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1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2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3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4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在某一社会群体中高度集中的形象投射,即构成这一时代的精神偶像。当下,科技创新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这种时代召唤下,无数中国科学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潜心研究,倾情奉献,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非凡贡献。作为民族崛起的重要力量,这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值得被铭记,科学家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境界理应被褒奖。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以科学工作者为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科学人物传记片,数量并不多﹐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更是屈指可数。探究科学人物传记片创作式微的原因,一方面是科学人物传记片的创作门槛较高,要求主创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充沛的学习热情、较高的学习能力,以及相当的艺术造诣。主创需花大力气将深奥的理论和技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让观众真正理解这些科研项目的艰辛和科学事业的意义。另一方面,创作者对此类电影的认知定位有些模糊。比如究竟是历时性地深入挖掘科学工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人生亮点,彰显科学工作者的丰硕成绩,以及他们对国家,甚至是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还是围绕他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世界的互动关系,展现人物的人性弧光;是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还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必要的艺术想象,将现实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此类问题搞不清楚,创作就容易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使人物塑造扁平化,以及剧情囿于“成绩罗列”“忘我工作”“与病魔抗争”等程式化模块,缺乏创新之类的问题。比如《人到中年》把更多力气花在反映科学工作者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坚毅品质的渲染上,作品虽然感人,却没有充分反映出科学工作的特殊性。《超导》则过于专业,无法引起观众的广泛共鸣。因此,如何运用电影艺术手段更好地讲述科学工作者的故事,让更多闪耀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科学之星成为时代偶像,是新时代对电影创作者提出的新创作命题。要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首先是在讲述科学家的故事,表达理性的科学精神,并在表达过程中涉及科学概念,科学事实,以及理性思考时,尽量避免科教片式的过程演示与概念阐释。无论是科学家抽象的理性思维,还是相关科学概念和事实,都应该服务于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作为情节发展的一种变量,构成叙事表达的结构性要素。让创作始终围绕人物的情感、动机与目标追求,进行戏剧化的叙事建构。既表现科学人物理性的存在状态,更要表现他非理性的情绪与情感的冲动。既要表现超然物外的执着一面,更要有平凡世俗,甚至是迟钝的一面。通过反差、吸引、冲突与转化等一系列艺术手段,所塑造的科学人物才能具备丰富个性和温暖情感,才能更接地气,更有生气。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更能艺术化地表现其作为科学工作者异于常人的观看世界、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此外,电影叙事在根本上是有关“关系”的叙事。其中,既包括人与自我的关系,更包括人与他人、与社会群体、与社会机制间的关系。因此,仅仅是深入挖掘科学工作者的自我成长经历,以及他的科学成就,对于科学人物传记片而言,还远远不够。没有天生有趣的人物,人物的人性弧光需要在互动关系中得以呈现。对于那些有着明确科学目标追求的科学家而言,在他们所要面对的“关系冲突”中,最重要的是与自我的冲突,借用一句京剧的行话,即“不疯魔,不成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疯魔”状态,影片中科学探索的荆棘之路才会彰显出人物真正的精神。除了解决创作层面的问题,高质量科学人物传记片要批量涌现,也与整体社会氛围密切相关。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发挥好引导、规划、组织、调控的主导作用,吸纳更多具有制作实力的组织机构参与科学人物传记片创作。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推出重量级、标杆性的作品,在电影行业掀起创作热潮。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有了对科学家精神的深入理解,以及更多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创作者和受众才能在更高维度上形成共鸣并且互相激发。总之,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更有希望。希望越来越多的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能涌现出来,用感人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引领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紧随他们的步伐接力奋斗,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摘编自孙承健《让科学家成为时代偶像》)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代的精神偶像是时代精神高度集中的形象投射,它可以反映出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时代精神。B.科学人物传记片的创作中,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就会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的问题。C.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不仅要表达科学精神,还应尽量避免科教片式的过程演示与概念阐释。D.高质量科学人物传记片的批量涌现,离不开有关部门发挥在引导、规划、组织、调控等方面的主导作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数科学家取得了辉煌成就,做出了非凡贡献,这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值得被铭记。B.新时代的电影创作者应深入思考如何运用电影艺术手段更好地讲述科学工作者的故事。C.科学家面对的“关系冲突”中最重要的是与自我的冲突,这是科学人物传记片的主要内容。D.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能够用感人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引领越来越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文章观点的一项是()A.电影《奥本海默》是一部关于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传记电影,如果不熟悉背景知识和这些举足轻重的物理学家,可能会觉得很难跟上剧情。B.纪录片《超凡未来》尽显中国科学家的浪漫和仁心,这种对科学家人文情怀的描述,给予观众深刻的思想启迪:科学创新的终极目标,是让世界更美好。C.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拍摄的电影《钱学森》,主要讲述的是钱学森青年赴美、励志求学、涉险回国、建功立业等一系列的曲折人生。D.影片《居里夫人》讲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的前后经历,致敬了她的独立探索、不唯名不唯利的精神,给予后世的科研工作者以无尽的启示。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班级计划为袁隆平院士拍摄一部传记片,你认为应做好哪些准备?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捧在碗里的故乡余继聪自从搬进城里与我们一起生活后,母亲每次回故乡总是会带回一些故乡的土特产,一袋小白菜、土鸡蛋,一小坛腌菜,一块腊肉什么的,一家人就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无论是半袋红薯,还是一把青葱、一把辣椒、一捆小白菜、三五个茄子洋瓜、一块腊肉,都会让我们全家高兴。吃饭的时候,一端起碗,甚至一进家门,闻到母亲带回来的新鲜蔬菜香甜的味道,妻子和孩子都会高兴地说,是故乡的味道。一端起碗,就把故乡捧在碗里,捧在手里了。那种新鲜香甜,那种亲切,几乎让我们流泪。有时甚至不舍得吃,不舍得咀嚼下咽,怕把故乡嚼化了。母亲到城里来跟我们一起生活,是因为原本离城很遥远的故乡村庄被征占拆迁了,即将城市化。故乡沙溪河边一溜几个村,田地基本都被征占完了。家家户户的农具基本都送给深山里那些村庄的亲戚了,即便有些人家还舍不得送人和丢弃,还想珍藏,但是一旦住进统一规划的安置小区,也没地方放了。失地的故乡,失地的亲人们,长期难以适应,难以适从。每一个播种的节气来临,勤俭的亲人们还会按节气在路边种上几窝几簇辣椒茄子、葵花苞谷、芫荽香葱,播撒下一眼小白菜什么的。每一个节气来临,关节和骨头里,还会像春风来临、庄稼发芽一样,嘎嘣嘎嘣作响,总想拿起镰刀,扛起锄头,下地播种,总想扛起犁耙下地耕耘。其实,以前老家村子的瓦房院落还没有拆除的时候,母亲每一次进城,买化肥,买农药,买农具,都会给我们送来故乡老家的蔬菜。这些蔬菜都是她和父亲自己栽种的,或是村里亲人们邻居家让她捎带给我的。只要母亲一进城来,家里就堆满了故乡的蔬菜,溢满了故乡的味道,一家人,就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从我刚参加工作,到老家故乡的田地改建为蔬菜大棚以前,我吃的大米,都是父母亲送来的,都是故乡的稻谷碾的。从我刚参加工作,到讨媳妇、生儿子,我们城里这三口人吃的瓜果蔬菜,常常是故乡送来的。离开故乡,进城工作,这么二十多年了,故乡的亲人们、亲戚们,一直把我当故乡人,当自家人,每有收获,每有新鲜吃食,总不忘给我送些来,常常给我们送来故乡的味道。其实,故乡的亲人们,许多都勤俭惯了,舍不得花钱坐车,而我的祖母、外婆、母亲、姨妈等都严重晕车,坐一次车,上吐下泻,就像大病一场,几天都难以恢复。每一次给我送大米来,父母亲都是趁天晴,骑三轮车,一路坑坑洼洼、艰难颠簸,烘烤辣日、汗流浃背而来。每一次独自给我送红薯苞谷等东西来,母亲都是用竹篾背箩或者花篮背,沉重而来,蹒跚而回。让她坐公交车到城郊,她往往舍不得花那五角钱或者一元钱。再说,母亲严重晕车,也不愿遭那个罪。姨妈给我送粮食瓜果蔬菜﹐也是如此。搬进城里与我们一起生活以后,母亲又开始经营起菜地,在我们家阳台里,楼下的花圃里种植各种蔬菜。装水果的泡沫箱,母亲把它们直接变废为宝,装上泥土,放在阳台上,就成了母亲种菜的微型菜地。栽种一两棵茄子、番茄,或是一丛辣椒、香葱、芫荽。楼下的花圃,废弃多年了,无人管理,母亲翻挖出来一溜,晾晒几天,捡拾干净杂草,就开始播种小白菜﹐并像在老家故乡一样在菜地边栽种上一簇簇茄子、辣椒、青葱。狭窄拥挤的小屋,又溢满了故乡的味道。一回到家,就看见阳台上摇曳着的辣椒茄子、芫荽小葱,闻到故乡的味道。母亲的微型菜园总让我觉得好像又回到了故乡老家,晚上睡觉,也好像还睡在故乡村子里、庄稼地、菜地边,一身的疲惫,满心的烦恼沮丧马上就被洗掉,云开雾散。儿子上初三时,为了给儿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们三口搬离了嘈杂拥挤的教育小区,母亲仍然住在教育小区的老房子。那片教育小区,建于九十年代,房子面积都很小,最大的也只有七十多平米,我们家那一套房子更狭窄,是最小的户型,只有五十九平米。新住宅离教育小区老房子有三公里多,母亲从老家带回来瓜果蔬菜,或者她在教育小区阳台花圃里栽种的蔬菜可以采摘了,仍然会走着路来,一袋袋送到新房子给我们。我到教育小区去看她,她也会像我以前回到故乡老家一样,总是不忘在我离开时候,顺手从花圃菜地里采摘一袋蔬菜给我。看着这一颗颗水灵灵的小白菜,几枚红红的辣椒或是一把绿色的小葱,就会闻到满碗的清香,满碗都是恩情和感动。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但我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满碗都是新鲜香甜,满碗都是恩情和感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里的土特产,有的是乡亲捎来的,有的是父母、亲戚送来的,即使是普通的小白菜、土鸡蛋等,也能让作者感受到故乡的味道。B.舍不得花钱坐车进城的描写,折射出母亲的节俭以及经济的拮据和生活的困苦,也揭示出当时农村普遍的经济状况。C.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抒写故乡的味道,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念和赞美之情,读来既真实又亲切感人。D.作者搬离小区后,母亲仍走路送瓜菜的行为对“故乡的亲人们,许多都勤俭惯了”作了很好的诠释,慈母之心可见一斑。7.下列有关“微型菜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型菜地是母亲搬进城里与我们一起生活后开始经营的菜地,它凝聚着母亲的一片深情。B.微型菜地很特殊,虽然在我们家阳台上、教育小区楼下花圃里,但它照样有故乡的味道。C.正是因为有了微型菜地中的辣椒、香葱等,拥挤的小屋才洋溢着故乡情味,让“我”不再倦怠。D.“我”离开教育小区之后,依然可以享用到“微型菜地”里结出的菜蔬,是母亲送过来的。8.第三段是如何刻画故乡亲人们的形象的?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心情?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以“捧在碗里的故乡”为题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漦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浩浩乎A如冯虚B御风C而不知D其所止E飘飘乎F如遗世独立G羽化H而登仙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B.斗牛,斗宿和牛宿。我国古代将黄道附近的星空分为二十八宿,东南西北各七宿。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名,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D.周郎,即周瑜,称周瑜为“周郎”,在这里既是因为周瑜年轻,也有对周瑜的赞美之意。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这段文字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B.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C.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D.在第四段中,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如“清风明月”;该取的就取,如“非吾之所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章末段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静女《诗经·掷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也可见女子的形象。B.因为娴静的女子在“我”面前显得犹疑不定,“我”才送了她爱情信物。C.“彤管”作为美好的事物,在诗中有象征的作用。D.男子反复借助美好的事物表白,抒发对女子的挚爱,真实且有情趣。16.你如何理解“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2)在《涉江采芙蓉》中,“,”写出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张望故乡的情状。(3)荀子《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想说却不知如何说,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这都是“文字失语者”们的无奈。严格来讲,“文字失语”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表达能力的弱化。然而,正是这种表达能力的弱化,成为禁锢“文字失语者”们自由表达的枷锁,他们的日常社交因此被打乱,有人甚至因此陷入了被动的沉默。自我们咿呀学语时起,表达就像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然而,对于“文字失语者”们来说,他们总会在一些瞬间意识到自己的辞不达意和无从下笔。慢慢地,他们会对表达产生焦虑感、挫败感,久而久之,“文字失语者”们被困在拒绝表达的沉默角落。文字输出能力存在短板的背后,很可能是文字“存货”匮乏。根据此前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左右的受访者都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或成语,而这恰恰是可以通过阅读和积累改变的。因此,当人们乐于通过阅读积累,善于独立思考,并勤于输出当下感悟,很多问题或许可以得到解决。18.下列选项中破折号的用法,和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终于考上啦——!”金石开简直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B.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访问记,“哦!您,您就是——”C.臭黄菇、斑蘑菇、狗尿苔──都是有毒野生菌。D.“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①____,物理防晒如防晒服、遮阳伞、太阳镜,化学防晒如防晒霜等。防晒霜是指添加了能阻隔或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以防止肌肤被晒黑、晒伤的化妆品。人们通过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晒霜,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②____。但是,部分人群会发现自己对防晒霜过敏。防晒霜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防晒剂,防晒剂是利用光的吸收、反射或散射作用,以保护皮肤免受特定紫外线所带来的伤害,而在化妆品中加入的物质,包括物理防晒剂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以及化学防晒剂如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等。防晒霜过敏常见于过敏体质或既往有日化用品过敏史的人群。③____,可先将其涂到小臂内侧或耳后皮肤,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再决定是否使用。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简述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二十大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成为高素质人才离不开学习”。中国的古诗文中蕴含着诸多有关学习的启示。孔子曾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了应多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身不足;孟郊在《劝学》中写道“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阐述了学习的作用;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提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体现了学习要讲究方法……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C3.A4.①先指出科学工作者的杰出贡献及当下表现科学人物的影视作品尤其是传记作品较少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②接着论述如何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③再论述如何塑造整体社会氛围,以促进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的涌现;④最后总结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所具有的积极意义。5.①了解有关杂交水稻的科学知识,并将其中深奥的理论和技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②深入挖掘袁隆平院士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人生亮点,彰显他的丰硕成绩,以及他对国家、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展现他的人性孤光。③围绕袁隆平院士的情感、动机与目标追求,将他的人生经历、研究经历等进行戏剧化的叙事建构。【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先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再组织语言,先回答文本的结构,再具体解释文本的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就会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的问题”以偏概全,原文表述是“此类问题搞不清楚,创作就容易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之类的问题”,但“此类问题”不仅包括“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就会出现”也过于绝对。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这是科学人物传记片的主要内容”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此外,电影叙事在根本上是有关‘关系’的叙事……在他们所要面对的‘关系冲突’中,最重要的是与自我的冲突”,由此不能推出“关系冲突”“是科学人物传记片的主要内容”,选项于文无据。故答案为: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讲述的是缺乏背景知识无法看懂《奥本海默》,针对的是观众,文中无此观点。BD.可以体现“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用感人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引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观点。C.可以体现“彰显科学工作者的丰硕成绩,以及他们对国家,甚至是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观点。故答案为:A。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二段,“目前以科学工作者为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科学人物传记片,数量并不多,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更是屈指可数”“探究科学人物传记片创作式微的原因,一方面是科学人物传记片的创作门槛较高……”“另一方面,创作者对此类电影的认知定位有些模糊”,指出科学工作者的杰出贡献及当下表现科学人物的影视作品尤其是传记作品较少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第三、四段,“要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首先是在讲述科学家的故事”“此外,电影叙事在根本上是有关‘关系’的叙事”,论述如何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第五段,“高质量科学人物传记片要批量涌现,也与整体社会氛围密切相关。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发挥好引导……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再论述如何塑造整体社会氛围,以促进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的涌现;第六段,“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更有希望……用感人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引领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紧随他们的步伐接力奋斗,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最后总结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故答案为:①先指出科学工作者的杰出贡献及当下表现科学人物的影视作品尤其是传记作品较少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②接着论述如何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③再论述如何塑造整体社会氛围,以促进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的涌现;④最后总结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所具有的积极意义。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要求主创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充沛的学习热情、较高的学习能力,以及相当的艺术造诣。主创需花大力气将深奥的理论和技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可概括出,了解有关杂交水稻的科学知识,并将其中深奥的理论和技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究竟是历时性地深入挖掘科学工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人生亮点,彰显科学工作者的丰硕成绩,以及他们对国家,甚至是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还是围绕他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世界的互动关系,展现人物的人性弧光”可概括出,深入挖掘袁隆平院士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人生亮点,彰显他的丰硕成绩,以及他对国家、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展现他的人性弧光。结合“无论是科学家抽象的理性思维,还是相关科学概念和事实,都应该服务于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作为情节发展的一种变量,构成叙事表达的结构性要素。让创作始终围绕人物的情感、动机与目标追求,进行戏剧化的叙事建构”可概括出,围绕袁隆平院士的情感、动机与目标追求,将他的人生经历、研究经历等进行戏剧化的叙事建构。故答案为:①了解有关杂交水稻的科学知识,并将其中深奥的理论和技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②深入挖掘袁隆平院士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人生亮点,彰显他的丰硕成绩,以及他对国家、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展现他的人性孤光。③围绕袁隆平院士的情感、动机与目标追求,将他的人生经历、研究经历等进行戏剧化的叙事建构。【答案】6.B7.C8.①运用心理描写:如“舍不得送人和丢弃,还想珍藏”等;②运用动作描写:如“种上几窝几簇辣椒茄子”“下地播种”等。③表现了乡亲们对村庄拆迁、田地被征占的“难以适从”感以及对故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9.①“捧在碗里的故乡”是文章的中心主题,也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故乡的土特产展开,贯穿全文。②表达效果上化无形为有形:“故乡”无具体形状,“捧在碗里”的原是故乡的菜蔬,作者借此指代故乡,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洋溢于日常生活中,生动形象。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吸引阅读兴趣。【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描写手法和分析、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描写等。侧面描写包括环境的烘托和侧面人物的衬托。围绕这些手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题目常见的作用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设置悬念;贯穿始终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吸引读者等。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B.“经济的拮据和生活的困苦”错误,据原文“让她坐公交车到城郊,她往往舍不得花那五角钱或者一元钱”可知,“舍不得花钱坐车进城”应指母亲节俭,“经济的拮据和生活的困苦”的说法在文中无依据。故答案为:B。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C.“正是因为有了微型菜地中的辣椒香葱等,拥挤的小屋才洋溢着故乡情味”错误,在没有“微型菜地”之前,拥挤的小屋有父母亲等送来的土特产,也洋溢着故乡情味。故答案为: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描写手法和分析、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家家户户的农具基本都送给深山里那些村庄的亲戚了,即便有些人家还舍不得送人和丢弃,还想珍藏,但是一旦住进统一规划的安置小区,也没地方放了”“每一个节气来临,关节和骨头里,还会像春风来临、庄稼发芽一样,嘎嘣嘎嘣作响,总想拿起镰刀,扛起锄头,下地播种,总想扛起犁耙下地耕耘”,“舍不得送人和丢弃,还想珍藏”“总想拿起镰刀,扛起锄头,下地播种”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刻画故乡亲人们的形象;“每一个播种的节气来临,勤俭的亲人们还会按节气在路边种上几窝几簇辣椒茄子、葵花苞谷、芫荽香葱,播撒下一眼小白菜什么的”,“种上几窝几簇辣椒茄子、葵花苞谷、芫荽香葱,播撒下一眼小白菜什么的”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刻画故乡亲人们的形象。“失地的故乡,失地的亲人们,长期难以适应,难以适从”“总想拿起镰刀,扛起锄头,下地播种,总想扛起犁耙下地耕耘”,表现了乡亲们对村庄拆迁、田地被征占的“难以适从”感以及对故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①运用心理描写:如“舍不得送人和丢弃,还想珍藏”等;②运用动作描写:如“种上几窝几簇辣椒茄子”“下地播种”等。③表现了乡亲们对村庄拆迁、田地被征占的“难以适从”感以及对故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情节上,第一段“一家人就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第二段“吃饭的时候,一端起碗,……妻子和孩子都会高兴地说,是故乡的味道。一端起碗,就把故乡捧在碗里,捧在手里了”、第四段“只要母亲一进城来,……一家人,就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第九段“看着这一颗颗水灵灵的小白菜,……就会闻到满碗的清香,满碗都是忍情和感动”、第十段“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但我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满碗都是新鲜香甜,满碗都是忍情和感动”,文章围绕故乡的土特产展开,“捧在碗里的故乡”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捧在碗里的故乡”是文章的中心主题,也是全文的线索。手法上,“捧在碗里的故乡”中“故乡”无具体形状,文中“捧在碗里”的原是母亲给我们送来的故乡的菜蔬,化无形为有形,让读者能真切的感受到“故乡”,作者借此指代故乡,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洋溢于日常生活中,生动形象;效果上,“捧在碗里的故乡”中“故乡”无具体形状,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吸引阅读兴趣。故答案为:①“捧在碗里的故乡”是文章的中心主题,也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故乡的土特产展开,贯穿全文。②表达效果上化无形为有形:“故乡”无具体形状,“捧在碗里”的原是故乡的菜蔬,作者借此指代故乡,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洋溢于日常生活中,生动形象。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吸引阅读兴趣。【答案】10.CEG11.C12.D13.①箫声呜鸣,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②如果从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14.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体现出充分地哲学思考后真正的超越。【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赤壁赋

苏轼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先生同客人乘船在赤壁之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平静没有波澜。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汽笼罩着江面,波光连着天空。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驾风而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好像脱离尘世,升入仙境。

那时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打着拍子唱起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悠远啊我的情怀,眺望着美人啊,她却在天的另一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先生不禁改变容色,整理了衣裳端坐着,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首尾相接长达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赋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相劝酒。像蜉蝣一样寄居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米。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这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

苏先生说:“你也理解那水和月亮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如果从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怎样获取它们也无人禁止,怎样使用它们也不会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已经吃完了,杯盘凌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驾风而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好像脱离尘世,升入仙境。“乎”相当于“然”,……的样子,此处不停顿,“冯虚御风”是“如”的宾语,其后C处断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结构一致,单独成句,前后EG处断开。故答案为:CEG。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孟德’是曹操的名”错误,“孟德”是曹操的字。故答案为: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不该取的不取,如‘清风明月’;该取的就取,如‘非吾之所有’”错误,由原文“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可知,应该是:不该取的不取,如“非吾之所有”;该取的就取,如“清风明月”。故答案为: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如”,像;“余音”,尾声;“缕”,细丝。(2)“将”,如果;“自”,从;“曾”,连……都。

故答案为:①箫声呜鸣,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②如果从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最后一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一方面照应开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另一方面,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出充分的哲学思考后真正的超越。故答案为: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体现出充分地哲学思考后真正的超越。【答案】15.B16.①是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从侧面写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恋之情,显得含蓄蕴藉。②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画人物的恋爱心理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因为娴静的女子在我面前显得犹疑不定,我才送了她爱情信物”错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的意思是“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可见是女子故意躲藏让我找,并送我红彤管,而不是男子送姑娘爱情信物。故答案为: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男主收到了价格低廉的茅草芽,但是却觉得它不仅美丽还很独特,因为这是女主跋涉郊外、亲手采摘的。由此可见,男主对女主的感情更加深厚了,已经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当然,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的是“礼轻情意重”,送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送这种行为。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与第一章“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故答案为:①是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从侧面写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恋之情,显得含蓄蕴藉。②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画人物的恋爱心理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17.【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幽、漫、锲、镂。

故答案为:(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答案】18.C19.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表达能力的弱化比作是枷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表达能力弱化影响人的自由表达,体现“文字失语”的危害。20.此前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六成左右的受访者都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或成语。【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题,需仔细阅读文本,找到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破折号表示总结上文。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声音的中断或停顿。C.表示总结上文。D.表示话题的转换。故答案为:C。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这种表达能力的弱化,成为禁锢‘文字失语者’们自由表达的枷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表达能力的弱化,喻体是枷锁,枷锁具有禁锢和束缚的特点,写出了表达能力弱化影响人的自由表达,语言生动形象,体现“文字失语”的危害。

故答案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表达能力的弱化比作是枷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表达能力弱化影响人的自由表达,体现“文字失语”的危害。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