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4年-2026年)_第1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4年-2026年)_第2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4年-2026年)_第3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4年-2026年)_第4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4年-2026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4年-2026年)》

第一部分

校情分析一、学校基本情况XXXX学校始建于1907年,历经准提庵学堂、张周市第二小学、芙蓉街小学,1986年定名为XXXX学校。2011年按照区政府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先后合并了前进小学和油坊街小学,学校现有五个年级,43个教学班,学生19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95人,其中齐鲁名师1名,市名师1名,省教学能手1名,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0余名,市骨干教师15名,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30余名,省市区优秀教师70余名。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本,以“创办让家长、社会放心满意的学校”为办学宗旨,在本地区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目前总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包括校本部、前进幼儿园、平等街幼儿园、鸿泰幼儿园。建有200米塑胶操场、2片篮球场,2座教学办公组合楼,1座科技实验楼。二、办学优势分析1.社会声誉高与信息化大环境多年来,学校以扎实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严谨求实的校风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政府的满意,家长的放心,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舆论环境。周村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当前全区的教育信息化引领成为转变教育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为学校的内涵、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地处周村古商城景区附近,毗邻淄博六中、周村一中,是周村区传统的教育文化中心,教育文化气息浓厚,所服务的学区交通便利。3.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良好的声誉与优越的位置,多年来吸引和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师资,这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家长放心满意的根本。4.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学校长期以来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周村地区有较大的影响。5.学校坚持人性化管理学校充分尊重教师在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倡导“自主管理”,高度重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校务公开,通过教代会、校务公开等多种形式,将学校发展变化中的最新信息向全体教师及时的报道与公示,增强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营造了和谐奋进的校园氛围和人际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与归属感。三、存在问题分析1.学校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但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还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固化于脑。如何挖掘、总结、继承学校已有的经验与传统,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形成能够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独特文化价值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2.活动场地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占地面积与教育发展速度、学校发展的规模之间存在不适应。人多场地小,学生的活动面积不足,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且造成极大安全隐患。学校周边民房多,涉及房管局公房、和平、爱国村民房,扩展难度大。如何因地制宜地使学校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是面临的重大问题。3.内涵发展的理念需深化在办学理念、管理方法、教学方法、服务水平等方面与优质小学的要求尚有一段距离。目前还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制约着学校内涵发展。4.名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梯队建设有待提高教师个体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差异,教师队伍年龄偏大,年轻教师少,如何关注教师的身心愉悦发展,补充新生力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一支有内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出一大批有知名度、有影响的名师队伍迫在眉睫。5.学校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近年来,学校成功吸纳、融合了多种校园文化精髓,在书香校园、传统文化、校本研修、礼仪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科研等方面成绩显著,但是学校独特的品牌特色还不够明显,打造深化且形成特色品牌仍任重而道远。6.自主生态课堂建设不够鲜明如何在课堂上体现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的革新,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形成自主生态的课堂,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同时,让每一个孩子每一天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收获不仅指学业,也包括身心。如何让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学校还应进行深入地研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二部分

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落实“崇德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高举自主创新的旗帜,为培养未来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世界眼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基,为孩子们创办适合的教育。遵循“以人为本、创新为本、发展为本”的原则,积极实施“科研兴校、品牌立校、特色强校”战略,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成长的家园,教育科研的果园,努力打造一所质量高、特色显、底蕴厚的现代化示范学校。二、学校文化系统校训:崇德尚学,知行合一校风:向善至美,求真践行教风:敬业乐群

博学独特学风:勤勉笃学

思辨求精管理理念:更严、更细、更规范办学宗旨: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造就德才兼备的高效能教师,建设人民放心满意的品牌学校。办学目标:创办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让学校生活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一部分。培养目标:为培养未来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世界眼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基。办学思想:追寻教育智慧,分享智慧人生。发展愿景: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之路,把学校办成具有独特文化品味,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学校。校长寄语: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校树:芙蓉树。三、发展目标作为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学校,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传承、担当、发展,按照建设精品小学的定位,制定发展目标。第一年,学校文化提升年。在精细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让师生的行为成为自觉。学校文化的体现由表象的以传统文化和书香校园建设为主向内涵的行为文化过度。校园在整洁、文明、有序、安静的基础上,从每位师生的一言一行中能让人感觉到实验学校文化底蕴的深厚,诠释着“崇德尚学”“向善至美”“智慧洒脱”“真诚热情”等文化核心,让传统文化等成为学校的品牌,凸显着文化的力量。第二年,学校精品建设年。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加强与市外省外国外有影响力的学校合作、交流,大力建设精品校园,打造精品课堂,师生向着智慧型教师、美德少年不懈努力,建设小而精、韵而美、灵而动的,在省市有影响力的精品小学。第三年,学校文化交流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与教学经验,进一步提炼总结学校的办学经验,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内、国际交流,使学校走上品位独特、特色鲜明、植根传统、国际接轨、不断创新的发展轨道,真正实现“为培养具有中华传统底蕴和世界眼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基”培养目标,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第三部分

分项实施一、学校管理(一)总体目标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规范高效”的原则,构建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关注细节,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进行质量设计、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估,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做到处处体现管理,人人参与管理。争取三年内学校管理在省内外有较高影响。(二)具体实施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加强师德行风建设,加强文明创建。2.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倡导“诚信立人,诚信做事,立说立行,知行合一”,管理者行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率先垂范。加强过程管理,增强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在过程中注重细节,在细节处实现目标,通过细节优化过程。3.推进全员管理,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释放教职工的管理智慧。倡导自主管理,增强师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4.落实目标责任制,一是班主任班级管理责任制;二是级部主任管理责任制;三是教导处科研室等处室责任制;四是领导班子包年级责任制。5.建立管理共享机制,加强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的研究活动,注重经验的共享,形成“支持、信赖、合作、分享”的学校文化。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工作职责,逐步改革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依靠教师这一办学的主体,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6.建设一支有创新意识、有学识能力、有管理经验的管理队伍,形成党支部决策、科室落实、教师实施的层级管理模式。注重绩效管理,加强中层干部、组长、骨干教师、教研组的考核,建立学校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7.根据学校章程的有关规定,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实行校务公开,进一步完善财务、人事、信息技术等保障机制,教代会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二、队伍建设(一)总体目标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水平,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确立“学校发展教师为本”的思想,引导每位教师建立专业发展规划,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各级名师比率占教师总数的10%以上。(二)具体实施1.完善教师师德考核制度。落实《周村区实验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方案》,大力培养和弘扬教师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担当意识和创新意识。继续开展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宣传先进典型,激发教师正能量。2.构筑以“享受读书幸福,提升生命质量”为核心理念的读书工程,落实读书工程的具体方案,采取“营造学习氛围、提供交流平台、品味大师读书”等措施,使教师感受校园生活的精彩,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3.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充分发掘各种教育资源,通过专题报告、教师论坛、互动协作教研、教师基本功展示等形式,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行为能力。4.帮助教师制订《周村区实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规划》,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充分发挥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教学表率作用、业务辐射作用,实施青蓝工程,通过带教、联合研究、岗位实践等方法,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5.制定完善学校激励机制,每学期进行课堂教学、基本功等评比,在教师之间形成竞争、合作、互助的集体氛围,充分激励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较大提高。6.加强校际之间教师的交流,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依托省市名校进行干部、教师的挂职锻炼。三、教学管理(一)总体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落实和优化各项教学常规管理为突破口,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成绩稳步提升。落实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打造信息化精品课堂教学,在省市区有一定影响。逐步开发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二)具体实施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常规管理质量(1)细化落实《周村区实验学校课堂教学常规》及相关的岗位职责,按大学科制订自主生态课堂评价标准,以此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2)落实《周村区实验学校教师考核实施方案》等,增加对教师教学过程质量考核的权重分值,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3)按学科出台《××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形成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机制。(4)建立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的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学情的诊断分析,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成长。(5)建立《周村区实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管领导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检查指导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等常规。实行校级领导挂包年级制度,全程参与挂包年级的教学活动,重过程、重细节,全面全程监控教学质量。2.创新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1)建立各学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为学而教、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标准,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内涵发展的水平。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强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师生的和谐互动。(2)着力打造精品课堂,全面提升教学效率。建立新教师达标课、骨干教师观摩课、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质课、名师精品课体系,全力实施精品课堂工程。(3)聚焦课程改革,打造信息化高效课堂。加强对课程、教材、课堂、学情的研究,充分利用学校录课教室、智慧体验教室,以常态课为重点,通过观课学习、课例反思、协作研究,积极构建学校自主生态课堂体系。3.建立完善有效的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完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过程性管理,加大课堂教学的考核、评比、奖惩的力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4.树立大课程观,推动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课程是学校的主题和特色,任何学校特色都需要一定的课程作为支撑。我校将继续完善现有的校本课程,通过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特长的形成,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教师专长的发挥,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第四部分

教育科研(一)总体目标以国家、省、市三级课题研究规划为指导,落实“从问题到课题,由经验到实验,由结果到成果”的研究思路,加强微课题、微教研研究,以课题研究与教师培训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置换研修”的作用,将教研学融为一体,逐步规范教科研行为,力争2年内人人有课题,3年内至少有5项省、市级以上课题立项或结题,全体教师教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二)具体实施1.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与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形成网络体系,加强对上争取、学校交流、同伴互助,培养一批学校自己的教科研骨干人才。2.建立校本教研机制,从问题到课题,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环节中开展研究,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个性化研修,将教研学融为一体。由教科室进行逐步规范提升立项,让课题研究扎根在课堂、扎根在日常。3.以反思研究为主要手段,让教学反思具体化,有针对性。倡导教师课后反思,发现新的教学契机,为以后改进提供方向。让反思成为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4.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保证费用逐年增加。实施青蓝工程,坚持分层次、分岗位、分类别,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为教师发展拓宽渠道,使不同层次教师都能得到专业发展。同时按年龄段,分不同学科,不同标准举行各类教学评优,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搭建平台。5.落实专家引领及名师带动。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请专家听课、上课、评课、作报告,进行教研互动;扩大名师工作室影响力度,落实领导包年级制,开展多层面课堂观摩,推进实效性的教学研讨活动。6.落实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主任)、教科室主任(副主任)参加教研活动及听课制度。校长每学期不少于3次、听评课不少于30节;副校长每学期不少于5次,听评课不少于40节;教导主任(副主任)、教科室主任(副主任)每学期不少于10次,听评课不少于40节。7.营造书香校园。加大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力度,引导师生进行经典阅读,丰富人生阅历,让读书成为师生的需要。学校设立教师读书苑,班班设立读书角,展示师生的阅读成果。定期开展读书、写字活动,成立国学社、文学社、书法社,定期开展社团活动,举行征文、演讲、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评选学校“星级读书小明星”和“星级写字小明星”。继续开展阅读晋级和写字晋级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写字的积极性。8.建立完善的教育科研评价体系,督促、考评教师的读书、反思和人人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为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团队提供保障。四、德育管理(一)总体目标以“六艺新德育,经典尚德行”为载体,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建立完善年级德育培养目标及评价体系,开发富有特色的德育课程,具体做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引导学生与圣贤同行,与经典为友;读千古美文,做文明少年。在形成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加强与名校的文化交流,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育人效果明显。(二)具体实施1.开发学校德育课程。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开展“励志篇”、“忠孝篇”、“礼仪篇”、“学习篇”、“诚信篇”、“民俗篇”等六个篇章的学习实践活动,在以《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易经》、《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片段为主要内容的诵读吟唱基础上,形成以传统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教育为核心的儿童道德文化经典诵读的教育理念,将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养成教育蕴育其中。礼仪篇(礼):崇礼仪讲文明——做一个规规矩矩的人励志篇(义):负责任有志气——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忠孝篇(仁):会感恩有爱心——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学习篇(智):善学习有智慧——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诚信篇(信):讲诚实守信用——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2.完善德育工作模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建立完善的学校德育培养、评估体系,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格局。探索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包括集会、班队会、专家德育讲座、学生值勤等。3.充分发挥德育处、少先队等职能科室的作用,突出“自主管理”,加强班主任、少先队干部、班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法制、交通安全等教育。发挥典型带动,榜样引领的作用,提高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文明行为。4.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学校教育逐步从管理育人向服务育人、课程育人的方向转变。发挥家校合作育人的功能,调动社区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积极性,办好家长学校,提高育人水平。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普法教育、安全教育,形成“三位一体”协作互助教育的网络。5.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七彩的校园、七彩的梦想、争做‘七星少年’”为抓手,逐步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加大学生奖励范围与力度,引导规范学生做人处事标准,促其养成良好的习惯。6.在“健康第一、全面发展”思想指导下,加强体育、艺术、卫生教育,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大课间活动。办好学校的“七大节”即语文节、数学节、英语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生活节,有效建立各种社团及课外兴趣小组,以此为载体,加强地区间学生文化交流,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7.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以校园广播站、宣传栏和教室内的黑板报、文化阵地等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五、总务后勤管理(一)总体目标进一步对学校布局进行规划论证,使教学区、实验区、活动区、绿化区、生活区布局更加合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二)具体实施1.争取学校规划布局尽快实施。加大争取力度,将学校北边平房拆迁,建设学校体育场、体育馆和师生餐厅。将学校原操场建设成文化广场。2.加强学校资产的规范管理,完善使用制度,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算核查登记,理清账目,完善使用、维修、赔偿制度,做到资产不流失。3.进一步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使学校无管理死角,处处是景点,处处皆教育。利用学校墙壁、橱窗进行文化宣传,展现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环境。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4.后勤工作推行每周常规检查制度,保证为教学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注意节约水电,保证水电开支逐年降低,公有财产的破损率逐年减少。5.成立“学校安全工作委员会”,落实“一岗双责”,层层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度,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创新安全管理模式,重视师生安全教育,完善各类安全工作预案,定期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开展安全演练,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6.健全学校卫生机构和卫生制度,开展卫生监督工作,重视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积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用眼、运动知识和方法,降低学生近视率,定期进行学生健康检查和体质测试,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创建健康学校。六、信息化管理(一)总体目标树立“以配促用、适度超前、发挥效益”的思想,逐步实现校园设备现代化,教育管理信息化,课堂教学智慧化,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的新路子。(二)具体实施1.加大信息化配备。成立信息技术处,对班级多媒体设备定期维护,保证教学正常使用,尚学楼各教室论证,有计划地更换为智慧黑板;逐年更新教师电脑;三年更新完微机室电脑;再建设一至两个未来体验教室。2.完善数字化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现代技术设施,配合教导、教研部门逐步扩充完善学校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和资源库,丰富教育资源,编写电子教材,使教师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强有力的辅助工作。为优秀教师、年轻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教研活动进行全程服务。3.实现学校管理数字化。建立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与现有的广播站、QQ群、微信群、录播课互动起来,为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校际互动搭建平台,让教育信息化成为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撑点。4.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评价机制,健全体系,形成学校发展的优势。5.进行信息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