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18传统文化与化学
一、单选题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浪淘沙》中写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
B.《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有消水可燃”,“滴水”的主要成分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锤锻成钢”,意为生铁经不断高温锻打成钢,降低了含碳量
D.《三国志》中记载的“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答案】B
【解析】A.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石油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生铁经
不断煨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涉及的化学知识,对其说明错误的是()
A.《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猛烈,能蚀五金。”强水为酸
B.《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记载:“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为可溶性铜盐
C.《新修草本》描述“青矶”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矶”中含
Fe3+
D.《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上食物中富含糖类、油脂、蛋白质等
营养物质
【答案】C
【解析】A.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强水“性最猛烈,能蚀五金”,强水为酸,说法正确;
B.铁能与可溶性的铜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为可溶性铜盐,说法正确;
C.青砚是绿色,经煨烧后,分解成粒度非常细而活性又很强的FezCh超细粉末为红色,二价铁离子为绿色,
氧化铁为红棕色,所以青矶应含有亚铁离子,说法错误;
D.“五谷”包括玉米、小麦、水稻等,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五果”富含糖类;“五畜”富含油脂和蛋白质;”
五菜”富含维生素,说法正确。
故选C。
3.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化学知识,下列关于传统文化中所涉及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B.“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藏着自然界中元素的循环
D.“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答案】B
【解析】A.牡蛎壳主要分为碳酸钙,在高温燃烧后,反应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剩下灰的要成分
是氧化钙,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变为蜡油,这一过程只
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窝生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
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了,故选项说法正确;
D.“油膏”密度比水小,可附在水面燃烧,因此,“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o
4.化学知识无处不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的化学知识,下列对应的相关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
是()
古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
放电条件下,氮气经过一系列变化可以转化为氮
A谚语:“雷雨发庄稼”
肥
B《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碘的升华
C《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碳酸钙高温下分解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以剂钢为刃,柔
D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大
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答案】B
【解析】A.雷雨发庄稼,空气中氮肥和氢气在雷电作用下可生成氨气,与雨水形成含氮元素的物质落下转
化为氮肥,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氮,硅A正确;
B.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所以这里
的“紫烟,,其实是水雾而不是真正的烟,更不是碘的升华,故B错误;
C.粉身碎骨浑不怕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正确;
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大,故D正确;
故选B。
5.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常见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肘后备急方》载:“青嵩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此提取青嵩素的方法属蒸储
B.某古剑“以剂钢为刃,铁为茎干,……”,“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C.“熬胆矶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所述“脂水”属于石油
【答案】A
【解析】A.青嵩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为萃取,而不是蒸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剑刃所需金属材料应具有硬度大的性质,所以剂钢应为铁的合金,故选项说法正确;
C.“熬胆矶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符合“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说明脂水具有可燃性,由实验现象可知,“脂水”属于石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o
6.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诗词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说明煨烧石灰石发生了分解反应
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D.“釜底抽薪”和“钻木取火”都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A.春风花草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
说法正确;
B.烈火焚烧若等闲是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钻木取火的意思是摩擦可以生
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关于传统文化中所涉及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C.“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藏着自然界中元素的循环
【答案】A
【解析】A.氧化铁是红色(或描述为红棕色),不是青色,故A选项错误;
B.牡蛎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在高温煨烧后,反应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剩下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
钙,故B选项正确;
C.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氧气参与反应,所以是氧化反应,故C选项正确;
D.“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腐生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
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了,故D选项正确;
故选Ao
8.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下列划线部分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A.《浸铜要略序》“山麓有胆泉(CuSO4),土人汲以浸铁,锻炼成铜”一反应原理Fe+CuSO4=FeSC>4+Cu
B.《吕氏春秋》“金(铜)柔锡(锡)柔,合两柔则刚”一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的熔点高
C.《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一煨烧石灰石,发生化学变化
D.《汉代古火井碑序》“夸1]斑竹以导气(天然气),引井火以煮盐”一利用燃烧反应放热煮盐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的原理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4=FeSC)4+Cu,不符合题意;
B.“金(铜)柔锡(锡)柔,合两柔则刚”是说明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符合题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煨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
化,不符合题意;
D.“夸I斑竹以导气(天然气),引井火以煮盐”,是指燃烧天然气,利用燃烧反应放热,煮盐,使其水分蒸发,
得到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研(硫酸铜晶体)。
熬胆研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苦泉”的溶质之——CuSO4
B.“把其水熬之”——蒸发溶剂
C.“熬胆矶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一发生置换反应
D.将浓缩的“苦泉”与NaOH溶液混合——制农药波尔多液
【答案】D
【解析】A.根据硫酸铜晶体的制取可知,“苦泉”中有溶质CuSCU,故A叙述正确;B.挹其水熬之则成胆帆
(硫酸铜晶体)可知该过程通过蒸发浓缩制得晶体,属于蒸发溶剂结晶的过程,故B叙述正确;CJ熬胆矶
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C
叙述正确;D.制农药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制取,不用氢氧化钠,故D叙述错误。故选D。
10.中国古诗词蕴含许多科学道理,下列科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A.苏轼《石炭行》中“投泥泼水愈光明”是指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02和H2两种可燃性气体
B.《本草纲目拾遗》中述“粤中洋行有舶上铁丝,……日久起销,用刀刮其销,.....,所刮下之销末,名铁
线粉”,“铁线粉”是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蕴含着草木燃烧的氧化反应,生成的草木灰可作为万物生长的肥料。
D.”高花未吐,暗香已远”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A
【解析】A.高温条件下,碳和水发生反应:C+H2O=COt+H2T,即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一氧
化碳和氢气两种可燃性气体,解释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解释正确;
C.草木燃烧是剧烈氧化反应,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可用作钾肥促进作物生成,解释正确;
D.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因此才会有香气的扩散,解释正确。
故选Ao
二、填空题
1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苏轼《石炭》中记载:“投泥泼水愈光明”,指的是在高温条件下,投入的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
气和一种可燃性气体,使燃烧更旺,则生成的另一种可燃性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2)《神农本草》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中的茶多酚有较好的抗癌、防
治心血管病的作用,酯型儿茶素(C22Hl8。11)是茶多酚中的一种主要成分,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炼金属锌的工艺记载:“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Ch)装载入一泥罐内,
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煨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冶炼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ZnCO3+2C^Zn+3XT,X的化学式为,碳能冶炼金属,体现了碳具有性;
(4)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碳酸钙),请写出蛎房烧成灰的化学
方程式o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CO
(2)44:3
(3)CO还原
(4)CaCO3—CaO+CO2f分解反应
【解析】(1)炭中含有碳元素,水蒸气中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可
燃性气体,氢气中含有氢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可燃性气体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则该气体为
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
(2)酯型儿茶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x22):(1x18)=44:3;
(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Zn、C.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3、3,反应后Zn、C.O的原子个数分别
为1、0、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则3X中含有3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故X的
化学式为CO;碳能冶炼金属,体现了碳具有还原性;
高温.
(4)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T;
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少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工厂使用煤作为燃料时,常将煤
粉碎后再燃烧,这样做的化学原理是o
(2)《本草经集注》中对硝石(主要含KN03的天然矿物)有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o
(3)《易经》记载有“泽中有火”。有科学史研究者认为这描述的就是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
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o
【答案】(1)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
⑵+5
点燃
(3)CH4+2O2^=CO2+2H,O
【解析】(1)工厂使用煤作为燃料时,常将煤粉碎后再燃烧,这样做的化学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或
氧气)的接触面积,故填: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
(2)KN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
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l+x+(-2»3=(k=+5,故填:+5o
占燃
(3)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O,
故填:CH4+2O,—C0,+2H,0o
1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典籍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1)《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
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开工天物》中记载:“淘洗铁砂”、“生熟炼铁”等钢铁冶炼过程,现代工业冶炼赤铁矿的主要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记载:“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该反应说明两种金属的活
动性顺序是;
(4)《石炭》中记载:“投泥泼水愈光明”,指的是在高温条件下,炭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另一种可燃
性气体,使得燃烧更旺,则生成的另一种可燃性气体的化学式是=
【答案】(1)提供充足的氧气
高温
(2)Fe2O3+3CO^2Fe+3CO2
(3)Fe>Cu
(4)C0
【解析】(1)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的原理是提供充足的氧气;
(2)现代工业冶炼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主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高温
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3)“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铁能把硫酸铜溶液中铜置换出来,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4)炭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另一种可燃性气体,使得燃烧更旺,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高温
则另一种可燃性气体含有碳、氧元素为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Q-CO+H?,故该气体化学式为
COo
1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少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工厂使用煤作为燃料时常将煤粉
碎后再燃烧,这样做的化学原理是;
(2)《本草经集注》中对硝石(主要含KNO3的天然矿物)有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K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来炼制金属锌,其关键原理是:
温本
2ZnO+C=CO2T+2Zn,该反应体现碳具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答案】(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2)+5
⑶还原性
【解析】(1)煤炭燃烧,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同时浪费能源,为促进煤炭的充分燃烧,可以通过增
大氧气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来实现,故工厂使用煤作为燃料时常将煤粉碎后再燃烧,这样
做的化学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2)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知,钾元素是+1价,氧元素是2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
(+l)+(x)+[(-2)x3]=0,产+5,故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
(3)在此反应中碳得到氧被氧化,体现还原性。
15.填空:
(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按要求填空。
①氯化镁O
②氢氧化钙o
③三个碳酸根离子O
④硫酸铜。
⑤氧化铝。
⑥硝酸银O
(2)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历史上横贯欧亚的古“丝绸之路”,促
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当时的贸易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香料、瓷器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图3图4
①茶又称“茗”,茶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茶叶(如图1所示)中含有咖啡因(分子式为
C8HIO02N4),咖啡因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消除疲劳、帮助消化等功效,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咖啡因属
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在咖啡因中,每个分子共含有.个原子。
②陶瓷(如图4所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历史悠久,西方人称古老文明的中国为“China”,意为“瓷
器之国”。精美的瓷器是以瓷石、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再辅以釉料,经过配料、练泥、制坯、上釉、煨烧等
过程加工而成。对于在煨烧过程中物质发生的变化,下列有关描述中,合理的是(填选项序号)。
A.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只发生了化学变化,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C.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时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D.既没发生化学变化,也没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⑴MgChCa(OH)23cCuSO4AI2O3AgNO3
⑵纯净物24
C
【解析】(1)
①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氢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0H)2;离子符号前加数字代表离子个数,所以三个碳
酸根离子为:3CO:;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I2O3;硝酸银化学式为为AgNCh
(2)
咖啡因能写出分子式,所以属于纯净物,在咖啡因里每个分子共含有8+10+2+4=24个原子;
煨烧中包括瓷石、高岭土等进行硅酸盐的合成的化学变化,又包括了水分蒸发、上色等的物理变化,所以煨烧
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故答案为:C
16.《本草纲目》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梨富含的营养素是水和0
(2)“水银乃至阴之毒物,因火燃丹砂而出”。水银的化学式是o
(3)“火药乃焰消、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统机诸药者”。“焰消”的主要成分可作为复合肥料,它是(选
填字母序号)。
A.NaNOsB.K2CO3C.KC1D.KNO3
(4)“粤中洋行有舶上铁丝,……,日久起销,用刀刮其销,……,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线粉”是
铁锈。铁生锈的条件是o
(5)“罐得火气合于肉,……,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拔罐法通常利用燃烧酒精等排去罐内空气,酒精
(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维生素
⑵魂
⑶D
(4)与氧气和水接触
占燃
(5)C2H5OH+3O2巨至2co2+3凡0
【解析】(1)
梨是水果,根据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故填:维生素;
(2)
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汞的化学式是:Hg.
(3)
复合肥是含氮磷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
A.硝酸钠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含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故选:D;
(4)
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填:与氧气和水接触;
(5)
占燃
酒精即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o
1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梦溪笔谈》中记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脂水”指的是石油。工业上利用石油
的不同进行分储,得到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物质。
(2)苏轼《石炭》中记载:“投泥泼水愈光明”,指的是在高温条件下,投入的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
气和一种可燃性气体,使燃烧更旺,则生成的另一种可燃性气体的化学式为O
(3)《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
的化学原理是o
(4)《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记载:“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涂铁”后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该反应说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O
(5)《神农本草》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中的茶多酚有较好的抗癌、防
治心血管病的作用,酯型儿茶素(C22Hl8011)是茶多酚中的一种主要成分,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答案】(1)沸点
(2)C0
(3)为可燃物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煤燃烧更充分
(4)Fe+CuS04=Cu+FeSC>4铁〉铜
(5)44:3
【解析】(1)
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石油加热到不同的温度进行分镭,得到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物质,故填
沸点。
⑵
炭中含有碳元素,水蒸气中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氢
气中含有氢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可燃性气体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则该气体为一氧化碳,其
化学式为CO,故填CO。
(3)
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用扇子扇动时,空气流动,为可燃物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煤燃烧
更充分,故填为可燃物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煤燃烧更充分。
(4)
曾青涂铁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CuSO4=FeSO4+Cu;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铁能够与硫酸铜反应,将铜置换出来,说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铁〉铜,故填铁>
铜。
(5)
酯型儿茶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x22):(1x18)=44:3,故填44:3。
1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少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西晋《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燃烧时的现象。天然气的主
要成分是(填化学式),天然气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本草经集注》中对硝石(主要含KN03的天然矿物)有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KN0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o
(3)《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石”转化为“灰”
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CH4不可再生
⑵+5价
(3)分解反应
【解析】(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⑵
KN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氮
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x3=0,x=+5,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3)
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同时还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符合“一
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18.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历史上横贯欧亚的古“丝绸之路”,促
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当时的贸易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香料、瓷器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茶又称“茗”,茶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化学式为C8H10O2N4)o咖啡因
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消除疲劳。帮助消化等功效。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咖啡因属于—(选填“氧化物”“纯
净物”“混合物”之一)。在咖啡因中,每个分子共含有个原子。
(2)蚕丝是一种天然纤维状丝素蛋白质,甘氨酸和丙氨酸是这种蛋白质水解的两种主要产物。在甘氨酸(分
子式为C2H5O2N)分子中,碳、氧两元素原子个数之比为(填写最简整数比)。在丙氨酸(分子
式为C3H7O2N)中,氢、氮两元素质量之比为(填写最简整数比)。
(3)花椒,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我国将花椒作为香料利用历史悠久,《诗经,周颂》日:“有椒其馨”。山椒
素为花椒麻味物质的主要成分,羟基B山椒素的分子式为Ci6H25O2N,在该山椒素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
小的是(填写元素符号)。
【答案】⑴纯净物24
(2)1:11:2
⑶N
【解析】(1)
咖啡因中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在咖啡因
中,每个分子共含有8+10+2+4=24个原子。
⑵
在甘氨酸(分子式为C2H5O2N)分子中,碳、氧两元素原子个数之比为2:2=1:1;在丙氨酸(分子式为C3H7O2N)
中,氢、氮两元素质量之比为(”7):14=1:2o
(3)
羟基B山椒素的分子式为Ci6H25O2N,在该山椒素中碳、氢、氧、氮元素质量比为(12x16):25:(16x2):
14=192:25:32:14,故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氮元素N。
19.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有良好的
性,能拉成铁丝。铁丝“日久起销”的原因是铁与同时接触而导致。
(2)《天工开物》记载:“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用孔径小于锡砂的容器在水中淘取锡砂,该原
理类似于实验室的(填操作名称)。
(3)《本草经集注》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若石胆为硫酸铜溶液,则其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导电氧气、水
⑵过滤
(3)Fe+CuSO4=Cu+FeSO4
【解析】(1)铁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拉成铁丝。铁丝“日久起销”的原因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而导致。
(2)用孔径小于锡砂的容器在水中淘取锡砂,该原理类似于实验室的过滤。
(3)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04=Cu+FeS04o
20.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为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填“大”
或“小”)O
(2)“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脂水”指石油,“烟甚浓”是脂水发生(填“完全”或“不
完全”)燃烧。
(3)“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0
(4)“热胆矶铁金,久之亦化为铜”。即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
(填“化合”“分解”或“置换”)反应。
【答案】⑴大
(2)不完全
(3)有可燃物
(4)Fe+CuSO4=FeSO4+Cu置换
【解析】(1)由合金的优点可知,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
(2)“脂水”指石油,石油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烟甚浓”是脂水石油发生不完全燃烧导致的。
(3)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
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4)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C>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北中包含了许多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二十四节气指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立春是24节气之一、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闻
到阵阵花香说明。
(2)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富含化学知识,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3)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古人会对铁制品进行烤蓝处理,其防锈原理是。
(4)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着许多古代名人字画,用墨汁所作的字画能保存至今的原因是—o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⑵+4
(3)防止铁和氧气、水接触
(4)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1)闻到阵阵花香是因为带有花香的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
不断运动。
(2)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碳酸钙(CaCO3)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所以碳元素
为+4价。
(3)铁生锈需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对铁制品进行烤蓝处理可以防止铁和氧气、水接触,从而防止生锈。
(4)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所以用墨汁所作的字画能保存至今。
2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许多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本草纲目》记载,杨桃具有去风热、生津止渴等功效。杨桃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蔗糖、蛋白质和维
生素等,能在人体内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60%70%能量的营养素是;
经测定酸杨桃的pH为1.35,甜杨桃的pH为1.81,其中酸性较强的是(填“酸杨桃”或“甜杨桃”)
(2)北京冬奥会的倒计时环节引入了“二十四节气”,创意十足。清明时节,人们祭祀时会点燃檀香,使温度
达到,檀香才能燃烧。将檀香掐断,可达到灭火目的,其原理是o
(3)《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冶炼金属锡的内容:“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锡矿石)数百斤,从架木炭亦数百斤,
鼓神(指鼓入空气)熔化”。鼓入足量空气能使木炭,从而提高炉温,炼锡时加入金属铅能使锡更易熔
化流出,其原因为o
【答案】(1)蛋白质糖类酸杨桃
(2)檀香的着火点隔绝可燃物
(3)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铅与锡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解析】(1)
蛋白质在人体内会水解为氨基酸;糖类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60%70%能量的营
养素是糖;pH越小,酸性越强,故酸杨桃的酸性较强;
⑵
当温度达到檀香的着火点时,檀香开始燃烧;檀香属于可燃物,掐断檀香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
(3)
木炭燃烧过程中鼓入足量空气,能使木炭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更充分;炼锡时加入金属铅,铅和锡会形
成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熔点较低,因此能使锡更易熔化流出。
23.古代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
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除色,由此可见黄泥与活性炭具有相似的性质
是;
(2)唐诗《寄怀楚和尚二首》中有“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铁锅化雪快是因为金属铁具有很好的
性;雪融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1)吸附性
⑵导热不变
【解析】(1)
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除色,而黄泥与活性炭的性质相似,故其性质为吸附性;
(2)
铁锅化雪快是因为金属铁具有很好的导热性,雪融化成水的过程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发生的是物
理变化,故水分子未发生改变。
【点睛】古代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比如铁棒磨成针,滴水石穿,古诗《石灰吟》,三国演
义中哑泉的故事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24.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古代文献”中的化学原理解说大赛,请你一
起参与:
(1)诗句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如下:
①“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中的“淘、漉”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O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所描述的蚕丝属于(填“天然”或“合成”)纤维,这种纤维的优点是
(2)古典著作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如下:
①《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的“五谷”是指稻、麦、黍、稷、菽。稻俗称水稻大米,其富含的营养素是
②晋代葛洪的《食肉方》(去除黑痣的药方)中记载:“取白炭灰(熟石灰)、荻灰(草木灰,主要成份:
K2c03)等分煎合...,可去除黑痣”。药方中起到“食肉”作用的主要物质是(填化学式)。
③北宋《浸铜要略序》记载“山麓有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
成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0
【答案】(1)过滤天然透气性强(或吸水性强)
(2)糖类KOHFe+CuSO4=FeSO4+Cu
【解析】(1)①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淘尽了泥沙才能得到黄金,所以其中的“淘”“漉”相当于分离
提纯操作中的“过滤”,将黄沙和金分离,故填:过滤;
②蚕丝是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长纤维,属于天然纤维,具有透气性好(或吸水性强)的特点,
故填:天然;透气性好(或吸水性强);
(2)①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填:糖类;
②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生成的氢
氧化钾具有腐蚀性,在药方中起到“食肉”作用,故填:KOH;
③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涉及许多化学知识、原理及应用。
(1)唐・刘禹锡《浪淘沙》的诗句“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的意思是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
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金在自然界中以(填“单质”或“化合物”)形态存在。
(2)唐•白居易《卖炭翁》的诗句:“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中你
可获取木炭的哪些性质(写出2条即可):①;②o
(3)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写出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o
(4)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使用“海水浸化法”将鸦片销毁。先在海边挖一大池,引入海水,将鸦片倒入盐水中浸
泡,然后再投入生石灰。生石灰遇水则沸,烟土立刻溶解,待到退潮时,全部被海水带走。写出“生石灰遇
水则沸”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产业投资转借款合作协议模板3篇
- 国防建设知识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授权委托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商场消防安全责任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停车场信息化建设承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办公楼智能安防与保洁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外派海员聘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商品房团购项目合作代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合作协议3篇
- 艺术地坪施工方案
-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班级建设方案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
- T-TJSG 001-2024 天津市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薪酬指导方案
- 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课件
- 中频治疗仪的使用流程
- 梁湘润《子平基础概要》简体版
- 图形的位似课件
- 调料厂工作管理制度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简要分析课件
- 2023年MRI技术操作规范
- 办公用品、易耗品供货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