史习作展示1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近代中日改革成败之比较-历史习作展示1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近代中日改革成败之比较-历史习作展示1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近代中日改革成败之比较-历史习作展示1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近代中日改革成败之比较-历史习作展示1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学习与探究之二:近代中日改革成败之比较——离心力与向心力教材版本:人民版中学历史选修一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达成(1)运用时空定位,知道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和过程;(2)通过客观评价中日两场改革,培育学生合作探究的实力;培育学生正确、全面客观、多角度评价历史事务实力。(3)通过探究本课,学生能从中体会社会进步与民族发展的艰难和曲折性,相识到变更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民族独立在实现真正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性。重点: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的缘由难点:从比较中分析中日改革的离心力和向心力,体悟我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曲折和艰难,并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学情分析:本课是一轮复习课,本节学问学生已经学过,但对学问点已经有所遗忘,同时对问题理解的不够到位。在教学中注意对重点学问的深化剖析,帮助学生相识中日改革发生的必定性,通过中日近代改革成败的比较,理解中国戊戌变法的离心力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向心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爱好,让学生以古鉴今。教学过程:【导入】已经过去的2024年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也是中国版维新即戊戌变法其次个甲子。日本因明治维新由弱变强,走上武力崛起之路,中国却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和梦醒者。在我国,有关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探讨硕果累累,为我们深化探究本课供应丰富的材料,但仍有若干问题值得再思索。现在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一起走近这两场改革。一、【阶段特征】19世纪下半叶的世界、日本和中国【展示】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和中国时局图回顾时代背景【老师】从表格中可以看到19世纪下半叶的时代背景,工业文明引领着时代的潮流。但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闭关锁国的日本和农耕文明的中国又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展示】请同学们依据这一逻辑关系,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背景。【学生】分析,点出关键词【老师】展示近三年高考改革史选做题分析探讨,同学们应当重视阶段特征的分析【老师】19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在被迫开国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日本发出了“与万国并立”的口号,中国的统治者意识到危机四伏,在巨额代价、巨大教训面前,选择了变革的道路。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学问,完成表格填写。二、学问回顾: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内容回顾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内容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两者改革的背景和内容上相像,中国学习日本进行变法,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快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促进明治维新胜利的缘由是什么?我们如何推断一场改革是否胜利?【老师】分析改革成败的缘由要四看: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气对比;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⑷看改革者的素养如何。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视频结合所学,分析明治维新胜利的缘由。【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归纳】历史潮流:日本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力气对比: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政策措施:破旧立新、与时俱进,实施全面、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改革者素养: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领导;天皇掌控全局;国际环境:列强集中力气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过渡】我们再将目光转向中国,甲午兵败后的中国官绅精英一改对日本的偏见,从“同光中兴”的虚幻和“天朝大国”的文化自大心理中醒悟。清王朝内部以及当时社会已然出现变革形势,一些封疆大吏如荣禄、张之洞、刘坤一、陈宝箴等在地方上兴办大量学习西方的实业。主流文化正静静地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加上,经过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数年的呼吁与奔跑,变法舆论已成气候,俄日两国成为变法图强的仿照样板。康有为认为“俄远而治效不著,文字不同也”;日本则距中国“至近”,“文字犹吾文字也”,他乐观预料学习日本治效可三年而成。康有为奏告光绪帝:“《诗》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哉觇国,正不妨以强敌为师资也!”但是戊戌变法却最终失败了,戊戌变法为何会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结果?我们一起通过材料分析三、【史料探究】据材料思索,导致康有为等维新派犯急于求成的主观失误的因素有哪些?【角度:宏观(阶级局限)、中观(派别特点)、微观(个人因素)】材料1: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老师】材料1:资产阶级懦弱性和妥协性(宏观)材料2:外衅危迫,分割迭至,急宜刚好发愤,革旧图新,以少存国祚……(否则)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行得矣。——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老师】材料2:维新变法之际,列强已经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亡燃眉之急,民族危机导致维新派孤注一掷。(宏观)材料3:在梁启超入湘之前(1897年),提出了四条宗旨:“一渐进法;二急进法;三以立宪为本位;四以彻底改革,洞开民智……”据说梁启超极力主见其次种和第四种。而“南海沉吟数日,对于宗旨亦无异同”。——解玺璋《梁启超传》【老师】材料3:康梁达成急进彻底改革的共识,变法的急进状况是不行避开的(中观)材料4:1898年,康有为只有40岁,而他的主要支持者梁启超才25岁,两人以前都没有在政府供职的阅历。康有为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相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老师】材料:4:康梁等维新派缺少阅历(中观)材料5:静坐时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自以为圣人则欣喜而笑…——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1878年)》先生最富于自信力人也,其所执主义,无论何人,不能动摇之。于学术亦然,于治事亦然。……谓其武断,谓其执拗,谓其专制,或非无因耶。——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老师】材料5:从个人因素看,康有为个人有着狂傲自信、倔强执拗的性格缺陷(微观)【过渡】以上是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缘由,那么有哪些因素?材料:康有为有次与荣禄不期而遇。荣禄问他:“固知法当变也,但一二百年之成法,一旦能遽变乎?”康愤然说:“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一二人,则新法行矣。”他还曾说,“尊君权之道,非去太后不行”,“就皇上现在之权…扼要以图,亦足以救中国矣”。——萧功秦《戊成变法的再反省—兼论早期政治激进主义的文化根源》材料: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老师】措施不当,官心尽失,废除八股,官心尽失,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其反对(废除八股取士,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家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梦蕉亭杂记》材料:虽然光绪皇帝和康有为全力推行改革安排,但却受到大多数中心和省级高级官员的抵制。废除八股文遭到了负责科举考试的礼部的剧烈反对,即使是较开明的总理衙门对十个新局的提案也感到不快。至于省级机构,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都漠视或者延误改革法令。这些中心和地方的官员敢于挑战或亵渎皇帝的吩咐,是由于他们完全清晰,真正的国家权力不在皇帝手中,而在不赞成改革的皇太后的手里。——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老师】顽固派势力大,地方官僚阳奉阴违,变法举步维艰。从中我们可以看大,变法的离心力是相当大的,也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整合提高】请同学们绘制思维导图,归纳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的缘由【老师点评】四、中国路在何方?【总结】2024年是明治维新150周年,我们对其重新加以谛视之际,应当看到:19世纪40年头以后西力东渐,东亚面临新一轮的变局。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接受欧化破旧,结合国情立新,通过与时俱进的措施,初步实现了日本近代化,供应了唯一一个非欧美国家的胜利样板。然而,中国仿效明治维新的戊戌变法仅百日即宣告失败,之后,推行清末新政与日俄斗争后的“预备立宪”再次将挽救王朝命运的希望寄予于中国版的明治维新,但最终照旧化为泡影。中国的路在何方?【老师】这预示腐朽的清政府开展至上而下的进步改革是不行能的,中国的前途在于彻底推翻清政府,和平变革的方式无法实现,只能通过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

【思索】面对困难的国际形势,中美关系惊慌、香港问题、台湾问题成为焦点。8月9日,我国外交部宣布中日双方将实行新一轮战略对话,那么现在我们学习这两场改革,对今日的中日关系发展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同等互利,互助共赢,与时俱进,擅长学习【老师】改革是富国强国的必由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注意创新发展,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旺盛,才能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希望通过这次同等友好的战略对话,中日两国能够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共同推动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家国情怀】【课堂演练·突破难点】1.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找寻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2.甲午斗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扬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很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CA.欧美舆论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