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决胜中考•抢分冲刺】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模拟冲刺卷(福建专用)
03卷
(本试卷共3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图,甲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乙图是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据图完成下面13小题。
甲乙
1.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甲图中A山脉()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B.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2.乙图所展现的耕作场景(插秧),可能是甲图中的()
A.①地区B.②地区C.③地区D.④地区
3.甲图中④地的温度带、干湿地区、作物熟制对应正确的是()
A.中温带、干旱区、一年两熟到三熟B.暖温带、半湿润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亚热带、半湿润区、一年三熟D.亚热带、湿润区、一年两熟到三熟
【答案】1.A2.D3.D
【解析】1.由图可知,甲图中山脉为秦岭山脉,秦岭山脉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是亚热带与暖温
带的分界线,故A正确,C错误;秦岭不是阶梯分界线,故B错误;秦岭不是季风与非季风分界线,故D
错误。故选A。
2.由图可知,①地区宁夏平原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故A错误;②地区黄土高原,为旱地,故B错误;
③地区为华北平原为旱地,故C错误;④地区为水田,故D正确。故选D。
3.由图可知,图中④地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年等降水量达800毫米以上,为湿润区,
气候温暖,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故D选项正确。故排除ABC,故选D。
下图是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46小题。
4.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极地地区降水量多B.内陆地区降水量多于沿海地区
C.赤道附近降水量多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
5.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B.海拔低,水汽难以凝结
C.气温高,难以形成降水D.植被少,降水难以存留
6.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该地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人类活动C.地形D.气温
【答案】4.C5.A6.C
【解析】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
内陆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综合所述,故选C。
5.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山岭的阻挡,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所以
A符合题意,BCD说法错误。故选A。
6.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这里形成一个宽广的漏斗状谷地,向南敞开。暖湿的西南季风进入这
个谷地时,被迫抬升,形成惊人的雨量。所以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故选C。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示意图和世界四个国家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统计示意图,完成下面
79小题。
一耕地总面积(万公顷)一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7.关于我国土地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地类型齐全B.可利用草地占比最大
C.耕地比重最小D.难以利用土地比重较大
8.据图分析,中国的耕地总面积不少,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人口众多B.自然灾害频发
C.耕地质量差D.科技落后
9.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为解决粮食问题,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B.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
C.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
D.对农田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粮食产量
10.关于长白山的开发利用,不正确的是()
A.可以合理地种植药材B.可以合理地饲养梅花鹿
C.山清水秀,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D.可以大规模的伐树开荒
【答案】7.C8.A9.C10.D
【解析】7.由图可知,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A正确;耕地比重较小,工矿、
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比重最小,C错误;可利用草地占比最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
地不足,BD正确。故选C。
8.由图可知,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2173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0.09公顷,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中国的
耕地总面积不少,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少,为解决粮食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坚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提高单位面积产
量;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C正确。珍惜和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ABD
选项的做法破会生态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排除。故选C。
10.大规模的伐树开荒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长白山的开发利用,D错误;ABC选项的做法符合可持续发
展的理念,有利于长白山的开发利用,正确。故选D。
读下图“非洲气候图”完成下面1114小题。
11.于非洲气候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B.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
C.高山气候分布广泛D.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显著
12.制约撒哈拉以南非洲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有()
A.干旱、沙尘暴B.人口、粮食和环境
C.热带雨林面积减少D.污染和水土流失
13.下图反映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外贸易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造业发达,从事制造业的人口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从该贸易中获得较高收入
C.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D.粮食产量高,出口量大
14.下列措施可促进非洲各国经济发展的是()
A.重点出口一种农矿产品
B.建立区域合作组织,减少与发达国家贸易往来
C.发展民族工业,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D.鼓励生育,加快对资源的开发
【答案】n.B12.B13.C14.C
【解析】11.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气候为主,A错误。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广,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
两侧,B正确。高山气候分布较小,C错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南部和东部,D错误。故选B。
1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模式单一,发展落后。非洲也是世界人口增长率
最高的大洲I,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基督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求,不断的破坏生态环境,现阶段
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三大问题,B正确。
13.从图中能够看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B
错误,C正确。这里人口增长快,环境破坏严重,因此粮食产量低,尚不能实现自给。D错误。撒哈拉以南
的非洲主要进口制造业,故制造业不发达,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少。A错误。故选C。
14.要促进非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就要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C正确。重点出口一
种农矿产品会造成经济结构单一,不利于经济发展,A错误。非洲人口增长迅速,应该控制人口增长,合
理开发资源,D错误。发达国家由资金、技术上的优势,要增加与发达国家的往来,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
理经验,B错误。故选C。
如图是小军同学、小红、小明暑假期间现光旅游所拍摄的照片,报据照片及相关介绍完成下面1517小
题。
小军:奔驰在美丽的草原,牛羊小红:徜徉于青山绿水,小明:骑楼是我国沿海侨乡特有
好比珍珠撒。蒙古包就像鱼米之乡之间的南洋风情建筑,徜徉其
自莲花!中,仿佛穿越时空!
15.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各具特色,小军所到的牧场属于()
A.新疆牧场B.青海牧场C.内蒙古牧场D.西藏牧场
16.下列的地理特点,属于小红所到地区的有()
①气候温暖湿润②耕地以水田为主
③河网密集,水运便利④居民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小明所见“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气候上的突出特征是()
A.湿热多雨B.地势起伏不平C.炎热干燥D.洪涝、台风频繁
【答案】15.C16.A17.A
【解析】15.新疆牧场没有蒙古包,A错;青海与西藏海拔较高,冰川广布,因此不可能出现牛羊广布,
且当地的特色牲畜为耗牛,故BD错误;图I为草原牧区景观,牛羊好比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反映
的是内蒙古高原的景色,该地温带草原分布广,为我国主要牧区之一,因此小军看到的美丽草原,应为内
蒙古牧场,故C正确;故选C。
16.根据描述鱼米之乡,描述的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
和少雨,故①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耕地类型为水田,故②正
确;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降水多,故河网密布,水运便利,故③正确;由于降水多,故屋顶坡度大,
利于排水,故④错误。故选A。
17.在气候高温多雨的区域,民居多木楼或者竹楼,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是马路边房屋相互连
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种“骑楼”涉及房屋通风条件很好,适合湿热的气候条件,A正确,C错误。和
地势、台风洪涝无关,BD错误。故选A。
小明假期跟随父母到某地旅游,他发现这里的居民皮肤白、波状发,色浅、鼻梁高、嘴唇薄,游览过
程中可见到规模宏大的尖顶宗教建筑,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1821题。
18.小明旅游的地方最有可能是()
A.亚洲中部B.非洲南部C.欧洲西部D.亚洲东部
19.旅游地居民大多属于()
A.黄种人B.黑种人C.混血种人D.白种人
20.旅游地居民的语言是()
A.英语B.汉语C.阿拉伯语D.日语
21.由宗教建筑可以判断当地居民主要信奉()
A.佛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喇嘛教
【答案】18.C19.D20.A21.C
【解析】18.根据居民的外形可断定该地方的人种是白色人种,白色的宗教建筑“教堂”是基督教堂,可以得
出为欧洲西部。故选C。
19.据图文可知,白种人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浅淡色;发呈金黄;眼色碧蓝或灰褐色;发形呈波状或
直状;唇型为薄唇;鼻狭而高;颔骨不高突;体毛和胡须较发达等。选D。
20.欧洲西部的人种是白色人种,大部分信仰督教教,主要讲英语。故选A。
21.由图知,尖顶的宗教建筑“教堂”,是基督教的宗教建筑。故选C。
读图,回答下面2224小题。
22.下列通过读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两国都被南回归线穿过B.两国四面环海,都与大西洋相临
C.②河注入大西洋,③河注入太平洋D.两国全部位于南半球
23.关于两国的首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西部高原上
B.巴西的首都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内
C.两城市的人种以白种人为主,信仰伊斯兰教
D.每年2月下旬,在巴西首都要举行盛大的狂欢活动
24.关于巴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巴西的原住居民是因纽特人B.巴西混血种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较大
C.桑巴舞是巴西的民族舞蹈D.每年的2月巴西人民尽情过狂欢节
【答案】22.A23.D24.A
【解析】22.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南回归线穿过巴西的南部,两国都被南回归线穿过,所以A
正确。澳大利亚四面环海;巴西东临大西洋,西边是陆地,所以B错误。②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③墨累
河河注入印度洋,所以C错误。赤道穿过巴西的北部,巴西地跨南北半球,所以D错误。故选A。
23.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所以A错误。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属于热
带草原气候,所以B错误。堪培拉和巴西利亚的人种以白种人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所以C错误。每年
2月下旬,在巴西首都要举行盛大的狂欢活动,巴西各地的人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载歌载舞,尽情狂欢,所以
D正确。故选D。
24.巴西的原住居民是印第安人,所以A错误。巴西混血种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较大,占巴西人种构成第
二,所以B正确。桑巴舞是巴西的民族舞蹈,所以C正确。每年的2月巴西人民尽情过狂欢节,在巴西首
都要举行盛大的狂欢活动,巴西各地的人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载歌载舞,尽情狂欢,所以D正确。故选A。
25.下列中国面临的挑战不包括()
A.人地关系不够和谐B.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
C.区域发展不平衡D.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答案】25.B
【解析】25.我国面临的挑战有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地关系不和谐、海洋权益面临挑战、环境污染严重等,
ACD不符合题意;我国面积大,这是我国有利的条件,B符合题意,故选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0分)
26.某中学地理夏令营小组在下图区域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读图回答问题。(6分)
(1)辅导员介绍当地地形:图示区域地形类型是为主;张庄位于山脊处,王庄位于地形部位是
(2)住宿地选择:不选择暴雨来临时,可能受山洪影响的村庄
(3)开展体育运动:在A、B、C、D四地中的地可开展照片所示运动项目:在甲、乙两地之间竞速划
船,最短要划约一米。
(4)考察引水线路:B、C两条引水线路,能自流灌溉的是—线路。
26.(1)丘陵鞍部
(2)刘庄
(3)D500
(4)B
【解析】(1)由题可知,该区域海拔普遍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小,所以图示区域地形类型是丘陵为主;
张庄位于山脊处,王庄位于地形部位是鞍部,因为王庄两侧有山体,是两座山之间地势较为缓和的地方。
(2)住宿地选择:不选择暴雨来临时,可能受山洪影响的村庄是刘庄,因为刘庄处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地形部位是山谷,暴雨来临时是汇水处。
(3)开展体育运动:在A、B、C、D四地中的D地可开展照片所示运动项目,这是因为照片中的运动项
目是跳水,需要选择坡度大的地方,而在D处是陡崖,并且下方是水库;在甲、乙两地之间竞速划船,最
短要划约500米,这是因为图中比例尺为1:50000,而甲与乙的图上距离为1cm,所以最少要划50000cm,
也就是500米。
(4)考察引水线路:B、C两条引水线路,能自流灌溉的是B线路。这是因为B处海拔为300米,从水库
到B的线路沿途地势逐渐变低,水可以自流到B。而C处海拔是320米到340米之间,且C路线中途穿过
等高线,所以不能自流。
27.世界真奇妙。3(TN纬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附近分布着许多奇特的地理景观。读“3(FN纬线附近区域
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②山脉—(名称)南侧的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的“雨极”,②山脉南北侧降水差异显著,北侧降水稀
少的原因是—O
(2)右图所示的是③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该气候类型是—;该气候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3)④地人口稀少,其原因是=
(4)⑤地是亚、非两大洲的分界线_(填名称),还沟通了乙海和丙海。运用板块知识分析丙海面
积不断扩大的原因—。
(5)⑥—湾及其沿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举足轻重。
【答案】27.(1)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2)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3)位于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旱
(4)苏伊士运河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5)波斯
【解析】(1)根据②山脉所在位置分析,可知②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
山脉南侧的乞拉朋齐位于迎风坡,降水多,被称为世界的“雨极”;北侧属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2)根据③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属于亚热带季风
气候,该气候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④地位于非洲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人口稀少。
(4)⑤地是亚、非两大洲的分界线一苏伊士运河,还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板块运动的方式有张裂和挤
压,丙海是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面积不断扩大。
(5)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有世界油库之称。
28.俄罗斯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两个国家,人口均超过一亿。根据所学知识和下面示意图,完成两个国家
地理特征的分析。(8分)
140°E
60°
醒主要工业地带
皿田新攻区
北海道岛
△天然气■煤▲铁▲石油二—河流主要工业区日本工业地带的分布
(1)从人口数量与国土面积来看,俄罗斯可概括为地广人稀,日本则可概括为_______=
(2)由图可见,俄罗斯工业区的分布特点是,日本工业区的分布特点是o
(3)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俄罗斯向我国供应天然气主要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4)莫斯科位于东京的方向。
(5)俄罗斯亚洲部分的河流大多注入北冰洋,由此可知,该区域地势特点为________0
(6)俄罗斯的经济建设实行东部大开发的原因是0(一点即可),某班级围绕“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
地区的“利,,与“弊,,举行了辩论会,请你说出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弊”,。(答对一点即可)
【答案】28.(1)地狭人稠
(2)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资源附近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太平洋沿岸和漱户内海沿岸
(3)管道运输
(4)西北
(5)南高北低
(6)资源丰富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
【解析】(1)日本国土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亿人,和俄罗斯相比,日本可以概括为地狭人稠。
(2)由图可知,俄罗斯大部分工业区都分布在了内陆资源丰富地区,而日本的工业区主要都分布在沿海地
区,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漱户内海沿岸。
(3)运输天然气主要的方式是通过管道运输,管道运输运量大、速度快、安全便捷、连续性好。
(4)莫斯科经纬度位置约为37咤,55°N,东京经纬度位置约为139咤,35°N,所以莫斯科在东京的西北方
向。
(5)河流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因为俄罗斯亚洲部分的河流大多注入北冰洋,所以可以推断
该区域地势南高北低。
(6)俄罗斯的经济建设实行东部大开发的原因是俄罗斯的东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开发东部有利于增加国
家财政收入,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开发西伯利亚地区西的好处是伯利亚地区资源丰富,开发资源可以增加
国民收入;坏处是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
29.阅读图文资料,回各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黄河流域初步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多平方公
里;水土流失面积较1990年减少了48%o
材料二:2021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黄河流
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一系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方针正在落地生根。
图例O水电站小为山脉
(1)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们的发源地都位于A―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两条河流的水能
资源都主要集中在—游河段。
(2)地势控制河流的走向,长江、黄河受地势因素的影响都是向—奔流入海。河流又是地形的塑造者之
一。长江切穿巫山山脉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我国在此修建的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其综合效益有—
等;黄河是C—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3)读材料一可知,我国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形区是位于中
游的D—。在该地区的综合治理过程中,提出合理可行的措施—=
(4)由于长江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河流携带一定的泥沙进入河道蜿蜒曲折、水流不畅的中游地区,由于
泥沙淤积在河道,致使中游地区(尤其是荆江河段)经常发生—灾害。
【答案】29.(1)青藏上
(2)东防洪华北
(3)黄土高原植树种草
(4)洪涝
【解析】(1)读图可知,A为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发源地,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造成长江与黄河自
西向东注入太平洋,都流经青海省和四川省,而两条河流的水能资源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2)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长江、黄河受地势的影响都是向东奔流入海,长江三峡是我国
在此修建的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其综合效益有防洪、发电等;C为位于太行山脉以东的华北平原。
(3)读材料一可知,D为黄土高原,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在该地区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可以采取植树种
草,打坝淤地等措施。
(4)由于长江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河流携带一定的泥沙进入河道蜿蜒曲折、水流不畅的中游地区,泥沙
淤积在河道,致使中游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30.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新中园成立70多年来,工业实力持续增强,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图2和图3为“某工业基地示意图”。
材料二: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正式开通,全长43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贯穿江西、
广东两省五市。建成通车后,赣州至深圳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由7个小时缩短为2个小时左右,大大拉近江
西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赣深高铁穿越盆地、山区、丘陵、平原多种地貌,据统计全线共有157
座隧道、323座桥梁,桥隧比达到89.8%。图4"赣深高铁线路示意图”。
图4
(1)图1反映了我国工业东、西部的分布特点为—;以黄河流域为例,工业中心分布最密集区位于黄河
(选填“上游”、“中游”、“下游”)地区。
(2)图1中②③均是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连接两基地的铁路线名称是—,两地依托众多高校和科研院
机构,成为我国产业的中心。
(3)①工业基地要将10万吨煤炭运往③工业基地,—运输方式最合理。
(4)据图2、图3比较①④两工业基地,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①工业基地④工业基地
位置辽宁省中南部,濒临a海和黄海。广东省中南部地区,毗邻港澳,濒临南海。
工业中心沈阳、鞍山、抚顺、本溪、b____等。广州、深圳、澳门、香港等。
经济特色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以c____(轻/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发展的有利丰富的煤、铁和d―资源;雄厚的工业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多侨乡,可利用外资
条件基础。发展工业。
(5)图1①②③④四大工业基地都分布在—地区,其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其中―工业基地发
展工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匮乏。
(6)高铁作为“新四大发明”之一,这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是—。
【答案】30.(1)东部地区密集,西部地区稀疏下游
(2)京沪线高新技术
(3)海运
(4)渤大连轻石油
(5)沿海海陆交通便利②
(6)速度快、运费较低、受天气影响小、安全性好、能耗较低;
【解析】(1)图示反映了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
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7519:2025 EN Technical product documentation (TPD) - Construction documentation -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for general arrangement and assembly drawings
- 聘用项目总工合同
- 个体诊所聘用合同
- 预定租房合同协议
- 摄像摄影服务合同
- 工地门卫劳动合同
- 劳务派遣人员劳动合同书
- 13足球运球绕杆 教学设计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
- 天津音乐学院《写作与沟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科技大学《大数据处理框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 数据采集管理制度范文
- 幼儿园小班开学家长会课件
- 中药抗骨质疏松作用
- 中建综合支吊架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 幼儿园开学家长会PPT模板(含完整内容)
- 表冷器更换施工方案
- 沥青集料筛分反算计算表格(自动计算)
- 哲学与人生(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恶性高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