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人口与环境_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人口与环境_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人口与环境_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人口与环境_第4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人口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人口与环境

一、单选题

胡焕庸是我国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1935年他敏锐地发现以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其

两侧有明显地理差异。时至今日“胡焕庸线”所划分的这种地理差异仍然显著。地处该

线东南部的深圳人口密度由3596.72人/km2(2000年),快速增加到8793.19人/km2

(202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占国土面积比重(%)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胡焕庸线”西北部644

“胡焕庸线”东南部3696

L时至今日,“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B.历史文化C.气候地形D.国家政策

2.现阶段“胡焕庸线”东南部的深圳仍然为人口净迁入地,主要是因为深圳()

A.经济发达B.自然环境优美C.交通便利D.矿产资源丰富

图为世界人口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世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位于()

A.南半球、中高纬度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北半球、中低纬度D.南半球、中低纬度

4.我国人口()

A.干旱地区分布多,湿润地区分布少B.东部地区分布多,西部地区分布少

C.高原地区分布多,平原地区分布少D.内陆地区分布多,沿海地区分布少

5.读江苏省江阴市各种资源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示意图,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最

可能为()

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万人)

C.700万人D.400万人

6.下图是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中间阻力

迁出地迁入地

+拉力因素-推力因素。无关因素

A.环境污染严重B.老龄化严重C.矿产资源丰富D.文化教育发达

7.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以前,国

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

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C.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D.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8.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

数的百分比,读图“安徽省2009-2018年常住人口净迁移率变化”,安徽省常住人口从

净迁出转变为净迁入的年份是()

人口净迁移率/(%)

200920112013201520172018(年)

A.2011年B.2013年C.2015年D.2018年

近年来,蒙古国的人口迁移上升趋势明显,人口迁移规模总体呈快速增长态势。受气

候影响,蒙古国牧民迁移规模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示意1949~2019年蒙古国

迁移人口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Y

)

迁移年份

9.推测影响1949~1984年蒙古国人口迁移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B.能源结构C.环境变化D.战争冲突

10.2009年后蒙古国人口迁移规模快速变化,主要是因为蒙古国()

A.旅游业发展快B.高铁发展速度快C.城镇化速度快D.人口总数增长快

11.推测蒙古国牧民迁移规模季节性特征为()

A.春夏多,秋冬少B.冬季最多,夏季最少

C.冬春多,夏秋少D.春季最多,秋季最少

人口流动是改变人口格局的基本动力,流动人口的吸引中心是城市。流动人口已成为我

国城市人口改变的主要要素。流动人口区域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强,聚散态势日益明显,流

动强度与城市等级存在正相关,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流动人口的极化中心。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

省际、省内跨市和市内肄县占后流动人口比例中国城市等级与流动范围相关关系

12.据图,2011-2017年流动人口流动特征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A.流动范围与距离衰减呈正相关,而与城市等级无明显关系

B.省际流动人口主要集中于中西部经济不太发达的城市

C.省内跨市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

D.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小城市,吸引范围有限

13.读图,推测①②③线对应的流动人口正确的是()

A.①一省内跨市②一省际③一市内跨县

B.①一市内跨县②—省内跨市③—省际

C.①一省际②一省内跨市③一市内跨县

D.①一省际②一市内跨县③一省内跨市

读下图“全球及各大洲人口分布平均高度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A.亚洲、欧洲、非洲B.亚洲、非洲、欧洲

C.非洲、欧洲、亚洲D.非洲、亚洲、欧洲

15.南美洲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居世界之最,主要原因是南美洲()

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厂

②平均海拔最高

③人口主要分布于高原和沿海地区

④地广人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

人口消耗资源庐・

以才环境供给资源

%:

时间

16.图中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T处

17.乙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D.政策改变

IIJ市

19.哈长城市群人口回流乡村意愿最低是由于东北乡村地区()

A.气候寒冷,不适宜居住B.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C.环境污染较城市严重D.经济收入水平较低

20.长三角城市群人口逆向流动的主要推力()

A.城市就业机会减少B.生活成本提高

C.乡村基础设施改善D.国家政策支持回流

21.人口回流乡村有利于()

A.增加乡村就业机会B.扩大乡村耕地面积

C.改善乡村经济结构D.缓解人地矛盾

人口与国土资源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人口约

552万,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下图为芬兰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据图判断,芬兰人口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A.北多南少B.南多北少C.空间均匀D.西多东少

23.影响芬兰人口分布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B.交通C.开发历史D.政策

24.下列国家出现“胡焕庸现象”且与芬兰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相似的是()

A.德国B.美国C.俄罗斯D.加拿大

生态移民具有扶贫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闽宁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

宁县西部,其陆续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6个山区经济落后县的4万多名移民,成为

中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下图示意闽宁镇区位和样

本村区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闽宁镇生态移民社区走向全面小康的根本支撑是()

A.发达的交通系统B.较大的市场规模

C.较高的人口素质D.合理的产业规模和结构

据报道,新疆每年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工,8月底到H月初又需

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新疆每年对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季节工中,河南人

最多,每年有15万~20万人前往新疆打短工,其次是甘肃和四川民工,但缺口仍很

大。每当这几个季节来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招工。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27.材料中提到的季节工现象属于)

A.国内人口迁移B.人口流动

C.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28.影响材料中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文化教育因素D.政治因素

二、材料分析题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沧源县拱弄村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境内山谷多,平坝少。在这里聚居的低族在历

史上是一个不太喜欢流动的民族,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村人们同外

界交流增多,人口呈现向外流失趋势。目前该村现有农户319户,人口1395人,青壮

年劳动力50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72人。下图为拱弄村位置示意图。

98106

28

图例

小山脉

23.5河添

A山触

(1)结合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说明拱弄村人口向外流失的原因。

(2)评价拱弄村人口迁移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很多乡村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来实现乡村振兴,分析拱弄村不适合采取

此措施的原因。

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亿万人口由县域流向大城市,为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

献。然而,过去中国城镇化并未充分考虑流动人口迁移所需的基本条件,造成了“人

口流,人难留”的窘境,形成了“异地城镇化”现象。国家将推动3亿农民落户城

镇,广大县域作为基层生产与生活单元,其有效发展对推动“人口流”向“人口留”

转变、实现本地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两种城镇化。

I人口流>

|社会保障|

大城市

I

要素流

住房<

|社会保障|规模借用

⑴分析造成我国“人口流,人难留”现象的原因。

(2)县城通过嵌入区域城市网络借用大城市的规模效应,来保障本地城镇化的顺利实

施。说明大城市在推动县域“本地城镇化”中的作用。

(3)简述推进本地城镇化对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影响。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口安全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规模适度、人口结构合理以及人口流动有

序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但可以充分满足该国或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

要,而且也有利于实现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东北三省的边境县域位于东

北亚的核心地带,与俄罗斯和朝鲜接壤,共有3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元,共同组成了

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桥头堡”和“防护网”。然而,这些边境地区往往自然环境

恶劣、人文环境复杂、经济发展落后。下图为东北三省边境各县域人口数量增长状况

及其变化率。

(1)分析东北三省边境地区人口变化的原因。

⑵指出边境地区人口变化对当地的不利影响。

(3)试说出东北三省边境地区降低人口风险的应对措施。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清朝初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

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

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1980年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人

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

期人口迁移图。

(1)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走西口”属于

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人口迁移。

(2)促使山东、河北等地老百姓“闯关东”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1980年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4)“闯关东”和“雁南飞”时期对东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胡焕庸线”正好与我国夏季风过渡区重合,夏季风过渡区不仅是中国气候环境的

过渡带,还对中国人口分布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约束作用,夏季风过渡区相对稳定,

且该线以东海拔较低,地形相对平坦,以西海拔较高,地表较为崎岖,使得“胡焕庸

线”两侧的人口比重长期以来一直稳定少变,其形成基础明显是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

形是主要因素,C正确;矿产资源、历史文化、国家政策都不是其形成的基础,ABD

错误。故选C。

2.答案:A

解析:2020年,“胡焕庸线”东侧的人口密度进一步增长,深圳达到8793.19人/km2,

相较于2000年增长144.48%。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目前也是我国的一线城

市之一,发达的经济水平仍然吸引大量人口涌入,其人口密度仍在持续增加,A正

确;深圳城市规模大,自然环境并不优美,B错误;深圳交通较为便利,是吸引人口

向该地区迁移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深圳矿产资源贫乏,D错误。

故选Ao

3.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20ON~40ON范围内人口比重为49.4%,40°N~60°N范围内人口比重为

30.0%,两个纬度带占世界人口比重约80%,这两个纬度带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表明

世界人口最集中地地区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故选:C。

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的分布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湿润地区人口分布多,

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少。故A选项错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

口比较稀疏。故B选项正确;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多,高原地区人口

分布少。故C选项错误;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沿海地区人口分布多,内陆地区人口分布

少。故D选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根据“短板效应''可知,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当地最少资源数量制约。江

阴市的水环境资源是各种环境资源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小的,所以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

载力受水环境制约,读图可知,水资源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为300万人以下。B正

确,ACD错误,故选B。

6.答案:A

解析:老龄化严重,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就业机会多,吸收人口迁入,属于拉力因

素,排除B;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

动力,可以吸引人口迁入,属于拉力因素,排除C;文化教育发达,吸引大量年轻人

前来求学,促进人口迁入,属于拉力因素,排除D;环境污染严重,居住环境差,会

导致部分人口迁出,属于推力因素,A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

—>新大陆。故选B。

8.答案:B

解析: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表示人口净迁出,人口净迁移率大于0表示人口净迁入,读图

可知,安徽省常住人口净迁移率由小于零转为大于0的年份是2013年,即从净迁出转变

为净迁入的年份为2013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o故选Bo

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9-1984年这一时期蒙古国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由于经济

基础相对弱,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以及就业机会都相对有限,导致城镇化

进程相对缓慢,这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进而大大降低了城市对农村

人口的吸引力,从而导致人口迁移规模很小,A正确;这一时期蒙古国的能源结构、环

境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国内也处于和平状态,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C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推测,2009年后蒙古国人口迁移规模快速变化,主要是因为蒙

古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吸引农村人口大

量迁入城市,C正确油于蒙古国经济发展水平尚低,蒙古国的旅游业、高铁发展速度

缓慢:没有证据表明该国人口总数增长快,且人口总数增长并不一定会使人口迁移规模

快速发生变化,ABD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蒙古国牧民放牧主要是草场放牧,其季节性迁移主要是逐水草

而迁移,夏秋季节,太阳直射北半球,蒙古国整体温暖,降水较多,草类生长茂盛,

就地放牧即可,不需要大规模迁移,而冬春季节,由于北部纬度高,气温更低天然草

料缺乏,且多大风大雪,所以大量牧民向南部以及低海拔的温暖且草料丰富的地区迁

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人口流动范围受到城市阶序(城市等级)的影响较为明显,A错误;据图可

知,省际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主要

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B错误;读图可知,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二

线城市,而非东部经济发达区的一线城市,C错误;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大的是

三线城市,其次是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仅流入量小,而且吸引范围有

限,D正确。故选D。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流动强度与城市等级存在正相关,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流动人口的极

化中心”可知,城市等级越高,越趋向于省际流动,距离衰减越不明显,等级越低,越趋向于

市内流动,邻近效应越明显,据图可知,一线城市等级高,流动范围比例高的是①代表省际

流动人口,三、四线城市等级越低,流动范围比例高的是③代表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二

线城市等级仅次于一线城市,流动范围比例也仅次于①,因此,②代表省内跨市流动人

口。故选C。

14.答案:D

解析: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海拔较高,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

带,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较为凉爽,故甲为非洲,排除AB。亚洲地势

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主要分布在周边沿海地区,故人口分布平均

高度也较低,故乙为亚洲。欧洲海拔低,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多数在低地

分布,故丙是欧洲,D正确,C错误。故选D。

15.答案:B

解析:南美洲热带面积分布广,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人口分布稀少,人口主要分

布于气候较为凉爽的高原和沿海地区,①③正确,B正确。平均海拔最高的洲是南极

洲,②错误。地广人稀不是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居世界之最的原因,④错误。A、C、

D错误。故选B。

16.答案:C

解析:人口合理容量是要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

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通过读图,可以分析得到丙处环境供给资源量与人口消耗资源

量之间的差值最大,说明生存环境最好,环境适宜,人口数量合理,C正确,排除

ABDo故选C。

17.答案:B

解析:乙点之后曲线明显变化,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人口减少不会提

高资源供给量,A错误;劳动力的增加、政策改变不会导致环境供给资源的量大幅度

提高,CD错误;而科技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会大大增加,B

正确。故选B。

18.答案:C

解析:M处表现为人口消耗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表明人口规模已超过

环境承载力,这样就会导致过度开发资源,可能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质量变

差,生活质量变差,不会引起人口老龄化,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东北地区乡村经济

水平低,乡村收入少,就业机会少,城市人口回流意愿低,D正确;乡村环境污染程

度较城市轻,C错误;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B错

误;东北地区从城市到乡村气候均寒冷,因此气候不是影响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A

错误。故选D。

20.答案:B

解析:长三角城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生活成本上升,城市生存压力增大,成

为促进人们向乡村回流的主要推力因素,B正确;随着经济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城市

就业机会越来越多,A错误;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可促进人口在城乡之间流动,但不是

吸引人口回流的主要引力,C错误;国家政策不属于城市推力,D错误。故选B。

21.答案:C

解析:乡村就业机会增加,吸引人口回流,是乡村人口回流的原因,不是影响,A错

误;人口回流乡村会导致乡村人口增多,促进乡村发展多样化的经济,利于改善乡村

经济结构,C正确;耕地由土地面积、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决定,而不是由人口流

动决定的,且回流乡村的人口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B错误;乡村人口增加会加大人

多地少的矛盾,D错误。故选C。

22.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90%人口分布北界位于南部地区,且南部地区城镇较多,北部

地区城镇较少,由此可以判断出芬兰人口的主要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B正确,ACD

错误。故选B。

23.答案:A

解析:图中南部地区纬度较低,并且靠近波罗的海,气温较高,而北部地区纬度较

高,气温较低,人口主要集中在相对温暖的南部区域,所以影响芬兰人口分布的主要

因素是气候,A正确;交通、政策、开发历史不是影响芬兰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BCD错误。故选A。

2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人口与国土资源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芬兰人

口主要分布在国土的南部地区。德国人口分布的突出特点是在全国相对均匀,A错

误;美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五大湖沿岸地区和西部、南部的沿海地区,B错

误;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欧洲,集中在国土的西部地区,C错误;加拿大人口主要

集中在国土南部的五大湖地区,与芬兰相似,D正确。故选D。

2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环境

承载力低,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

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

力。B正确;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与对生态移民影响不大,ACD错误;故

选B。

26.答案:D

解析:生态移民社区走向全面小康的根本支撑,其可以为移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社

区产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D正确,而市场、人口、交通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ABC错误,故选D。

27.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每当这几个季节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招

工”反映的是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

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B正

确;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

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国内人口迁移就是人口在国内居住

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A错误;CD选项内容材料信息未提及。故选B。

28.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民工去新疆采摘棉花,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收

入,因而影响其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9.答案:(1)拱弄村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人们收入水平低,劳动力流出的推力较

强;周边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需求量大,劳动力收入水平高,劳动力流入的

拉力较强。

(2)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保

护生态环境。

不利影响: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当地人口老龄化和留守儿童现象严重,社会负担加重。

(3)地处偏远山区,地形闭塞,交通不便,吸引资本能力弱;以第一产业为主,发展

乡镇企业的基础差;劳动力数量较少,且劳动力素质不高。

解析:(1)据材料“沧源县拱弄村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境内山谷多,平坝少。”可知

拱弄村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收入水平低,使得劳动力流出的推力较强;周边丽

江、昆明等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大,收入水平相对高,劳动力

流入的拉力较强。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有利影响:加强拱弄村与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联系;人口迁出,可以缓解

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不利影响:大量的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当地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增加,社会负担加

重,不利于当地的发展。

(3)读图可知,该地地处偏远山区,距离发达地区较远,且交通不便,吸引资本的能

力较弱;该村以农业为主,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较薄弱;该地劳动力数量非常少(仅

有506人),且素质不高,发展乡镇企业难以形成规模。

30.答案:(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人口流”,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

不稳定,导致“人难留”。

(2)大城市为县域城镇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大城市为县域城镇化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社

会保障体系;促进了县域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

⑶人口的跨区域迁移规模减少;加快了本地人口户籍城镇化;增加人口就业,带动本

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解析:(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追求经济收入,亿万人口由县域流向大城市,导致

“人口流”,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不稳定,流动人口难以在大城市生根,

导致“人难留”。

(2)县城通过嵌入区域城市网络借用大城市的规模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