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文阅读
第15讲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
目录
一、考点过关练............................................19
考向1:文学文化常识.................................2
考向2:内容理解及字词句...............................2
考向3:名句默写......................................5
考向4:问题思考......................................5
二、真题实战练.............................................7
三、重难创新练............................................19
■考点过关练
考向1:文学文化常识
1.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
铁事。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D.《穿井得一人》选自《列子》。这本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
【答案】D
【详解】D.《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不是《列子》。故选D。
2.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项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
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
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答案】B
【详解】A.《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选项中“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表述错误;
C.句意为: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句中泛指平民百姓。选项表述错误;
D.此句意在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凭借这一点为师。“而”表承接关
系,孔子所说“温故”是基础,“知新”是深化,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二者不存在
轻重的关系。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B。
考向2:内容理解及字词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则
子日:“学而时习本,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子日:“学前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冷。”(《为政》)
2/27
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共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日:“知之多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夏日:“博学而尊志,切问而近思,仁在苦中矣。"(《子张》)
子贡日:“君子与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日:“人皆有兄弟,我独巾。"子夏日:“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博学而筝志筝:(2)思而不学则殆殆:
(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4)我独立亡:
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仁在基中矣基恕乎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君子书过也
C.人不知则不愠吾十有五加志于学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知之看不如好之者。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儒家学派提倡的怎样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3.坚定疑惑这通“无”,没有。4.B5.(1)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
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条件)
成为老师了。6.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人与人
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
【解析】3.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2)句意: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殆,疑惑。
(3)句意: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然,这,这样。
(4)句意:惟独我没有。亡,通“无”,没有。
4.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
A.代词/语气词;
B.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D.助词,表示询问的对象/……的人;
故选B。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
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注意关键词的解释。
(1)重点词语:患,担心;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知,了解。
(2)重点词语:温,温习;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为(wei),动词,做,担任。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作答本题时应首先翻译并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时实
际进行分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断不可加在别人身上。这是最早是周礼的准则,受到儒家始祖孔子推崇。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
求才会心安理得。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
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
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
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点睛】参考译文:
《论语》十则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
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用来终生践行它么?孔子说:大概是宽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
人。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子贡说:“君子所犯的过错,就象日食和月食一样。犯了过错,天下人都看得清楚;改正了,人人都心存
敬仰。”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到是这样说的啊:死生有命运决定,富贵
在天意安排。君子做事谨慎而没有过失,与人交往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啊,君子有什么忧虑
4/27
没有兄弟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考向3:名句默写
7.(2022上.七年级课时练习)根据提示填空。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世博会期间,喜迎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来表达。
(3)文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o
(4)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o
(5)《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
(6)子夏曰:“,,仁在其中矣。”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朋自过方来不亦乐乎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详解】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
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罔、殆、善、愠、
笃”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向4:问题思考
(2023•黑龙江佳木斯・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
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②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
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质讷:朴实敦厚。②苦渴:苦于。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
(2)性质讷而好学好: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0.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的问题。其中,甲文第二章讲学习方法,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第三章
讲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则讲述要充分利用学习。
【答案】8.(1)以……为快乐;(2)喜爱。9.(1)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
做老师了。
(2)书读得多了,书中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10.兴趣时间
【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①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快乐。
②句意: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好,喜欢。
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
(1)温:温习。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为(w6i):
动词,做,担任。矣:语气词,表陈述。
(2)见:同“现”,表露出来。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
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
为乐的人接受得快。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
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
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结合乙文“苦渴无日”可知,从学者认为没有时间读书。结合原文"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
阴雨者时之余也”可知,董遇告诉他们要抓紧空余时间,如冬天、夜间、雨天的时候读书。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
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乙】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
'一定要先读百遍。”说:“读书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
6/27
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无法干活)是平日中的空闲时间。”
■立凝型床练
(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班级举办“畅游诗文”活动,请你参与。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初,权谓吕蒙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①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⑤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
11.明语气:以下语句该用什么语气读呢?请你帮小华选择其中的一句,帮他解决朗读的困惑。
朗诵的语气:激扬悲伤恳切感叹劝勉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选择的句子是:
朗诵的语气是:
12.析字义:请根据示例,参考表格中出示的字的释义,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写到横
线上。
文言词句字典中的释义列举恰当的解释
示例:用往事耳①朝见②了解选择②
(1)不舍昼夜①停②房屋选择_____
(2)士别三月①太阳②天选择_____
(3)温革而知新①学过的知识②所以选择_____
13.赏文本: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明确作品内涵,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列对话
补充完整。
小华:《孙权劝学》中孙权现身说法,教给了吕蒙广泛涉猎,了解
历史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语段。
小丽:是的。我认为《论语》中“__________,”两句就阐明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小华:我认同你的想法。《登飞来峰》中作者也通过"
两句表明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
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14.谈感悟:请你选取三则文本中的任意一则内容,结合自身感悟,谈谈正确的学习态度。
【答案】1L我选择的句子是:①朗诵的语气是:激扬
我选择的句子是:②朗诵的语气是:感叹/恳切/劝勉
我选择的句子是:③朗诵的语气是:恳切/劝勉
(能答对其中一个语气词,即可得满分)12.(1)①(2)②(3)①(填写序号或
正确的释义均可得满分)13.小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
在最高层。14.示例:在《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中,体会到当我们在
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锲而不舍、勇攀高峰。
在《孙权劝学》中,体会到在学习中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不找借口。
在《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中,体会到要虚心求教,取人
之长补己之短。(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
【解析】1L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的理解。
解答时,要先理解诗句意思,再结合诗句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
①句意为“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这两句诗写诗人登临高处的感受,
“不畏”二字气势夺人,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在朗读时,适合
用激扬的语调。
8/27
②句意为“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这是孙权劝吕蒙学习时所说的话。孙权指出吕蒙为什么需要
学习,语重心长,在朗读时适合用恳切的语调
③句意为“学习知识以后,经常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吗?有同门的学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人
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这是孔子通过自己在学习、交友、修身方面的感悟对他们进
行恳切地劝勉,在朗读时,适合用恳切/劝勉的语调。
12.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
(1)句意:白天晚上都不停止。舍:停。故选①。
(2)句意:读书人分别多天。曰:天。故选②。
(3)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故选①。
13.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理解。解答此题,结合语境,要根据题干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
现错别字。第一句:根据'"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可知此处应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二句:
根据“通过现象看本质”等关键词句可知此处应填“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本题易错字有:罔、
殆、畏。
1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解答时,选择三则文本中与学习态度相关的内容,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
联系生活实际,提炼出相应的学习感悟即可。
示例:在《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我明白了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不能用一成
不变的眼光看待一切人和事,而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点睛】参考译文:
《登飞来峰》: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
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孙权劝学》: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
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
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论语〉十二章》: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
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③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所
得。”
④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⑤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
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⑥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
其中了。”
(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领略了古诗文的“山川之美”后,彤彤再来请你一起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
典——《论语》。
【甲】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吝,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3)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
【乙】
(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蕙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
仁;故旧不道,则民不偷④。”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多,无道则隐。邦有道,贫
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
【注释】①蕙(xi):过分拘谨,胆怯懦弱。②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伤人;太急切而无容忍。③笃:诚
实,厚待。④偷:刻薄。
15.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四十而不博
(3)故旧不遢
(4)天下有道则加
16.请你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蕙勇而无礼则乱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18.请你从以上五则《论语》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15.替迷惑,疑惑遗忘出仕做官1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蕙/
10/27
勇而无礼则乱17.(1)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18.示例一: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知,人们随着年龄的
增长逐渐成熟,对生活的和人生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示例二: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时间飞逝,岁月不等人,我们要珍惜时光,进德修业,孜孜不
倦,永不停息。
示例三:“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蕙,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
旧不遗,则民不偷”告诉我们,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讲礼,社会就会兴起仁德的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就会更和谐友善。
【解析】15.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等现象。
(1)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为:替。
(2)四十而不惑: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惑:迷惑,疑惑。
(3)故旧不遗:君子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遗:遗忘。
(4)天下有道则见: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见:出仕做官。
16.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
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
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蕙:勇而无礼则乱”的意思是: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
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这是一组排比句,根据句子结构
“……而……则……”可断句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蕙/勇而无礼则乱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
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逝:往,离去;如:像;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不舍昼夜:
日夜不停。
(2)邦:国家;有道:治国有方,社会讲道德有法治,国泰民安,政治清明;贫:贫穷;贱:低贱;耻:
耻辱。
18.此题考查理解和认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曾子说:“我
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告诉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要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
反思,做得好的地方要保持,要发扬,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改进。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
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
所欲,不会超过规矩。”这句话强调了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心态和目标,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
不停。”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蕙,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意思是: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
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君子能
用深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亲族,民众中则会兴起仁德的风气;君子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那民众便不
会对人冷淡漠然了。”阐释了内在修养、遵循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
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意思是: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
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天下政局混乱就隐居
不出。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国家政局混乱而自己位高权重,这也是
可耻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好和坏的环境都要坚持好学和善良,要相信学习和道德的力量。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
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
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
过规矩。”
(3)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乙】文:
(4)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
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亲
族,民众中则会兴起仁德的风气;君子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那民众便不会对人冷淡漠然了。”
(5)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
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天下政局混乱就隐居不出。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
12/27
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国家政局混乱而自己位高权重,这也是可耻的。”
(2023•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蒙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鸟林,围曹仁于南郡。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围宁,宁困
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日:“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稔急,势亦不久,蒙保
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①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
过半。敌夜踵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
曹公屯皖,大开稻田。蒙日:“烷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
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偿展进攻蒙手执
他鼓士至皆腾频自升食时破之。蒙回寻阳,末期而卢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鸯鸟累百,不如
一鹑。”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权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因辞金钱,权不许。会蒙疾发,权时在公
安,迎置内殿。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憾。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
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喈②、夜不能寐。后更增笃,年四十二,卒于内殿。蒙
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评日: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初虽轻果妄杀,终于电己,有国士之量,岂图武将而已乎!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四》)
[注]①柴(zhai):用木围护四周,引中为堵塞之意。②咄喑(dgji©):叹息。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侵晨进攻/蒙手执袍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B.侵晨进攻/蒙手执袍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C.侵晨进攻蒙/手执袍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D.侵晨进攻蒙/手执袍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2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意思是解除,与《卖油翁》中“释担而立”的“释”意思不相同。
B.遁,逃走,与卢纶《塞下曲》诗中“单于夜遁逃”的“遁”意思相同。
C.固,意思是坚决,与《愚公移山》中“固不可彻”的“固”意思相同。
D.克,意思是克制,与《曹刿论战》中“故克之”的“克”意思不相同。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与周瑜等在南郡围困曹仁后,派甘宁据守夷陵;但甘宁被曹仁反困,形势危急,便派使者请
求救援。
B.曹操在皖地驻扎,大力开垦稻田。吕蒙认为这样下去曹操军力会增加,应早日铲除;孙权同意他
的看法。
C.吕蒙讨伐卢陵盗贼,诛杀首恶,释放其余的人为平民,印证了孙权对他“鹫鸟累百,不如一鹦”的称
赞。
D.吕蒙淡泊名利,推辞了孙权的所有封赏,将所得金宝赐物等都交付府藏,下令主事的人在他去世
后上交。
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回寻阳,未期而卢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
(2)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
23.文末评论说,吕蒙有行军打仗的计谋,请以他提出的化解甘宁衷陵之困的计策为例简要说明。
【答案】19.B20.C21.C22.(1)吕蒙返回寻阳,不到一年,卢陵的贼寇再次作乱,将领
们征讨(却)未能抓获。
(2)(孙权)屡次想去探望吕蒙的病情如何,又担心劳烦惊动(吕蒙),(于是)常在墙上凿洞观望吕蒙。
23.首先,吕蒙力排众议,让凌公绩留守,自己则与周瑜、程普率军亲解夷陵之围;其次,吕蒙建议周瑜
派兵用木柴阻断险要路口,让败退的敌人不得不弃马步行。
【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句中“侵晨”表示时间,指黎明;“蒙'’指吕蒙,是“手执袍鼓”的主语;“士卒”是“皆腾踊自升”的主语,这句
写出吕蒙亲自擂鼓后对士卒士气的影响;最后“食时”指吃早饭时,“之”代指城池。故本句意为:凌晨进攻
皖县,吕蒙手持鼓槌擂响战鼓,士兵们都踊跃登城,到吃早饭时攻克了城池。据此可断句为;侵晨进攻/
蒙手执袍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故选B。
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C.文中“蒙固辞金钱”句意为:吕蒙坚决不接受黄金和钱。“固”意为坚决。而《愚公移山》中“固不可彻”
句意为:顽固得没法开窍。其中“固”是“顽固、固执”的意思。两者意思并不相同。选项理解有误;
故选Co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鹫鸟累百,不如一鹦”句意为:鹫鸟有上百只,不如一只鹦。联系后文“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
复为平民”可知,吕蒙在听从孙权的建议后,在征讨卢陵时只杀了贼寇的首领。据此可知,这句话是孙权
给吕蒙的征讨策略,即先杀死贼寇的首领,不是对吕蒙的称赞。选项理解有误;
故选C。
2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
词的翻译。
14/27
(1)句重点词:期:满一年;起:作乱;禽:通“擒”,捕捉。
(2)句重点词:数:屡次;颜色:面容、脸色;劳:劳烦;穿:指凿洞;观;观望。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章第一段“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
公绩能十日守也。”'可知,在众多将领认为不能分兵时,吕蒙力排众议,让凌统留守,自己则与周瑜、程
普率军,亲自解除夷陵之围;
根据第一段“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
夜遁去”可知,吕蒙建议周瑜派兵用木柴堵塞险要的路口,使得敌军在逃跑时舍弃马匹,而周瑜听从建议
后果然在最后击退敌军后斩获三百匹马的战利品。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这一年,吕蒙与周瑜、程普等人一起在乌林的西面大败破曹,将曹仁围困在南郡。周瑜派甘宁前去据
守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去包围甘宁,甘宁被围困,形势十分危急,(于是甘宁)派使者向周瑜请求救
援。众将军都认为目前兵力不足,没法分兵(去救甘宁)。吕蒙(却)对周瑜、程普说:“留下凌统(在这
里守着),我与你们(一起)前往(夷陵),解除围困,(按照现在的)局势应该用不了多少时间,我担保
凌统能守此地十天。”(吕蒙)又劝说周瑜派三百人用木头阻塞险道,(这样)在敌人逃跑的时候就可以得
到他们的马匹。周瑜听从了吕蒙的建议。(吕蒙等)率领大军到达夷陵,当天就开战,杀伤敌人过半。敌
人(放弃围城)夜里逃跑,走到用木头阻塞的道路时,骑兵都丢弃马匹徒步逃跑。周瑜紧迫追击,缴获了
三百匹马,立即用船把这些马匹运回了东吴。
曹操在皖县驻兵,大力开垦稻田。吕蒙说:“皖县田地肥沃,如果一旦粮食丰收,他们的兵员就会添
增,像这样一连几年,曹操的势态就显露出来了,应该早点除掉他们。”于是孙权亲自征讨皖县,召见各
位将领,询问有何计策。吕蒙就推荐甘宁担任升城都督,在前线督率攻城,吕蒙率领精兵紧随其后。凌晨
进攻皖县,吕蒙手持鼓槌擂响战鼓,士兵们都踊跃登城,到吃早饭时攻克了城池。吕蒙回到寻阳,不满一
年,庐陵的贼寇闹事,诸将领征讨(贼寇)却不能(将他们)擒获。孙权说:“鹫鸟有上百只,不如一只
鹦。”(孙权)又命令吕蒙前往征讨。吕蒙到庐陵后,杀死贼寇的首领,将其他的人全部释放,恢复他们
平民的身份。
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坚决不接受黄金和钱,孙权不答
应。适逢吕蒙发病,当时孙权在公安,(就把吕蒙)接来安置在(自己的)内殿,招募国内有能治好吕蒙
疾病的人,赏赐千金。当时有医者用针刺吕蒙,孙权为吕蒙的疼痛而痛苦难过。(孙权)想多去探望吕蒙,
又害怕劳烦惊动(他),常在墙上凿洞观望吕蒙。(孙权)看见吕蒙能稍稍吃点东西就高兴,对身边的人有
说有笑,否则就叹息不止,晚上睡不着觉。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四十二岁时死在孙权的内殿。吕蒙还没死
时,就把孙权赏赐给自己的金银珠宝等赐物全部交付给府库收存,命令主管人员在他死后(将财物)全数
上交,丧事务必简办。孙权听说这些,更加悲痛感动。
有评价说:吕蒙勇猛有谋略,知晓军务。起初(他)虽然不计后果肆意杀人,但是终于克制自己,(他)
有国士的气量,哪里仅仅只是一个武将而已呢!
(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贡,于我如浮云。
(《述而》)
2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达官显量B.洛阳纸裳C,物以稀为量D.春雨量如油
25.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26.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
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
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材料二
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目:“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
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
(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
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①_范
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②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24.A25.B26.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24.“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地位优越。
A.达官显贵:就是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吏。“贵”的意思:地位优越;
B.洛阳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贵:价格高;
C.物以稀为贵:东西由于稀少而显得珍贵。贵:珍贵;
D.春雨贵如油:比喻非常珍贵。北方因春季降雨量少,而此时为小麦拔节孕穗时期,故春雨如油一般珍贵。
16/27
贵:珍贵;
故选Ao
2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意思是:我整天吃粗粮,喝
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根据选项分析,B项理解正确。故选B。
26.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第一空:根据材料一“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的意思“天地间值得追求的
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分析,原因是“见到大道就忘
记了小的富贵”。即: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第二空:根据材料二“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范仲淹的主张是: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
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
看作天上的浮云。”
材料一:颜回吃的是用筐装的饭喝的是用瓢装的水,住在简陋的小房中,别人忍受不了这样的贫苦颜回却
不改变他向道的乐趣。富贵是人们所喜爱的,颜回不喜爱不追求,安贫乐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呢?天地间
值得追求的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见到大道心就平
静,心静了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没什么不满足的那就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富贵和贫贱。
材料二:当初,范文正公未崭露头角时,已经想要承担天下重任。他曾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
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那忧人之忧,而要避免他人的忧虑,使人人都快乐,然后和他们
一同快乐。
(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合同兼职合同范本
- 分包制作安装合同范本
- 借款车位转让合同范本
- 代理房屋合同范本
- 2024年玉环市委办公室选聘考试真题
- 2024年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检察院招聘用工人员笔试真题
- 关于电缆合同范本
- 2024年玉林市第十一中学招聘高中体育顶岗教师笔试真题
- 个人经营服务合同范本
- 借款房屋转让合同范本
- 压力容器考试审核考试题库(容标委气体协会联合)
- 人教版(2025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 1 Animal Friends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个课时)
- 项目管理知识手册指南
- 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及安排表
- 2025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 手术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培训
- 第一课 追求向上向善的道德(课时1)(课件)
- 流行音乐(中国)
- 2024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课件
- 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