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班级拟开展“书香伴我成长”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

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共5分)

恰同学少年,正是读书时。在静学的午后,撷一缕阳光,读几卷诗书。翻阅

史书,在王朝举替中看成败明得失;①(鉴监)赏诗词,在吟咏中悟真

情聚灵秀;品读传记,在命运起伏间品百味②(辩辨)是非……无论何

种类型的书,都能让我们有所收获。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拿起手中的书,尽

情在浩瀚无③(崖涯)的书海中畅游吧!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选择()(2分)

A.bixingzhuanB.mixingzhuan

C.mixingchuanD.bixingchuan

(2)语段中三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3分)

2.小豫准备筹划古诗挑战活动,请你帮他补写正确答案。(8分)

类别古诗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观沧海》)

绘景

“峨眉山月半轮秋,②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李白在“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中借明月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抒情

李商隐想象与家人相聚后的温馨场面:“⑤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出深深的思念之情。(《夜雨寄北》)

王湾用“⑦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旧

达理

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次北固山下》)

3.爆创题在好书推荐环节,小豫给大家推荐了陆梅的长篇儿童小说《万花筒》(安

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请你根据下面的部分介绍,概括这部小说的语言特

点。要求:语言简洁,不超过30字。(4分)

《万花筒》中的''儿童性",首先表现在这部小说始终忠实于作家个人

化的轻声细语的诗性语言风格上。同时,小说还“刻意”保留了地道的沪语

对话,承续海派文学的沪声沪语的语言传统。沪语的语法特点在于口语化程

度高,句式短,语句结构简单,语义带有沪地的现代人间烟火气,再加上注

释,使得这部小说守护着中国文辞的沉静、清洁和诗意。

4.小豫想从下面两幅图中选一幅用在学校公众号的主题推送中,倡导大家积极

阅读。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简述理由。(3分)

A

B

5.小豫想用一组排比句为班会作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在横线上

续写。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2分)

同学们,与书籍的邂逅是一种浪漫的享受:我们沉醉其中,.灯像嗖

拂着轻柔的杨柳风,温暖惬意;就好像沐浴着迷蒙的杏花雨,清新滋泗;就

好像,o同学们,热爱和坚持读书吧,

你会在漫漫人生路上收获春花秋月、落英缤纷。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升阅读下面文本,完成6〜8题。(15分)

何所冬暖,何所夏凉

宁碧君

①“快点吃呀,再不吃,油又结膏了。"奶奶一边催我们,一边往灶膛里添

柴火。我捧着牛大骨,呼着热气,狼吞虎咽地啃起来。爷爷摩挛着那个刻着飞龙

的手工暖壶,慨叹当年他看到的那个女工的手是如何粗糙又灵巧,生活是如何艰

辛。

②每到冬天,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起这些画面来。

③记忆中,童年的冬天是真的冷,房顶和屋檐常挂着冰霜,路边的小草,地

里的菜,总是会被冻死。

④赶上特别冷的时候,我们一连几天都不洗澡。

⑤睡觉之前,奶奶端了水让我们简单洗漱。我和弟弟还有堂弟、堂妹,围着

那盆水坐在一起。我们挨个洗脸,洗完脸再挨个擦身。擦身的时候衣服也不用脱,

奶奶把毛巾拧干就往我们的衣服深处掏去。擦到胳肢窝的时候,我们一个劲儿躲,

嘻嘻哈哈笑作一团。

⑥奶奶主打的是环保节约,必须完成这些工序才换水。换好水后,我们一起

把脚放进盆子里洗。有时,奶奶也把她的脚伸进来。调皮的堂弟经常把水踢到我

们的身上,水溅得满地都是,奶奶就佯装要揍他。

⑦爷爷坐在灶炉旁缝补他的旧棉衣,一遍遍重复叙述着他坎坷的往事。那七

八只猫,懒洋洋地伏在他的脚边打呼噜。

⑧水雾的暖气让冰冷的房子变得暖和,寒冷的冬天似乎也变得温馨祥和起来

了。

⑨那时盖的棉被很厚实、很沉,有时盖过头了,甚至连呼吸都上不来。但,

实在是暖和。

⑩我们常常在被子上打天九(一种骨牌)。堂弟一输就哭,一把眼泪,一把鼻

涕,打滚,撒泼,耍赖。奶奶操了扁担进来,一声令下:睡觉!我们便乖乖躺下。

⑪耳边是奶奶轻轻的呼噜声,被窝里还有雪花膏的味道,连梦都是香的。

⑫记忆中最冷的,是有一年春节前,表姑妈来我们家做客,爸爸第一次带我

们到河对面的茶楼喝早茶的那个早上。我举缠着身子走在寒风凛冽的堤围上,冷

得瑟瑟发抖,那是刺入骨头的冷。

⑬热气腾腾的云吞终于上来了,我和弟弟三下五除二就扒完了一大碗。表姑

妈说:“孩子,有好吃的时候要多想着你们的爷爷呀!"爷爷摸摸我的小辫,慈

祥地说:“我不喜欢吃云吞,吃吧,你们吃吧!”

⑭饱腹之后的温暖,还有爷爷的怜爱,对比来时的那种冷,这是我回想起来,

一辈子当中最暖的时刻。

⑮小时候,一到夏天我们就成了两栖动物:地上动物和树上动物。哪家的小

孩不见了,家长第一时间不是去河边找,而是到树下去找。石榴树,黄皮树,杞

果树,龙眼树,总能在某一棵树上找到自家的娃。

⑯我们的村子四面都是树。每一棵树上有多少个丫杈,哪一个丫杈坐着最舒

服,我们都知道。连捉迷藏,我们都会躲到树上去。我们甚至还会把饭带到树上

吃。坐在丫杈上,吃着饭,逗着小鸟,喂着蚂蚁,不亦乐乎。

⑰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果树,站在阳台上,或者推开窗户就能摘到黄皮和龙眼。

就算不是自家的也可以摘来吃,最多也只是挨家长不痛不痒的一顿小骂。骂完还

是会继续摘来吃,被摘了果子的主人也不会责备我们,而是笑着说没关系,因为

果子多得根本吃不完。

⑱我喜欢坐在窗边的阶梯上吃饭,窗外的小伙伴也端着饭在树下的大石头上

吃。我们隔着窗户互相开着对方的玩笑,有时莫名地就吵起来,却也并不生气。

这时,凉飕飕的风从窗户吹进来,好不惬意。

⑲午后,妈妈带我们去菜地拔草。拔着拔着,弟弟总是会喊肚子痛,吵着要

回家去吃药。这时候,如果妈妈叫他去买雪条(方言,即冰棍儿),他的肚子保准

就不痛了。他一溜烟地跑去三界市(乡里的小集市),比运动员都快。有时候我想,

弟弟读书的时候能参加市运会,应该得益于小时候经常跑去买雪条吧。

⑳坐在菜地边,舔着冰冰凉凉的老冰棍,看着夕阳一点点地沉下山去,火烧

云把天边都染红了。那,应该是夏天最美好的时刻了吧……

(选自《羊城晚报》2023年9月26日,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记叙了“我”童年时期的一些生活琐事。

B.第③段描写室外冬天的寒冷,意在突出“我”不喜欢冬天。

C.第⑪段中,奶奶的呼噜声伴着“我们”入睡,“我们”感到安心,表现

了“我”对奶奶的怀念。

D.第⑰段中“被摘了果子的主人也不会责备我们”一句,突出了淳朴的民

风。

7.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6分)

⑴我整筝着身子走在寒风凛冽的堤围上,冷得瑟瑟发抖,那是刺入骨头的冷。(从

加点词的角度赏析句子)

(2)爷爷摸摸我的小辫,慈祥地说:“我不喜欢吃云吞,吃吧,你们吃吧!"(从

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如何理解题目中的“暖”和“凉”。(6分)

(二升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2题。(13分)

材料一:

①新京报:如何理解城市、市民、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如何让老百姓愿意走

进博物馆?

②单霁翔(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

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作为城市文化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是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

③如何能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博物馆栗面向自身,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

的文化内涵,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面向公众,创新文化传播的

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让文物故事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人心,融入百姓文

化生活。

④我一直认为,一座好的博物馆是有情怀的、有温度的,人们会把这座博物

馆当作自己生活中的博物馆,平时经常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可以说,

一座好的博物馆,应该让人们用双脚来投票。

⑤新京报:博物馆如何把历史文化信息传递给大家?

⑥单霁翔:博物馆应在做好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自己的资源分享

给社会公众。博物馆的藏品栗更多地展示出来。很多文物藏品只有在展出之前,

才会得到精心维护。人们能够看到这件藏品的时候,才是它被修复到最好状态的

时候。文物展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物保护的过程。

(摘编自《专访单霁翔:一座好的博物馆应该让人们用双脚来投票》)

材料二:

精巧细致的夜灯、传承古法的彩妆、惊喜连连的“考古”盲盒……文创产品

销量持续攀升,各地博物馆乘着网络东风,凭借各种文创产品打开破圈之路。

进入21世纪,博物馆文创逐步走入大众视野。早期文创集中于雨伞、冰箱

贴、书签、帆布包、日历等实用性强的日用品。后来,故宫以清代朝服的珠串为

灵感,设计出的“朝珠耳机”引领博物馆文创朝着更为鲜活、轻快的阶段发展。

这一时期的文创产品往往从文物的部分元素中汲取灵感,通过创意组合设计出新

式产品,着力缩短文物与生活的距离,并大力挖掘互联网资源。

当前,以创新手法表达文化内核已成为博物馆文创团队的共识。如故宫《谜

宫》系列创意互动解谜书籍、上海博物馆为“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推出的航

海历险手游、长沙博物馆推出的《法门梦影》剧本杀……

(摘编自喻婷《讲好传统文化故事,博物馆文创全力破圈》)

材料三:

今天,公众登录“云游敦煌”小程序,就可以进入高清还原的数字藏经洞中,

近距离观赏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和碑文等。不仅如此,公众还可以通过人物角色

的扮演,“穿越”到不同历史节点,与多位历史人物展开互动,“亲历”藏经洞

的前世今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技术不

仅改变了传播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时空观——一眼千年、一眼万里成

为现实,文物从此“活起来”,古人的生活可观可感,历史与现实产生交叠...

而也是在这样的变革中,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有了更大的可能

与可塑性

(摘编自张姣《科技让博物馆有一颗现代的心》)

9.材料三中说“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传播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时

空观”,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3分)

A.国内首个文博虚拟宣推官“文夭夭”可跨越时空,以多个“数字人分身”

同时服务上百家博物馆,解说文物背后的故事。

B.在“'云上宫阙’——大明宫数字复原AR体验展”中,大家戴上AR

设备能看到建筑分层结构等细节,并可通过手势与虚拟元素互动,体验

放飞孔明灯的快乐。

C.用户通过“数字长城”不仅可以直观感受长城的场景,还可以通过清理、

砌筑、勾缝、砖墙剔补和支护加固等互动,了解关于长城的常识和修缮

知识。

D.大量残损的出土文物,拼接与修复是一大难题。三星堆遗址中,1986年

出土的青铜神树经过十年拼合修复,才得以重现魅力。

10.单霁翔认为“一座好的博物馆,应该让人们用双脚来投票”,你如何理解这

句话?(3分)

11.请根据你对三则材料的理解,简述走进博物馆的必要性。(3分)

12.阅读材料二和链接材料,如果你是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的推介人,你有

哪些好的创意来推介该文物?(4分)

;麟;

链接材料:一片甲骨惊天下。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上的甲骨文把中国信

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我国迄今为止发

现最早、最为完备、最为系统且能表达完整思想的文字,是汉字的源头。甲

骨文,了不起,却凑不齐甲骨文“了不起”三个字。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单字

有4500个左右,能释读的约三分之一,这看似不可思议,却正是汉字的魅

力。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11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人之进道,唯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山溜至柔,石为之穿;

蝎虫至弱,木为之弊。夫溜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刚

之体,岂非积渐之致乎?

(孔臧《与子琳书》,有删改)

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

意与日目

结合语境理解(1)______________

查字典法:①破坏。②困乏,

木为之萼疲惫。③弊病,害处。(摘自(2)________(填序号)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5.老师选取【甲】文中的两句话制作了书签,你喜欢哪一个?请结合对句子的

理解和自身实际说明理由。(3分)

非非

宁淡

静泊

无无

以以

致明

远志

\,性

书和

16.【甲】【乙】两文中父亲对儿子规劝的内容有什么相似点?请简要阐述。(4

分)

(二升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7〜18题。(4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7.下面诗句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暗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

是()(2分)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8.C跨望衽三工乐班级组织“诗歌配乐朗诵会”,小文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基调的

音乐为本诗配乐,请你帮他设计,并说明理由。(2分)

四、名著阅读(5分)

19.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⑴有人说,成长需要自我修炼;也有人说,成长需要他人帮助。你的看法呢?

结合下面其中一个人物的经历简要谈谈。

A.鲁迅(《朝花夕拾》)B.孙悟空(《西游记》)

⑵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多个名号,请你结合具体情节概述“弼马温”与“齐

天大圣”的得名缘由。

五'作文(50分)

20.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冬天,万木凋零,寒风刺骨,大地银装素裹、耀眼夺目;冬天,冰凌垂

挂,蓄水保埔,带着美好的信息,孕育着美好的希望。即使在人生的冬天里,

也总有一份温暖守护着你我。

请以《冬日里的温暖》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600字左右;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可以在博物馆里,也

可以在研学路上;可以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也可以在精彩纷呈的展示交流

里……多彩的中学时代,别样的语文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留心,就

会有收获。

请以《别样的语文生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600字左右;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一、l.(l)B

(2)①鉴②辨③涯

2.①水何澹澹

②影入平羌江水流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④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

⑥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海日生残夜

⑧江春入旧年

3.①轻声细语的诗性语言;

②有沪语特点:口语化程度高,句式短,语句结构简单等。

4.示例一:我建议选择A图。图中是一本展开的书,大家坐在上面以不同的姿

势读书,背景有树木和花草。它形象地展现了阅读时犹如身处充满生机的大

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注入新鲜的活力,从而倡导大家积极阅读。

示例二:我建议选择B图。图中是一本大书,书的中间生长着一棵小树苗。

它表现出了书本对人生的意义:可以为生活和生命注入活力,从而鼓励大家

多读书,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5.示例:欣赏着灿烂的夏日花绚丽多姿

二、(—)6.B

7.(1)“蜷缩”是指身体蜷曲而收缩(1分),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我”蜷曲身体的

样子(1分),也表现出天气的寒冷(1分)。

(2)运用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1分),通过“爷爷摸摸我的小辫”的动作、“慈

祥”的神态和“不喜欢吃云吞”的话语,表现了爷爷对“我们”的疼爱(2分)。

8.示例:“暖”是指在冬季的寒冷之中奶奶和爷爷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们”感

受到幸福和温暖(3分);“凉”是指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因能够自由、快乐、

无拘无束地玩耍而感到无比舒心惬意(3分)。

(-)9.D

10.能否吸引游客亲自来到博物馆参观和游客的数量是评判博物馆好坏的重要

标准。(结合语句理解,答出“吸引游客”和“游客数量”即可,3分)

n.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重要的文物,这些文物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

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文物是人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人们在博物馆观看展品,可以了解到历史的进程和文化的演变,从而对文化

传承有更深刻的理解;去博物馆不仅仅是休闲,更重要的是体验和学习,人

们在参观时可以近距离接触文物、文创产品,体验数字技术,开阔视野和提

升自我,传承文化。(言之成理即可,3分)

12.示例:制作文创产品,如印有甲骨文的背包或衬衫;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甲

骨文释读视频等。(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创意,言之有理即可,4分)

三、(一)13.(1)丧失

⑵①

14.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5.示例一:我喜欢书签1。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不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

法明确志向;内心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我平时生活比较爱攀

比,不能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所以我要用这个书签来警诫自己时刻保持宁

静淡泊之心,向自己的目标奋进。

示例二:我喜欢书签2。这句话的意思是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

就不能修养性情。我日常学习比较放松随意,对自己要求不高,做事比较浮

躁,所以我要用这个书签来告诉自己,人生路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振奋

精神,不懈怠,不浮躁,注重修养性情。(只要结合句子意思和自身实际说明

理由即可,共3分)

16.都告诫儿子要确定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循序渐进,才能有所成就。

【乙参考译文】人进修学问,最关键的是探究他的志向。要进取必须用循序

渐进的方法,勤奋不辍就会收获很多。山间水流是极其柔弱的,石头却被它

穿透;蝎虫是极其弱小的,树木却被它破坏。山间水流不是能凿石头的凿子,

蝎虫也不是能钻树木的钻子,却能以微小柔弱的形体,攻破坚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