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教:二0一六学年第一学期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但我校作为农村完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和大部分外来农民工子弟,美术教学又多为兼职老师承担,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掌握总体水平偏低。六年级学生文化科学习任务加重,面临毕业考压力,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投入精力会相对降低。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单元内容)此次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为20XX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与原有的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动。但总体编写思路基本未变。侧重于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本册共有17课,分为8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造型·表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和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和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重点: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美术的学习特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难点: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并且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三、教学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运用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书作品的特征,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熟悉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四、教学措施1、教师本人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在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多样的实施教学。2、在教学中,多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多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3、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4、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5、注重教学评价,使评价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7、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129.5\7徐悲鸿与奔马239.12\14戏曲人物\水墨人物249.19\21画家林风眠\蔬果造型259.26\28\10.10蔬果造型\秋之韵\机动2610.8\做做陶艺1710.10\12做做陶艺1810.17\19中国扇子2910.24\26小小果壳箱21010.31\11.2流动的风景线11111.7\9公交站台设计11211.14\16街市新貌11311.21\23生活与科幻11411.28\30窗外的风景11512.5\7新家园21612.12\14金银器21712\19\21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11812.26\28复习、总结、评测等2191.1\42021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1、徐悲鸿与奔马课时总2课时之第1、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重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教学难点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徐悲鸿的相关资料、中国画的工具。(教师)中国画的工具、教学课件、奔马图片等。教学过程设计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宝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2.了解画家,艺术人生。(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西方画风与中国画用线用墨传统结合,中西绘画手法的完美融合。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能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3)课后去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尝试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体验。●本节课可以尝试多课时教学,深入地让学生了解徐悲鸿的艺术人生、奔马的表现方法以及艺术特点。●观看纪录片《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徐悲鸿》,让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写一篇观后感进行交流。●可尝试拓展课题《学贯中西的画家——林风眠》、《吴冠中与江南水乡》、《任伯年笔下的人物》、《徐悲鸿与齐白石》等进行系列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参观美术馆,开拓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六、相关资料1.徐悲鸿艺术人生。(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徐悲鸿于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20岁时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一定的法语基础。后获得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的资助,从日本归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在北京期间,相继结识了蔡元培、陈师曾、梅兰芳及鲁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2、《戏曲人生》课时总1课时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戏曲艺术,掌握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2.欣赏、总结戏曲人物的服饰、动作、道具等相关造型及色彩的特点。向水墨戏曲人物表现名家学习他们的表现方法,尝试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进行表现。3.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和用水墨画来表现戏曲艺术的快乐,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教学难点难点:对具体的戏曲人物造型特征的捕捉、把握及个性化的表现。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及其相关故事等资料;水墨画的相关工具。(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设计1.赏水墨微动画,趣味入课。(1)引导学生边欣赏水墨微动画边想一想:这段动画片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的?用水墨表现的戏曲人物给你怎样的感觉?(2)引出学习主题:《戏曲人物》。2.欣赏戏曲人物,获得感知。(1)以“我的戏曲印象”为话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戏曲。戏曲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研讨、发表个人独特看法。(2)引导学生说一说戏曲人物有哪些特点。请他们秀秀戏曲人物的有趣造型。谈一谈这些戏曲人物在服饰、化妆和道具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3.探究水墨表现,增长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关良的作品《戏曲人物》,思考:艺术家是用怎样的笔墨来表现戏曲人物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图片解构,进行必要的提点和示范,从而使学生获得多种水墨表现技能。4.借助比较欣赏,发展个性。(1)比较陈九和韩羽的戏曲人物水墨画作品,说说其不同之处(如线条、墨块、省略等)。(2)比较这两幅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一幅色彩比较艳丽浓重,一幅以淡雅点缀为主)。(3)再看这组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和前一组相比,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这组纯粹以墨色的变化来加以表现)?这样的水墨画创作需要注意什么(如水分的控制、墨色浓淡变化等)?5.我画戏曲人物,个性表现。(1)学生选择收集的戏曲人物图片,截取最佳的表现角度。(2)引导学生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表现戏曲人物。6.展评结合拓展,激活学习。(1)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水墨韵味、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赏评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在参与自我、他人的作品评议过程中,获得对于本课所学的“活用”。(2)我们再来欣赏几种表现戏曲人物的不同艺术表现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和喜欢的理由。想一想:我们还能怎样表现戏曲人物?以此激发学生持续创新表现的积极学习情感。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戏曲演唱能力较好的老师,不妨身着古装,表演一番,也可借助学生中的戏曲迷表演入课,这样的教学处理会让课堂更具戏曲活动的现场感。教学环境可用戏曲人物图片布置一番,同样也能营造一种浓郁的、有助于丰富学生视觉感知的戏曲场景。●有地方特色戏曲资源的学校,建议结合当地的戏曲人文资源,引导学生事先开展相关的艺术探访活动,获得更多视觉化、个人化的课程资源,然后开展富有地域戏曲文化特色的水墨创作教学,那将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教学实验。●作业展示的方式,除了装置艺术外,还有长卷、册页等多样方式,旨在更好展示学生本课的作业,让学生体验多样有趣的艺术展示效果。●对于一些源自课堂的优秀、富有童趣的水墨戏曲人物画作,可结合社团活动等载体,引导其进行深入创作,获得本课学习的持续拓展。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3、《水墨人物》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的人物。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绘画方式的持久热爱。教学重点重点: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难点: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教学准备(学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教师)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教学过程设计1.说一说。(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2.赏一赏。(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手法。(3)知识回顾: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常见的画法有:纯用水墨画法、色彩渲染画法、细线勾描画法、粗笔大墨块画法、细笔与粗笔结合画法、干擦与湿染结合画法等。3.想一想。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着色有什么规律?4.学一学。(1)出示一幅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对于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2)教师示范:①从五官入手,先画眼睛,以淡墨为主画出人物脸部。②用变化的浓墨以侧锋画头发。③画出人物的胸部及上肢。④添加人物背景。⑤待墨色干后着色,完成作品。(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4)学生作品欣赏。分层次引导欣赏:①人物头像作品。②人物全身像作品。③添加背景、文字的人物像作品。5.画一画。要求: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6.作业讲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7.课后拓展。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4、《画家林风眠》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教学准备(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毡垫等。(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毡垫等。教学过程设计1.设疑激趣。(1)出示课件。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一位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2)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2.讲授新课。(1)初步了解。(林风眠生平介绍)①画家自述:了解林风眠生平。②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2)作品初赏。①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仕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②教师提问。(说一说)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③学生欣赏、讨论。(3)对比欣赏。(比一比)①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②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仕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a.构图:以正方形为主。b.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c.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d.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色彩浓重,彩墨交融。e.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③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④教师总结。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林风眠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大家称为“风眠体”的彩墨画。(4)尝试实践。(试一试)①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要求: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PPT演示作画步骤:第一步:勾线打形;第二步:淡墨敷色;第三步:添加重彩;第四步:深入调整。②学生作业。③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5)作业评价。(评一评)①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②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3.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汇中西”的创新思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4.课后拓展。(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5、《蔬果造型》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蔬果造型的有关知识和制作方法。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引导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究及与人和作中寻求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蔬果的外形,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的象形性。教学准备各种蔬果、刀、盘子、牙签。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导入“孩子们,你们去买过菜吗?”课堂在普通平实的交流中开始了。“去过…”;“没有…”“老师可是经常去市场里去买菜。你看,去市场买菜,就可以一起分享美味。”说着把手中提着的一把把鲜红可爱的圣女果撒给孩子,课堂气氛一下就调动起来了。“买菜,不光可以分享美味,你看这些红艳艳的西红柿,碧绿的青瓜,圆圆的苹果,弯弯的香蕉,各有各的颜色,各有各的形状,每一个都像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一样,多么美,多么具有个性,每每在市场买菜,都让我流连忘返。”“所以,如果你爱生活,爱艺术,就去学着买菜吧。”(二)、教学探究1、故事激发兴趣“今天,老师去买菜,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大家想知道吗?”“想!”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大——家——看!”变戏法似的,老师手中出现了两根正在舞蹈的大蒜。“这可不是普通的大蒜,你看,他可是有生命的。”说着,把大蒜放到了投影仪上,蒜头上用火柴头插成两个眼睛,卷曲的根须就像一头蓬松的头发,整个就是一个造型快张,生动可爱的卡通精灵。老师摆动手中的大蒜,装成大蒜精灵。一会儿,平和欢快的气氛在课堂中蔓延开来,学生和老师刚才的拘谨和生硬都被驱逐出了课堂。2、欣赏蔬果造型图片老师把学生引领到电脑前,随着轻轻的优美旋律,一幅幅美丽的动物活动照片在大屏幕上交替出现了。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生活多么美好,这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慷慨的馈赠,你看,它们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形状,既满足了我们的胃口,又给了我们视觉的享受。”接着,画面一换,变成了蔬果做成的各种动物。(三)创作过程“看哪,蔬菜水果,还可以做成各种美丽的蔬果动物,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加上一点点创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丽。”师生合作一个小游戏,然后把蔬果送给学生。“必须说说其像什么动物,才能给那位学生,”“是呀,如果我们要把蔬果做成有趣可爱的动物,拿到蔬果后,首先要怎么样?”“首先要看…”,“首先要观察…”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对呀,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观察和想象永远比盲目动手重要得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么样进行蔬果造型的。”这次的方法引导恰当好处,所以引导要注意时机的把握,有时就会事半功倍。“大家知道吗,艺术创作最高境界就是不雕而雕。”“看了那么多的蔬果动物,一定迫不及待想动手了吧?”(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各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动起手来,老师迅速走进孩子们的创作场地中去,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现场指导。(五)作品展示举办一个蔬果造型展览会,学生之间互评。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6、《秋之韵》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教学难点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秋天的树叶、树皮等材料,手工用白乳胶、水粉笔一支、剪刀。(教师)课件,秋天的树叶、树皮等材料,手工用白乳胶、水粉笔一支、剪刀。教学过程设计1.激趣导入。(1)欣赏一段时长2分钟的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在视频欣赏、图片感受、身边亲历之后谈感受)2.欣赏评述。(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随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3.技法探究。(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的想法一样。(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3)拼摆游戏。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上下左右旋转、正反面、叠加、适当裁剪、各种植物材料组合……)4.评价交流。(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材料、技法、粘贴的顺序等)(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布局、预先拼摆、拼贴先后顺序)(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4)自选作业。①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②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5.展评拓展。(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观赏。(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3)学生自我小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7、《做做陶艺》课时总2课时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陶艺的制作方法,进行立体造型练习。2.欣赏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在实践中用捏塑、泥片、拉坯成型等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3.提高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重点:了解陶艺的相关知识及简单的技法。教学难点难点:选择合适的技法制作陶艺作品。教学准备(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等工具。(教师)课件,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材料,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等工具。教学过程设计1.引导学生欣赏东汉时期的陶艺作品《绿釉陶水亭》图片,感受该作品的艺术魅力。2.引导学生欣赏隋代的陶艺作品《彩绘极乐陶俑》图片,了解彩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做做陶艺》。4.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的陶器,了解陶器和人们生活的关系。5.引导学生欣赏现代名家的陶艺作品《碗》、《现代陶艺》、《狗》,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6.欣赏比较:与古代的陶艺相比,现代陶艺作品有什么新颖和奇特的地方?7.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说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8.引导学生认识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和材料,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9.玩一玩:感受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和材料,掌握陶土的特性。10.课后拓展:查阅中国古代陶艺的相关资料。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7、《做做陶艺》课时总2课时之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陶艺的制作方法,进行立体造型练习。2.欣赏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在实践中用捏塑、泥片、拉坯成型等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3.提高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重点:了解陶艺的相关知识及简单的技法。教学难点难点:选择合适的技法制作陶艺作品。教学准备(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等工具。(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等工具。教学过程设计1.揭示课题,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陶艺相关知识。2.师生共同探究:重点了解陶艺的捏塑成型、泥条成型、泥片成型及拉坯成型四种成型方法,学习一种简单手工成型方法,激发学生制作兴趣。3.结合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演示其中捏塑、泥条、泥片等方法。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陶艺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5.学习建议:选择合适的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6.展示评价,以“陶艺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7.拓展延伸: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上课教师课题8《中国扇子》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扇子的历史文化和工艺特点,掌握用水墨画扇面的基本方法。2.欣赏不同时代和不同种类的中国扇子,体会中国扇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扇子制作的工艺和扇面的绘制过程中,感悟中国扇子的独特魅力。3.感受中国扇子的文化气息,提高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关注与热爱。教学重点重点:对中国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教学难点难点:根据扇面的特点来设计创作水墨画的构图。教学准备(学生)水墨画工具,收集一两把好看的扇子带到课堂。(教师)教学课件,课件可以包括一些优秀的中国扇子、人们日常使用的扇子、扇面画等图片,教学示范用的工具与材料,裁成扇面的宣纸(学生作业用),好看的几把扇子等。教学过程设计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教师引语: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们是怎样纳凉消暑的?简单交流,教师引出《韩熙载夜宴图》,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然后请学生观察:“古人是怎样纳凉的?”揭示课题《中国扇子》。2.了解与感受。(1)设问:“画中的扇子叫团扇,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你带来的是什么扇子?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回答交流,了解扇子的有关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和中华古代的扇子图片。(2)比较分析: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课件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结合学生的交流与回答,教师再展示一些适合学生欣赏与感受的扇面国画作品。3.布置作业。在感受扇面作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临摹或创造性临摹。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5.展示作品,交流评价。由于刚画好的扇面展示起来不太方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互的评价活动。评价的标准可以这样建议:你学习的是哪一幅扇面画?是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画面的安排是否好看?等等。最后教师可以把各小组较好的作品用扇面的底板与骨架进行展示,并开展一些全班性的评价交流活动,进行共同的学习与提高。6.课堂小结拓展。教师小结:从中国扇子可以看出传统艺术的优秀与伟大……拓展要求:课外制作或购买一把白底的扇子,然后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美化。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9、《小小果壳箱》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果壳箱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2.设计造型新颖的果壳箱,并用废旧材料等设计制作一个立体、美观实用的果壳箱。3.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重点:用废旧材料、纸张等设计并制作一个立体、美观实用的果壳箱。教学难点难点:启发学生探索创新。教学准备(学生)瓦楞纸、剪刀、双面胶。(教师)课件、范作。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课前导入。教师:我们在欣赏一座城市美景的时候,有没有留意街边的“环境卫士”呢?请学生们猜一猜街边的“环境卫士”是什么呢?学生:果壳箱。揭题:《小小果壳箱》。2.引导谈话。(1)你们知道果壳箱的作用是什么吗?配合出示的图片,初步了解果壳箱的构造,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2)①你在哪里见到过果壳箱呢?配合图片让学生了解到果壳箱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②让学生说一说室外果壳箱和室内果壳箱有什么不同。材质的不同:室外:木质、水泥。室内:不锈钢、塑料。形状大小的不同:室外:形状较大。室内:形状较小。3.欣赏图片,发散思维。(1)教师出示果壳箱的构造图,请学生简单了解果壳箱的构造。果壳箱分为箱盖、投入口、箱体、箱底、可开启处。提示:可以让学生讨论在果壳箱的每个构造区域想要设计的形状。(2)欣赏果壳箱图片,说一说这些果壳箱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3)果壳箱的外形你们有什么新的设计吗?(4)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发散设计思维。(请学生说一说投入口有哪些类型)(5)出示制作步骤,进行简单讲解。(6)每个果壳箱都有不同的形状,也有不同的作用,请学生们说一说设计的果壳箱是在什么地方使用的,有什么功能。(7)了解不同的垃圾。4.学生创作。(1)用准备好的瓦楞纸和其他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新颖的果壳箱。(2)注意色彩的搭配,做到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统一。作业: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合作完成一个果壳箱。要求:①造型独特,美观实用,注重环保并符合学校环境;②合作完成的要合理分工。5.教师巡回指导。6.课后评价。投票,交流评价。(1)在展台(讲台)展出学生作品。(2)选择典型作品,请学生口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或想法。适时教师点评或学生评价优点和不足。(3)收集制作过程中的垃圾,作为选票,投入不同功能的优秀的果壳箱作品中。谁的果壳箱里的垃圾多,谁的作品就最有人气。教师小结: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赏识它们的眼睛。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做个小小环保者,用慧眼和巧手变废为宝。7.课外拓展。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不能随便乱丢垃圾,还要注意垃圾分类。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10《流动的风景线》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装饰的方法和作用,感受车身外部装饰的魅力。2.通过汽车装饰的赏析,尝试用剪、贴、绘等技法体验车身装饰,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车身装饰作品。3.培养对汽车装饰的审美能力,生活美的鉴赏能力,拓展创新思维。教学重点重点:了解汽车的装饰方法,尝试车身的装饰。教学难点难点:运用多种装饰方法美化车身。教学准备(学生)彩色卡纸、双面胶、尺子、水彩笔。(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刀、美工刀等用具。教学过程设计1.设疑导入。(1)猜一猜青花瓷纹样是什么物体,先后出示5个青花瓷纹样,最后完整出示20XX年北京奥运会上青花瓷纹样装饰的汽车。(2)引出课题:《流动的风景线》。2.问题探究。(1)汽车装饰的起源——赛车。(2)汽车装饰的作用: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美观等作用。(3)什么样的车能进行装饰?3.交流技法。(1)汽车形体大揭秘,分析了解大巴车、货车、小汽车三种汽车的基本结构。(2)汽车的车身装饰有哪些基本方法?(图形装饰法、文字图形装饰法、色彩线条装饰法)方法拓展:文字装饰法、线条图形装饰法等。(3)如何装饰汽车?从图案位置、图形面积、主体色调等三方面分析,强调装饰汽车应注意的问题。(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4.实践探究。(1)作业布置: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平面的车身设计,并用剪、贴、绘等技法进行车身装饰与美化。(2)动动手,做一做。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参考图片动手制作,完成作品。5.评价展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好一条车辆通行分道线,小组把完成的作品按车道线贴于黑板,形成流动风景线的景观。6.拓展延伸。趣味装饰汽车欣赏,开阔欣赏视野,增加学生兴趣。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上课教师课题11《公交站台设计》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公交站台的功能和特点,学习设计一座有特点的公交站台。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尝试实践应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等方法来大胆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3.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习惯,提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教学重点重点:掌握设计公交站台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难点:抓住站台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并能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构想。教学准备学生)铅笔、彩色卡纸、美工刀、胶水等。(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美工刀、胶水、彩色卡纸、公交站台纸模型作品若干。教学过程设计1.引导学生观看生活中的公交站台图片后,教师简单介绍公交站台的功能,并出示课题《公交站台设计》,提出本课学习任务——初步了解环境设施功能,进行站台设计。2.分析、了解公交站台的结构等知识,初步感受公共设施与生活之间的关系。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公交站台设计图绘制方法,尝试手绘一座公交站台设计草图。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交流评价:说说同伴设计的公交站台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注意各部分的协调统一。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能通过卷、折、穿插等技法用彩纸把自己的设计稿制作成一座立体的公交站台模型。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纸张制作表现一个公交站台,要体现自己的设计构想。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造型上是否已将自己的设计构想表现出来。9.教师小结:要求学生课后寻找身边的公共设施不完美的地方,试着画画重新改进后的设计稿。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12《街市新貌》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特色街的文化艺术成果,明确店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在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时提高设计应用能力。2.学会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规划与设计“特色街”平面图或模型。3.通过综合探索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重点: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进行店面设计,并合理规划设计“特色街”的平面图或立体造型。教学难点难点:街市特色的表现。教学准备(学生)彩色瓦楞纸、彩色卡纸、双面泡沫胶、彩色水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师)纸雕范作、常用的手工工具和材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欣赏感受。(1)走进古街。(欣赏《清明上河图》局部)提问:这是我国古代哪一幅传世名作的局部画面?它描绘了什么?了解: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这段描写的是市区街道,城内商店鳞次栉比,大店门首还扎结着彩楼欢门,小店铺只是一个敞棚。(2)回到现代。(3)小结:我们家乡的街道日新月异。揭示课题:《街市新貌》。2.任务学习,了解提升。(1)走入特色街。(展示:特色街图片)提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特色街?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色街?提问:这条街有什么景致最吸引你?它的“特色”是什么?(仿古建筑、民间游戏项目、小吃食品、工艺品、扮演者等)了解:特色街的“特色”是什么?(文化主题、商业主题、美食、休闲等)小结:特色街道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商铺店面,还是街头的电话亭、指路牌、花坛、座椅、行道树、路灯、街边的雕塑、人行道的砖面……都要围绕主题,整体规划。(2)了解店面设计。①特色街上有许多特色店铺。提问:走进特色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店铺)了解:店面设计包括招牌设计、店门设计、橱窗设计、外部照明设计、壁面照明等。店面设计是店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能够体现店面的档次和个性。从整体风格来看,可分为现代风格和传统风格。现代风格的外观给人以时代的气息和现代化的心理感受。传统风格的外观给人以踏实稳健、传统丰厚的心理感受,许多百年老店,成为影响中外的传统字号,其店面形象早已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固定模式,其传统的外观风格也能吸引部分顾客。如果店铺开在一个充满古朴色彩的老街中,也可采用与整体风格相一致的传统风格。②完成学习单。学习单题一:比较两家特色商店的店面特点,你更喜欢哪一家?为什么?(店面和招牌的设计富有个性,感受不同)学习单题二:找一找,店铺的特色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招牌、门头、橱窗、陈列的商品等)小结:店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能够体现店面的档次和个性。设计必须与经营内容、周围环境、商店建筑结构相协调,要先确立是现代风格还是传统风格,招牌要体现该店的经营特点。3.观察学习,概括方法。(1)欣赏作品,概括方法。(纸质、平面、剪贴、组合)(2)技法点击,鼓励创新。(材质、半立体、立体、折等)4.欣赏作品,拓展思维。提问:这些作品的创意在哪里?5.精心策划,组合构建。(1)分组规划,同建“特色街”。(我们都是城建设计师)讨论:你们组“特色街”的主题是什么?想怎么规划设计?交流:①如果你将成为特色街的小店老板,你想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呢?②你的小店要装修,你有什么好主意让小店引人瞩目,招揽生意呢?建议:与同学一起规划,设计特色街。(注意布局的合理性、设施与环境的协调性,并规划出绿化植被的面积)(2)学生创作(合作完成作品)。6.作业展示,教学评价。(1)欣赏同学设计的特色街,并展开美术评价。(2)学习同伴的设计理念,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7.综合探索,知识拓展。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对家乡的特色街进行调查。调查内容:街道的历史和现状,人文特色,建筑风格与环境氛围。调查方法:可采用新闻调查、网络搜索、摄影摄像、速写笔记等方式。调查报告形式:图文结合。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13《生活与科幻》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与科技的关系,掌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科学创意的方法。2.欣赏改变生活的科学技术,了解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创想,创作科幻画。3.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重点:用美术的形式表现科学幻想。教学难点难点: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启发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体现现代生活科技发达的图片和文字,以及生活中有待改进的问题,准备油画棒、水彩笔或彩铅、画纸等常规作画用具。(教师)课件等。教学过程设计1.视听结合,激趣导入。从视频“将在月球上建立采矿基地”欣赏入手,激发学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2.初步感知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结合“奇妙的科学技术让我们的现代生活有了什么变化”、“我们今天也要看看过去,说说现在,幻想未来。过去家用电器最初只有手电筒,现在家用电器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创新。3.聚焦实例赏析,了解如何创想科幻画。(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介绍会飞的汽车和达·芬奇手稿作品,教师小结。(2)欣赏作品,了解如何创想科幻画。构思步骤:学生自主学习:(分小组讨论)探究发明创造——找出科学依据——解决什么生活问题。(3)分小组讨论:“幻”、“科”、“画”意义。“幻”——想象性——内容“科”——科学性——基础“画”——艺术性——形式小结1:科幻画的主题要突出科学性,幻想应新颖、独特,可大胆构图,用色彩烘托画面的气氛。小结2:现在高科技的社会,已经实现了很多幻想,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不能停止幻想与探索。今天的幻想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现实,未来的生活是美丽的,未来的世界是靠大家去创想的。4.启发,思考。(1)“生活中哪些方面还需要大胆的科学创想”、“你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烦恼?你最关注的是什么”,激发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①说说下列科幻画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科学幻想:医学、环境、太空、生活、工作、资源、生态……②思考下列科幻画属于哪一范畴的科学幻想。(出示课件)学生以抢答形式进行。……(2)教师再次强调:科幻画的主题要突出科学性,幻想应新颖、独特,可大胆构图,用色彩烘托画面的气氛。“用绘画的形式表达科学思想,科幻画是科学创新与绘画表现的有机融合,既要有科学的创新性、合理性,又要有绘画表现的艺术性。”(3)同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独特的科学幻想内容)讨论:科学性?想象力?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学生总结自己的感想,看看怎样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创作中找到最科学的方法,关键一步是怎样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画面。(4)通过上面的创作启示,通过科技馆、网络、影视、书籍的学习,你还得到什么启示?小结:我们不但要幻想未来,还要把幻想变成美丽的画面。5.指导创作。绘画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创作一幅科幻画,表现形式不限,构图饱满,内容大胆、创新。注意:画面布置、色彩、表现手法。6.学生创作。播放音乐,教师巡视辅导。7.展示,交流。(1)投影作品个别展示或橱窗集体展示。(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科幻作品所表达的科幻色彩在哪里;结合自己的作品或其他同学的作品,陈述自己对于科幻作品的欣赏感受。8.视角拓展,闲暇引导。介绍科幻作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有一颗创想的心。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14《窗外的风景》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窗户的造型特点,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掌握画面取舍和构图的方法。2.欣赏不同形状的窗口美景,强调取景的重要性。通过取景框来取舍不同构图的同一处风景,领会画面构图、景物取舍的方法。3.体会不同的窗户结构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和情趣,引发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的意识。教学重点重点:感受不同的造型特点并表现窗外的风景。教学难点难点:观察取景时,画面的主次关系及一定的概括表现。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或水彩笔或水粉(彩)颜料等工具。(教师)课件、油画棒或水彩笔或水粉(彩)颜料等工具。教学过程设计1.欣赏导入。(1)欣赏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内”的窗景,思考图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你。(2)提示课题:《窗外的风景》。(3)试一试: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见到的一些不同形状的窗户。(4)欣赏一组江南园林的窗景,说说有什么特别的美感。(5)小结:窗口就是一幅美丽风景的取景框。2.深入探究。(1)以窗口为画面的取景框,练习取景。①分析比较同一景致不同的取景方式,理解不同的构图给人不同的感受。②提示:观察取景时,要进行取舍,琐碎和难于表现的可舍弃,应强调构图的安排。(2)教师示范窗外景色的绘画步骤。(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3.尝试创作。(1)作业建议。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画出窗外的景色,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窗外的景色。(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评价。以“窗外的风景”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构图合理、主体突出、层次丰富”等方面进行评价。5.课后拓展。欣赏不同方法表现的窗外的风景,鼓励学生课后也去试一试。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15《新家园》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设计的有关知识,掌握建筑模型制作基本的制作方法。2.欣赏新家园的建筑及环境设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与制作新家园的模型。3.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重点:新家园的建筑草图的设计与模型制作。教学难点难点:将建筑的设计草图制作成模型。教学准备(学生)铅画纸、记号笔或水彩笔、彩色铅笔。(教师)收集有特色的建筑图片和小区规划图,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教师邀请学生聊聊所居住的房子与小区环境。(2)教师:你对自家的房子满意吗?如果你现在有能力买房,那么你会把新家园选择在哪里?选择什么样式的住宅呢?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一般人对好房子的定义是地段好,面积足够,视野好,周边环境漂亮,等等。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住宅建筑,看看其他人眼中的“好”房子。(3)出示课题:《新家园》。2.欣赏与思考。(1)出示卡延塔的图片。教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高层”、“豪宅”,老师先带领大家到迪拜,欣赏世界上最高的扭曲住宅大厦:卡延塔。这栋大厦高310米,包含456个居住单位,建造花了8年时间,耗资达81亿美金。看到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教师简单介绍卡延塔的建筑特点与设计理念。2.出示流水别墅的图片。教师:有些同学向往别墅生活。我们到美国的流水别墅看看!这是建筑师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别墅共三层,约380平方米。看到它,你能感受到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吗?是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流水别墅的简单介绍)别墅坐落在岩崖之中,与自然契合,与环境交融,成为一种以建筑词汇再现自然环境的抽象表达。它可是非常上镜、被拍摄最多的私人住宅呢!(3)出示高迪的米拉之家图片。教师:你会选择这样的住宅吗?为什么?同学讨论、回答。教师:这样不算雄伟宏大的石头楼房,却被许多人评判为现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最具独创性的建筑。米拉之家是著名建筑师高迪的代表作之一。他认为这是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简单介绍米拉之家的建造过程,设计理念)教师:课前,许多同学们提出好房子要新建。米拉之家建于1906—1912年间,上百年的老房子如今仍有八家住户,非富即贵。(4)出示上海的老洋房、北京的四合院的图片。教师:好房子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建,上海的老洋房、北京的四合院经过建筑设计师和工人的努力,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色,又重新进行规划整建。老树发新芽,魅力和作用得到再次的体现。(5)出示江南民居和福建土楼,小区和农村的住宅建筑图片。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代表着一方人民的生活习惯。3.深入探究。(1)不管我们现在居住的家园,还是我们欣赏的这些有名的住宅建筑,它们是如何建成的呢?大概有哪些流程?学生交流、分析与回答。教师总结:住宅建筑的建成,简单地可分为前期规划与设计、住宅建筑的建设、后期的装饰与美化三大步骤。造房子是个大工程,期间我们会需要很多专业人士的帮忙。(2)教师:我们如果要造一栋住宅建筑,会需要哪些专业人士的帮忙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包工头、泥水匠、装修设计师、水电工、园艺设计师……一栋优秀的住宅建筑,需要很多专业人士的合作才能完成。今天的作业也需要同学们团队合作,小组完成所布置的课堂作业。4.作业布置与学生练习。(1)6人为一组,每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相关建筑专业人士,合作设计出一栋理想的新家园住宅建筑。(建筑风格不限,以草图的形式展现设计成果)(2)学生合作设计。5.交流与评价。(1)学生展示设计草图,教师请三个小组派代表阐述设计构想。(2)学生自评与互评。(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设计提出一些修改建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并准备好下一节课要做新家园住宅建筑模型的材料。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15《新家园》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设计的有关知识,掌握建筑模型制作基本的制作方法。2.欣赏新家园的建筑及环境设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与制作新家园的模型。3.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重点:新家园的建筑草图的设计与模型制作。教学难点难点:将建筑的设计草图制作成模型。教学准备(学生)水彩笔、双面胶、剪刀、纸板、彩色卡纸、各种废旧盒子(如牛奶盒、薯片盒等)。(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种相关制作材料。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回顾上节课,展示学生修改后的设计草图。教师:同学们,家园住宅建筑设计草图你们已经完成,那我们如何把草图制作成模型呢?学生交流与讨论,每小组派代表发言。2.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制作的大概过程,并讲解建筑模型制作要点和技巧。示范一:建筑间如何用粘贴才牢固。示范二:门窗的剪贴与制作。示范三:建筑的美化(如用水彩笔在建筑外观上画一些漂亮的图案、用彩色卡纸美化等)。3.学生制作与作品展示。(1)学生以6人为一组,根据上节课的设计草图进行制作。(2)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议。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现学生制作得精彩的地方,及时地进行展示与肯定。(3)制作成果展示——新家园建筑模型展。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点评,与学生一起评出优秀作品。二次备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主备教师无上课教师无课题16《金银器》课时总课时之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金银器的工艺、造型、纹样的特点,掌握传统金银器的欣赏方法。2.从工艺、造型、纹样、功能等方面欣赏传统金银器,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评价。3.感受传统金银器的美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金银器,以及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及造型、纹饰特征。教学难点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各朝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及造型、纹饰特征。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阅读教科书。(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过程设计1.欣赏导入。(1)出示PPT提问:①请看大屏幕,这两幅照片拍的是哪里?②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你见过金银制品吗?你的家人谁有金银制品?是什么样的?你对他们带的金银制品怎么看?为什么?你有没有见过古代的金银器?(2)教师小结谈话,呈现课题:今天一起来学习我国传统的《金银器》,出示PPT。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师个人精彩发言稿(5篇)
- 主题是微笑的演讲稿
- 中队委竞选演讲稿锦集九篇
- 安全的演讲稿十篇
- 亲子共读读后感
- 中秋晚会致辞范文500字(12篇)
- 中秋节的演讲稿
- DB12∕T 876-2019 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点运营服务规范
- 探矿权转让合同书
- 探究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内容和方法-教育资料
- 机械设计基础-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 第12课+明朝的兴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分享课件
- 北京开放大学互联网营销方案策划写作在线测验5-1:本周测一测
- 高中生知识抢答竞赛题
- 幼儿园大班语言绘本《月亮的味道》课件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成长的节拍 复习教案
- 《中华商业文化》第六章
- 医院玻璃采光顶玻璃雨棚施工方案
- 运筹学-随机规划课件
- 《电阻》说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